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阶段验收评估(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本古代算数书列了一道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凡五人。
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
请问,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2.(xx·合肥模拟)中安在线最近报道,安徽潜山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下图)”将皖公作为安徽的“开山鼻祖”。
据《安庆府志》记载:“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
”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徽建省始于周朝皖国B.潜山是古代徽文化的中心地带C.在宗法制下皖公属小宗D.安徽境内在周朝曾出现过皖国3.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事件反映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B.大、小宗是相对的C.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D.采取“禅让”的权力传承方式4.(xx·山西高三诊断)《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
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 000多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
”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A.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5.(xx·南通模拟)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6.(xx·邯郸月考)《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高三历史基础知识一轮复习: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下表所示为清代江南贡生的社会成分,据表可知,清代江南地区()A.阶层固化倾向显著B.农民入仕受到限制C.察举机制注重公平D.城乡经济差距较大2.“商朝的外服”主要指一些慑于商王武力强大而服属于商王的时叛时服的异族邦;而在西周,(诸侯国)则成为周王朝在边疆有力的“屏藩”。
由此,与商朝相比,西周王朝A.统治的时间更为长久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血缘成分封的唯一依据D.与地方的关系趋于紧密3.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即所谓“兼听独断”。
这一做法A.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B.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否定C.导致了秦朝统治二世而亡D.是对贵族政治传统的继承4.康熙时期设置巡台御史制度,都察院每年派遣满、汉御史各一人前往台湾,监督地方官员的政务执行情况,兼管文化教育。
清政府此举意在()A.使皇帝能广泛获取信息帮助决策B.维护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C.促进台湾地区文化教育均衡发展D.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5.宋初对“陈桥兵变”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
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太宗此举意在()A.美化并维护宋太祖权威B.促进官方史书的修撰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彰显中央政权的合法性6.从汉代开始,皇帝在三公基础上不断增设新的“公”。
东汉往往以太傅录尚书事,曹魏以大将军录尚书事;西晋时,形成了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大司马、大将军、司徒、司空等八公并置的局面。
由此可知A.战争频繁,导致国家政务繁忙B.八公相较三公处理政务更高效C.通过增“公”分权以加强皇权专制D.江南经济的开发促进政治发展7.西汉初,文人创作群体以诸侯王为中心,创作多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西汉中叶以后,创作群体逐渐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多是渲染皇帝的尊严或者描写帝王游猎的宏大场景。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业水平过关
2021-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业水平过关一、单项选择题Ⅰ1.山东号称“齐鲁”,这一称谓源自(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解析:“齐鲁”称谓源自于西周时期周王实行分封制。
答案:B2.(xx·深圳学考模拟)西周初年的封国中,姬姓之国居多。
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 )A.军功B.血缘C.品德D.才能解析:姬姓贵族都是王室子弟,故姬姓贵族受封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
答案:B3.(xx年6月·广东学考)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奴隶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嫡长子继承制解析: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
答案:D4.(xx·惠州学考模拟)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改国王为皇帝B.建立中央官制C.实行郡县制D.皇权至高无上解析: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故皇权至上是其本质特征。
答案:D5.(xx·揭阳学考模拟)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决定重大军政事务C.处理朝廷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解析: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故本题选A项。
答案:A6.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解析: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上,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故选D项。
答案:D7.(xx·韶关学考模拟)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却没有人认识。
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A.统一货币B.焚书坑儒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解析: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却没有人认识”就能得出D项。
答案:D8.“汉承秦制”,却不断创新。
属于汉朝创新的监察制度是( )A.丞相制度B.察举制度C.刺史制度D.内阁制度解析:汉朝设十三州刺史监察地方,从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选C项。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练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左传》记载“(齐国大夫庆封)奔吴,吴句余(吴国君主)予之朱方(吴邑)。
聚其族焉而居之,富于其旧。
”这主要反映了A.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B.宗法关系是推行分封制的基础C.分封强化了宗族内部的等级D.国君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吴国国君分封齐国大夫庆封于吴邑,庆封家族在吴邑繁衍起来,这说明受封土地是建立宗族的条件,故选A;材料不能反映吴国国君与齐国大夫庆封是否有血缘关系,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宗族内部的等级问题,排除C;受封者享有世袭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国君无法直接掌握封国土地和人口,排除D。
2.商朝灭亡后,“小邦”周还没有力量对商朝故地实行有效的控制。
为此,武王的做法是A.“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B.“武王征九牧之君”C.“乃褒封神农氏之后于焦”D.“于是封功臣谋士”【答案】A【解析】西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度,将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并规定了诸侯享有的权力和对周王应尽的义务。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商故地应为商代后裔,故选A。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引文认为,君主的哪一举动符合荀子的观点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B.经常巡游天下C.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D.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答案】C【解析】材料“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反映了荀子主张国君要知道各个地方发生的事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故C项正确;邮驿制度、巡游、深入民间与材料无关,故ABD项排除。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习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2分)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 B.礼器C.食具D.货币2.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
此举()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3.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4.“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 ”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5.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6.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
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
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7.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
《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
冰鉴缶的使用()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C.展示出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8.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9.《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②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③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 简称晋等。
探究二 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史料一 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吕氏春秋》 史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及解读
丞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清代设
结合起来,形成“家 题 ” , 巩 固 了 中 央 构、以科举制为主 置军机处,专制
国一体”的政治框架 集权
的选官制度
皇权发展到顶峰
(1)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其特点是以血缘为纽 主 带,“家国一体” 旨 (2)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其特点是皇权至上,权力高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问题:(1)依据史料一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 的统治策略?
