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化学键结合。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 电子云由电子按能级排布,电子排布遵循保里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和能量最低原理。
3.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元素,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 元素的性质(如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化能)随周期表位置变化呈现规律性。
4. 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离子键由电荷吸引力形成,共价键由电子对共享形成,金属键由金属原子间的电子海形成。
5.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多种反应物合成一种生成物的反应,如:A + B → AB。
2. 分解反应- 一种反应物分解成多种生成物的反应,如:AB → A + B。
3.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如:A+ BC → AC + B。
4. 双置换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如:AB + CD→ AD + CB。
三、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2. 浓度计算- 溶液浓度用摩尔浓度(mol/L)表示,通过溶质的摩尔数除以溶液体积计算。
3. 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4. 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通过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的热效应。
四、溶液与酸碱1. 溶液的分类-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状态,溶液分为气态溶液、液态溶液和固态溶液。
2. 酸碱理论- 酸碱指示剂、pH值、缓冲溶液等概念,以及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
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3篇)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1、溶解性①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
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
苯酚微溶。
③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⑦固体溶解度大多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如Ca(OH)2]。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随压强增大而变大。
2、密度①同族元素单质一般密度从上到下增大。
②气体密度大小由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决定。
③含C、H、O的有机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个氯的有机物密度大于水。
④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3、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
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
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4、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用于表示微观粒子数量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 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之比,单位为克/摩尔(g/mol)。
3.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数值约为6.022×10^23 mol^-1。
4.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升(mol/L)。
二、化学反应基础1. 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及其微观粒子数量比例的方程。
2. 化学计量数: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前的系数,表示物质的量的比例。
3.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能量的总量不变。
三、化学实验操作1. 常见仪器的使用: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2. 基本操作:称量、量取、溶解、加热、过滤、蒸发、结晶等。
3. 安全操作:了解化学品性质,使用防护装备,处理废弃物。
四、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显示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2. 原子序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等于该元素原子核中的质子数。
3.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五、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所形成的化学键。
2.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如V型、直线型等。
六、酸碱与盐1.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2.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3.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七、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2.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3. 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氧化和还原的化学反应。
八、溶液与胶体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相体系。
2. 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纳米之间的分散体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
高中化学必修一笔记整理一、基本概念1. 物质组成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2. 物质分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
3. 物质反应类型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4. 化学计量数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数量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为g/mol。
5. 化学键离子键: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
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列。
2.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三、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原理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焓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差值,表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反应速率:表示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mol/(L·s)或mol/(L·min)。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 电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形成阴阳离子的动态平衡状态。
沉淀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动态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大全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大全一、化学计量基础知识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微粒数量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目,约为6.02×1023个。
3、摩尔质量:1mol某种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
4、气体摩尔体积:1mo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5、物质的量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的浓度,单位为摩尔/升(mol/L)。
二、无机化合物1、氢气:最轻的气体,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氧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3、氮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4、氯气:黄绿色,有毒,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6、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7、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于水放热。
8、硫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水大,不易挥发。
9、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水小,易挥发。
三、有机化合物1、甲烷:最简单的有机物,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2、乙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3、乙炔:无色、无味,易溶于水。
4、苯:无色、有芳香气味,不易溶于水。
5、乙醇:无色、有醇香味,易溶于水。
6、乙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7、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易溶于水。
8、油脂:是人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难溶于水。
9、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可溶于水。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1、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2、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在一起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3、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4、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5、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篇1)1、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是非晶态物质,再如塑料、橡胶等。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CH:C2H2和C6H6②CH2:烯烃和环烷烃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④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选篇2)药品的取用和保存(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燃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1)Na2CO3在BaCl2之后;(2)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三、离子的检验: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a2++SO42-=BaSO4↓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粒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经过化学反应组成的纯物质。
