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

合集下载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资治通鉴读后感1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资治通鉴》的书。

这本书是宋朝的司马光编写的。

简单地说,《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书,它所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起,到公元959年止,时间跨大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还包括了战国时代、秦朝、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

它是按时间先后记录历史,所以称为编年史。

其中我感觉最有趣的是《孟母三迁》。

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小时候住在墓地旁边,他天天学别人装神弄鬼。

孟母觉得很不好。

于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里。

可是孟子又学小贩们吆喝叫卖。

孟母就又把家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孟子也跟着学生们学习知识和礼节。

孟母很高兴,便不再搬迁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得到启示,一个人想要成大器,和他的家庭环境以及理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像《三字经》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出生本性都差不多,但是生活环境的不同,人长大后性格就相差很大。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去对我们身心健康有帮助的地方,例如图书馆、科技馆、运动场等等。

不要去网吧、游戏厅等不良场所。

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资治通鉴》这本书里的故事很好看,并能让我们增长历史知识,建议大家去看这本书。

资治通鉴读后感2《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因为这本书极难读懂,为了做好准备工作,我特意复习了《周易》,《尚书》,《大学》,《古文释义》等书籍。

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昏君、佞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正,顽强,宽厚,忠诚,信义等品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但书中更加强调的做人品质是德。

此处的德并非是道德,而是德行,是“做”出来的德。

司马光在开篇时便写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中国的历史极为悠久,所以历朝历代都有编撰史书的传统,现存的官修史书,影响较为深远的,《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应当都能排的上秩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1孙子说:“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赵国常与匈奴交战,每每失利,赵王改派李牧把守边疆。

李牧每日犒劳将士,不允许出战,连续几年赵国都没有什么损失,赵王和匈奴都以为李牧怯懦。

由此匈奴军队军纪开始松散,越来越缺乏组织,以致士气大减。

赵国将士们每日接受赏赐却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都愿意一战,后来大破匈奴军队。

这就好比在收到别人攻击或排挤时,不要立即报复,要学会忍耐。

表现出自己宽容大度的一面,对身边支持自己的人多多施以恩惠,有更多的人支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若他以为你胆小懦弱,更加骄横,这就可以找准机会给予致命一击,此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自古以来,能成就大事的人,他们的胆识绝对不是常人能及的。

敢作别人之不敢作,敢为别人之不敢为。

此外一点,就是不贪图小利。

智襄子是晋国四卿之一,因为贪图小利,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三大夫勒索土地。

韩子、魏子都惧怕他,赠予了土地,唯独赵子不与。

智襄子率魏韩攻赵,反被赵魏韩灭族。

由此可见,不管自己势力再强大,占别人的小便宜多了,时间一久必然会引起公愤。

无信、无惠,则无人和,就是天人相助也无济于事。

作为一名领导要清楚三点。

其一,无信不立,应当首先立木取信。

人性是贪婪的,但也是有良知的,何不让他们占一些便宜以达到取信的效果。

其二,拿出自己的一半东西,来分与他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其三,再从自己的反对者的薄弱环节开始游说,阐明利害,可以大大的动摇其原本的反对决心。

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确立并维护内部秩序。

当内部不稳定时,只可守,不可攻。

守,可结秦晋之好;攻,只会众不敌寡。

这也是为什么火烧赤壁可胜,投鞭断流却败。

关于《资治通鉴》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关于《资治通鉴》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关于《资治通鉴》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关于《资治通鉴》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读后感是我们在阅读了事迹之后写出自己的感想的文体,好的读后感是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去阅读相关的书籍的,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资治通鉴》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资治通鉴读后感(优秀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优秀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优秀5篇)资治通鉴读后感篇一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些我喜欢的好书来读,《资治通鉴故事》是其中之一。

这本书是根据我国古代有名的《资治通鉴》改编而成。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编成这本书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这本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史事,主要资料是政治和军事,还有经济、文化方面。

它经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又生动地告诉人们: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

这些品质,在今日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资治通鉴故事》里有许多伟大的人物。

司马光经过敏锐的观察,形象地记述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荆轲刺秦王、毛遂自荐、鸿门宴、七步诗等。

其中,最让我喜欢的,就是《毛遂自荐》这个故事里的毛遂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公元前258年,赵国被秦国围困,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援,平原君要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的门客一同前往,挑来挑去还差一人,这时,一个叫毛遂的门客勇敢地推选自我,并凭着机智,威胁楚王,使得楚王答应联合抗秦,解了邯郸之围,毛遂也所以被平原君奉为了上宾。

毛遂勇于展现自我,充满自信心的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自我这一点还比较欠缺,所以我应当向他学习。

读好书不仅仅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且能够陶冶我们的。

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

以后我还要多读好书,让自我成为一个有知识、懂事理的孩子。

资治通鉴读后感篇二最近,学习了《孙权劝学》这一课。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对《资治通鉴》这本书有了很大的兴趣。

于是,这几天,我用心阅读了这本巨著。

《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有感范文五篇精选

资治通鉴有感范文五篇精选

资治通鉴有感范文五篇精选资治通鉴读后感1《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26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司马光从幼年时期就好史学,为官后,将战国跟秦代的史事编写成八卷,进给宋英宗,很受英宗夸奖,命他连续编撰。

为此特设一个史局,由他自己选用助手,他选定了刘恕、范祖禹跟刘?作为主要助手。

当时北宋的局势比较牢固,政府收藏的书籍很多,他们能够任意参考。

《资治通鉴》中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很详尽,有六十多章,可以看到一个大帝国怎么缓缓地变成了分崩离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