(2)依据史料二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 治产生了什么影响?
[史料导读]
(1)根据史料一图片中康叔、召公奭、姜尚、微子启身份,总结分封的对象;根 据图片中封国、主要同姓诸侯的地域分布,可得出诸侯的分布特点。
度集中
考情分析
最新考纲
课标试题
2019全国Ⅰ卷·24
商周时期的 政治制度
2019全国Ⅲ卷·24 2018全国Ⅱ卷·25 2017全国Ⅰ卷·24
2016全国Ⅲ卷·24
秦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
2019全国Ⅱ卷·24
考点呈现 西周时期的王位继承制
宗法制 商朝的建立 西周的分封制度 西周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秦国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论点】 (1)周代分封制是国家王权强大的表现和结果,是统 一国家的主权体现。 (2)西周初期的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较高的权威,周天子对诸 侯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向心力,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 得以普遍实行,分封制起到了拱卫周王室、拓展疆域、巩固统 治的积极作用。 (3)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 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 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提示】 特点: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裔, 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或 居于富庶之地,或居于战略要地。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 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2)根据史料二,指出受封的“诸侯国”统治有何特点。分析周 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 【提示】 特点:受封诸侯国拥有自己的武装;实行贵族世袭 政治统治;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力等。意图:加强对地方的 管理。
——石培华《中国历史纵与横》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读史指导】 解读史料一的关键是理解宗法观念对继承权的影响。解读史料 二的关键是抓住宗法观念对中国封建政治统治的影响。 【运用思考】 (1)史料一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示】 核心问题:最高统治权的继承问题。说明了血缘亲 疏关系的重要性。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读史指导】 (1)史料一从分封的对象、地理空间分布角度分析。 (2)史料二注意其核心论点:西周分封制的统治特点及政治体 制。 【运用思考】 (1)根据史料一地图,指出分封的对象、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现 出的明显特点。分析这些特点体现出的西周统治者的统治策略。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优化提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1·河南洛阳模拟)据殷墟甲骨文、商周金文等资料,商王朝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最高政务、一般政务、宗教文化、生产经济、军事等,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族尹”。
这说明商朝( )A.国家管理体制已日渐完备B.摆脱了神权对王权的制约C.王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D.官职分工已十分细致明确解析:选A。
根据材料“商王朝朝廷的官职可分为最高政务、一般政务、宗教文化、生产经济、军事等,地方则有侯、甸、男、卫等行政长官和基层行政官吏‘族尹’”可知商朝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和地方官制,国家管理体制已日渐完备,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商朝王权的宗教色彩,排除C项;早期官制仍较为原始,官职分工不够细致明确,排除D项。
2.西周时期,国君即位要朝于庙,卿大夫就任新的官职也要“告庙”,诸侯觐见天子等重要活动都必须在祖庙举行重大典礼。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子弟功臣,扩大统治范围B.防范诸侯兼并,加强中央集权C.严格等级秩序,维护世官制度D.巩固宗族关系,增强统治力量解析:选D。
材料中体现的是重要活动都要到“庙”举行重大典礼,告慰祖先,以此强化宗族凝聚力,故选D项。
分封制安抚子弟功臣,扩大统治范围,排除A项;材料中祭拜先人,不能体现加强中央集权,且西周时期还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B项;祭祖强化宗族凝聚力,不能体现严格等级制度,排除C项。
3.(2020·山东济南模拟)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
它反映出当时( )A.墓葬规制严整B.等级制度消亡C.贵族阶层没落D.社会变动剧烈解析:选D。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在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墓葬在墓道数、墓道长特别是墓葬面积等几个方面要比魏王、韩王、赵王逊色很多,说明随着分封制的逐渐瓦解,周天子地位旁落,而诸侯王的势力迅速壮大,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非常剧烈,故选D 项。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总结
(2)经济上:“贫不必不富”。魏晋南北朝时期,自 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时至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商品经济竞争性强, 胜负盈亏难料。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 舍”。政治权力往往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 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 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明显加快,以致 “庄田置后频移主”。
2.通过史料分析,可以明确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治上:“贱不必不贵”。魏晋南北朝时期,门 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 变。宋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士庶界限趋 于消解,官民之别可以转化。
宋代由贱而贵与由贵而贱的两种现象均较为常见。 宋代政治上的社会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和唐代 不尽相同,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 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进仕的可能性增大。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与“不变”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
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 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 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原则仍可 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 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监察制度
中央: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地方:汉武帝将全国分为 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代 表中央监察地方及诸侯
朝代
两汉
魏晋 南北
朝
选官制度
察举制 ①西汉开始,东汉末年 衰落 ②地方以品行为依据向 中央举荐
九品中正制 依品行、 门第等分九等,作为中 央选官依据
监察制度
中央:东汉设御史台 地方:东汉末年,州逐渐演变 成地方行政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_必修一第一单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 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 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 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世袭制
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 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 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 族的事务。由此,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 方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但是商王对参加联 盟的方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方国基本保持原有的 社会结构,除对商王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 主权,有的方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就是说, 商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通过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性 人事控制方式,而是靠商强大军事威力下的地方部落 方国与中央建立盟约的方式来维系的,也就是钱穆所 说的“诸侯承认天子式”的政治联系方式。
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 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 (3)家谱是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 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第2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概况 1、含义: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指君主专制) 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 两个概念 2、实行原因:
• 4.“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 安先祖。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 曰‘公堂’。其公堂,全族公举一二人司 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 鳏寡孤独,量给养赡。子姓有登科甲人乡 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这种现 象说明当地( )①宗法观念盛行 ②同族 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 ③族产是属 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 ④宗族制度对稳 [解析] 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族产归同族人共有是可能的,但不会扩大到非同姓的村落居民,因此不 能视族产为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故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 ] AC.①②③ B.②③④ [答案 • C.①②④ D.①③④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必修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共21张PPT)(共21张PPT)
二、西周分封制
2、目的: 巩固统治 3、分封的对象: 子弟(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4、权利: 受封土地和人口、再分封、世袭统治权 5、义务:朝贡、军赋、力役、
6、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等
7、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8、解体:春秋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名存实亡. 战国时被郡县制取代.
2、官员的产生和待遇不同:分封的诸侯职位世袭, 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官吏只有俸 禄没有封地。 3、与中央的关系和影响不同:封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完全听命于中央,有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性质不同: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 秦汉:郡、县(汉初郡国并行制;东 汉出现州、郡、县)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821.8.28Saturday, August 28,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3:32:5803:32:5803:328/28/2021 3:32:58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803:32:5803:32Aug-2128-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3:32:5803:32:5803:32Saturday, August 28, 2021
32))最商高:执宗政法集制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 度集3)中周;:(宗分法封制制、下分诸封侯制权、力礼较乐大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1_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_单元综合提升_含答案
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1.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确立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
3.巩固: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5.加强:北宋时期,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在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6.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7.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8.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深化理解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方式(1)加强君主权力。
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
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的科举考试,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
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题结构特征1_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质))意义:①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扩大了帝国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皇权中央集权皇由来: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帝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制影①君主的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成为一个人的政治。
度响②历代官僚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子与奴才的关系︱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三内容:皇帝→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九卿:分掌政府具体职能部门。
︱公太尉:主管军事(直接隶属丞相)九 (决策) (执行) ︱ 卿 特点:各部门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总揽于皇帝手中。
︱汉初郡国并行:王国与割据无异,侯国受所在郡监督 行中外朝制度,设“中朝”参 解 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法”、“左 官律”,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作用 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 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
②受司礼监太监的牵制,处于宦官参政和特务政治的影响下。
特点:①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②人治高于法治③中国古代政治机构设置完备,统治网络严密 ④宗法血缘关系渗入国家政治制度中⑤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
具体表现在:①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积 ②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极 ③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④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01 未能把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充分理解。
1.周桓王在位时(前720年—前697年),将王朝大权交给歌公,免去了郑庄公左卿士的职务。
郑庄公随即派人将王室的庄稼割走,后来也不再朝见天子。
这一现象说明()A.宗法制度开始瓦解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井田制度走向崩溃D.等级制度基本消失【答案】B【解析】依据周桓王在位时间可判定此时为春秋时期,郑庄公公然对抗周天子,说明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故选B项;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以及权力的继承等,题干涉及的是天子和诸侯的政治隶属关系动摇,排除A项;井田制被破坏涉及土地可以买卖流转,公田荒废,题干未提及这一层,排除C项;等级制度在春秋时期还存在着,排除D项。
2.据记载,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年)时,王室与郑国互不信任,相互交换质子;后来周桓王上台,起用虢公,剥夺郑伯的权力,郑伯派人割了王室洛邑的庄稼。
这说明当时()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瓦解【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王室与郑国交换质子,互不信任,后来王室与郑国交恶,由此可以看出王室与诸侯关系恶化,分封制破坏,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等级制度衰落,而不是丧失,排除A项;材料强调王权与诸侯之间权力的对抗,没有提到井田制,排除C 项;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标志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用于权力与财产的继承,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02对宗法制理解不到位1.《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
”但到了殷商后期,“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反映出A。
王位继承方式的改变B。
禅让制度的深远影响C.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D.废长立幼陋习的开始【答案】A【解析】根据《史记》记载商代中丁“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到了商朝后期,微子启和纣王之间,最后定为继承人的不是年长的庶子,而是年幼的嫡子,嫡长子继承制出现,可知材料反映了商代王位继承方式的探索和调整过程,A项正确;材料与选贤举能的禅让制无关,B项错误;《殷本纪》的这段记载反映了王位一直在王族内部进行,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本质未变,C项错误;从变化的结果来看,这种“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不是陋习,D项错误。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