2.原子结构-电子:带负电荷的基本粒子,存在于原子的能级上。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
-质子: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决定了原子的元素性质。
-中子:不带电荷的基本粒子,决定了原子的质量。
3.阳离子与阴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由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由原子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
4.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产生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
-平衡状态: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达到一定数值时,称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
5.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组成: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周期表按着元素的原子数递增排列,相邻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
6.化学键-金属键:金属元素间的化学键,形成电子云。
-阴离子键:金属与非金属元素间的化学键,非金属元素得到电子形成负离子。
-共价键: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共享电子形成分子。
-离子键: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化学键,通过阴离子针对阳离子的相互吸引形成。
7.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还原: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会从氧化剂转移给还原剂。
8.酸碱理论-酸:产生H+离子的化合物。
-碱: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
-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酸碱反应也被称为中和反应。
9.盐和离子溶液-盐: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离子溶液:溶解了离子的溶液,通常具有导电性。
10.反应类型-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反应物结合形成一个产物。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mol)。
2.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约为6.022 x 10^23。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每升(mol/L)。
4. 溶液的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 = -log[H+]。
5.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2. 周期表的分区:分为s区、p区、d区、ds区和f区。
3.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s区和p区的元素。
4.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d区的元素。
5. 稀有气体:周期表中最后一组元素,化学性质稳定。
三、化学键1.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2.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氢键:分子间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四、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质的消耗速度或生成物质的生成速度。
2.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的状态。
3. 莱-夏特列原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改变时,系统会自发地调整,使得这种改变被抵消。
4. 酸碱理论: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五、溶液与电解质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2.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达到最大值的溶液。
3.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
4.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导电的物质。
六、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盐的性质: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盐能与酸或碱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剂得到电子被还原,还原剂失去电子被氧化。
3. 沉淀反应: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的反应。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别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获取的系统,叫分别系。
被分其他物质称作分别质(能够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别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别剂(能够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别系的比较分别质粒子大小/nm外观特点可否经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均匀、透明、牢固能没有NaCl 、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牢固能有Fe(OH)3 胶体浊液大于100不均匀、不透明、不牢固不能够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能够发生各样各样的化学变化,依照必然的标准能够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 )依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能够分为:A、化合反应(A+B=AB )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 )依照反应中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 )依照反应中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本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点: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相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可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定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其实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 、SO3 、CO2 )、大多数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本质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但表示一个详尽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种类的离子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好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一.化学实验平安1.遵守实验室规那么。
2.理解平安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展,并注意对尾气进展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展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搜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别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粗盐的提纯:考前须知:(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蒸馏和萃取3.(1)蒸馏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场加热。
弃去开场蒸馏出的局部液体,用锥形瓶搜集约10mL液体,停顿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搜集到蒸馏水。
考前须知: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翻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原理: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局部,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④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分散系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而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则称为分散剂,也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溶液、胶体和浊液是三种常见的分散系,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以及有无丁达尔效应。
例如,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小于1nm,外观均匀、透明、稳定,且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比如NaCl和蔗糖溶液;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外观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例如Fe(OH)3胶体;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例如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其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学变化可以分为四类: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和复分解反应(XXX)。
2.化学变化还可以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来进行分类。
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分子反应则是指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化学变化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其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2.离子反应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和盐。
而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则被称为非电解质。
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能否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导电。
此外,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例如铜、铝和石墨等,而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以及大部分有机物则属于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式的一种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化学的定义和分类: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变化的科学。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2.物质的性质:物质有质量、占有空间和有可观察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熔点、沸点等。