从代宗的放任开始,到唐德宗的无奈,有宪宗、武宗的振作,到昭宗的任人使唤。

即使宰相有像陆贽、李德裕,也只能抖擞一时,而不能改变历史变迁的常态。

在割据势力强盛时,不得不缓缓而动。

唐德宗开端武力削藩,导致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

后来转变态度,对藩镇一味姑息。

唐德宗即位之初,雄心壮志,图强振兴,履行改造。

但一遇挫折,这些措施便消失殆尽。

所以子曰:“三年无改父之道,堪称孝矣。

”为政也是这样,一开始不熟悉情况,需要一段时光的观察,之后办法才华有所兴。

这是一部可能媲美《史记》的史学鸿著。

千百年来,多少帝王贤臣、鸿儒大家都频频为其作注,足见其在史学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家都来看看吧!资治通鉴读后感2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

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

温公亦伟人哉!——题记历有一位大臣名叫司马光,他遵照宋英宗的命令,用十九年时间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其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朝代分为十六纪,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民族等等。

资治通鉴读后心得体会5篇

资治通鉴读后心得体会5篇

资治通鉴读后心得体会一终于有勇气开始说说鬼谷子前辈。

早先在看《资治通鉴》的时候,并不对苏秦、张仪有太过深刻的印象,后来偶然间看了鬼谷子前辈的传记,才得知原来前面两位均是鬼谷子前辈的弟子,不止如此,就连孙膑和庞涓都是,这着实是一件很让人敬佩的。

都说孔子桃李遍天下,可真正出名的又有多少,不可否认,孔子开创了私学新时代,可鬼谷子的四位徒弟却纵横天下,影响了天下格局,不得不说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

春秋之后,天下不仅没有趋于统一,反而更加战乱纷争,七雄争霸,不断上演历史舞台,各诸侯国为了一己私利发动战争,导致天下生灵涂炭。

于是鬼谷子派四大弟子下山,欲解救苍生。

使苏秦倡导六国合纵以制暴秦,而张仪则破坏合纵大计,助秦一统天下。

回顾历史,我并不觉得苏秦不如张仪,相反,他胸怀天下,只是诸侯相安终归只是一纸梦想,因为私欲乃人之所有。

庞涓为了一己私利使计陷害孙膑,蓄意发动战争,他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但不是一个好的军事家,正如孙子兵法中所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大善。

战争是一种手段,可防御,可固国,唯不以侵略为目的,所以庞涓最后结局很惨。

而搅乱合纵计划的张仪,是天生的谋略家,却也不是一个好的谋略家。

只因其一句话致使楚国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家无可归,实在是悲惨,所以张仪的最终结局也不大完善。

其实,我一直隐隐觉得苏秦一定还是比较后悔当时激怒张仪奔赴秦国,可能他太过高估各诸侯的气度,也有些小看张仪的谋略,不管怎样,最终还是大秦一统天下,而最后暴秦也只历经二世而亡,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乃常理。

资治通鉴读后心得体会二《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主编,历经19年才编写成,是一部长达400万字的史书,共294卷,记载了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得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共计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我阅读的这本少年版《资治通鉴》,浓缩成了400页左右,让我读出了古人所具有的品质: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守义、执着等,这种种品质,是我们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读后感(精选1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治通鉴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资治通鉴读后感篇1韩赵魏三家分晋资治通鉴开篇讲的是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周天子王权丧失的象征,进而讨论了天子之职到底是什么: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那么我们每个人自的“职”又是什么呢,需要自己思考。

智氏之灭智氏和赵氏都面临选择后继之君的问题,智宣子识人不明,赵简子立贤为后,没有选好接班人是智氏身死族灭的根本原因。

智伯自以为大,侮辱韩国主君,不防备灾祸,不听人劝告,强行索地于韩赵魏、使得三家联合起来对抗智氏。

在最后的战斗中,本是智氏与韩魏联合攻赵,智伯却恐吓韩魏,唇亡齿寒使得韩魏临阵倒戈,遂与赵襄子合力灭了智氏,最强大的智氏反被韩赵魏三家联合给灭了,令人唏嘘。

进而讨论了德才之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选贤用人要以德为先。

刺客豫让豫让为智伯臣属,宁可自己毁灭容貌、毒哑喉咙,其妻不辨也要为为身死族灭的智伯报仇,多次以卵击石去刺杀赵襄子,最终还是没有成功而被赵襄子杀害。

士为知己者死,即便如智伯一般刚愎自用的失败者,也有真心效忠之人。

魏国称霸魏文侯魏斯称霸三晋,诸侯不敢近。

原因在于:第一,尊贤,以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为师,招纳四方英才;第二,守信,答应别人去做的事情,不管自己处于什么状况之下也要达成诺言;第三,重义,韩赵分别拉拢魏国攻击对方,魏文侯都拒绝了,以德服人;第四,纳言,君仁则臣直,能听得进去臣子的劝谏。

所以魏国能称霸。

田子方教公子击公子击是魏国太子,在路上看到田子方,主动下车行李,田子方不搭理他,公子击怒了,质问田子方:“到底是富贵的人能骄横还是贫贱的人能骄横”,田子方的回答大意是:当然是贫贱的人可以骄横。

因为国君如果骄横,他的国家就会灭亡;士大夫如果骄横他的家族就会遭受灾难。

阅读资治通鉴有感优秀10篇

阅读资治通鉴有感优秀10篇

阅读资治通鉴有感优秀10篇推文网小编精心整理阅读资治通鉴有感,希望这份阅读资治通鉴有感优秀10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阅读资治通鉴有感资料,在搜索框搜索阅读资治通鉴有感篇1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题记我喜欢读历史,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史为镜,能够知兴替”。

