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勘查的地质基础

合集下载

矿产勘查学基础知识概述

矿产勘查学基础知识概述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产勘查学
(主要内容)
矿产勘查概论 矿产预测 勘查工程系统 矿产质量研究和取样 矿产资源/储量
•第二章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 产 预 测
•成矿地质条件 •找矿标志 •成矿规律
•成矿预测与科学找矿 •找矿靶区优选与目标定位
•矿产预测
成矿地质条件
一、矿产勘查概念和理论基础
(二)矿产勘查理论基础
地质、数学、经济和技术四大理论基础
3.经济基础:(矿产勘查是一种经济活动,受经济因素制约)
1) 2)经济合理性是矿床勘查及评价必须遵循的准则 3)矿床经济评价是矿床勘查必不可少重要组成部分
4.技术基础:
1)技术水平影响勘查深度和广度以及处理数据和分析 信息速度和精度 2)技术水平对勘查战略、程序和方法产生重大影响 3)新技术的发展使一些经济因素发生改变,而影响 到矿床的勘查评价
矿产勘查阶段主要目的及控制要求* *
矿产预查
矿产普查
矿产详查
矿产勘探
勘查范围
据前人资料 预查圈出的矿化 普查概略研究
选区
潜力较大地区
后圈出详查区
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 详查圈出勘探区
勘查技术手段
极少量工程 数量有限的取样 比普查阶段密的 各种手段和有效方法
验证结果
评价
作是否具工业 价值评价
满足投资者要求
三、矿产勘查基本工序**
立项论证 设计编审 组织实施 报告编审
1.勘查项目的确立与论证
来源:据发展需要纳入计划的 接受委托的 种类:按工作阶段分预查 普查 详查 勘探
2.勘查设计的编制与审批
要求:任务明确 方法得当 部署合理 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

地质调查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

地质调查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

地质调查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摘要:地质调查在矿产勘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有多重作用和深远意义。

首先,它为勘查提供了必要的地质信息,包括地层、岩性、构造等数据,从而确定潜在矿产资源分布区域。

其次,地质调查为矿床类型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勘查方法。

此外,它支持矿产资源的储量评估,为开发规划提供基础数据,降低风险。

同时,地质调查也强调环境保护,评估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制定保护措施,实现可持续开发。

最重要的是,它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为国家经济贡献了重要力量。

因此,地质调查是矿产勘查不可或缺的环节,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关键词:地质调查;矿产勘查;资源管理引言地质调查的基础性质体现在它为矿产勘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和信息基础。

这包括地层分布、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等重要地质数据。

这些数据为矿产资源的发现提供了可靠线索,帮助勘查人员明晰潜在矿床所在区域。

此外,地质调查也为矿床类型的确认提供科学支持,帮助勘查人员选择适当的勘查方法。

地质调查还对矿床的储量评估和开采规划具有决定性意义。

通过分析地质数据,可以估算出矿床的资源量和品位,这是开发计划和经济评估的基础。

开采规划方面,地质调查可以揭示地下构造、岩层倾向等关键信息,有助于确定最佳开采方式和矿体布局,以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地质调查作为矿产勘查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为资源的发现、评估和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这对于国家资源战略规划、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矿业行业的繁荣都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的关系地质调查是指对地球表面及其内部结构、地质体系和地质现象等进行系统观测和研究的过程,是对地球的科学认识和了解的手段之一。

矿产勘查则是指对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进行搜索、发现和评估的过程,是为了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而进行的一项活动。

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地质调查是矿产勘查的前提和基础。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复习思考题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复习思考题

1、地质基础。

矿产勘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特征(基本特征(地质背景,包括区域地质、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

2、数学基础:(1)地质体的数学特征是定量区分、鉴别、预测地质体的重要依据,也是揭示、圈定地质异常及致矿地质异常的前提和“数字找矿”的基础。

(2)概率法则对地质现象、地质规律、勘查工作的主要制约作用。

3.试述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五个)(1)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2)最高精度要求与最大可靠程度统一,(3)模型类比于因地制宜的统一,(4)随机抽样与重点观测的统一,(5)全面勘察与循序渐进的统一5、勘查周期及其影响因素。

