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集下载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师大)简介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师大)简介

氧、 江 西 、 北 京 、 甘 肃 等地 开 展 了 爹袄 大型 综
一 瓣遗
》 霭 宁量f 鼢 项 目牺 、 以 项 国 际 合作项 目Il、科
gp 和18 零旦蕉蔼霭璧糕 基金 面 上项目尝争堆研
警爨铡黧糕糕瓣熬黼 麟粼黼 赢

人 , 在 读砒 研 究生 9 2 名 、 博 士 研 究生 3 5 名 , 在 站博士 后4 名。 实验 室配 备了价
值逾 千 万 竞的I遐 感 实验 设 备 , 其 中2 0 万 元 以 上 大 型 仪 器 1 5 套 , 拥 有 功 能 强 大 的
麴黼 大型 诗鬟
和服
l匕尿 棚 嗣 北 等 地 建 立 r 长 期 或 艄 弼 黔 买 验 基
遥 感科 学 国家重 点实验 室 由中国科学院遥 感应 用研 究所遥 感信息科学重 点 实
感基Biblioteka 感高优势方 向包 括≯ 遥感信 息机 理 、 微波 遥 感 、 多 角度遥 感 、 遥 感地 理 空 问信 息集 成等 .
£阿 柔 试 验 场 度及 风 速风 向
实验室婷遴懑毕心 紧密结 合 , 形 成 了 以 李小 文院 士 为带头 人 , 中青年骨 干 为 主 力 , 具 有广瀚 际 合作基础 的研 究 团 队 , 现 有 固 定 人 员7 人 、 遥 感 中心 人 员 1 6

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导师简介

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导师简介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杜道生男19420500 教授中国测绘学会会员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标准化博导位置不确定性和属性不确定性的场模型测绘学报dsdu@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前清男19610200 教授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博(硕)导实用小波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qqqin@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龚健雅男19570425 教授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联邦式数据库与互操作工作组”组长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空间数据库博导《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科学出版社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清泉男19650107 教授中国测绘学会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激光扫描数据处理博(硕)导论空间信息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集成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qqli@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良培男19620403 教授中国测绘学会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遥感、影像处理博导新型卫星遥感影像在我国困难地区测图中的应用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庆男19660727 教授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数字摄影测量与多维GIS 博导数字高程模型武汉大学出版社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狄黎平男19630620 教授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影象据标准”工作组副主席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和信息系统及标准博导ISO 19130标准国际标准组织lpd@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晓玲女19620410 教授国际LUCC(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计划亚太区域通讯会员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海岸带环境与灾害博导苏北低地系统及其对海平面上升的复杂响应地理学报,1996,51(4),340-349 cecxl@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舒红男19700126 副教授德国国家信息技术研究中心GMD客座研究员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技术硕导时态对象结构的代数模型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朱欣焰男19631100 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硕导GeoStar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伟男19621000 教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空间数据库、图象处理硕导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开发与应用2001年度国家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樊红女19670303 副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GIS理论与应用、计算机制图、空间摄像信息处理硕导ARC/INFO应用与开发技术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达汉桥男19560409 研究员湖北省系统集成评审专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硕导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系统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松波男19460916 教授测绘科学与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硕导工程与工业摄影测量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国家测绘局测绘教材三等奖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汉武男19600900 教授测绘科学与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GIS与空间信息服务硕导高校科技工作迎接新世纪的思考科技进步与对策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晓勇男19610911 教授日本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JSPRS)测绘科学与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实时测量技术、3S(GIS、GPS、RS)集成理论方法博导数学形态学及地图识别软件的开发日本亚洲航测1997年度新年技术开发及应用奖( xychen@ait.ac.th662524-5597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夏林元男19640928 副教授中国海外全球定位导航协会(CPGPS)中国协调员测绘科学与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GPS卫星定位的理论与方法硕导小波分析用于GPS定位中的多路径效应研究2001年国际卫星导航大会(ION GPS 2001)最佳论文奖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邓跃进男19680816 副教授测绘科学与技术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硕导边坡变形分析与预报的模糊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第一期(Vol.23),26~31页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平湘男19641200 教授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图像处理硕导高分辨力影像和多光谱影像融合的理论基础研究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黄俊韬男19730400 高级工程师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硕导国家GIS基础软件吉奥之星的研制与工程应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廖明生男19620524 教授中国测绘学会会员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遥感影像处理和分析博导从星载雷达影像提取地面三维信息的研究国家基金项目,基金委鉴定结题liao@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万寿男19671206 副研究员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数字摄影测量硕导VirtuoZo数字摄影测量系统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陶闯男19671100 教授美国城市和区域信息统学会会员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高性能空间影像技术及其集成博导Road CenterlineReconstruction Based On Shape from Image Sequences 最优论文奖tao@yorku.ca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林晖男19540500 教授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科学协会创会会长测绘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虚拟地理环境、空间数据挖掘、遥感博导虚拟地理环境高教出版社。

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北京
[编辑]天津
[编辑]上海
江西

[山东
济南
[编辑]河南无
[编辑]湖北[编辑]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的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实验室代码,详情请参见本条目附表二。

香港
[编辑]澳门
∙由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联合设立: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由澳门大学设立: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编辑]青海无
[编辑]宁夏无
[编辑]新疆无。

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于1984年开始实施。

截至2003年底,国家重点实验室共计161个,固定人员5000余人,仪器设备总值30多亿元,覆盖了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部分学科领域。

经过20年的发展和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的实施,对于稳定一支精干队伍,在若干领域攀登科学高峰,推动我国基础研究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历史性作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拥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向全国开放和共享;促进了国内外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率先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重视创新文化环境建设,形成了有利创新、鼓励竞争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为我国科技体制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科技实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

