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雨水径流
降雨量径流量计算公式
降雨量径流量计算公式降雨量和径流量可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咱们先来说说降雨量。
降雨量呢,简单说就是在一定时间内落到地面上的雨水的深度。
这就好比天上像是有个巨大的水龙头,哗啦啦地往下倒水,而我们要算一算到底倒了多少水到地上。
那径流量又是啥呢?它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比如说一条河,在一段时间内流过的水的多少就是径流量。
要计算降雨量,常用的公式是:降雨量(mm)= 雨量筒中雨水的深度(mm)。
听起来好像挺简单,但实际测量可没那么容易。
想象一下,下雨天,我们拿着雨量筒放在外面,眼巴巴地等着雨水落进去。
有时候风一吹,雨水可能就飘到别的地方去了,或者雨量筒放的位置不太对,得到的数据就不准确啦。
再来说说径流量的计算。
常见的公式有:径流量 = 过水断面面积 ×流速 ×时间。
这就像是在算一条河在一段时间内运输了多少“货物”(水)。
不过要准确测量过水断面面积和流速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去一个小山区考察水情。
那天下着小雨,我们带着各种测量工具,想要弄清楚当地的降雨量和径流量。
我们把雨量筒小心翼翼地放在空旷的地方,还得时刻盯着,怕有什么东西干扰了测量。
到了测量河流径流量的时候,更是费了好大的劲。
有人拿着流速仪在河边小心翼翼地测量,生怕一不小心掉进水里,还有人在计算过水断面面积,忙得不亦乐乎。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得到了数据。
可是在计算的时候发现,因为一些小小的误差,结果和预期的不太一样。
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哪怕是一点点的偏差,在计算降雨量和径流量时都可能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降雨量和径流量的计算可重要啦。
比如说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要根据降雨量来规划水库的容量,要是算少了,水库可能装不下雨水,造成洪涝灾害;算多了,又浪费资源。
径流量的计算能帮助我们了解河流的水情,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利用。
而且,对于城市的排水系统设计,降雨量的计算也是关键。
要是算少了,下大雨的时候,街道可能就变成“小河”啦,给大家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影响降雨径流的因素
影响降雨径流的因素
降雨径流是指雨水在地表流动形成的水流。
以下是一些影响降雨径流的主要因素:
1. 降雨强度:降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下降的降水量。
降雨强度越大,雨水会更快地流入地表,增加径流量。
2. 降雨持续时间:降雨持续时间长短直接决定了雨水能够流入地表的时间,长时间的降雨会增加径流量。
3. 地表覆盖类型:地表覆盖类型如森林、草地、城市等会影响雨水的渗透和径流过程。
例如,城市区域通常被硬化的路面覆盖,雨水很难渗透,导致较高的径流。
4. 地表坡度:地表坡度决定了雨水流下的速度。
较陡的坡度会加速雨水的流动,产生更多的径流。
5. 土壤类型和含水量:土壤的排水能力会影响雨水的渗透和径流。
具有较低渗透能力的土壤和高含水量会导致较高的径流。
6. 植被覆盖:植被可以减缓雨水的流向,增加雨水的渗透和蒸发。
较多的植被覆盖通常导致较低的径流。
7.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城市化、水库建设、排水系统等会改变地表的自然形态,影响水文循环和降雨径流过程。
以上是一些影响降雨径流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综合考虑可以对降雨径流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分析。
雨水径流污染及控制方法
城市径流污染物的组成
悬浮颗粒物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悬浮颗粒物是地表径流最基本的污染物, 主要来自土壤颗粒,大气沉降,道路磨损,路面 除冰剂。固体悬浮物(S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是输送径流污染物的载体,颗粒粒径越小,比表 面积越大,吸附污染物的能力越强,高浓度的SS 是径流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营养盐吸附的载 体。而有些SS本身也带有一定污染性。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很长的半衰期,难以降 解,且能通过食物网积聚,对人体健康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POPs所具有 的半挥发性使其可以从土壤,水中挥发出来,吸附在颗粒物上,如植被叶片,屋顶,道路 等,从而在雨水的冲刷下形成径流精品污课件染。
精品课件
国内外地表径流水质监测结果对比
由国内外城市地表径流水质监测结果对比图可见,通过 我国两个具有典型象征的大型城市与法国代表城市巴黎 以及德国总体进行比较,我国径流污染较之国外还是有 一定差距,需要我们花大力气进行改善。
精品课件
国内外城市面污染主要污图中,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几大 城市径流中的污染物浓 度大大超过了地表水环 境质量V类标准,更是远 大于美国的情况。
城市径流污染 对水体的影响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将会影响受纳水体水质。其中重金属与PAHs的 污染尤为严重。来自屋顶材料的Cr,As,Zn,Pb通过径流皆会对 水体产生污染,其中尤以Zn为重,对水域总污染负荷的贡献值达 到20%。通过干沉降遗留下的Hg对水体污染贡献度甚至达到46%, 生物实验表明,农药中的一些化学物质,PAHs与重金属皆有很高 的影响水体水质的生物毒性,而通过径流流入水中的颗粒沉积物 本身也含较大生物毒性,是污染和影响受纳水体水质的重要因素。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将导致城市水体富营养化。雨水径流中含有 COD、N、P等污染物质。此外,降雨径流中有机氮的含量很低,总 氮含量中绝大部分都是无机氮。城市径流雨水对地表物质的淋溶 和 冲 刷 , 使 各 种 下 垫 面 径 流 中 总 磷 含 量 范 围 达 到 0.033 ~ 0.290mg/L,各种下垫面径流中总氮和氨氮的中值浓度也均大大超 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规定,同时,径流雨水本身营养 物质的含量也已远大于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的限值。水体富营 养化将会使水体水质恶化,水体透明度降低,影响水生植物光合 作用,影响溶解氧的浓度,从而导致大量鱼类死亡,以及蓝藻, 绿藻等大量水藻的蔓延。 突然的暴雨径流也会使河流的温度升高,危害鱼类,水生植物, 使其因水温过高而大量死亡,从而影响到食物链,层层递进,造 成更大的危害。
城市雨水管理规划中的降雨径流模型研究
城市雨水管理规划中的降雨径流模型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雨水管理问题。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而降雨径流模型则是城市雨水管理规划中的关键工具。
本文将探讨城市雨水管理规划中的降雨径流模型研究,介绍其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降雨径流模型的原理降雨径流模型是一种用于模拟降雨事件中径流产生和径流过程的数学模型。
它基于流域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等特征,通过数学方程描述降雨过程中的水文过程,从而预测径流的产生、流量和洪峰。
常用的降雨径流模型包括单位线模型、理论分布模型和分布函数模型等。
单位线模型是最简单的降雨径流模型之一,它假设降雨过程是单位线形状的重复叠加。
单位线模型通常用于小流域的降雨径流模拟,其计算简单、易于理解,但对流域特征的要求较高,不适用于复杂的城市环境。
理论分布模型是基于统计学原理和降雨频率分析的降雨径流模型。
它通过分析历史降雨数据,建立降雨频率分布函数,从而估计不同频率下的降雨量和径流过程。
理论分布模型适用于中小流域的降雨径流模拟,但对数据的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降雨观测数据和流量观测数据。
