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整合及阶段特征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汉武帝与秦始皇的比较:
项目
秦始皇
汉武帝
统治 皇帝之下设丞相、太
措施 政治 尉、御史大夫;推行郡 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的不 县制
同点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民族 以战为主:修长城抵御 有战有和:派卫青、霍去病北击
关系 匈奴、南征百越
匈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行全国
交流与发展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
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
圆圆形形方方孔孔半两半钱两作钱为标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
巩固
经济 准货币(教材最新表述:
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统
统一货币),在全国流
措施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一的
通;统一度度量量衡衡制度
措施
统 一 车 辆 和 道 路 的 宽 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
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阶段特征】 中国
秦汉时期是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1)政治: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得到巩固(皇帝制度、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刺史制度等) (2)经济: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经济 发展 (3)思想文化:秦朝“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西汉汉武帝时, 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已经懂得用针刺、按摩、汤药等 扁鹊 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
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黄帝 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医 内经》 学的早期成就,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作者 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司司马马迁迁 历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第3节 秦汉)
秦权
“三公九卿制”
经济方面: 1)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2)统一度量衡; 3)统一货币; 4)统一车轨,修驰道。
作用:密切了各地间的联系和交流,利于 国家的统一。
天延维 下元天 康万降 宁年灵
秦半两及钱范 秦小篆瓦当
思想文化方面: 1)“小篆”通用全国,后发展成“隶书”;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四至: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意义:1)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局面, 符合历史发展。
2)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 定基础。
3)有利经济恢复、百姓安定 生活。
2、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政治方面: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始皇帝)。 2)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 (“三公九卿制”)。 3)全国实行郡县制度。 4)颁布通行全国秦律。
1)禁止残害奴婢; 2)减轻赋税; 3)整顿吏治,严惩贪官; 4)削减官吏,军队劳力回乡从事生产。 5)提倡节俭。
二、两汉 4、西域都护府
意义: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府”,西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 中央政权的开始,纳入中华版图。
西域都护府
二、两汉 5、丝绸之路 内容:张骞出使西域,首次开拓丝路;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
为适应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为加强君权和限制君权宣扬“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的学说。
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 标准。
董仲舒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为儒 教。西方汉学家称董仲舒是“儒家的第一个 神学家”。
2)王充(《论衡》,唯物主义思想家,无 神论者,“人死魂灭”。)
王充
归纳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总结端午节传统活动为吃粽子、赛龙舟、熏艾草、喝雄黄酒等,但是还有许多同学对这个节日的习俗不是很了解。
因此传统节日的宣扬和平安训练的提示不行或缺。
下面是带来的四篇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总结,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班会总结1一、活动主题:端午话传统二、活动背景:现在的学校生对国外的节日了解许多,但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仅限于春节、中秋节等几个节日,为让同学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加同学的爱国情感和民族骄傲感,我打算引导孩子们开展“端午话传统”的主题班会。
三、活动目标: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同学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育同学的奇怪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熬炼同学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阅历等)猎取信息的力量。
3、通过活动,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与动手力量。
4、以“端午节”为契机训练同学学习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宏大精神。
四、活动预备:1.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相关学问。
2.预备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3.了解屈原的历史资料及诗歌作品。
4.选主持人,师预备视频及PPT。
五、活动形式:小组合作诗歌朗诵六、活动时间:十九周班会课七、活动地点:五、二班教室六、活动过程:一、假设情境,激情导入1.放吃粽子、赛龙舟的视频及照片。
2.引发同学了解相关学问的欲望。
3.主持人引出主题:立刻就要到端午节了,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学问了解多少呢,?我宣布:“端午话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头。
一、展现(1)首先由各小组沟通整理各自收集的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及屈原的事迹。
(2)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自己收集到的学问,师生沟通、汇总,共同学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始终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宏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总结精简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总结精简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可以精简总结如下:
原始社会:以石器为主,群居生活,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社会组织简单。
夏商周:早期国家形成,青铜文明,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出现,王权与神权结合。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铁器牛耕推广,百家争鸣,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巩固,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佛教盛行。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科举制完善,文化繁荣,社会充满活力。
宋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科技领先世界,民族融合加强,疆域辽阔。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经济发展,文化专制,科技落后。
这些阶段特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
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220 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一、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
汉景帝开始 “削藩”,至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
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
东汉政权最终被推翻,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
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黄河流域尤其中西部地区是封建经济的重心。
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西北畜牧业经济区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实现了交融。
三、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由战到和。
汉武帝时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
两汉时期,开始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
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南海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划分标志之一,它实现了主要的战争统一,也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
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表现出显著的特征和方向。
首先,这一时期的最重要特点是统一,秦国在统一之前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将中国各地打散的小国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
嫡系汉朝建立后,中国由农耕政治到书面政治,并把中国的中心位置放到洛阳,进行了统一的管理,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其次,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也与思想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秦始皇获得统一之后,他对思想教育大力发展,提出“书可以更新”的观念,倡导文字文化。
汉朝建立后,北魏桓帝又发挥了自己思想和学识储备,发展思想教育,并把皇帝自己的思想文字记录起来,从而形成了汉代文学著作的繁荣,令人印象深刻。
最后,秦汉时期也标志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衰落。
秦朝采用了一些残暴的办法来管理自己的政权,压迫学者,破坏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使其发展缓慢。
汉朝则拥有儒家文化,使其发展出中国文化的基础。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统一,在统一的基础上建立了成熟的政治制度,同时也为文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中国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一、先秦时期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金(铜)石并用时代、再到铁器和牛耕时代的进步历程。