很多时候我们对现实的问题或者时代的躁动不安一筹莫展,觉得我们走进了现实的死胡同,根本无路可走。

这时候,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历史,接近经典的史书、阅读经典的史书、品味经典的史书,看看几千年来历史河流里古人们给我们留下的智慧。

正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看看千秋万代历史伟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和教训,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提高,探讨我们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总能发人深省,获益良多。

历史的车轮滚滚,亿万生灵在历史的足迹下都显得如此渺小。

但司马光用自我的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永恒的著作,永享后人的敬仰和万世的荣光!这就是《资治通鉴》。

我之所以选择读《资治通鉴》,主要是因为《资治通鉴》历史地位是中华礼貌的瑰宝,是了解我国古代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历史典籍,在顺利完成后,便立即成为史学著作的典范,受到历代学者的共同赞许。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更是评价《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

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

温公亦伟人哉!”《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在这部书里,司马光他们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资料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经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3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3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资治通鉴》问世于北宋年间,是由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接下来为大家了5篇资治通鉴读后感,欢送大家阅读!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人类智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起源,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中间多少撼人心魄的文章、字字珠玑的名句,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资治通鉴》便是其中不朽的作品之一。

我深知手头的这本《资治通鉴》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资治通鉴》,但正是它使我明白为人要如李白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般“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做事要像班超那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像周处那样敢于“朝闻夕改”,勇于成认并改正错误,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学习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崇高志向;正是它使我明白交友要交“良师益友”,拒交口蜜腹剑的狐朋狗友;正是它使我明白“贫贱之交不可忘”、“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正是它使我明白在处事方面切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正是它使我明白做事贵在坚持“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是它使我明白在学习上不仅要怀揣“非学无以成广才”的理想,还要有“治乱民犹治乱蝇”的方法再加上“锲而不舍”的执着,成功自然是“手到擒来” ;正是它使我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怀有“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的信念,还要形成“孤那么易折,众那么难摧”的团结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学生,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可是书籍浩如烟海,而我们的精力又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要“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要“择其善者而从之”。

基于此,《资治通鉴》便是明智之选。

拜读《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封建统治有此认识,更何况我辈学子?几年前华人大学生辩论比赛颇受人关注,而这些辩论选手们慷慨激昂,辩论有章有法,言辞美丽,颇让人羡慕。

但是感觉这种活动,形势多于实际,双方围绕一个没有实质意义的问题,展开攻防,不在乎最终的结果,而是计算辩论过程中的表现。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资治通鉴读后感500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资治通鉴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资治通鉴读后感1《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组织编写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史学巨著,由神宗取意“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亲赐名。

司马光自幼酷爱史学,“嗜之不厌”。

全书一共294卷,记载了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4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方面的重要史实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全面展示了几十个政权的兴盛与衰亡的过程,博大精深,通古今之变,有“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的美誉。

这294卷为<<周纪>>5卷、<<秦纪>>3卷、<<汉纪>>60卷、<<魏纪>>10卷、<<晋纪>>40卷、<<宋纪>>16卷、<<齐纪>>10卷、<<梁纪>>22卷、<<陈纪>>10卷、<<隋纪>>8卷、<<唐纪>>81卷、<<后梁纪>>6卷、<<后唐纪>>8卷、<<后晋纪>>6卷,<<后周纪>>5卷。

另外<<目录>>30卷,<<考异>>30卷。

我花了不少时间把这本厚厚的书看完了,看了这本书,我痛恨那些昏俗的皇上和奸臣:周幽王点烽火戏诸侯,失去诸侯的信任,最后断送周朝百年江山;指鹿为马的赵高;诸吕之乱,霍光揽技、王莽代汉、窦氏欺主,董卓入京卧龙床,不视天子,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昭大权在握,傀儡皇帝刘协,残暴无比隋炀帝,杀帝自立宇文化及,安史之乱安录山,杀李坤自立朱温……同时,我又佩服那些奇才、明君:统一中国秦始皇,建立汉高祖,精励图治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仁君刘备,强者关羽、张飞,奇才诸葛亮、周瑜,建唐的唐高祖卢史皇上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唐太宗李世民,大唐国土面积最大、天下人民生活安宁,唐玄宗的宰相宋憬,他不贪污……我看完了这本书,让我知道历史上有多少明君圣主,还让我知道有多少奸诈小人。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资治通鉴》的读后感(通用2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资治通鉴》的读后感(通用2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资治通鉴》的读后感篇1历史虚无主义却是绝对不可取的。

要求史书所载百分之百真实可靠,本来就是不现实的要求。

毕竟,史家们正努力地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虽然这是一个也许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

但我相信,史家们所记载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毕竟周公有过大权独揽的经历,毕竟王莽有过礼贤下士的表现,这是谁也抹煞不了的。

至于如果当初他们真的身便死了,那不是还有盖棺论定一说吗?以史为鉴并不因史书内容有杜撰部分而失去意义——就连完全杜撰的小说尚且有不可估量的借鉴意义,何况史实远远多于杜撰的史书呢?和其他所有史书一样,《资治通鉴》也渗进了许多神话、传说以及作者想当然地杜撰的内容,但这并无损于它的伟大。

读到嚼碎张巡齿这一段时,没必要深究他的牙齿究竟是怎么碎的,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却深深刻印在我们的脑海。