分布函数模型是一种基于统计学原理和流域特征的降雨径流模型。
它通过分析流域的地理、气候和土壤等特征,建立降雨-径流关系的数学模型,从而模拟降雨事件中的径流过程。
分布函数模型适用于大流域的降雨径流模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对数据和模型参数的要求较高。
二、降雨径流模型的应用降雨径流模型在城市雨水管理规划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降雨径流模型可以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规划。
通过模拟不同降雨事件下的径流过程,可以评估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和蓄水容量,从而合理设计排水设施和调整排水方案。
其次,降雨径流模型可以用于城市洪水预警和防洪规划。
通过模拟大暴雨等极端降雨事件下的径流过程,可以预测洪峰流量和洪水淹没范围,为城市的防洪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降雨径流模型还可以评估不同防洪措施的效果,优化防洪规划和管理策略。
年均降雨径流总量计算公式
年均降雨径流总量计算公式一、降雨径流的概念降雨径流是指降雨过程中由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组成的径流总量。
地表径流是指雨水在地表流动的径流,地下径流是指雨水渗入地下后再从地下流出的径流。
降雨径流对水资源的补给和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二、降雨径流的形成机制降雨径流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山脉和丘陵地区:在山脉和丘陵地区,降雨后的雨水会迅速流入河流或溪流中,形成地表径流。
2. 平原地区:在平原地区,由于土壤的渗透性较强,部分降雨会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则形成地表径流。
3. 城市地区:城市地区由于大量的水泥、建筑物等人工硬质面,导致雨水无法渗透入地下,因此会形成较多的地表径流。
三、年均降雨径流总量的计算方法年均降雨径流总量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年均降雨径流总量 = 年均降雨量× 年均径流系数其中,年均降雨量是指某地区年均降雨的总量,单位通常为毫米;年均径流系数是指降雨径流量占年均降雨量的比例,无单位。
在实际计算中,年均降雨量可以通过降雨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得出。
而年均径流系数则需要通过对该地区径流观测数据和降雨观测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
年均径流系数的大小受到地区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
四、应用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年均降雨径流总量的计算方法,我们以某地区为例进行分析。
该地区年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经过对该地区径流观测数据和降雨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年均径流系数为0.3。
根据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该地区的年均降雨径流总量为:年均降雨径流总量 = 1000毫米× 0.3 = 300毫米通过以上计算可知,该地区的年均降雨径流总量为300毫米。
五、结论年均降雨径流总量是通过年均降雨量和年均径流系数计算得出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特点和观测数据进行计算。
年均降雨径流总量的计算结果对于水资源管理、水灾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径流量通俗理解
径流量通俗理解一、什么是径流量?径流量是指在地表上由降雨所产生的、不被土地吸收和蒸发的水流,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向下游流动的水的数量。
简单来说,径流量就是地表上流动的雨水。
通常情况下,当地面的降雨超过土壤的蓄水能力时,多余的雨水无法被土壤吸收,就会形成径流,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
二、径流的形成过程1. 水分入渗当降雨发生时,一部分雨水会直接滞留在地表上,形成表面径流,而另一部分则会渗入土壤中,形成地下径流。
2. 表面径流表面径流是指降雨水滞留在地表上无法渗透进入土壤的部分,由于地表的坡度和不透水的障碍物,这些雨水会沿着地面流动,最终汇集到河流或其他低洼地带。
表面径流的形成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降雨的强度、地表的渗透能力、土壤类型和地形等。
3. 地下径流地下径流是指降雨水渗透至地表下方,通过土壤孔隙或裂缝进入地下水体的过程。
这部分降雨水在地下水中储存和流动,最终与地表水系统相连。
地下径流的形成主要受土壤的渗透能力、土壤湿度和地下水位等因素的影响。
三、径流量的影响因素1. 降雨特征降雨的强度、持续时间和分布对径流量有重要影响。
降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径流量也会相应增加。
2. 地形和土壤类型地形的坡度、高程和河流网状结构等因素会影响水流的速度和方向,进而影响径流量的大小。
此外,土壤的质地和渗透能力也会对径流量产生影响。
3. 植被覆盖植被覆盖可以减少地表水的蒸发和渗透,增加地表径流量。
植被还可以起到固土保持的作用,减少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径流量。
4. 人为活动人类的活动,如城市建设、道路铺设和农田排水等,都会改变地表和地下水的流动路径,从而影响径流量的生成和流向。
四、径流量的重要性径流量在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水资源管理径流量的测算和预测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水源地的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测算径流量,可以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的水资源调度安排,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自然灾害防治当降雨超过地表和地下的水容量时,径流量会急剧增加,可能导致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雨水水力计算范文
雨水水力计算范文雨水水力计算主要包括雨水径流计算和雨水水力设计两个方面。
雨水径流计算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方法,预测其中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降雨过程中所产生的径流量。
雨水水力设计则是根据降雨量和径流量等参数,确定相应的排水系统的设计参数和设备规格。
下面是关于雨水水力计算的详细介绍。
雨水径流计算是基于一定的气象和水文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来估计其中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降雨过程中所产生的径流量。
常用的雨水径流计算方法有单位线法、合理法和折减法等。
单位线法是最常用的雨水径流计算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分析一个单位长度的雨水过程,然后将其扩展到整个区域内的降雨过程。
单位线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降雨过程中的雨量按照一定时间间隔进行等值划分,然后计算每一个等值雨量对应的平均径流深。
最后将这些平均径流深相加,即可得到整个降雨过程中的总径流深,再结合流域面积和流域单位时间面积预报雨量,即可得到总径流量。
单位线法需要参考历史统计数据和雨量频率分析结果,以确定所采用的单位线的形状和大小。
单位线的选择一般根据降雨的性质、流域的地理特征和人工干预情况等因素来确定。
通过不同的单位线形状和大小的组合,可以模拟出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降雨过程,从而得到不同条件下的径流量。
