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化学键结合。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电子云由电子按能级排布,电子排布遵循保里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和能量最低原理。
3.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 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随周期表位置变化呈现规律性。
4. 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电荷吸引力形成,共价键由电子对共享形成,金属键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海形成。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多种反应物合成一种生成物的反应,如:A + B → AB。
2. 分解反应- 一种反应物分解成多种生成物的反应,如:AB → A + B。
3.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如:A+ BC → AC + B。
4. 双置换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如:AB + CD→ AD + CB。
三、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2. 浓度计算- 溶液浓度用摩尔浓度(mol/L)表示,通过溶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体积计算。
3.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4. 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通过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的热效应。
四、溶液与酸碱1. 溶液的分类-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状态,溶液分为气态溶液、液态溶液和固态溶液。
2. 酸碱理论- 酸碱指示剂、pH值、缓冲溶液等概念,以及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1、溶解性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2、密度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3、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
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
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4、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用于表示微观粒子数量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 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之比,单位为克/摩尔(g/mol)。
3.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数值约为6.022×10^23 mol^-1。
4.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升(mol/L)。
二、化学反应基础1. 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及其微观粒子数量比例的方程。
2. 化学计量数: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表示物质的量的比例。
3.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能量的总量不变。
三、化学实验操作1. 常见仪器的使用: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2. 基本操作:称量、量取、溶解、加热、过滤、蒸发、结晶等。
3. 安全操作:了解化学品性质,使用防护装备,处理废弃物。
四、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2. 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于该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3.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五、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2.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如V型、直线型等。
六、酸碱与盐1.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2.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3.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七、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2.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3.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化学反应。
八、溶液与胶体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相体系。
2. 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纳米之间的分散体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一、基本概念1. 物质组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2. 物质分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
3. 物质反应类型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4. 化学计量数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数量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
5. 化学键离子键: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
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列。
2.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三、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原理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焓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表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表示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mol/(L·s)或mol/(L·min)。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 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形成阴阳离子的动态平衡状态。
沉淀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动态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大全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大全一、化学计量基础知识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数量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目,约为6.02×1023个。
3、摩尔质量:1mol某种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
4、气体摩尔体积:1mo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5、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的浓度,单位为摩尔/升(mol/L)。
二、无机化合物1、氢气:最轻的气体,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氧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3、氮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4、氯气:黄绿色,有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6、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7、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于水放热。
8、硫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水大,不易挥发。
9、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水小,易挥发。
三、有机化合物1、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乙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3、乙炔:无色、无味,易溶于水。
4、苯:无色、有芳香气味,不易溶于水。
5、乙醇:无色、有醇香味,易溶于水。
6、乙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7、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易溶于水。
8、油脂:是人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难溶于水。
9、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可溶于水。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在一起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3、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4、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5、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篇1)1、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篇2)药品的取用和保存(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燃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1)Na2CO3在BaCl2之后;(2)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a2++SO42-=BaSO4↓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经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纯物质。
2.原子结构-电子: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存在于原子的能级上。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质子: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
-中子:不带电荷的基本粒子,决定了原子的质量。
3.阳离子与阴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由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由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
4.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产生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
-平衡状态: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达到一定数值时,称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组成: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周期表按着元素的原子数递增排列,相邻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
6.化学键-金属键:金属元素间的化学键,形成电子云。
-阴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间的化学键,非金属元素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共享电子形成分子。
-离子键: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通过阴离子针对阳离子的相互吸引形成。
7.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会从氧化剂转移给还原剂。
8.酸碱理论-酸: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
-碱: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
-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酸碱反应也被称为中和反应。
9.盐和离子溶液-盐: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离子溶液:溶解了离子的溶液,通常具有导电性。
10.反应类型-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反应物结合形成一个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
|均一
服(分悬、制|分顿粒子大于lOOnm,不棚、精忠不
液)
|均一
化合: 2502+02 言:= 2503
催化刑
四大基本反应|
类型
分解:2NaHC03云云 2C03+C0 2
〈
|↑+ H 20
置换:Cb+2KI===2KCl+I2
复分解:2NH4(I + Ca(OH)2CaCl2 + 2NH3↑+ 2H20
i 放热反应: 3Fe + 202
Fe304
。及热反应:
C+C02 6 2CO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2 -离子反应 电解质(酸 、 碱、 盐、 水)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够 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 电的化合物 H 2C03 ← H + + H(0 3 一---'-
C02、 502)
·,
× 22.4L/mol
气体的体积(标况下)
1
2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1-物质的分类
兀素分类: 化合物分类: 酸性氧化顿与碱
金属和非金属兀素 萄机物(含()和无机物
5i02, 502, C02, 503, N20s 、 Fe203 、 CuO 、 MgO
、
反应生成盐和水) (多数为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页与酸
非电解质(包括
碳酸的电离方程式
(弱电解质用
,,
→..,-..
