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史第06讲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日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时发表了《天 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理论。这个 理论体系认为,太阳是行星系统的中心,一 切行星都绕太阳旋转。地球也是一颗行星, 它上面像陀螺一样自转,一面又和其他行星 一样围绕太阳转动。 日心说把地球从宇宙中心驱逐出去,显 然违背了基督教义,为教会势力所不容。为 了捍卫这一学说,不少仁人志士付出了血的 代价。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 说,最终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
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位置并 静止不动,太阳、月亮、行星和其他 卫星都围绕地球运转。 公元140年前后,天文学家托勒密 发展了前人的学说,建立了宇宙地心 说。托勒密的地心说的主要观点是: 地球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恒星都 位于被称为“恒星天”的固体壳层上。 日、月、行星与“恒星天”一起,每 天绕地球转一圈。 在 “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000多 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
地心说及日心说
地心说和日心说地心说和日心说【大纲】经过对日心说与地心说的比较解析,说明地心说能够存在很长时间的原因及其存在的依照,日心说的发展历程及其曲折性。
辩证的说明地心说有其值得必然之处,日心说也并非尽善尽美。
一、地心说与日心说从亚里士多德到托勒密,人们素来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太阳、月亮以及众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
托勒密在公元 2 世纪建立了托勒密的地心说系统,直到哥白尼重建日心说系统,这个系统在西方素来占统治地位。
托勒密的地心说不是揣摩,也不是先验的坚决,更不是巫者的邪说,而是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科学技术条件下,和当时实践水平相适应的理论。
第一,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对先人思想和学说的总结。
在他从前,欧多克索认为地球是万物的中心,提出了太阳、月亮和行星都在同心透明体中绕地球而运转的看法。
随后,天文学家阿波罗尼提出了本轮、均轮的看法,用来讲解天体和地球距离的变化。
稍后的喜帕恰斯又继承了阿波罗尼的本轮、均轮理论,并进一步用独爱圆来讲解太阳的不均匀性运动。
他还发现了岁差,编制了几个世纪内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表以及一份包括 1000 多颗恒星地址和亮度的星表。
托勒密正是沿着欧多克索、阿波罗尼和喜帕恰斯的道路,并集古希腊天文学的大成,形成了他的完满的地心说系统。
其次,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建立在他长远观察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他不但继承了先人积累的天象资料,而且自己作了二十多年的勤奋观察,并在此基础进步行了浩大的计算。
所以,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地心系来描绘天体运动则是很自然的,而且是吻合认识发展逻辑的。
日心说其实不是哥白尼的独创,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个叫做阿里斯塔克的学者就提出过日心说,但由于和人们的直观感觉相差甚远而没什么大的影响。
而且,日心说还有两个致命的问题是阿里斯塔克所无力解决的。
幽默的是,哥白尼的《天体运转论》初版此后,也碰到了和当初阿里斯塔克同样的问题,这成了其他天文学家们反对日心说的原因。
第一个问题来自于人类的平常经验。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西方哲学的重要转折之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艰苦探索历程西方哲学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在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长河中,包含着对宇宙、世界、人的精神、思维、认识等各个方面的探索和发展。
在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提出的不同认识和不同观点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激烈的争辩,也可以感受到哲学家们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作出的种种牺牲。
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争论、不同观点,才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才使得整个西方哲学史呈现出一个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局面。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有一个重要的转折,这个转折推动者人类对宇宙认识的近一步发展,即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探索与发展。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漫长而又曲折,西方哲学关于自然、宇宙的探索要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从泰勒斯开始,哲学家们就开始了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与研究,不同时期的不同派别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前人的观点提出了批判、继承、改良等。
