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学-中药管理
《药事管理学》第六章中药的管理
《药事管理学》第六章中药的管理辅导第六章中药的管理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的基本概念及其地位与发展对中药管理的重要意义;2.熟悉中药与天然药物之不同点;3.熟悉中药管理的政策法规;4.了解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
第一节中药的概念及其作用一、中药的概念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药不是单纯的天然药物所谓天然药物是指自然界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植物、动物或矿物,从广义上讲,中药也属于天然药物的范畴。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天然药物”主要是指植物药,在现代西药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导下,把中药当作天然药物进行研究,多以单味药为主,或通过药物筛选组成小方,提取有效成分,研究毒性,药效或作用机制,最后进行导向性临床实验,即从实验室到临床。
其特点适应了现代西药研究开发特点要求,毒理、药理、成分明确,制剂也比较合理,但是临床依据不充分,按照这种思路方法研究,只是研究“天然药物”,从天然药物中发现先导化合物,进而合成等。
由于它不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其作用,虽然研究的对象是中药,其结果往往可能成为新的西药(如麻黄素、大黄酸等)。
(二)中药的概念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为指导。
确定中药概念的标准,应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内涵来看。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这样来表述的: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了解机体表观的状况的手段;按照辨证论的原则,确定机体的状况(包括部位及功能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果用药物来影响机体状况的话,要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即先辨别确定病证的机理,确定基本方药(剂)类型,最后选择合适的药物而施治于人,以达防病治病目的。
在诊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略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
药事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1.药事: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督管理过程中,与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合理性有关的事项或活动。
2.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3.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4.OTC: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5.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按照新药管理。
6.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7.国家储备药物: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保证紧急需要而平时储备管理的,在国内发生重大灾情疫情及其他突发事件时国务院规定的部门紧急调用的药品。
8.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者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药物依赖性的药品或其他物质。
1.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在卫生部管理下,负责对我国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药包装材料等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负责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职责;负责保健食品的审批的部门。
3.WHO:世界卫生组织,是联合国负责卫生的专门机构,其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可能的最高水平的健康。
2.国家基本药物:国家为了使本国社会公众获得基本医疗保障,既要满足社会公众用药需求,又能从整体上控制医药费用,减少药品浪费和不合理用药,由国家主管部门从目前应用的各类药物中经过科学评价而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可供疾病预防与治疗时优先考虑选择的药物。
1.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研究。
2.国家检定:国家法律或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某些药品在销售前或进口时,必须经过指定的政府药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才准予销售或进口。
《药事管理学》第六章中药的管理
《药事管理学》第六章中药的管理《药事管理学》第六章中药的管理辅导第六章中药的管理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的基本概念及其地位与发展对中药管理的重要意义;2.熟悉中药与天然药物之不同点;3.熟悉中药管理的政策法规;4.了解中药产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
第一节中药的概念及其作用一、中药的概念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药不是单纯的天然药物所谓天然药物是指自然界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植物、动物或矿物,从广义上讲,中药也属于天然药物的范畴。
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天然药物”主要是指植物药,在现代西药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指导下,把中药当作天然药物进行研究,多以单味药为主,或通过药物筛选组成小方,提取有效成分,研究毒性,药效或作用机制,最后进行导向性临床实验,即从实验室到临床。
其特点适应了现代西药研究开发特点要求,毒理、药理、成分明确,制剂也比较合理,但是临床依据不充分,按照这种思路方法研究,只是研究“天然药物”,从天然药物中发现先导化合物,进而合成等。
由于它不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其作用,虽然研究的对象是中药,其结果往往可能成为新的西药(如麻黄素、大黄酸等)。
(二)中药的概念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为指导。
确定中药概念的标准,应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内涵来看。
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这样来表述的: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以望、闻、问、切四诊为了解机体表观的状况的手段;按照辨证论的原则,确定机体的状况(包括部位及功能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果用药物来影响机体状况的话,要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即先辨别确定病证的机理,确定基本方药(剂)类型,最后选择合适的药物而施治于人,以达防病治病目的。
在诊治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略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
药事管理学重点
1、药事:指药品的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关药品质量的事情。
