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闽南独特民俗文化简介

闽南独特民俗文化简介

闽南独特民俗文化简介
闽南的民俗文化有很多,但最吸引我的是“泉州八景”。


谓“八景”就是:清源山、开元寺、南音、东石木偶戏、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石湖温泉。

这“八景”都是历史悠久的,历史上的名人对这“八景”都有很高的评价。

清源山,是泉州市区自然风景名胜,位于泉州城东,海拔657米,为泉州名胜地之一。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景色宜人。

清源山分前山和后山。

前山由安平桥、石佛、天后宫等景点组成;后山有摩崖石刻,集“儒、释、道”于一体。

清源山是国家5A级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也是福建省的著名风景名胜区之一。

安溪铁观音位于南安市石井镇境内的铁观音广场上,其“风从水上来”的传说为泉州八景之首。

安溪铁观音“观音韵”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的音乐理论。

石湖温泉是全国四大温泉之一。

这里冬暖夏凉,水温在40~60℃之间。

水质无色、无味、透明,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据说喝了这里的水可以“洗去尘垢”。

—— 1 —1 —。

《寻访家乡文化坐标》泉州采访稿

《寻访家乡文化坐标》泉州采访稿

《寻访家乡文化坐标》泉州采访稿摘要:一、引言二、泉州的历史文化背景三、泉州的文化遗产四、泉州的民间信仰五、泉州的民俗文化六、泉州的美食文化七、总结正文:【一、引言】家乡文化是我们成长的根基,承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为深入挖掘家乡文化,我们采访组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二、泉州的历史文化背景】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早在唐代,泉州便成为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宋元时期,泉州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窗口。

【三、泉州的文化遗产】泉州拥有众多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清净寺等。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泉州历史的辉煌,也是我们研究家乡文化的宝贵财富。

【四、泉州的民间信仰】泉州民间信仰丰富多样,既包括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正规宗教,也有妈祖、关帝爷、土地公等民间信仰。

这些信仰体现了泉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家乡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泉州的民俗文化】泉州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泉州花灯、泉州傀儡戏、泉州南音等。

这些民俗文化是泉州人民智慧的结晶,为家乡文化增添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六、泉州的美食文化】泉州美食种类繁多,既有闽南地区独特的沙茶面、土笋冻、烧肉粽,也有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牛肉丸、羊肉泡馍等。

这些美食见证了泉州历史的变迁,也是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总结】通过这次泉州之行,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福建泉州的风俗

福建泉州的风俗

福建泉州的风俗福建泉州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作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泉州的风俗习惯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在这里,每一种风俗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让人流连忘返。

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福建泉州的风俗文化。

一、传统节日泉州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为盛大的当属清明节和中秋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之一,泉州的清明节庆祝方式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泉州人在这个节日里会烧纸钱、烧纸衣服、烧纸车等,这些都是为了祭奠祖先。

此外,泉州人还会用鸡蛋、花生、糯米等食材制作出传统的“清明糕”,这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美食。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泉州人在这个节日里也有着自己的庆祝方式。

泉州人会在中秋节期间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玩花灯等活动。

此外,泉州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就是在中秋节期间会举行“争灯”比赛。

这个比赛是用竹子做成的灯笼,争相抢夺中间的红球,看谁先抢到谁就是胜利者。

二、婚俗泉州的婚俗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在泉州,婚礼通常会在早上举行,先是新娘出门,接着新郎到新娘家里迎娶。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郎要经过一系列考验,如破解谜语、唱歌、跳舞等,这些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诚意和勇气。

到了新娘家后,双方要进行“抢亲”仪式,就是新娘的家人要阻拦新郎的入门,新郎要通过各种方法才能得到新娘的认可。

在泉州,婚礼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喜饼”。

喜饼是一种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糕点,形状像一个小小的圆盘,上面印有新人的名字和结婚日期。

在婚礼上,新人要亲自将喜饼送给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三、民间艺术泉州的民间艺术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泉州木偶戏。

泉州木偶戏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泉州木偶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

泉州木偶戏的演员通常是男性,他们通过木偶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配合着各种音乐和唱腔,让观众沉浸在其中。

除了木偶戏之外,泉州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南音、客家山歌、太平歌词等。

泉州历史文化

泉州历史文化

“东方第一大港”
泉州是我国古代一个重要港口。她兴起于唐、 盛于宋,宋末元初到达顶峰,是当时公认的“东方 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
泉州之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海港,是有一个发展 过程的。九世纪时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考尔大贝, 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中国的贸易大港,自南而北的排 列顺序是:一交州,二广州,三泉州,四扬州。
泉州别名鲤城。这是因为她的城郭形似鲤鱼而得名的。 唐朝时的泉州城,规模只有三里左右,称“子城” 。到了南唐 时,节度使留从效扩建城郭,规模一下子从3里增加到20 里,称 “罗城”。 宋朝郡守游九功在罗城以南靠近晋江的地方,筑起 一道438 丈的长墙,称“翼城”。
直到元朝,“扩罗就翼”,就是把罗城南城墙拆掉,将城区扩 大到翼城,并把它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周围30里的上宽下狭的长 形城郭,鲤鱼的样子终于出现,鲤鱼城才算形成。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方第一大港”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唐代。泉州在它1000
多年日益繁荣的海外交通贸易历程中,逐步形成 了一条以西航为主,沟通亚欧非诸国的海上通道, 代替了从西北内陆通往西亚和欧洲 的 “丝绸之路”,称它为“海上丝绸之路”。
有南航线,北航线与西航线,覆盖亚洲,欧洲, 非洲等。
《道德经)石刻群——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 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约前571~前 471),字伯阳,又称老聃(dān),留有五千言 《道德经》。
少林寺——泉州少林寺,亦称南少林寺。 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据《西山杂志》 载,为唐代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的 智空入闽所建。南北少林同源一宗。
南安:古时候,福建是个后开发地区, 相对于战乱频繁的中原地区,政局稳定, 而泉南一带更为安定。“南疆安定”是 当时人们公认的事实,后来设立郡县即 以“南安”明之,沿用至今。