合理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雨水径流计算方法,它是通过分析一系列历史降雨和径流数据,将降雨过程中的每一个时段的降雨量和相应的径流量进行对比,然后建立降雨-径流的关系模型,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预测未来的降雨过程。
合理法的优点是能够考虑到流域内水文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但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准确的观测结果来建立和验证模型。
折减法是一种较简单的雨水径流计算方法,它是通过对降雨过程中的雨量进行减少和滞留的处理,从而得到相应的径流量。
折减法的核心思想是将降雨过程中的雨量分为净雨和滞留雨两部分,其中净雨是指能够流入排水系统的雨量,滞留雨是指在地表停留一段时间后才能流入排水系统的雨量。
净雨和滞留雨的计算可以通过经验公式、试验结果或经验判据等来确定。
什么是径流
什么是径流
径流指的是水沿着一定路径向下游流动的过程。
这个路径可以是河流、溪流、沟渠等水道,也可以是地面的斜坡和洼地。
径流的形成可以是降雨、融雪、冰川消融等水源的直接结果,也可以是地下水、湖水等水源经过土壤和植被的吸收、渗透后形成的。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是径流的两个主要类型。
地表径流通常是指雨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返回大气,一部分下渗到土壤成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着斜坡形成漫流,通过冲沟、溪涧,注入河流,汇入海洋。
地下径流则是指地下水通过地下河床或岩层渗透而形成的水流。
径流的大小和速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降雨量、地形、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等。
在地形陡峭、植被覆盖度低的地方,地表径流通常较大;而在地形平坦、植被茂盛的地方,地表径流通常较小。
地下径流的流量和速度则受到地下水位、含水层厚度和渗透性的影响。
径流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
它不仅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地球表面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地表水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河流湖泊的形成和演变、土壤侵蚀和沉积物的迁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径流也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
它为人类提供饮用水、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等资源,同时也是水力发电、航运等产业的重要支撑。
因此,了解径流的生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对于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雨水的流量与径流分析
雨水的流量与径流分析雨水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自然资源,它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的水源,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在自然界中,雨水的流量和径流是雨水循环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雨水的流量和径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一、概念解析1. 雨水流量雨水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量,通常以毫米/小时或英寸/小时来表示。
它是描述雨水降落的数量和速度的重要指标。
雨水流量的大小受气象因素、地形地貌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雨水径流雨水径流是指在雨水降落后,未被土壤吸收或蒸发的雨水沿地表流动形成的水流。
它是地表径流的一种形式,对于水文循环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雨水径流的大小取决于降雨的总量、雨强、土壤水分状况和地形等因素。
二、影响雨水流量和径流的因素1. 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长、降雨强度和降雨频率等。
降雨量越大、降雨时长越长、降雨强度越大,雨水流量和径流量也会相应增加。
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雨水流量和径流量的分布和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陡峭的山地容易形成较大的雨水流量和径流量,而平坦的地区则容易形成较小的雨水流量和径流量。
3. 植被状况植被对雨水的截留和蒸发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密集的植被可以减少雨水的径流,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洪水的发生。
而受砍伐或草地生长不良的地区,雨水流量和径流量则相对较大。
4. 土壤属性土壤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对雨水流量和径流量的分布和大小具有重要影响。
具有较好透水性和保水能力的土壤能够有效吸收和储存雨水,减少雨水的径流。
三、雨水流量和径流的分析方法1. 雨量观测法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雨量观测站,测量和记录降雨量和降雨时长,进而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雨水流量。
这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
2. 水文模型法水文模型是模拟雨水流量和径流的有效工具。
利用降雨数据、地形数据和土壤数据等输入,通过适当的模型计算和模拟雨水的流量和径流。
这种方法可以预测未来雨水流量和径流的变化。
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与雨水口设置
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与雨水口设置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而在道路建设中,雨水排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能够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确保交通畅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道路雨水量的准确计算方法及合理的雨水口设置成为研究和规划的重点。
一、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为了准确计算城市道路雨水量,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降雨量、道路面积、透水率、雨水径流等。
1. 降雨量降雨量是计算雨水量的基础,可以通过气象数据或历史降雨数据获取。
一般根据统计学原理,选取适当的设备进行监测,如雨量计或气象站等。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得到不同时间段的降雨量,用于计算雨水量。
2. 道路面积道路面积是计算雨水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需要测量或估算道路的有效面积。
有效面积即雨水能够直接流入下水道的道路区域,一般为道路的横截面积减去路灯、树木等不可透水部分的面积。
3. 透水率透水率指的是道路表面的渗透能力,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一般情况下,道路表面有着不同的材料和结构,透水率也会有所不同。
透水率越高,雨水流失越快,需要计入总体雨水量的部分就会减少。
4. 雨水径流雨水径流是指雨水从道路表面流入下水道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降雨强度和道路设计,雨水径流会有所不同。