2、与药品质量有关联:①药厂如何开发新产品;②药厂如何生产某产品;③药厂如何经营这些品种;④医院如何采购这些品种。
3、药事管理: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运用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事活动进行研究,总结其规律,并用以指导药事工作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
4、宏观的药事管理:国家政府的行政机关,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依据国家的政策、法律,运用法定权利,为实现国家制定的医药卫生工作的社会目标,对药事进行有效治理的管理活动。
微观的药事管理:药事各部门内部的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物质设备管理、药品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药学信息管理、药学服务管理等工作。
5、药事管理的重要性:①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必须加强药事管理;②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必须加强药事管理;③增强医药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必须加强药事管理。
6、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7、药事管理学科:应用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与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药事”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是以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为重点、解决公众用药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学科,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8、药事管理学科的主要特征:①实践性;②政策性;③目的性;④规范性;⑤复合性。
9、药事管理学的发展趋势:①以生命和健康为第一;②全面质量管理;③国际视野。
第二章药品监督管理1、★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最根本的依据在于安全性的区别。
雷尼替丁:OTC-缓解胃酸过多;处方药-治疗胃溃疡。
阿司匹林:OTC-作为解热镇痛药物;处方药-作为抗血栓药物。
2、药品的分类:①现代药与传统药;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③新药、仿制药、医疗机构制剂;④国家基本药物、基本医疗保险用药、新农合用药★处方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药事管理学中药管理
战略
3
目标
2020/11/3
国家现代化中药创新体系的构筑 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完善 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新产品的开发 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的培育 14
三、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述
(二)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及采取的措施
1.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2.建立科学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 (1)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 (2)加强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量化的中药质量控制技
12
三、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述
2002年11月4日 ,《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 (2002~2010年)发布实施 2007年3月21日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 要》 (2006-2020年)发布
2020/11/3
13
三、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述
(一)中药现代化的内涵
基于传统中药的经验和临床,依靠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
2020/11/3
11
二、中药品种及其行业发展概况
(二)中药行业发展概况
2004年
通过GMP认证后,中成药生产企业 的发展正在走向规模化、品牌化。
改革开放30年
从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型 ,扩大到 片剂、针剂、浓缩丸、气雾剂
1954年
中央提出试办中药加工部门
建国初期
2020/11/3
前店配方,后坊进行饮片加工炮制,生产全是手工操作
2020/11/3
5
一、中药的概念
(一)中药的概念
中药系指在中医辨证理论的指导下,具有能 用独特的性能描述其药性理论,用中医药学术 语言表述其功效,依据君臣佐使关系、按照配 伍规律组成一个整体功效的复方,施治于人的 疾病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 药饮片和中成药。
《药事管理学》课程笔记 (2)
《药事管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药事管理概述及发展历程1. 药事管理的概念药事管理是指运用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对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进行有效监管,确保药品安全、有效、合理使用的一种活动。
它包括药品的研制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使用管理、价格管理、广告管理、信息管理等多个方面。
2. 药事管理的重要性(1)保障公众用药安全:通过严格的药品监管,防止伪劣药品流入市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提高药品质量:通过制定和实施药品标准,提高药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水平。
(3)促进医药行业健康发展: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医药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4)维护国家药品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药品经营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3. 药事管理的发展历程(1)初创阶段(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建立药品监管体系,以药品生产、经营许可和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
(2)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药事管理法规体系逐步完善,药品监管力度加大,成立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3)深化阶段(21世纪初):药事管理体制不断创新,药品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实行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加强了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二、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1. 理论研究方法(1)归纳法:通过对具体药事管理现象的观察和总结,提炼出一般性的理论规律。
(2)演绎法:从已有的药事管理理论出发,推导出新的结论或预测。