读到将士们箭尽粮绝,张巡把自己的小妾给将士们分食了的时候,于残忍、冷酷、血腥的感觉之外,也无法不油然而生对张巡的无限敬意。

这样恨敌入骨、坚忍如狼的张巡,力尽被俘后如果不是大义凛然、慷慨就义,那才是真正不可想象的怪事!至于他的牙齿究竟是怎么碎的,恐怕不会有一丝一毫影响到他近乎神一样不朽的光芒!推而广之,史书里其它不够真实的细节描写,并无损于史鉴的意义。

史家们在力求真实的同时,难免会留下星星点点的瑕疵。

但瑕不掩瑜,绝不可因史书的不完美,就滑向历史虚无主义的深渊。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篇2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恢宏巨著,清代学者王呜成读了《资治通鉴》后,认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此书的白话版,受益匪浅。

《资治通鉴》读后感1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1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15篇《资治通鉴》读后感1《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主编,历经19年才编写成,是一部长达400万字的史书,共294卷,记载了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得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共计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我阅读的这本少年版《资治通鉴》,浓缩成了400页左右,让我读出了古人所具有的品质: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守义、执着等,这种种品质,是我们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

《资治通鉴》通过讲述一些明君贤臣或狡诈小人,揭示了一个个人生道理。

让我记忆犹新的故事有: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以应巨鹿之战,可见其勇猛决心,一战成名。

但他太过自负,鸿门宴没能刺杀刘邦,铸成大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他的乌江自刎,令人惋惜。

个性刚烈的商鞅为达目的常常不择手段,尤其是贯彻新法不遗余力,得罪了很多个人利益受到新法损害的人,最后以谋反这宗罪在车裂酷刑中结束了他波澜起伏、轰轰烈烈的一生。

还有满腔热血的.豫让,他为了给自己亲如手足的智伯报仇,竟乔装成服苦役的囚徒混进宫内,潜伏在厕所中刺杀赵襄子,被发现后,他毫无惧色,直言不讳,却被赵襄子欣赏放了他。

第一次失败后,他仍不改决心,用生漆涂满全身,使浑身皮肤肿烂,毛发脱落,以改变自己容貌,又吞下烧红的木炭,使声音变哑,其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一日,他在街市乞讨,连妻子都没认出,还给他些许钱物。

终于有一天,他打听到了赵襄子的行踪,便埋伏在赵襄子所要途经的桥下。

谁知他的马匹刚到桥边就惊跳嘶叫,又被发现,便请求赵襄子把他的衣物脱下,让豫让刺几下。

豫让面对他的衣袍,怒目圆瞪,视如仇敌,吼叫着,猛刺三下,便挥剑自刎,血洒桥头了。

《资治通鉴》这本史书,读完后令我感触颇深,回味无穷。

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资治通鉴》读后感2“历史虚无主义”却是绝对不可取的。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推荐文章《三国演义》读后感600字作文热度:《格列佛游记》高中生读后感(10篇) 热度:《格列佛游记》初中生读后感1000字10篇热度:中学生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篇热度:推荐一本书《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热度: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当历史的烟云被时间带走,风尘中依稀有缕缕壮士的哀叹、孀妇的遗憾、忠臣的决心&hellip;&hellip;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是的,司马光微微挥袖,提笔写道&hellip;&hellip;兔死狗烹夜凉如水,月光如华,值此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眼皮依然跳动着。

往事如云烟,挥之不去地回荡在他脑海里。

幼时,他忍胯下之辱。

彼时,心中的壮志开始燃烧,立誓要有所成就,小不忍则乱大谋。

他投奔刘邦,协助他打下如画江山。

他是乱世之中的英雄,只有腥风血雨的战场,才是他一展宏图之地!奈何江山稳固,帝王多疑善变,他再也坐不住安宁。

他看破君心,大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或许没有那一腔热血,就不会是今天的结局!韩信用兵&mdash;&mdash;多多益善,只因帝王龙威下,容不得他驰骋沙场。

若不是重情义,他也可以平分天下。

即使是最后的造反,他也只能无奈地叹息&hellip;&hellip;窗外寒风凛冽,提着他最后一口气息。

谁,看到了壮士的哀叹?吕后专治不论她是否倾国倾城,只是从风华正茂之时,被项羽掳获起,就是错的开始。

她是刘邦的妻子,最好的人质。

她与刘邦并肩奔行在动摇的江山中。

刀干戈,冷冷的兵器,残酷的战争成就了他的帝王业,也悄然在她美艳的容貌下埋下罂粟之籽。

她吃尽妃嫔的醋,用尽心机,甚至想一改江山。

狠毒利用了她的利欲熏心,她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把儿子变作傀儡,囚死孙子,只为她的专治,她吕家的天下!谁怜漫漫长夜,梦回之时,想起一个个挚亲的人离开自己,一个个对手相继倒下,高处不胜寒,流尽多少美人泪?未央,沉浮&hellip;&hellip;人至暮年,还有多少心智?从一开始便是个错,结局,更是个无法扭转的错!若是野心少一些,又怎会让天下吕姓为她陪葬?谁,看到了孀妇的遗憾?西域之行沉郁的驼铃声在漫漫黄沙中悦耳动听。

《资治通鉴》读后感(精选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精选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精选5篇)《资治通鉴》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资治通鉴》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资治通鉴》读后感(精选篇1)《资治通鉴》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

至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一般编年史,贯古通今,全书294卷,上起周威烈王姬午前403年,下迄周朝显得959年,包含了1362年的历史文学,约300万字。

泱泱华夏千年历史,史书之长历任王储不可能读得完,因此司马光将历时中的经验总结编纂进献给皇帝,公其借鉴。

以分析历史角度讲述历代贤君明主治国待臣之道,言简意深。

书中精湛之处比比皆是,让人拍案叫绝。

借古讽今,借故说今将历史事件作为实例向君王讲述治国之道,例如楚汉之争,作为象棋的起源,从而为千秋百代带给了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倚策。