直到古希腊三贤之一的亚里士多德,才正式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地心说就包含在他的宇宙观之中。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宇宙的基本构成元素、性质和宇宙模式。
[1] 他认为天界是恒星的世界,恒星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其运动是一种匀速的圆周运动。
亚里士多德坚持地球中心说,认为圆球形的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而且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天体则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关于宇宙的结构模式,他认为地球的表面是水,水上面是气,气上面是火,火之外存在着多层天。
[2]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宇宙观中对于地心说的阐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地心说就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权威性解释,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也就成为人们心中普遍认同的观念。
到了公元2世纪,托勒密把地心说加以系统化。
他认为日、月五大行星都在绕地球的偏心圆轨上运转,并各有其轨道层次。
从而将地心说的理论更加精细化,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地心说理论体系。
到公元13世纪中世纪经院哲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遵照教皇的旨意,把已经趋于成熟的地心说溶入到了基督教神学之中,宣称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时候把人所居住的地球摆在了宇宙的中心,万事万物都是上帝为人而造的,日月星辰也都在绕着地球旋转。
科学革命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
科学革命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科学革命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重大的转折点,它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其中,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是科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科学革命中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并分析其背后的重大意义。
一、地心说的提出与稳固地心说是指古代的天文学理论,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太阳、其他行星以及恒星等物体都围绕着地球进行运动。
这一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托勒密。
在托勒密的体系中,地心说成为主流观点,并且得到了长期的认可和稳固。
地心说的稳固主要基于两个方面。
首先,它符合人们的直观感觉。
观察天空,太阳似乎绕地球运动,月亮也是如此。
其次,地心说能够较好地解释一些观测数据,如行星的运动、日月食等现象,使人们认为它是科学的合理解释。
二、地心说的困境然而,地心说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方面,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一些异常现象无法被地心说解释,如行星在天空中表现出的“逆行”现象。
另一方面,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开始怀疑地心说的准确性。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尼古拉·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应运而生。
三、日心说的提出与接受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围绕太阳运行。
他的这一观点首次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打破了地心说的统治地位。
然而,哥白尼的理论并没有立即获得广泛的接受。
一方面,日心说与地心说相比,在解释实际观测现象方面并没有显著优势。
此外,日心说还被认为与《圣经》中的地心说观念相悖,因而遭到教会的强烈反对。
然而,日心说最终赢得了科学家们的认可。
伽利略、开普勒等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数据不断证明了日心说的合理性。
其中,开普勒通过对行星运动的仔细观察和数学分析,提出了行星椭圆轨道的椭圆定律,进一步巩固了日心说的地位。
四、转变的重大意义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哲学意义。
首先,它推动了科学方法的发展。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过程中,天文学家们通过观测、实验和数学分析来验证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即以实证为基础的科学方法。
哥白尼日心说
哥白尼日心说篇一:哥白尼和他的日心说哥白尼和他的日心说哥白尼是一个富二代,也是宗教世家子。
他从小就受到神学教育,但又爱好天文学。