(3)比较法: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药事管理的制度、政策、实践,为我国药事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2. 实证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
(2)案例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事管理事件或企业,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实验研究:在控制条件下,通过实验室或现场实验,验证药事管理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
药事管理学
药事管理学第一章绪论1.药事:一般泛指一切与药品有关的事物。
2.药事管理:是指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
药事管理有宏观与微观之分。
3.药事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1)社会药学;2)医药企业管理学;3)药物经济学:其常用的分析法有:最小成本分析法CMA、成本效果分析法CEA、成本效用分析法CUA和成本效益分析法CBA。
4)药物政策学。
4.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5.“药物”与“药品”的区别:无本质区别,“药物”用来表述尚未进入流通领域的物质;“药品”表述进入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
6.药品的分类:①从药学的发展角度分类,将药品分为现代药和传统药。
传统药在我国指中药和民族药。
②从药品使用途径与安全管理角度分类,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OTC)是指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③从国家对药品注册管理的角度分类,将药品分为新药、仿制药、进口药和医疗机构制剂。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医疗机构制剂是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置、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
④从国家对药品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角度分类,分为合格药、假药和劣药。
7.执业药师注册机构:省药监局。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注册期3年内累计不得少于45学分。
8.执业药师的职责:(1)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以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基本准则。
(2)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政策,对违法行为或决定,有责任提出劝告制止、拒绝执行或向上级报告。
(3)在执业范围内负责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参与制定、实施药品全面质量管理及对本单位违反规定的处理。
药事管理学大纲
《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使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基本规律,熟悉药品管理的体制及组织机构,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律、主要法规,初步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并能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法律责任及其有关术语;医疗机构药学部的作用、任务及人员职责;药品广告的审批机关及程序和药品广告的内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定义;理解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我国药事组织体系及药品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范围;药师的含义与特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主要内容,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要点及GSP认证管理的内容;掌握新药的研制内容、申报资料项目、审批程序及新药保护的规定;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基本思想、主要内容以及GMP认证管理的规定和内容;掌握不得发布广告和限制发布广告的药品类别;掌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的管理要点;执业药师的概念、职责,执业药师考试、注册等管理制度。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无)四、教学学时分配数五、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药事管理学科的重要性及其研究内容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该课程奠定基础。
掌握药学事业的概念、职能,我国药事管理的概念、特点、手段;熟悉药事管理学的定义、性质、研究内容;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我国药事管理的概念、特点、手段和性质.教学难点:药事管理学科的性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药事管理概述;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性质和定义;药事管理学课程概述;药事管理研究特征与方法类型。
第二章药品监督管理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药品及其监督管理的相关内容,初步掌握药品监督管理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
《药事管理学》整理重点
第一章绪论掌握:药事管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药事管理学科的定义、性质;药事管理学课程的研究内容药事是指与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广告、信息、监督等活动有关的事。
药事管理: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运用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事活动进行研究,总结其规律,并用以指导药事工作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
药事管理的重要性:1.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必须加强药事管理。
2.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必须加强药事管理。
3.增强医学经济的全球竞争力,必须加强药事管理。
药事管理学科:是应用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与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药事”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是以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为重点、解决公众用药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学科,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章药品监督管理掌握:药品的定义、质量特性;药品监督管理的定义;药品质量监督检验的概念、性质及分类;基本药物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主要内容。
《药品管理法》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品管理的分类:1.传统药和现代药2.处方药和非处方药3.新药、仿制药、医疗机构制剂4.国家基本药物、医疗保险用药、新农合用药5.特殊管理的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以及预防类疫苗、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药品类兴奋剂)药品的质量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均一性。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国家药品标准: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