刘邦项羽的斗智斗勇,张良韩信的英勇谋略。

《通鉴》中记录刘邦虽少,人物的丰满度足以令读者明确。

比较手法的运用更是锦上添花。

刘邦为人的豁达易交;更反映了项羽的多疑,优柔寡断,他的心胸狭隘直接导致了他的败北。

《资治通鉴》中详细的描述了垓下之战,项羽战败之后并未轻言放下,反而镇定自若,一改原先的‘多猜忌,偏听偏信’,充分地表达了英雄末路之时的悲壮景象,当然这种折回之笔在《通鉴》中经常见到。

在楚军节节败退的状况下也能够看到刘邦与韩信、彭越等大将之间的君臣关联出现了丝丝的裂痕,这也最后导致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巫蛊之祸,也叫戾太子事件,戾太子原名刘据,汉武帝嫡长子,卫皇后所生,武帝朝前期,卫家显赫一时,皇后受宠,刘据地位稳定,后因卫家衰败后继乏人,以前显赫的卫家光芒渐渐衰退。

武帝子嗣原来越多,太子天生性格温纯,和汉武帝性格大异。

武帝晚年遭遇一次朋党之争,自然波及到了卫氏一族与附属国人直接的正面冲突,刘据作为事件的牺牲品,“智者不敢言,辩士不敢说,臣窃痛之!唯陛下宽心慰意,少察所亲,毋患太子之非,亟罢甲兵,无令太子久亡!臣不胜惓惓,出一旦之命,待罪建章宫下!”司马光在本章的最后对当朝天子提出劝诫“左右前后无非正人,出入起居无非正道,然犹有淫放邪僻而陷于祸败者焉”借故解今的意味不言而喻。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7篇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7篇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讲话致辞、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historical materials, insigh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speeche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资治通鉴》的读后感7篇读后感是一种对书中情节和结构的分析和解读,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通过写读后感,我能够将书中的智慧和哲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资治通鉴》的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品8篇)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品8篇)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品8篇)《资治通鉴》阅读有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资治通鉴》阅读有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精品8篇)】,供你选择借鉴。

《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篇1《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巨著,讲述了我们古代国与国之间的故事,其中有很多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我一向不喜欢看历史,但当我翻看《资治通鉴》的时候,里面的内容却深深的吸引了我。

我耐着性子看了下去,我读它的目的是:首先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其次主要学习《资治通鉴》中人物的谋略,我们处在现代社会,虽然没有战争,但也十分有必要的去学习。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妨用古人的谋略来分析当代社会的局势,这对我们认识事物有很大的帮助。

古今中外,好多人的谋略,为人处世之道不得不让人佩服,它可以扭转乾坤、化腐朽为神奇,只有一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一个“妙”字,这就是我对《资治通鉴》的评价。

有人善于摸透人们的心理特征,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有人善于用兵……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古代历史留给我们不仅仅是历史,而是给我们留下了处事的经验和方法……《资治通鉴》阅读有感篇2最近闲来无事,打开书柜,找到一本老公以前读过的书—《资治通鉴》,慢慢读来,竟然读出了兴趣。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著作。

此书给当时的人的影响力十分大,更给后人予警示。

《资治通鉴》此书详解了九世纪在战国纪的沧桑风云中,我了解了六合一统,在汉纪的泱泱文风当中,我明白两汉(西汉和东汉)的兴衰,在三国纪当中,我清楚了乱世中的演进,在晋、宋、齐、梁与陈纪当中,我了解了当时浑乱的场面,在唐纪当中,我明白了封建社会的鼎盛,在五代纪中,我明白了五代十国的演进。

此书里面也写了许多名人,如贤明帝王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开辟汉风的汉高祖刘邦、开疆拓土的汉武帝国刘彻、渡江称制的司马睿;如贤明臣子有:变法的商鞅、纵横的苏秦、“仲父”吕不韦、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外交家班超;如贤明的武将:乐毅、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父、“飞将军”李广、秦叔宝。

资治通鉴读后感(优秀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优秀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优秀5篇)资治通鉴读后感篇一从小我就和书交了朋友,读了很多好书。

有让我捧腹大笑的漫画书;有让我浮想联翩的魔幻小说;有使我身临其境的科幻书籍……但我最爱的,还是这本史书——《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学家司马光主编的。

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到宋朝建立之前的'沧桑历史,其中的改朝换代、风云变化令我感慨万千。

书中记载的人物很多,我敬佩的人物也很多。

例如忠武侯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协助刘备缔造了蜀国;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文韬武略,使当时的封建王朝达到鼎盛;女皇武则天聪慧敏利、胆识超人,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谋臣张良风华绝代、魁梧奇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读史使人明智,令我敬佩的人数不胜数,更重要的是,我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点,用来充实自身,取长补短,将来,才能像这些名人一样,大有所为!虽说历代都有令人钦佩之人,但臭名昭著的人也不计其数。

秦始皇虽然有统一六国的盖世功勋,但他的凶狠残暴也是妇孺皆知的。

他焚书坑儒,建造富丽堂皇的阿房宫、雄伟壮观的长城、纵横交错的秦始皇陵……这样做既劳命伤财,又显示出了他的荒淫无度。

隋炀帝杨广虚伪暴虐,让原本的繁荣盛世变得民不聊生,让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还有请君入瓮的来俊臣,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他们遗臭万年,被世人所唾骂。

我应该牢记前车之鉴,《资治通鉴》的本意也是如此。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资治通鉴》不愧是中华史书中的一大瑰宝!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让我谨记前人之事。

