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径流总量控制若干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建筑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分析探讨

建筑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分析探讨
3 结束语 建筑小区雨水控制主要有源头削减、过程控制、调蓄排放等
措施,雨水资源化利用主要用于绿化、道路及广场浇洒,车库地 面冲洗,车辆冲洗,冲厕,景观水体补水,循环冷却水补水等。
建筑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可采取的综合措施有建设下凹式 绿地,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和小区 道路等可采用渗透性路面,促进雨水下渗,达到雨水资源综合 利用的目的且不增加径流量。
国发办〔2020〕23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 [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
社,2019. [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
版社,2016. [5]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S].北
规划和设计阶段文件应包括雨水控制及利用内容。雨水控 制及利用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 时使用。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应结合室外总平面、园林景观、 建筑、给水排水等专业相互配合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建龙,涂楠楠,席广朋,等.已建小区海绵化改造途径探讨[J].中
国给水排水,2017,33(18):1-8.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6] 候嘉琳.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雨水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
学,2017. [7] 何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教材排水工程[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18:133-135. [8]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既有小区、老旧小区均为已建小区[1],对于有地下车库(地 下室)的小区,应根据车库顶板的覆土厚度、排水方式,合理确 定下沉式绿地和生物滞留设施的构造并采取防渗措施。同时, 优先考虑雨水的源头控制,采取雨落管断接的方式将屋面雨水 断接引入周围绿地或者高位花坛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 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雨水收集设施。有景观水 体的小区,优先利用雨水作为景观水体的补水水源,并发挥景 观水体的雨水调蓄功能。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摘要: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网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解决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设施等生产要素相互分离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雨水冲刷路面后,大气尘埃、尾气排放、固体垃圾等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组要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引言雨水径流一般通过下渗使雨水涵养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源。

有时也可以通过间接利用的方式先收集雨水径流,并通过去除初期的雨水径流的方式储存雨水,再经过人工处理,生态技术处理等方法将这些雨水回用于景观冲洗等用水途径。

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城市水资源缺失以及涵养地下水源的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一、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特征和影响1、概述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北京开展了有关研究,随后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也逐渐开展了类似研究,一些城市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也相继得以提出,同时取得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认识和控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道路径流以及屋顶径流冲刷等。

由于不同城市雨水径流的实际发生过程受到下垫面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其所包含的污染物及其浓度也相应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大都含有碳氢化合物、SS和COD及一定的重金属和营养物污染物,而道路与屋顶径流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路面条件。

道路的建设坡度可以影响汇流的时间,一般坡度越大,汇流时间越短,继而影响污染指数。

(2)屋顶条件。

屋顶面积可占城市总不可渗透表面的30 %以上,其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源自城市大气降尘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源自屋面自身材质的影响。

浅谈城市排水雨水管网设计常见问题及对策

浅谈城市排水雨水管网设计常见问题及对策

浅谈城市排水雨水管网设计常见问题及对策近几年,北京、天津、武汉等多个大城市先后遭遇大暴雨袭击,造成交通瘫痪、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这些现象暴露了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政排水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

因此,2014年2月10日,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批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自发布日起正式实施。

主要修编目的为与即将新编或修订的有关规范进行协调和衔接,提高城市地下管道设计排水能力和城市内涝防治能力。

结合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现状问题以及实际排水工程设计工作中的一些认识理解,本文对新版规范中新增和修改的部分条文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1.城市排水系统的存在问题我国多数城市老城区排水管网多为合流制,新建区域为分流制。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改造,部分大城市的排水系统已经基本完善。

但近几年城市暴雨内涝问题的频发,有必要分析城市排水系统的存在问题,修订城市排水的相关规范,制定城市暴雨内涝的应对措施,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的能力,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1.1缺乏城市排水基础数据城市排水现状普查是城市排水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城市排水规划设计的大量相关工作都是基于现状基础数据而开展的,只有依据准确有效的数据资料,对现状城市排水能力的准确评估,才能制定合理的城市排水专项规划,指导城市排水设计。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对地下管网的管理意识薄弱,大部分城市缺乏准确、全面的管网基础数据。

同时,由于各区域和各部门间管理职能的分割,各项基础数据也未能整合形成整体的数据库。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排水规划的编制、暴雨强度公式的修编以及暴雨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等工作的开展就受到极大制约,各项工作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

针对不同城市管网和基础建设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力模型使模拟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能够科学指导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和不完整性,未能广泛引入管网水力模型计算。

1.2缺乏城市排水专项规划我国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现象。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确定与落地的若干问题探讨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确定与落地的若干问题探讨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确定与落地的若干问题探讨王文亮;李俊奇;车伍;林翔;马京津;杨擎柱【期刊名称】《给水排水》【年(卷),期】2016(042)010【摘要】径流污染控制和开发前自然水文状态恢复是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的出发点,径流体积控制是关键途径。