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
药品监督管理的含义:是指国家授权的行政机关,依法对药品、药事组织、药事活动、药品信息进行管理和监督;另外,也包括司法、检察机关和药事法人及非法人组织、自然人对药品管理的行政机关和公务员的监督。
药事管理学
药事管理学☞第1章1.药事:是指与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广告、信息、监督等活动有关的事。
2.药事管理:是指国家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运用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原理和方法对药事活动进行研究,总结其规律,并用以指导药事工作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
药事管理是药学科学的重要内容。
3.药事管理的重要性: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4.药事管理学科:是应用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与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药事”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是以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为重点、解决公众用药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学科,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是药学的二级学科;是一个知识领域;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是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5.药事管理学课程的内容:药品与药品监督管理,药事组织,药学技术人员管理,药品管理立法,药品注册管理,药品知识产权保护,药品信息管理,特殊管理的药品,中药管理,药品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第2章1.药品管理立法: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认可、修订、补充和废除药品管理法律规范的活动。
2.(1)宪法: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据特别程序制定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
(2)法律:法律系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
(3)行政法规范性文件,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4)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5)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例如《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
药事管理学归纳重点
药事管理学1、药事:指与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广告、信息、监督等活动有关的事、2、药事管理:指对药学事业的综合管理,是运用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事活动进行研究,总结其规律,并用以指导药事工作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
4、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身体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5、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6、非处方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7、前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8、仿制药:指仿制国家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品种9、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10、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11、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指国家药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对需要进行质量监督的药品进行抽样、检查、和验证并发出相关结果报告的药物分析活动77、进口药品分包装:指药品已在境外完成最终制剂的过程,在境内由大包装改为小包装;或者对已完成内包装的药品进行外包装,放置说明书、黏贴标签等78、药品技术转让:指药品技术的所有者按照《药品技术转让注册管理规定》的要求,将药品生产技术装让给受让对方药品生产企业,由受让方药品生产企业申请药品注册的过程.61、辅料: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是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62、医疗机构制剂:指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临床需要经批准而配制、自用的固定处方制剂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的使用具有依赖性或潜在性依赖性的药品,这种用药与公认的医疗需要无关,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
考试重点-药事管理学-重点总结
药事管理学总结第一章1、药事的概念药事是指与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广告、信息、监督等活动有关的事。
2、药事管理的概念包括宏观和微观。
宏观∶国家政府机关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学等多学科理论,依据国家政策法律运用法定权利,为实现国家制定的医药卫生工作社会目标对药事进行有效治理的管理活动。
微观∶即药事单位的管理,主要包括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医疗机构药房管理等。
3、药事管理学科的性质、定义药事管理学科是应用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与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药事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是以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为重点,解决公众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学科,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第二章1、药品的概念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剂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2、药品管理的分类、特殊药品的概念(1)传统药和现代药(2)处方和非处方(3)新药、仿制药、医疗机构制剂(4)国家基本药物、医疗保险用药、新农合用药(5)特殊管理的药品∶国家制定法律制度,实行比其他药品更加严格的管制的药品。
