高中物理公式 表达式 字母含义 使用条件 范围 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 平=S /t =(V t +V o )/2(定义式)2.无时间的公式 V t 2 -V o 2=2as4.末速度V t =V o +at6.关于位移公式S =V o t + at 2/27.加速度a=(V t -V o )/t 以V o 为正方向,a 与V o 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 ):m/s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 t ):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 ) 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 /s=3.6K m /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 -V o )/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 =02.末速度V t =gt3.下落高度h=gt 2/2(从V 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 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 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7个推论:1、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秒末、2秒末速度比1:2:3:…:n2、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秒内、2秒内位移比1:4:9:…:n 23、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第2秒内位移比1:3:5:…:2n-14、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等位移时间比23:12:1-- 5、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中点速度V t/2=V 平=(V t +V o )/26、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中点速度V s/2=[(V o 2 +V t 2)/2]1/2 7、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公式 ΔS=aT 2三、力(常见的力、力矩、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 2 ≈10 m/s 2 作用点在重心 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 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 k :劲度系数(N/m ) X :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数 N :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 1m 2/r2 G=6.67×10-11N ·m 2/kg 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 1Q 2/r 2 K=9.0×109N ·m 2/C 2 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 q E :场强N/C q :电量C 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 I Lsin θ θ为B 与L 的夹角 当 L ⊥B 时: F=B I L , B //L 时: F=09.洛仑兹力f=qVB sin θ θ为B 与V 的夹角 当V ⊥B 时: f=qVB , V//B 时: f=0 注:(1)劲度系数K 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F=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tg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f= N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Vg (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1).适用条件(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R 一天体半径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αF 2 FF 1θmg = G g = Gc、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8、库仑力:F=K(适用条件)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高中物理公式的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学习物理的基础。

在此,我将提供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公式,并解释其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以及适用范围。

1. 运动学公式:- 位移公式: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使用条件: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

- 速度公式:v = (s - s0) / t其中,s表示终点位移,s0表示起点位移,t表示时间。

使用条件: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

- 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终点速度,v0表示起点速度,t表示时间。

使用条件: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使用条件: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或静止状态的情况。

- 第二定律: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使用条件:适用于物体处于加速状态的情况。

- 第三定律:F12 = -F21其中,F12表示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F21表示物体2对物体1的作用力。

使用条件:适用于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力学能量定理:- 动能定理:E = 1/2 mv^2其中,E表示物体的动能,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物体速度。

使用条件:适用于物体在任何状态下的能量转换。

- 动能守恒定律:E1 + W = E2其中,E1表示初始动能,W表示物体所受的功,E2表示最终动能。

使用条件:适用于只有重力和弹性势能对物体的影响的情况。

- 功率公式:P = W / 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物体所受的功,t表示时间。

使用条件:适用于物体的功率计算。

4. 电学定律:- 电压公式:V = I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使用条件:适用于电路中的电压计算。

- 电阻公式:R = ρl / A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表示导体长度,A表示导体截面积。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概念总结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概念总结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概念总结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定义式方向单位1km/h=m/s (2)加速度:定义式单位说明:①速度变化越,加速度越大;②a与v0同(反)向,物体做()直线运动。

记住三个基本物理量:,对应三个基本单位:。

(3)基本规律:速度公式位移公式(v0初速度,v末速度,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负值)(4)几个重要推论:①速度位移关系式②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③位移差公式(5)自由落体初速度v=末速度v=下落高度h=二、相互作用1.重力:G=mg,方向2.弹力:胡克定律:,g=9.8m/s2,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x为,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3.求F1和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定则;(2)两个力的合理范围:;(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4)求三个力的合力方法,先求出两个力的合力范围,看第三个力在不在这个范围内,如果在,则最小值可以取到0,最大值是三个力的和。

4.平衡状态: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5.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大小:方向:与方向相反说明: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即支持力,也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只要不动,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大小范围:0≤f≤f max (f max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方向:与方向相反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总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即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这个性质称之为惯性。

力是的原因,大的物体惯性大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内容: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加速度方向与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产生、消失,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F N G (F N -G=ma):F NG (G-F N =ma)无论失重超重,物体重力都保持不变,电梯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人(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4.超重现象:加速度5.失重现象:加速度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人四、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功: )(1)负功的物理意义:表示该力阻碍物体的运动(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①合外力的功——量度——能的变化②重力的功——量度——能的变化③电场力的功——量度——能的变化2.功率:平均功率:①(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②(v 是平均速度)瞬时功率:(v 是瞬时速度)3.动能:重力势能:(h 表示)重力做正功:重力做负功:(h 表示)4.动能定理:(W 合=)5.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公式:记住:向上运动,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向下运动,重力做功,重力势能。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

