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台湾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迷失在台湾--跨文化沟通案例

迷失在台湾--跨文化沟通案例

案例1 迷失在台湾艾伦是一家总部在纽约的跨国数据系统公司的35岁的销售代表。

这家公司的大部分国际业务在欧洲和日本经营,中国对它的产品来说是一个成长性的市场。

艾伦,毕业于欧洲的一所名牌大学的MBA和博士,因其能力和远大抱负,最近调至公司国际部负责远东市场。

这是她近两年来的第三次升职了,她计划拜访一个适合公司产品线的很大的台湾分销商代表。

她的第一次台湾之旅基本有效果,但因很少提及到业务,她有稍许不安。

从一定程度讲,这也是她所预料的。

她的另外几个有丰富国际经验的同事已经告诉她,台湾人会毫不犹豫地花大量时间来建立关系。

在她最初的“文化关系之旅”中,为了表示对她和她的公司的尊敬,台湾人通过热情招待的方式表达,尽管她也乐意欣赏象台北故宫博物馆这样的风景,但她仍然觉得这种慢节奏对达成商业目标无益。

艾伦确信,待她返回美国,她将继续对合同发展作进一步沟通。

第二次台湾之行,按她的预期似乎应该是“业务之旅”。

可能是由于在谈判中她尽力做了许多有说服力的引导的缘故,为了第一个合同她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

台湾方的陈武平先生特别强调了他为艾伦的第二次来台北继续谈判感到非常荣幸,并且期望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

更有甚者,台方清楚地认可了公司产品线的优势,并且用较长的笔墨赞扬了公司的声誉和公司产品的质量。

让艾伦略感惊奇的是,谈及他们自己公司时,台方显得非常谦虚。

艾伦其实也知道他们是这个地区最好的分销商。

她认为对方尽管只说她公司的优点,但对方其实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商业贸易机会。

周末,她坚信这次会为一个大的合约形成一致的看法,说真的,一切似乎只剩下一张签完字的合同(尽管她已印制了一份)了。

但是,她知道,在台湾作出决策比美国时间长些,并且,她也坚信,事情已到了最后的成功关头了,陈武平先生总说“很快了,很快了”,她告诉她的管理层,这个回合结束,她有希望把合同签下来。

第三次台湾之行的目的就是签合同了,然而在开始两天的介绍会上,让艾伦很困惑。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_周琼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_周琼

台湾休闲农业的案例分析与启示周 琼,曾玉荣,杨勋华(福建省台湾农业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收稿日期:2009-07-02作者简介:周琼(1969-),女,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台湾农业与动物科学研究(E -mail :z q5969@ )基金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科技创新团队(S TIF -R01)摘 要:台湾休闲农业有很多成功的多角化经营模式,体验活动和营运项目多种多样,其构成按层次可分休闲农业区、休闲农场和乡村民宿(休闲农家)等,按产业可分为综合性农场及休闲动植物种养业、加工业等。

本文摘要介绍几个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对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加以分析,并提出值得大陆借鉴的是台湾休闲农业的特色化、生态化、合法化、健康化和数字化。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典型案例中图分类号:F590.7;F 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617(2009)04-00-0 “台湾农业发展条例”第3条对台湾休闲农业的定义是“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台湾的休闲农业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最初仅限于果园采摘、茶园喝茶等简单的经营形式。

1998年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成立,并催生了1999年4月30日公布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自此,各级行政部门开始拟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并将休闲农业正式纳入财政预算的范畴。

2001~2004年,台湾开始推动“一乡一农业园区”的计划,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据调查,1999年“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公布之前,台湾休闲农场只有35个,1999年以后,新设立休闲农场584个;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的调查,到2004年底已发展到1102个[1];2006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台湾的休闲农场已经有2500多个,目前已经超过3000个[2];截止到2009年2月28日,台湾已有2629个合法民宿[3]。

环保运动遭遇台湾民主漩涡

环保运动遭遇台湾民主漩涡

环保运动遭遇台湾民主漩涡作者:卢思骋来源:《文化纵横》 2009年第5期卢思骋台湾地区的环境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风起云涌,一直是亚洲地区最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的社会运动之一。

我当年在香港求学时,就曾多次与同学赴台交流,蹲点学习。

台湾地区当时的环境运动,议题复杂繁多,手法推陈出新,组织经验也经过深思熟虑,这些都走在亚洲的前列,开创了社会运动的先河。

当年我亲身参与其间,获益良多,也推动了我今后继续走在环境保护运动的路上。

最近,我有机会多次再访台湾,回到了我环保意识的启蒙之地。

在台湾,置身十多年的变化之后,新老朋友的感叹和反思,让我重新审视台湾环境运动中的焦虑彷徨。

在此,记取当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亦算是抛砖引玉,发表出来与关心环境公益的朋友分享。

文中偏颇疏漏处,尚望指正。

台湾地区的经济起飞于上世纪70年代,迅速获得了“亚洲四小龙”及“经济奇迹”美誉。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日等污染企业外输,台湾出现了许多重污染石化工业,以及以加工出口为导向的代工基地。