我决心奋发向上,勤奋刻苦,以超人的努力去学习,去进步,去报效祖国!资治通鉴读后感篇二最近,我看了一本让我受益无穷的书,书名叫《资治通鉴》。

这本书一共有八十篇。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赤壁之战》。

这个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士兵不习惯坐船,于是他们把战船首尾相连,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

周瑜的。

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

读《资治通鉴》有感(通用35篇)

读《资治通鉴》有感(通用35篇)

读《资治通鉴》有感(通用35篇)读《资治通鉴》有感(通用3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资治通鉴》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资治通鉴》有感篇1《资治通鉴》是我国非常经典且著名的一部长篇历史书。

由宋代的司马光编写而成,上至文明起源,下至宋末元初,乃一本集百家(史书)精华之大成作。

不但文笔流畅,且内容简洁非常适合人们阅读钻研。

上古三皇五帝治理、建设社会。

论古代的伟人,谁如大禹勤奋、能干,若无本领怎能治理全国水流,河道;谁如蔡伦机智,将更多的人拥有写字读书的机会,让人的书写成本降低;谁如岳飞关羽一类精忠报国,为国捐躯;谁如秦始皇,齐桓公懂得治国,把一块巨大的国土瓜分大半,称霸一方。

念韩信一代英杰,治国能臣,却落了个被主公杀死的悲惨结局;念杨玉环倾城国色,却只能做土里冤死鬼;念王安石身怀经天纬地之才,却无法一展宏图。

为什么自古能人、美人皆难以活完一生,不能有个好结局。

李白、苏轼挥散笔墨成千古名作;关、岳二人马上冲锋,杀人无数;张良、孔明饱读经书只为建国大业。

华夏如此多人才,江山如此多娇,中国不愧是东方的一颗明珠。

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万里长城绵延不绝,五岳壮观雄伟,长江黄河。

养育我们。

龙的传人无时不刻都在为祖国而奋斗。

愿祖国的明天更美丽!读《资治通鉴》有感篇2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人类智慧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起源,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中间多少撼人心魄的文章、字字珠玑的名句,在古典文学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资治通鉴》便是其中不朽的作品之一。

我深知手头的这本《资治通鉴》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资治通鉴》,但正是它使我明白为人要如李白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陶渊明般“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做事要像班超那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像周处那样敢于“朝闻夕改”,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学习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崇高志向;正是它使我明白交友要交“良师益友”,拒交口蜜腹剑的狐朋狗友;正是它使我明白“贫贱之交不可忘”、“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正是它使我明白在处事方面切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正是它使我明白做事贵在坚持“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正是它使我明白在学习上不仅要怀揣“非学无以成广才”的理想,还要有“治乱民犹治乱蝇”的方法再加上“锲而不舍”的执着,成功自然是“手到擒来” ;正是它使我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怀有“不遇盘根错节,无以别利器”的信念,还要形成“孤则易折,众则难摧”的团结意识。

资治通鉴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资治通鉴》是北宋多学科通才司马光花费19年编写而成的横跨16个朝代,由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巨著。

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资治通鉴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1《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26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司马光从幼年时期就好史学,为官后,将战国和秦代的史事编写成八卷,进给宋英宗,很受英宗赞赏,命他继续编撰。

为此特设一个史局,由他自己选用助手,他选定了刘恕、范祖禹和刘攽作为主要助手。

当时北宋的局势比较稳定,政府收藏的书籍很多,他们可以任意参考。

《资治通鉴》中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很详尽,有六十多章,可以看到一个大帝国怎样慢慢地变成了分崩离析的藩镇割据的局面。

从代宗的放任开始,到唐德宗的无奈,有宪宗、武宗的振作,到昭宗的任人使唤。

即使宰相有像陆贽、李德裕,也只能振作一时,而不能改变历史变迁的常态。

在割据势力强盛时,不得不缓缓而动。

唐德宗开始武力削藩,导致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等人叛乱。

后来转变态度,对藩镇一味姑息。

唐德宗即位之初,雄心壮志,图强复兴,实施革新。

但一遇挫折,这些措施便消失殆尽。

所以子曰:“三年无改父之道,可谓孝矣。

”为政也是这样,一开始不熟悉情况,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措施才能有所兴。

这是一部可以媲美《史记》的史学鸿著。

千百年来,多少帝王贤臣、鸿儒大家都频频为其作注,足见其在史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家都来看看吧!资治通鉴读后感2当我拿到《资治通鉴》这本书时,我仿佛看见,历史向我打开了一扇金光闪闪而厚重的大门。

《资治通鉴》问世于北宋年间,是由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

《资治通鉴》读后感精彩6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精彩6篇

《资治通鉴》读后感精彩6篇资治通鉴读后感篇一哈!本人的书多不胜数!其中最经典的是《资治通鉴》啦!它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等人根据大量鸣料编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以时间为序记录史事,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2年的历史。

我最喜爱的一段历史叫“萧何月下追韩信”,讲的是萧何认为韩信是做大将军的`人才,将来对国家很有帮助,于是韩信逃跑时,萧来不及向汉王刘邦报告,就自己追了上去,有人向汉王报告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

后来萧何回来了,刘邦问萧何为什么要逃跑,萧何说他去追韩信。

刘邦又问,萧何为什么要追韩信,逃跑的将军有十几个人,为什么你偏偏去追韩信?萧何说:”那些将军很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国家唯一的奇士,如果大王一定要和项羽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可以一起计谋大事的,现在只看大王怎么决定了!”汉王想要向东方发展,所以,当即立韩信为大将。