哥白尼的哥哥见哥白尼整日看天,就问他:“你整夜望着天空发呆,是否表示对天主的孝敬?”哥白尼回答说:“不。
我要研究天时气象,叫人们望着天空不害怕,让星空跟人交朋友!” 哥白尼的老师沃德卡有一天说:“圣诞节晚上, 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国王有很大的灾难。
”哥白尼问老师:“火星和土星与卡尔温毫无关系,怎么能预示他的祸福呢?”。
沃德卡告诉哥白尼“命星决定一切!”哥白尼不同意,他反驳说:“如果是这样,那人还有没有意志?”大学毕业后,哥白尼来到天主教氛围最浓郁的意大利学习法律、医学和神学。
然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骨子里带着叛逆的好学生,把他的注意力偏移到了天文学上。
1499年,哥白尼带着一身天文观测技术以及托勒密的地心说回到波兰,在他的叔叔——费琅堡大教堂的主教手下担任神职人员。
为了方便夜观天象,哥白尼专门走后门,向叔叔申请了教堂顶楼的房间。
当时没有天文望远镜,哥白尼只有裸眼看天。
幸好那时候的天没有受到污染,6等星也看的清清楚楚。
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当时的主流,但经过了1500多年的观测,这个理论出现了一些漏洞。
哥白尼决定修补这些漏洞,于是哥白尼在星际之间沉浸了20多年,结果发现测量的数据与托勒密的模式没有多少差别。
难道托勒密错了?怀疑是科学家的好习惯,但不是一个神学家的好品质。
幸好哥白尼骨子里还带着当年的叛逆,他发现观察数据中变化最不明显的太阳,难道太阳才是星空的老大,而原来的老大地球只是一个小跟班?事实证明了哥白尼的推测正确,日心说终于成型,他写成了《天体运行论》,但是由于害怕教会的惩罚,哥白尼退缩了。
1543年,哥白尼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才决定出版自己的著作。
但他依旧受到了人们的嘲笑,幸好,在去世那一天哥白尼看到了他的新书。
其实哥白尼不知道的是他并不是孤独的,和他一样富有怀疑精神和实践精神的人有很多。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作者:赵宁在天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新的理论体系代替旧的理论体系是一种必然的鲜为人知的哲学定律,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地心说地心说最早是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的,后又经过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我们人类所生存的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和地两层,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的天层,依次分别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在此之外空无一物,而我们宇宙中所有天层的运转,是上帝推动的,人类居住的地球则静静的屹立在宇宙的中心。
这是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宇宙模型,其中某些思想含有宗教色彩,或多或少是由于当时社会宗教风气盛行,亚里士多德受到宗教思想的一些影响的缘故,我们抛开上帝在此模型中的地位,得到的就是古朴的地心说模型。
后来,古希腊的托勒密为了解释宇宙中某些行星出现的逆行现象,也就是某些时候,人类从地球上观看行星的运行轨道时,这些星体有时会向反方向行走,为了解决这一理论上的缺陷,托勒密提出了本轮的思想。
托勒密的宇宙思想体系是这样的,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其中行星的运动比太阳,月球要复杂些,行星在一些小的圆上运动,这些小圆托勒密称之为本轮,而本轮的中心又在一个称为偏心均轮的大圆上运动。
如图所示:我们从图中看到,地球并不是位于均轮的中心,而是偏离中心,这是就是所谓的偏心均轮。
图中还有一个等分点,行星在偏心均轮上运动,并不是匀速的,但相当于这一点,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均匀的。
这些就是托勒密宇宙模型的中心思想。
这一思想坚持了一段时间,到了中世纪的后期,随着观测仪器的不断改进,行星的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行星的实际位置与这个模型所计算的结果出现了一些偏差,这时托勒密体系的端倪已经显现出来了。
但是信奉地心说正确性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方法来补救地心说。
地心说发展历史
地心说发展历史地心说是一种关于地球结构和运动的科学理论,早在古代就有人提出了这一观点。
地心说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都围绕地球旋转。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介绍地心说的发展历史。
古代的地心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地球是球形的观点,并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
他的学说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公元前2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一种完整的地心说体系。
他认为地球是一个静止不动的球体,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运动。
这一理论被广泛接受,并成为中世纪欧洲的主流观点。
然而,地心说并非没有争议。
在古代,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种更为简单的理论,即日心说。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然而,由于缺乏观测和实验证据,地心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到了16世纪,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并发表了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这一理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日心说逐渐取代了地心说。