在计算雨水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雨水径流的比例。
基于以上几个因素,我们可以综合计算城市道路的雨水量。
一般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理论计算法和实测计算法。
理论计算法是通过利用数学公式和相关参数来计算雨水量。
根据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道路设计等因素,确定适当的公式和参数,进行计算。
该方法适用性较广,但需要准确的参数和理论基础支持。
实测计算法是通过实地调查和实测数据来计算雨水量。
具体而言,在道路建设完成后,通过设置雨水监测设备,记录降雨量和雨水径流等数据来计算雨水量。
该方法需要长时间的实测和数据统计,准确性较高。
二、雨水口设置雨水口是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中的关键设施之一,在道路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和布置,以确保雨水的畅通排出。
简述径流形成过程
简述径流形成过程
径流是指在地表上流动的水,它是由雨水、雪水、冰雹、溢洪水等水体构成的。
径流的形成过程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降水:降水是径流的起点,包括雨、雪、冰雹等。
降水是由于大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而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
径流产生:当降水落到地表时,它会流动成径流。
这种流动是由于水的自重和地表坡度所决定的。
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受到地表形态的影响。
径流汇集:径流会在地表上流动并汇集成更大的水体,如河流、湖泊等。
径流的汇集过程受到地表形态的影响,例如山谷、沟壑等。
汇集后的水体会流入更大的水系中,如河流流入大海。
总的来说,径流的形成过程是由降水、地表坡度和地表形态共同决定的。
雨水设计流量取值设计
二. 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
1. 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设计,h/D=1. 2. 设计流速:Vmin = 0.75m/s,
Vmax = 10m/s(金属管)、5m/s(非金属管) 3. 最小管径和相应最小设计坡度:
Dmin=300mm,i=0.003; 雨水口连接管 Dmin=200mm,i=0.01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图,按地形划分排水流域。
在每一排水流域内,结合建筑物及雨水口分布,充分利 用各排水流域内的自然地形,布置管道,使雨水以最短距 离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在总平面图上绘出各流域的主 干管、干管和支管的具体位置。
(二)划分设计管段
根据管道的具体位置,在管道转弯、管径或坡度改变、 有支管接入、管道交汇等处以及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段 上都应设置检查井。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不变且预计管 径和坡度也不变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并从管段上游往下 游依次进行检查井的编号。
(四)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
通常根据排水流域内各类地面的面积数或所占比例,计算出该排 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也可根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 流系数。
(五)确定设计重现期 P 和地面集水时间 t1
结合地形特点、汇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和气象特点确定设计重现 期。各排水流域的设计重现期可相同,也可不同。
第二节 雨量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
一. 径流系数
1. 定义——指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径流量:指进入雨水管渠部分的雨水量。
2. 影响因素 地面覆盖物情况、地面坡度、地貌、建筑密度
分布、地面铺砌……(主要:地面覆盖物透水性) 3. 计算方法 加权平均
av Fi * i F
综合径流系数 av
市区:0.5~0.8 郊区:0.4~0.6
6.1.1径流的形成过程
径流指降水所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 按流动的路径分为
地表径流——沿地表流动的水流。 表层流(壤中流)——沿土壤表层相对不透水层界面流动的水流。
地下径流——在地表以下,沿着岩土空隙流动的水流,可细分为深层地下径流和浅层地下径流。
径流的含义
径流的形成过程
填洼量 Vd 降雨停蓄在地面洼 陷处(水库、湖、 塘等),这部分水 量参与径流的形成,统称为:雨量的损失量或地面滞留量。
产流过程
径流的形成过程
蒸发E
植物截流Is
降雨P
土壤蓄水S 填洼量Vd
入渗
隔水层
产流过程
径流的形成过程
降雨扣除损失后的雨量称为净雨量 净雨量=降雨量-损失量 径流量=净雨量
降雨扣除损失成为净雨的过程称为产流过程,净雨量也称为产流量。
产流过程
径流的形成过程
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后再沿着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 面的过程。前者称为坡地汇流,后者称为河网汇流。
汇流过程
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
可概化为两个过程
径流的形成过程
径流的形成过程
产流过程(流域蓄渗过程)降落到流域内的雨水,一部分会损失掉,剩下的部分形成径流。
植物截留量IS 降雨的一部分被植 物茎叶拦截的现象 称截留
损失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土壤蓄水量S 指降雨入渗过程中 被土壤吸附存储于 土壤孔隙中的水量
水文学与水资源___径流_径流的形成过程(1)
第六章径流径流或河川径流(runoff):自地表、土层或地下含水层汇入河网并向流域的出口汇聚的水流。
水循环示意图根据水流汇入的途径,可将径流划分为:●地表径流:自地表进入河网中的水流●壤中径流:自土层进入河网中的水流●地下径流:自地下含水层进入河网中的水流根据水分来源,又可将径流分别称为:●降雨径流:由雨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径流●冰雪融水径流:由冰雪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径流第一节径流的形成过程径流的形成过程:由降水到达地表时起,到水流流经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
详言之,降雨经植物截流、下渗、填洼及蒸发等损失后,在流域内形成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再经过河槽汇聚,流经出口断面的过程就是径流的形成过程。
径流的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流域蓄渗阶段●坡地产流和汇流阶段●河槽集流阶段一、流域蓄渗阶段河槽或河道(channel)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很小槽上降水:数量相对较小落至流域表面的雨水:①首先满足植物截留、下渗和填洼②随后产生径流蓄渗阶段:在降雨开始之后,径流产生之前,降雨的水量损失过程。
1. 植物截留植物截留:降雨被植物茎叶拦截的现象。
被截留的雨水包括滞留在茎叶表面上的水分和降雨期间茎叶上蒸发的水分。
植物截留量与降雨量、降雨历时、植物茎叶的郁闭程度和表面积等有关。
2.下渗雨水降落至地表,在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下,渗入土壤并继续向下运动的过程称为下渗。
如果降雨强度小于下渗率,则经植物截留后剩余的全部雨水均渗入地下。
下渗的水流,首先满足土壤最大持水量,使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多余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土壤孔隙向下运动,最后达到地下水面,补给地下水。