但是由于环境的延迟效应,很多严重污染的后果于1980年代才慢慢浮现,环保人士开始以“反对公害”的形式,揭开台湾环保运动的序幕,后来也成为台湾社会运动波澜壮阔的一环。

到了21世纪,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显学,然而台湾在经历了剧烈的民主进程以及社会变迁之后,环境运动却仿佛陷入困境。

台湾的NGO朋友们很多也不讳言对NGO在台湾社会可以扮演的积极角色与能起的作用感到茫然。

现在,到了一个必须重新思考与反省的时候。

在1990年代,台湾的环境抗争与政治民主化的抗争,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当时台湾的环保运动,之所以会判断所有公共政策不能往公益、环保的方向走,就是因为国民党是一党专政,垄断所有政策的决定权,其决策是黑箱作业,而且都是党国资本、自我图利。

然而,随着不同层级民主选举的开展,随之而来的是不同行政层级的政党轮替,台湾的NGO却始终与单一政党(民进党)紧密结合。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
李苏伟
【期刊名称】《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1)004
【摘要】新世纪伊始,台湾电影全面陷落,直至2008年电影《海角七号》的上映,台湾电影才出现转机.随后一批新的青年导演浮出水面,台湾电影也进入了后海角时代.耐人寻味的是这批导演都不约而同地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认同危机的凸显、特有历史影像与全球化语境下跨国文化的建构,讲述了同一的叙事母题:身份迷失与国族重建.同时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成为两岸电影创作长期的一个叙事母题,也成为了影响两岸电影能否进一步合作的重要因素.
【总页数】4页(P78-81)
【作者】李苏伟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2
【相关文献】
1.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中的青春叙事 [J], 高亚林
2.台湾“后新电影:”庶民美学与本土想象——以《海角七号》、《艋舺》为中心[J], 韩琛
3.台湾电影中的历史和现实——从《海角七号》到《艋舺》 [J], 崔鲁彬
4.论台湾本土电影中的后殖民元素——以《海角七号》为例 [J], 王璟
5.论后海角时代台湾电影的创作转向及特征 [J], 丁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揭秘台湾堕落根源:闹台独错过大陆发展机会

揭秘台湾堕落根源:闹台独错过大陆发展机会

揭秘台湾堕落根源:闹台独错过大陆发展机会回顾这20几年四小龙发展的轨迹,台湾这20年来发展了什么?20多年前台湾是韩国经济总量的70%,而如今不到韩国经济总量的40%,而且越来越低。

知道这是为啥吗?20多年前,1992年韩国总统卢泰愚主导下,韩国跟中国建交了,两国的经贸往来随之几何倍数地迅速提升。

而1988年李登辉继任了台湾地区领导人,没有为台湾人民的福祉考虑,一味搞台独,更是在1999年抛出了“两国论”,全面否定了汪辜会谈时一个中国的92共识。

2000年,随着陈水扁的上台,两岸关系降到了冰点,什么两岸无法三通都成了台湾经济发展的桎梏。

要知道中国大陆在这20多年来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体,现在更是世界的金主,而台湾在这种内耗下竟然荒废了接近20年,错过了搭上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快车的机会,把这种机会拱手让给了外国--韩国。

而一直以来台湾还期待两个大佬(美国和日本)帮衬自己,而此时的日本从85年广场协议后被美国整的是一蹶不振,哪儿有精力和财力照顾你这个台湾?美国就更别说了,美国人就是自己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能把你当一家人吗?总而言之,在这20年里中国大陆把台湾当成自家人,而台湾则不拿自己当成中国人,自己错过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只能在四小龙中堕落。

自己仿佛跟服了慢行毒药似的,感觉良好,这就是台湾人。

很多国外媒体怎么宣传大陆不好,自己就认为大陆不好,而不去擦亮自己的眼睛,仔细琢磨一下。

对,很多国外媒体对大陆的不怀好意,大陆当然也没必要做过多解释。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台湾就这样在20多年的光景中费了自己的武功。

