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
2.能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3.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4.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5.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课文中运用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课文中几种结尾方法,写一写成长中的“第一次”。
3.积累有关节俭的名言,养成勤俭的好品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本单元课文,交流感悟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有利于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2.体会好的结尾都有什么特点,掌握写好结尾的方法。
3.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单元回顾,激趣导入。
导语: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也能感受到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和深深的感激之情。
这些情感具体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是通过怎样的句子感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吧。
2.教师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预设:教师在选择展示的片段时要联系交流活动的主题——关注课文中抒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
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父爱之舟》(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慈母情深》3.学生仔细阅读片段,体会情感,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上“交流平台”中的句子,意识到教师所呈现的内容均为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鲜明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2)教师指名汇报交流。
交流示例:生:《父爱之舟》中的这些语句描写了作者与父亲逛庙会的场景,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温情。
可见作者的感情有时是通过场景描写表达出来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19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通过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张继、高适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吟、残、瑟(说说易写错的字和字在诗中的意思)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着初步讲讲每首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梳理。
有的可以师生及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二、学习《枫桥夜泊》1、学生自读《枫桥夜泊》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互相纠错。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小结: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给父母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1.了解和把握书信的特点,学会运用书信表达自己的情感。
2.写出真情实感,表达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谈话导入。
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见解颇有独到之处,那些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写一写我们想对父母说的话。
2.引导学生了解书信,激起学生运用书信表达思想感情的兴趣。
思考:在电脑和手机发明使用之前,人们用什么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呢?明确:书信。
在我国,人们用书信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历史很悠久。
即使在电脑和手机频繁使用的当下,书信仍是人们用来表达见解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利用书信,我们能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爱和理解,说出我们的心里话。
当父母收到书信,捧读我们的一颗赤子之心时,他们的脸上一定会绽放出笑容,他们的心里也一定会涌动着温暖的热流。
二、明确要求,选择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具体的习作要求。
(1)阅读第1自然段,明白这次习作是要求我们和父母“谈心”,即和父母说一说心里话。
(2)结合口语交际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然后教师点拨。
(教师出示习作提示)◇可以回忆你们之间难忘的事,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可以讲讲你对一些事情的不同看法,让他们了解正在长大的你。
◇可以关注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提出建议,如,劝他们改掉一些你认为不好的习惯等。
预设:学生可从和父母讲难忘的事、发表对某件事或某种做法的看法、向父母提建议三个方面来和同学进行交流。
(3)阅读第3、4自然段,明确是以写信的方式和父母谈心。
(4)师生共同探究习作要求。
预设:①和父母讲难忘的事,要写出具体的事例。
事例要叙述得清楚、具体、完整。
【五上部编语文】全册第6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第六单元(含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六)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慈母情深》教学反思《慈母情深》记叙了家境贫困的“我”喜爱读书,为一本《青年近卫军》失魂落魄。
当“我”下定决心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买书的钱时,才发现母亲是在一种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辛苦劳作。
在我震惊、痛苦和懊悔之际,母亲却慷慨地把买书的一元五毛钱给了“我”,“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用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没想到母亲却数落“我”一顿,又给我凑够了买书的钱。
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课文着力要表现的是母亲工作的辛苦,赚钱的艰难和为子女、为家庭毫无怨言地付出全部。
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成功之处:一、解读课题,激发学习的激情我先出示课题,然后在“慈母”下面标注着重号,提问:看到这两个字之后,你们首先想到了什么情景?孩子们饱含深情地朗读这个词,然后纷纷说出了自己心中印象最深的那一刻的情景。
有妈妈雨中给自己送伞、有妈妈夜晚洗衣服、有妈妈抱着自己去医院……这些场景,让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充满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这样我先确定了本课的感情基调。
然后解读“情深”。
我在“深”字下做了着重号,让学生提问“慈母”的“情”到底有多深。
学生在刚才惠顾与母亲相处的场景的时候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母亲的情到底有多深。
二、以读带讲,读中感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在确定了本课的感情基调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
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
当然这种“放手”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情深的”。
学生或圈,或点,或读,或画,或写,或说……交流,品味,感受慈母情深,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
抓住“哪里使你感受颇深?”“哪里能够表现出慈母的深情?”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学生读懂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体会到了母亲挣钱的艰难,体会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你如何写好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你如何写好读书笔记作为学生,阅读和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而读书笔记则是阅读和学习中重要的一步,它为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了对阅读和学习的反思和总结。
如何写好读书笔记,是每个学生都需要了解的技巧和方法。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教你如何写好读书笔记。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先了解一下该书的背景、作者、出版时间、出版社等相关信息,以更好地了解书中的情节、故事以及言辞。
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书中的主题和思想,并更好地记录下来。
二、有针对性地阅读和笔记对于初学者来说,阅读和读书笔记往往是比较难的。
建议在开始阅读时先简单扫读一遍,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针对性地写笔记,例如关键词、摘录、思考和分析等。
在写笔记时,要注意将书中重点、难点和核心思想进行记录,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书中的内容和主旨。
三、分类记录笔记在记录笔记时,我们应该根据笔记的类型分类存储,如摘录、感受、思考和总结等。
这样可以方便我们更加地回顾和查阅,也是方便我们更好地掌握书中的内容。
四、加深整理笔记在整理笔记方面,我们需要把过程中的记录整理成有条理的句子和文字。
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笔记的可读性和条理性,加深我们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总结。
五、巩固笔记效果写好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书中的知识和内容,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回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