许多国家已将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发展战略,把建设一流的科学研究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作为科技创新平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84年开始,我国先后建设了17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从前期的全面建设到一定发展阶段的总量控制,再到现阶段的学科规划布局与质量提升,到目前为止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大部分学科领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基础研究的整体部署和协调发展。

点击年份可查历年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重大原始创新“摇篮”[科学时报] (2005-01-04 14:57:35)据新华社电我国目前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161个,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的重点学科领域,已成为我国重大原始性创新的“摇篮”。

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学排名

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学排名

中国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学排行榜中国高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学60所,其排行榜是:名次高校重点实验室名称重点实验室数量1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摩擦学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化工联合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集成光电子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智能技术与系统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142 北京大学暴雨监测和预测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稀土材料化学应用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132 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光学仪器硅材料化工联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流体传动及控制能源清洁利用与高效转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二次资源化工国家专业实验室?生物传感器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134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动力工程多相流金属材料强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功能电子材料与器件国家专业实验室?流体机械国家专业实验室?现代医学电子技术及仪器国家专业实验室?电子物理与器件国家专项实验室?85 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计算机软件新技术近代声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配位化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医药生物技术76 复旦大学三束材料改性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遗传工程应用表面物理医学神经生物学金融创新研究生开放实验室 66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金属基复合材料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振动冲击噪音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6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病毒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外存储系统国家专业实验室?66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华南肿瘤生物学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国家专业实验室?植物基因工程国家专业实验室610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阻燃材料研究专业实验室?信号采集与处理专业实验室?汽车动力性及排放专业实验室?颜色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510 吉林大学超硬材料集成光电子学理论化学计算汽车动态模拟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510 哈尔滨工业大学现代焊接生产技术计算机接口技术与接口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线性光学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内容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机构网点开放实验室?510 同济大学混凝土材料研究土木工程防灾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深海地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 510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激光技术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光电国家实验室(筹)510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高速水力学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机械制造系统工程生物治疗510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热工程信息处理国家专业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国家专业实验室?5 17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海岸和近海工程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三束材料改性418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18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营养学318 天津大学化工联合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内燃机燃烧学318 东南大学毫米波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生物电子学318 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 3 18 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信息安全微尺度物质国家实验室(筹)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3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325 南开大学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元素有机化学225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联合生物反应器 225 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瞬态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225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兽药残留基准专业实验室?225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医学遗传学225 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海洋环境科学225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晶体材料23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 132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 132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 132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加工132 北京邮电大学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132 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132 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 132 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132 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13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132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132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 132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132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132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132 中国地质大学固体矿产资源132 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筹)132 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家新药(中药)安全评价(GLP)研究重点实验室?1 32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132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132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132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132 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13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132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13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132 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132 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132 第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132 东北师范大学国家草地生态工程专业实验室本文转载于:北理考研论坛,。

中科院天地园区研究所介绍

中科院天地园区研究所介绍

1、国家天文台国家天文台拥有两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分别是光学天文和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

一个国家大科学工程指挥中心—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项目指挥中心,承担了包括空间太阳望远镜(SST)、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FAST )及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等多项国家级大科学工程预研和研制任务。

2、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理所包括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其科研设备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外位居前列。

3、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有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数字地球科学实验室。

内有红外辐射计、航空摄影机系统、GIS运行系统、数字地球原型系统等大型设备。

4、动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拥有农业虫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大型实验室,内有流式细胞仪、液相质谱联用仪、膜片箝与图像系统及其它大型仪器15台。

5、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所拥有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与免疫学所级重点实验室、蛋白质与多肽药物所级重点实验室4个重点实验室。

内有脑成像系统、透视电子显微镜、核磁谱仪、IP面探系统、分析超速离心机、核磁共振成像系统、X射线衍射仪、停留谱仪、三维减震仪等仪器设备。

6、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目前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拥有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3大重点试验室。

7、微生物研究所目前微生物研究所拥有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建)和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设有微生物资源、能源与工业生物技术、微生物基因组研究、环境生物技术、微生物代谢工程、分子病毒和分子免疫等研究中心和一个为科研服务的技术与信息中心。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 2023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 2023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摘要:一、前言二、实验室简介三、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1.课题申请领域2.课题申请要求3.课题申请流程4.课题资助范围与额度5.课题执行期限四、申请注意事项五、联系方式正文:【前言】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

为了促进实验室内外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实验室特制定2023 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实验室简介】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6 年,是我国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卫星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遥感技术与应用等。

实验室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并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1.课题申请领域申请人可围绕卫星遥感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提出课题申请,包括但不限于卫星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遥感信息分析与应用、遥感技术与应用等。

2.课题申请要求申请人需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一定的遥感科学与技术研究经历。

申请人需提交完整的课题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

3.课题申请流程申请人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课题申请书及相关材料,实验室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在审核通过后公布课题资助名单。

4.课题资助范围与额度实验室将根据申请课题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具体资助额度将在审核过程中确定。

5.课题执行期限课题执行期限为一年,自课题批准之日起计算。

【申请注意事项】申请人需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有不实之处,实验室有权取消申请资格。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1. 引言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旨在促进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的重要性,并提出申请指南的具体要求。

2. 国土卫星遥感应用的重要性2.1 国土资源管理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国家的矿产资源、水资源、耕地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

2.2 环境监测与保护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与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球观测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污染、水质变化等环境问题,并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3 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提前预警并评估灾害风险,为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3. 申请指南的具体要求3.1 课题背景与目标申请者需要清晰地描述课题的背景和目标。

背景部分应包括相关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标部分应明确课题的研究重点和预期成果。

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申请者需要详细描述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包括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模型建立与验证方法等。