一个国家的民众是否心智成熟,看看他们是否真正能够分析到自己的不足才算是“心智成熟”,台湾人行吗?只知道人云亦云,或者别人说啥是啥。

难怪陈水扁在台湾贪腐了那么多年,还让他再次当选。

很久以前很多爱国志士曾发感慨“我苦难的祖国多灾多难......”现在自认为是台湾人的某些人,你们不觉得自己岛内生出李登辉和陈水扁是你们的灾难吗?。

台港电影赏析

台港电影赏析

影评《小毕的故事》小毕的故事,亦是大家的故事,虽不同,却似曾。

青春美丽且叛逆,无疑,为了成长我们总要有所失去。

----题记内容:故事发生在早期的台湾,在那样一个靠近海边的小镇里。

他们的生活是安逸的,不被打扰的。

而小毕和他的妈妈来到了这里,没有打破什么,却也带着不同。

小毕的母亲年轻时,被一个男人所骗,生下了小毕。

母子二人辛苦度日。

经人撮合,她嫁给了大自己几十岁的公务员老毕。

结婚照上,是少见的三个人合影。

母亲,小毕和老毕。

即使她再打扮沧桑,也可以看出夫妻两人相隔的几十年韶华。

一个低眉顺目,看上去木讷平和。

一个温良贤淑,浅笑里掩不住脆弱。

这样的婚姻,于他,是一个完整的家,于她,则是一个归宿。

终究是为了孩子——也许谈不上爱情,只有恩情。

但只要他能照顾她们母子一辈子,她就会心甘情愿的做好妻子。

天大地大,对她而言,自己已经没有了未来,未来留给孩子。

于是小毕从最初的林楚嘉变成了毕楚佳。

于是慢慢的他又多了两个弟弟。

老毕从来没有给过小毕一句重话,总是这样宽容慈爱的看着小毕。

他曾经说过,绝对不能委屈这母子,他耐心的教小毕写毛笔字,一期不差的给小毕买喜欢的书,他要供小毕到大学毕业。

可是,老毕和小毕总像是隔了些什么,有些生疏和客气。

小毕的妈妈,每天把自己收拾的的一尘不染,不像快乐,却也不像不快乐。

只是每天安静的做着家事,安静的照顾小毕和老毕。

小毕一天天长大,成了国中的学生。

不仅像小时候一样桀骜不驯让人头疼,更多了青春期的叛逆。

小毕割破人家的裤子,偷吃别人的便当,不停的被记过处分,几乎被开除。

老毕无奈的一次又一次去为他说情,学校最终留下了他,并破例让他当朝会升旗时的司仪。

小毕的妈妈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坏的。

他每天天不亮就把小毕叫醒去练习喊口号。

小毕的两个弟弟憨态可掬的在他的口号下做着各种动作。

老毕在围墙的那一头不时指导。

小毕和低年级女孩子约会时,被结过仇的几个年轻人殴打,他感到大没面子。

而同去的小弟又不甚掉进海里几乎丧命。

2017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最新素材 (04)

2017高考作文(任务驱动型)最新素材 (04)

地图漏掉台湾,湖南卫视因何错?10月11日晚,湖南卫视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道歉声明,为电视节目《汉语桥》中出现的中国地图错误道歉,这幅中国地图遗漏了中国台湾地区。

湖南卫视在声明中表态:“湖南卫视全体工作人员对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持有高度一致的坚定态度,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决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言论和行径。

”湖南卫视在节目中放上了一张错误的中国地图,意味着它存在“分裂”国家行为吗?理解这个问题显然不必那么上纲上线。

其实,正如湖南卫视在声明中所解释的,错误的地图源于“播出失误”——地图素材由外制公司提供,三级审片人员也没有发现问题。

但是,事关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地图错误显然不能用简单的“技术问题”盖过。

这一错误之所以会发生,与制作和审核人员的地图素养缺失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实,也不能说湖南卫视的工作人员与其合作方的地图素养特别低。

要不是细心的观众留意到画面中一闪而过的地图,并且截屏质疑,恐怕没几个人会注意到这一错误。

对地图的错误“熟视无睹”,可能是很多人都会犯的毛病,但作为掌握“舆论公器”的媒体人,自然应该避免犯错。

可是,这一错误能够“闯关”,顺利播出,也说明了地图素养的缺失是个普遍的问题。

地图素养既是政治素养的组成部分,也体现着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常识能力。

但是,在长期以来的国民教育中,很多人并没有学会读地图、懂地图。

尽管从小学甚至幼儿园时期,地图就是每个人的学习内容,但是不少人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应试层面,除了会背诵“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少有人对更细节的地图知识有具体的了解。

比如,“台湾地区”究竟由哪些地方组成,“九段线”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是什么,恐怕很多人说不出个所以然。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当下,提高国民的地图素养,显得更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学校课堂里,学生受到的教育是我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但是,960多万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数字,而且是一个不够精确的数字。

在方位迷失中瓦解主流价值的事例

在方位迷失中瓦解主流价值的事例

在方位迷失中瓦解主流价值的事例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看到许多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瓦解了主流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例子,展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和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过度关注外界的认可和赞许。

许多人不再以自己的价值观为中心,而是追求点赞和关注。

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的生活,而忽视了现实世界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这种迷失方向的行为导致他们对自己的真实需求和价值观缺乏认识,甚至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商业广告和市场营销活动也在瓦解主流价值观。

广告商和营销人员经常利用心理学原理来引导消费者的决策,并创造一种虚假的需求。

例如,他们通过广告和促销活动使人们相信购买某个产品会使他们更幸福、更有价值。

这样的宣传导致人们追求物质享受和表面价值,而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真正重要的事情。

此外,娱乐产业也在瓦解主流价值观。

电视剧、电影和音乐等娱乐形式经常描绘出不真实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年轻人特别容易受到这些影响,他们模仿电影中的角色或音乐中的歌词,而忽视了他们自己的梦想和真实的人生目标。

这种迷失的方向导致了个人的不满和对现实的不接受。

最后,教育系统中的问题也在瓦解主流价值观。

许多教育机构过度强调分数和竞争,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道德价值观。

这导致了许多学生只关注名誉和地位,而忽视了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真正的激情。

这种迷失的方向使得许多人在追求所谓的成功时感到空虚和不满足。

总之,方位迷失和主流价值观的瓦解是当今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社交媒体、商业广告、娱乐产业和教育系统的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以重建和巩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方向。