3.填洼流域表面常有许多大小不一的闭合洼地。
如果下渗使土壤水分达到饱和或降雨强度大于下渗率,雨水便不再全部渗入地下,未渗入地下的雨水会在地表蓄积,充填这些洼地。
这一现象称为填洼。
渗入地下和滞留在地表的部分水分,也可能以蒸发的形式回到大气。
雨水径流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雨水径流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雨水径流是指雨水在地表的流动过程,它是一种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雨水径流对城市环境和水资源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雨水径流标准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本文旨在介绍雨水径流标准的背景、意义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将对雨水径流的定义进行阐述,并探讨其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雨水径流标准的制定背景,包括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经验。
最后,我们将展望雨水径流标准的未来应用前景,探讨其在城市规划、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在作用。
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将能够了解到雨水径流标准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性,并理解其对水资源管理的价值。
同时,读者还能够了解到雨水径流标准的制定背景和相关研究情况,进一步认识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雨水径流标准的基础,并激发更多的讨论和研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雨水径流标准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组织和阐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
首先,我们将对雨水径流标准的概念进行概述,介绍它的基本定义和意义。
其次,我们将阐明本文的结构,并简要介绍各个章节的内容。
最后,我们明确本文的目的,即为读者提供关于雨水径流标准的全面理解。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
其中,2.1小节将详细介绍雨水径流的定义和意义,包括雨水径流的形成原因、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2小节将探讨雨水径流标准的制定背景,包括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发展历程和各地区在制定雨水径流标准上的经验与探索。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强调雨水径流标准的重要性,包括保护城市水资源、防止水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雨水径流标准的应用前景,包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水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潜在影响。
通过以上结构的设计,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雨水径流标准的相关内容,从而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全面的知识体系。
径流量的概念
径流量的概念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径流量这个有意思的概念呀!你说径流量像不像一条河流的脾气呀?有时候它“心情好”,水量就大得很,奔腾汹涌,那气势可吓人啦;有时候它又“心情一般”,水量就比较平稳,缓缓地流着。
径流量其实就是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这就好比我们每天喝的水,有时候喝得多,有时候喝得少,但总体来说有个大概的量。
想象一下,一条河如果径流量很大,那它是不是就像个精力充沛的大力士,能推动很多东西,带来很多活力呀?要是径流量小呢,就好像一个没什么力气的人,只能慢慢悠悠地做事。
咱国家这么大,不同地方的河流径流量可不一样嘞!南方的河流径流量普遍比北方的大,为啥呢?因为南方雨水多呀!就像一个人得到的关爱多,自然就更活泼开朗一样。
北方的河流有时候就比较“含蓄”,径流量没那么大。
径流量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可大啦!要是径流量太小,那农田灌溉可能就成问题啦,农民伯伯们该着急啦!我们用水也可能变得紧张起来。
但要是径流量太大,又可能会引发洪水,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呀!这就好比吃饭,吃太少会饿,吃太多又会撑得难受。
再想想,径流量还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呢!河里的鱼儿呀、虾呀,都得靠着合适的径流量才能好好生活。
径流量合适,它们就能欢快地游来游去;径流量不合适,它们的生活可就受影响咯!这就好像我们人,得有个舒适的环境才能过得好呀。
而且呀,径流量还会随着季节变化呢!夏天雨水多,径流量就大;冬天雨水少,径流量可能就小很多。
这多有意思呀,就像我们夏天穿短袖,冬天穿棉袄一样,随着情况变来变去。
那我们怎么知道径流量是多少呢?这就得靠科学家们去测量和研究啦!他们就像侦探一样,通过各种仪器和方法,把径流量给弄清楚。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河流,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呀!总之呢,径流量这个概念可重要啦!它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农业、生态等等好多方面。
我们可得好好重视它,就像重视我们的朋友一样,要了解它的脾气,和它好好相处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大家说是不是呀?。
水污染考试复习资料
水污染控制工程资料一、名词解释1.排水体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可以采用一套管渠系统或是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这种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系统体制。
2. 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
3. 合流制排水系统: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排水系统内汇集输送的系统。
4.完全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排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
雨水则通过雨水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水体。
5.不完全分流制:只设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各种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送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则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渠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
6.半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
在雨水干管上设跳跃井,可截流初期雨水和街道地面冲洗废水进入污水管道。
7.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早期建设的基础上,沿水体岸边增建一条截流干管,并在干管末端设置污水厂,同时,在截流干管与原干管相交处设置溢流井。