把完成单个勘查阶段过程的时间称为勘查周期。

(1)与国家矿业管理体制有关(2)对矿床勘查程度的要求是影响勘查周期的重要因素。

(3)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性也是影响勘查周期的重要因素。

(4)勘查技术手段与设备的先进性、便捷程度和有效性也是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重要因素。

(5)勘探矿区经济地理环境与交通运输条件等也影响勘查周期。

(6)有关勘探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影响矿床勘探周期的重要因素。

(7)地质勘探报告不能及时验收影响勘探周期。

6.矿床勘探的基本研究内容(7个方面)?1)研究矿床区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的分布情况。

2)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

3)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

4)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和选冶性能。

5)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6)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7)研究矿区环境地质条件。

7.矿床勘探工作的一般程序(4个方面)?1)勘探基地的确定.2)勘探计划与设计的编制。

3)勘探施工与管理勘探报告的编写9、矿产勘查可行性评价划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10、成矿预测:是在科学预测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地质成矿理论和科学方法综合研究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等方面的地质找矿信息,剖析成矿地质条件,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圈定不同级别的预测区或三维空间内的找矿靶区,正确指导不同层次、种类找矿工作的布局,提出勘查工作的重点区段或布置具体的勘查工程达到提高找矿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提高成矿地质研究程度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矿产勘查最基础的43个知识点,你是否已遗忘?

矿产勘查最基础的43个知识点,你是否已遗忘?

矿产勘查最基础的43个知识点,你是否已遗忘?1、矿产勘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勘查技术手段或方法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系统勘查工作,又称为矿产地质勘查或矿产资源勘查。

2、矿产预测:也称为成矿预测,是在矿产预测基本理论指导下,依据矿产预测原理,矿产预测的种类和具体的任务要求,分析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矿床成因,弄清成矿规律等以建立成矿模式,总体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矿产标志等以形成找矿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合适的矿产预测方法,圈出矿产预测远景地区,优选矿产预测重点区,进而对区内的潜在矿产资源进行预测。

3、变化性指数:是在矿体标志织染分布曲线的基础上,根据相邻观测点上观测值的等号变化关系,定量地判别矿体某标志变化性质的一种方法。

公式为:t=M/(n-2);M为单调性变化次数。

4、变异函数/半变异函数(变异率):是区域化变量增量平方的数学期望。

由于它恰为区域变化量增量方差的一半,故又叫半变程方差。

(区域化变量增量平方的数学期望)。

5、变化系数:均方差与算术平均值的比值。

V=σ/X*100%6、矿体边界模数:为了描述矿体边界外形的复杂程度的边界模数的数值指标,用于评定矿体边界外形的复杂程度。

意义:模数越小,形态越复杂,反之,模数越大,矿体形态越简单。

变化界于1~0之间。

7、矿化强度指数:是指矿体某地段的平均品位与整个矿体平均品位的比值。

矿化强度指数是反映品位变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意义:往往被用于对矿床各部位进行对比,一般都是在已有较多的勘查资料时采用。

通过这种对比,常常可以发现矿化在矿床或矿体中的一些重要规律,对评价矿床十分重要。

8、矿床勘查类型:在矿体地质研究和总结以往矿床勘查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将相似特点的矿产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

9、含矿系数:(又名:含矿率)是工业矿化地段长度、面积,体积与整个矿化地段的长度、面积、体积的比值。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重点整理—精华

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重点整理—精华

矿产勘查:是指矿床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勘查是整个矿业过程的先导和基础矿床普查: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为寻找和评价国民经济需要的矿产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矿床勘探:在矿床详查的基础上或在矿山建设和生产的过程中,为查明一个矿床的工业价值或保证矿山的顺利建设和生产而进行的地质调查研究和其他工作的总和。

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一一广义的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划分为如下阶段:一、区域地质调查阶段:⑴小比例尺(1: 100万〜1 : 50万)区域地质调查亚阶段。

