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1.C2.B3.D4.D5.B6.C7.D8.A9.A10.B11.D12.B13.B14.A15.D16.C17.B18.A19.B20.B21.C22.D23.B24.C25.D26.D27.D28.C29.B30.D31.(1)黄宗羲: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2分)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

(2分)卢梭:反对君主专制;(2分)提出依照社会契约原则结成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理想。

(2分)(2)理由:西方君权与教权平列,中国是君权与神权合一;(2分)西方法律来自社会,中国法律出于君权。

(2分)史实:经济——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2分)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欧洲人文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分)32.政治转型:通过革命方式(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4分)思想转型:启蒙运动,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为革命提供理论根据,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系统的政治构想;(4分)经济转型:工业革命开展和深入,使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4分)33.(1)内涵: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2分)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2分)(2)不同:内涵不同:中国的民本思想家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2分)西方主权在民思想更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

(2分)本质和目的不同:中国的民本思想本质是为地主统治阶级服务的,主权在君,目的是使人民顺从君主的统治。

(2分)西方主权在民思想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目的是限制主权者的权力,建立民主政治。

(2分)答案第1页,总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V)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V)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V)考试时间:90分钟历史备课组一、单选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60分)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3、荀子曰:“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董仲舒曰:“为生不能为人,为人者,天也”“为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

二者关于“天”的论述的主要区别是( ) A.“天”是否有意志 B.“天”是否客观存在C.“天”是否施行“仁政”D.“天”是否高高在上4、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D.君臣关系,分合有道5、以下三句话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判断其代表的思想流派( )①这样顺其自然,无私无畏治理,国家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了。

②如果立法严厉明确,犯法就像跌进了深谷必死无疑……还有什么不能平治?③先爱自己的亲人,后推及到仁爱百姓。

A.儒、墨、道B.道、儒、法C.道、法、儒 D墨、兵、法6、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7、“人治”社会实质上是社会对君权及权力群体的失控。

政治权力没有受制约和监督, 不受控的权力必然会乱法。

“礼治”对此的实际解决必然是符合德治理想的对圣王品格的期待与依赖。

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在一次收藏品拍卖会上展示了一张股票证,上盖“洛阳市制粉合作坊”的公章,发证日期为“公元一九五六年八月廿四日”。

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A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C 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史实D 新中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2. 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

这一现象说明了()A 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 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C 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 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3. 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 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 ,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 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 。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 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B 改变分配方式C 增强企业活力D 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4. 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B 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C 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D “ 文革” 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5.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 个体企业” ,同时规定“ 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 。

这说明()A 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经建立D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6.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此是()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④②③D ③①④②7.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6).doc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6).doc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2.《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3.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

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老庄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B.孔孟儒家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C.韩非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墨家的“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4.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信徒。

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

”这主要反映了( )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5.“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6.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哪些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一定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 )①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墨子:“兼爱,非攻”③韩非:严刑峻法,残酷镇压④孟子:“民为贵”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7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一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阐发以柔克刚的方法论 B.促进天人关系的体系形成C.希望利用道德改造自然 D.将人际关系的规范义理化8.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含答案历史学科试卷(文科)出题人:蒋勇审题人:王微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3页。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存。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考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保持答题卷清洁、完整,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5分,共60分)1.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

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

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2.“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

”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巩固了西周的统治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C.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此他实行了A.分封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度 D.郡国并行制4.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指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5.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A.唐代尚书省B.元代中书省C.明代内阁D.清代军机处6.6世纪以前和10世纪以后的政治体制和官僚形态存在着重大区别。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6).doc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6).doc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6)一、单项选择题(50分)1.右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弱者,道之用”3.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

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①关注社会,留下的是公平与正义:平等、互利、博爱②关注人生,留下的是人生态度:真实、自由、宽容③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④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A.①道家②儒家③墨家④法家B.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墨家C.①墨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儒家D.①法家②墨家③儒家④道家4.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

唐玄宗的这一做法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5.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

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该思想家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7.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

”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

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C.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8.《曾国藩全集》载:“若游心能如老庄之虚静,治身能如墨翟之勤俭,齐民能以管、商之严整,而又持以不自是之心,偏者裁之,缺者补之,则诸子皆可师也,不可弃也。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第二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南城二中2019——2020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7*2=34分)1.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这种方式甲骨卜辞A. 减少了商王决策的盲目性B. 是行政机构不健全的必然产物C. 使王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D. 解决了贵族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C项正确。

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并不会减少商王决策的盲目性,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机构是否健全的信息,而是强调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B项错误。

宗法制的实施有利于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点睛】抓住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紧扣材料信息“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即可得出商朝王权充满神秘色彩的结论。

2.商代,“王”与侯、伯等称谓一样,同是方国首领的称号,意为一方君长。

周王称“天子”,是“天下共主”,并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

这表明西周A. 王权与神权开始结合B. 王权比商代得到一定加强C. 地方诸侯的离心力消除D. 依靠血缘关系难以维系统治【答案】B 【解析】【详解】商王只是一方君长,而周王是“天下共主”,说明西周时期的王权比商代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血缘关系在政治制度中的作用,排除D项。

【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

分派到地方的诸侯也可对下分封,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通过分封,西周诸侯与王室之间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城二中2019—2020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

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

这说明荀子A. 违背了儒学的基本信念B. 关注现实充满事功精神C. 实现了儒法的完美结合D. 政治诉求有理想化倾向【答案】B 【解析】【详解】荀子论风俗于秦,是关注秦国的社会现实及民情。

批评其“无儒”则是为了儒学的发展需要,因此带有一定的事功精神,故B项符合题意;儒学是有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学问,荀子关注秦国的社会民情,并没有违背儒学的基本信念,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法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谈及荀子的政治诉求是什么,故D项错误;2.钱穆在《中国文化导论》中提出:大体在孔子以前,那时的书籍,后世称之为“经书”;在孔子以后的书籍,后世称之为“子书”。