同时,需要说明所采用的卫星遥感数据源和相关软件工具。

3.3 预期成果与创新点申请者需要明确预期成果和创新点。

预期成果可以包括论文发表、软件开发、数据集建立等。

创新点可以体现在研究方法、模型改进或应用领域等方面。

3.4 研究团队与资源支持申请者需要介绍研究团队的组成和相关经验。

同时,需要说明所需资源支持,如数据访问权限、实验场地等。

3.5 时间计划与预算申请者需要制定详细的时间计划和预算。

时间计划应包括每个阶段的研究任务和完成时间。

预算应包括研究经费的使用和分配。

4. 结论国土卫星遥感应用在国土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与保护、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田间实验方案编制模板V1

田间实验方案编制模板V1

• 植物粗蛋白(氮)含量:GB/T 6432-94 ,N 素乘以相关系数
• 植物氮素:GB/6432-94(凯氏定氮法)或全量元素分析仪测定
• 产量:样方采集-收获-称重
• 品质:近红外谷物分析仪测定 (水分、粗蛋白、淀粉)
气象数据:气象站位置、名称 其他指标:仪器名称或[测试方法] …
同一课题同一测试指标,采用同一型号仪器及同种检测方法测定。可避免因仪器测定原理不同或生化反应差异造成 试验误差,而影响数据分析结果。
• 冠层光谱:XX 光谱仪
• 多角度光谱: XX 光谱仪及 XX 辅助设备
• 冠层叶面积指数:XX 仪器名称
• 其他指标:仪器名称 …
室内测量指标: • 植株生物量:GB 6435-2006 (烘干-称重-计算)
• 植株含水量:GB 6435-2006 (烘干-称重-计算)
• 植物色素含量:乙醇(或丙酮)提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 03 页
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 1 实验目的 2 实验目的 3 实验目的 4 …
实验目的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 04 页
实验地点基本情况
实验地点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
• 试验区域名称(省、市、县、区或农场) • 经、纬度,海拔高度
作物播种前信息
• 试验地面积 • 耕作方式 • 灌溉方式 • 前茬作物 • 土壤类型 • 容重 • 田间持水量 • 饱和含水量 • 土壤 PH • 有机质 • 全氮 • 硝态氮 • 有效磷 • 速效钾含量
• 磷肥
肥料类型:[过磷酸钙 、磷酸二胺、复合肥]
施用方式:[人工、机械、撒施、沟施、、穴施]
肥料用量:kg[过磷酸钙 、磷酸二胺、复合肥]/公顷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录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具有相对独立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科研实体。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国务院部门(行业)或地方省市科技管理部门是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依托单位主要以中科院各研究所、部属高校、重点大学为主体;另有建在企业(中央企业为主体)的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利于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北京大学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及稳定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线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清华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集成光电子学(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3.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科技重点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5.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6.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7.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8.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9.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0.复旦大学应用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1.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技术国家专业实验室、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上海交通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14.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15.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6.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17.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复杂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19.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20.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同济大学合建)21.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健雄实验室)22.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强电磁工程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3.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4.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25.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6.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7.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8.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29.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筹)30.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31.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33.兰州大学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4.山西大学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35.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6.吉林大学集成光电子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理论化学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37.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架构国家重点实验室38.电子科技大学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9.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40.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4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宽带隙半导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42.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43.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44.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4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基因组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47.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8.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49.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50.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5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5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54.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55.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56.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共建)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57.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徐州)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58.江南大学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59.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0.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63.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共建)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4.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65.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66.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67.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68.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69.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测试实验室70.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1.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72.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4.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75.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6.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7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78.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79.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表定量遥感反演研究简介

地表定量遥感反演研究简介

应用—灾害监测(地震次生灾害监测)
应用—地质矿产资源调查
新疆哈密地区 1:5万
岩矿填图结果
绿帘石 绿泥石 云母
硫酸盐(方解石) 蒙脱石 盐碱
形成“成像机理——光谱特性——岩矿库——识别模 型”整套流程和方法!
遥感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科技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中,“高分辨率 对地观测系统”已列为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据悉 国家财政投入计划160个亿,加上部门匹配估计投 入300亿以上。
多源数据的同化
前述先验知识库可以用于某次遥感图像的反演。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我们可以一次一次地
反演,早些数据反演的结果作为先验知识用于晚些数 据的反演。但这样误差会积累。 解决的办法是同化。就是把所有的,不同时空尺度,不 同来源的数据都利用起来,估计待求参数的最合理的 值(序列值)
多源数据的协同反演
办法1:多发卫星
提高分辨率(1m), 2nm 高光谱、600波段
办法 2遥:感数据的
这个办法,我们 暂时没有优势:
牵涉到大量的经
费和相当的工作 积累

地学理解、 多学科交 定性到定量 叉
供需矛盾
新应用需要的有效信息 匮乏
目前遥感的基础理论 很不成熟,缺乏对遥 感数据的地学理解
从这里突破 我们有优势
面对先进的对地观测技术为我们提供的 各种各样的丰富数据资料,如何才能对 其充分应用,使其社会造福,满足国家 需求?
从 “973”项目尺度效应、尺度转换及建模验证的角度,我 们发现:波谱测量的同时必须测量地物的结构、环境等配套参数 ,波谱数据才能更好地用于不同观测尺度的地面目标。从模型反 演地表参数,需要积累大量的背景测量数据的支持。这是后来在 国家863计划中立项建立的“我国典型地物标准波谱数据库”。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2006年间已毕业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名单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2006年间已毕业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名单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0-2004年间已毕业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名单2007/12/28 | 编辑: | 【大中小】【关闭】实验室2000-2006年间已毕业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名单2006年共有3名博士后出站,34名博士、28名硕士毕业。