泉州的民俗风情有哪些值得一看

泉州的民俗风情有哪些值得一看

泉州的民俗风情有哪些值得一看泉州,这座古老而富有魅力的城市,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每一种民俗风情都是泉州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生动体现。

泉州的民俗风情中,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南音。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其悠扬婉转的旋律,古朴典雅的韵味,让人陶醉其中。

演奏南音时,演唱者用独特的闽南语腔调,将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

那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乐器的合奏,仿佛能穿透时光的壁垒,带领人们领略千年前的风雅。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茶馆庙宇,时常能听到这美妙的南音,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泉州人民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泉州的高甲戏也是极具特色的民俗表演之一。

高甲戏以其夸张的动作、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而闻名。

演员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戏服,脸上画着浓重的妆容,通过精彩的表演展现出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无论是英勇的武将、机智的谋士,还是多情的佳人,都在舞台上活灵活现。

观众们在台下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紧张屏息,沉浸在这充满欢乐和惊喜的表演之中。

每逢传统节日,泉州的民俗风情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春节期间,泉州人会举行盛大的游神活动。

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人们抬着神像巡游,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幸福。

游神队伍中,有舞龙舞狮的精彩表演,还有身着古装的仪仗队,热闹非凡。

而在元宵节,泉州的花灯则成为了主角。

各种造型精美、巧夺天工的花灯挂满街头,有传统的宫灯、动物灯,也有充满现代创意的科技灯。

人们在花灯下穿梭,猜灯谜、赏灯景,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闽南传统建筑也是泉州民俗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红砖红瓦的古厝,燕尾屋脊高高翘起,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古厝的布局严谨,注重通风采光,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在门窗、墙壁上,展现了闽南工匠的高超技艺。

还有那气势恢宏的土楼,圆形或方形的建筑结构,不仅具有防御功能,更是家族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

泉州传统文化简介

泉州传统文化简介

泉州传统文化简介
泉州传统文化是多种宗教兼容并存,民间信仰繁杂,节日活动丰富,传统戏曲历史悠久,工艺技术独特,且保留着许多古老的闽越族和汉族的习俗。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元素:
1. 宗教:泉州是多宗教的城市,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在历史上都有传播。

2. 方言:泉州市通行闽南话,属于泉州音。

3. 节日:泉州民俗古朴,除了具有传统和地方习惯互相结合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等传统节日,还有随着泉州市各区人民生活习惯及社会发展而形成的旅游节庆活动,如二月的永春北溪文苑桃花节、三月的德化美湖乡小湖村樟树王节、六月的鲤城关帝文化节、永春魁星文化旅游节等。

4. 嫁娶文化:泉州传统的婚姻习俗,包括相亲、订婚、结婚等。

5. 饮食文化:泉州的传统美食有蚝煎、天公豆、深沪水丸、鱼丸、崇武鱼卷等。

6. 丧葬文化:泉州传统的丧葬习俗,包括入殓、出殡、安葬等。

7. 方言文化:泉州市通行闽南话,属于泉州音。

总之,泉州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值得深入探索和了解。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当地民俗文化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当地民俗文化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当地民俗文化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南沿海。

其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变迁和人民的智慧。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泉州,探寻那些值得一探的当地民俗文化。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泉州的南音。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以其古朴优雅的旋律和独特的演唱方式而闻名。

南音的演奏乐器主要有琵琶、洞箫、二弦、三弦等,演奏者们配合默契,丝丝入扣的音符仿佛能将人带入一个悠远的时空。

演唱者则用闽南语婉转吟唱,歌词往往富有诗意,讲述着爱情、生活和历史故事。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时常能听到这悠扬的南音,让人陶醉其中。

泉州的高甲戏也是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

高甲戏以丑角表演最为出彩,演员们通过夸张的动作、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情,将各种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剧情多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喜剧色彩。

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高甲戏的舞台总是热闹非凡,吸引着众多观众前来观看。

说到泉州民俗,怎能少了拍胸舞呢?这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民间舞蹈。

舞者们赤裸着上身,头戴草箍,随着节奏强烈的音乐,一边拍打着胸膛,一边跳跃扭动。

他们的动作豪放有力,表情欢快热烈,展现出泉州人民的豪爽与热情。

拍胸舞通常在民俗活动中表演,如迎神赛会、喜庆节日等,为现场增添了浓厚的欢乐氛围。

除了音乐和舞蹈,泉州的民俗文化还体现在宗教信仰方面。

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和谐共存。

其中,开元寺是泉州佛教文化的代表。

这座古老的寺庙建筑宏伟,保存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每年的佛诞节等宗教节日,开元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香客云集,香火旺盛。

