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点归纳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

中国历史各个时期历史特征中国历史可以分为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特征。

以下是对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历史特征的简要概括。

1.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初期王朝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而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制度逐渐稳定,农业生产开始发展,青铜文化繁荣。

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持续了数百年。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社会分裂,思想文化繁荣。

各个诸侯国之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墨子、老子、荀子等。

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3.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统一的时期,有时也被称为中国的“封建时代”。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经过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健全、农业繁盛、科技文化发达。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是东汉末年官僚制度瓦解后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裂,经济衰退,社会动荡,民族大迁徙。

受到外族入侵和内部政治斗争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但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人墨客,如曹操、诸葛亮、陆机等。

5.隋唐时期(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特别是唐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政权统一,社会繁荣,农业经济发达,对外交往频繁。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大的王朝之一,以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总结精简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总结精简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总结精简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可以精简总结如下:
原始社会:以石器为主,群居生活,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社会组织简单。

夏商周:早期国家形成,青铜文明,分封制、宗法制等制度出现,王权与神权结合。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铁器牛耕推广,百家争鸣,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巩固,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佛教盛行。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对外开放,科举制完善,文化繁荣,社会充满活力。

宋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科技领先世界,民族融合加强,疆域辽阔。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经济发展,文化专制,科技落后。

这些阶段特征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名师整理】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名师整理】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名师整理】一、夏商时期夏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从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770年的时期,它也是一个上古史的研究对象。

夏商时期是中国近三千年古代史的开端,也是我国最早的有着记载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中国古代社会从低级开始,在经历了坎亚伯汤时期的荒政,自负商以后,我国社会以其礼仪、治理、文化研究等方面向着高度的完善,发展神话、文学的乐歌、象形文字等文明,也形成了夏商之间的斗争等特点。

1、政治制度夏商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夏、商和周各族的政治礻会结构的形成,形成了逐渐完善的封建制度,它所建立的政治体系是以封建王国为主的三分天下政治。

这种政治制度是追求“延年”,以“君臣”、“贵贱”“宗法”为基础,其机构是祭酒、宗庙、司政、山头各级机构,宗礼以和调为核心,以阴阳二气为依据,以太极思想为指导,形成一个农耕性的王权社会秩序。

2、诸子百家夏商时期是一个繁荣的哲学、文化发展时期,席卷而至诸多思想流派交相辉映,这些思想流派被称之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统汇各种思想思潮,它们形成了哲学思想的文化中心,常常被归纳为儒家、道家、释家、法家、名家五大流派。

其中,儒家注重经典教诲、规矩典章,着重仁义礼智道、传统价值;道家肩负宇宙前后守正自然的使命,弘扬中庸之道的思想;释家致力于摆脱束缚,把“天下为公”之社会观融入传统道德之中;法家以法为本,强调行礼司民;名家侧重开拓生活技巧,启发实践辩证之精神。

3、文学艺术夏商时期是一个文体新兴而鼎盛的时代,以诗、曲以及历史文学为代表的文学艺术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商时期的文学活动表现出多样化,分为神话散文、新歌、曲词、教诰、感慨、抒情等多种形式,在这一时期,乐府史诗也完成了固定的创编著作,神话很早就出现,这是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重要部分,而在此后的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神话文学又成为一个重要的形式。

4、象形文字夏商时期也出现了中国古代象形文字,是图形象征性文字,古文字学者称之为“象画”。

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时代特点

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时代特点

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时代特点古代时期古代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主要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

1. 社会体制:在古代时期,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并发展。

夏、商、周时期都是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贵族阶级占据主导地位。

2. 社会经济:古代时期的经济基础以农业为主,农业发展水平逐渐提高。

同时,城市和商业也在逐渐兴起,商品交换逐渐增多。

3. 文化传统:在古代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儒家强调礼仪、秩序、忠诚等价值观,对社会起到了稳定作用。

