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老子韩非成语
关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
关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关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
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1.狗猛酒酸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不售,酒酸怪其故。
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
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
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意译】宋国有个酿酒的生意人,他开的酒家,量器精准公平,对客人服务周到恭谨,而且酒香味美,店外悬挂的酒旗高扬醒目。
他以为一定会生意兴隆,可他家的酒常常发酸变质却卖不出去。
店主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向邻里中有学问的杨倩老人请教。
杨倩老人问他:“您家店铺里的看门狗很凶吗?”店老板迷惑不解地说:“狗的确很凶,但如此好酒为什么卖不掉呢?”杨倩老人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呀!有的人叫自己的小孩拿着钱和容器到你家去打酒,而你的恶狗却冲着顾客狂吠咬人,多可怕呀!没人敢来,所以,你的酒直到发酸也卖不出去。
国家也有恶狗。
身怀治国之术的贤人,想让统治万人的大国君主了解他们的高技良策,而奸邪的大臣却像恶狗一样扑上去咬他们,这就是君王被蒙蔽挟持,而有治国之术的贤人不被任用的原因啊!2.鲁相嗜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子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
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意译】战国鲁穆公时,公孙仪是鲁国丞相。
他特别喜欢吃鱼,于是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来应时鲜鱼进献给他。
2023年韩非经典语录
2023年韩非经典语录2023年韩非经典语录11、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
ue004莎士比亚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ue004韩非子2、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3、接下来,韩非从各个方面分别举例论述道如果你自认为自己的计谋很高明,"4、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
韩非子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韩非子.喻老》6、恃人不如自恃也。
(恃,依靠。
)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7、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子8、千里之提,溃于蚁穴。
韩非子9、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
韩非《韩非子》10、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子要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
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
王业宁11、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子12、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13、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易中天1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15、恃人不如自恃也。
(恃,依靠。
)--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梁启超16、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韩非子17、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韩非子《喻老》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
拜伦18、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韩非子19、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20、一个人如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易中天21、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22、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集注.喻志》23、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韩非子24、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韩非子25、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26、恃人不如自恃也。
《孟子》《荀子》《韩非子》中的成语
《孟子》中的成语1、【杯水车薪】谓一杯水,救一车燃烧的柴,喻无济于事。
《孟子·告子》:“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不为已甚】谓不做过分的事。
为,做。
已甚,过分。
《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宋·邵雍《寒夜吟》:“不出既往言,不为已甚事。
”3、【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不言而喻。
” (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4、【出尔反尔】(原指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
尔,你。
)现指言论和行动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宋·范仲淹《窦谏议录》:“阴阳之理,大抵不异,为善为恶,出尔反尔,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箪食壶浆】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后用为犒劳拥护王者之师的典故。
《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6、【舍我其谁】谓自视极高,自任极重。
《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7、【始作俑者】俑,古代用来殉葬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
后用来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8、【事半功倍】事,要做的事情,指措施。
功,功效。
意为措施只有古人的一半,而收到加倍的功效。
后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注意与其反义词“事倍功半”的区别)《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六韬·军势》:“夫必胜者,先见弱于敌而后战者也。
故事半而功自倍。
后七子的名词解释
后七子的名词解释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中,后七子是一个常见的词语,特指孟子、荀子、庄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和孙子七位古代思想家。
这七位哲学家在中国哲学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将对后七子进行逐一解释。
1. 孟子:孟子(372年-289年前后)名轲,字子舆,又称孟子舆。
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被封为“孟子”,是出于尊敬他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
他的思想主张强调人性的善良,认为人性是可以培养和改造的。
在政治上,孟子主张君主立德,推崇仁政。
孟子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荀子:荀子(313年-238年前后)名况,字卿胜,又称荀况。
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荀子的学说主张人的本性是恶的,强调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
他强调君主的权力要通过道德来约束,注重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荀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儒家学说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昼,又称庄周。
他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的学说主张追求人的自由和无为而治的理念。
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寓言和哲理故事,通过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后世的文化、美学和宗教思想都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4. 老子:老子(约公元前570年-公元前471年)名聃,字聃,又称李聃。
他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的学说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他提出了“道”这个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自我与自然的融合。
老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道家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5. 墨子: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名翟,字子墨,又称墨翟。
他是中国古代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
墨子的学说主张兼爱、非攻,强调以爱和宽容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
第8课 百家争鸣
4)教育观: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 创办私学,“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 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诗经》《书经》 《礼》《易》和《春秋》”。
天地万物为一
③崇尚自然, 追求精神
自由
逍遥游的庄子
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 子思想的影子?