总量控制包括径流体积和径流污染物总量,工程设施的工作原理不同,影响实际工程落地效果的因素包括降雨间隔时间与雨型、汇水面不透水率、设施排空时间与规模等。

设施规模的确定基于降雨统计分析和模型连续计算,应根据降雨数据精度与方法各自的特点进行选择。

实践中应考虑经济性、极端暴雨影响等,因地制宜地确定总量控制目标。

总量控制目标的考核方式包括施工图审核与工程踏勘和模型连续计算。

期望为我国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更科学、有效地落地提供指导。

【总页数】9页(P61-68,69)【作者】王文亮;李俊奇;车伍;林翔;马京津;杨擎柱【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海绵城市研究院,北京 100044;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044;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北京市气象局,北京 100176;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油田企业预算管理应用联合确定基数法若干问题探讨 [J], 王小舟2.建筑火灾场模拟计算中的求解区域的确定——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 [J], 吴振坤;杨满江;汪箭;何亚平3.利用油基泥浆取心资料确定砂岩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若干问题探讨 [J], 萧德铭;毕海滨4.枢纽及其上下游河段通航设计水位确定若干问题探讨 [J], 张幸农;吴建树5.油气集输系统不确定性优化若干问题探讨 [J], 潘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及防治措施金科(张家港市给排水公司,江苏张家港215600)高速的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城市雨水径流面源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

快速的城市化建设使得商业区、住宅区、道路、停车场等不透水地面大量增加,而雨水渗入地下蒸发的部分日渐减少,因而地表径流的比例大量增加。

在地表径流的冲刷下雨水会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到收纳水体,引发水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发生变化,成为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尤其是近年来多地发生连续强降水造成的城市内涝灾害,引起的污水横流,地表侵蚀,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如上所述,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和防止已经迫在眉睫。

1.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特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一般在晴天积累、在雨雪天气释放,随机性强,突发性强,污染单位径流量大的特点。

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的重点在于:1.城市不透水面所占比例较高,受人类干扰影响大;2.融合了部分城市污水,组成复杂,污染物总量大分布广;城市污水径流污染物在晴天累计,雨雪天气释放,突发性、高流量、重污染特征明显;径流初期污染严重,愈往后愈减轻。

2.城市化对雨水径流的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树木、农产物以及草坪等绿化面积的逐步缩小,同时相对应的许多流域受到严重干扰,硬化的结果使得许多水流无法渗透进地表下面,多数地区硬化面积大且渗水点少,使得城市地区的径流总量越来越大,而雨水渗入量却越来越小,所以,地下水的补给量也相对减少,河流蓄水降低,枯水期河流表现的特别明显。

此外,城市化建设必然会使得原有的大气浓度、车流量、人口密度、生活垃圾、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很大改变,这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程度的加重。

因此,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建筑工程的大兴,造成的污染也在加剧和加深。

生活垃圾的种类和产量也日渐增多,引起的城市径流污染愈发严重。

3.城市雨水污染物的种类及现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物、TN、TP、SS、pH、浊度、石油类、重金属类和粪大肠杆菌群等。

城市雨水径流问题及对策的初步分析

城市雨水径流问题及对策的初步分析

添加标题
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减少,水资源 短缺问题加剧
水资源短缺问题对城市生态环境和 人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污染水体:雨 水径流携带污 染物进入水体, 导致水质下降
破坏土壤:雨 水径流冲刷土 壤,导致土壤
流失和退化
影响生物多样 性:雨水径流 改变生态环境, 影响生物多样

增加洪涝风险: 雨水径流增加 城市洪涝风险, 影响城市安全
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雨水的吸收和渗透能力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建设雨水收集池、雨水花园等设施,收集和利用雨水 资源 优化道路设计: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提高道路的透水性能
建设生态河道:采用生态河道设计,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和雨水调蓄能力
Part Four
城市雨水径流问题 的解决措施
建立雨水排放标准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提高雨水利用 率
推广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减少雨 水径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提高排水 能力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避免过度开发 导致雨水径流问题
推广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概念:通过建设海绵城市,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收、蓄渗和净化 能力 建设措施:包括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
Part Two
城市雨水径流问题 的成因
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面积扩 大,自然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生活污水排放增加,导致雨水径流 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建筑和道路建 设,改变了地表径流路径,导致雨 水径流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排水系统建设 滞后,无法满足雨水径流需求,导 致雨水径流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降雨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降雨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探讨

海绵城市建设降雨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探讨摘要:海绵重建工程在改善防洪排涝、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它主要用于雨水排水设备的更新改造,可以提高在洪水和暴雨情况下的恢复能力。

在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和建设项目层面,完成了城市海绵项目、老城区蓄水点改造、生态廊道雨水蓄水净化处理等多个示范园区。

关键词:海绵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治理技术某海绵示范点规划面积约2.84平方公里,新城区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已引入澳大利亚“水敏感”城市建设理念。

“水更敏感”的核心理念,在雨水径流控制方面,重视建立雨水和洪水管理系统,重点在规划区内建立安全的雨水和径流渠道,并在码头进行综合治理。

这里的区别意味着海绵城市建设更注重根进程端软件社会治理体系,而后者在雨水径流监督方面更注重土地和其他单项工程的径流监督,并根据各个项目的相互联系,建立整个区域的雨水管理方法和途径。