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包括唐、宋、元、明、清等时期。

1. 政治制度:在中世纪时期,中国出现了多个朝代的更替。

政治制度逐渐由封建制向中央集权制度转变,国家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

2. 社会经济:中世纪时期,农业继续是经济的主体,但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

特别是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市场经济,商业活动兴盛。

3. 文化风貌:中世纪时期,文化艺术繁荣,绘画、文学、音乐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宋代的文人雅士成为社会的主要精英群体,儒家思想继续发展。

近代时期近代时期是中国历史的现代化阶段,主要包括清朝末期、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时期。

1. 政治变革:近代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变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中国逐渐转向共和制度,并开始探索现代化的道路。

2. 社会经济:近代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农业规模扩大,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兴起,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商业活动迅猛增长。

3. 思想进步:近代时期,中国的思想进步异常迅速,各类学术思潮涌现。

例如,科学、民主、自由等新思想深入人心,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

现代时期现代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最新阶段,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 社会主义建设:现代时期,中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

中国共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国家现代化。

2. 经济改革开放:现代时期,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

中国历史9大阶段特征详解

中国历史9大阶段特征详解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对整个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特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能为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国古代经济的典型形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在先秦、秦汉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3、文化上:在学术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基础;4、文学上:《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5、科学上:形成了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

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在魏晋南北朝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隋唐和宋元得到继续发展,隋唐形成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证制度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宋元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上:魏晋时期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往空前繁荣。

3、文化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的转型明清。

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特征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奴隶社会强盛。

2、经济上: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简单协作;井田制;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活动得到鼓励,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3、文化上: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1、政治: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形成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重农抑商的政策出台。

以冶铁业为主的私营手工业产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商业繁荣。

3、文化:“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战国的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开创,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秦汉时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秦汉文化是先秦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史】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点归纳

【历史】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点归纳

【历史】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点归纳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全录”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单元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1【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2【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 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 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

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各时代的历史阶段特征(精华版)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3、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4、文化: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学)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④经济重心南移,⑤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⑥宋元文化领先世界(开放性、开创性)1、政治: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中国古代史的各个阶段,总是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

每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特点和时代背景,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理解这些阶段的特征吧。

一、先秦时期的思想启蒙1.1 诸子百家争鸣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活跃的阶段。

这个时期,孔子、老子、墨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涌现,形成了所谓的“诸子百家”。

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伦理观。

而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自然和谐,反映了人们对宇宙和人生的探索。

这个阶段的思想碰撞,为后来的政治和文化奠定了基础。

1.2 农耕文明的兴起与此同时,先秦时期的社会也经历了农业的大发展。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逐渐成熟,稻米和小麦的种植,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社会开始分化,出现了士、农、工、商等不同的阶层。

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为后来的封建制度打下了基础,也让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

二、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2.1 秦始皇的集权接下来的秦汉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集权制。

这种制度的确立,不仅让国家的治理效率大大提高,也使得各地区的文化逐渐融合。

在此基础上,汉朝继承并发扬光大,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官僚体系,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2.2 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让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变得频繁。

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远销海外,同时也吸引了西方的香料、宝石等进入中国。

这种经济文化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商贸的发展,还让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更加频繁,使得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2.3 文化艺术的繁荣在这个阶段,文化艺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汉赋、汉乐府、以及陶瓷和绘画等工艺的兴起,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繁荣与活力。

尤其是汉字的规范化,为后来的文学和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们在这一时期,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开始追寻精神文化的享受。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引言概述: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划分为六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的特征进行总结和探讨,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的演进过程。

正文内容: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1. 建立者禹的功绩:禹治水,建立了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 皇位世袭制的确立:夏朝为封建社会的开端,皇位世袭制得到确立。

3.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君主一人独揽大权,大臣掌控朝政,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4.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夏朝农业取得进一步发展,手工业也开始兴起,生产力有所提高。

5.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朝时期,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1. 铸造青铜器的兴起:商朝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黄金时期,青铜器被广泛应用于礼仪和军事活动。

2. 建立奴隶社会:商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3. 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商朝君主独揽大权,独断专行,实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

4. 商王的祭祀活动:商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享有祭祀天地、祖先和众神的特权。

