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筋间距

合集下载

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间距(水平起步间距)

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间距(水平起步间距)

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水平筋起步间距1/2间距按间距得1/2及S/2起步计算剪力墙根部第一道水平筋,水平筋起步间距1/2间距出处在哪就是那本图集啊?ﻩ没有出处,就是习惯,就是行之有效得习惯,就是不违背规范得习惯。

一座建筑物多庞大,内容无数,倘若我们每个动作都要见到规范或图集才敢动一步,那大家都喝西北风吧!剪力墙竖向与水平向钢筋起步筋间距就是S/2,还就是50,还就是在有加强区得时候怎么确定,如下?如下面图片中这种情况如何理解,剪力墙还需要设起步筋S/2?按间距得1/2及S/2起步计算。

“但就是下面得图中显示竖向分布筋间距小于等于200”间距得1/2,无论它就是小于或大于。

如下面图片中这种情况如何理解,剪力墙还需要设起步筋S/2,?不就是s/2,也不就是50mm,而就是S,请瞧11S101—1细部节点800就是约束边缘构件答:第一根竖向钢筋在距离暗柱边缘一个布置间距处开始布置;第一根水平钢筋在距离地面(基础顶面)50mm 处开始布置。

该条文详见 11G902-1 P10页第(3)条见附图剪力墙水平钢筋起步距一般为50mm,垂直筋起步就是S(墙柱主筋与剪力墙纵筋之间距离)。

根据图集 09G9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2-21页就是水平起步构造,图集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3—9页就是水平起步构造,3—2页就是垂直筋构造,12G901-1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第3-9页就是水平起步构造,3-2~3—5页就是垂直筋距墙柱构造ﻫ剪力墙水平钢筋上下间距不一样怎么画?剪力墙水平钢筋0到2米间距100mm,2米到3.7米间距200mm,这种得怎么输入呢?按标高把剪力墙定义成两段!!!!!即0到2米定义一个剪力墙2米到3。

7m米定义一个剪力墙。

二次砌墙植筋起步间距

二次砌墙植筋起步间距

二次砌墙植筋起步间距二次砌墙是指在原有的墙体上再次进行砌筑的过程。

而植筋是指在墙体内部或外部嵌入钢筋,以增强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进行二次砌墙植筋时,起步间距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

起步间距是指每一层砌墙植筋开始的位置距离上一层起始位置的距离。

起步间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起步间距的选择要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和规范。

墙体的起步间距应根据墙体的高度、墙体材料和设计荷载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计算和确定。

一般来说,墙体高度越高,起步间距应越小,以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同时,墙体材料的强度也会影响起步间距的选择。

起步间距的选择还应考虑到施工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如果起步间距过小,会增加施工的难度和工期,同时还会增加材料的浪费。

而如果起步间距过大,可能会导致墙体的不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足。

在进行二次砌墙植筋时,还需要注意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墙体的垂直度是指墙体的竖直程度,墙体的水平度是指墙体的水平程度。

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对墙体的稳定性和外观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在进行砌墙和植筋时,应使用水平仪和垂直仪进行检测和调整,确保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满足要求。

墙体的砌筑和植筋要注意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墙体的砌筑要采用适当的砂浆配比和施工工艺,确保砌墙的强度和稳定性。

墙体的植筋要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和数量,确保墙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二次砌墙植筋起步间距是一个关键的施工因素,直接影响到墙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进行二次砌墙植筋时,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规范,合理选择起步间距,并注意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同时,还要注意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确保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
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是指钢筋在基础边缘离开一定距离后开始起构造作用的最小距离。

在设计独立基础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来确定起步距离:
1. 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需要在混凝土中锚固一定长度才能发挥其设计承载力。

这个长度取决于钢筋的直径、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

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为12倍
直径。

2. 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独立基础需要考虑基础边缘的抗压能力,以防止混凝土的压碎破坏。

因此,钢筋应该距离基础边缘一定距离,以确保基础边缘不出现压碎破坏,一般取2倍锚固长度。

3. 公称直径:钢筋的公称直径也会影响起步距离。

通常情况下,直径较大的钢筋需要较大的起步距离,以确保钢筋能够充分发挥设计承载力。

根据上述因素,可以通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公式来计算出独立基础受力钢筋距基础边的起步距离。

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实际设计情况进行计算和确定。

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

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

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摘要:1.板负筋的概念及作用2.分布筋的起步距离规范3.负筋的分布范围及长度4.负筋的分布筋间距5.结论正文:一、板负筋的概念及作用板负筋是指在混凝土板中,承担负弯矩的钢筋。