1降雨径流污染控制理念在整个汇流过程中,城市雨水冲刷的平屋顶、路面等各种表层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往往难以确定水体组成,主要包括排水设备、表层冲刷、降雨等物质。

因此,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径流污染源无法控制和检测,且由于污染物组成复杂,无法再采用点污染的处理方法。

此外,降雨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径流中污染物的含量。

污染物受到大雨的影响太大,这取决于污染解决设备的缓冲特性。

在污染物浓度上下变化的范围内,应有一定的处理能力。

长期以来,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仅用于城市降雨径流,并没有达到最理想的实际效果,径流污染的控制一般无法在实际活动的建设中付诸实施。

通过比较各国径流污染控制的核心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仅使用传统的废水处理核心概念来处理降雨径流污染是不够的。

我们必须创建一套完整的水流和水质管理系统软件管理系统,以更好地解决和控制径流污染问题,这也是融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低风险对策的需要。

根据其他国家低影响开发雨水科学研究的核心理念,采用一系列工程措施模拟雨水的自然净化、渗透和储存,以提高大城市和雨水处理和储存能力,从而达到同时管理水体和控制雨水流量的效果。

浅谈雨水径流总量的控制措施

浅谈雨水径流总量的控制措施

浅谈雨水径流总量的控制措施2.摘要: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带来了一系列的水环境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千百年以来建立的天然排水系统的排水通道受到破坏、天然的调蓄容量减缩,以及原始的水体循环系统功能丧失,因此需要建立多目标多层次的城市雨洪管理体系。

年径流数量有效控制率、年均雨水场次有效管控率是降雨径流影响数量监控典型代表技术指标。

关键词:降雨径流类型;总量;管理方法;措施天然降水的部分产生径流,注入河流,在不产生径流的地方,或被植物生长截留,或因吸热而起蒸发,或直接下渗补充地下水。

国内外雨洪控制实践已经证明,维持和重建都市良性发展的水文系统将成为统筹处理都市降雨资源、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和最大宗旨,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应以开发建设后径流排放量接近开发建设前自然地貌时的径流排放量为标准。

1相关概述二零一四年十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试点)》(下文又称"指引")发布至今,一直作为指导全国各大中城市开展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科技依据文件。

《指引》从维护地区有序水文循环视角给出降雨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即能够管控的雨量(包含下渗减排、集蓄运用或处理后外排等方式管控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现阶段,降雨源头控制等管理理念已经开始被人们所普遍认可,但是径流的源头管理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能够适用,对于一些条件"先天不足"的场地以指标"一刀切"的方式强压降雨径流管理指标明显不够科学合理,同时对于大规模的降雨管理措施如湿地、塘等设施修建和运营养护的资金来源,也还未能形成完善的筹集管理机制。

场外型径流管制办法和其经济补偿制度等,可以在区域型径流管控措施中起到必要的作用,以便实现径流管控对象的目标实现。

基于国家天气科技资源共享工作网中国大地全球交换站气象资源数据,选择至少近30年(反应多年的降水变化规律和近年天气的变化趋势)24h降水资料(20:00~20:00),扣除小于等于2mm的降雨和降雪等数据后,按雨量由小到大予以排列,先后分类统计结果小于超过该系列降水平均值的降水数量(小到超过降水量值的按实际雨量计算出降水数量,超过降水量值的按该降水量值测算出降水数量,二者累加平均值)与年总降水中的比值,得出雨水年径流量控制率系列值,该系列值对应的24h降水即为设计降水。

城市排水系统中雨水径流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

城市排水系统中雨水径流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

城市排水系统中雨水径流控制与治理技术研究摘要:城市排水系统中雨水径流控制与治理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论文综合探讨了多种雨水治理技术,包括雨水花园、蓄滞洪设施和湿地处理等。

通过实地调研和模型模拟,深入分析了这些技术在不同城市环境下的适用性和效果。

研究发现,采用综合措施能够显著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雨水径流控制、治理技术、蓄滞洪、湿地处理。

引言:城市化进程中,雨水径流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环境和水体质量带来了严重挑战。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深入研究了城市排水系统中雨水径流控制与治理技术。

通过对不同技术的分析和比较,旨在为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科学依据。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提出并解决了如何高效控制雨水径流的关键问题,为城市雨水管理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雨水径流问题分析与挑战雨水径流问题一直是城市水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议题。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硬质城市表面,如建筑、道路和人工覆盖物,导致了雨水的迅速径流,给城市环境和水体健康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与问题。

硬质城市表面的扩张导致了雨水的快速集中排放。

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往往忽视了地表覆盖的变化对雨水径流的影响。

大面积的水泥路面和建筑物减少了地表的渗透性,使得雨水无法迅速被土壤吸收,而是形成了大量的径流。

这种快速径流不仅增加了城市内涝的风险,还加大了下游水体的水质污染。

其次,雨水径流问题与城市水资源循环的矛盾密切相关。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供给,但大量的雨水被快速排放,使得城市无法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传统的排水系统更注重排除雨水,而忽略了对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

这种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雨水资源,也增加了城市对外部水源的依赖。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雨水径流问题的挑战日益凸显。