而清净寺则是泉州伊斯兰教文化的重要象征,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现了中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泉州的传统节日中,民俗文化更是大放异彩。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灯笼,还有舞龙舞狮等精彩表演。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泉州位于福建省,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泉州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活动,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首先,泉州的土楼是其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土楼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由厚重的土坯和石块建造而成。

泉州地区的土楼被誉为“活化石”,既是传统村落的居住建筑,也是土族文化的象征。

著名的土楼群有南靖土楼群和田螺坑土楼群,它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次,泉州的木偶戏也是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木偶戏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泉州木偶戏主要以手法、声腔和表演为特色,以其栩栩如生的木偶形象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

泉州木偶戏不仅在中国享有盛誉,还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此外,泉州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传统的泉州南音、泉州刺绣、泉州剪纸和泉州民间舞蹈等都是泉州独特的艺术形式。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泉州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保护和传承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政府和相关机构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例如,举办展览、举办艺术节和开展培训等活动,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和创新。

总之,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反映了这座城市丰富多元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泉州的独特魅力。

泉州的民俗文化

泉州的民俗文化

拍胸舞
拍胸舞在泉州农村极为流行, 对它的源流说法不一。一说源自梨 园戏《李亚仙》的折子《莲花落》, 是郑元和浪迹街头,与众丐行乞时 边唱边舞,以抒胸臆;一说是早已 有之,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马 远《踏歌图》,即为描绘拍胸舞场 面。 表演拍胸舞人数不拘,但都是 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 草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 《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 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 式跳路表演,自如不拘地颤头、投 足、拍胸、扭腰;双手起落,有节 奏地拍胸挟腋、偶而又投足拍腿、 屈臂击肘。时而跳跃、时而跪蹲、 时而抬腿、时而踢腿,边歌边舞, 豪迈矫健,情绪热烈,风趣浪漫。
什么是泉州民俗文化
• 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 现代考古的发现,南安大盈青铜器的出土, 说明在先秦久远的年代,早就有人类在这 个地区繁衍生息。随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 的发展,在泉州这个区域内,形成了非常 独特的民俗文化。这里有草莱初辟的泉州 先民———“闽越人”,他们有“以舟为车, 以楫为马,以海为田”的故地习俗;有千 里跋涉、举族南迁的“中原人”,他们带 来了华夏民
谢谢观看
请多指教

表演拍胸舞人数不拘但都是拍胸舞表演拍胸舞人数不拘但都是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草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自如不拘地颤头投足拍胸扭腰
家乡 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
五年四班黄宇轩
目录
• 1、什么是泉州民俗文化
• • • • • 2 、拍胸舞 3 、南音 4 、高甲戏 5 、南戏 6 、谢谢观看
南戏
宋末元初,用泉州方言演唱,以南音为主 要声腔的泉州南戏开始形成,很快流行于原 泉州府、漳州府所属各县及广东海陆丰等闽 南语系地区。明末清初,南戏达到鼎盛时期, 除遍布台湾岛外,更随着华侨的足迹传入东 南亚诸国。 早期形成的南戏有 梨园戏和悬丝傀儡戏 (提线木偶),明清 间,又有布袋戏(掌 中傀儡)、打城戏、 高甲戏等相继崛起。

泉州妈祖俗语

泉州妈祖俗语

泉州妈祖俗语
妈祖是中国民间信仰之一。

她以大海为家,以大海为衣。

她的传说,她的事迹,都充满了神奇色彩,被历代民众奉为神灵,顶礼膜拜。

在泉州的农村里,流传着许多有关妈祖的俗语。

这也是在泉州民俗文化中独有的一种现象。

1.“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妈祖来点灯”。

这句俗语是对妈祖神像说的。

据说当年妈祖神来到泉州后,泉州人民在出海之前都要点上灯供上香,以求平安归来。

2.“不能把话说死了”。

这句俗语是说不能把话说死了,否则就会出现意外情况。

过去渔民出海打渔时都会遇到风暴,如果不把话说死了,就会有生命危险。

3.“有病吃药一斤(注:泉州人对药的称谓)”。

这句俗语是说如果生病了就要吃药治疗,吃药一斤可以治好病;如果不吃药病就会加重。

这句俗语是说吃了猪肉以后肚子就不会痛了;如果肚子痛就要用水洗洗干净再吃,不然肚子会越来越痛。

1.“遇事躲三分(注:泉州人对躲三分表示躲开;不躲的意思)”。

—— 1 —1 —。

泉州民俗文化

泉州民俗文化

泉州民俗文化∙服饰民俗o女性服装o男性服装o发式、饰品∙居住民俗o官式大厝o土楼、洋楼o石构民居∙行旅民俗o陆路交通o水路交通华侨行旅∙岁时民俗o春节o元宵节o清明节o浴佛节o端午节o七夕o冬至o除夕∙生育礼俗o诞生o满月o命名周岁∙成年礼仪o冠、笄之礼o16岁生日∙婚姻礼俗o婚前o婚娶o婚后∙丧葬礼俗o殓期o殓葬o服丧∙自然崇敬o酬天敬地o祈风乞雨o生殖崇拜神鬼崇拜o崇拜祖先o崇奉俗神祭敬亡魂泉州,民俗文化的沃土泉州民俗文化,积淀深厚,绚丽多彩。