在结构受力分析中,我们一般把下部受拉的弯矩规定为正弯矩,上部受拉的弯矩为负弯矩。

负筋承受负弯矩的钢筋,一般在梁支座(一般是柱子)的上部或板支座(一般是梁或墙)的上部。

板负筋的作用主要是承担楼板上的负载,并将负载均匀分布到梁或墙上,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分布筋的起步距离规范分布筋的起步距离是指从板支座开始,负筋距离板边缘的最小距离。

根据我国相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的规定,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应满足以下条件:1.当板厚度小于等于80mm 时,分布筋起步距离不应小于板厚的1/4;2.当板厚度大于80mm 时,分布筋起步距离不应小于板厚的1/6。

三、负筋的分布范围及长度负筋的分布范围主要是在板的受力区域,一般沿着板的短边方向布置。

根据规范,负筋的分布长度应满足以下条件:1.负筋长度不应小于板的短边长度的1/2;2.负筋长度应根据板的受力特点和实际工程需求进行调整,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负筋的分布筋间距负筋的分布筋间距是指相邻负筋之间的距离。

根据我国相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规定,板负筋的分布筋间距应根据板的受力特点和实际工程需求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分布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五、结论板负筋作为承担负弯矩的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布筋的起步距离、负筋的分布范围及长度以及分布筋间距等都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柱箍筋起步间距

柱箍筋起步间距

柱箍筋起步间距
柱箍筋的起步间距是指箍筋的第一个箍筋距离柱端的距离。

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规定,柱箍筋的起步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荷载标准和使用要求中未作特殊规定时,柱箍筋的起步间距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柱箍筋的起步间距不小于箍筋直径或者正方形箍筋外边长的5倍;
- 柱箍筋的起步间距不小于180mm。

2. 在地震区域中,柱箍筋的起步间距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柱箍筋的起步间距不小于箍筋直径或者正方形箍筋外边长的6倍;
- 柱箍筋的起步间距不小于200mm。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柱箍筋的起步间距也可能有其他特殊要求。

因此,在进行具体设计时,还需参考相关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确定。

钢筋起步筋要求

钢筋起步筋要求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相关规范及图集序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实施日期1GB50666- 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2012-08-01 5.4.7.5梁及柱中箍筋、墙中水平分布钢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起始距离宜为50mm。

(条文说明:第 5款中 50mm的规定根据工程经验提出,)2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2011.09.0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P74:连梁起步筋距暗柱50mm,顶层进暗柱长度全部设置@150。

P85: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P92、 P95:板筋距次梁边1/2 板筋间距。

P54:注 2 .(梁、柱类构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5d。

P73:注 1. (约束边缘构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 5d。

3DBJ/T01-26-200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2001-03-01 (P4-6)1.4.3.【墙筋帮扎】2第一根水平筋距地面50mm。

6过梁箍筋两端各进入暗柱一个,第一个过梁箍筋距暗柱边50mm,顶层时过梁入支座全部锚固长度范围内均要加设箍筋,间距150mm。

(P4-6)1.4.4.【顶板钢筋帮扎】 1 一般让靠近模板边的那根钢筋距离板边为50mm。

4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P31 3钢筋帮扎的节点和细部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过梁箍筋应有一根在暗柱内,且距暗柱边50mm;楼板的纵横钢筋距墙边(含梁边)50mm;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 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阳台留出竖向钢筋距墙边 50mm;墙面水平筋或暗柱箍筋距楼(地)面 30~50mm;墙面纵向筋距暗柱、门口边 50mm。

( 1)钢筋帮扎接头搭接长度满足 3.3.6要求,帮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为帮扎接头中心 1.3 倍搭接长度。

帮扎接头范围内应保证三个绑扣和三根钢筋通过。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及附图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及附图
参考执行
悬挑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103页(附件第26页)
执行
钢筋起步距离按此表执行
部位
构件
起步钢筋
起步部位
起步距离
依据
备注
基础
基础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6G101-3第79~83、85~87页(附件第1-8页)
执行
地下框架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2G901-3第5-2页(附件第9页)
参考执行
平板式筏形基础
板筋
边梁边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93页(附件第10页)
50mm
16G101-1第92页(附件第21页)
执行
框支梁
箍筋
距柱(墙)边
50mm
16G101-1第96页(附件第22页)
执行

楼(屋)面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梁(墙)边
1/2板筋间距
16G101-1第99页(附件第23页)
执行
有暗梁板带
板筋
距暗梁边
1/2板筋间距
12G901-1第5-11、5-13页(附件第24、25页)
16G101-3第66页(附件第17页)
执行
距底部梁顶
50mm
12G901-1第2-8页(附件第18页)
参考执行
距顶部梁底
50mm
水平施工缝上下
50mm