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了更多的硬质表面,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进一步加剧了雨水的径流速度。

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治理手段难以满足城市雨水管理的需求。

“(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辨析

“(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辨析

“(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辨析作者:林炳章廖一帆丁辉来源:《中国科技术语》2019年第05期摘;要:“(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近年来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使用非常广泛,指导海绵城市建设中低影响开发(LID)地块的规划、设计、建设,并且是海绵城市建设验收和管理的核心指标。

但是,由于其物理概念不明、专业语义模糊不清,在不同涉水行业中引起了混乱解读,妨碍了人们对海绵城市建设内涵的正确理解。

其实,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就是“日雨量系列经验排序的百分位数”。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往往与“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这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总目标联系在一起,就全国范围的平均情况,与日雨量经验排序70%对应的设计日雨量仅相当于1年一遇的30%(0.304);而与85%对应的设计日雨量仅相当于1年一遇的50%(0.534)。

由此看来,LID控制的仅是小雨部分,对解决初雨污染是起作用的,可以看作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一阶段;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二阶段应该是解决城市洪涝问题。

建议把“(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改换成“(雨水)源头处理设计日雨量”,更加专业、易懂、易推广。

关键词:年径流总量;日雨量;百分位数;频率计算;线性矩;地区分析中图分类号:P426.62;F407.9;TU984.11+1;N0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9.05.011Differentiation of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LINBingzhang,LIAO Yifan,DING HuiAbstract:The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as a new term has emerged i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applied widely in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of LID (low impact development) i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and been a key index during acceptance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LID construction as well. However, due to its unclear physical concept and indistinct connotation, it has caused confuse understandings within the waterrelated communities and hinders people from understanding of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fact, from academic points of view, the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is simply the Percentile of Empirical Sorting of Dairy Rainfall Series, which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goal given to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i.e. “to absorb and utilize 70%of the rainfall locally”. Having had computation based on historical rainfall series, on average nationwide, the design daily rainfall amount is 30% (0.304) of the 1year quantile corresponding to 70% percentile of the empirical sorting of daily rainfall series while 50% (0.534) of the 1year quantile corresponding to 85% percentile of the empirical sorting of daily rainfall series.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should be phased into two: Phase I is focused on LID and Phase II is focused on mitigation of the urban flooding. We suggest that it is better to replace the term of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with “Design daily rainfall to basin watershed source treatment”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application.Keywords: volume of annual runoff; daily rainfall amount;percentile; frequency analysis; Lmoments; regional analysis這是2014年以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个很重要的术语,用作指导、控制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地块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和管理的一个核心指标。

给水排水释疑:面对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困惑与质疑的阐述

给水排水释疑:面对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困惑与质疑的阐述

给水排水释疑:面对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困惑与质疑的阐述摘要径流污染控制和开发前自然水文状态恢复是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的出发点,径流体积控制是关键途径。

总量控制包括径流体积和径流污染物总量,工程设施的工作原理不同,影响实际工程落地效果的因素包括降雨间隔时间与雨型、汇水面不透水率、设施排空时间与规模等。

设施规模的确定基于降雨统计分析和模型连续计算,应根据降雨数据精度与方法各自的特点进行选择。

实践中应考虑经济性、极端暴雨影响等,因地制宜地确定总量控制目标。

总量控制目标的考核方式包括施工图审核与工程踏勘和模型连续计算。

期望为我国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更科学、有效地落地提供指导。

前言2014年10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发布至今,成为全国各城市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技术参考文件。

随着海绵城市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不断深入,行业内及相关行业对“指南”中涉及的重要目标之一——雨水径流总量控制仍存有较多困惑甚至质疑,比如,总量控制的目标仅是为了解决径流污染,总量减排就是通过入渗和回用实现“不外排”,我国总量控制目标定得偏高,指标要分解到单项设施,模型计算法比容积法更准确,总量减排会造成河道干涸,总量减排影响因素多、无法考核,海绵城市只考虑总量控制,不考虑峰值、暴雨洪涝控制,等等。

针对这些困惑和质疑,本文特别进行阐述和释疑,以期为该目标更科学、有效地落地提供参考。

关于“指南”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区域划分”1.1径流污染控制与恢复自然水文状态的关系美国于1972年修订《清洁水法》并试行“国家污染排放许可制度(NPDES)”以后,逐渐开始关注雨水径流污染带来的水环境问题。

美国环保局(EPA)于1976主持完成了全国合流制溢流和城市雨水径流排放评价项目,随后,在1979~1983年期间,主持开展了全国性城市径流项目,为国家制定相关雨水管理政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1987年,美国国会对《清洁水法》进行修订,将城市雨水径流由面源定义为点源,将城市雨水纳入NPDES管辖范围。

关于城市雨水及雨水利用规划的问题研究

关于城市雨水及雨水利用规划的问题研究

关于城市雨水及雨水利用规划的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雨水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雨水不仅可以缓解城市排水压力,还可以节约自来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关于城市雨水及雨水利用规划的问题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城市雨水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城市的扩张,城市地表裸露面积逐渐增大,导致雨水径流增加,排水系统容量不足,易造成城市内涝现象。