程式
NaHC03 的电离万 NaH(03 = Na + + H(03 质用飞
”
(强电解
离子反应式 离子反应式写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所表示的式 子
一写 、 二改 、 删 、 四查 单质、 氧化物 、 气体、 难溶、 难电离的物质要 保留分子式
lmol 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
质量相等 l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 为22.41
Vm
阿伏加德罗定 律(由 PV=nRT 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高 同分子数
- n1
-N1
一
v
工
n2 = N2= V2
ll 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
物质的量浓度 CB
的浓度
Cs = ns/Vns=Cs × VV = ns/Cs m=M × nn = m/MM=m/n V = nxVmn = V/VmVm = V/n N = NA × nn = N/NANA = N/n
氧化物
反应生成盐和水) (多数为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与酸 、 碱反应生咸盐和水) 不成盐氧化物
A'203 、 ZnO N02, NO 、
台(介无+2、 +3、
co 、
(盐中的
N 的化
C 无+2)
分散系
溶液(很稳定)
分散质粒子小于lnm,透明、稳定、均
一
胶体(介稳定状|分散质粒子lnm-lOOnm A交透明、稳定、
化学反应|
的分类|是甜商酬日反
应(电解质剧〈溶液 中)
|离子反应: Cb+ H20=HCI +
非离子反应:如 3Cb 氧化还原反应:
是否苟元素电子得
亏且
失或偏移(有升降
价)
12Na+2H 20=2 NaOH+H2 ↑
|非氧化还原反应:
Al(OH)3+ NaOH =NaAI0 2 +2H2 0
热量甘放出或 吸收
+
... Fe 3+、 Fe 2+ ... Fe 3+、 (u 2+、
Al 3+ 、 Mg2+、 NH 4+ 等
- HCQ3- 、 HSQ3 、 HS 、等 -
常见生成沉淀
Ba2+、 ca2+与5042-、 (0 32-Ag+ 与Cl、 布朗运动、 电泳、
胶体的性质(介 l 丁达尔现象
稳定)
判断胶体最简 单的方法 胶体提纯 胶体
9 10 11
物质的质量 标准状况气体 体积 V 物质的粒子数 N 物质的量浓度
C=
1000 ×p × ω
M
12
CB与溶质的质 量分数ω
13
溶液稀释规律
c
(浓)×
v
(浓) = ((稀)
xv
(稀)
物质的最浓度CB
×VBI
xM I
I÷VB
I×NA.
量为中心
以物质的|质量 m
�
÷M
|问�平巴1
÷22.4L/inol
_g浓度的溶液
窑量瓶
第-章从实验学化学帽2-化学计量在实验申的应用
1
2 3
物质的量 摩尔 标准状况 STP 阿伏加德罗常 数 NA 摩尔质量M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 的集体 物质的量的单位
0。C 和1标准大气压下
lmol 任 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
4
5 6
6. 02 ×1Q23个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汇总
高申化学必修 知识点汇总
第-章从实验学化学-1-化学实验基本万法
过滤
一
帖、二低、 一
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 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 滤纸、 玻 璃棒、 烧杯)
不断搅拌有大量高
蒸发
体时就应熄灯,余热 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 蒸发至干,可防过热 液干, 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而迸溅
①液体体积②加热 方式③温度计水银
蒸馆
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 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馆烧瓶、 酒 精灯、 温度计、 冷凝管、 接液管、 锥 形瓶) 利用溶质在亘不相j窑的溶剂里溶解 度的不同,用一 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 另 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巴亘不相j窑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 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向漏斗里注入蒸馆水,使水面没过沉 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球位置@冷却的水 流方向⑤防液体暴 萃取剂:原溶液中的 溶剂亘不相溶;②对
萃取
j窑质的溶解度要远
大于原溶剂;①要易 于挥发。 下层的液体从下端
分液
放出,上层从上口倒 出 过滤器上洗涤 沉淀的操作
需用的仪器
配制�物质的
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 容量瓶、 胶头j商管
主要步骤:(1)计算(2)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筐量取) (3)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 (4)转液(窑量瓶 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 (s)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 窑量瓶中) (6)振摇( 7)定窑( 8)摆匀 ①容量瓶上注明 ①只能配制窑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 窑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 20 。C左右 温度和量程。②窑 不能用窑量瓶溶解 、 稀程或久贮溶液;③ 量瓶上只有刻线 而无刻度。
- MnQ4 紫红、 Fe 3 + 棕黄、 Fe2 + 浅
离子共存
有颜色的离子
I-
绿、 与 H +不共存(弱酸
OH-, (0 32 - 、 5032 - 、 Si0 32 - 、 I AI0 2-, 52 -' F等
cu 2 + 蓝色
|根)
与OH·不共存(弱 l H 碱金属阳离子) 与H+和OH-都不 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