17世纪,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测到了很多天体现象,他的观测结果支持了日心说的观点。
这使得地心说的地位更加岌岌可危。
随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提供了对日心说的理论支持,使得地心说被进一步边缘化。
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供了对日心说的更深入的解释和支持。
相对论认为,太阳的引力使得地球以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
这一观点进一步巩固了日心说的地位。
如今,地心说已经被科学界普遍认可为错误的理论。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观测方法,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绕太阳运动的行星,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地心说的发展历史反映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从古代的毕达哥拉斯到现代的相对论,我们通过不断的观测和实验证据,逐渐了解了地球的真实位置和运动方式。
尽管地心说已经被淘汰,但它在科学发展史上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地心说在当时没有错
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条定律的发现对火星轨道的研究是开普勒重新研究天体运动的起点。
在第谷遗留下来的数据资料中,火星的资料是最丰富的,而哥白尼的理论在火星轨道上的偏离也是最大的。
开始,开普勒用正圆编制火星的运行表,发现火星老是出轨。
他便将正圆改为偏心圆。
在进行了无数次的试验后,他找到了与事实较为符合的方案。
可是,依照这个方法来预测卫星的位置,却跟第谷的数据不符,产生了8分的误差。
这8分的误差相当于秒针0.02秒瞬间转过的角度。
开普勒知道第谷的实验数据是可信的,那错误出在什么地方呢?正是这个不容忽略的8分使开普勒走上了天文学改革的道路。
他敏感的意识到火星的轨道并不是一个圆周。
随后,在进行了多次实验后,开普勒将火星轨道确定为椭圆,并用三角定点法测出地球的轨道也是椭圆,断定它运动的线速度跟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
经过长期繁复的计算和无数次失败,他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条定律:1. 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 行星的向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图4-8)。
3. 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为经典天文学奠定了基石,并导致数十年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第谷据说是开普勒的师傅,只是第谷数学可差劲,只是耐心好,又认真仔细。
于是记录了当时最精确的星象记录档案。
于是他那个精通数学的徒弟开普勒将这些资料整理,进行了精密计算和无数次假设后,推出了开普勒3定律。
事实上,开普勒3定律一旦得出,经简单计算就可以得出牛顿3定律。
只不过,开普勒太穷了,刚推出3定律没多久就饿死在一间酒馆里了~~挺遗憾的~~屈原说"谁能够不怕艰难,谁才可以登上高山.正义的路是崎岖的路,它只欢迎勇敢的人."请你举出一个实例证明这个观点,语言简明.开普勒死了1626年,一群天主教徒包围了开普勒的住所,扬言要处决他。
后来,开普勒因为曾担任皇帝的数学家而幸免遇难。
地心说和日心说
托勒密与地心说克罗狄斯·托勒密(公元90年~168年)生于埃及,父母都是希腊人。
公元127年,年轻的托勒密被送到亚历山大去求学。
在那里,他阅读了不少的书籍,并且学会了天文测量和大地测量。
他曾长期住在亚历山大城,直到151年。
有关他的生平,史书上少有记载。
托勒密于公元二世纪,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结构学说,即“地心说”。
其实,地心说是亚里士多德的首创,他认为宇宙的运动是由上帝推动的。
他说,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
各个天层自己不会动,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的天层运动。
人居住的地球,静静地屹立在宇宙的中心。
托勒密全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并利用前人积累和他自己长期观测得到的数据,写成了8卷本的《伟大论》。
在书中,他把亚里士多德的9层天扩大为11层,把原动力天改为晶莹天,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和净火天。
托勒密设想,各行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上运动,而每个圆的圆心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
他把绕地球的那个圆叫“均轮”,每个小圆叫“本轮”。
同时假设地球并不恰好在均轮的中心,而偏开一定的距离,均轮是一些偏心圆;日月行星除作上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起,每天绕地球转动一周。
托勒密这个不反映宇宙实际结构的数学图景,却较为完满的解释了当时观测到的行星运动情况,并取得了航海上的实用价值,从而被人们广为信奉。