动态静态,林林总总,洋洋大观。

在节日民俗中,元宵节最为风光,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狂欢节”。

节日期间,城乡各地张灯结彩,花灯展览、文艺踩街。

万人空巷,举城同乐。

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传统习俗、人文景观,已成为地方一大旅游资源并加以开发,近年确定为“旅游文化节”。

时下的端午节,泉州也十分红火,“龙舟竞渡”、“采莲”习俗,蔚为壮观。

泉州又称为“戏曲之乡”、“戏窝子”,拥有一批风情万种、不可多得的传统艺术珍品。

在戏台上,有优雅委婉的梨园戏,有妙趣横生的木偶戏,有端庄诙谐的高甲戏,武功高超的打城戏,及韵味隽永的南音艺术。

如今,这些“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古稀艺术,仍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传诵于泉州城乡、海峡两岸、东南亚乃至欧美拉。

除此,民族音乐、舞蹈、曲艺、工艺等,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如笼吹、北管、十音、茶歌、民谣、大鼓吹;拍胸舞、彩球舞、车鼓舞、火鼎公婆以及泉州方言说书讲古。

在传统工艺方面,彩扎、剪纸、刺绣、竹编、雕刻……千姿百态,纷呈异彩。

此外,泉州的五祖拳、白鹤拳等南少林武术,也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

泉州,历史长河对外开放,形成多元宗教共存。

此地,不但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胜迹,还有遍布城乡的民间信仰习俗,如天后妈祖、保生大帝等,都被泉州人乃至台湾同胞尊为地方俗神而加以虔诚敬奉。

泉州的民居建筑,又是一道亮丽风景线。

其中那“官式大厝”(皇宫起),中轴对称,富丽堂皇,屋顶悬山曲线、燕尾翘脊,生机勃勃;屋下木雕石雕,精雕细刻,金碧辉煌。

晋江民俗风情

晋江民俗风情





吃年夜饭:是夜家人团聚,吃年 夜饭(团圆饭)。 农村除夕夜团圆 饭吃罢,在门外旷地上用干稻草、干 地瓜藤以及“掸尘”用过的扫尘枝等 烧起火堆,或烧起火盆,凡家中大小 男子成员(妇女不参与“跳火墩”) 逐一依此从熊熊火堆上由外朝里跳跃 过去,就是男婴亦要由成人抱着跳过, 外出未归的男人则由在家兄弟替跳。 大家边跳边念谣词,各地大同小异。 火墩跳后,待到篝火将熄,各家主妇 即把其余烬收臵火笼、火盆中,端进 屋里藏于床下,俗称“挑金挑银”, 寓意火红兴旺。
采莲,又称“嗦啰嗹”,是泉州一带的 端午节习俗。据清乾隆版《泉州府志· 风俗志》 所载:“五月初一日,采莲城中,神庙及乡 村之中,以木刻龙头,击鼓锣,迎于人家, 唱歌谣,劳以钱或酒美”。至清朝中晚期, 活动时间变为五月初五,与中华民族对龙的 崇拜相结合。
公背婆为民间传统街头文艺 演出形式之一。据传是从木偶戏 《目连救母· 会缘桥》一段戏发 展来的,广泛流传于泉州各地。 表演者一人,其右手拿着一把大 蒲扇,左手拿一条手帕,上身扮 成老太婆,下穿老公裤,胸前装 上老公公的假头像,并穿老公公 衣衫,背后装上两只穿彩裤绣鞋 的假腿,并弯曲往后伸。老公公 的两只假手往背后托住老婆婆假 腿的膝盖,然后表演老公公背着 老婆婆的滑稽动作。
如若博饼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不只是 形式的时候,那么晋江人的心就算是 醒了。——陈亚芬
丰富的晋江民俗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我们的内心很好,很棒。——吴博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不同,文化自然也不同。文 化是渗透进人心的东西,民俗文化更是符合大众的内心要 求。
我市转入市场经济以后,文化氛围更加活跃。各种各 样的文化涌奔进来。身为晋江的一分子,为了彰显晋江特 色,为了弘扬晋江精神,为了创建一个具有原汁原味的文 化晋江,也为了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理 应尽自己所能来保护晋江的民俗文化。

泉州的特色

泉州的特色

泉州的特色
泉州是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

以下是一些泉州的特色:
1.历史文化: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有大量的历史古迹和博物馆,如开元寺、东西塔、清净寺等,展示了泉州深厚的历史底蕴。

2.宗教文化:泉州是中国宗教文化的汇集地,这里有多样的宗教建筑和文化遗产,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让泉州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

3.自然景观:泉州的自然景观也非常迷人,如清源山、九日山、戴云山等,都是旅游爱好者探险和观赏的胜地。

4.民俗文化:泉州的民俗文化独特而丰富,如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等,都是泉州人民世代相传的文化瑰宝。

5.美食:泉州的美食文化也非常出名,如土笋冻、牛肉丸、鱼丸等,都是泉州的传统特色美食。

6.侨乡特色: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许多泉州人旅居海外,为泉州的文化和经济带来了独特的元素。