3.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 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 务。这都是为皇帝和皇家服务,“国”与“家”同治,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4.形成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府组织;在一 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务的决策失误,不同 官职和机构之间相互配合,彼此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
——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
【问题驱动3】分析唐代官僚机制运行方式的进步性。 提示: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加强皇 权;对君权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材料三 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 郡政,宣布条教,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岁时劝课农桑, 旌别孝悌。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 焉。……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 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 ……职掌倅贰郡政,凡 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二、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 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 官职,如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力比御史大夫大,地位也 比御史大夫高,但是当丞相有失职和做错的情况发生, 御史大夫就可以向皇帝报告,纠正丞相;同样,管军 事的太尉有什么不对,御史大夫也可以向皇帝报告。
三、专制主义的巩固(两汉时期) 1.中央:西汉武帝时期,频繁更换宰相,并设“_内__朝__” 牵制“外朝”。 2.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辟制,选拔了人才,巩固了统 治。
四、专制主义弱化(魏晋南北朝) 1.地方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_专__制__主__义__中央集权严重削 弱。 2.士族地主势力发展,_九__品__中__正__制__盛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
第2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明清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X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解析: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规X化,故B项正确;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
答案:B2.《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下图所示)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A.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D.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解析:从材料信息与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部分恢复了分封制,故A项错误;汉初部分恢复分封制,导致了王国问题,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控制地方政权,故B、C项错误;后来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了专制皇权,故D项正确。
答案:D3.下表中的评价与史实最相符的选项是( )选项史实评价A 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B 唐朝设置节度使巩固了边疆,防止了地方割据C 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力过大,造成了安史之乱和地方割据,故B项错误;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行政权、军权、财权被分割,有效地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具有决策权,不能统领六部,故D项错误。
答案:C4.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秦朝各级官僚体系示意图 金字塔结构
体现权力高度集中, 皇位独尊、皇权至 家天下 上,大权独揽
世袭
分工配合,相互牵制
由皇帝任免, 有任期、考核 政绩
官僚政治
负责地方治 理,对中央 负责。
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 (1)对秦: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促进封建社 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 (2)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深远影响)。 2、消极:专制皇权极易形成暴政和腐败,阻碍社会发展。
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秦。
“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皇帝独尊
1、皇帝制度:基本特征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核心)
皇位世袭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御史大夫:为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 责监察百官。 (3)太尉(虚设):管理全国军务。 3、地方制度: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都由皇 帝直接任命,有利于中央集权。
期影响
B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019·全国卷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A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
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2017·海南卷)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
①积极作用: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 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一必修I——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教案单元综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表达。
它经验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开展过程。
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其次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
历朝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详细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别性。
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1、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开展呈现以下特点: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2、秦国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秦朝。
秦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初期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皇帝为中心形成从中心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相互协作,又相互牵制。
3、“汉承秦制〞,由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逐步开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减弱;中心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减弱。
4、明清时期,转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开展到顶峰,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废丞相、设内阁和六部、增设军机处;中心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听从专制王权的须要;废行省,设三司,干脆隶属中心,中心对地方限制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学法指导1、要留意理解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的根本概念,并结合详细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
2、要留意把握同一历史时期相关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
3、要留意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开展演化的整体线索。
(4)是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居于统治地位。
3、西周时期特点:国家政权和行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实行了更为严格的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的父系家长制演化为严格的宗法制度,一套完整的礼乐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演变趋势及特点:制度不断完善;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尚书省,均掌行政权) ▲北宋中书门下省相当于唐朝哪一机构?