嗯,从这件事看出,良将需要有伯乐,萧何有很强的发现能力,能及时发现韩信带兵打仗的能力,同时,刘邦及时地采纳了萧何的建议,所以刘邦才能成就帝业,成为皇帝,否则历史就要重写啦!资治通鉴读后感篇二“历史虚无主义”却是绝对不可取的。

要求史书所载百分之百真实可靠,本来就是不现实的要求。

毕竟,史家们正努力地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虽然这是一个也许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

但我相信,史家们所记载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毕竟周公有过大权独揽的经历,毕竟王莽有过礼贤下士的表现,这是谁也抹煞不了的。

至于如果“当初”他们真的“身便死”了,那不是还有“盖棺论定”一说吗?“以史为鉴”并不因史书内容有杜撰部分而失去意义--就连完全杜撰的小说尚且有不可估量的借鉴意义,何况史实远远多于杜撰的史书呢?推而广之,史书里其它不够真实的细节描写,并无损于“史鉴”的意义。

史家们在力求真实的同时,难免会留下星星点点的瑕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ailure is not terrible. The terrible thing is that I have never worked hard and comforted myself comfortably.Even a little regret is covered by numbness.(页眉可删)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资治通鉴读后感1这是我第一次读资治通鉴,并没有从周纪一开始读,而是选择从南朝宋纪开始读。

为什么呢?因为我喜欢这段历史时期。

资治通鉴里以南朝为正统,但是所写内容涉及南北朝。

我是北方人,在南朝的都城南京上过四年学,在这期间耳濡目染很多南朝的故事、古迹以及诗词流传,因此对南京很有感情。

也对那个朝代非常向往。

有诗为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读历史的人都会有一个感觉,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尴尬的局面。

这369年,缺乏一个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大帝国。

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在中国历史里只发生过这么一次。

因此我在读资治通鉴这段历史的时候,主线就是围绕着统一,哪位历史人物做了为统一做贡献的事情,我就很高兴,哪位人物导致了国家进一步分裂,我就痛心疾首。

查阅过谭其骧编著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发现从晋末遍地开花的割据局面的版图逐渐走向大一统,但是到北魏和刘宋却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这中间两个人物不可忽略,他们是北魏世祖拓跋焘和宋太祖文皇帝刘义隆。

总结拓跋焘的一生,他有三大功绩:向北抗击柔然,九伐大漠,大破柔然;统一北方,破统万,驱逐吐谷浑,灭北燕,灭北凉;两次打败刘义隆的北伐,兵临瓜步,直捣长江。

而刘义隆谥号文皇帝,自然武功要稍逊拓跋焘,因此在我内心我更看好拓跋焘统一中国。

宋文帝刘义隆是南朝刘宋政权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他在位的30年中开创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盛世”局面,其时文学璀璨,社会稳定,民众安居乐业,四境宴然,即史书所谓“元嘉之治”。

但其在位期间的三次北伐之举,历来为后世学者、史家所诟病。

特别是元嘉27年的北伐战争,带来的损失是惨重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直接导致刘宋王朝元气大伤,瓦解了元嘉初年以来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局面。

宋文帝践祚期间的对手一直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巧合的是,两者执政时间区间、享国长短都差不多(魏太武帝423年-452年在位;宋文帝424年-453年在位。

均在位30年),又都是盛年丧命(各自殒命时都是四十多岁)——两位真是一生下来就做了对手,至死方休。

南宋词人辛弃疾对于这段掌故非常熟悉,在他的著名的词里他做了这些感慨。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该词里元嘉为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佛狸为拓跋焘的乳名,就类似词中寄奴为刘裕的乳名一样。

这里面所谓的元嘉草草,是指宋文帝第三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导致刘宋大好局面尽失,由盛转衰。

在这两章里,两颗巨星陨落了,拓跋焘和刘义隆分别在公元452年和公元453年非正常死亡。

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被亲信宗爱所杀,立拓拔余,不及半年杀之。

群臣立长孙拓拔浚。

(拓跋浚按照资治通鉴里继位是四岁,有的地方说十三岁。

锦绣未央中由罗晋饰演)。

第二年,南朝刘宋的刘劭刘濬兄弟试图谋反诛杀太祖文皇帝刘义隆,结果刘劭杀文帝,后被兄弟刘骏杀。

太可悲了。

不忍卒读。

每读至此,我就为天道无常而感慨,时常在想,如果他们中间一人去世,另一人恐怕就要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同一时代的两颗巨星几乎同时陨落了。

真是可悲啊!让我想到了毛蒋二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资治通鉴读后感范文5篇资治通鉴读后感2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资治通鉴》的书。

这本书是宋朝的司马光编写的。

简单地说,《资治通鉴》是一部历史书,它所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03年起,到公元959年止,时间跨大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久,还包括了战国时代、秦朝、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

它是按时间先后记录历史,所以称为编年史。

其中我感觉最有趣的是《孟母三迁》。

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小时候住在墓地旁边,他天天学别人装神弄鬼。

孟母觉得很不好。

于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里。

可是孟子又学小贩们吆喝叫卖。

孟母就又把家搬到了一所学校的旁边,孟子也跟着学生们学习知识和礼节。

孟母很高兴,便不再搬迁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得到启示,一个人想要成大器,和他的家庭环境以及理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像《三字经》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出生本性都差不多,但是生活环境的不同,人长大后性格就相差很大。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去对我们身心健康有帮助的地方,例如图书馆、科技馆、运动场等等。

不要去网吧、游戏厅等不良场所。

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资治通鉴》这本书里的故事很好看,并能让我们增长历史知识,建议大家去看这本书。