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1500字高中必修二物理公式总结高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必修二物理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高中必修二物理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1. 加速度公式:a = (v - u)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速度的末值,u表示速度的初值,t表示时间2. 速度与位移关系公式:v^2 = u^2 + 2aS其中,v表示速度的末值,u表示速度的初值,a表示加速度,S表示位移3.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 * 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4. 动能公式:E = 1/2 * m * v^2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5. 功的定义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θ表示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6. 功与能量关系公式:W = ΔE其中,W表示功,ΔE表示能量的变化量7. 力和库仑定律公式:F = k * q1 * q2 / r^2其中,F表示力,k表示库仑常数,q1和q2表示电荷量,r表示距离8. 单摆周期公式:T = 2π * √(L / g)其中,T表示周期,L表示摆长,g表示重力加速度9.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 =G * (m1 * m2) / r^2其中,F表示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表示物体1和物体2的质量,r表示物体间的距离10. 焦耳定律公式:Q = U * I * t其中,Q表示电量,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11. 安培定律公式:V = I * 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12. 球体的密度公式:ρ = m / 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13. 压强公式:P = F / 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14. 压强与液体压强公式:P = ρ * g * 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高度15. 光速公式:c = ν * λ其中,c表示光速,ν表示频率,λ表示波长以上是高中必修二物理中的一些重要公式的总结,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1G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g = G 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8、库仑力:F=K (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解析

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解析
弹 电 总
11 、初速度为零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
v 2 qU m
=-△ Ep =-△ Ep =△ E K =△ E

1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加速度 —— a qU md
qU l 2 md
2 2 v0
Q=f
W t
相对 s?
W
其它
Fv cos
30 .交通工具行驶的最大速度:
1 mv 2 2
vt vt
t
2h g
单位: m/s
v0 h v 0t
gt 1 gt 2
2
10 .角速度:
t
2 T
单位: rad/s v T
n
11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12 .周期与频率的关系:
r
1 f
60 f
2
v0 h v 0t
gt 1 gt 2
2
13 .转速与频率的关系: 14 .向心力: F向 v m r a向
k
( 圆轨道
r T
3 2
k)
vy
19 .万有引力定律:
F
G 4
m1 m2 r
2 2 3
, G=6.67 × 10
-11
1 、电荷先中和后均分: 2 、库仑定律: (k=9.0
9
q q 1 q2 r
2 2
q1 2
q2
( 带正负号 )
20 .中心天体质量: 21 .中心天体密度: ρ M 4 πR 3
l
2
U 2l
2
2 qU 1 m C
4 dU 1
34 .动能定理:
W总
14 、电容的定义: 35 .机械能守恒:
mgh 1 mgh 2 1 mv 2 2 2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高中必背)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高中必背)

高中物理公式总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 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F F F F COS 1222122++θ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F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o 或∑F x =o ∑F y =o(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 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m m r 122(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Mm R 2g = G M R 2c 、 第一宇宙速度mg = m V R2V=R G M =gR8、库仑力:F=K q qr122 (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中物理公式及总结有哪些

高中物理公式及总结有哪些

高中物理公式及总结有哪些我们都知道高中物理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及背诵公式要求的,所以高中物理公式的背诵及总结是挺重要的,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中物理公式及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应用 (详解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应用 (详解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应用(详解版)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竖直上抛运动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二、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

高中物理全部公式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汇总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的运动速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其中,平均速度V平等于位移S与时间t的比值,即V平=S/t。

根据这个定义式,可以推导出其他的公式,如末速度Vt=Vo+at,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等。

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向,a与Vo同向时为加速,反向则为减速。

实验用推论ΔS=aT2,其中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有初速(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为1m/s=3.6Km/h。

需要注意的是,平均速度是矢量,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自由落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初速度Vo=0,末速度Vt=gt,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推论Vt2=2gh。

3)竖直上抛在竖直上抛运动中,位移S=Vot- gt2/2,末速度Vt= Vo-gt(g=9.8≈10m/s2),有用推论Vt2 -Vo2=-2gS,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分段处理中,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2.曲线运动1)平抛运动在平抛运动中,水平方向速度Vx= Vo,竖直方向速度Vy=gt,水平方向位移Sx= Vot,竖直方向位移(Sy)=gt2/2,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平抛运动是一种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F=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G=mg(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角: tg=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 1-F 2 FF 1+F 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或F x =0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滑动摩擦力:f=N说明: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f 静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高中物理公式(一、力学公式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1、胡克定律:f =) ,g>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g2、重力:G = mg 高纬极低纬赤22?cosF?FF?F?F2 F、F 的合力的公式:3、求212211合两个分力垂直时:22F?F?F21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F?? F? F +F211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F=0 或F=0 F=0yx合合合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f? f (f为最大静摩擦力)mm 静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mm21)公式:F=G(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12r-112 2 / kg N·G = 6.67 G为万有引力恒量:×10m(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F 向万22?4vMm2?r?mr?ma??mmg'G?m即22rrT由此可得:23?r4①天体的质量:,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正文1. 速度公式:v = Δx/Δt,其中v表示速度,Δx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2. 加速度公式:a = Δv/Δt,其中a表示加速度,Δv表示速度变化,Δt表示时间。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表示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6. 万有引力定律:F = G(m1m2/r^2),其中F表示引力大小,G 表示万有引力常量,m1和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7. 功公式:W = F·s·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8. 功率公式:P = W/Δ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Δt表示时间。