超过实验室平均每年人均毕业1名研究生或博士后的指标。

毕业生名单如下:博士后:刘志刚、肖志强、张吴明。

博士生:丛丕福、邓小炼、董彦芳、杜今阳、杜永明、侯涛、胡兴堂、黄玉琴、李向军、李小英、李兴、孙林、汤益先、王钦军、卫征、张健钦、张勇、朱军、蔡玉林、武胜利、石玉立、赵祥、鲍艳松、吕京国、王培娟、胡嘉骢、陈雪、李翔、宋金玲、秦军、窦有俊、崔建勇、韩丽娟、孟春雷。

(共34人)硕士生:程宇、韩继霞、胡娟、石城、吴斐、闫岩、张利辉、赵祖军、姜丽黎、李红亮、于小飞、林皓波、高永刚、云洁、马景宇、郭英、刘绥华、吴学睿、周会珍、刘然、申山亮、李向、李敏、李彤、吴骅、唐怡、钟耀武、严哲。

2005年,实验室有2名博士后出站,26名博士、24名硕士毕业。

名单如下:博士后:杜克平、朱忠礼博士:耿修瑞、陈水森、陈正超、景东升、骆成凤、占玉林、钟若飞、朱俊杰、王建明、刘伟、过志峰、庞勇、吴樊、张波、黄健熙、唐家奎、王剑秦、蒋玲梅、张颢、吴磊、黄妙芬、丁建丽、谢栋辉、帅艳民、屈永华、黄文江硕士:符锴华、刘勇洪、周洁萍、熊文成、钟雪莲、吴涛、陈曦、陈卫荣、王岩广、曹尚兵、张永福、崔红霞、柳锦宝、朱樱、秦波、张霄羽、刘俊鹏、陈万辉、毛德发、张雪红、辛羽飞、李丽、郭晓英、杨世琦2004年毕业生:32,15名博士博士:刘爱霞、宋小宁、张洪恩、齐述华、陈劲松、陈永康、程晓、李贵才、李家存、白景昌、张卫国、何立明、张钟军、童进军、王昌佐(共15人)硕士:张力岩、尹宁、仲波、朱非亚、任鑫、赵开广、李江涛、姚延娟、赵峰、王华、孙中平、周宇宇、景娟娟、周公乐、胡秀清、姜清香(共16人)博士后:秦翔(1人)2003年毕业生:27 ,11名博士博士:谭衢霖、张兵、刘团结、邓孺孺、胡庆荣、杨虎、刘正军、韩春明、辛晓洲、赵红蕊、吴门新(共11人)硕士:蒋耿明、朱凌峰、张雄飞、桑会勇、丁新、邓小炼、陈雪、白香花、孔令彦(共9人)博士后:辛景峰、牛振国、高鑫、叶庆华、刘绍民、王鹏新、唐世浩(共7人)2002年毕业生:21,8名博士博士:刘伟东、延昊、李新武、岳焕印、肖青、张红、刘强、周晓东(8人)硕士:范典、吴传庆、白继伟、于勇、田云峰、李小英、焦子锑、周慧娟(共8人)博士后:刘智、刘良云、许峰、张立新、苏理宏(共5人)2001年毕业生:13,3名博士博士:刘兆礼、杨胜天、唐世浩(3人)硕士:杨震、吕远、龙飞、张卫国、刘利(5人)博士后:赵永超、李健巍、黄裕霞、阎广建、杨华(5人)2000年毕业生:16博士:姜小光、苏理宏、董庆、蒲瑞良、熊桢(5人)硕士:谭倩、徐建春、李静、戎太宗、陈先念(共5人)博士后:蒋晓瑜、高彦春、冯强、冯庆国、陈戈、闵祥军(6人)。

遥感科学领域的先行者——记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遥感科学领域的先行者——记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Support Platform支撑平台遥感科学领域的先行者——记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科学是在地球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的一门综合交叉学科。

涵盖遥感信息机理、遥感高技术前沿、遥感应用基础和遥感地理空间信息集成理论。

随着国际地球观测系统的迅速发展,遥感科学在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94年,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开放运行,2000年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良好。

2003年,为了推动遥感定量化前沿科学问题的解决,加强学科优势和部门优势,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遥感信息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L A R S I S)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较强的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联合申请组建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5年,获科技部批准并对外开放运行。

通过联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既充分发挥了L A R S I S的专业性强、实验条件完备的优势,又保持了北京师范大学人才资源丰富、专业齐全和学科交叉的特色,青年学生能提前参与研究,实现了大学和研究所强强联合,大幅提升了实验室的研究能力。

实验室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院,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原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其中两依托单位的实验室固定人数比例为2∶1。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目前唯一进行遥感科学基础研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凝聚了我国遥感界的一批骨干力量,引导了我国遥感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

2010年,实验室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良好。

2012年,为加强遥感与数字地球科技领域的综合优势,中国科学院决定由原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联合组建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2017年,面向促进空天领域重大产出和支撑国家实验室建设目标,中国科学院进一步整合空天信息领域的电子学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和光电研究院三家单位,构建形成空天信息领域高起点、大格局、全链条的学科布局。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指南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指南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指南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是为了促进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支持实验室内外研究人员进行开放研究项目的资助计划。

以下是开放研究基金的指南:
1. 申请资格:基金对实验室内部及外部的研究人员开放,包括实验室团队成员、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合作单位的研究人员等。

2. 申请流程:申请人需要填写申请表格,包括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预期成果等。

同时需要提供详细的预算和时间安排。

3. 评审过程:基金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评估项目在科研创新、技术前沿、团队实力等方面的优势和可行性。