⑵中比例尺(1: 25万〜1 : 10万)区域地质调查亚阶段。

⑶大比例尺(1: 5万〜1 :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亚阶段,本阶段同时进行预查工作。

二、矿产勘查阶段:①预查阶段:是通过对工作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②普查阶段: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有限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③详查阶段: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岀勘查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④勘探阶段: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以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二、开发勘探(矿山地质工作)阶段:①基建勘探②生产勘探③补充地质勘探矿产勘查有如下特征:①矿产勘查不仅是一项地质工作,同时,它又是一项经济活动。

②矿产勘查不仅是对地质客体的一个认识过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对地质客体(矿床)的一个改造过程。

矿产勘查五大理论基础

矿产勘查五大理论基础
В.М.克列特尔及В.И.比留科夫矿床勘探五原则1957:调查完满原 则;循序渐进原则;均匀等可靠性原则;最少人力物力消耗原则; 最少时间消耗原则
侯德义等找矿勘探五原则1984: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 面研究原则;综合评价原则;经济合理原则
赵鹏大院士提出如下的对立统一的勘探过程最优化准则
一、最优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
矿产勘查五大理论基础
Excellent handout training template
第一节 矿产勘查的特征
1 勘查勘查是一项特殊的地质工作它是以矿床
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查明矿床的基本特征和工业 价值为基本任务因此工作中要以地质规律作指 导;
2 矿产勘查是一项经济活动勘查工作的全过程
必须始终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要遵从经济 规律
两大内容 地质特征 基本地质特征 成矿地质条件 矿床特征 矿体特征 矿石物质组成 矿石质量
有价值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和重要的矿床工业类型的寻找 都必须从分析有利于这类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入手
二.数学基础
数学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非常广泛对矿产勘查 工作的进行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具体表现是:
1. 地质体的特征常具有数学上的规律性需要用 数学上的方法去发现;下图
3 勘查勘查不仅是对矿床的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 对矿床的一个改造过程特别是导致矿床被开采时
对矿床的改造就更大因此勘查时要考虑到对环境 的改变而导致的影响
4 矿产勘查是在灰色条件下进行决策的一种活动
工作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第二节 矿产勘查的五大理论基础
地质基础 数学基础 经济基础 技术基础 预测基础
2. 勘查工作中获取的大量数据需用数学的方法 去处理及分析;
某矿田4个铁矿床的铁品位x分布曲线图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地质矿产勘查是指为了寻找地下矿产资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以确定矿产资源的质量、数量、分布和规模的工作过程。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勘查和钻探勘查等。

地质调查是地质矿产勘查的基础工作,主要通过野外实地观察、采样和测量等手段,对地质构造、岩性、岩层、地貌等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以绘制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和地质构造图等。

地质调查是勘查工作的起点,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地球物理勘查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推断地下物质的性质和分布情况的方法。

地球物理勘查主要包括重力勘查、磁力勘查、电磁勘查和地震勘查等。

重力勘查是通过测量地球重力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密度分布情况;磁力勘查是通过测量地球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磁性物质的分布情况;电磁勘查是通过测量地球电磁场的变化,推断地下导电物质的分布情况;地震勘查是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情况,推断地下岩石的构造和性质。

地球化学勘查是通过采集样品,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和化学组成,推断地下矿产物质的存在和富集情况的方法。

地球化学勘查主要包括岩石、土壤和水体的采样和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质谱法等。

遥感勘查是通过采集和解译卫星、航空和地面遥感图像,推断地表和地下矿产资源的存在和分布情况的方法。

遥感勘查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表图像,可以快速获取地质信息,辅助勘查工作。

钻探勘查是通过人工或机械钻探地表到地下不同深度,采集地下样品进行分析,推断地下岩石和矿产资源的性质和分布情况的方法。

钻探勘查常用的钻探工具包括岩心钻探、工程钻探、旋转钻探和岩土钻探等。

除了以上主要方法外,地质矿产勘查还可以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勘查。

综合勘查可以提高勘查效率,减少勘查成本,提高勘查精度。

总结起来,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勘查和钻探勘查等。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原则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原则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原则提纲:一、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背景和意义二、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原则三、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方法和技术四、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五、未来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发展趋势一、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背景和意义地质矿产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具有利用价值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各类矿产资源。