9. 合成力公式:F = √(F1^2 + F2^2 + 2F1F2cosθ1θ2),其中F表示合成力,F1和F2表示两个力的大小,θ1和θ2表示两个力与合成力之间的夹角。

10. 压强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受力面积。

11. 阻力公式:F = kv,其中F表示阻力,k表示阻力系数,v 表示速度。

12. 焦耳定律:Q = mcΔT,其中Q表示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c表示比热容,ΔT表示温度变化。

13. 电流公式:I = Q/Δt,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电荷,Δt 表示时间。

14. 电阻公式:R = ρL/A,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电阻率,L 表示导体的长度,A表示导体截面积。

15. 电压公式:U = 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16. 欧姆定律:U = RI,其中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I表示电流。

17. 电功率公式:P = 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

最新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最新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梳理必修一、必修二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某方向的平衡)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6、万有引力: 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7、 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8.牛顿第三定律:F= -F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8、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 as v v t 2202=- ( 知三求二) 几个重要推论:(1)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tsv v v t t =+=202 (2)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22202t s v v v +=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2 <v s/2 (3)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① 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②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③ 在第1m 内、第2m 内、第3m 内……第n m 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4)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 T 2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10、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

有用推论Vt2-Vo2=2as3。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

位移和路程。

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

初速度Vo=0 2。

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

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

8m/s2≈10m/s2)3。

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1)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1)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 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

末速度Vt=Vo+at5。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

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

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

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

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

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2022年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

2022年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旳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构造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旳合力旳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旳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旳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旳合力范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不小于分力、也可以不不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旳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旳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旳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种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种力旳合力与剩余几种力 (一种力)旳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旳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旳作用线旳垂直距离) 5、摩擦力旳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阐明 : a 、N 为接触面间旳弹力,可以不小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不不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限度有关,与接触面F 1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旳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阐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似,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旳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旳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旳方向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三定律:F= -F’(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8、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 2 页 共 14 页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
1 2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v02 2as
23、动量守恒定律: m1v1 +m2v2 = m1v1’+m2v2’ 或p1 = - p2 或p1 +p2=0 (注意设正方向)
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
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v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GM r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GM r3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T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4 2r 3 GM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
3
GMT 2 4 2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a
GM r2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
g'
GM r2
GM (R h)2
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 g0
GM R2

g'
R2 (R h)2
g0
4 2r 3
⑧天体的平均密度:
M V
GT 2
4 3
R
3
3r 3 GT 2 R3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N
无关。
(2)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m1m2 r2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m2 / kg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
28、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f f固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密部和疏部。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安培力做功------量度------其它能转化为电能。
14、动能和势能:动能:
Ek
1 2
mv 2

重力势能:E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
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 F 万=F 向

G
Mm r2
m v2 r
m 2r
m
4 2 T2
r
ma mg'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M
4 2r 3 GT 2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第 1 页 共 14 页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3、求 F1、F2 的合力的公式: F合 F12 F22 2F1F2 cos
两个分力垂直时: F合 F12 F22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定义式:
E
F q
单位: N / C
点电荷电场场强

E
k
Q r
匀强电场场强
:E
U d
3、电势,电势能
: A
E电 q
, E电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4、电势差 U,又称电压
:U
W q
, UAB = φA -φB。
5、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的关系:WAB = q UAB。
(结合上两式 知三求二)
(2)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v0
2
vt
s, t
A
Sat
B
(3)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 2
v02 vt2 2

VO
Vt /2
VS /2 Vt
匀速:vt/2 =v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vs/2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速度。
v
GM r
gR 7.9km / s
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7、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p t
(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一、力学公式
1、胡克定律: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T2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自由落体运动: V0=0, a=g 10、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 VO、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5、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 合= Ek = Ek2 - Ek1 =
1 2
mv22
1 2
mv12
16、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指弹簧的弹力)做功。有时重力和弹力都做功。
公式:
mgh1
+
1 2
mv12
6、粒子通过加速电场: qU
1 2
mv 2 。
7、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

y
1 2
at
2
1 2
qE L2 m V02
1 2
qU md
L2 V02
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
: tg
vy vx
qUL mdv02
8、电容器的电容
:c
Q U
电容器的带电量: Q=cU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c
S 4kd
电压不变 ,电量不变。
(1)
上升最大高度:
H=
Vo 2 2g
第 3 页 共 14 页
(2)
上升的时间:
t=
Vo g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o g
(6)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x 合=0 F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
13、功 : W = Fs cosα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α是 F 与 s 的夹角)。
(1)力 F 的功只与 F、s、α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第 4 页 共 14 页
高中物理公式(表达式、字母含义、使用条件、范围)总结
(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mgh2
1 2
mv22
具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摆运动,物体在光滑的斜面或曲面,弹簧振子等
17、功率:
P=
W t
=Fv cosα
(在 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