2、生产活动日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生产关系不断变化,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氏族公社、传说时期几个阶段)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漫长历程,是中国古代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4、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天文历法、文字、医学、建筑、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成就突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奠定了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的确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方面的发展上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6、先秦历史的发展过程明显的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史观的原理。
7、井田制的兴废成为奴隶制和奴隶社会兴衰的纽带和标志。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以及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的基础。
1、政治上:第一,封建国家由战国分争走向统一,并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一,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国家统一的基础。
第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巩固发展起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制逐渐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巩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内部主张继续推行井田制和主张实行郡县制的两大势力进行了反复的争论和数次的斗争。
第三,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由崇尚法家思想演变到推崇儒家学说,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
第五,地主阶级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具体问题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政策调整。
第六,奴隶制的残余势力还大量存在,表明社会制度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发展过程。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各个时期的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历史各个时期的阶段特征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历史各个时期的阶段特征”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线索归纳中国古代史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全录”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单元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 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 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特征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2、经济上: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井田制;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活动得到鼓励,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3、文化上: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形成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重农抑商的政策出台。
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商业繁荣。
3、文化:“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开创,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是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一、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
汉景帝开始“削藩”,至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
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
东汉政权最终被推翻,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
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黄河流域尤其中西部地区是封建经济的重心。
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西北畜牧业经济区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实现了交融。
三、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
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由战到和。
汉武帝时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
两汉时期,开始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
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南海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单元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阶段(距今170万年----公元前2070年):先后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2、奴隶社会阶段(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1)政治上:夏朝时,王位制代替禅让制并为后世所沿用;商朝强化了奴隶制国家机器;西周确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以井田制为经济基础的分封制;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战争。
(2)经济上: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典型的“青铜时代”;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加快了奴隶制经济基础(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3)民族关系上:通过春秋争霸战争,民族融合进程加快。
(4)文化上:突出表现为商文化的成熟、春秋时期老子和XXX两位思想家的卓越成就。
3、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1)政治上:各国通过变法运动确立了封建制度;战国兼并战争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生产力得到发展,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
(3)民族关系上:以华夏族为核心,各民族逐步融合,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文化上: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单元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秦汉时期和封建国家的分裂与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1)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在秦朝时建立,在西汉XXX时得到巩固。
(2)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开端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开始,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相同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3)民族关系上:秦汉王朝加强了对内地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边境,加强了内地同内地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开国家形成并不竭发展。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分别是:
1.夏、商、西周时期(前2070-前771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经济上出现了铁器和耕作,手工业技术和商业也有所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3.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裂与融合并存。
5.隋唐时期(589-907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商业繁荣,形成重要的商业都市。
文化上,唐文化博大精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6.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7.明清时期(1368-1912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第一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此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
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牛耕的逐渐推广,兴修水利(都江堰、)井田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手工业,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
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政治 :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
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
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破坏,出现“春秋五霸”;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周王室和诸侯权进一步衰落,通过一系列变法,(商鞅等)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思想 :出现百家争鸣,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
科技文化取得很高成就。
第二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政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
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 :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中国古代史秦汉时期整合及阶段特征
更没有拥有奴隶”。“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推行
B
C.科举制的创立 D.行省制度的创立
5.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
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
B 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郡县制
D
C.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人最早应是秦国人
2.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刻写了:“海内皆
A 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透过这件文物,我们可以印
证的秦朝历史是
A.国家统一
B.经济繁荣
C.文化同一
D.百姓安居
3. 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
数中学央::东建汉立中《外九朝章制算度术;》选官制:察举制(孝廉) 天文学:东汉 张衡 浑天仪 农学:西汉《氾胜之书》 医学:西汉《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时间
秦汉文明(前221-220年)
分期 阶段特征
•封建社会初步发展
对应知识点
经 济
中政 国治 历 史思
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
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
D.行省制度