7.建筑风格:泉州的建筑风格独特,如红砖楼、闽南古厝等,展现了泉州独特的建筑艺术和风情。

总的来说,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风景优美的城市,有着独特的魅力。

泉州有哪些特色民俗活动值得体验

泉州有哪些特色民俗活动值得体验

泉州有哪些特色民俗活动值得体验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活动,每一项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以下就为您介绍一些值得体验的泉州特色民俗活动。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嗦啰嗹”。

这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端午习俗。

在活动中,人们头戴“簪花围”,扮成铺兵、旗手、花婆等角色,抬着龙王头,敲锣打鼓,走街串巷。

队伍中有人唱着“嗦啰嗹”的歌谣,歌词诙谐有趣,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沿途的居民则在家门口设香案,迎接队伍,祈求平安吉祥。

整个活动热闹非凡,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拍胸舞”也是泉州民俗的一大亮点。

舞者赤膊上阵,头戴草箍,随着音乐的节奏,双手依次拍击胸、肋、腿、掌,动作矫健有力,豪放洒脱。

这种舞蹈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和质朴的美感,展现了泉州人民的热情与豪爽。

无论是在重大节日还是民间庆典上,拍胸舞的出现总能瞬间点燃现场的气氛,让观众感受到泉州民俗的独特魅力。

说到泉州民俗,怎能少了“火鼎公婆”呢?这是一种富有喜剧色彩的表演形式。

由公婆二人分别扮演“火鼎公”和“火鼎婆”,公执长柄竹扇,婆执彩帕,在欢快的音乐中,围绕着燃烧的火鼎,做出各种夸张、滑稽的动作。

他们的表演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充分体现了泉州人民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幸福的追求。

“永春纸织画”则是泉州民间艺术的瑰宝。

它以纤细的纸丝编织而成,画面朦胧而富有诗意。

制作纸织画需要经过裁纸、编织、裱褙等多道工序,工艺十分复杂。

在永春,您可以亲自参与纸织画的制作过程,感受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

“泉州南音”更是泉州民俗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它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以其古朴优雅的旋律、丰富多变的唱腔而闻名。

在南音的演奏中,常见的乐器有琵琶、洞箫、二弦等。

聆听南音,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

“提线木偶戏”同样令人称奇。

表演者通过手中的丝线操纵木偶,使其做出各种细腻而生动的动作。

木偶的表情丰富,动作灵活,仿佛具有生命一般。

泉州民俗文化

泉州民俗文化

府文庙
位于鲤城区中山路泮宫内。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初年(公元976年),后 移他处,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迁回原处重建,现有建筑仍保持清初原 貌,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孔庙,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主体建筑大成殿是祭孔的正殿,面阔七开间,进深五间,为典型的 宋代重檐庑殿式、抬梁式木构架,斗拱层叠,梁枋纵横,雕饰有小龙、飞 禽走兽、花卉草木;殿柱皆石,前有露台,翼以扶栏,下为甬道、拜庭; 庭外泮池,筑有元代石桥,桥面铺72块长方形条石,代表孔子的72个得意 门生;东西为两庑,前为大成门、金声玉振门。东畔明伦堂,为文庙现存 主要附属建筑,堂前露庭、泮池和石桥均保存完好。西有泮宫及乡贤名宦 祠、状元祠十余座。庙内陈列资料十分丰富。大成殿正厅中央供奉着孔子 圣像,东西两侧供奉四配及十二哲人,陈列祭孔礼器、乐器和泉州历代名 人遗著遗物等文物共500余件。灵星门邻涂门街地段,原为府文庙建筑群 范畴,后辟为他用。
拍胸舞
拍胸舞在泉州农村极为流行, 对它的源流说法不一。一说源自梨 园戏《李亚仙》的折子《莲花落》, 是郑元和浪迹街头,与众丐行乞时 边唱边舞,以抒胸臆;一说是早已 有之,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马 远《踏歌图》,即为描绘拍胸舞场 面。 表演拍胸舞人数不拘,但都是 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 草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 《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 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 式跳路表演,自如不拘地颤头、投 足、拍胸、扭腰;双手起落,有节 奏地拍胸挟腋、偶而又投足拍腿、 屈臂击肘。时而跳跃、时而跪蹲、 时而抬腿、时而踢腿,边歌边舞, 豪迈矫健,情绪热烈,风趣浪漫。
俗称“安平桥”,横跨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
五里桥
之间的海湾。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 是我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长桥,素有“天下无桥长 此桥”的美誉,驰名海内外,经国务院公布为首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2255米,有方 形、船形、半船形的桥墩361个,桥面宽3-3.8 米,桥板长度5-11米不等,最重达25吨,两侧

泉州民俗调研报告

泉州民俗调研报告

泉州民俗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泉州地区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习俗及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泉州地区的民俗传统,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和保护泉州的民俗文化。

二、调研方法1. 采访调查:通过对泉州地区的居民进行深入采访,了解当地的传统节日及庆典活动,以及相关的习俗和传统手工艺。

2. 实地观察:参观当地的庙宇、古建筑等文化遗产,亲身感受当地的传统氛围。

3. 资料搜集: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书籍和网络资源,了解泉州地区的民俗历史和传统文化。

三、调研结果1. 传统节日及庆典活动泉州地区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和庆典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清明节:在这一天,泉州人民会前往祭祖并扫墓,同时还进行一些寄托哀思的活动,如放风筝、踏青等。