包括麻醉、精神、放射及医疗用毒性药品3、药品的质量特征和商品特征质量∶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均一性商品∶生命关联性、高质量性、公共福利性、高度的专业性、品种多产量有限4、国家基本药物概念、分类(重点化学药品、中成药)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共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分类∶(1)化学药品(2)中成药(3)生物制药5、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基本遵选原则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基层能够配备6、处方药的种类11类。
(1)麻醉、精神、医疗毒性、放射性药(2)终止妊娠药(3))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疫苗(4)蛋白同化剂、肽类激素及其他兴奋剂管理的药品(5)注射剂(6)精神障碍治疗药(7)抗病毒药(8)肿瘤治疗药(9)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液(10)未列入非处方药的抗菌素和激素(11)SFDA公布的其他凭处方销售的药品7、处方药中不得零售的药品麻醉,一类精神药,放射性药、终止妊娠药、蛋白同化剂、肽类激素、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疫苗,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
药事管理学名词解释
药事管理:系指药事行政,即药事的治理、管理和行政事务。
药事管理包括药事公共行政和药事私部门行政。
药事私部门管理:即药事单位的管理,主要包括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医疗机构药房管理等。
社会和行为药学研究:是应用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要学实践中人的行为,推动药师和医生、护士交流,药师和患者互动,促进合理用药。
药物经济学研究:是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提高药物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增长,并为药品营销决策、新药研究与开发决策以及药品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指凭执业药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为了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合理控制药品费用,规范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管理,由国家社会劳动保障部组织制定并发布,简称《药品目录》。
国家药物政策:各国政府根据其政治路线,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达到人们能公平地获得安全、有效和价格可承受的药品,并合理使用的目的,制定的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等方面的行动准则。
基本药物:能够满足大部分人口基本卫生保健需求最必需安全有效的药物。
药品监督管理:依法享有国家的行政权力,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执业药师: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
药事组织:为了实现药学的社会任务,经由人为的分工形成的各种形式的组织结构的总称。
药事管理体制:在一定社会制度下药事工作的组织方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是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是药事组织运行机制的制度。
药品认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相应质量管理规范进行检查评价并决定是否发给相应认证证书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区性民间习用药 材的管理办法
中药材的种植、采 集和饲养的管理办 法
城乡集市贸易市 场可以出售中药 材
(一) 《药品管理法》
城乡集贸市场不 得出售中药材以 外的药品
药品经营企业销售中 药材,必须标明产地 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 发运中药材必须有包 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 装。在每件包装上, 药品; 必须注明品名、产地、
第八章
中药管理
Chapter 8 Traditional medicines administration
李 时 珍
案例回放
• 中药材当归的生长周期本为5年,使用“壮根灵” 生长 素1年即可长成。 • 生长时为抵抗虫害,剧毒农药反复喷洒 • 长成后为防虫防霉,使用硫磺反复熏蒸。 • 普通种植的成本为每亩两千元,GAP种植则要高达1万元。 • “质地轻泡、干后中间空心”,每一个毛孔都可能隐藏 着风险。 • 这就是中国当归第一县甘肃岷县的现实写照。
中药品种保护的目的意义; 申请中药保护品种的程序。
1
2 2
中药及其作用 中药管理有关规定
3
3 4 5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节 中药及其作用
Section 1 The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一、中药的概念
(一)中药的概念
中药系指在中医辨证理论的指导下,具有 能用独特的性能描述其药性理论,用中医药学 术语言表述其功效,依据君臣佐使关系、按照 配伍规律组成一个整体功效的复方,施治于人 的疾病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物质,包括中药材、 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基础理论指 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
一、中药的概念及其作用
(一)中药的概念 1.中药材
是指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 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 作用: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处方煎服,或磨成细 粉服用或调敷外用,供中药企业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 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来源:1)大部分中药材来源于植物,药用部位有根 、茎、叶、花、果实、种子、皮等。2)少部分来自于药 用动物的骨、角、胆、结石、皮、肉及脏器等。3)人工 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品种。4)矿物类药材包括可供药 用的天然矿物、矿物加工品种以及动物的化石等。
熏硫前后当归对比
掌握
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对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管理规定; 中药品种保护的保护措施;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的具体办法。
熟悉
学习 要求
了解
中药的概念; 中药现代化发展概况;
中药行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
《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的 主要内容及其认证程序; 医院中药饮片管理的规定; 毒性中药饮片管理的规定。
1984~1995年全国药材资源普查 ,有药用价值 的品种为12 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 146种,药用 动物1 581种,药用矿物82种。 中药剂型已达40多种,市售中成药8 500多种。
二、中药品种及其行业发展概况
(二)中药行业发展概况
2004年
通过GMP认证后,中成药生产企业的 发展正在走向规模化、品牌化。
加强对定 点生产毒 性中药材 的饮片企 业的管理
毒性中 药饮片 的经营 管理
三、中成药管理规定
《药品管理法》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2007年版)
涉及中成药 管理的规定
பைடு நூலகம்
《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
《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 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食药 监办[2009]28号)