3.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原子、离子和分子组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改变。
4.原子与分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5.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元素;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
6.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表示元素的简写,如H表示氢;化学式表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第二章:固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固体的性质: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其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密集排列。
2.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具有有序的、重复的排列结构,具有清晰的晶体面和晶体角;非晶体无规则的排列结构,没有清晰的晶体面和晶体角。
3.晶体的分类:共价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共价晶体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组成;离子晶体由正、负离子组成;金属晶体由金属原子组成。
第三章:液体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液体的性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占有一定的体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液体的分类:溶液、悬浊液和胶体。
溶液是由溶质在溶剂中均匀溶解而成;悬浊液是在溶液中存在大颗粒悬浮物;胶体是由色散相和连续相组成的混合物。
3.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单位质量溶剂在特定温度下溶解最大质量溶质。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强和溶剂性质。
第四章:气体的基本特征和性质1.气体的性质:气体具有较大的可压缩性、扩散性和可容易燃性。
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分子运动自由。
2.气体压强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压强由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碰撞力引起。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新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全
新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全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等。
【化学基本理论】1.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
3. 分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可独立存在的物质粒子。
4. 原子:组成分子的微粒,是元素的基本单位。
5.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6. 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既不会凭空生成,也不会凭空消失。
二、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由同类物质组成,具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2. 混合物:由不同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没有特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无关,包括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挥发性、溶解性等。
2. 化学性质: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关,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三、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可以描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变化。
在方程式中,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通过箭头表示反应过程。
【化学计量】1. 质量比: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2. 量比: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3. 摩尔:物质的计量单位,用化学计量关系进行转换。
4. 摩尔质量:一个粒子所含有的相对质量。
四、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以轨道的形式运动。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质量和化学性质等特征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根据周期和族的不同,反映了元素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五、化学键【化学键的类型】1. 离子键: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用于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单位为摩尔(mol)。
2. 摩尔质量:指1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为克/摩尔(g/mol)。
3.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2 x 10^23 mol^-1。
4.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为摩尔/升(mol/L)。
二、化学反应基础1. 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的式子。
2. 化学计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3.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特征为氧化数的变化。
4. 酸碱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水和盐的反应。
三、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2. 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3. 族(组):周期表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的垂直排列。
4. 周期:周期表中按照电子层数排列的元素水平排列。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4. 分子的几何形状:由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决定,如VSEPR理论。
五、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特定溶剂中能溶解特定量溶质的能力。
3. 饱和溶液:在给定条件下,溶质已经达到最大溶解量的状态。
4. 溶解度积(Ksp):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离子浓度乘积的常数值。
六、酸碱理论1. 布朗斯特-劳里(Brønsted-Lowry)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2. 酸碱指示剂:能够根据溶液酸碱性改变颜色的物质。
3.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数值,pH = -log[H+],其中[H+]是氢离子浓度。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摩尔和化学计量。
4. 基本的量和质关系: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二、物质的微观结构1. 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
2. 原子结构模型:Rutherford核模型和玻尔轨道模型。
3. 原子核的特性:相对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
4. 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主族和副族、周期趋势和同位素。
三、化学键的形成与分解1. 价电子和离子键:价电子的数量和价层的填充规律。
2. 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概念、价电子对和多重共价键。
3. 金属键和离子键的特性:金属的性质和离子键的离子晶体结构。
4. 化学键的强度和化学键的能力。
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结构:物质的颗粒和物质的间隙。
2. 固体的结构:晶体和非晶质。
晶体的分类和晶体结构。
3. 液体的结构:液体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和粘性。
4. 气体的结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的压力。
五、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和速率表达式。
2. 化学平衡: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3. 平衡的移动:Le Chatelier原理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4. 平衡的应用:平衡的工业应用和平衡的环境应用。
六、电解质溶液和电化学1. 电解质溶液:电离和电离度。
强酸和强碱。
2. 电导性和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电导率和离子移动性。
3. 电化学和电解池:电化学反应和电解池的结构。
4. 金属的电化学性质:金属腐蚀和电化学法保护金属。
七、酸碱性与盐类1. 酸碱的概念:Arrhenius理论和Brønsted-Lowry理论。
2. 酸碱中的氢离子:pH值、酸碱指示剂和酸碱滴定。
3. 盐类的形成:酸中和反应和酸酸中和反应。
4. 盐类的性质:盐的离子性、水合物和盐的溶解性。
八、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碳原子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基本内容梳理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l-AgNO3、稀HNO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 稀HCl、BaCl2 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
|均一
服(分悬、制|分顿粒子大于lOOnm,不棚、精忠不
液)
|均一
化合: 2502+02 言:= 2503
催化刑
四大基本反应|
类型
分解:2NaHC03云云 2C03+C0 2
〈
|↑+ H 20
置换:Cb+2KI===2KCl+I2
复分解:2NH4(I + Ca(OH)2CaCl2 + 2NH3↑+ 2H20
i 放热反应: 3Fe + 202
Fe304
。及热反应:
C+C02 6 2CO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2 -离子反应 电解质(酸 、 碱、 盐、 水)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够 导电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 电的化合物 H 2C03 ← H + + H(0 3 一---'-
C02、 502)
·,
× 22.4L/mol
气体的体积(标况下)
1
2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1-物质的分类
兀素分类: 化合物分类: 酸性氧化顿与碱
金属和非金属兀素 萄机物(含()和无机物
5i02, 502, C02, 503, N20s 、 Fe203 、 CuO 、 MgO
、
反应生成盐和水) (多数为非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页与酸
非电解质(包括
碳酸的电离方程式
(弱电解质用
,,
→..,-..