5. 商朝的繁荣与衰落:商朝经济发展繁荣,但由于君王的腐败和周边民族的入侵,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

三、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1. 西周王权的稳定:西周将商朝的王权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宗族共治,王权得到了稳定。

2.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西周以土地赏赐作为封建社会的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 分封制度的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度,将大臣封在各地,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4.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西周建立了严格的贵族等级制度,社会等级分明。

5. 礼乐文化的繁荣:西周时期,礼乐文化得到充分发展,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 封建制度的瓦解:春秋时期,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诸侯国的实力逐渐增强。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汇总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汇总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历史干货丨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历史干货丨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历史干货丨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详解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事件。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早期阶段,大约距今4000多年前。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社会由氏族制向王国制的转变。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者为禹。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建立者为商汤。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建立者为周武王。

夏商周时期,社会逐渐进入奴隶社会,贵族阶级与普通百姓之间的阶级矛盾逐渐加剧。

二、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期阶段,大约距今2000多年前。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秦统一六国、成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并开始了列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法家思想,实行了一系列新政策,如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等。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存在的封建王朝,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学术思想的儒家思想,成立了国子学、太学等教育机构,发展了汉文化。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过渡阶段,大约距今1600多年前。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中央政权的分裂和民族大迁徙。

三国时期,魏、蜀、吴分立。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南北分裂的王朝。

南北朝时期,北方先后出现匈奴、鲜卑和后来的北朝,南方出现刘宋、南朝梁、陈和南朝宋等。

这一时期的文化主流是玄学思想,代表人物为玄学派创始人王弼、王献之等。

四、隋唐宋元明清时期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后期阶段,大约距今1400多年至现代。

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国家的兴衰更替。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短的一个王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高宗和武则天是唐朝的代表人物。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封建王朝,文学、科学、军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中国史各阶段历史特征归纳

中国史各阶段历史特征归纳

中国史各阶段历史特征归纳中国历史各阶段历史特征归纳中国历史悠久而辉煌,经历了众多的阶段和变迁。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历史特征,这是我们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参考。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各个阶段的历史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初期阶段,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开端。

在这一时期,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人们开始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农耕经济的模式。

而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政治制度由氏族制向封建制过渡。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朝代,标志着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初步形成。

2. 社会道德规范形成。

在夏商周时期,相传有三王五帝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思想,成为后世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的基石。

3. 社会经济生活逐渐发展繁荣。

在夏商周时期,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高,农业生产逐渐规模化,手工业、商业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诸侯割据,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分裂成了多个小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

儒、墨、道、法等多种学派的兴起,为中国思想史埋下了丰厚的土壤。

2. 军事技术与战争形态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战争形态发生转变的时期,军事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兵器制造、战争策略、军阀统治等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3. 社会思想解放,思想多元。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逐渐摆脱了旧有的礼教束缚,思想解放,尤其是墨子、庄子等学派对中国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而稳定的时期,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高度集权的时期。

中央政权的权力得到了绝对的加强,而地方的政治实体也有相对的自治权。

2. 经济繁荣,农业发展。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分别是:
1.夏、商、西周时期(前2070-前771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经济上出现了铁器和耕作,手工业技术和商业也有所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3.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裂与融合并存。

5.隋唐时期(589-907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商业繁荣,形成重要的商业都市。

文化上,唐文化博大精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6.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7.明清时期(1368-1912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第一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此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

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牛耕的逐渐推广,兴修水利(都江堰、)井田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手工业,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

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政治 :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

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

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破坏,出现“春秋五霸”;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周王室和诸侯权进一步衰落,通过一系列变法,(商鞅等)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思想 :出现百家争鸣,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

科技文化取得很高成就。

第二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政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

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 :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古代史阶段特征