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
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
(三)法家学派
1、代表
李悝 吴起 商 鞅 韩非子 申不害
李悝
(1)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 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课堂检测
1.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
贱A的.有是教(无A类 )
B.因材施教
C.只是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也
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
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是中 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 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韩非口吃(结巴),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 斯同是荀子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 捷,李斯自以为不如。
韩非师从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 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商鞅、慎到、 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 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 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 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 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 君主地位 .
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名言选背
老子名言选背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道祖,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中包含大量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精华,主张无为而治。
《道德经》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2.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第四十一章)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
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与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及荀子的学生李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意类似。
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第八十一章)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
6.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轻易许下诺言必然缺乏信用,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话,真正做起来就会有更多的麻烦。
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轻易许诺,只要许了诺就要认真践行;不要轻视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或者对手,否则我们肯定会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后劲和必要的准备而失败。
8.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守株待兔》原文及译文
《守株待兔》原文及译文《守株待兔》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守株待兔》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守株待兔》原文:韩非〔先秦〕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守株待兔》注释:1、株:树桩。
2、走:跑。
3、触:撞到。
4、折:折断。
5、因:于是,就。
6、释:放,放下。
7、耒(lěi):一种农具。
8、冀:希望。
9、复:又,再。
10、得:得到。
11、身:自己。
12、为:被,表被动。
作者简介: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守株待兔成语【成语】:守株待兔【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举例造句】: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
【近义词】: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反义词】:通达权变【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知变通【英文】: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cl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s 【故事】: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小心就撞在树桩上死了。
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治国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争霸,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对于治国的思想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就春秋战国时期的治国思想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尊王攘夷(孟子)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之一,他主张“尊王攘夷”,认为王位属于民众,君王如果失去民心,就会被废黜。
他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人民的福祉和幸福是国家兴旺的基石。
因此,他主张君主应当尽力保障人民的生活和福利,同时要保护国家的疆土安全,以便能够迎头赶上强大的外部势力。
二、法治与德治(孔子、荀子)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强调重视道德和人伦关系,认为国家治理应以德治为主。
他认为君主应当具备良好的德行,并以身作则,为民众树立榜样。
他还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民的德行和道德规范,以期达到国家治理的目的。
荀子则主张法治,认为德治是治国之基,而法律制度则是德治的基础。
他认为明确的法律制度能够约束人们的行为,保护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秩序。
在他看来,法律的力量能够弥补人性的弱点和欺诈行为,确保社会公平正义。
三、道家思想(老子、荀子)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万物有道,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
他主张减少政府的干预,返璞归真,以自然的力量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平衡。
他主张不争不抢,尽量避免战争和争端的发生,从而实现治国安邦的目标。
荀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和发展,他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律和政府的规范来约束和引导。
他主张君主要具备强大的权威和统治力量,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四、规范治国(韩非子)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法家思想家,他主张用法治来统治国家。
他认为君王应当依法治理国家,通过建立严明的法律制度和刑罚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权威。
他还主张分清权责,设立明确的权力机构和行政机构,以实现国家的治理和管理。
“诸子百家”中的成语.doc
“诸子百家”中的成语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
初高中文言文实词古今意义微殊(第一部分)
古今意义微殊爱1亲爱,疼爱。
例子:爱其母2爱惜,吝啬。
例子:甚爱必大费。
《老子》(过于吝啬必然遭致巨大的浪费)文臣不爱钱,武臣不爱死。
谤议论或批评别人的短处(是个中性词)。
例子:能谤讥于市朝,问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谤:公然的评议;讥:委婉地讽刺)毙倒下去。
例子:郑人击简子,中肩,毙于车中。
(毙于车中:倒到车中)魏晋以后,毙才表示现代意义“死”。
兵主要指兵器。
例子:兵革非不坚利也。
《天时不如地利》成语“短兵相接”。
池护城河。
贰1重复一次。
例子:不贰过。
(不重复犯过错)。
2不专一,不一致。
访1咨询,向人征求意见。
例子:王访于季子。
(王向季子咨询,征求意见。
)(注:拜访一义唐朝时候方才产生)羹一种带汁的肉食。
唐宋后方为羹汤之义。
购悬赏征求,重价收买。
例子: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史记项羽本纪》馆 1 客舍2客居、暂住。
例子:师还,馆于虞。
国首都。
例子:一国之人。
(全首都的人)(注:汉代以后此义消失)恨遗憾。
例子: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给1(形容词)食用丰足的意思。
例子: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给足:家给户足之义。
)《史记西门豹治鄴》2(动词)供应。
例子: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
(给其食用:供应他食用)。
《战国策》怜爱。
例子:既怜沧浪水,复爱沧浪曲。
《西江雨后》赂1(名词)赠送的财物。
2(动词)用财物赠送别人。
例子:宋以郜大鼎赂公。
《左传桓公二年》穷1极,尽,到尽头的意思。
例子:梧鼠五计而穷。
《荀子劝学》;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2生活困难,境遇不好。