这一变化反映了A. 传统礼乐制度逐渐没落B. 新儒学对经学的冲击C. 学术向平民阶层转移D. 城市商品经济的兴起【答案】C【解析】“经书”属于上层贵族的书籍,“子书”属于平民阶层书籍,这一变化体现出学术向平民阶层转移,C正确;此时传统礼乐制度并没有逐渐没落,A错误;新兴儒学是汉代时期,B错误;城市经济兴起和材料主旨不符合,D错误。

3.以下表中内容表明,礼乐制度在当时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 界定亲疏和传承礼仪B. 明辨是非和确定等级C. 教化思想和规范秩序D. 歌功颂德和教化百姓【答案】C【解析】由《礼记》的记载可以得出,礼乐制度有利于人们明是非,变亲疏,《左转》记载表明礼乐制度有利于人的诚信,即规范人的行为;《论语》记载表明,礼乐制度有利于明确统治集团内部的尊卑等级,由此可知三则材料体现的是礼乐制度由教化和规范秩序的功能,C正确;ABD均比较片面,不能全部反映三则材料信息。

点睛:本题考查礼乐制度的相关内容,结合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可知,商周时期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同时,还制定实施了礼乐制度,以配合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此作答即可。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 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和D.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所提及的富民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自耕农阶级和小农经济的要求,说明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即由奴隶制经济向封建小农经济的转变,故D正确;富民思想不等同于民本思想,且无法从材料中看出其成为主流思想,故A错误;提出富民思想的是思想家,非统治者,故B错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和,排除C。

5.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B.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答案】A【解析】【详解】原始儒学主张民贵君轻,是一种民本思想,而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即天命高于君权,而君权高于民权,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可见董仲舒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因此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故D项错误,A项符合题意;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所在,天子如果无道无德,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可见他并未摒弃德治主张,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谈及“天、君、民”的关系问题,并未提及“仁爱思想”,故材料不能表明董仲舒是否背离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

6.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

这些做法A. 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B. 反映了商业发展冲击儒家思想C. 促进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D. 标志着中央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答案】A【解析】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由材料“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有利于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故选A;材料无关商业发展,排除B;材料反映加强地方管理的信息,排除C。

由“承袭土司之职”,可见无关改土归流,排除D。

7.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据此可知,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 )A. 否定了先秦以来以法治国的理念B. 标志着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C. 有利于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D. 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汉代法律儒家化,以德教为主,兴办学校,提倡儒家教育,以教育和法律的手段相互补充,两汉用儒家思想判案正是发挥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故C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儒家独尊的封建正统地位确立,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汉朝重视以法促善的社会教化功能,并没有使法律丧失调整社会矛盾的作用,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武帝时,《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

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联系所学西汉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的影响分析解答。

8.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设立旨在A. 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 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C. 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 配合政治统治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唐代设置道举的原因是唐代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

唐代皇帝选择老子为其始祖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巩固统治服务,确立李氏王朝统治的正统性。

故答案为D 项。

道举考试并不影响明经科,所以并未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唐朝此举的意图不在于推动文化多元发展,排除B项;科举制的确立已经冲击了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排除C项。

9.宋代建筑大量采用了以白墙黑瓦为主体的艺术形式,绘画常采用清秀简洁的水墨画和淡彩画形式,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风俗画的流行B. 商品经济的繁荣C. 理学的影响D. 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风俗画以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为主题,多取材于民间生活,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世俗文化兴起,出现了话本、风俗画、南戏等艺术表现形式,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宋代理学强调封建伦理纲常,扼杀人们的自然欲,压抑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服饰美学上更趋向纤弱、拘谨,与当时建筑上“白墙黑瓦”、绘画上“清秀简洁”、妇女服饰“惟务洁净,不可异众”等艺术风格一致,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强调了中央机构对地方的控制,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对艺术的影响10.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冈”,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

在此,王阳明A. 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 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C. 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D. 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达到“自然日长日化”等字眼体现的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的思想,即在此王阳明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选项A 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王阳明并未摆脱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选项C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到“知行合一”,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1.朱之瑜(1600一1682年)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

”颜元(1635一1704年)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

”两人的本质意图是A.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B.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朱之瑜“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和颜元“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二人都抨击程朱理学的不务实和无益于社会,其本质意图在于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A项正确;通过题干可知,朱之瑜和颜元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择击程朱理学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B项错误;通过题干可知,朱之瑜和颜元主要目的在于宣扬“经世致用”思想,与“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无关,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二者宣扬其“以民为本”的思想,D项错误。

12.梁启超在《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一文中评论某位思想家:“(他)所注重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的来源在哪里?’‘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他以为这些问题不解决,别的话都是空的。

”这位思想家是A. 王守仁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评论的是王夫之,王夫之系统地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强调“理在气中”,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等,故D项正确。

王守仁是明朝中期思想家,主张致良知,与材料不符,排除A。

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统治,与材料不符,排除B。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与材料不符,排除C。

13.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

这些不间的历史叙述反映出A.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答案】A【解析】【详解】李贽形象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眼里的“小人”,到中国现代无产阶级史学家侯外庐认可的“斗士”,再到日本现代史学家岛田虔次认为的“近代精神的思想家”等,可见由于时代和立场的不同,导致了历史解释的多样性,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本题材料属于历史解释,目的在于透视历史现象,不只是史实陈述,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历史解释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之上,且高于史实的,C项错误;四人所处的时代和立场不同,四个不同的历史解释不能揭示某个历史本质,而是体现历史解释的多样性,D项不符合题意。

14.汉初歌谣唱道:“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