古代史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 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流密切。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农业、手 工业、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 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①武将专权、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国家陷入分裂。中央集权 严重削弱。②士族地主势力发展,九品中正制盛行。 (2)经济上: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江南得到开发。 (3)思想文化上:封建文化得到继续发展。 ①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②凸现个性的文人画 形成;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③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 小数点后七位;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4.隋唐时期(公元581年隋朝建立~907年五代开始)——古代中华文明的 成熟
【阶段特征】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建立了强盛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频繁局面;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
以通史方式整合基础知识
一、中国古代史时空整合
先秦时期(远古时 期~公元前221 年)——中华文明的 起源和奠基
【主要表现】
经济上:小农经济 逐步成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古代 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男耕女织、自给自 足是其基本特点, 延续于整个中国古 代历史。
1
2
【阶段特征】先秦 是中华 文明的勃兴阶段。经历了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再到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 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神。

中国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1、内容概述:上起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下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

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等三个历史阶段。

中国历史从穴居野处走向定居农耕,从石器时代走向铁器时代,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开化。

这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阶段特征:(1)、政治上:①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②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③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④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①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②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③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开始形成,民族融合初步发展。

(4)、思想文化:①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③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1、内容概述: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

为了巩固封建政权和国家的统一,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统治者着手建立起了一套统治制度,很多具有开创性。

这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护。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2、阶段特征:(1)、政治上:①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③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①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②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中国古代史是一段丰富多彩的旅程,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风采和特征。

咱们先从最早的朝代说起。

一、夏商周时期1.1 夏朝建立了华夏文明的雏形。

这个时期,部落逐渐发展为国家。

权力集中,礼制逐步形成,大家都知道,夏朝的禹王治理水患,真是了不起。

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的基础在慢慢建立。

1.2 商朝则是青铜器的时代,金光闪闪,真是个厉害的时期。

商王朝的神权统治,祭祀活动频繁,巫术、占卜盛行,社会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

商代的甲骨文,开启了文字的历史,让咱们现在也能读懂当时人的心声。

2.1 周朝建立了封建制度,诸侯割据,权力分散。

周天子号令四方,虽然声势浩大,但各地诸侯各自为政,真是“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

这个时候,文化开始蓬勃发展,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交相辉映,真是热闹非凡。

2.2 周朝的礼乐文化影响深远,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成了后世的道德标准。

人们开始讲究道德,家庭观念也愈发重要,家家户户都传承着这种精神。

二、春秋战国时期1.1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竞争激烈,齐桓公、晋景公等人物纷纷崭露头角。

历史就像是一部精彩的连续剧,角色不断变换,战争频繁。

这个时候,士人的地位逐渐上升,带来了新的思想与活力。

1.2 战国时期,七国纷争,各国为了生存发展,纷纷改革,商鞅变法、齐国的田单、楚国的屈原,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虽然局势动荡,但这也是思想碰撞的黄金时期。

2.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个时期的诗歌文化也开始繁荣,屈原的《离骚》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人感受到古人深沉的情感。

2.2 然而,战国的割席断交,也让人感叹。

虽然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但每一场战争的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与痛苦。

古人常说“刀枪无眼”,打仗的时候真是见血封喉。

三、秦汉时期1.1 秦朝的统一,真可谓“打破沙锅问到底”。

这个时期,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开创了万里长征,功不可没。

不过,暴政也让人们心生怨恨,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短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点归纳!期末了,知道你们都在和时间赛跑,为了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今天历史君特别整理了关于中国古代史特征线索,做了一个归纳,希望对你们的期末复习有帮助。

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全录”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单元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I HOPE YOU LIKE IT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I HOPE YOU LIKE IT1 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 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 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

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 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石器为主的简单劳动工具。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逐渐发展起来,人们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夏朝开始了原始的水利灌溉农业;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金属工具用于农业生产;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思想文化方面:半坡氏族的彩陶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文化代表,它蕴藏着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

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出现了繁荣局面。

a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和思想解放的局面;b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c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有了发展;d文学艺术也有了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东方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4民族关系方面:我国的原始人类不仅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北起辽河,南至珠江也都有远古人类的遗迹。

传说中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构成了以后华夏族主干。

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战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

第二单元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阶段特征】秦汉时期是结束春秋战国诸候混战局面之的“大一统”时期。

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上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初步恢复发展的时期。