程式
NaHC03 的电离万 NaH(03 = Na + + H(03 质用飞
”
(强电解
离子反应式 离子反应式写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所表示的式 子
一写 、 二改 、 删 、 四查 单质、 氧化物 、 气体、 难溶、 难电离的物质要 保留分子式
lmol 任何物质质量是在数值上相对
质量相等 lmol任何气体的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 为22.41
Vm
阿伏加德罗定 律(由 PV=nRT 推导出)
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高 同分子数
- n1
-N1
一
v
工
n2 = N2= V2
ll 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所表示
物质的量浓度 CB
的浓度
Cs = ns/Vns=Cs × VV = ns/Cs m=M × nn = m/MM=m/n V = nxVmn = V/VmVm = V/n N = NA × nn = N/NANA = N/n
氧化物
反应生成盐和水) (多数为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与酸 、 碱反应生咸盐和水) 不成盐氧化物
A'203 、 ZnO N02, NO 、
台(介无+2、 +3、
co 、
(盐中的
N 的化
C 无+2)
分散系
溶液(很稳定)
分散质粒子小于lnm,透明、稳定、均
一
胶体(介稳定状|分散质粒子lnm-lOOnm A交透明、稳定、
化学反应|
的分类|是甜商酬日反
应(电解质剧〈溶液 中)
|离子反应: Cb+ H20=HCI +
非离子反应:如 3Cb 氧化还原反应:
是否苟元素电子得
亏且
失或偏移(有升降
价)
12Na+2H 20=2 NaOH+H2 ↑
|非氧化还原反应:
Al(OH)3+ NaOH =NaAI0 2 +2H2 0
热量甘放出或 吸收
+
... Fe 3+、 Fe 2+ ... Fe 3+、 (u 2+、
Al 3+ 、 Mg2+、 NH 4+ 等
- HCQ3- 、 HSQ3 、 HS 、等 -
常见生成沉淀
Ba2+、 ca2+与5042-、 (0 32-Ag+ 与Cl、 布朗运动、 电泳、
胶体的性质(介 l 丁达尔现象
稳定)
判断胶体最简 单的方法 胶体提纯 胶体
9 10 11
物质的质量 标准状况气体 体积 V 物质的粒子数 N 物质的量浓度
C=
1000 ×p × ω
M
12
CB与溶质的质 量分数ω
13
溶液稀释规律
c
(浓)×
v
(浓) = ((稀)
xv
(稀)
物质的最浓度CB
×VBI
xM I
I÷VB
I×NA.
量为中心
以物质的|质量 m
�
÷M
|问�平巴1
÷22.4L/inol
_g浓度的溶液
窑量瓶
第-章从实验学化学帽2-化学计量在实验申的应用
1
2 3
物质的量 摩尔 标准状况 STP 阿伏加德罗常 数 NA 摩尔质量M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 的集体 物质的量的单位
0。C 和1标准大气压下
lmol 任 何物质含的微粒数目都是
4
5 6
6. 02 ×1Q23个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全汇总
高申化学必修 知识点汇总
第-章从实验学化学-1-化学实验基本万法
过滤
一
帖、二低、 一
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 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 滤纸、 玻 璃棒、 烧杯)
不断搅拌有大量高
蒸发
体时就应熄灯,余热 把稀溶液浓缩或把含固态溶质的溶 蒸发至干,可防过热 液干, 在蒸发皿进行蒸发
而迸溅
①液体体积②加热 方式③温度计水银
蒸馆
利用沸点不同除去液体混合物中难 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蒸馆烧瓶、 酒 精灯、 温度计、 冷凝管、 接液管、 锥 形瓶) 利用溶质在亘不相j窑的溶剂里溶解 度的不同,用一 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 另 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的操作,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巴亘不相j窑的两种液体分开的操作, 与萃取配合使用的 向漏斗里注入蒸馆水,使水面没过沉 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球位置@冷却的水 流方向⑤防液体暴 萃取剂:原溶液中的 溶剂亘不相溶;②对
萃取
j窑质的溶解度要远
大于原溶剂;①要易 于挥发。 下层的液体从下端
分液
放出,上层从上口倒 出 过滤器上洗涤 沉淀的操作
需用的仪器
配制�物质的
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 容量瓶、 胶头j商管
主要步骤:(1)计算(2)称量(如是液体就用滴定筐量取) (3)溶解(少量水,搅拌,注意冷却) (4)转液(窑量瓶 要先检漏,玻璃棒引流) (s)洗涤(洗涤液一并转移到 窑量瓶中) (6)振摇( 7)定窑( 8)摆匀 ①容量瓶上注明 ①只能配制窑量瓶中规定容积的溶液;② 窑量瓶不能加热,转入瓶中的溶液温度 20 。C左右 温度和量程。②窑 不能用窑量瓶溶解 、 稀程或久贮溶液;③ 量瓶上只有刻线 而无刻度。
- MnQ4 紫红、 Fe 3 + 棕黄、 Fe2 + 浅
离子共存
有颜色的离子
I-
绿、 与 H +不共存(弱酸
OH-, (0 32 - 、 5032 - 、 Si0 32 - 、 I AI0 2-, 52 -' F等
cu 2 + 蓝色
|根)
与OH·不共存(弱 l H 碱金属阳离子) 与H+和OH-都不 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