常用来特指不能进仕和不能显贵。
例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去1离开(某地或某人)。
例子:孟子去齐。
《孟子公孙丑下》(注:古人说去成都是指离开成都,而不是现代汉语中前往成都的意思。
)2离开或放弃某一职位,常与“就”相对。
例子:同生死,轻去就。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3距离。
例子: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孟子》劝劝勉,奖励。
例子:《劝学》就是《鼓励学习》色脸色,脸上表现出来的气色,神情。
成语名句大全
成语名句大全1、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韩非子》)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汤赋》)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宋苏询》)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宋史》)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曷冠子天则》)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10、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孔子)1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13、兼听则明,倔信则暗。
(《汉王符》)1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15、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宋朱熹》)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1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2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2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宋释道原》)2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2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2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2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30、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
“诸子百家”中的成语
“诸子百家”中的成语
导读:
哀而不伤《》安不忘危《》安常处顺《庄子》
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
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
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
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
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
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
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
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
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
不愧不怍《》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
不耻下问《论语》
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
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
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
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
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
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
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
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
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
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
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
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
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
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
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
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
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3韩非子
10.谮:(zèn郑)《诗·小雅·巷伯》:“彼谮人者,谁适与谋?”《论语·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公羊传·庄公元年》:“夫人谮公于齐侯。”《玉篇》:“谮,谗也。”这里用为无中生有地说人坏话之意。
4.厚:《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史记·高祖本纪》:“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这里用为形容词,谓淳厚、厚道之意。
5.鲠:(gěng)这里用为刚直、正直之意。
6.固:《论语·述而》:“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国语·周语上》:“吾闻夫犬戎树谆,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韦昭注:“固,一也。”《礼记·中庸》:“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荀子·儒效》:“尽善挟洽之谓神。曷谓固。”《广韵·暮韵》:“固,一也。”这里用为坚定专一之意。
3韩非子·难言第三
【原文】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1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敦2祗3恭厚4,鲠5固6慎完7,则见以为掘8而不伦。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总微说约,径省而不锦,则见以为刿9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10而不让11;闳12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谀上;言而远俗,诡躁人间,则见以为诞。捷敏辩给,繁于文采,则见以为史13;殊释文学,以质14信15言,则见以为鄙;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此臣非之所以难言而重患也。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七贤论道四十三、七子论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横跨了549年,这段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大学问家,先秦七子尤为代表,分别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荀子,韩非子。
七贤跨越时间比较长,有的是同一时期,彼此见过面;有的素昧平生,差了好几代。
七贤是凑不到一起论道,不过从他们留下的古籍中,仍能看出他们所持的观点,彼此有相似点,也有不同。
请他们聚在一起论道,不如说是他们的思想论道。
先秦七子坐在圆桌旁,主持人说:先秦七子,跨越春秋与战国,七位贤士,我想请问一下,何为道。
老子曰:大器晚成,大音若希,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
道是说不上名来的,大道很晚才会成就,它的声音稀微,样子无形,称之为道。
主持人说:老子不愧是道家的创始人,说得微妙含蓄,我们现代人还是不懂。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补有余。
所谓的“道”,就在这里,世间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事物间总是相辅相成的。
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生就有死,有乐就有恶,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面走到尽头,就转化为另一面。
所谓物极必反出。
道广布天地间,它可大可小,可左可右。
它谦卑低调,没有自我私心,可小如微尘;它包容万物,大公无私,可大到无边。
这种可大可小,正体现了道的弹性和能量。
孔子曰:老子的道,引述来了做人之道,人与人交友之道,对待朋友要忠实诚恳,如果朋友违反道义,就要尽朋友的责任加以规劝。
要善意的引导朋友,如果朋友不接受,就不要勉强,适可而止,以免友谊破裂。
庄子曰:千百年来,人们不停地探寻着生活的意义,并忙碌着为自己所谓的道寻找依据。
然而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道到底有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可以评判呢?是不是终日无休无止地劳碌就算有意义的一生呢?如果你是一个毫无闲暇的奋斗者,那么请你试着在你的水壶上画一些花纹,在你的头发上束一条彩带,你会发现生活的意义也许不止于你所知道的那些。
韩非子的著作
韩非子的著作
韩非子的法家主要代表作品包括《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
1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韩非子》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非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
”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2韩非子人物成就
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