4. 资助额度:开放研究基金的资助额度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超过10万元。

资助期限根据项目需求而定。

5. 项目管理:基金资助的项目需要按照项目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并定期向基金委员会提交项目进展报告。

项目结题后需要提交结题报告和成果验收材料。

6. 成果要求:基金资助的项目要求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鼓励将成果发表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或申请专利,或转化为技术和产品。

7. 项目评估:基金委员会将对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进行资助决策。

以上是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的指南,申请人在申请之前要详细了解基金的要求和流程,并按要求提交相关申请材料。

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简介

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简介
( 1 e t i v e d l r O l l l t h e ot l s e r v a t i o n d a t . a o t l l l l C r O Wt t v e
人7 f- - . | j 1 利神 舟 ・ I 组 合体, f 箭 所指为3 维 成 像 微 波 舟 度 佝烈 人 线
Mi c r o wa v e Mo o n Gl o b a l hn l a r br i g h t ne s s t e mp e r a t ur e Co l n bi l l a t i on ( i f TG一 2 a l l d Zh e n z h o u 一 1 l
米 波E t ' t 探 测 系统 、 被动微波 / 水波商分辨牢成像系统、 ’ 分 嘶 牢 ! 达 舟 艘 / 曼
备、 新 体 制 达 披 术 研 究 利 卅 达 信 号 处 理 等 , J l f { 】 取 较 好 成 , 先 获 得 了国 家 科 技 成 特 等 、 ‘ 等、 等, 、 院特等 、 咳实验 室现 仃科 研 人 员 8 5人 , j 叫 J 止 1 3人 、 俐 商 2 9人 、包 抓 f I 院院 f 人、 I 科院 “I 1 。 人 计划 ” 2人 ,5 ( )
中国科 学院微 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简介
CA S Ke y La bo r a t o r y o f Mi c r o wa v e Re mo t e S e n s i n g
Ch i n e s e Ac a d e my o f S c i e nc e s
汁 ㈧1 - 次 现 宽 X l J l l J f I
纵 f 1 长 期 数 他 报 系统 :海 洋 … 】 l 、 J 曼} J ! 1 4 : 和 3纠 } l 0 彤 念 0 量。 近 l 束 ,该 验 帑 毫 米 波 / 定

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公式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公式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2024公式名单1. 化学品制备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新型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有机合成、催化剂设计等- 公式名单:Goldberg反应、Suzuki偶联反应、Grignard反应、Kohler合成等2. 生物医学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药物筛选、疾病机理研究、基因编辑等- 公式名单:Hill方程、Michaelis-Menten方程、PCR扩增等3. 物理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新材料特性研究、光电子学、凝聚态物理等- 公式名单:薛定谔方程、Maxwell方程、能带结构等4. 地质灾害防治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地质灾害预测、灾害防治技术、勘探技术等- 公式名单:地震波传播方程、地质构造模拟方程、山体稳定性评价模型等5. 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通信技术、计算机科学、物联网等- 公式名单:香农定理、傅里叶变换、信息熵等6. 新能源材料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太阳能电池、储能材料、光催化材料等- 公式名单:光合作用方程、光电转化效率公式、化学势能变化公式等7. 城市环境规划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空气质量、垃圾处理、水资源利用等- 公式名单:空气污染指数计算公式、水资源承载能力公式、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等8. 新药研发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药物设计、药理学、临床试验等- 公式名单:药物半衰期计算公式、药物活性预测公式、药物剂量计算方法等9. 智能制造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智能控制系统等- 公式名单:PID控制器设计方程、自适应控制器公式、加工精度计算方法等10.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可持续资源利用等- 公式名单: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计算公式、生物多样性评估模型、可持续发展指数计算方法等11. 智能交通与运输系统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交通管理、交通网络优化、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等- 公式名单:交通流模型、交通信号优化算法、车辆行驶能耗计算公式等12. 数字农业与智慧农村实验室- 主要研究领域:农业信息化、智能农机、农村一体化发展等- 公式名单:作物生长模型、农田土壤养分模型、智能农业生产效率公式等总结: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公式名单涵盖了化学、生物、物理、地质、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城市规划、新药研发、智能制造、生态保护、智能交通、数字农业等多个领域,这些公式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关键支持,将对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武汉大学国重实验室15年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历年真题和答案分析

武汉大学国重实验室15年摄影测量与遥感考研历年真题和答案分析

2、资料使用方法
1)非地理相关专业,流程如下 a、提早进行专业课复习,前期可通阅《遥感概论》彭望禄、 《遥感导论》梅安新等遥感基础书籍,获取遥 感基本概念;对遥感图像处理部分,有条件下,上机实践。 b、仔细阅读本资料版块 11 部分,了解《遥感原理与应用》各章节内容; c、尝试做历年真题答案;与本资料提供的答案进行比较,总结答题思路,完善答案; d、再次结合本资料 7、10、11 版块,再次将笔记、真题、答案、出题规律等糅合掌握; e、将历年真题答案完全记忆; g、临考前,了解附录中遥感趋势、发展现状、卫星基本情况等资料; 2)地理相关专业,除去 a 步骤即可。
二、出题特点和趋势
国重《遥感原理》科目出题有五大特点,具体来说: 1)国重《遥感原理》这几年的题目是越来越难了,也越来越发散了。以 2013 年为例,简 答题 2、3、5;分析题 1 都是遥感知识的具体应用,特别是主成分分析那个题目,如果 不真正理解主成分的原理,是很难做出回答的。所以,对遥感知识,不要死记硬背,一 定要理解再理解。 ……………… 4)国重遥感原理历年真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为不论是名词解释还是论述题,都有一 定的重复性,如直方图均衡化与直方图正态化、遥感的发展趋势(要么是从技术上,要 么是平台上,要么从其他方面)。提醒一点,某一内容今年出的是名词解释,明年可能 出大题………… 6)国重对前沿东西考查的较少,除了考查当前发展趋势,对遥感领域出现的一些新词汇、 新术语基本不予考查,如小波分析、神经网络分析法、定量遥感等。建议临考前,再看下真 题答案或附录对应遥感趋势章节或网上简单了解即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资料更新说明
新的年份,考研范围、考试重点和大纲都会有新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本中心每年都会进行一次较大内 容更新,所以本套资料仅适用于 2015 年,请大家多加关注我们!谢谢。