- 端午节:泉州地区举行的龙舟赛是当地最具特色和规模最大的庆典活动之一。

此外,泡粽子和挂艾草也是端午节期间的传统习俗。

- 中秋节:在这一天,泉州人民会举行月亮舞会,并品尝月饼。

同时,还会祭拜月亮、赏月和赏花灯等。

2. 习俗传统泉州地区的民俗习俗广泛而多样,以下是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习俗:- 考棺木:泉州地区的习俗中有一种考棺木的活动,人们会模拟自己的棺材并在里面躺上一会儿,以此来警示生活的宝贵和珍惜时间。

- 拜年:在春节期间,泉州人民会互相拜年贺岁,走亲访友,并送上祝福和红包。

- 婚礼习俗:泉州地区的婚礼习俗十分独特,如新娘子要披上一块红色的面巾,新郎要提青帘等。

3. 传统手工艺在泉州地区,还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技艺,其中最具特色的有:- 南音木偶:这是泉州地区的一项传统木偶戏表演艺术,其特点是细腻生动的木偶形象和婉转动听的南音唱腔。

- 眉毛刺绣:泉州的眉毛刺绣技艺独步天下,绣眉一般镶嵌在丝巾和衣物上,兼具装饰和艺术价值。

- 潮绣艺术:潮绣是泉州地区流传已久的一种刺绣艺术,以其鲜艳多彩、精细细致的风格而著名。

四、调研体会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泉州地区的民俗文化的丰富多样性,这是泉州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民俗文化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民俗文化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探的民俗文化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福建东南沿海。

它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让我们一同走进泉州,探寻那些值得一探的民俗文化瑰宝。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泉州的南音。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南音以其古朴优雅的旋律、委婉深情的唱腔,传递着千年的情感和故事。

演奏南音的乐器也别具特色,如琵琶、洞箫、二弦等,演奏者们通过细腻的指法和独特的技巧,将南音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常常能听到南音的悠扬之声,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泉州的高甲戏也是一大亮点。

高甲戏以其夸张的动作、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而广受喜爱。

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戏服,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现出各种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高甲戏的剧目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故事,也有民间传说,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高甲戏的舞台总是热闹非凡,吸引着众多观众前来观赏。

再者,泉州的木偶戏更是令人称奇。

木偶戏艺人通过手中的丝线,灵活地操纵着木偶的一举一动,赋予它们生命和情感。

木偶们或舞枪弄棒,或长袖善舞,表演得栩栩如生。

泉州木偶戏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多次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除了表演艺术,泉州的民俗节庆也是丰富多彩。

比如,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泉州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

各式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将城市装点得如梦如幻。

人们穿梭在花灯之间,猜灯谜、赏灯景,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而在端午节,泉州的赛龙舟活动则是激情澎湃。

龙舟手们齐心协力,伴随着激昂的鼓声,在江面上奋勇争先。

岸边的观众们欢呼助威,场面十分壮观。

泉州的民间信仰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对妈祖的信仰尤为深厚。

妈祖是海上的保护神,泉州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妈祖庙遍布各地。

每逢妈祖诞辰等重要节日,信徒们都会前往妈祖庙烧香祈福,祈求平安和丰收。

泉州过年最有趣的风俗

泉州过年最有趣的风俗

泉州过年最有趣的风俗
泉州地处福建,传统文化的熏陶多多。

过年期间,一些传统的风
俗活动仍然被家家户户继承。

一、拜年
亲戚朋友之间互拜大年,祝福彼此美满吉祥。

二、放鞭炮
不少家庭会盛大放鞭炮,以寓意新的一年吉祥福气,来临时业火气劲。

三、凑花灯
泉州有“凑花灯”的习俗,小孩在家里搭设“花灯”,邀请家里老人
和亲戚朋友来凑花灯,看谁先解开灯饰,即可获得灯上饰物。

四、驱邪迎财神
为了把浮华拒于四面八方,逢年过节都要设祭祀感恩对物质、谢天谢地,另在家门口放置驱邪迎财神的小塔,以保吉祥平安。

五、猜成语
家家户户都将以中国的传统老谜——成语来进行娱乐游戏,以消磨时光。

泉州民俗文化作文

泉州民俗文化作文

泉州民俗文化作文
泉州民俗文化。

泉州,一个充满着浓厚民俗文化的城市,每逢传统节日,这里总是热闹非凡,
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泉州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深受历史和地域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大魅力所在。

泉州的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节日庆典、饮食习俗、传统手工艺等方面。

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要属传统节日庆典了。

每逢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泉州人民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打铁花、放孔明灯等,场面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传统节日庆典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传承了泉州的民俗文化。

此外,泉州的饮食习俗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泉州人喜欢吃海鲜,
尤其是海蛎煎、海蛏煲、海蛎粥等美食,这些都是当地特色小吃,深受人们喜爱。

而在传统节日,人们还会制作各种各样的传统美食,如年糕、粽子、糖藕等,这些美食不仅美味可口,更是传承了泉州的饮食文化。

除此之外,泉州还以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手工艺而闻名。

如剪纸、刺绣、漆器等,这些传统手工艺代代相传,至今仍然在泉州的乡村中得以保存和发扬光大。

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展示了泉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更是丰富了泉州的民俗文化。