托勒密的天体模型之所以能够流行千年,是有它的优点和历史原因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1.绕着某一中心的匀角速运动,符合当时占主导思想的柏拉图的假设,也适合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易于被接受。
2.用几种圆周轨道不同的组合预言了行星的运动位置,与实际相差很小,相比以前的体系有所改进,还能解释行星的亮度变化。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2014-4-10
BHJ
日心宇宙观
尽管日心说理论与观察数据一致,但还是遭受 到一些基于观察的反对: • 地球如此之大怎么能运动呢? • 是什么维持它的运动? • 飞鸟和云朵为什么不落在它的后面? • 为什么物体不被甩出地球? 哥白尼指出: 这些问题在托勒密巨大的旋转星体球壳中更为 显著。
托勒密理论的两个致命弱点:
• 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宇宙中心; • 认为正圆运动是天体最完美的运动。
2014-4-10
BHJ
雅典学院
帕拉图 亚里斯 多德 。。。
。。。
2014-4-10
BHJ
日心宇宙观
2. 哥白尼理论:日心宇宙
哥 白 尼 ( 1473—1543 ) 是 波 兰 人 的后裔,出生在靠近波兰国界的 普鲁士的托恩。他从事于三重职 业达十三年之久:履行教会职务、 行医和研究天文学。
但丁画像 2014-4-10
莫扎特像
BHJ
勃兰登堡门
播种的女人
开普勒理论
开普勒深信上帝是依照完美的数学原则创造 世界的。他富有想象力,善于抽象思维和理论分
析。认为规律愈简单,从数学上看愈好,就愈接
近自然。 开普勒发现用柏拉图的五种正多面体,正好可 以表示出六大行星的轨道半径。1596年,他在《宇 宙的奥秘》一书中发表了这一构想,并受到第谷的
BHJ
开普勒理论
用测量检验理论
第谷的测量数据与托勒密 和哥白尼都不相符。
2014-4-10
BHJ
开普勒理论
开普勒花了整整十年时间,
整理和分析了第谷的数据,把第
谷以地球为基准的数据转换成以 太阳为基准的数据,发现哥白尼 的理论和第谷的数据不符。最接 近第谷数据的哥白尼轨道仍然差 8´。
地心说(中文)
地心说推动人类天文学发展的错误。
没有地心说就没有日心说。
Geocentric group: Leo WANG, Jay PEI, Joe YE 2013/6/12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
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沿均轮绕地运行。
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恒星天。
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
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简介什么是地心说地心说(或称天动说),是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而其它的星球都环绕着地球而运行的一种学说。
也是古代教会信仰的学说起源地心说的起源很早,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完善,又让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地心说”。
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300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
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天层的运动。
人类居住的地球,则静静地屹立在宇宙中心。
理论希腊哲学家们认为,永恒的、神圣的天体只能相应于其高贵的地位作匀速圆周运动。
但少数天体,如太阳,月亮和一些行星的视运动却并不如此,甚至还描绘出复杂的双纽线轨迹。
柏拉图给他的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任务:怎样用若干个特殊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去解决理想情况与现实的这个矛盾。
这里所提出的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思想,对后来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起了启示性的作用。
伽利略与日心说
伽利略与日心说最终,全部攻击都集中到了伽利略这个新的战士(笔者注:前两位战士分别是哥白尼和布鲁诺)身上了。
他的发现显然把哥白尼理论从假说的清单中去掉了,并且使它作为一个真理呈现在世界面前。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长期且激烈的反对伽利略的战争。
——《科学-神学论战史》,【美】安德鲁·迪克森·怀特像安德鲁·迪克森·怀特以及很多这样的畅销作家的过火修辞当中,这已经成了一则传说,即“科学自由”的呼声与“神学偏狭”的力量之间有一场至死方休的争斗——并且,还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奖赏,一个痛击天主教教会的良机。
这样的观点,有很好的戏剧性,但是作为历史来看,却有着严重不足。
——《伽利略,教会,以及宇宙》,【美】大卫·C.林德伯格(David.C.Lindberg)日心说和地心说之争,一直被认为是中世纪“科学和宗教”斗争中最重要的一幕,这里经常出场的三个人物是:哥白尼、布鲁诺和伽利略。
在人们的习惯印象当中,哥白尼是生前受迫害而不敢将学说发表,布鲁诺则因为捍卫学说被烧死。
尤其,提起伽利略的时候,当下多数人脑中多半会浮现出这样一幕场景:在宗教裁判所的法庭上,身着黑袍的法官们面色呆板严肃,一位七旬老者在他们面前跪下,颤抖地诵读完自己的判决书。
起身之后,他口中仍然嗫嚅着著名的一句:“它仍然是运动的。
”(Eppur si mouve.)伽利略但是,正如大卫·C.林德博格所批评的,这些离真实的历史还有一定距离。
通俗点儿说,这就像很多人对三国时期的了解,多半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学作品,而非裴松之注的《三国志》等等史籍史料。
一、背景:“日心说”的真正敌手谈到“日心说”,我们总会有这样一种认识,它与“地心说”的代表——《圣经》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又造众星,就把这些光摆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管理昼夜,分别明暗。