资治通鉴读后感3有一书,君王宋神宗称其“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有一书,史学家王鸣盛赞其“此天地间必不可无此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有一书,与司马迁所著《史记》并称“史家两司马”。

此书名曰《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为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然而,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它至上的史学地位,也不是它历来为人们所称颂的名声,而是它其中纷呈,精彩,曲折的故事,如同一幅活灵活现的历史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每看完书中的一篇章,心中都会有感待发。

其实我认为,《资治通鉴》本身就是一篇观后感,以史实为材料,以朝代为提纲,纵观古今,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加入了对历史的看法评判,这也是《资治通鉴》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春秋末期,晋国被称为中原霸主,大权旁落于智、韩、赵、魏四家,其中智家势力最大。

然而智家继任族长智瑶却是一个心胸狭隘,狂妄自大的人。

他公然戏弄韩康子和魏桓子,甚至无故索取三家土地,最终三家分晋,晋国自此灭亡。

智家原为四家中实力最强悍的,但在智瑶昏庸的领导下灭亡,令人叹惋。

而智瑶昏庸的源头,便是由于他目中无人,不能宽容待人,听不进劝谏,又得罪了其他三家,以致他们联手攻打智家。

一个骄傲自大的人,终会在他的自大中自取灭亡。

不能因为眼前的一时得意而忘乎所以,肆意妄为,应该时刻懂得谦虚,谨慎。

与此同时,也应当多与有才干,有品德的人结交,不嫉贤妒能,还要虚心接受他人正确的意见。

这样,才能真正受人爱戴。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的长孙皇后、马太后。

长孙皇后的贤良淑德被后世传颂。

她虽贵为皇后,衣食住用行均不求奢华。

她从不徇私,凡事秉公处理;她还常劝唐太宗亲近贤臣,减轻百姓徭役。

长孙皇后将贤德诠释到了极致;马太后与长孙皇后相似,崇尚节俭,甚至穿粗布衣裳,直接带动了当时清明的良好风气。

当年汉章帝的继位离不开马家几位舅舅的扶持,因此,继位之后,他准备封赏自己的舅舅。

原本,这只是按惯例办事,但遭到马太后的严词拒绝。

马太后认为,马家并无德才出众之人,没有被封赏的理由,也以免将来外戚专权。

历史上因外戚专权导致王朝覆灭的例子比比皆是,马太后能看清根本,不为家族谋取私利,以国家为重,此等气魄让我惊叹之余敬佩不已。

当然,我们当前很难做到长孙皇后那般端庄贤惠,也无须刻意如马太后那般布衣草席。

学会大公无私,懂得知书达礼,对她们心存敬意,足矣。

《资治通鉴》中还有很多类似以上的史实,作为之后中国古代君主的必修书目,它教人勤俭节约,教人治国之道;教人如何得民心,如何用贤臣,如何除奸佞。

如果用一句话说明《资治通鉴》,那必然是: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资治通鉴》,那将会是:博古通今。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资治通鉴》,我觉得,应该是:镜。

资治通鉴读后感4《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

因为这本书极难读懂,为了做好准备工作,我特意复习了《周易》,《尚书》,《大学》,《古文释义》等书籍。

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昏君、佞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正,顽强,宽厚,忠诚,信义等品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但书中更加强调的做人品质是德。

此处的德并非是道德,而是德行,是“做”出来的德。

司马光在开篇时便写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可见古人不但重尊卑伦常,更重德行的培养,因为将礼、分、名的作用分开而谈,是告诉君王如何以德处理纪纲、君、臣之间的关系。

可见培养德行是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质,也是今天国家发展迫切需要的,更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路上奋斗所必不可少的。

下面,从两个故事来说说我读书的心得体会。

商鞅变法。

一提到商鞅,大家一定会想到,其以刑名之学变法,虽手段过于残酷,积怨太深,不得善终,但却使秦国成为万乘之国。

不过,资治通鉴却没有从变法的角度来写商鞅,而是从信用的角度进行重点描述的。

起初,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他由于在秦国的根基甚浅,担心百姓不相信变法,没有公布。

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曰: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

百姓们没人敢来搬动。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赏赐五十斤黄金。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斤黄金,以表明他说到做到。

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毛泽东同志早年在评论“徙木立信”这段故事时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

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

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

这段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对于个人而言,信用是最大价值,人无信不立。

在我们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也充分体现到这点,言既出,行必果,这才是一人的立世之本。

对于我这样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来讲,我的信用方式就是对党忠诚,对国奉献,对民服务,只有真诚的将全身心的动力奉献到党的事业,国家的建设,人民的利益上,才能真正的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可惜的是,现在社会上精致利己主义盛行,每个人在工作做事时,更强调的是自身的待遇和利益,有人稍微做出点些许的成绩就希望所有人看得到、听得到。

更多的人不是在充分的磨练自己、充实自己,而是一味的在感慨自身的怀才不遇。

为此,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汉代丙吉的故事。

丙吉因研究律令,担任鲁国狱史,因功逐渐升迁后担任廷尉右监。

因牵连罪案免职,回到州里做了从事。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发生,丙吉因为原来是廷尉右监被征召到朝廷,汉武帝命他治理巫蛊于郡邸狱。

当时汉宣帝刘询出生几个月,因为是皇曾孙,被卫太子刘据事牵连关在狱中,丙吉看了很同情他,心知太子无事实证明有罪,特别同情曾孙无辜,挑选谨慎厚道的女囚徒,命令她护养刘询,放在宽敞干燥的地方。

丙吉处理巫蛊案件,连续多年不能结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