【基本线索】I HOPE YOU LIKE IT1政治方面:(1) 政权总体稳定,但有不安定因素。

本阶段先后经历了秦朝、西汉、东汉三个时期(公元前期221年至公元月220年),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政权稳定,秦、西汉、东汉政权的更替都是由于统治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灭亡或名存实亡(即瓦解),然后被地主阶级的里带人改朝换代。

但这些王朝统治期间,也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如东汉的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

(2) 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构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些措施包括政治措施、经济措施、文化措施和军事措施等方面。

西汉建立后,在沿用秦朝制度的基础上,又着手采取措施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东汉时期尽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受到一些冲击,但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政治制度。

2经济方面:秦朝统一后,结束了诸候混战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产。

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实行了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经济恢复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到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东汉初年,汉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经济,因此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安定局面。

3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有和平、有战争,和平多于战争,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和睦友好的。

(1) 秦统一后,击败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

征服越族地区后,加强行政管理,移民50万到该地区,将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越族地区,促进了那里的生产事业的发展。

(2) 西汉时期,汉高祖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击败匈奴,使西北边郡得到安定。

派张骞出使西域,双方加强联系,共同发展。

汉武帝还在西南少数地区设郡,加强联系。

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九郡,进行有效管辖。

(3) 东汉初年两次出兵击败匈奴,又派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4对外关系:汉朝空前强大,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文化圈,远及欧洲和非洲。

5文化方面:由于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得到加强,科技文化也得到迅速的发展。

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当时世界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哲学、史学也有杰出的成就。

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589年)【阶段特征】I HOPE YOU LIKE IT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承秦汉的强盛,下为隋唐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是两大鼎盛时期的过渡阶段。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封建国家大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江南经济大开发并开始赶上北方的历史时期。

【基本线索】I HOPE YOU LIKE IT1政治方面:(1) 政权更替频繁,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

先后经历了三国(魏、蜀、吴)鼎立、西晋的短期统一、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对峙。

最终由北周统一北方,为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 政治制度:士族制度。

魏晋以来,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士族制度。

东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

东晋南朝时,士族的势力很大,他们在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经济上占有很多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

当时的皇帝都得依赖士族支持。

由于士族日益腐化,南朝末年,士族势力逐渐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地位。

(3) 政治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魏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政治上迁都洛阳,采取汉族地主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上改革鲜卑旧俗。

孝文帝的改革,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的全面的改革,不仅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更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2 经济方面: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统治者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吴、东晋、南朝各政权统治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北方在孝文帝改革后,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这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3民族关系方面: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三国时,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加强,吴国境内的山越族与汉族一起,共同开发江南。

西晋时,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族内迁,后分别建立政权,与汉族间的联系频繁。

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在融合。

4文化方面:由于各族人民大融合,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这一时期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出现了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贾思勰,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书法家王羲之,画家顾恺之,田园诗人陶潜以及民歌。

伴随着佛教的兴起,雕刻艺术也显示了辉煌的成就。

第四单元隋唐时期(581年~907年)【阶段特征】I HOPE YOU LIKE IT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基本线索】I HOPE YOU LIKE IT1政治方面:(1)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朝代。

隋的统一,使社会秩序安定下来,隋朝开创或沿用前代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和府兵制对唐朝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唐以755年安史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a唐前期: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政治比较清明,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民族关系和睦融洽,对外交流盛况空前,文化事业兴旺发达,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b唐朝后期:政治腐败,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

此后,地方上形成藩镇割据,中央出现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政局混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唐统治瓦解。

2经济方面:(1) 隋朝继续实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和开始实行租庸调制,经济曾一度繁荣,为唐的封建经济繁荣打下基础。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后来我国南北以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a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积极发展与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封建经济呈现全面繁荣的景象。

b唐后期,安史之乱使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土地兼并使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两税法也没有能使经济复苏,但奠定了唐后期至明中叶中国古代赋税的基础。

庄园经济的普遍建立则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均田制的破坏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3民族关系方面:(1) 隋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还派人去西域,使我国内地与西域各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