神看着是好的。
——《圣经·创世记》一章17至19节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匆匆回到升起之地。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西方哲学的重要转折之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艰苦探索历程西方哲学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在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长河中,包含着对宇宙、世界、人的精神、思维、认识等各个方面的探索和发展。
在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提出的不同认识和不同观点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激烈的争辩,也可以感受到哲学家们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作出的种种牺牲。
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争论、不同观点,才推动着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才使得整个西方哲学史呈现出一个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局面。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有一个重要的转折,这个转折推动者人类对宇宙认识的近一步发展,即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探索与发展。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漫长而又曲折,西方哲学关于自然、宇宙的探索要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从泰勒斯开始,哲学家们就开始了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与研究,不同时期的不同派别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前人的观点提出了批判、继承、改良等。
直到古希腊三贤之一的亚里士多德,才正式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地心说就包含在他的宇宙观之中。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主要讨论的问题是:宇宙的基本构成元素、性质和宇宙模式。
[1] 他认为天界是恒星的世界,恒星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其运动是一种匀速的圆周运动。
亚里士多德坚持地球中心说,认为圆球形的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而且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天体则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
关于宇宙的结构模式,他认为地球的表面是水,水上面是气,气上面是火,火之外存在着多层天。
[2]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宇宙观中对于地心说的阐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地心说就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权威性解释,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也就成为人们心中普遍认同的观念。
到了公元2世纪,托勒密把地心说加以系统化。
他认为日、月五大行星都在绕地球的偏心圆轨上运转,并各有其轨道层次。
从而将地心说的理论更加精细化,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地心说理论体系。
到公元13世纪中世纪经院哲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遵照教皇的旨意,把已经趋于成熟的地心说溶入到了基督教神学之中,宣称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时候把人所居住的地球摆在了宇宙的中心,万事万物都是上帝为人而造的,日月星辰也都在绕着地球旋转。
物理与现代科技论文-地心说与日心说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姓名:学好:专业:摘要:科学争论是科学进步的必由之路,科学争论应遵循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在科学上要有挑战传统的勇气;科学争论应遵循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应该允许试错;科学争论应遵循的第三个原则就是应该以实际数据为基础。
学术上的争论有利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科学争论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双方发散思维,解决问题,最终推动科学的进步。
关键字:地心说,日心说,伽利略引言:从科学技术的历史到近代早期的科学起步(约1500~1750年) ,内容涉及从数学到人类进化论众多领域的科学争论。
科学就像人们的想法一样有着丰富的个性,而科学的进步往往伴之以剧烈的争斗和意义深远的战争,因为人们都渴望学术和个人的至尊感。
一些争论因为理论见解差异的细微摩擦,大多的争论十分残暴又冗长,有些甚至耗尽毕生时间。
通常而言,争论的“赌注”较大,可能是永久的荣耀、诺贝尔大奖的光环、数不尽的财富,也可能是破产,甚至是死亡。