8.跳越井:用于半分流制排水系统,设在截流管道与雨水管道的交接处,小雨或初雨时全部雨水被截留,送至污水厂处理;大雨时增至一定量雨水时雨水直接排入水体。
9.跌水井: 设在排水管道的高程突然下落处的窨井。
在井中,上游水流从高处落向低处,然后流走,故称跌水井。
同普通窨井相比,跌水井需消除跌水的能量,这一能量的大小决定于水流的流量和跌落的高度。
10.溢流井:用以完成截流和溢流的作用。
11.最小设计坡度:同最小设计流速相应的坡度就是最小设计坡度。
12.设计降雨强度:在某一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量。
13.阵雨历时:一场暴雨经历的整个时段。
14.降雨历时:阵雨历时中任一连续时段。
15.雨水径流量:流入管道的雨水。
16.雨水和污水比流量:每公顷居住区面积的生活污水平均流量。
17.最大设计充满度:在设计流量下,管渠中的水深h和管径D之比,即h/D称为充满度。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雨水径流污染是指降雨过程中,雨水与地表遇到的各类杂质、污染物混合,并形成径流流向下水道或河流的现象。
这些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油脂、农药等,对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城市水环境,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及防治措施。
一、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为了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我们可以从源头控制、中间控制和末端控制三个方面入手。
1. 源头控制源头控制是通过优化城市规划、绿地建设和管理,减少污染物进入径流的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施源头控制: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和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道路、建筑物等,减少土地密封和水泥化程度,增加绿地覆盖率。
其次,提高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增加绿化带、花坛和草坪等,以增强植物对雨水的吸收和滞留能力。
再次,建设雨水花园、蓄滞洪区等雨水资源利用设施,将径流收集储存并净化后再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中间控制中间控制是通过建设雨水收集、处理和净化设施,对雨水进行处理再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可以采取以下中间控制措施:首先,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减少径流的形成。
收集系统可以包括雨水桶、雨水花园和雨水收集池等。
其次,建设雨水处理设施,如雨水湿地、生态滞洪区等,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生物降解作用,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再次,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化学处理、过滤和消毒等工序,提高雨水的净化效果。
3. 末端控制末端控制是指对雨水径流的最后处理措施,主要是利用河流、湖泊和海洋等自然水域的自净作用,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末端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提高下水道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水平,合理设置雨水篦子和格栅,以拦截和去除径流中的污染物。
其次,建设湖泊和水库等水体净化系统,通过水体生态的调节作用,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再次,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控制水体污染源,保护水资源的安全。
雨水径流污染及控制方法
径流
a
1
简述
如今,城市化造成的雨水的地表径流,是世界许多城市化地 区水随污着染城的市主化要的原进因程。加快,区域De不sign透by水二下三年垫面的面积扩大,在 暴雨或者是其他强降水的冲刷下,微博导:致@两道三年路_19,45 屋顶,绿地等地方 附着的污染物质,随着雨水一起冲入下水道,并没有通过土壤对 其自动过滤,由此导致地下水水位的下降与洪水危害。这些尚未 处理的含有污染物质的雨水大多会经过城市排水系统排入溪流, 江河,海湾,导致区别于工业废水,生活废水这类点源污染的大 面积面源污染,突然的暴雨径流也会导致鱼类由于水温过高而死 亡,从而一层层引发更为严重的环境危害。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很长的半衰期,难以降解,
且能通过食物网积聚,对人体健康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POPs所具有的
半挥发性使其可以从土壤,水中挥发出来,吸附在颗粒物上,如植被叶片,屋顶,道路等,
从而在雨水的冲刷下形成径流污染。a
11
城市径流污染物的组成
农药与重金属 重金属是径流中极为常见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的排
水卷材的屋面径流污染程度高于水泥屋面, 瓦屋面径流污染负荷小于沥青屋面和水泥屋 面。对于不同污染物质,SS和TP径流浓度大 小顺序为:瓦屋面>沥青屋面>混凝土屋面, COD,TN径流浓度大小顺序为:沥青屋面 >混凝土屋面>瓦屋面,屋面径流的水质受 屋面材料影响较大。
降雨量与降水强度
降雨量和降水强度是影响屋面径流水质的
染
增加,城市地表可被降雨径流冲刷 的污染物增加,增加了降雨径流的
的
污染潜力,因此,前期晴天时间反
因
映地表污染物的累积程度,同降雨
人工雨水调蓄能力计算公式
人工雨水调蓄能力计算公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雨水排放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减少城市雨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人工雨水调蓄设施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工雨水调蓄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的峰值和总量,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
而为了合理地设计和建设人工雨水调蓄设施,需要对其调蓄能力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人工雨水调蓄能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
1. 人工雨水调蓄设施。
人工雨水调蓄设施是指通过工程手段,将城市雨水进行收集、调蓄和利用的设施。
其主要包括雨水花园、雨水花池、雨水花墙、雨水收集箱等。
人工雨水调蓄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冲刷和污染,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
2. 调蓄能力。
调蓄能力是指人工雨水调蓄设施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调蓄的雨水量。
调蓄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设施的实际效果,因此需要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评估。
二、计算公式。
人工雨水调蓄能力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推导:1. 首先,需要确定人工雨水调蓄设施的设计容积。
设计容积是指设施能够调蓄的最大雨水量,通常以立方米为单位。
2. 其次,需要确定雨水径流的计算方法。
雨水径流是指雨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其大小与降雨量、地表条件等因素有关。
常用的雨水径流计算方法包括理论计算法、经验计算法和模型计算法。
3. 最后,根据设计容积和雨水径流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到人工雨水调蓄能力的计算公式如下:调蓄能力 = 设计容积雨水径流。