地质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贡献。

因此,对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原则(1) 综合考虑矿产综合条件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必须综合考虑地质、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全面、准确地评价矿产资源的分布、数量、品质、利用等情况,为后续的矿产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 强调勘查科学性和可行性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必须遵循科学化、规范化、常规化的原则,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确保勘查数据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同时具有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

(3) 注重勘查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必须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采用环境友好型勘查方法,减少环境影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矿产资源勘查与生态保护共荣共存。

(4) 强化勘查公正性和透明度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必须遵循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以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开展勘查工作,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为后续的矿产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5) 加强勘查沟通和合作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必须注重与相关领域的沟通和合作,特别是要加强地质、采矿、环保、水文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实现协调发展,解决资源与环境等矛盾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方法和技术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生物勘查等。

(1) 地理信息系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土壤等多种因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和资源评价,为矿产资源的勘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

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
地质矿产勘查是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对地下矿产资源进行探测、勘查和评价的过程。

其主要方法包括:
1.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是勘查工作的基础,通过对矿区或矿山周边地质构造、地貌、岩性、构造变形及矿床的形成演化特征等的综合分析研究,掌握矿山区域的地质情况。

2.地球物理勘查
地球物理勘查是利用物理学原理对地下构造和条件进行检测的
技术,包括地震勘查、重力勘查、磁法勘查、电法勘查、电磁法勘查等。

它们用于检测地下岩石的性质和构造,寻找矿床和矿体。

3.地球化学勘查
地球化学勘查是利用地质化学原理对地下矿体进行检测的技术,通过采集矿山周边区域的岩石、土壤、植被等样品,对其进行化学分析,从而掌握矿区地质构造、矿床类型、矿体的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

4.遥感勘查
遥感勘查是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数据等对地表进行拍摄和记录,以获取矿区地貌地形、植被、土壤等信息,从而为矿床的勘查和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5.钻探勘查
钻探勘查是在地下实施的勘查方式,常用的有钻孔、工业井、巷
道等方式。

它们通过对地下进行钻探,获取地质岩石样品和地下水文地质信息,从而确定矿床的类型、规模、品位等。

以上是地质矿产勘查的主要方法,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勘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术,以确保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勘查效果。

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

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

第一章地球1.地球的表面形态:地球的形状接近于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椭球体(即扁球体)。

赤道半径略长,两级半径略短。

赤道半径6738km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

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0.8%,陆地占29.2%。

地球分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陆地分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裂谷等。

海底分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

2.地球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质量、密度、重力、压力、温度、磁性、弹性、塑性。

质量:地球质量5.97*1024 kg。

密度:5.517g/cm3重力:为该处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压力:地球的内部压力主要是由上覆地球物质重量所产生的静压力。

静压力的大小与所属的深度、上覆物质的平均密度及平均重力加速度呈正相关。

温度: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磁性:地球有两个磁极,磁南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

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称为磁偏角。

弹性与塑性:地球既具有弹性也具有塑性。

在作用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的作用下表现为弹性体;在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的力的作用下表现为塑性体。

3.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外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和密度的分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和密度的分异,可将其划分为3个一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也是地球内部物性及化学组分最主要的分界单元。

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称为莫霍洛维奇间断面(以下简称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这两个界面上下的物质,无论在化学组成、物质状态和物理性质上,都有重大区别。

(一)地壳莫霍面以上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即为地壳,它是固体地球最外层的薄壳。

地壳的特点是横向变化大,厚度各地不一。

其中大陆部分较厚,平均约为33km,最厚可达70~80km;大洋部分厚度较小,平均约6km;地壳占地球总体积的0.3%,占地球总质量的0.7%。

地壳物质的密度一般为2.6~2.9g/cm³,其上部密度较小,向下密度增大。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4.3.1矿产勘查地质条件矿产勘查的工作对象是矿床和矿体。