城市雨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质,一旦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容易造成水质污染。

雨水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去雨水大多数以径流形式排放,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雨水资源的浪费。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雨水及雨水利用规划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对城市雨水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城市雨水排放、城市内涝情况、雨水污染现状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城市雨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所在,为制定有效的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制定城市雨水及雨水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

城市雨水管理规划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雨水管理层面,还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

可以将雨水管理纳入城市绿化建设当中,通过雨水涵养绿地的建设,逐渐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还可以将雨水管理与城市景观规划相结合,将雨水收集系统巧妙地融入城市景观中,增加城市的美观性和可持续性。

在制定城市雨水及雨水利用规划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城市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水文条件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

在干旱地区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政策,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在多雨地区可以着重考虑城市排水系统的改进,以减少城市内涝情况。

城市雨水及雨水利用规划需要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除了规划的制定外,城市雨水及雨水利用规划的实施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需要建立起相应的监测系统,对雨水的成分和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谈城市雨水径流量控制方法

谈城市雨水径流量控制方法

透 水 混 凝 土
垫 层 土 基
控制方法 主要 有以下 几种。
1 下 凹式 绿地
下 凹式绿地是 指道路 两侧 的绿 化带 、 公 园绿 地 、 小 区绿地 等 等高程低 于硬化路 面 , 呈“ 下 凹式 ” 构造 。下 凹式 绿地 的竖 向 没计 格局 中, 硬化路面处于最高位 置 , 下 凹式绿地处 于最低 位置 , 绿地 排水 系统位 于绿 地 中 , 高 于绿 地 , 但是 低 于硬化 路 面。集 雨 路径 为雨水径 流经 硬化路面进入绿地或 直接到 达绿地 , 经渗 透 、 截流 、
总量庞大 , 应进一步加强示范技术研 究 , 积极 推广 , 提升 城市绿化
率, 改善城市环境 。
图 1 下 凹式 绿 地
4 雨水花 坛
雨 水 花坛 是指 设 置 在 建 筑 物 、 道路 等周边 的植 物绿 化 栏 , 有
大例市绿地建设时可根据 土壤 渗透能 力 , 当土壤渗 透系数处

l l 8・
第4 l 卷 第3 0期 2 0 1 5年 1 0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l ARC HI T E C T URE
VoI . 4l No . 3 0 0c t . 2 0l 5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5 ) 3 0 一 O l 1 8 - 0 2
集 雨 至 一 定高 度 时 , 超量 的雨 水经 排 水 口进入 排水 系统 ( 如图 1
所示 )
图 2 透 水 铺 装
3 屋顶 绿 化
屋顶绿化是指在建筑屋顶种植树 木花卉 等植被 , 主要 是 由植 被层 、 介质层 、 蓄排水层 、 阻根层和保温 层五部 分构成 。屋 顶绿化 对雨水具有 良好 的蓄水 以及 渗滤功 能 , 达 到减少径 流水 垣 、 改善 径流水质 , 但同时 也增加 r屋 面的荷载 、 增 大 了渗漏 风险 ( 如图 3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中的常见问题探讨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中的常见问题探讨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中的常见问题探讨随着城市及社会的发展,排水防涝设施对城市运行和居民生活的重要性愈加突显,排水防涝设施能为城市居民的生活保驾护航,使居民免造内涝灾害的影响。

排水及防涝设施之间如何协调配合,合力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成为相关单位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着重结合目前城市普遍存在的排水防涝方面的常见问题,分析其存在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标签:城市;排水;防涝;规划1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大暴雨等极端天气对城市的运行管理及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部分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状雨污合流、排水管网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调蓄雨洪及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等,导致城市内涝频发,部分片区易淹易涝。

内涝的频发极大的制约了区域的经济发展。

在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中,防洪排涝规划往往是有水务局负责主导编制,排水规划则由规划局负责主导编制,防洪排涝与排水规划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衔接,导致城市排水设施与排涝设施等之间不能发挥1+1>2的作用。

因此城市需加强对排水防涝建设的统一规划,完善排涝体系,防止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为城市的管理及人民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2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2.1规划原则统筹兼顾、系统性协调原则城市内涝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结合排水防涝专项规划阶段合理确定排水及防涝系统的布局,优先解决排水的主去向及大通道;然后结合竖向规划,减少低洼及凹地的出现,从源头降低内涝发生的机率,再结合城市水系规划,合理布局河湖水系,加强自然水体调蓄及行泄能力;结合城市防洪工程,合理布局防洪设施,防止外江洪水危及城市安全。

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原则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是一个新的技术课题,应解放思想,转变传统的“快排轻蓄”,“单一的排水设施”的模式,通过采用先进的理念和水力模型模拟、GIS技术等新技术。

优先解决城市典型内涝积水点的改造与建设,重视灰色与绿色工程相结合,采用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发挥工程设施的的最大效益。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规划审查及管控要点探讨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规划审查及管控要点探讨