框架梁、非框架梁
箍筋
距柱(墙、梁)边
50mm
16G101-1第88页(附件第19页)
执行

承台基础纵筋起步距离

承台基础纵筋起步距离

承台基础纵筋起步距离
承台基础纵筋起步距离是指在承台基础中,纵向钢筋开始布置的距离。

它是建筑结构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对于承台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承台基础是建筑结构中的一种常见基础形式,用于承载上部结构的重力和水平力。

在承台基础的设计中,纵筋的起步距离是一个关键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基础的受力性能和变形性能。

承台基础纵筋起步距离的确定需要考虑基础的受力情况。

在基础受力分析中,需要计算出基础的承载力和抗倾覆力。

而纵向钢筋的布置和起步距离直接影响着基础的承载力和抗倾覆力。

一般来说,纵筋的布置越密集,起步距离越小,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倾覆能力就越强。

承台基础纵筋起步距离还需要考虑基础的变形性能。

基础在受力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形,而纵筋的布置和起步距离决定了基础的变形能力。

如果纵筋的起步距离太大,会导致基础的变形能力不足,影响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合理确定纵筋的起步距离,以保证基础的变形性能满足要求。

承台基础纵筋起步距离还需要考虑施工和检查的便利性。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纵筋的布置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且需要进行质
量检查。

如果纵筋的起步距离过小或过大,都会给施工和检查带来困难。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施工和检查的要求,合理确定纵筋的起步距离。

承台基础纵筋起步距离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基础的承载能力、变形性能以及施工和检查的便利性。

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的受力情况、变形性能以及施工和检查的要求,合理确定纵筋的起步距离,以保证基础的安全可靠。

钢筋起步筋要求

钢筋起步筋要求
(1)钢筋帮扎接头搭接长度满足3.3.6要求,帮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为帮扎接头中心1.3倍搭接长度。帮扎接头范围内应保证三个绑扣和三根钢筋通过。
5
12G9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2011.11.01
3-1~3-5 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距暗柱主筋为S。(S为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
3-2 (剪力墙)5注3.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关要求。
起步钢筋要求解析
序号
部位及要求
依据来源
1
墙体竖向钢筋பைடு நூலகம்步
50mm
《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
(培训教材之四)
竖向钢
筋间距
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
2.《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2G901-1)
2
墙体水平钢筋起步50mm
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
4.《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
5.《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12G901-1)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2011.09.01
P74:连梁起步筋距暗柱50mm,顶层进暗柱长度全部设置@150。
P85:梁、柱接头处的箍筋距柱边50mm;次梁两端箍筋距主梁50mm;
P92、P95:板筋距次梁边1/2板筋间距。

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

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

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
(实用版)
目录
1.板负筋的概念及其作用
2.分布筋的起步距离规范
3.负筋的分布范围及长度
4.负筋的间距设置
5.结论
正文
一、板负筋的概念及其作用
板负筋是指在混凝土板中,承担负弯矩的钢筋。

在结构受力分析中,我们一般将下部受拉的弯矩称为正弯矩,上部受拉的弯矩为负弯矩。

负筋就是承受负弯矩的钢筋,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混凝土板的上部,防止板在受力时产生过度的弯曲变形。

二、分布筋的起步距离规范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保证板负筋的分布均匀,规范要求分布筋的起步距离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设置。

根据相关规范,分布筋的起步距离一般为负筋直径的 10 倍,且不应小于 200mm。

三、负筋的分布范围及长度
负筋的分布范围一般应覆盖整个混凝土板的受力区域。

在布置负筋时,应考虑到板在受力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弯矩,以确保负筋能够充分承受负弯矩。

负筋的长度应根据板的尺寸和受力情况进行计算,一般可采用以下公式:负筋长度 = 板长 - 支座间距 - 扣减值。

四、负筋的间距设置
为了保证负筋的受力均匀,规范对负筋的间距也有严格的要求。

根据相关规范,负筋的间距应根据板的尺寸和受力情况进行计算,一般可采用以下公式:负筋间距 = 板宽 / (负筋根数 + 1)。

五、结论
综上所述,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分布范围及长度、间距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范要求。

条形基础纵筋起步距离

条形基础纵筋起步距离

条形基础纵筋起步距离条形基础纵筋起步距离指的是条形基础中纵向钢筋距离上端到基础顶面的高度。

在土建工程中,条形基础是常见的基础形式之一,它通常用于承载较小荷载的建筑物或结构。

而纵筋则是条形基础中的主要钢筋,起到增强基础抗弯抗剪能力的作用。

而起步距离则是纵筋距离上端到基础顶面的长度,它对于基础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条形基础的纵筋起步距离需要根据基础的设计要求和土壤条件来确定。