找矿是矿产勘查的简称。

一个矿床的形成往往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是受到一定地质因素所控制。

因此,在矿产勘查工作中,把这些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称为矿产勘查地质条件。

矿产勘查地质条件主要有:岩浆岩、地质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岩性,变质作用、地球化学、风化、地貌条件等。

(1)岩浆岩条件:矿床的物质来源(特别是内生矿床)的重要方面是由岩浆活动所提供的。

一定类型矿床的形成及分布与一定类型的岩浆活动有关。

因此,在矿产勘查中,某些岩浆岩体的存在,可以作为预测与其有关的矿床的地质条件。

a.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与其有关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铬、镍、钴、铂、钛、铜、铁等;非金属矿产有金刚石、石棉、滑石、冰洲石等;与碱性超基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铈族稀土、磷灰石、金云母等。

b.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床:与中酸性、酸性岩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如钨、锡、钼、铜、铅、锌、金、银、铁、铀等矽卡岩矿床或热液矿床。

c.与碱性岩有关的矿床:岩石化学成分Na2O+K2O﹥Al2O3的岩浆岩即称为碱性岩。

碱性岩体岩性复杂,通常产于深断裂带中。

与碱性岩有关的矿产有铌、钽、锆、铪、铀、钍、铝:和稀土等,且多为岩浆矿床。

d.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火山岩为岩浆岩条件的一个特殊条件。

火山岩型铁矿仅次于沉积变质和风化壳型而位于第三。

与火山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汞、铀、稀土、金刚石、沸石、明矾石、叶腊石等。

(2)岩浆岩的空间分布条件:1)岩体的规模及形态:对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体来说,通常岩体规模越大,矿床可能越大。

中酸性侵入岩体的规模往往是中小型的与成矿关系密切。

2)岩体形成深度:中酸性、酸性的侵入岩体不同的冷凝深度,有不同的矿化情况。

深成相以伟晶岩矿床为主,浅成相则以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矿床形成为主。

3)岩体剥蚀深度:为数众多的热液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的顶部及其附近的围岩中,当剥蚀程度浅,未及岩体顶部时,是找铅、锌、汞、锑等低温矿床有希望地区。

地质调查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和意义

地质调查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和意义

地质调查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和意义身份证号码:******************摘要:地质调查在矿产勘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评估矿产资源潜力和确定矿产储量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地质调查在矿产勘查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地质数据,科学家们能够了解地下构造、岩层分布和矿物组成,从而有效指导勘探和开采工作。

地质调查不仅为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依据,而且有助于降低勘探风险、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矿产开发。

关键词:地质调查,矿产勘查,资源潜力,勘探风险,可持续开发引言:地质调查在矿产勘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探索地球深处奥秘、开发矿产资源的重要前提。

自古以来,人类就依赖矿产资源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岩层分布以及矿产资源分布情况,成为确保资源开发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地质调查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详细分析地质调查的方法、结果以及对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意义,将突显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深入研究地质调查的价值,不仅有助于提升资源勘查的效率和质量,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为人类的发展繁荣铺就坚实的基石。

方法:地质调查在矿产勘查中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以获取地质信息和矿产资源数据。

本节将详细介绍地质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地球物理勘测、地球化学勘测以及遥感技术。

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地质调查的基础,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地质学家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地表岩石、构造、地貌等特征,获得地质现象的真实数据。

野外调查的内容包括地质地貌、岩层分布、断裂构造、矿化带等,这些数据对于勘查区域的地质背景和矿产资源潜力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野外调查通常需要长时间的户外工作,对于地质学家的实地能力和经验提出了较高要求。

2. 地球物理勘测:地球物理勘测是地质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测量地下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揭示地下构造和矿体分布情况。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方法及建议