160.0
109.6



80
24.0 150 99
16.4 150 99



合计
3 158.50
99
普通
绿地
548864.38

总汇水面积
22 192.75
69.8
3 模 型 法 审 查 核 算
《标准》规定可通过模型模拟法对年径流 总量 控
201
Keywords: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SWMM; Planning review; Main management;Disconnection rates
2015年10月,国务院 办 公 厅 发 布 了《关 于 推 进
标高 为 4.50~5.15 m。 小 区 下 方 布 置 有 较 大 范 围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的 指 导 意 见 》(国 办 发 〔2015〕75 号)[1],明确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刚性 控 制 指
地下车库,面积为 16 147.13 m2,约占小区 73%,地 下车 库 结 构 顶 板 标 高 约 为 3.60~5.25 m。 小 区 下
标 ,应 作 为 城 市 规 划 许 可 和 项 目 建 设 的 前 置 条 件 ,须
表1 LID 设施参数设置
Tab.1 LID facility parameter setting
LID 场所
LID 参数
①表 面 层 surface:蓄 水 深 度 40 mm,粗 糙 系 数
0.03,坡度 0.1%;② 铺 装 层 pavement:厚 度 200
透水 铺装
停车位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摘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现在的越来越出现极端气候, 加上分车带设置成凸起式的, 这让路面径流在短时间就可以形成, 雨水口设置也缺乏科学性, 导致负荷较重,计算雨水设计流量的方式很单一等一系列因素, 使得城市道路无法及时排除雨水。

本文就此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 频频发生极端气候, 城市的暴雨强度也越来越创下历史新高, 由于暴雨瞬间下的非常大, 城市道路的雨水排水系统不能及时将雨水排除, 使得道路上积水严重。

积水严重一方面会让车辆无法行驶通畅, 路面易滑, 影响交通安全, 另一方面, 如果路面长期积水严重, 路基土的强度就会降低, 有可能破坏整个路基路面。

如何解决城市道路雨水排水问题, 减少道路积水, 减少人们的财产损失, 减少人员伤亡, 想的尤为重要。

一、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的现状分析1.1不合理的凸起式分车带设计目前, 我国的城市道路分车带主要是利用侧石构筑, 一般情况下, 比行车道高到20至25厘米, 这样就形成了凸起式的分车带, 里面填土用于种植花草树木, 雨水口就设置在靠侧石的行车道上。

这样的凸起式分车带不仅在施工的时候就很不方便, 因为雨水口在行车道内, 施工机械是不方便操作的, 更为重要的是, 凸起式的分车带会助力雨水形成路面径流, 在暴雨的时候, 道路更易形成大量径流, 使得城市道路的积水非常严重, 严重降低了道路基础设施的安全度。

1.2不合理的雨水口设置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开始是雨水口, 也是城市道路上能够雨水收集的排水设施, 道路上的汇集的雨水首先进入的就是雨水口, 在通过雨水连接管道之后, 就如道路下面的排水渠道。

如果雨水口的位置设置不当的, 或者数量不足, 或者堵塞的话, 在暴雨的时候就会造成路面积水。

在设计雨水口的时候, 设计人员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选择形式, 比较随意, 就是按照道路上等距离设置雨水口, 这样无法保证合理性以及经济性。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若干问题探讨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若干问题探讨
1.低影响开发:接近城市开发前自 然植被状态下的降雨产流率; 2.可实施性:年雨量控制率下限值 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大于20mm且 小于30mm,设施易落地
不同城市差异巨大,图怎么用?一刀切?直接套
用?
分区
85%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m)
A区
<10
B区
10~20
C区
20~30
D区
30~40
E区
40~50
44.4 拉萨 12.354.9来自69.821.0
杭州 30.3
45.2 乌鲁木齐
13.0
21.8
四、目标的确定与优化 1、经济性和极端暴雨
中小降雨
2、因地制宜、因项目制宜
五、实际工程落地效果的影响因素
指标分解——美国VS我国
Ø 老城区:因地制宜 改造难度分级
Ø 新城区:全面落地(考虑公平性) 规划管控(两证一书)、雨水排放许可
(Nationwide evaluation of CSO and urban stormwater discharges volume)。
-数据——连续25年的小时降雨量; -水文计算——Storage Treatment and Overflow Model(STORM); -指标——CSO次数、年径流(体积)总量控制率、年雨量控制率、污染物总量控制率、成本; -技术——“调节/储存/调蓄-处理(Detention/Retention/Detention and Retention-Treatment)”、BMPs最
0
0.118
0.098
0.066
(0.85*35000+0.15*15000)/50000=0.64
设计降雨量(mm,
(688+250/12*2*2750/1000)