其中,设计容积和雨水径流均以立方米为单位。
三、应用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人工雨水调蓄能力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的应用实例来进行说明。
假设某城市规划了一个雨水花园,其设计容积为1000立方米。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确定该地区的年平均降雨量为800毫米,采用经验计算法得到雨水径流为400立方米。
则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该雨水花园的调蓄能力为:调蓄能力 = 1000立方米 400立方米 = 600立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雨水径流【篇一:雨水综合利用】建筑小区雨水综合利用建筑屋面和小区路面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因空间限制等原因不能满足控制目标的建筑与小区,径流雨水还可通过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引入城市绿地与广场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结合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优先设计生物滞留设施、渗井、湿塘和雨水湿地等。
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例1 场地设计(1)应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并合理利用场地内原有的湿地、坑塘、沟渠等。
(2)应优化不透水硬化面与绿地空间布局,建筑、广场、道路周边宜布置可消纳径流雨水的绿地。
建筑、道路、绿地等竖向设计应有利于径流汇入低影响开发设施。
(3)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除生物滞留设施、雨水罐、渗井等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外,还可结合集中绿地设计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相对集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衔接整体场地竖向与排水设计。
(4)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及绿化灌溉、道路浇洒用水的非传统水源宜优先选择雨水。
(5)有景观水体的小区,景观水体宜具备雨水调蓄功能,景观水体的规模应根据降雨规律、水面蒸发量、雨水回用量等,通过全年水量平衡分析确定。
(6)雨水进入景观水体之前应设置前置塘、植被缓冲带等预处理设施,同时可采用植草沟转输雨水,以降低径流污染负荷。
景观水体宜采用非硬质池底及生态驳岸,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或生长条件,并通过水生动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土壤渗滤等辅助手段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
2 建筑(1)屋顶坡度较小的建筑可采用绿色屋顶。
(2)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3)建筑材料也是径流雨水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优先选择对径流雨水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建筑屋面及外装饰材料。
(4)水资源紧缺地区可考虑优先将屋面雨水进行集蓄回用,净化工艺应根据回用水水质要求和径流雨水水质确定。
雨水储存设施可结合现场情况选用雨水罐、地上或地下蓄水池等设施。
当建筑层高不同时,可将雨水集蓄设施设置在较低楼层的屋面上,收集较高楼层建筑屋面的径流雨水,从而借助重力供水而节省能量。
(5)应限制地下空间的过度开发,为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
3 小区道路(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与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等,便于径流雨水汇入绿地内低影响开发设施。
(2)路面排水宜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
路面雨水首先汇入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设施内的溢流排放系统与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或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3)路面宜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路面设计应满足路基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等要求。
4 小区绿化(1)绿地在满足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应结合绿地规模与竖向设计,在绿地内设计可消纳屋面、路面、广场及停车场径流雨水的低绿地、渗透浅沟、渗透井、渗透塘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并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有效衔接。
(2)道路径流雨水进入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前,应利用沉淀池、前置塘等对进入绿地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防止径流雨水对绿地环境造成破坏。
有降雪的城市还应采取措施对含融雪剂的融雪水进行弃流,弃流的融雪水宜经处理(如沉淀等)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根据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植物。
城市绿地与广场雨水综合利用城市绿地、广场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应通过有组织的汇流与转输,经截污等预处理后引入城市绿地内的以雨水渗透、储存、调节等为主要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径流雨水,并衔接区域内的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提高区域内涝防治能力。
低影响开发设施的选择应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如湿地公园和有景观水体的城市绿地与广场宜设计雨水湿地、湿塘等。
城市绿地与广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典型流程示例(1)城市绿地与广场应在满足自身功能条件下(如吸热、吸尘、降噪等生态功能,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等功能),达到相关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与指标要求。
(2)城市绿地与广场宜利用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小型、分散式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自身径流雨水。
(3)城市湿地公园、城市绿地中的景观水体等宜具有雨水调蓄功能,通过雨水湿地、湿塘等集中调蓄设施,消纳自身及周边区域的径流雨水,构建多功能调蓄水体/湿地公园,并通过调蓄设施的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
(4)规划承担城市排水防涝功能的城市绿地与广场,其总体布局、规模、竖向设计应与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相衔接。
(5)城市绿地与广场内湿塘、雨水湿地等雨水调蓄设施应采取水质控制措施,利用雨水湿地、生态堤岸等设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条件的可设计人工土壤渗滤等辅助设施对水体进行循环净化。