研究生培养方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武汉大学

研究生培养方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武汉大学

430116测绘工程(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单位: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205)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13)测绘学院(214)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618)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619)一、培养目标测绘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主要是解决测绘行业及相关工程部门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矛盾,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三)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领域简介测绘工程是研究地球和其他实体与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的采集、量测、分析、显示、管理和利用的工程领域。

研究内容包括确定地球的形状和重力场及空间定位,利用各种测量仪器、传感器获取与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制成各种地形图、专题图和建立地理、土地等各种空间信息系统,为研究地球自然和社会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随着现代空间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测绘学科正步入一个自动化、网络化、实时化的发展阶段。

测绘工程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和利用、海洋开发、农林牧渔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疆界的划定以及各种工程、矿山和城镇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编制各种地图和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以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

在国防建设和现代战争中,可持续、实时地提供战场环境,为作战指挥和武器的定位与制导提供测绘保障。

容差粗糙集卫星遥感数据分类

容差粗糙集卫星遥感数据分类

容差粗糙集卫星遥感数据分类
李利伟;马建文;温奇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年(卷),期】2007(043)020
【摘要】结合粗糙集理论和遥感数据中地物光谱特征空间分布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特征邻域的容差粗糙集分类方法,用来处理卫星遥感数据分类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利用北京地区Landsat-5 TM数据进行分类试验,对算法分类过程进行讨论及其分类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在可理解性和稳定性上体现出比较好的性质,能够有效处理卫星遥感数据分类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具有复杂光谱特征地物分类方面具有发展潜力.
【总页数】4页(P11-13,135)
【作者】李利伟;马建文;温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181
【相关文献】
1.卫星遥感数据分类不确定性的容差粗糙集处理 [J], 李利伟;马建文;欧阳赟
2.基于CART决策树的ZY-3卫星遥感数据土地利用分类监测 [J], 孙建伟;王超;王娜;马婧婧;罗静
3.遥感数据的粗糙集表示及分类 [J], 刘斌;陆华;刘国涛
4.利用决策树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类 [J], 王占昌
5.应用HJ-1号卫星遥感数据提取河北海域海冰分类分布信息 [J], 徐雯佳;杨斌;徐永利;葛超英;石静;路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简报(2006年上半年)目录1.开放基金 (1)2.实验室发表SCI论文 (2)3.聘请邓家扬博士修改英文论文 (4)4.实验室2006年系列学术讲座 (2)5.实验室室务委员会会议 (3)6.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成立会议暨2006数字地球论坛在京召开 (4)7.徐冠华部长接见中国第21/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代表 (5)8.我室科研人员动态 (6)9.遥感所2005-2006年度优秀学生评选结果揭晓 (8)附录一: (8)附录二: (11)1.开放基金1)完成2006年开放基金评审实验室共收到2006年开放基金申请书36份。

经过专家评议、开放基金审定班子审议后,最终有11项课题获得实验室2006年开放基金资助。

第一期拨款业已完成,共拨款20万元。

2)实验室2004年度开放基金中期评估开始为保证项目按期保质完成,按照《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要求,获得资助者于2006年6月30日前须向实验室提交“开放基金”中期评估报告,报告项目进展情况。

已提前完成的项目可申请提前结题和结题后追加资助。

实验室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进展报告的评阅,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资助或加大资助,同时将评阅意见反馈给资助者。

对于没有认真开展项目或进展不利的资助对象,将终止资助并书面通知其所在单位。

目前已拨出追加资助:叶庆华1万元、马荣华1.5万元、王开存1.5万元。

2.实验室发表SCI论文1)实验室对2005年发表的SCI论文实行奖励凡以实验室为第一作者单位的,在英文论文中,遥感所部分注明: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Science, Jointly Sponsored by the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北师大部分注明: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mote Sensing Science, Jointly Sponsor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SCI论文,按所发表刊物上一年度影响因子×5000元,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额度实行奖励。

如果该标准与所里的奖励力度有出入,实验室将补发差额。

已发放奖励121015元。

2)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室2006年已发表SCI论文22篇,详见附录一。

3.实验室2006年系列学术讲座2004年11月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次全体成员会议决定:为推动实验室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多学科交叉,实验室定期举办高级学术讲座。

主讲学者以实验室挂靠单位以外的科学家为主。

2005年系列讲座从05年下半年开始,已成功举办11场。

2006年的第一场讲座于3月30日上午进行,由黎夏教授主讲“元胞自动机:地理过程分析的工具”。

截止到7月3日,2006年系列讲座已进行到第12场。

4.实验室室务委员会会议1)3月30日会议,宫鹏主任通报了实验室目前财务状况,包括运行费和设备费的余额情况,各委员讨论通过了经费的若干使用计划。

会议决定成立开放基金审定的班子,由柳钦火主抓负责,于4月中之前完成基金的资助审定工作。

关于实验室2005年度部分成员SCI论文标注不合规范的奖励问题,会议达成以下决议:标注不合规范的论文对于实验室没有任何贡献,实验室没有义务对其进行奖励。

鉴于今年已经对该类论文作者给予了50%的鼓励性奖励,就不予以追回,但广为告知实验室成员和研究生知晓相关规定。

另外,实验室还将通过一定的机制对优秀实验室成员和学生进行资助,资助其短期出国培训、参加学术会议等。

2)5月30日会议,李震、杨习荣通报微波散射仪调研情况;讨论订购地面激光雷达的可行性;成立科研项目评审小组,2006年实验室科研辅助经费申请共收到申请书25份,首先由邵芸牵头、张兵和牛铮配合,共同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评定规则。