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方法;工作建议作为我国矿业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是整个地质开采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地质矿产资源开发工作的前期,为了确保资源能够被发现,还需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确保整体的工作质量,这样对矿山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的效率来说也有一定的保障。

一、地质矿产勘查概述地质勘查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矿产资源,而当前的地质科学理论包括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观察和收集整理过往的地质资料,针对这些资料和理论前提,并使其作为基础完成对地质资源的勘查工作。

在实际勘查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法众多,例如钻探、坑探和槽探等等。

这些方法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的取样、储存、化验问题等等,都是后续地质矿产资源开发的数据基础,针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能够使工作人员对矿床和矿体的分布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同时也能据此分析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大小,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它能够促进当前国家经济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随着当前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使得勘查量日益减少,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而这些矿产资源损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开采矿产资源开发工作的时候,管理水平的不足或者是一些设备技术选用的不够到位,使得开采过程中的损失严重贫化现象极为恶劣,对已开采的矿产资源回收率不高,综合使用性能下降,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象。

再者就是如果地质勘探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不足的话,他们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完成高效率的地质勘查工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使得实际工作的开展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他们在实际工作的时候,无法将地质勘查工作与整个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水平相匹配,使得该项工作的开展无法与经济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开采技术仍需不断突破和提高。

虽然大部分的技巧和管理方法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但是实际效率仍需提高。

地质勘查基本情况

地质勘查基本情况

地质勘查基本情况地质勘查处提供辽宁省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始于19世纪60年代,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地质调查工作多以矿产调查为主,伴随进行构造、岩石、地层、古生物的调查研究工作,且多限于点上或小范围内,区域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为数不多,研究深度也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辽宁省开展了较系统的地质工作。

建国50多年来,经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在辽宁省境域内完成了大量的地质、矿产勘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为辽宁省的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区域地质调查:建国以来,辽宁省先后开展了较系统的大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960-1975年完成全省域31幅1:200000区域地质调查并编写出版了《辽宁省区域地质志》;1975-2000年完成1:50000区域地质调查159幅,基本覆盖了主要成矿区带;2000年以来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展开,我省已进入新一轮基础地质调查阶段,先后开展了大连市、丹东市、营口市、建平县、锦州市等图幅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修测工作。

经过四十余年的区域地质研究,基本查清了辽宁省的基础地质情况。

区域物化探:已完成了辽宁省全境1:200000水系沉积物和重砂测量;完成1:50000-1:100000航空磁测;完成1:200000-1:1000000区域重力测量;完成部分重点成矿区带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

航空遥感:辽宁省航空遥感工作起步较早,遥感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

此外,还完成了辽宁省地质灾害遥感解译、辽宁省砂金矿遥感解译、辽宁省地质构造解译等工作。

通过基础性地质工作,使辽宁省地质研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建立了完整的地层系统,总结了不同时代地层含矿性及古生物群组合特征,许多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得以解决。

如在层序地层研究、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的建立、太古宙变质深成岩的解体、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与成矿作用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提供了基础性地质图件,而且为辽宁省的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基础资料。

资源勘查方法精华版

资源勘查方法精华版

一、名称解释1.矿产勘查:对矿产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2.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通过应用各种勘探技术手段和加密各种勘探工程的进一步揭露,对矿床可能的规模、形态、产状、质量以及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作出评价,从而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依据的工作。

3. 成矿预测:是对发生在过去的成矿事件的未知成矿特征进行的估计和推断。

4.找矿标志: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指示矿床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

5.成矿规律:是指对矿床形成和分布的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及共生关系诸方面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6.成矿模式:是以简明的图表、文字或数学公式对矿床组(或某一类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化标志进行的高度综合和理论概括。

7.遥感找矿法:是指通过遥感的途径对工作区的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及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研究,从中提取矿化信息而实现找矿的目的的一种技术手段。

8.矿化信息:是指从地质信息中提取出来的,能够指示、识别矿产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事实性信息和推测性信息的总和。