(6)应限制地下空间的过度开发,为雨水回补地下水提供渗透路径。
(7)周边区域径流雨水进入城市绿地与广场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前,应利用沉淀池、前置塘等对进入绿地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防止径流雨水对绿地环境造成破坏。
有降雪的城市还应采取措施对含融雪剂的融雪水进行弃流,弃流的融雪水宜经处理(如沉淀等)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8)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宜根据设施水分条件、径流雨水水质等进行选择,宜选择耐盐、耐淹、耐污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9)城市公园绿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应满足《公园设计规范》(cjj48)中的相关要求。
【篇二: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7号《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已经2014年7月28日市政府第14届12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陈建华2014年9月12日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第一条为控制和减少雨水径流量,提高城乡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广州市水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雨水径流控制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应当遵循城乡统筹、统一规划、源头控制、低影响开发的原则,使建设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
第四条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的行政管理工作,并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区、县级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的管理工作。
城乡规划、城乡建设、绿化、交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雨水径流控制相关工作。
第五条排水总体规划、排水详细规划应当合理规划雨水滞渗、收集、调蓄、储存、利用、排放等设施,减少不透水面积,提高雨水调蓄与滞渗能力,减少雨水径流量。
第六条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设施是其排水设施的组成部分,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其建设费用应当纳入项目建设投资。
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技术指引,经公开征询公众意见后实施,指导相关单位设计、施工和使用雨水径流控制设施。
第七条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规划条件时,应当告知建设单位同时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采取雨水径流控制措施,使建设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
第八条建设项目的建设前雨水径流量由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根据原始地块1∶500或1∶2000地形图,通过统计建设不同下垫面对应的雨水径流系数表的方式确定。
建设项目的建设后雨水径流量由建设项目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相关规定计算确定。
第九条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城镇公共道路雨水的排放和削减应当设置渗排一体化系统;(二)新建项目硬化地面中,除城镇公共道路外,建筑物的室外可渗透地面率不低于40%;人行道、室外停车场、步行街、自行车道和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应当分别设置渗透性铺装设施,其渗透铺装率不低于70%;(三)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除公园之外的绿地中至少应有50%作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沉式绿地,用于滞留雨水的绿地应当低于周围地面50毫米,设于绿地内的雨水口顶面标高应当高于绿地20毫米以上;并可以设置能在24小时内排干积水的设施;(四)渗透设施的日渗透能力不小于其汇水面上重现期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渗透时间不超过24小时;(五)除地面入渗外,雨水入渗设施距建筑物基础的水平距离应当不小于3米;(六)地下建筑顶面覆土设有渗排片材或者渗排水管时,地下建筑顶面可作为透水层;(七)地面入渗场地上的植物配置应当为耐水植物。
鼓励建设项目设置屋顶调蓄设施或者绿化设施。
第十条新建建设工程硬化面积达1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除城镇公共道路外,每万平方米硬化面积应当配建不小于5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设施。
雨水调蓄设施可以和生态景观池塘、循环水池等合并设置、综合利用,应当具有削减雨水洪峰径流量功能,并可以在12小时内排到最低水位,其外排水量不应超过公共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向排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审查的公共排水设施设计方案,应当包括雨水径流控制内容。
建设单位向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审查的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其排水工程设计应当包括雨水径流控制内容。
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就建设项目的排水工程设计征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前款规定的雨水径流控制内容应当包括开发前和开发后雨水径流系数计算书、外排雨水量计算书、雨水径流控制设施、规模和布置图等。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在申请公共排水设施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供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同意意见。
对于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配套排水设施建设,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查建设项目设计文件时,应当就排水工程设计征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建设单位在申请配套建设排水设施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供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的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按照城乡规划、城乡建设、排水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复意见和图纸施工;(二)质量符合排水工程相关标准或者规范要求;(三)雨水径流控制设施完好,试运行正常。
雨水径流控制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返修或者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