2周后再召开一次会议,争取7月份做好评定工作。

5.聘请邓家扬博士修改英文论文为帮助实验室科研人员修改英文科技论文,提高出版水平,实验室特聘请了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邓家扬博士来室工作三个月,帮助修改各类科技论文共计32篇(见附录二)。

邓博士还针对修改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他本人的经验体会,举办了关于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系列报告。

报告分三场进行,吸引了来自遥感所、北师大等单位的广大师生参加,反响热烈。

6.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成立会议暨2006数字地球论坛在京召开5月21-22日,由遥感所和实验室共同承办的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成立会议暨2006数字地球论坛在京召开。

来自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捷克、美国、英国、新西兰、瑞士、德国、中国等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学会成立大会,各国专家学者随后参加了数字地球论坛的研讨活动。

图1:主要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7.徐冠华部长接见中国第21/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代表经实验室组织,2006年6月9日晚,国家科学与技术部徐冠华部长在北京接见参加中国第21/22次南极考察内陆考察队员代表。

参加接见的单位有科技部社发司、中国科学院资环局、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南极内陆格罗夫山考察队以及冰穹A考察队的领导和代表共计16人。

徐部长表示,非常高兴看到我国极地科学考察所取的成绩,尤其是南极内陆科学考察工作所取的成果,并表示,我们中国人在极地科学研究上应该有所作为。

徐部长强调了海洋和极地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表示我国必须加强对海洋的研究和开发,必须加强极地研究的力度;徐部长同时强调了遥感在海洋和极地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2:实验室主任宫鹏研究员向参会人员汇报极地遥感的发展趋势和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

8.访问与交流1)台湾逢甲大学来室访问4月3日,逢甲大学建设学院院长、地地管理学系教授杨龙士博士,逢甲大学地理资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土地管理学系周天颖教授带队,一行84人来我实验室参观学习。

阎广建老师综合介绍了实验室的情况,分别请客人参观了“863”波谱库、微波实验室、遥感机理实验室、水文气象实验室,最后安排大家在会议室休息,杜克平老师为大家展示“973”结题专题片。

图3:阎广建老师为逢甲大学访问团一行介绍实验室情况。

1)程晓博士顺利完成南极科考凯旋回国2005年11月18日,我室程晓博士参加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从上海出发经南极中山站赴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执行我国首次星地同步冰盖遥感实验考察。

在顺利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后,2006年2月26日程晓博士随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考察船启程回国。

考察队于3月28日返回上海,稍做修整后,程晓博士已于29日晚抵达北京。

所长李小文、所办主任孙文新、实验室主任宫鹏等赴机场迎接。

图4:所长李小文(右二)、所办主任孙文新(左一)、实验室主任宫鹏(右一)等赴机场迎接程晓(左三)博士。

2)4月15日,我室北师大分部全体师生赴生存岛参加拓展训练活动。

图5:训练即将开始。

3)客座研究员徐冰教授来室工作我室客座研究员——犹他大学地理学系徐冰教授获得中科院王宽诚科研奖金资助,于2006年5月来我室,开始为期三个月的短期回国合作研究。

4)我室客座研究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陈镜明教授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我室海外顾问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气候学家,Robert Dickinson教授昨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图6:陈镜明教授和Dickinson教授。

9.学生动态1)遥感所2005-2006年度优秀学生评选结果揭晓我室22名研究生获得遥感所三好学生称号,分别是:王磊、陈权、张文娟、李俊生、高连如、杨卫军、李亚斌、黄华国、周冠华、刘三超、孙林、姚延娟、杨贵军、廖楚江、林文鹏、陈富龙、毛克彪、陈方、袁金国、申茜、代晶晶、董晶晶;我室胡兴堂博士获得遥感所优秀毕业生称号。