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
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韩非子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
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
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韩非子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韩非子代表作
韩非子代表作
韩非子的法家主要代表作品包括《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
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
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韩非子》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非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
”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韩非子人物成就
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
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
韩非是
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
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
万余字。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
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韩非子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
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
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
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韩非子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公输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反 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墨子,名翟(音dí),是墨家 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铺张浪费,主张节约;他要他 的门徒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的事。 如果不刻苦,就是算违背他的主张。墨子还反对那种 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这回他听到 楚国要利用云梯去侵略宋国,就急急忙忙地亲自跑到 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 服撕下一块裹着脚走。这样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 国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 王攻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复楚国 的霸权。他扩大军队,要去攻打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领的工匠。他是鲁国人, 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为鲁班的。公输般使用斧子 不用说是最灵巧的了,谁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领, 那就是不自量力。所以后来有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 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当了楚国的大夫。他替楚王设 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 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楚惠王一面叫公输般赶紧 制造云梯,一面准备向宋国进攻。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 扬出去,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心。 特别是宋国,听到楚国要 来进攻,更加觉得大祸临头。
《墨 子》
春秋时代政局的突出现象,是霸政的形成。由于周室王权 日趋式微,各诸侯国内则篡弑迭生,外则互相兼并,加上夷蛮、 戎狄等异族时常侵扰中原,全国局势非常紊乱。一些势力强大 的诸侯,不仅想吞并小国,而且想取代天子的地位;但在列国 竞争之下,一时无法君临全国,只得称霸诸侯,而为中原诸侯 的盟主,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于经 传者有一百七十多国,但其中会盟、征伐事迹之彰彰可考者, 不外齐、鲁、楚、秦、晋、宋、卫、燕、陈、曹、蔡、郑、吴、 越等十数国。在春秋时期,先后参与争霸的著名诸侯有五个, 史称“春秋五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荀子》成语集锦安如磐石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
形容非常稳固。
《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荀子·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冰寒于水冰比水冷。
指后来居上。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不教而诛教:教育;诛:处罚,杀死。
不警告就处死。
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
”《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持之有故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
《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苟且偷生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
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狗彘不若gǒu zhì bù ruî彘:猪。
连猪狗都不如。
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
“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
”后发制人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横行天下形容遍行天下,到处称强,没有敌手。
荀子·修身》:“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
”积善成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积水成渊点点滴滴的水聚积起来,就能形成一个深潭。
比喻积小成多。
《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跬步千里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
比喻学习应该持之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坎井之蛙坎井:坏井,废井。
废井里的青蛙。
比喻见识不多的人。
《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示例: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变心易虑改变思想;改变打算。
《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
”【示例】:[寡人]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
乃且愿~,割地谢前过以事秦。
◎《史记·张仪列传》强本节用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
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
《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示例】: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不可废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梧鼠五技wú shǔ wǔ jì梧鼠:即“鼯鼠”,为鼣鼠之误;五技:据说鼫鼠有五种技能。
比喻技能多而不精,于事无益。
《荀子·劝学》:“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提纲挈领tí gāng qiè lǐng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
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
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荀子·劝学》:“若挈裘领,诎五指而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宋史·职官志八》:“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
”源清流洁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
原比喻身居高位的人好,在下面的人也好。
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示例:~,本盛末荣。
◎汉·班固《泗水亭碑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
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出自】:《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涅:黑土。
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韩非子》成语集锦病入骨随骨随:骨髓。
病到骨头里。
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不耻最后不耻:不以为羞耻。
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