初期雨水与径流总量控制的关系及其应用分析

初期雨水与径流总量控制的关系及其应用分析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onstruc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of 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Beijing 100044,China; 3. Beijing Yuren
究竟应如何科学地理解初期雨水及其适用条件合理地确定初期雨水量在不同条件下多大的初期雨水控制量才能够达到期望的污染物控制效率初期雨水量与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物总量控制率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对应关系在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流域治理以及海绵城市建设中究竟什么情况下适合采用初期雨水什么情况下不适合应该如何通过控制初期雨水与径流总量来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都迫切需要给出清晰的回答
这里需要特别阐明,《指南》中提到的年径流总 量控制率及其附录中给出的全国数值分区,实际上 是基于各地多年降雨资料统计分析而得,准确地应 表述为“年降雨总量控制率”。但在《指南》征求意 见时,由于 部 分 业 内 人 士 指 出,“降 雨 总 量 控 制 率 ” 易造成“人为控制降雨”的歧义,故改而直接采用年 径流总量控制率这一术语。事实上,从概念上和实 际应用来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年降雨总量控制 率两者相差一个径流系数的换算,最终目标都是对 径流总量进行控制。在今后雨水系统术语的标准 化、规范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值得商榷。
Rainwater Ecotechnology Co. Ltd.,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Total runoff volume control is the vital target of 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and also the key index of the Sponge City Development Technical Guide: Low Impact Development. However,initial rainfall is a widely used term concerning urban runoff pollution control and malodorous water treatment, and there are definite numerical indexes in codes,government document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However,there is a lack of clear cognition about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initial rainfall,runoff total volume and runoff pollution,the concept of initial rainfall was extensively misused and abused, which leads to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trategy formulation,code compila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concepts and uncertainty of initial rainfall were discusse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itial rainfall and runoff total volume control,as well as both roles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sponge city development,malodorous water treatment,policymaking of runoff pollution control,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and index,as well as the design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Key words: sponge city; initial rainfall; total runoff volume; runoff pollution

雨水径流组织不合理原因

雨水径流组织不合理原因

雨水径流组织不合理原因雨水径流组织不合理,就像是一场混乱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各奏各的调,完全没有和谐可言。

咱先说说这地形地貌的事儿。

有些地方啊,地形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这儿高那儿低,没有个规律。

比如说在一些老旧小区,地面坑坑洼洼的,就像一张长满麻子的脸。

雨水落下来啊,根本就找不到顺畅的出路,只能积在低洼处。

这就好比一群人要赶路,可前面的路全是大坑小坑,大家只能挤在坑洼里,走也走不动。

那这雨水径流能组织得合理吗?肯定不能啊。

再讲讲这排水设施的问题。

排水管道就像是城市的血管,要是血管堵塞或者太细了,那还能正常运转吗?很多时候啊,排水管道的管径设计得不合理,就像给一个大汉准备了一根小吸管喝水,怎么能满足需求呢?还有啊,管道要是年久失修,破破烂烂的,就像一件满是破洞的衣服,雨水能乖乖顺着管道流走才怪呢。

这就跟我们家里的水管漏水一样,水到处乱流,根本不受控制。

那在城市里,这样的排水管道,雨水径流不就乱套了吗?植被覆盖也在这雨水径流组织里扮演着重要角色。

植被啊,就像是大地的守护者。

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地或者一片树林,就像一群坚强的士兵,能够阻挡雨水的肆意冲刷。

可要是植被稀少呢?那土地就像一个没有铠甲保护的战士,赤裸裸地暴露在雨水面前。

雨水一下子就把泥土冲走了,形成大量的泥水径流,根本没有组织性可言。

这就好比战场上没有防御工事,敌人一冲就垮了,雨水径流也是这样,毫无秩序地到处流淌。

还有这人为因素啊,可不能小瞧。

有些人啊,乱倒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一股脑儿地往排水口附近扔。

这排水口就像人的嘴巴,被堵住了还怎么吃东西喝水呢?雨水到了这儿,就像被一堵墙挡住了,只能在周围打转。

而且啊,有些城市规划的时候,就没有把雨水径流组织考虑周全,就像盖房子没打好地基一样。

各个功能区之间的布局不合理,雨水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时候就像迷失了方向的小羊羔,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在一些农村地区,情况也不乐观。

