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说课稿
黄土高原说课稿
黄土高原说课稿黄土高原说课稿1这堂课的内容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第一方面: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第二方面: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第三方面:设计说明;一、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2、教材内容分析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难点1、课标要求地理学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
第二,地域性。
它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规律。
课程标准提出了地理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等6个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5)举例说明区域环境与发展对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影响。
2.教材内容分析本课《黄土高原》编写了三部分内容:(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覆盖区;(2)高原地面破碎、沟壑纵横;(3)生态建设、保持水土。
计划安排2课时教学,本节课学习前两部分内容。
在第一部分内容里面,学习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黄土来源;在第二部分内容里面,主要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以及黄土高原的三种地表景观特征,简单了解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共同的自然特点及其带来的危害,让学生知道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
3.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性,没有从三方面进行分别表述,而是从教学的层次性出发,把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
并考虑到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难易程度,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适当调整。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对于本地区,而且对于全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有着借鉴意义,因此教材选择黄土高原作为北方地区的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对八年级上学期和北方地区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如:知道黄土高原大致的位置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
同时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阅读使用地图、整合资料、分析归纳等能力。
通过黄河的学习认识了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但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
因此,本节课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概况、感受黄土风情;小组论证黄土成因;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示与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中心,分组讨论其成因、危害及对策分析。
黄土高原说课稿
黄土高原说课稿黄土高原说课稿1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中的***,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地区》第一课时。
我认为,依据新课程理念,说课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是教材分析,二是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第三是设计思路,第四是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晋教版《地理》八班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是在同学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同学认识区域进展与生态环境爱护的辩证关系,培育同学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同学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缘由。
3.让同学识别黄土高原特有的地表形态。
4.让同学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难经常的自然和人为缘由,并能说说治理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育同学的读图、析图技能。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并争论由此导致的严峻的后果。
进一步培育训练同学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技能。
【情感立场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同学认识区域经济进展与爱护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培育同学辨证思索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进展的观点,逐步养成关怀和爱惜环境的行为习惯。
3.重点、难点的确立:针对八班级同学有了肯定的知识积累和分析归纳技能,探究知识的热忱高涨。
思维深度、发散思维、需要加深的状况下,确定了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缘由为本课的重点。
同学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很难把握,确立了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运用powerpoint课件和相关视频资料,采纳多媒体教学法,化难为易,让同学易于理解和掌控所学内容。
我本着提供应同学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进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同学状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育技能为目的来选择,主要采纳合作探究式,给同学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同学主动性。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说课稿1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这一节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节内容,学生可以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貌、气候、生态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地貌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
2.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2.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进行实地考察或者观看相关纪录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数据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
3.分析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进行实地考察或者观看相关纪录片,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素养。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1
科普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一节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引起了广大学生的兴趣。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区域有一定的了解。
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学生对本地区的人类活动及其影响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从地理现象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的独特之处,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区域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的影响。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黄土高原的特点。
2.课堂讲解:(1)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使学生了解其在我国地理格局中的地位。
(2)分析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解释其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从地理现象中发现问题。
(3)探讨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阐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说课稿4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植被状况以及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现象,对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植被状况,掌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植被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的分析与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水土流失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植被状况,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实际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黄土高原》说课稿
地理说课稿课题:《黄土高原》主要从六个方面说:一、分析教材内容二、分析教学目标三、分析学情、指导学法四、融入理念、研究教法五、说教学媒体支持条件六、过程设计、阐述意图一、教学内容及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主要学习黄土的形成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
2、教学内容及分析说明本节内容是围绕着“黄土高原的范围—黄土的形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危害—”这一主线来编写,专题之间有着密切因果联系。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成因。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1、教学目标(1)利用地图说出本区的位置范围、所跨的省区并尝试对黄土高原的位置作出简单的评价。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区域的地形特征。
(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4)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2、教学目标分析说明(1)通过看图8.1,总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能析图总结,并作评价。
(2)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黄土高原的三种地形特征,比较形象,感性,让学生记忆深刻。
(3)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4)掌握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其危害,培养学生依据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问题及分析1、教学问题(1)学生对黄土来源的证据可能难以理解。
(2学生对水土流失的原因可能难掌握。
2、教学问题分析说明(1)用层层递进的方法讲解67页活动题(2)。
(2)从坡度、降水和植被覆盖、做实验讲解自然原因;从开垦、采矿、修路等讲解人为原因。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实验验证法五、教学媒体支持条件(1)采用的教学媒体两个玻璃杯、水、土、两块木板、喷壶(2)教学媒体使用说明做实验对比说明:①坡度大——地表径流大,对地表冲刷大。
坡度小——地表径流小对地表冲刷小。
②降雨强——地表径流大,对地表的冲刷大。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现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特点,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黄土高原的特点、区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和分析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掌握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认知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家乡、关注区域发展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2.难点:黄土高原地区的发展规律和居民生活的改善途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特点和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和发展现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黄土高原的发展规律。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居民生活的现状和改善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说课稿3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认识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掌握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以及治理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掌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关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2.难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地区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3.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讨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水土流失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水土流失的实际效果。
黄土高原说课稿
黄土高原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黄土高原”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揭示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生态特点以及人文背景,而且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本文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增强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介绍了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当地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的影响。
3. 人类活动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关系:探讨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
4.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保护:提出了黄土高原治理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如退耕还林、梯田建设、水土保持等。