动物行为学在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动物行为学在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动物行为学在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它不仅仅在理论上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动物行为学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中。

本文将从几个具体案例,对动物行为学在动物福利和动物保护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案例一:台湾钩爪鹳的保护台湾钩爪鹳是一种濒临灭绝的鸟类,其生存率低下,是因为野外的环境和繁殖方面的问题。

钩爪鹳的生命周期完全在水稻田中度过,而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在逐步消失,因为人们在为了种植水稻而破坏了这些鹳鸟所需的沼泽。

为了探索如何提高退化沼泽的改良效果,台湾中兴大学与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合作进行了一项有关钩爪鹳的研究。

他们分析了鹳鸟的行为,并对鹳营造的人工沼泽进行了改造,最终,改造后的人工沼泽的容量增加了7倍,鹳鸟不仅仍然在这里生存,而且生活得更好了。

案例二:鲨鱼的消逝恒河鲨是在印度次大陆河流中的一种重要物种。

然而,这种鲨鱼在现代化水利和梯田工程的影响下急剧消失。

之前,由于缺乏对鲨鱼生活方式的了解,恒河鲨的生存状态长期未被认真重视。

因此,在恒河鲨面临灭绝的现状之后,印度国家鲨鱼保护协会在2016年开始了一项鲨鱼研究计划。

他们利用动物行为学的理论方法,分析鲨鱼的生态环境、迁徙路线和高峰时期,确定了鲨鱼受到的威胁,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

这项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为鲨鱼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案例三:大象走失当大象被困在城市里时,他们的生命安全和福利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然而,在城市环境中,大象常常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干扰,从而迷失方向。

由于切尔班德尔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环境变化,大象开始越来越接近城市,为他们走失的问题带来了额外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物行为学家们开始分析大象如何使用自己身体上的特征来保持对自己环境的感知和记忆,并利用这些特点来研究大象的定向行为。

这项研究的结果证明了大象有着强大的记忆力,并能够从前一次穿越同一个地方的方向上了解和记住路线,从而能够成功地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的地。

台湾学者李敖的经典语录

台湾学者李敖的经典语录

台湾学者李敖的经典语录李敖先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名人,他的言论也是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以下就举七个案例来论证李敖先生的经典语录。

第一个案例,“誓死以一当十,不怕枪打出头鸟。

”这句话是李敖先生在1960年代初期参加反共运动时所说的,它表达了他的抗争精神和对政治追求的热情。

第二个案例,“如果要发动革命,就要有几百万人牺牲,所以,等于是我开着万人坑去造福台湾。

”这句话表达了李敖先生对台湾未来的看法和对国家未来的责任和担当感。

第三个案例,“中国人缺乏自信,却过度膜拜。

自卑是台湾人最主要的问题。

”这句话反映了李敖先生对于大部分台湾人自卑的认识,他认为这是台湾社会的一大问题。

第四个案例,“我不信神,我是唯物主义者。

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我来说,是一种既无悔意且自信的理念。

”这句话表达了李敖先生的信仰观点和对于自己的思想体系的确定。

第五个案例,“如果可以重来,我不会离婚。

”这句话表明了李敖先生对于自己过去的反思,以及对于失败的认知和反省。

第六个案例,“骂到我父母就太过分了。

”这句话表达了李敖先生对于言辞所伤的认知和对于家人的责任和爱护。

最后一个案例,“我不愿死得太安逸,我想死得太快乐!”这句话表现了李敖先生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极致追求的态度。

总之,李敖先生留下了许多经典语录,这些话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和哲学观点。

这些语录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即使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在人们的心中却永远是一个永不消失的文化符号。

李敖先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言行,为中国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他的经典语录所含义丰富、语言生动,极具表现力,让人深思。

例如,“誓死以一当十,不怕枪打出头鸟。

”这句话表现了革命精神,展现了李敖先生的勇气和果敢。

他不惧困难险阻,坚定地为理想而奋斗,成为了很多人的榜样与领袖。

此外,李敖先生也反映了自己对于自我的认识和感触。

例如,“我不信神,我是唯物主义者。

”这句话说明了李敖先生的哲学观点和信仰观念,帮助大家了解他的思想基础,看到他独特的眼光和思想深度。

探索“亚洲资本主义精神”:东亚模式的文化渊源——台湾的案例分析

探索“亚洲资本主义精神”:东亚模式的文化渊源——台湾的案例分析

探索“亚洲资本主义精神”:东亚模式的文化渊源——台湾的案例分析摘要:美国学者彼得·伯格不同意用现代化的西方“范式”来解释东亚“模式”,但也不认为东亚“模式”就是无法输出的“文化经验”,是一种不成其为“经济模式”的“文化模式”。

他对解释东亚发展的“制度论”和“文化论”两种假设都持怀疑的态度,他相信“正确的答案是否应该就在此两个假设之间”。

但他呼吁关注和重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功能。

他对东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关切,从社会政治变项和文化变项加以研讨,力图探寻东亚未来发展的道路和前景。