因此,在写完笔记后,我们应该花时间回顾和总结,并寻找对自己进行改进的方法和途径,以更好地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写好读书笔记是我们学生们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只有合理规划和使用时间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记录和整理笔记,才能真正将读书笔记的效果发挥到最大程度。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坚持,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和学习能力。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
二、讲事例,感悟父母深情(出示课件1)
1.把父母爱自己的生活片段和大家分享。
2.教师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交际要求:
①认真倾听;
②表达清楚;
③文明有礼;
④大胆发言。
3.指名讲述。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
4.学生评议。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出发,评议同学的发言,做出中肯的评价。
用具体事例来感悟父母深情,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同时明确交际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
用三个不同的故事来体现父母的爱,让学生有所鉴别,帮助学生成长。
设计这个环节,能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使说话更加得体,更能以理服人。
故事2: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故事3: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出示课件3)
1.谈谈自己对这三个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2.小组交流。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3.全班交流。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四、再创情境,提的妈妈、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2.教师扮演刘明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3.指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用充满感情的话导入,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他们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5.教师点评。教师根据交际要求,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做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出示课件2)
2024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词汇、短语和句型,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本单元的重点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难点:难点在于对课文中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复杂句型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复习前一单元的内容,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新课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生词、短语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相关知识点,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词句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词句朗读,注意发音准确、语调自然。
通过填空、替换等方式,练习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加深学生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形成知识网络。
阅读理解安排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深入交流。
书面表达结合课文内容,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指导学生如何构思文章、组织语言、运用所学句型进行表达。
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六单元-《群文阅读:舐犊情深》教学设计与反思
《群文阅读:舐犊情深》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六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些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三篇课文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合这个语文要素,我以教材为依托,让学生品味交流三篇文章中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然后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课外的两篇文章,从而实现1+X 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
学习者分析:本堂课学的五篇文章都是描写亲情的文章,一说到“亲情”,学生的感受和认知是不同的,所以课前我设计了一个前测作业:说到亲情,你会想到哪些词语?利用词云图制作工具生成云图,以便了解学生对“亲情”的认知水平;学完文章后再次交流:谈一谈对亲情的看法,前后对比,对本单元的主题,在认知上学生会有一定提升。
课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三篇文章中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领悟到方法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外的两篇文章,就很容易了。
课后布置小练笔,把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为习作教学作铺垫。
虽然本堂课容量大,但是由于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学习到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再加上使用优学派拍照上传功能,学生能迅速掌握阅读方法,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感受父母的爱。
2、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学习阅读的方法,体会人物情感。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三篇文章的学习,交流总结“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的方法,并拓展阅读,提升对“亲情”的认识。
2、通过自读、批注、小组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运用优学派拍照上传的功能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8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等理解“尝”“炙”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3、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初步感知古文和今文的不同。
教学难点:感受关羽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相应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相信我们班一定有不少同学读过这本书。
那你们知道书中那个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大英雄是谁吗?(板书:关羽)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与“关羽”有关的文言文。
不过这篇课文选自的不是《三国演义》而是晋代陈寿所写的《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史书。
板书课题:33、关羽刮骨疗毒(点名读、齐读)3、过渡: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就让我们先来认真地读读这篇文言文,注意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且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初读古文,感知内容1、生自由读文。
2、学习生字:镞、炙3、交流多音字“为”、“中”、“创”的读音。
4、齐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齐读。
5、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说明语言教学着重于读,文言文教学更基于此。
不读就显不出语言的特点,就品尝不出文中的韵味,就难以理解出文中的意思。
要反复读,多读,才能理其义,正所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
本节课为了帮助学生读好古文,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如: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个别读等,且每一次读的要求各不相同。
第一次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的音,第二次要求学生不仅读准生字的音,还要学会借助译文、工具书将多音字读正确。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主动思考和总结,目的是为了检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找出问题所在,加以改进和提高。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是我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所进行的一次重要教学活动。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这次教学进行一次反思,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和同行的批评和指正,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本次教学中,我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2.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相关文章,并能够撰写相关作文;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阅读和写作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我主要采用了导入、讲解、练习、总结等环节,其中注重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训练,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这种教学设计虽然丰富多样但教学过程显得有些混乱,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有效引导和训练,练习环节也显得有些单一。