第三节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制定颁布法规对中药品种 实行保护 《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1992年10月14日,国务院 以第106号令予以发布,自 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2009年2月3日,SFDA制 定并印发了《中药品种保 护指导原则》
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适用范围及管理部门
《条例》 适用范围
本条例属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适用于中国境 内生产制造的中药品种,包括中成药、天然药物的 提取物及其制剂和中药人工制品。 申请专利的中药品种,依照专利法的规定办理, 不适用本条例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中药品种保护 的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中药保护品种 的专业技术审查和咨询机构 )
二、中药饮片管理规定
(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涉及中药饮片管理的规定
生产中药饮片,应 当选用与药品质量 相适应的包装材料 和容器; 包装不符合规定的 中药饮片,不得销 售。
中药饮片包装 必须印有或贴 有标签。
中药饮片的标签必 须注明品名、规格 、产地、生产企业 、产品批号、生产 日期。 实施批准文号管理 的中药饮片还必须 注明药品批准文号
日期、调出单位,并 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的中药材、中药饮 片品种目录的制定
一、中药材管理规定
(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涉及中药材 管理的规定
•国家鼓励培育中药材。 •对集中规模化栽培养殖,质量可以控 制并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 定条件的中药材品种,实行批准文号 管理。
G A P 种 植 基 地
2.促进民族药的研发和 产业化,促进民族药标 准提高; 3.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 护。
三、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述
(四)中药标准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中药传统技术和知识产权 ,重点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药用动植物基源、种子 种苗、道地药材、中药炮制、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材 质量控制等标准的研究和制定,解决当前中药材质量 与资源保护领域最为紧迫的技术标准需求 。
(1)采购 医院 应当建立健全中 药饮片采购制度。 (5)煎煮 开展中 药饮片煎煮服务, 场地及设备,卫生 状况良好 (4)调剂与临方 炮制 药斗应当排列合 理,有品名标签, 不得错斗、串斗。
(2)验收 医院对 所购的中药饮片, 应当按照国家药品 标准和省级标准和 规范进行验收,验 收不合格的不得入 库。
提高中药材质量
中医临床用药
•重点开展处方规范、中药名称、煎服方法、贮 藏管理等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 关标准规范的制定修订。
第二节 中药管理有关规定
Section 2 The regul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一、中药材管理规定
新发现和从国外 引种的药材必须 经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审核批 准后,方可销售。
Section 3 The reg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oducts protection
• 国务院于 1992 年颁布了《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条例明确指出:“国家鼓励研制开发临床有效的 中药品种,对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品种实 行分级保护。”
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引导和企业为主共同推进 总体布局与区域发展相结合 与中医现代化协同发展 国家现代化中药创新体系的构筑 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完善 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新产品的开发 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的培育
3
三、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述
(二)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及采取的措施
监督管理 部门
三、中药保护品种的范围和等级划分
(一)中药保护品种的范围
保护品种必须是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
(二)中药保护品种的等级划分
受保护的中药品种分为一级和二级
一、中药品种保护的目的意义
中药品种保护的目的意义 提高中药品种的质量, 保护中药生产企业的合法 权益,促进中药事业的发 展 。 对保护中药名优产品, 保护中药研制生产的知识 产权,提高中药质量和信 誉,推动中药制药企业的 科技进步,开发临床安全 有效的新药和促进中药走 向国际医药市场均具有重 要的意义 。
医院 中药饮片 管理规范
(3)保管 中药饮片仓库应 当有与使用量相适应的面积, 具备通风、调温、调湿、防潮、 防虫、防鼠等条件及设施。
二、中药饮片管理规定
(三)其它规范性文件涉及中药饮片管理的规定
3. 毒性中药饮片定点生产管理和经营质量管理的规定
国家药品监督 管理部门对毒 性中药材的饮 片,实行统一 规划,合理布 局,定点生产
(一)中药的概念 3. 中成药
是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 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同意,有严格要求的质量标准 和生产工艺,批量生产、供应的中药成方制剂。为区别 于现代药,故称“中成药”。 中成药应由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 质量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包装、标签、说明书符合《药 品管理法》规定。
一、中药的概念及其作用
(二)中药的作用
1.中药是中医用以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 2.中药是中医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3.在临床中对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的治疗 方面显示了独到的功效。 4.中药在人们防病治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药品种及其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药的品种
1986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收载品种为5767 种。
三、中药现代化发展概述
(三)中药行业结构调整
产品结构
1.加快中成药的二次研 究与开发,优先发展具 有中医药治疗优势的治 疗领域的药品,50个现 代中药;
技术结构
1.以药物效用最大化、 安全风险最小化为目标, 加快现代技术在中药生 产中的应用 2.建立和完善中药种植 (养殖)、研发、生产的 标准和规范 3.开发现代中药制剂, 结合中药特点,重点发 展适合产品自身特点的 新剂型。
1.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2.建立科学完善的中药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 (1)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 (2)加强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量化的中药质量控制技 术研究 (3)大力推行和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3. 加强中药产品研制开发 4. 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