他同样关注第三世界和发达国家,他对“东亚模式”进行个案研究,为的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其他地区的发展。

关键词:亚洲资本主义精神;东亚模式;文化变项美国社会学家彼得·伯格,长期从事现代化与发展问题研究。

对东亚现代化尤其关注。

他自称“长久以来,我的研究重心始终是现代化和发展问题”,关注东亚,是由于“研究现代化的社会科学家自然会将注意力放在东亚”,东亚是“今天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当然还有其他关注理由。

彼得·伯格认为他对东亚现代化问题关注的焦点是:“东亚或特别是台湾,能不能作为一个让世界上其他地方学习的发展模型?以及在这个模型里文化因素是不是很重要?”[1]一、东亚经验:呼唤现代化解释的“范式”转换彼得·伯格认为,不管是好是坏,社会科学是西方的产物。

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正值西方支配全球的时期。

因此西方科学家解释当今所谓“现代化”的现象时,就很自然地以欧洲和北美作为他们探讨的范畴。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初期的现代化理论。

我们到也不该过分指责他们是“种族中心主义”。

毕竟,现代化的确曾是西方的产物,也的确是从西方扩张到世界上其他地方的。

但是,今天,“这个以西方为中心的观点已经不再适宜了”。

当代社会至少已经出现三种现代化类型:“高度发展的西方工业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主义”;“战后在东亚产生的工业资本主义”。

巨额来电观后感800字

巨额来电观后感800字

巨额来电观后感800字今天,在观看了宣传网络安全的电影《巨额来电》后。

我发现,一个人说谎久了,他自己都会信以为真,直至迷失方向,连哪一个是真正的自己都找不到了。

这部电影里的诈骗集团的头目林阿海,从头到尾都在进行诈骗。

电影里有一个片段,林阿海和很多商业大亨在一起讲座。

中间轮到林阿海演讲时,被一个富商打断了,对方言语很不礼貌,导致林阿海对对方怀恨在心。

林阿海的妹妹被另一个诈骗集团的人诈骗后,妹妹在对自己的自责和对诈骗的愤怒中离世了。

当时林阿海就在救护车的后面,但是他没有进去看他妹妹最后一眼。

而是选择了把自己愤怒和悔恨的情绪发泄在另一个诈骗集团的人身上,正中了另一个诈骗集团的下怀。

在后来一次次的诈骗中,自己的女朋友都不相信他了。

而林阿海的女朋友,在电影的最后想看一眼林阿海给她买的一套房子,发现房子也是林阿海骗她的。

在一次次的诈骗中,林阿海和他的女朋友一点点的已经开始沉沦了自己。

林阿海甚至害怕自己被揪,连妹妹的最后一眼都不回去见到,而挑选回去恐吓去释放出来这种懊悔。

这正是他沉沦在自己道路上的证明。

我认为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基本的素养和诚信,当一个社会没有这种诚信,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有一丝安全感,所有人都在提防别人。

电影中的男主说到,林阿海喜欢假扮警察进行诈骗,他不能让人民失去对警察的信任。

没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会被消耗殆尽的。

当信任完全消失,再恢复这份信任需要的是无数的累计和付出。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电影中被骗的人也是一些被天上掉的“馅饼”砸昏的人。

不要贪图一些小便宜,认清自己,不要总是想着天上会掉馅饼,把心收起来一些。

通过这个电,我自学至了很多科学知识,也认识到了我所不介绍的非法产业。

在介绍如何诈骗的同时,自学了如何防治诈骗的手段。

同时铭记必须正视自己,不被社会中的欲望所色诱,踏上一条不归路。

作为信息系的一名学子,我自己也做过很多的电信网络防诈骗宣传工作。

以前总是觉得,电信网络防诈骗宣传是杯水车薪的,打击电信犯罪应该用技术手段,从源头打击到位,才能真正使得电信网络防诈骗案件逐日递减。

台湾身份认同的焦虑与确认——以《海角七号》为例

台湾身份认同的焦虑与确认——以《海角七号》为例

神 上 的奴化 教育 , 也 正是在 这样 的殖 民政 策下 , 爱 情
故 事 的主人 公才 得 以有机 会来 到 台湾成 为小 岛友 子
年二 战结 束 , 日本 战败 , 被迫 撤 出台湾 。 日本 对 台湾
长达 5 O年 的统 治 , 对 台湾社 会 的各个方 面都 有 着深
的老师 。1 9 4 5年 日本 战败 , 台湾光复 , 日本 教 师 离
是 日据 时代 的一段 师生 恋 , 其 二 是 当下 发 生 在 台 南
通过 台湾 小 镇 人 们 的现 实 生 活 和 过 往 历 史 两 个 层
面, 探 讨 了一种 体现 台湾 本土 自觉 的身 份认 同 , 其 所
的阿嘉 与友 子之 间 的爱情故 事 。把前 殖 民时期 和 后 殖 民时期 进 行时 空对 接 , 两 段感 人 的中 日爱情 故事 , 讲 出 了台湾 本土人 与 日本 殖 民者 之 间 复杂 、 纠 结 的
情感。 1 8 9 5年 日本 占领 台湾 后 , 对 台湾 实 施 文 化 、 精
引发 的观 影热 潮 , 又 进 一 步 加 剧 了对 这 种 身 份 的确 认, 这 是一 种意 味深 长 的文化 现象 , 也是 一种 需要 包
容面 对 的客观 现实 。 历史 上 , 台湾 先 后被 西 班 牙 、 荷 兰 和 日本 侵 占。 荷兰 和西 班牙 对 台湾 的殖 民统 治 达 3 8年 。而 后 日 本从 1 8 9 5年《 马关 条约 》 开 始 占领 一 直延 续 到 1 9 4 5
殖 民经验 尤其 是 日本文 化成 了 台湾人 民文化 心 理结
身份地 位 由贵族 的 骄傲 落 到 战 败 国的 心 理落 差 , 不 敢面对 友子 而选 择 默默 的离开 。他 在 回国 的轮船 上 写下这 七封 信 , 直到 去世都 未 寄 出 。可 见 , 在他 心 里