对此,我认为我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握和有效的教学过程控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通过多媒体手段,我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彼此,共同进步。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并不够灵活,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合作学习也显得有些被动,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上册父爱之舟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docx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上册《父爱之舟》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父爱之舟》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这是作者吴冠中的作品,本文记叙了父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读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3.学习文章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表达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教学难点:学习文章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的方法来表达感情。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并且,这篇文章也不难懂,因此,根据本班学生平时学习情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教学思路。
使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五、说教法学法1、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的精神,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课件和点拨的方法来理解文本。
2、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自读、自悟,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能力。
六、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父爱之舟》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
谁能说一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指名回答)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父爱之舟》,去感受那浓浓的父爱吧!板块二、深入文本,体悟感情师:文章的第1、2自然段,作者以梦境开篇,复制了生活的某一情景。
谁来读读第2自然段?师:寥寥数笔,勾起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从这一生活场景,可以看出作者的家境如何?过渡:这是一个勤劳而生活充满艰辛的家庭。
父亲对“我”的爱还体现在哪些场景或细节中呢?1.父亲心疼“我”被臭虫咬了。
(1)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节省?学生自由朗读,并在文中做好笔记。
教师指名回答。
(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师: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节俭)这样节俭的父亲,怎么会对换房子动心了?(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父亲动心了,……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教案
2.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五、赏评完善
1.组内互评。
(1)出声朗读你要批改的文章,标出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注意使用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
(2)看文章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挚。
(3)看是否运用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
(4)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感受与作者交流。
2.学生交流。预设:
可以回忆和他们之间难忘的事,表达对他们的爱。
可以讲你对一些事的看法,表明你已经长大了。
可以关注他们的生活,向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如:劝他们改掉你认为不好的生活习惯。
3.看来,同学们想对父母说的话有很多很多,你可以选择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和父母相处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表达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板书:说真话,表真情)
(二)探究方法
1.怎样写才能充分表达我们的情感呢?父母给予我们的这些情,这些爱,作者是怎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让我们再次走进本单元的课文,从作家的笔下去寻找表达的好方法。
2.回顾课文《父爱之舟》,说说我在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心疼“我”被咬,心动换房的场景;逛庙会为“我”买碗热豆腐脑,回家后糊万花筒的场景;初小时背“我”上学的场景;送“我”上高小,为“我”铺床的场景;与姑爹摇船送“我”报考无锡师范的场景;摇船送“我”上师范,低头给“我”缝补棉被的场景。
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习作,能提高写作能力。
能用上本单元所学的方法,通过印象深刻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男女生分角色诗歌朗诵
感恩父母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 父母之爱》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父母之爱》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教学重难点】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怎样的表达方式才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具体事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切入话题。
1.展示本单元课文,包括课题和每课的主要内容,利用课文切入话题。
导语:同学们,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
有人说,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读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也许大家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和感受。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读了课文后的收获吧。
2.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预设:学生以“父母的爱是(慈祥的、严格的、宽容的、纵容的、感人的……)”为中心,自由地交流阅读感受。
先是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自由表达见解。
明确:学生可从总体上来讲,也可结合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片段、某一个细节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交流示例: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后深有感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极端的评价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父母对他的爱。
所以,巴迪是幸运的。
但是,如果这些爱是片面的,母亲的话会让巴迪沾沾自喜,骄傲自大,以至目中无人;而父亲的话则会使巴迪对写作失去信心。
我的父母,则和文中的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恰好相反。
我的爸爸十分宠爱我,给我买好吃的东西,为我买漂亮的衣服。
当我考试考砸时,他总是细心地给我讲解,鼓励我;在我闷闷不乐时,爸爸会悄悄地走到我的身边,给我讲幽默故事来安慰我。
而妈妈,则对我的学习要求严格,只要我犯了错误,总是逃不出妈妈的火眼金睛。
妈妈严厉地批评教育我,像鸡蛋里挑骨头,不放过一点小小的错误。
但妈妈不顾白天的劳累,每天晚上督促我写作业。
我像一棵成长的小树苗,父亲鼓励的爱恰似阳光雨露,助我成长;母亲的爱如同雷电利斧,催我奋进。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教学反思
一、教学效果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
“交流平台”以本组课文为例告诉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要关注课文中抒情的语句,品味令你印象深刻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在练习课文内容的情况下体会结尾点题的结尾的特点。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个片段并练习课文内容体会在课文中的作用。
通过品读题目中的两个片段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说一说自己的第一次。
“日积月累”安排了四句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
二、成功之处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几段文字,了解本组课文中每一篇课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方法,并且学会在阅读的时候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不足之处