2)2003级硕士、博士研究生顺利毕业遥感所分部:博士毕业生20名,硕士毕业生7名。

北师大分部:博士毕业生12名,硕士毕业生20名。

附录一:1. Wang, YF; Wen, ZW; Nashed, Z; et al.Direct fast method for time-limited signal reconstructionAPPLIED OPTICS, 45 (13): 3111-3126 MAY 1 20062. Li, ZQ; Goloub, P; Devaux, C; et al.Retrieval of aerosol opt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from ground-based spectral, multi-angular, and polarized sun-photometer measurements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01 (4): 519-533 APR 30 20063. Liu, DS; Kelly, M; Gong, PA spatial-temporal approach to monitoring forest disease spread using multi-temporal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magery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101 (2): 167-180 MAR 30 20064. Shi, Z; Cheng, JL; Huang, MX; et al.Assessing reclamation levels of coastal saline lands with integrated stepwise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laboratory hyperspectral dataPEDOSPHERE, 16 (2): 154-160 APR 20065. You, HJ; Zhang, SQ3D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from aerial CCD image and sparse laser sample data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 44 (6): 555-566 JUN 20066. Du, JY; Shi, JC; Tjuatja, S; et al.A combined method to model microwave scattering from a forest medium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44 (4): 815-824 APR 20067. Wu, CL; Xue, Y; Wang, JQ; et al.A grid-based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for remotely sensed data processing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3842: 560-564 20068. Gu, XF; Tian, GL; Li, XW; et al.The quantif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ENGINEERING & MATERIALS SCIENCE, 48: 1-11 Suppl. 1 DEC 20059. Gu, XF; Li, XY; Min, XJ; et al.In flight MTF monitoring and compensation for CCD camera on CBERS-02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ENGINEERING & MATERIALS SCIENCE, 48: 29-43 Suppl.1 DEC 200510. Li, XY; Gu, XF; Min, XJ; et al.Radiometric cross-calibration of the CBERS-02 CCD camera with the TERRA MODI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ENGINEERING & MATERIALS SCIENCE, 48: 44-60 Suppl.1 DEC 200511. Tang, JW; Gu, XF; Niu, SL; et al.Water target based cross-calibration of CBERS-02 CCD camera with MODIS data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ENGINEERING & MATERIALS SCIENCE, 48: 61-71 Suppl.1 DEC 200512. Zhang, Y; Gu, XF; Tao, Y; et al.Absolute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of CBERS-02 IRMSS thermal band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ENGINEERING & MATERIALS SCIENCE, 48: 72-90 Suppl.1 DEC 200513. Yu, T; Li, XY; Zhang, Y; et al.Comparison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NDVI for CCD camera and WFI imager on CBERS-02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ENGINEERING & MA TERIALS SCIENCE, 48: 100-115 Suppl. 1 DEC 200514. Chen, LF; Gao, YH; Cheng, Y; et al.Biomass estimation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based on CBERS-02 CCD camera data and field measurement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ENGINEERING & MA TERIALS SCIENCE, 48: 116-128 Suppl. 1 DEC 200515. Li, J; Liu, QH; Liu, Q; et al.Cotton pixel identification with CBERS-02 CCD data based on spectral knowledge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ENGINEERING & MATERIALS SCIENCE, 48: 129-144 Suppl. 1 DEC 200516. Xin, XZ; Liu, XH; Tang, Y; et al.Estimating surface evapotranspiration using combined MODIS and CBERS-02 data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ENGINEERING & MATERIALS SCIENCE, 48: 145-160 Suppl. 1 DEC 200517. Tang, JW; Ma, CF; Niu, SL; et al.The primary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ocean color retrieval in China coastal area with CBERS CCD data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ENGINEERING & MATERIALS SCIENCE, 48: 161-176 Suppl. 1 DEC 200518. Ma, JW; Li, XW; Chen, X; et al.Target adjacency effect estimation using ground spectrum measurement and Landsat-5 satellite data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44 (3): 729-735 MAR 200619. Gong, P; Pu, RL; Li, ZQ; et al.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wildland fire mapping of California, USA using NOAA/A VHRR data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72 (2): 139-150 FEB 200620. Qian Yu; Peng Gong; Nick Clinton; et al.Object-based Detailed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with Airborne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72 (7): 799-811 JUL 200621. Yan-fei Wang; Qing-hua MaConvergence and Optimality of Adaptive Regularization for Ill-posed Deconvolution Problems in Infinite Spaces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 English Series, 22(3): 429-436 200622. The Integration of JERS-1 and ERS SAR in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for Measurement of Complex Glacier MotionXiao Cheng; Guanhua XuJournal of Glaciology, 52(176): 80-88 2006附录二:1. Modeling Directional Brightness Temperature of the Winter Wheat Canopy at the Ear Stage2. Identifying crop leaf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based on multi-temporal and bidirectional canopy reflected spectrum3. Evaluating Grain Protein Content by in situ Reflected Spectrum and ASTER Imagery in Winter Wheat4. Studying a 3D textured building model based on ADS40 image and 3D model5. Automated Urban Building Change Detection Using UltraCamD Images and Existing CAD Data6. Automated Change Detection Based on Object Similarity in High Resolution Images7. Knowledge database and inversion8.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Using MODIS_EVI Time Series9. The Spectrum Knowledge Database of Typical Objects and Remote Sensing Inversion of Land Surface Parameters10. A Hybrid Inversion Scheme to Estimate Biophysical Parameters of Winter Wheat: Simulation and Validation11. Regularized Inversion Method for Retrieving a Aeroso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Function in $W^{1,2}$ Space12. Atmospheric Correction of CBERS CCD Images with MODIS Data13.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ed Virtu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System Based on Web Service14.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risk assessment on total soi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Dongting Lake plain area, China15. Using multi-spectral images to simulate hyperspectral images16. A Reliable Method for Estimating Noise in Hyperspectral Images17. Letter: Descriptions of changes to the manuscript18.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 in Relation to Plant Growth Conditions19. Computer Simulations of Differing Radiation Regimes on Aspen Trees20. Projected Barzilai-Borwein Method for Large Scale Nonnegative Image Restoration21. Major International (Regional) Joint Research Project APPLICATION FORM22. Automatic registration of spaceborne SAR images accompanied by ephemeris23. A Hyperspectral Image Compression Algorithm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ation and Fractal composition (AWFC)24. Abstract,无题目25. Remote Sensing and Markov Model Analysis on Forest Change in the Upper Hun Watershed26. Abstract-Remote sensing of MODIS AOT in the blue channel with sparse vegetation model27. Regularized Kernel-based BRDF Model Inversion Method for Ill-posed Land Surface Parameter Retrieval28. Considerations on Spatial Dat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IS29. The MODIS-derived NPP model: A case study of NPP estimation for Qianyanzhou in south China30. MODIS-derived daily PAR simulation from cloud-free images and its validation: a case study in East China31.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in the Spatial Temporal Dynamics Model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32. Detection of Dust Storms by Using Daytime and Nighttime Multi-spectral MODIS Imag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