“阿帕奇案”令台军陷入“地狱一周”

“阿帕奇案”令台军陷入“地狱一周”

“阿帕奇案”令台军陷入“地狱一周”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5年第13期“阿帕奇案”近日在台湾迅速闹大,其案情被称为“一天一爆料,愈爆愈惊奇”。

检方的最新调查发现,原认为的“阿帕奇观光团”成员从原来的“两个班”,增加到“一个排”,而新增加的竟然还是些外国人。

本应戒备森严的军事禁区,却变成民众嬉戏打闹、拍照留念的“阿帕奇游乐园”,台湾舆论一片哗然,也让形象向来不佳的台军再次受到重创。

“军事阵地变成阿帕奇乐园”台湾陆军航空特战部队601旅军官劳乃成,私带女艺人李蓓蓉一行26人参观台军AH-64E阿帕奇直升机棚,任由其拍照,甚至让李蓓蓉等坐进驾驶舱模拟驾驶。

事后,李蓓蓉在她个人“脸谱”上发了三张照片,导致事件曝光。

最初,台湾军方还想大事化小,以驾驶舱仪表板没有通电也就没有泄密为借口,只给了劳乃成记3个申诫。

但是随着社会舆论压力的不断加大和检察调查机关的介入,人们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桃园检察机关依涉嫌违反“要塞堡垒地带法”和“泄露国防以外之机密”展开侦查,传唤劳乃成、李蓓蓉等10多人到案说明,并查扣“观光团”成员手机、计算机、SD卡等。

此外,桃园地检署查扣了601旅的监视器,内容显示20名亲友比手势轮流和阿帕奇拍照,多人登上驾驶舱、试戴头盔,7名小孩在阿帕奇旁追逐嬉戏,兴奋地大叫“好酷喔”。

《联合晚报》报道说,根据监视器内容,清楚拍下劳乃成带着20名亲友团,从大门一路到阿帕奇机棚,参观两架阿帕奇、轮流拍照、大家合照。

参访团在机棚呆了一个半小时,没人过问。

有证人向检察官形容:“军事阵地好像阿帕奇乐园”。

报道说,检方指出,3月29日当天,李蓓蓉参观团的13个大人,7个小孩,在下午3时9分开6辆车前往601旅参观,由劳乃成中校带领,直接开往直升机机棚,让李蓓蓉一群人参观拍照,直到下午4时40分离开。

劳乃成开放其中两架让亲友团参观,一架可供拍摄阿帕奇全景,另一架开启座舱,让参访团进入驾驶舱体验,还亲自当解说官讲解阿帕奇功能。

台大学生占领立法院有感

台大学生占领立法院有感

民意与法律——台湾学生反服贸占领立法院有感201330030303 法学三班陈秋梅2013年6月21日在上海举行,两岸双方由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由此引发了今年3月18日,台湾反黑箱服贸学生占领立法院的事件。

透过现实看本质,这一事件其实便反映了民意与法律之间的矛盾。

民意与法律离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在过去几年,一系列全民关注的案件如许婷案、药家鑫案等引发了司法审判和民意诉求之间的角逐和较量。

那么,民意和法律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首先,何为民意?民意即民众的意愿,它是在民主法治社会中达到一定基数的民众借用表达自由汇成的一种大多数的公共意见,它是民众道德准则的一种高度概括体现。

而法律的定义则需要引用一句名言,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也就是说法律和民意其起点皆是道德,它们都是道德的体现,那么它们又存在什么差异呢?正如上述定义所说,民意是一种基于道德的某种公共意见,而意见必然有受体。

民意是对某件事的公共看法。

而法律,法律是一种公平的规则,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的保证实施为手段。

法律需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

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

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

所以,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演变,最终它也将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法律的概念古时指律令或刑法。

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机关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化产物,从人类社会早期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习惯法的产生,到国家的诞生,诉讼与审判的出现,再到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开来,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法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一成不变的是:法律是被国家赋予的强制性社会规范。

法律是人们通过实践得出的公共道德的一种高度概括典范。

美好时代的背后读书笔记

美好时代的背后读书笔记

《美好时代的背后》读书笔记1. 内容综述《美好时代的背后》是一部深入剖析现代社会现象的著作,通过对当代社会各个层面的细致描绘,展示了我们所处时代的真实面貌。

本书的主旨在于揭示美好时代的背后所隐藏的各种复杂性和多元性,引导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深刻而细腻的笔触所吸引。