一般来说,起步距离要足够保证纵筋与基础顶面之间的混凝土能够充分压实,从而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如果起步距离太小,纵筋与基础顶面之间的混凝土无法充分压实,容易导致纵筋锈蚀、断裂或滑移,从而影响基础的安全性。

而如果起步距离太大,纵筋在基础顶面以下的混凝土中的作用就会减弱,从而降低了基础的承载能力。

在确定起步距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基础荷载:起步距离应根据基础的设计荷载来确定。

设计荷载越大,起步距离应相应增加,以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土壤条件:起步距离应根据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来确定。

如果土壤承载能力较低或者土层较松软,起步距离应相应增加,以增强基础的稳定性。

3. 纵筋直径和间距:起步距离还应考虑纵筋直径和间距。

一般来说,纵筋直径较大或者间距较小时,起步距离可以适当减小,以保证纵筋与基础顶面之间的混凝土充分压实。

4. 环境因素:起步距离还应考虑环境因素,如基础的暴露程度、气候条件等。

如果基础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或者气候条件较恶劣,起步距离应适当增加,以预防纵筋锈蚀。

在实际施工中,起步距离的确定需要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计算和评估。

设计人员会综合考虑基础的荷载、土壤条件、纵筋直径和间距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起步距离要求。

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的浇筑和钢筋的布置,保证起步距离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条形基础纵筋起步距离是基础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确定起步距离时,需要综合考虑基础荷载、土壤条件、纵筋直径和间距等因素,并由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计算和评估。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及附图

钢筋起步距离统计表及附图
50mm、100mm
16G101-3第64页(附件第14页)
执行
楼板上、下结构面
50mm、≤100mm
12G901-1第3-9页(附件第15页)
参考执行
竖向分布筋
边缘构件
竖向分布筋间距
12G901-1第3-5页(附件第16页)
参考执行
暗柱
竖向分布筋间距
端柱
竖向分布筋间距

箍筋
距基础顶面(上、下)
50mm、100mm
16G101-3第66页(附件第17页)
执行
距底部梁顶
50mm
12G901-1第2-8页(附件第18页)
参考执行
距顶部梁底
50mm
水平施工缝上下
50mm

框架梁、非框架梁
箍筋
距柱(墙、梁)边
50mm
16G101-1第88页(附件第19页)
执行
16G101-1第89页(附件第20页)
执行
悬挑梁
箍筋
距柱(墙、梁)边
钢筋起步距离按此表执行
部位
构 件
起步钢筋
起步部位
起步距离
依 据
备注
基础
基础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6G101-3第79~83、85~87页(附件第1-8页)
执行
地下框架梁
箍筋
柱、墙、梁边
50mm
12G901-3第5-2页(附件第9页)
参考执行
平板式筏形基础
板筋
边梁边
1/2板筋间距且≤75mm
16G101-3第93页(附件第10页)
参考执行
悬挑板
受力钢筋
分布钢筋

剪力墙起步筋与柱子筋间距

剪力墙起步筋与柱子筋间距

剪力墙起步筋与柱子筋间距剪力墙起步筋与柱子筋间距的设计是建筑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起步筋和柱子筋之间的间距直接影响到剪力墙的性能与承载力。

合理设置起步筋与柱子筋之间的间距可以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剪力墙是一种主要承担水平荷载的结构元素。

起步筋和柱子筋是剪力墙中的重要构造部分,起到增强墙体强度和刚度的作用。

起步筋是连接剪力墙底部水平钢筋与柱子筋的横向钢筋,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能有效地将剪力墙底部水平荷载传递到柱子上,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能力。

柱子筋是剪力墙上的纵向钢筋,在抗震设计中起到支撑和承载作用。

起步筋与柱子筋间距的确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结构形式、抗震性能要求、抗震设计参数和材料特性等。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 结构形式:剪力墙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间距剪力墙、连续剪力墙、核心筒剪力墙等。

不同类型的剪力墙在起步筋与柱子筋间距的设计上有所差异。

1. 间距剪力墙:间距剪力墙通常是将多个剪力墙按一定的间距进行布置,起步筋与柱子筋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剪力墙的间距和多墙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设计。

通常,起步筋与柱子筋之间的间距应小于剪力墙的间距,以确保剪力墙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水平荷载。