6.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说:“秦(朝)的统治虽然如
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在政治方面,秦朝
给中国“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记”的是 A.三公九卿制度 B.郡县制
D
C.刺史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7.“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
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
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四、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同西域各族开始发生密切关系和文化交流;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阶段。
3、对外: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技术交流等形势发展起来;“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
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在数学、农学、医药学和地理学等领域取得新成果。
四、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
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
2、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赋税制度出现重大改革。
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13.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 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14.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下列思想体现儒家民 本思想的有 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④‚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⑤‚ 天下为主,君为客‛(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A
A
1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 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 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劳动工具 12.下列这种工具的名称、出现时间和用途是 A、耦犁、汉朝、松土工具 B、耧车、汉朝、播种工具 C、曲辕犁、唐朝、松土工具 D、耧车、唐朝、松土工具
规定
特点
(秦王嬴政)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 ‚朕‛。 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 ‚玺‛。 —《史记· 秦始皇本 纪》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 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始皇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 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上面材料表达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B
B
D
7.‚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 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 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 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1)地域。(2)松散联盟,血缘政治。(3)中央 集权,官僚政治,有效控制。(4)城邦,行政选区。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 特征
第1单元
中华文明的基础初步奠定 ——先秦(BC170万年——BC221年) 第2单元 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和大一统时期 ——秦汉(BC221年——公元220年) 第3单元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第4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唐(581年——907年) 第5单元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年——1368年) 第6单元 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 加强 ——明清 (1368年——1840年)
时间 分期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秦汉文明(前221-220年) 对应知识点 阶段特征
•封建社会初步发展
中 国 历 史
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 西汉时政府‚重农抑商‛ 经 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 的表现 济 建经济得到发展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的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 确立原因、表现(中央、地方、选官制) 、 政 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 特点、趋势、影响。 治 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 2、郡县制设立的影响 思 文化专制逐渐形成,儒家思想正 1、董仲舒是如何发展儒 想 学的? 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 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 科技领先世界; 技 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 文 化
经 济 中 政 国 治 历 史 思 想 科 技 文 化
对应知识点 (1)农业:西汉耦犁法、代田法,播种工具耧车;漕渠、 白渠、龙首渠(坎儿井)和王景治理黄河 (1)思想: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焚书坑儒 ;汉初, (2)手工业: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 采用道家思想,西汉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 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 为核心的新儒学;汉武帝尊儒,儒学成为正统,并逐渐成 ( 1)秦朝:灭六国,实现大一统; 的青瓷。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 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 2)商业: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政策:严格推行 )文学:秦统一文字,小篆、隶书通行;东汉始创楷 中央:首创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 重农抑商政策;贸易:丝绸之路。 书;‚汉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广郡县制;颁布《秦律》。 绘画门类丰富,P48东汉《夫妇宴饮图》是杰作。 (( 2)汉朝:汉初地方:采用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 3)科技: ‚推恩令‛、设刺史加强中央集权; 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改进 中央:建立中外朝制度;选官制:察举制(孝廉) 数学:东汉 《九章算术》 天文学:东汉 张衡 浑天仪 农学:西汉《氾胜之书》 医学:西汉《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D
8.在电视剧《天仙配》中,董永以秀才的形象出现,并被封为 ‚献宝状元‛,后官升宰相。句中常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语。 ‚奉天承运‛的理论依据是 A.‚以法为本‛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工商皆本‛
C
9.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 ,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行省制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10.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业,同姓寡少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易形成割据
直接有效管理, 巩固中央集权
1.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 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 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人最早应是秦国人 2.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刻写了:‚海内皆 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透过这件文物,我们可以印 证的秦朝历史是 A.国家统一 B.经济繁荣 C.文化同一 D.百姓安居 3. 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 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周王与皇帝的同异 同:都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世袭, 不同:周王“天下共主”,与诸侯之间是义务关系, 不直接管辖地方;而皇权高度集中,总揽一切大权, 还直接任命地方官员。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 分封制 依据 权力 影响 郡县制
血缘 授土授民 权力世袭 很大独立性
地域 无封地,只给俸禄 权利不可世袭 皇帝任命,听命中央
D
C
思路拓展:国家的产生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 ‛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 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 为‚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我国古代‚国家‛这一概念来源于哪一视角? (2)从这一视角来看,西周的‚天下‛和秦朝的‚国 家‛各有什么特点? (3)同一时期希腊国家的特点有哪些?
D
A
D
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 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 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 更没有拥有奴隶‛。‚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行省制度的创立 5.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 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 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郡县制 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 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 D.行省制度 6.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说:‚秦(朝)的统治虽然如 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在政治方面,秦朝 给中国‚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记‛的是 A.三公九卿制度 B.郡县制 C.刺史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中国古代历史
—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掌握秦汉时期 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发展的状况 2.学会整合教材,归纳概括不同类型的知识 点,理清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学会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来看待历史现 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时间 分期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秦汉文明(前221-2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