矿化信息据其信息来源可分为描述型、加工型矿化信息和推测性矿化信息三种;据其信息的纯化程度(可靠性)可分为直接的矿化信息和间接的矿化信息,前者如矿产露头、有用矿物重砂,后者如大多数的物探异常、围岩蚀变、遥感资料等。

9.地球化学异常:是指某些地区的地质体或自然介质(岩石、土壤、水、生物、空气等)中,指示元素的含量明显地偏离(高于或低于)正常含量的现象。

10.找矿模型:是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发现某类具体矿床所必须具备的有利地质条件、有效的找矿技术手段以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矿化信息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11.信息合成:也可称为信息综合,是指把反映地质体各方面的有关信息(数据、资料、图像等)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加工成为一种与源信息具相互关联的新的复合型信息12.矿体:指矿石和穿插在其中的呈任何形状的脉石所构成的能被开采和利用的天然堆积体。

矿产勘查复习资料及答案

矿产勘查复习资料及答案

绪论1、矿产勘查的概念矿产勘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地质勘探理论和方法,对矿床地质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2、矿产勘查的任务和意义基本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地质条件的可能,寻找和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

矿产勘查的意义主要取决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矿产勘查工作是对地质、矿产资源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目的在于发现、探明矿产资源,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2)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矿产勘查所服务的方向及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它既为基础产业服务又为基础建设服务,既为矿业、农业、工业也为高技术产业服务,它是基础产业的基础,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

3、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全面研究原则4)综台评价原则5)经济合理原则4、矿产勘查的基本程序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审5、矿产勘查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是:1、地质观察研究2、勘查统计分析法3、勘查模型类比法4、技术经济评价法第一章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1、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矿产勘查的地质基础包括哪些内容?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地质基础数学基础经济基础技术基础1、矿产与地质背景的关联性包括:1)裂谷环境2)海构环境3)岛弧环境4)大陆边缘海环境5)地缝合线型成矿环境6)板块内部环境2、矿产的共生性包括:1)矿种共生2)矿床类型共生3、矿产的分带性包括:1)全球分带2)区域分带3)矿区分带4、矿产分布的不均匀性包括:1)矿产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2)矿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5、矿化的不均一性2、什么是结构水平?矿化的不均一性,可以在不同的规模上表现出来,称为结构水平。

第二章矿产勘查程序和阶段划分1、与矿山建设程序相适应,矿产勘查一般划分为那几个阶段?矿产勘查分为资源勘查与开发勘探两大阶段。

地质矿产勘查基本理论与基础

地质矿产勘查基本理论与基础

地质矿产勘查基本理论与基础一、矿产勘查的基本概念所谓“矿产勘查”是指对矿床的普查与勘探的总称。

矿床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或发现矿床的工作,通常分为概查和详查两个阶段或两类工作。

矿床普查工作可与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制图工作同时进行,也可以从已知矿点的检查入手进行专门性的找矿。

找矿一般都是综合性的,即寻找地区内可能存在的一切矿产资源并对它们的质和量及可能的经济意义做出初步判断或评价;对这些矿产资源的成因和分布规律进行初步分析并对今后进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和设计。

找矿也可以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矿种,如金矿、铜矿或金刚石矿,到已知有这类矿化显示的矿点或选择有利于这类矿产生成或产出的地区进行专门性找矿。

找矿要回答的问题是“找什么”?“哪里找”?及“怎么找”。

由于矿床的形成,尤其是大型特大型矿床的形成是一个地区地质演化过程中的稀有的、特定的事件,必须具备各种有利成矿的地质条件或因素的组合才可能形成矿床,因此,发现矿床是一件十分稀少或困难的事。

矿床不是俯拾皆是之物,找矿尤如大海捞针。

然而,矿床的形成都与一定的地质异常有关,矿床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找矿就是研究可能成矿的地质异常和矿床可能的分布规律。

为了提高找矿效果,通常要根据科学准则首先进行成矿预测,圈出有利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范围,提高找矿成功率。

勘探是在发现矿床之后,对被认为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对象做一些地表和地下的揭露工作,对矿床可能的规模、形态、产状、质量及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等作出评价,换句话说,对矿床的工业远景作出评价。