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数据分析,清晰地呈现出了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人文精神和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从经济繁荣、科技创新、文化多元等方面,本书揭示了现代社会背后的动力与压力,以及人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所经历的成长与困境。

作者对于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启发我们从多角度审视时代的特点,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内容方面,本书强调了美好时代的背后所存在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

而在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在不断变化。

书中还涉及了教育、家庭、职业等多个方面的探讨,展示了一个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充满了机遇,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时代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1.1 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美好时代的背后》是当代作家林奕含的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探索的小说。

该书以一名年轻女子在台湾发生的一起性侵案件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受害者在经历磨难后的成长与觉醒,以及周围人的善意与关怀。

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受害者的同情与支持,更是对社会的警醒和对人性的反思。

1991年出生于台湾彰化,后随家人移居高雄。

她曾就读于台湾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她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2014年,她因一起性侵案件而备受关注。

该案件因其涉及校园霸凌、性侵等敏感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林奕含因此成为了新闻人物,但她并未被舆论所吞噬,而是选择勇敢地站出来,用自己的文字揭示真相,为受害者发声。

她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由“2.13”台湾旅游客车事故发引起的思考

由“2.13”台湾旅游客车事故发引起的思考

由“2.13”台湾旅游客车事故发引起的思考由“2、13”台湾旅游客车事故发引起的思考春暖花开,外出旅游踏青人数逐渐增多,特别是学校、单位包车旅游出行增加,旅游客车流量明显加大。

如何加强旅游客车交通安全管理,预防旅游客车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构筑旅游客车交通安全防护网,一直是各级交警部门需要解决的难题。

笔者现结合2 月13 日台湾旅游车辆交通事故谈一下对旅游客车道路交通管理的粗浅看法。

一、涉及旅游车辆交通事故案例浅析2 月13 日21 时12 分,台北市蝶恋花旅行社承租一辆牌号为 ZZ-780 的旅游大客车(台湾友力通运有限公司所有,1998 年4 月生产),搭载44 人赴台中县武陵农场旅游返回途中行经台北市南港区一转弯路段(台湾公路主干道5 号接公路主干道3 号南下车道)时,车辆失控擦撞护栏后向右侧翻至路边坡下,造成34 人死亡、10 人受伤。

这起事故的发生,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旅游客车的交通安全管理一刻不能放松。

据台湾相关媒体报道显示,该事故主要原因包括:一是通过弯道时车速过快。

根据大客车上记录器数据分析,事发时旅游大客车速度为60 公里/小时,超过该弯道限速值50%;二是驾驶人涉嫌疲劳驾驶。

事发当日早上6 时30 分该车从台北出发赴台中县武陵农场一日游,晚上返回台北,至事发时21 时12 分客车驾驶人往返驾驶工作时间超过14 小时,并且据驾驶人亲属反映,该驾驶人只在除夕前一天休假,之后就一直上班至事发当日。

三是多数乘客未系安全带,加重了事故后果。

车上游客主要为50 至70 岁的老人,事发时车内乘客大多未系安全带,事故发生过程中不少乘客抛飞出车外。

二、旅游车辆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一)超速行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道路通行条件逐渐提高,路越修越宽阔。

由于旅客较多,流量大,受利益驱动,许多客运驾驶人片面追求多拉快跑,超速超载普遍,其带来的交通隐患令人堪忧。

据台湾相关媒体报道显示,“2、13”台湾旅游客车事故中车辆通过弯道时车速过快。

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事件

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事件

不能用科学解释的事件台湾中华航空民航机在2002年5月离奇坠毁澎湖海域,二百多人全部死亡,之后网络上盛传一段“华航CI611罹难者的语音留言”,留言中听见低沉的哭泣声与间歇的海浪声,很多听过的人都说:“很可怕!”将这封信传出去的张先生说,当初只传给两个人,没想到传遍台湾。

为了查出留言者的来源,张先生曾经求助“远传电信公司”,但找不到答案。

为求慎重,他也到屏东市警局报案,可惜警察也帮不了甚么忙。

留言内容一开始是留言信箱的报时:“送出,星期四,5点21分”,之后是长达10秒的哭泣声,声音听起来应该是个男人,但咬字不清,只能听到一连串的“呜呜呜”,之后再是长10秒钟的哭泣。

最后十秒又继续一段很模糊的男性声音,听到“不要、我不要死、不要死在这里”。

一分钟到了,语音自动切断。

录音的时间,则是今年5月30日,即华航罹难者头七的前一天。

后来发现昔日华航曾运送千岛湖事件的死者回台湾,该机之后坠毁名古屋,之后华航派了另一架机运尸回台,那机就是华航CI611!到2002年12月22日,台湾复兴航空公司一架法制ATR72螺旋桨货机在飞往澳门途中,于凌晨一时五十六分在澎湖西南海面坠毁,机上载有七吨普通货物及两名正副机长。