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吹毛求疵求:寻找;疵:缺点,小毛病。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犯言直谏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目不见睫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比喻人无自知之明抱法处势比喻把法和势结合起来,用势来保证法的推行。
彼众我寡彼:对方。
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变古易常改变过去的法制和习俗。
冰炭不同器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
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兵不厌诈厌:嫌恶;诈:欺骗。
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不法常可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
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
不要照搬老办法。
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
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
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尘饭涂羹涂:泥。
尘做的饭,泥做的羹。
指儿童游戏。
比喻没有用处的东西。
道不拾遗遗:失物。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
形容社会风气好。
堤溃蚁孔堤坝因蚂蚁洞而崩溃。
比喻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
多财善贾贾:做买卖。
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
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法不阿贵法:法律;阿:偏袒。
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
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负薪救火背着柴草去救火。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根深柢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故弄玄虚故:故意;弄:玩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
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
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汗马功劳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
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
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和璧隋珠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计功行赏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名存实亡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
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
指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
千秋万岁千年万年。
形容岁月长久。
轻举妄动轻:轻率;妄:任意。
指不经慎重考虑,轻率地采取行动。
如出一口象从一张嘴里说出来的。
形容许多人说法一样。
色衰爱弛色:姿色、容颜;弛:松懈,衰退。
指靠美貌得宠的人,一旦姿色衰老,就会遭到遗弃。
指男子喜新厌旧。
杀彘教子彘:猪。
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比喻两头没有着落。
深沟高垒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
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提纲挈领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
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
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唯唯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
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象箸玉杯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
形容生活奢侈。
循名责实循:依照;责:要求。
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
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优柔寡断优柔:犹豫不决;寡:少。
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玉卮无当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
玉杯没有底。
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蚁穴溃堤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
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坐不重席坐不用双层席子。
比喻生活节俭。
视死如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
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邹缨齐紫比喻上行下效。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一辞同轨犹众口一词。
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折长补短〖解释〗截取长的,补充短的。
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以德追祸〖解释〗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
卑身贱体①谓俭约勤苦。
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
比肩随踵犹比肩继踵。
形容接连不断。
不劳而成不须劳苦就能有成就。
见微知着微:微小;着:明显。
见到事情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狡兔死,良狗烹烹:烧煮。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
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
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连类比物连:连缀。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
临难不惧临:到;难:灾难;惧:恐惧。
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临难不恐临:到;难:灾难;恐:恐惧。
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
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识途老马认识路的老马。
比喻对某种事物熟悉有经验的人。
信赏必罚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
形容赏罚严明。
岩居穴处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岩栖穴处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岩穴之士指隐士。
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一颦一笑颦:皱眉。
指忧和喜的表情。
郢书燕说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以讹传讹。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比喻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
也形容心思聪明,动作敏捷。
远水不解近渴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远水不救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白璧三献〖解释〗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
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
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生死予夺〖释义〗生:让人活;死:处死;予:给予;夺:剥夺。
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
采椽不斫〖解释〗采:柞木。
比喻生活简朴。
多言繁称〖解释〗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
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观貌察色〖解释〗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
米盐博辩〖解释〗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清廉正直〖解释〗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
去甚去泰〖解释〗指做事不能太过分。
柔懦寡断〖解释〗指软弱面不果断。
若烹小鲜〖解释〗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
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
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以法为教〖解释〗以:用;教:教育。
引用法律条文充当教育的内容。
中饱私囊〖解释〗中饱:从中得利。
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老子》成语集锦玄之又玄:幽昧深远,不可测知。
后泛指事理非常奥妙难懂。
功成不处:成功以后而不以为是自己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