这些事情的细节和内幕是鲜为人知的!争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危及个人职业到电死一只大象!虽然争论的领域之广和主题之多使得人们很难一概而论,但是每个故事都有揭露其真相的方法,关键是科学争论是科学进步的必由之路。
正文:现在,地球是圆的,并绕太阳做周期运动,已然成为了地球人的常识。
但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
当时的人们公认的是太阳石绕地球旋转的,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那就是所谓的地心说。
因为古代人没有足够而准确的宇宙观测数据,而且都怀着以人为本的观念,所以他们错误地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体都是绕着地球运行的。
古希腊的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并且为了解释某些行星的逆行现象,而他提出了本轮的理论。
之后天主教教会也接纳该理论为世界观的“正统理论”。
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300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地心说的渊源
地心说的渊源
地心说的渊源
地心说,或称天动说,是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其它的星球都环绕着地球运行的一种学说。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
地心说的起源很早,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士多德的充实完善,又经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地心说”。
在16世纪“日心说”创立之前的1000多年中,“地心说”一直占统治地位。
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
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
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天层的运动。
人类居住的地球,则静静地屹立在宇宙中心。
由于古代人缺乏足够的宇宙观测数据,以及怀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因此他们误认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而其他的星体都是绕着她而运行的。
古希腊的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将地心说的模型发展完善,且为了解释某些行星的逆行现象(即在某些时候,从地球上看那些星体的运动轨迹,有时这些星体会往反方向行走),因此他提出了本轮的理论,即这些星体除了绕地轨道外,还会沿着一些小轨道运转。
后来,被天主教教会接纳,以此为世界观的“正统理论”。
托勒密的理论能初步的解释从地球上所看到的现象,但是在文艺复兴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支持日心说的证据逐渐出现,且有些证据无法以地心说解释,地心说逐渐占了下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哥白尼学说的缺陷
• 虽然抛弃了地球中心思想,但仍然保留了正 圆运动概念
• 仍然不够简化,还有34个轮子 • 依然保留了宇宙中心和恒星天球的观念 • 精确度还不够高
⑥.哥白尼学说的历史价值
打破了传统的托勒密学说,提出 了基本符合太阳系实际情况的 宇宙理论,引起了人们观念变 革和思想解放,为近代科学的 建立开辟了道路。
四、 哥白尼革命
1、15世纪天文学状况
• 指导思想: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
地球静止 地球为宇宙中心 •具体宇宙结构理论:托勒密地心说
2、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
①身世:1473-1543
1491年,入波兰克拉科 夫大学学习; 1496年,赴意大利留学; 1506年,回国任神甫; 1543年,出版《天体运 行论》。
②. 提出日心说的原因:
怀疑精神+对简单完美的追求(古 希腊精神)+对太阳的推崇→日心 地动说
③.日心地动说内容
• 太阳为宇宙中心,月亮围 绕地球运动,地球带着月
亮Hale Waihona Puke 行星一道围绕太阳运动。当代科学对太阳系 的太阳系认识
④.社会反响
• 宗教界——反对 • 科学家——多数不接受 原因:a.运动导致地球解体 b.上抛物体的垂直下落 c.自转应导致的恒定东风 d.恒星视差问题
第六讲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一、古希腊的地球学说 ①哲学信念 A. 圆是美好的——毕达哥拉斯 B. 土的自然位置在宇宙中心—— 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 ②观测依据 A. 航船 B. 北极出地高度的变化
C. 南北行时可见星空 的变化 D. 月食投影问题
二、希腊人测量宇宙常 数的努力
①阿里斯塔克(前310前230)测日地与月地 相对距离
②
天体的视觉图景
A. 恒星天球 B. 行星的顺行和逆行
1986年在射手座观测 到的火星逆行
托勒密宇宙结构模型——地心说
托勒密的本轮均轮模型
本轮均轮模型对逆行的解释
对托勒密学说的评价
1.该学说所构造的宇宙结构模型本身是 错误的; 2.该学说提供了足够多的信息,符合可 证伪性的要求,因而它本身是一种科 学理论。
二、希腊人测量宇 宙常数的努力
②埃拉托色尼(约前 235年)测地球周 长
三、 古希腊的宇宙结构理论
1. 希腊人有关宇宙结构的基本信念
宇宙形状是球形 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宇宙结构可以用几何模型来表示,几 何模型越简单越好
2. 托勒密的宇宙结构模型
① 托勒密简介:Claudius Ptolemy,活跃 于公元150年左右,代表作:至大论 The Almag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