失事货机曾在2002年5月华航空难中负责运载二百多位罹难者遗体返回台北的任务!事件太巧合!坠机地点距5月台湾华航客机失事的地点仅相距约只有10里。

有台湾媒体报道,澎湖西南近百里常发生类似罗盘无故打转、海面出现白光等超自然现象,澎湖海域过去35年来发生10宗空难,16年来已坠掉5架飞机,被称为“澎湖百慕大”。

英国大法官办公室2002年11月宣布,由于取消及修订了近百条法例,同时政府在未来三年分阶段实施信息自由法案,因此扩大了公众的查阅档案范围。

国防部档案将公开UFO资料,包括伦德尔沙姆档案,那是国防部与公众就1980年12月在萨福克空军基地附近发现神秘闪光。

据报,国防部内部文件写道:“没有证据显示这些不明闪光对英国防卫构成威胁,国防部亦没有作进一步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充分学习了解东方文化,根据文化背景选择自己的沟通方 式,也更好地捕捉对方沟通的内容。 控制自己情绪、实施自我激励,了解焦虑的原因并寻求解 决办法。 认知、重视台湾经销商表露出的情绪,并进行调整。 寻找准确的角色进行谈判,比如台湾方面有合同签署权的 负责人。 围绕台湾方关切的产品性能、合同条款,进行充分的自我 表露,同时主动了解台方的需求,扩大约哈里窗口的开放 区域。 调整自我状态,由父母状态调整为成人状态。
迷失在台湾
陈在公司是做什么的?
陈武平是台湾公司派出的经理,和艾伦的主要联络员,但没有合 同签署权。
迷失在台湾
既然他们称赞艾伦的公司很多,为什么 他们不与她签合同?
因为台湾经销商表面对艾伦及艾伦公司进行恭维、赞誉,实质对 艾伦公司产品的实际性能、合作模式、对自身利益的影响等问题
非常关注,但艾伦没
4. 台方的参与谈判者无最终的决策权。 B. 双方主要关心的价值是: 5. 台湾经销商关注的价值是:产品的实际性能,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双方长远的合作。
迷失在台湾
为什么艾伦三次到台湾没有取得成果?
1. 不了解台湾的文化背景。艾伦只是通过一些有国际经验的同事了解台 湾的文化,没有触摸到东方文化的本质。东方人习惯的自我隐性表达 ,给艾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台湾经销商隐性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但艾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进行解释。 2. 交叉沟通导致沟通无法取得进展。艾伦三次到台湾,其自我状态多呈 现为父母自我状态,即表现强势,控制欲,单方面指导倾向,甚至指 责对方不作为。台湾方面呈现出成人自我状态,很理性,精于计算, 双方形成了P-A的交叉沟通,导致沟通无法取得实质进展。 3. 缺乏换位思考。沟通中,艾伦着重于强调自身公司的优势,不给予
谈判角色定位不准。三次谈判都在和没有合同签署权的陈武平进 行谈判,而艾伦本人则全权代表美国公司,谈判过程中的角色不
能形成呼应均衡关系,陈平武等在相对地位较高的艾伦面前赞誉
对方公司,在东方文化中也可能仅仅是种礼节礼貌,而并不代表 完全的认同。
迷失在台湾 艾伦应当如何改进自己的沟通策略,最 终获得对公司有利的成果?
《迷失在台湾》案例分析
秋(9)班第8学习小组
迷失在台湾
为什么台湾经销商采取这么长的时间作出 决定?你认为双方主要关心的价值是什么 ?
A. 台湾经销商采取这么长的时间作出决定的原因是: 1. 台湾经销商对合同的部分条款并不认同。当艾伦第三次到台湾,台 湾经销商重新开始谈判合同要点和细则。 2. 台湾经销商对产品的部分细节,并不是很了解或者不是很满意。 3. 艾伦只是单方面强调产品的好处和竞争优势,没有考虑方面的实际
表面现象是艾伦经过三轮的谈判,离签订合同的目标越来越远, 实质的愿意为艾伦始终没有处理好和台湾经销商的关系。
1. 情商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从第一次沟通开始,艾伦 就感觉到不安、焦虑,这种情绪让她在沟通中失去了准确把握问 题核心矛盾的机会。遇到问题后没有进行有效的自我激励,一直 处于很被动的环境中。没有充分认知他人情绪,比如台湾经销商 一直回避她眼神。在处理相互关系中,没有根据目标一次次调适 自己让自己变得使人爱戴。 2. 约哈里窗口盲区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这样一个重大谈判中,艾 伦没有进行合适的自我表露。台湾经销商期望了解的产品性能, 是在提供的产品详细说明里;合同的要点,第二次谈判时,台湾 经销商也不是完全理解或认可。
对方公司充分肯定,更没有从台湾方面的角度思考他们的实际需 求和利益关注点。
迷失在台湾
当艾伦向他们直接提问时,为什么台方 代表总是避免目光接触?
因为台湾经销商并不认同艾伦的观点,拒绝与艾伦就合同签订达 成一致意见。 艾伦在沟通中显示出的父母自我状态,让台湾经销商感觉到抵触 压抑。
迷失在台湾
为什么艾伦一次又一次感到失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