5. 黄土高原的未来展望:展望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果,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前景。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法,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活动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关系,掌握生态环境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内容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意义。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 启发法:在课堂导入和新课内容讲解过程中,我将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说课稿1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这一节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概况,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黄土高原这一地区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可能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黄土高原的问题,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识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对黄土高原的认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黄土高原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黄土高原的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黄土高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展示: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展示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黄土高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位于中国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地形、气候等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黄土高原的独特地貌和生态环境问题还需进一步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数据、讨论问题等方法,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数据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独特的地理区域。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原因、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案例分析: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分享讨论成果。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理位置:中国北方地区地貌特征:黄土丘陵、沟壑纵横气候特点:干旱、风蚀、水蚀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荒漠化、污染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区域发展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材内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兴趣浓厚。
但他们对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相对有限,对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上的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黄土高原的区域特点和发展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区域发展特点;学生能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地理环境,关注区域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区域发展特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黄土高原的兴趣和关注。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区域发展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区域发展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黄土高原的特殊性。
黄土高原说课稿
黄土高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黄土高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地貌景观、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水土保持的措施等方面。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区域之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问题对于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但对于黄土高原的具体情况可能了解较少。
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究新鲜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并在地图上指出。
(2)学生能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特征。
(3)学生能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2、教学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综合分析和解决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黄土高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和生态问题。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措施。
地理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说课稿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七个方面来介绍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黄土高原》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好本节能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的民俗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后果,知道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形图,简要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3、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和治理措施。
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的重难点从内容来看,本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所学区域的显著特征,而黄土高原正是由于自然条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最显著特征。
所以,在本课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生对黄土高原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大多是通过图片、影片等资料了解到的,所以在讲解学习本区域所存在的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时,学生的认识可能不那么直观、深刻,所以确定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本课的难点。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说课稿4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三节黄土高原》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掌握其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了解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是新的学习内容,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手段来拓宽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等手段,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措施。
2.难点:学生对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措施。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5.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6.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黄土高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独特的地貌形态和生态环境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兴趣。
本节内容以黄土高原为主题,通过对其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黄土高原的美丽和脆弱,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于地理区域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其地貌和生态环境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掌握黄土高原的开发与保护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其环境的影响,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2.难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引出本节内容。
2.知识讲解: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相关图片和图表。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
黄土高原说课稿初中地理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初中地理中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从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教学内容背景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特征。
黄土高原的形成、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和研究价值。
通过学习黄土高原,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地貌、气候、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组成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帮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黄土高原的形成:介绍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包括风力作用、水流作用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包括沟壑纵横、梁峁交错等,帮助学生掌握其地貌特征的基础知识。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介绍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特点,包括温带季风气候、干旱少雨等,帮助学生了解其气候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帮助学生了解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介绍黄土高原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耕文化、能源基地等,帮助学生了解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初中学生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概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七个方面来介绍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黄土高原》选自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好本节能为今后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黄土高原的民俗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后果,知道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形图,简要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3、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和治理措施。
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教学的重难点
从内容来看,本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所学区域的显著特征,而黄土高原正是由于自然条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最显著
特征。
所以,在本课我确立的教学重点就是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学生对黄土高原并没有过多的接触,大多是通过图片、影片等资料了解到的,所以在讲解学习本区域所存在的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时,学生的认识可能不那么直观、深刻,所以确定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包括八年级上下两册书)特别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由于八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及思维深度、发散思维等都有所增加的情况下,确定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运用PPT课件并设计相应学案,化难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采用合作探究式,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实际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给学生相对宽松的活动空间,发挥学生主动性。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学法分析:
1、通过资料分析整理,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问题研究,采用逆向思维的思路,组织学生从已学黄河相关知识及其存在问题,探究其成因,解决治理措施,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同时也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模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修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基于地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等基本理念,我校提出地理学科的教学模式是“实事引导型”教学模式:实事情境导入——实事案例探究——规律原理总结——实事实践应用——反馈。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分四个步骤:(一)实事情境导入(二)实事案例探究,规律原理总结(三)
实事实践应用(四)课堂总结反馈
通过相关习题进行针对性反馈:
1. 你能说出水土流失的含义吗?
2.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律看,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月份,而且多雨。
3.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
4.黄土高原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频繁发生。
5.黄土高原要想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改善。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而后者更为突出。
五、板书设计
六、课堂评价
在课堂评价中本人重视评价形式的多样性,除了读图分析,口头表达,书面测验等
常见形式,还主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学习。
1、在课堂小组活动反馈中,本人重视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对学生发表的见
解给以正确的评判,对有创新性的见解加以表扬、鼓励和推广。
从而让学生知道自己的
优点与不足。
2、在学生得出的结论时,对学生地理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的领悟和运用水平
作出相应评价,赞扬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学习态度。
3、在每个活动中,判断学生能否用口头文字说明图文资料反映的相关内容,评价
学生的理解水平。
4、在课堂小结中,要求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从而判断学生对环境问题
的认识程度和关心程度以及学生形成的环境道德意识水平。
七.课程资源开发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自主教学提供了空间,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
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因此,要实现而且也
必须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这时的教学过程已经不只是忠实地执行
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课程资源的课程建设过程。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
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
意义。
作业:以《我眼中的黄土高原》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