很多农户在自家院子里随意垫高或者降低地面,这就打乱了原本自然的排水坡度。

关于雨水径流控制计算的问题探讨

关于雨水径流控制计算的问题探讨

建筑技术开发Buil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第46卷第19期2019年10月关于雨水径流控制计算的问题探讨黄玉珠(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510300)[摘 要]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与实施是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工程设计中,“容积法”是进行低影响 开发设计与计算的重要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指出釆用"容积法”进行雨水径流控制计算、不同规范间不一致等问题,进行原 因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雨水控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容积法[中图分类号]TU 986.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3X (2019) 19-0024^)2Discussion on Problem of Rainwater Runoff Control CalculationHuang Yu-zhu[Abstract ]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ow-impact development facilities in sponge citi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internal defects. In engineering design, ** v olumetric method"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low-impact development design and calculation. Through case analysis,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volumetric method" is us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rainwater runoff control and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different specifications, and the cause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Keywords ] rainwater control ; annual runoff total control rate ; volumetric method 近年来,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出现雨水峰值流量增大、 雨水径流负荷超过排水系统能力等问题,雨水径流控制问题 是建设工程行业的新关注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存、蒸发(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控制(不外排)的雨量占 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
三、基本定义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实为年雨量控制率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术语 ——“控制”指总量控制:体积+污染
100年一遇调节水位 50年一遇调节水位
水质控制容积 排空时间Td 沉泥区
溢洪道 溢流
底部出流
延时调节塘(强化水质控制型)
国家 美国 中国
年代/份 1970s
1980s
2009 2008 2014
出发点
方法
评价指标
径流污染、CSO污染总量及其 多年逐 场降 雨 模 年雨量控制率、
末端受纳水体影响评价、治理
型连续模拟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成本评估
多年逐场降雨
径流污染控制、延时调节塘水 “降雨-径流”计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质控制容积计算
足;
-出发点——维持开发前自然状态下的产流状态;
-目标——95%降雨场次控制; -统计方法——Percentile; -技术——LID&GI。
2011年: 美国30个州雨水管理标准概要(summary of state stormwater standards,EPA)
二、径流污染控制与恢复自然水文状态
二、径流污染控制与恢复自然水文状态
2009年: 《联邦项目暴雨管理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Stormwater Runoff Requirements for Federal Projects under Section 438 of the Energy Independence and Security Act,EPA )》 -指出了传统调节塘等峰值控制设施在控制高频率中小降雨的峰值流量、径流体积及径流历时上的不
7、无法考核
一、海绵城市概述 二、径流污染控制与恢复自然水文状态 三、基本定义 四、目标确定与优化——分区 五、实际工程落地效果的影响因素
六目标考核
一、径流污染控制与恢复自然水文状态
背景:
前期问题识别、评估、决策 国家重大决策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1972
中国还落后至少30年?
修订《清洁水法》,试行“国家污染排放许可制度(NPDES)”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若干问题探讨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困惑与质疑
1、海绵城市只考虑总量控制,不考虑峰值、暴 雨洪涝控制
2、总量控制的目标仅是为了解决径流污染
3、总量减排会造成河道干涸 4、总量减排就是通过入渗和回用实现“不外排”
5、我国的总量控制目标定得偏高
6、总量减排影响因素多: 实际降雨、指标要分解到单项设施、模型计算 法比容积法更准确
-1976~1977 美国环保局,全国合流制溢流和城市雨水径流排放评价项目 (Nationwide evaluation of CSO and urban stormwater discharges volume),
-1979~1983 美国环保局,全国城市径流项目(Nationwide urban runoff program),
-数据——连续20-30年的小时降雨量; -水文计算——合理化公式连续计算(初损、径流系数); -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降雨场次控制率; -技术——水质控制池(Water Quality Control Basin)/延时调节塘(Detention pond)。 -关键参数——降雨间隔时间、排空时间。
佳管理措施(道路清扫等)。
二、径流污染控制与恢复自然水文状态
(2)1989,James C.Y. Guo等提出了水质控制容积(Water Quality Control Volume,WQCv)
(Nationwide evaluation of CSO and urban stormwater discharges volume)。
(Nationwide evaluation of CSO and urban stormwater discharges volume)。
-数据——连续25年的小时降雨量; -水文计算——Storage Treatment and Overflow Model(STORM); -指标——CSO次数、年径流(体积)总量控制率、年雨量控制率、污染物总量控制率、成本; -技术——“调节/储存/调蓄-处理(Detention/Retention/Detention and Retention-Treatment)”、BMPs最
算、SWMM模型 年降雨场次控制率
核算
恢复开发前自然水文状态
多年24小时降雨 统计分析
年降雨场次控制率
径流污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水质控制容积 多年24小时降雨 年降雨场次控制率、
计算
统计分析
年雨量控制率
恢复开发前自然水文状态、径 流污染控制
多年24小时降雨 统计分析
年雨量控制率
二、径流污染控制与恢复自然水文状态
张伟 绘制)
四、目标的确定与优化
目的?85?
下限
上限
I区 ( 85% ≤ α ≤ 90% ) II区 ( 80% ≤ α ≤ 85% ) III区( 75% ≤ α ≤ 85% ) IV区( 70% ≤ α ≤ 85% ) V区 ( 60% ≤ α ≤ 85% )
为什么要实施“总量控制”? 构成? 径流污染VS恢复自然水文状态,冲突? 三个指标不同?
总量控制 径流污染物总量控制
实现
评价
径流流量控制 实现
径流体积控制
实现 径流时间控制
模型连续计算 或
降雨统计分析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年降雨场次控制率
年雨量控制率
实现 自然 水文 状态
评价
三、基本定义
《指南》 : 当地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指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
入流
蓄水层 排空时间Td
溢流
底部出流 雨水花园
三、基本定义 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术语——“不外排”
自然状态?不外排? 城市化条件下?
(Arnold , Gibbons , Impervious surface coverage: the emergence of a key environmental indicator,1996,
-1987年
再次修订《清洁水法》,将城市雨水径流由面源定义为点源,将城市雨水纳入NPDES管辖范围。
二、径流污染控制与恢复自然水文状态
年径流体积控制率、年均雨量控制率、年均场次控制率
(1)1977,美国环保局组织美国芝加哥公共工程协会(APWA)、佛罗里达大学等实施了涵盖全国
248个城市区域的合流制溢流和城市雨水径流排放评价研究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