学生的积累不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困难,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没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四、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选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深化浅出地向同学传授一些基本的美育常识,使同学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育,初步把握审美的标准与方法。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人教版学校语文五班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学校语文五班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1学习目标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沟通时做到内容改善,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依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爱好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让同学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1、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日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创设情境,绽开探讨3、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小组沟通,形成观点.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同学充分绽开探讨,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二、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3、全班沟通,互为补充、质疑.老师留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育.三、拓展延长,沟通情感1、模拟场景.假如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假如我是妈妈呢?2、拓展延长.今日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3、表扬激励,课堂总结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1、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沟通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沟通、沟通一下吧.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训练方法,或劝告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预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1、自主选择.各自思索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预备写什么内容.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状况,鼓舞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相互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预备在全班沟通.三、全班沟通.打开思路1、代表沟通.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沟通,要求把内容尽量说详细.2、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是否有详细事例,或事例是否详细.四、明确要求.同学写作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终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示?(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沟通意见.)2、各自习作.3、修改草稿.各自或者相互修改习作草稿.抄写习作.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1、小结习作状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状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二、观赏佳作,师生互动1、观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同学的习作片断,进行观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2、赏析两篇同学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三、小组沟通,互评互议1、自读习作,相互指出优点和不足.2、各自修改,连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示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谈话引入.习作最首要是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达到相互沟通沟通的目的.布置任务.今日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假如你觉得不便当面沟通,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后自己再来看.五、展现习作.激发爱好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人教版学校语文五班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2学习目标:★沟通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觉描写人物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是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
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生说)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
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投影:图片、音乐)四、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学习后,你有什么感受?2、学生讲。
3、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这就是一种积累。
教学后记:从学生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被这位伟大的父亲的伟大举动所震撼,知道坚定的信念使所有困难在父亲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课后我又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这样几篇文章《和你在一起》、《六点十分的爱》、《轻轻地抱起母亲》,效果不错。
18、慈母情深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课前准备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进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展示资料,交流预习◆简介作者.学生先介绍各自搜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交流预习感受:课文主要讲什么?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品读课文.感受母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其主要为:(1)“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贸然要钱而内疚.)(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支持儿子读书,反映出她内心的喜悦.)(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讲母亲为了整个家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升华情感,拓展延伸◆总结: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拓展: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一一寄母亲》是冰心早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作者借纸船抒发了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的思念.)◆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教学后记:这是一篇文学性较强的文章,老师切忌当作普通的记叙文去教,仅从时间、地点、人物去分析,会割裂文章的整体气韵。
要注重语言形象的感受想象,避免教得太实,太干,太全。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对父母不同的爱的深切感悟。
二、学会在朗读中把握文章的精髓,从读中受到感悟。
三、利用朗读与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或称参与式)进行学习。
四、学习文章中的口语式的语言。
教学重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重点语句的感悟。
教学方法:多种形式的朗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初步感知。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2.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发言,都要倾听同学的发言并有自己的思考。
讨论时,还要把组内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及答案简要记录在小卡片上。
3.汇报讨论结果,并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也可将小卡片贴于教室四壁,组员对其予以介绍,其他组可要求对一些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或帮助解答该组未解决的问题。
通过这一过程,筛选出共性的问题,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深入阅读教师根据上述讨论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1.细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你能说说“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吗?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2.分组讨论上述问题,每组发给大白纸和彩笔,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到纸上。
3.展示讨论成果,要求同学将讨论结果贴于教室墙壁上,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向大家讲述(或轮流讲)。
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必要讲解,引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词句,学习某些生字,纠正学生理解中的某引起偏差等等。
第二课时一、朗读悟情上一步的讨论、学习,可能有点琐碎,以至于造成孩子们对课文整体印象的模糊,因此,通过朗读将零碎的印象整合起来,是很必要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同学认真体会,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出来?2.朗读比赛。
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启发,达到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
二、读后反思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文学习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