▲比较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异同。 性质: 地方行政制度 为巩固统治 相同 目的: 结果: 一定时期内产生积极影响 分封制:奴隶制时期的西周 盛行的时 郡县制、行省制:封建制时代 代 分封制: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 权力地位可世袭。 地方与中 郡县制:郡、县绝对服从中央政府,郡守、 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央关系 不同 行省制: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地方 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分封制:长期以来的割据势力破坏了 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郡县制和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了国家统一,经后世继承、补充、完 作用 善,积极作用日增。 影响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的国家政治 制度(夏商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完善(隋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加强(宋元)
夏商形成王位世袭制 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确立皇帝制
建立三公九卿制 推行郡县制
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加强皇权
元实行行省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 到顶峰(明清)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些?产生了 怎样的影响?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复习要点解说】 一、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时内阁制形成 清朝:军机处(职责、作用) 二、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1、进步性: 巩固统一 、经济建设、文化交流、抵御侵略 专制易成暴政、政治腐败; 2、消极性: 妨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文化专制阻碍科技文化发展。 妨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分封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系 建立基础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不 传承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同 点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与中央关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 系 官员职责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 范围 管理权 历史作用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制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按地域划分 管理由皇帝任免调遣,官位 概不世袭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 服从中央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 对土地无管理权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回答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
目的——为什么“分”?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对象——分给谁?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方法——怎么“分”?
分封制
诸侯、卿大夫、士
内容——“分”什么?
土地、人口
诸侯承担的义务 (权利 )
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
作用——“分”了以后的效果
加强、开发、扩大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回答宗法制的 含义,目的、 内容、作用
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 权的稳定。 (2)内容:①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 ②按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 地位的分配与继承的制度。
(3)作用:
①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 ②以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有利于统治集团 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明废丞相,创立内阁,废除行省,设三司 清设军机处
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皇帝制度 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 三公九卿 集权制度 郡县制 中央:内、外朝制 两汉: 地方:郡、国制 隋唐: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隋:州县;唐:道、州县 中央:二府三司三衙 宋: 地方:路、州县 元: 中央:一省二院 单 地方:省、路、府、州、县 元 明: 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清: 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
相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同 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要点解说】 一、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及其特点 (一)演变 中朝:决策机构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西汉 外朝:执行机构 名称、职责 2、隋唐:三省六部制 运行机制 作用 中书门下省(行宰相职权) 3、北宋 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 枢密使(分割军权) 三司使(分割财权) 4、元朝:废三省,只设中书省。 相权一分三,保证了皇权 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 削弱了相权,皇帝得以 总揽大权;皇权与相权 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
必修(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复习本单元要抓住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一条主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 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制度。两 个重点:一是“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 制的建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 成及其影响;二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 度的加强。高考会着重考查我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 表里的关系,同时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和发中呈现的趋势。
小结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
皇帝制: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名称、各自的职责见课本) 用:互不相属、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掌握在皇 手中,否认了世卿世禄制。 地方制度:郡县制(春秋已经出现了县,秦朝是第一次在 国范围内推行) 点: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无封地, 特权,无独立性(废除世卿世禄制)。 义:⑴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志着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划时代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始皇帝”的来历 三公九卿 郡县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刺史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影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的统
治,进而形成一套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 集中。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
回答皇帝制度的内容、皇帝制度的 重要特征; 秦朝中央官制是怎样的,做具体解 释; 秦朝地方制度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