总的来说,泉州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为了这座城
市的一大魅力所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泉州的民俗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传承,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泉州的民俗文化将会更加绚丽多彩,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欣赏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民俗文化的xx
泉州民俗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经过长期的交流、碰撞、整合,更显示出鲜明的个性和特色,积淀深厚,绚丽多彩。

泉州的节日民俗文化尤为风光,热闹,慎重。

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浴佛节,端午节,七夕,冬至等等。

元宵节,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狂欢节”。

节日期间,城乡各地张灯结彩,元宵花灯似满天的星星,点缀在泉州元宵的夜空。

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花灯点亮,整条街成了争奇斗艳的灯河。

男女老少盛装打扮,走上街头,沐浴在祥和瑞气之中。

灯火三层,蘸沉檀其上,香闻数里。

古人的描述足以让人领略当时泉州元宵夜的花灯盛况。

泉州花灯点亮在史书里,一路照耀古今。

座灯、宫灯、无骨灯、锡雕灯、走马灯、鲤鱼灯,造型美观。

花灯展览、文艺踩街。

万人空巷,举城同乐,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传统习俗、人文景观,已成为地方一大旅游资源并加以开发,近年确定为“旅游文化节”。

如今更集光、声、电于一体,美不胜收。

侨乡人陶醉在花灯的海洋里,光明之城在五彩缤纷中迈向未来。

端午节在泉州也十分红火,“龙舟竞渡”、“采莲”习俗,蔚为壮观。

高高翘起的龙头,势欲腾飞。

水花四溅处,飞舟如脱弦之箭,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

两岸观者人山人海,他们摇旗呐喊,一时呼声雷动,锣鼓喧天。

英雄的故土,是英才辈出的地方。

侨乡端午有一种游戏是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兵的方法沿用下来的。

桅杆横放,由岸上伸向海面,杆上涂抹油脂,桅杆上挂上一个里面装着鸭子的笼子。

抓鸭子的人沿着桅杆快速走向桅尾抓鸭子。

有人走到桅杆中途就滑跌海中,引起岸上观众阵阵欢笑。

端午,侨乡把奋进和腾飞写在希望的五月。

泉州的传统艺术拥有一批风情万种、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因此,泉州又称为“戏曲之乡”、“戏窝子”。

在戏台上,有优雅委婉的梨园戏,有妙趣横生的木偶戏,有韵味隽永的南音艺术,有端庄诙谐的高甲戏。

梨园戏,鼓乐悠扬,茶香袅袅,舞台上青衣花旦正唱《陈三五娘》,唱亮迷人的民间艺术。

一个流传在闽粤之间的古代爱情故事,一个关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毅然私奔的青年男女的故事,诉说悲欢、梦想与渴望。

观众凝睇沉思,一段晶莹的往事,在他们的眼眸中闪动。

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扇幸福之门在祝福声里打开,聆听着春天款款而至的跫音。

爱的故事在梨园戏里楚楚动人。

木偶戏的粉彩工艺,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独具匠心,巧夺天工。

这鲜活的精灵,插上秦汉、晋唐的翅膀,穿越历史烟云,翔舞在历史文化名城。

艺术家灵巧的双手,高超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16条纤细悬丝,牵出700余出传统剧目。

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丫环奴仆,乃至雄鸡、小猴,无不形神毕肖。

一个王朝的兴衰,一段别离的故事。

那小小的戏台上,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
南音袅袅,时而像岩洞滴水那么飘逸悠闲,时而像林间啼雀那么婉转多情,时而像骤雨叩窗那么激起欢悦。

一条古音乐的河流,从中原古韵中流淌而来,弥散在辽阔的泉南大地。

千年的音符成为翡翠般的活化石,不老的宫商角徵羽,历久弥香。

一首《梅花操》,一首《八骏马》,如此的勾魂摄魄!从闽南的古厝下启程,以超越时空的方式漂洋过海,播下的种子,生长一种思念,在游子心中发芽。

高甲戏,戏如人生。

美与丑之间,谁是主角?一颗南海明珠,闪亮在名城,唱响了京城。

傀儡丑的活泼风趣,让满堂牛鬼蛇神竟能生辉。

乡村,集镇,城市,老人们在舞台边一起咿咿呀呀地唱着戏文,已成为一道风景,那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

时光回溯到明末崇祯时,舞台上昏君、庸臣、权宦、无赖、骗子荒唐可笑的故事,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入木三分。

如今,这些“中国不多,世界少有”的古稀艺术,仍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传诵于泉州城乡、海峡两岸、东南亚乃至欧美拉。

在传统工艺方面,彩扎、剪纸、刺绣、竹编、雕刻……千姿百态,纷呈异彩。

在劳作生产等习俗中,泉州人无不精通,俗称“泉州兄,个个猛”,尤其是建筑、手工、做生意。

泉州的民族舞蹈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如拍胸舞、火鼎公婆、彩球舞、车鼓舞等等。

拍胸舞,矫健的舞姿,舞出侨乡豪迈的气概。

古越闽人对蛇图腾的崇拜,从岁月深处舞动起来。

剽悍的男子汉组成舞队,赤脚,袒胸露背,没有任何乐器伴奏,随着领舞者一声吆喝,齐刷刷地抬起左掌,向着自己的右胸猛力拍击,接着,是右手拍向左胸,而后扬起手臂和手掌分别下击肋部和大腿,变幻有序,发出响声——噼啪!噼啪!玉驴颠步、金鸡独立、蟾蜍出洞、半月斜影。