2. 连续剪力墙:连续剪力墙是将多个剪力墙连续布置在建筑结构中,起步筋与柱子筋之间的间距需要考虑到连续性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起步筋与柱子筋之间的间距应满足剪力墙刚度的要求,在连续剪力墙的水平拉力与柱子的竖向受力作用下,能够保证起步筋与柱子筋之间的传力效果。

3. 核心筒剪力墙:核心筒剪力墙是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剪力墙形式,起步筋与柱子筋之间的间距需要考虑到核心筒的厚度和拐角处的转弯要求。

通常情况下,起步筋与柱子筋之间的间距应满足构造规范中对核心筒剪力墙的设计要求。

(二) 抗震性能要求:剪力墙作为结构的抗震组成部分,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要求。

起步筋与柱子筋之间的间距设计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中对剪力墙的要求。

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

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

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板负筋是指在钢板结构中存在的一种特定形式的分布筋。

它的作用是增加钢板的承载能力和抗弯刚度,在结构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分布筋的起步距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并为读者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板负筋的基本概念。

板负筋是指嵌入在混凝土板中的配筋,一般使用钢筋搭配而成。

它们的作用是在混凝土施工期间,抵抗和转移板材的承载力,增强其抗弯承载能力。

板负筋通常沿板的长度方向分布,并具有均匀的间距。

板负筋的起步距离是指两根相邻筋材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板负筋的有效性以及结构的承载能力。

一般来说,起步距离过大会导致板负筋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受到限制;而起步距离过小则可能导致板负筋的间距不均匀,增加施工难度和材料浪费。

因此,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起步距离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起步距离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结构要求和计算结果来确定。

一般而言,起步距离应符合以下原则:1. 筋材的直径和数量:起步距离应考虑板负筋的直径和数量。

一般来说,当负筋的直径较大或数量较多时,起步距离可以适当增大,以确保筋材之间有足够的间隔。

2. 板的厚度:起步距离还应考虑板的厚度。

通常情况下,板的厚度较大时,起步距离可以相对较大;反之,板的厚度较小时,起步距离应适当减小。

3. 结构的应力分布:起步距离还应根据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来确定。

当结构的应力集中在一部分区域时,起步距离可以相对较小;当结构的应力分布较均匀时,起步距离可以适当增大。

除了以上原则,还有一些经验法则可以作为参考:1. 起步距离一般不小于板负筋的直径的3倍,以保证筋材之间有足够的间隔。

2. 起步距离一般不大于板的厚度的1/4,以确保板负筋能够有效地转移和分散荷载。

3. 起步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但一般不宜超过板的宽度的1/3。

总之,板负筋的分布筋起步距离在结构设计中起到关键作用。

柱箍筋起步间距

柱箍筋起步间距

柱箍筋起步间距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柱箍筋的概念及作用
2.柱箍筋的起步间距规定
3.柱箍筋的起步间距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4.柱箍筋的起步间距的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
正文
一、柱箍筋的概念及作用
柱箍筋,又称柱纵向钢筋,是指在混凝土柱中沿柱轴线方向布置的钢筋。

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由柱顶传来的荷载,同时与混凝土共同承受柱内产生的压力和弯矩。

在结构设计中,柱箍筋的配置对于保证柱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柱箍筋的起步间距规定
柱箍筋的起步间距,是指在柱的两端第一个箍筋与柱顶部之间的距离。

根据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规定,柱箍筋的起步间距应不大于柱高的 1/10,且不应大于 200mm。

三、柱箍筋的起步间距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柱箍筋的起步间距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如果起步间距过大,可能导致柱在承受荷载时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从而降低柱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另外,过大的起步间距还会影响柱箍筋的连接和施工质量,给施工带来困难。

四、柱箍筋的起步间距的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
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荷载特征以及混凝
土柱的尺寸等因素,合理确定柱箍筋的起步间距,以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准确布置柱箍筋,并确保其牢固连接;
2.控制柱箍筋的起步间距,避免过大的间距对结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柱箍筋的焊接质量、安装位置等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起步筋要求

钢筋起步筋要求
6
楼板起步钢筋距离
50mm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2.《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
3.《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
4.《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2G901-1)
1/2板筋间距
3-3 3-17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距暗柱主筋为S。(S为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的间距)
3-11墙中水平分布钢筋距楼面为50mm。
1-12、3-10.剪力墙底部构造加强部位为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
2-4(框架结构)(柱)纵向钢筋搭接范围箍筋间距不应大于较小钢筋直径的d,且不应大于100mm。
3-2(剪力墙)5注3.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关要求。
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第二分册)
4.《北京市开创与评审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实施指南》(培训教材之四)
5.《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2G901-1)
3
连梁起步筋距暗柱50mm
1.《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11G329-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