这类工作属于评价性质,故通常称之为评价勘探或初步勘探。

当评价勘探取得正面结果,认为所发现的矿床有开采价值并对矿床可能的开发规模有初步认识之后,即可根据需要对矿床做进一步的详细勘探工作,查明矿石质量和类型,计算矿石或有用组分储量,查明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开采设计提供必要的资料,为先期开采提供有足够精度的储量等,这个阶段的工作即称为工业勘探或详细勘探。

矿产勘查学

矿产勘查学

1 矿产普查: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不同的精度要求进行找矿的工作。

2 勘探工程间距:勘探工程间距是指沿矿体走向和倾斜方向相邻工程截矿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乘积,也称“勘探网度”或工程密度。

3 找矿模型:找矿模型是在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发现某类具体矿床所必须具备的有利地质条件、有效的找矿技术手段以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矿化信息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4 矿体取样:矿体取样是指从矿体或近矿围岩和堆积物中采集一小部分有代表性的样品用以进行各种分析、测试、鉴定与实验,以研究确定矿产质量、物化性质及开采加工技术条件的专门性工作?5 矿床工业指标:矿床工业指标,简称工业指标,它是指在现行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是否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综合性标准。

二、填空(24×0.5分=12分)1 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有:;地质基础、数学基础、经济基础、技术基础、预测基础2科学找矿的具体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理论找矿、综合找矿、立体找矿、定量找矿、智能找矿3我国2000年颁布的最新《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矿产勘查工作分为四个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举出四个常用的地球化学找矿技术方法:岩石测量法(原生晕法)、土壤测量法、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散流法)、水化学测量法(水化学)、生物测量法、气体测量法中的任意四个5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是:地质可靠程度、矿床技术经济(或可行性)研究程度、(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6根据取样目的任务不同可以把矿体取样分为:化学取样、岩矿鉴定取样、加工技术取样、开采技术取样、地球物理取样中任4个三、判断(8分)1 矿产勘查工作是在不确定条件下采取决策的一种活动。

(对)2 为了不漏圈矿床,找矿远景区应圈定范围大一些。

(错)3 趋势外推法是在惯性原理指导下的一类成矿预测方法。

(对)4成矿的多旋回性指的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相同的矿床类型或类似的矿产组合在前后构造旋回中完全重复出现的规律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矿产勘查的地质基础
(一)地质基础矿产勘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查明地质特征和矿床特征。

1.地质特征
地质特征可分为基本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两部分。

根据我国最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的说明,基本特征是地质背景。

包括与成矿有关的区域地质及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蚀变特征等。

对砂矿床还包括第四纪地质及地貌特征。

成矿地质条件是指与成矿有直接关系的诸多因素。

不同的矿床其成矿地质条件各异。

如沉积矿产应详细划分地层层序、确定含矿层位、岩性组合、物质组成及沉积环境与成矿关系等;与岩浆岩有关的矿床应查明侵入岩的岩类、岩相、岩性、演化特点、与围岩的关系及蚀变特征等;变质矿床应研究变质作用强度、影响因素、相带分布特点及对矿床形成和改造的影响;与构造有密切关系的矿床,则应对控制或破坏矿床的主要构造进行研究,了解控矿构造的空间分布范围、发育程度、先后次序及分布规律等。

2.矿床特征
矿床特征则可分为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成、矿石质量三部分。

矿体特征主要研究和控制矿体总的分布范围,矿体数量、规模、产状、空间位置及形态、相互关系等;根据矿床地质因素和矿石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圈定氧化带的范围;研究围岩、夹石的岩性、产状、形态、矿石有用组分含量等。

矿石物质组成的研究包括:矿物组成及主要矿物含量、结构、构造、共生关系、嵌布粒度及其变化和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合理确定回收利用的主要元素,分别研究氧化矿、原生矿、不同盐类矿物、贫矿、泥状矿等的性质、分布、所占比例及对加工选冶性能的影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