边歌边舞,情绪热烈,风趣浪漫,粗犷明快。

这是闽南独特的风情画卷。

火鼎公婆,滑稽可笑的表演,引来众人或驻足观赏,或徒步追逐。

扮演老公公者身穿羊羔黑裘,下穿宽筒裤,一手拿着长烟管,一手执着芭蕉扇;老婆子身穿镶边大襟红衫,下着镶边宽筒大红裤,头顶盘起高高的发髻,脚穿厚底绣花大红布鞋,一手拿红手帕,一手执着大圆蒲扇。

公婆抬着一口架在木框上的大铁鼎,鼎中柴火烧得通红。

侨乡人的日子在这舞蹈中,过得兴旺红火。

此外,泉州的五祖拳、白鹤拳等南少林武术,也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

泉州的多元宗教,历史长河对外开放,形成共存局面。

这里不但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胜迹,还有遍布城乡的民间信仰习俗,如天后妈祖、保生大帝等,都被泉州人乃至台湾同胞尊为地方俗神而加以虔诚敬奉。

温陵迎妈祖,独具闽南特色的活动热闹非凡。

春风吹拂,碧波万顷的东海之滨,开锣鼓、头旗、绣旗、执士队、神轿、凉伞、庄仪团……人潮汹涌,簇拥着和平女神。

这里是花的海洋。

侨乡女身着鲜艳的红衣,手中拿着几炷点燃的香,心中表达着共同的祈愿。

妈祖不但是一种信仰,也是扎根于海峡两岸民众心中的一种亲情文化。

人间最为永恒的是那种泽披四海的大爱,它令天地动容,值得我们用一生珍藏。

泉州的民居建筑,以它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雕绘装饰而闻名于世。

典型的泉州传统民居建筑有很高的成就和规格,尤其是明清建造的正规的宫殿式民居。

这类民居,在建筑造型上既堂皇古雅,又肃穆大方,在文化内涵上,既体现了与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相适应的封闭式主次尊卑尚礼气氛,又让人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官式大厝”,红砖建筑,墙面的红砖拼贴和镶嵌等建筑风格与欧洲起源于古罗马的红砖建筑和西亚阿拉伯建筑装饰处理十分相似。

中轴对称,富丽堂皇,屋顶悬山曲线、燕尾翘脊,生机勃勃;屋下木雕石雕,精雕细刻,金碧辉煌。

南安官桥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鳞次栉比,出砖入石,古色古香,气势宏伟。

被称为福建的民居奇葩。

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

前后座之间有石埕,山墙之间有防火通道。

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为闽南地区民居的最佳朝向。

泉州的人物服饰,更是独领风骚。

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惠东女,还有东海埔女,曾倾倒了多少慕名而来的艺术家与采风者。

惠东女,上衣接袖衫还以褐红、蓝为主,玄色裤子上加上蓝色布边,一股三垂的银裤链开始被妇女采用;黑、绿刺绣花纹,四角有金黄穗子的褡裢;红绸布刺绣的踩轿鞋。

黑、红、蓝、绿、银灰成了这个时期的主色调,具有十分和谐繁荣搭配效果。

那浓烈的色彩,奇特的款式,协调的造型,与惠东沿海蔚蓝的海水、金黄的沙滩相映成趣。

东海埔女,春夏秋冬都喜欢在头上簪花插钗,成了头上的“花园”、“发髻中的彩虹”。

蟳埔女服装简朴宽松,上衣的肩、臂、胸、腰的尺度力求与身体相协调,但衣袖均比惠安女长,穿在身上既显示出柔和的曲线,又不失女性苗条与丰满。

色调以浅淡的自然色为基调,上衣为青、兰色,与碧海兰天、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有一种特别鲜明的色彩感观,黑色的裤,显示其稳重,宽筒裤,也是便于劳作需要。

泉州的饮食文化上,更是别有风味。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丰富的食品资源,用以传统的制作工艺,形成侨乡的风味食品有滋有味,名扬四海。

那香甜而不滑腻的元宵丸,是逢年过节的家常甜点;那色香味形俱佳又经沪水丸、崇武鱼卷、安溪柿饼、永春老醋、安海土笋冻、泉州绿豆饼,南安花的故乡风物。

如今,泉州温陵美食街的落成与开业,更成为泉州风味食品的窗
口之一。

当严冬即将消融在点燃的红烛里,一碗汤圆飘着故乡的气息,温暖着游子的旅程。

生活的滋味在过节中回味:
主妇们张罗着把一个大簸箕摆放厅堂,把糯米粉和水搅拌,揉成粉团,全家大小围坐一起,笑脸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那白白的汤圆,象征着纯洁的亲情;红红的,象征着吉祥如意;圆圆的,象征着家庭团圆。

冬至搓圆,令那些散落在故园角角落落的故事和笑声,又围拢在一起。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以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地方经济为主旋律的综合节俗也因地制宜,应运而生。

如南音大会唱、国际木偶节、南少林武术节、广场民间艺术节、旅游文化节、民间歌咏节,又如德化陶瓷节、安溪茶艺节、惠安石文化节、石狮灯谜艺术节、晋江服装鞋帽节、南安建材博览会等,融产品推介、旅游观光、艺术博览、民俗风情于一体,尽显当代泉州新风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