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阻抗设计与阻抗设计软件Polar的使用

合集下载

Polar-SI9000专业计算阻抗软件

Polar-SI9000专业计算阻抗软件

Polar-SI9000专业计算阻抗软件一,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Polar软件,Polar是专业计算阻抗的软件,其版本包括:Si6000,Si8000,及Si9000.二,其次给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阻抗模型:特性阻抗,差分阻抗,共面性阻抗.' H6 j5 r+ g5 J' D8 q2 u( t" O5 \1.外层特性阻抗模型:2.内层特性阻抗模型:- Z. O5 [) D# _5 ]3 b, u2 p8 [3.外层差分阻抗模型:$ l% R% v7 J8 D/ V1 @# S& Y0 t' z9 L: m- m4.内层差分阻抗模型:: O7 E$ i& ? } [' S5 @5.共面性阻抗模型:包括(1)外层共面特性阻抗,(2)内层共面特性阻抗,(3)外层共面差分阻抗,(4)内层共面差分阻抗.三,再次给大家介绍一下芯板(即Core)及半固化片(即PP),/ j! a+ Z! y {8 Q 每个多层板都是由芯板和半固化片通过压合而成的,普通的FR-4板材一般有:生益,建滔,联茂等板材供应商.生益FR-4的芯板根据板厚来划分有:0.10MM ,0.15MM, 0.2MM , 0.25MM. 0.3MM, 0.4MM, 0.5MM等,包括有H/HOZ,1/1OZ,等这里有一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含两位小数的板厚是指不含铜的厚度,只有一位小数指包括铜的总厚度,例如:0.10MM 1/1OZ的芯板,其0.10MM是指介质的厚度,其总厚度应为0.10MM+0.035+0.035MM=0.17MM,再如:0.15MM 1/1OZ的芯板,其总厚度是:0.15MM+0.035MM+0.035MM=0.22MM,而0.2MM 1/1OZ 的芯板,其总厚度就是0.2MM,它的介质厚度应为:0.2MM-0.035MM-0.035MM=0.13MM.半固化片(即PP),一般包括:106,1080,2116,7628等,其厚度为:106为0.04MM,1080为0.06MM,2116为0.11MM,7628为0.19MM.' f1 E! T: F6 M" ]$ c8 O当我们计算层叠结构时候通常需要把几张PP叠在一起,例如:2116+106,其厚度为0.15MM,即6MIL;1080*2+7628,其厚度为0.31MM,即12.2MIL等.但需注意以下几点:一、一般不允许张或4张以上PP叠放在一起,因为压合时容易产生滑板现象.二、7628的PP一般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7628表面比较粗糙,会影响板子的外观.三、另外3张1080也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压合时也容易产生滑板现象.后续我会把一些常用的芯板以及各种组合的PP厚度汇总给大家,以便学习用Polar软件计算阻抗及层叠结构时使用!四,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软件计算阻抗:+ B+ M( R, n" @0 q7 L首先应知道是特性阻抗还是差分阻抗,具体阻抗线在哪些信号层上,阻抗线的参考面是哪些层?其次根据文件选择正确的阻抗模型来计算阻抗,最后通过调整各层间的介质厚度,或者调整阻抗线的线宽及间距来满足阻抗及板厚的要求!4五,举例说明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计算阻抗及设计层叠结构:1.四层板板厚1.6MM,外层信号线要求控制50欧姆特性阻抗和100欧姆差分阻抗.其设计结构详见:4层板1.6MM阻抗设计.jpg,其中H1代表的是信号层与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即L1与L2之间的厚度为3.2MIL,Er1为板材的介电常数,FR-4通常为4.2-4.6,W 称为下线宽,W2称为上线宽,一般认为W1=W+0.5MIL,W2=W-0.5MIL,S1(注意S1<2W)为两根差分线之间的间距(指线边缘与线边缘之间距离),T1信号层的成品铜厚,外层1OZ=1.4MIL,而内层考虑的蚀刻的因素,我们通常认为内层1OZ=1.2MIL,而0.5OZ=0.6MIL。

polar计算阻抗

polar计算阻抗

【原创】使用polar 工具计算阻抗!以一个四层板为例,四层板的一般叠层为topgnd02power03bottom从四层板的叠层来看是由两个信号层加平面层组成。

详细计算步骤如下:☆1. 打开polar 公司的阻抗计算工具如下图:我们先选择模版,由于是两个信号加平面,我们只要计算一个信号加平面就可以了,选择的模版如下图:☆2. 接下来就是参数的选择,一般单线阻抗为 50 ohm,差分线阻抗为100 ohm,H为绝缘介质高度,W,W1为线宽,T为铜厚(内层铜厚一般为1.4MIL,TOP层和BOTTOM层铜厚一般为2.0mil,),介质(FR-4)Er一般为4.3.先确定单线阻抗再计算差分线阻抗,如下图计算的单线阻抗☆3. 根据单线计算出来的高度后,接下来计算差分线阻抗,差分线模版如下图上图中S为差分线间距(注意S<2W),计算差分线阻抗如下图,☆4. 单线,差分线阻抗计算好后,接下来算层叠厚度,假设客户给定板厚为1.6mm.计算如下图TOP和Bottom层的厚度一般用1.7mil计算,因为那个与最小的孔和板厚有点关,再就是厂商有关,当然要过大电流当然要厚点了。

中间层的厚度,如果要通过的电流正常的话,一般会选用35um的。

差动的阻抗其实选用情况也差不多。

也是选有上面有覆盖的那个,和中间不对称的那个edge-coupled coated microstrip 和edge-coupled offset microstrip两个计算的。

有点要注意,一般四层板只有一个介质层,两层PC料,(板厂默认压层工艺)所以介电常数是不一样的.我下了软件看了很久,还是有几点不明白:1、内层铜厚不是按照1.4MIL计算的吗?那下面怎么按照2.0MIL来计算?2、计算单线阻抗的时候,是不是定下来线宽,铜厚等,再来确定绝缘介质高度?3、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1H=1.6*39.37-2*(2.0+3.72+1.4)=48.752MIL,这个公司怎么得出?不解之处请指点楼上的问题我大概知道:1. 因为表层(top和bottom)的铜厚度是2.0mil的,所以用2.0算的;电源跟地平面是参考平面,所以走线的平面只在top和bottom层,计算的是top和bottom层走线的阻抗,当然用2.0算啦;2. 单线阻抗跟线宽,铜厚、导电系数和高度相关,确定顺序看需要吧,好像没有一定要先定哪个后定哪个之说;3. 1mil=0.0254mm,即1mm=39.37mil;所以式子里有1.6*39.37,单位是mil。

PCB阻抗设计与阻抗设计软件Polar的使用

PCB阻抗设计与阻抗设计软件Polar的使用

PCB阻抗设计与阻抗设计软件Polar的使用 随着 PCB 信号切换速度不断增长,当今的 PCB 设计厂商需要理解和控制 PCB 迹线的阻抗。

相应于现代数字电路较短的信号传输时间和较高的时钟速率,PCB 迹线不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传输线。

在实际情况中,需要在数字边际速度高于1ns 或模拟频率超过300Mhz时控制迹线阻抗。

PCB 迹线的关键参数之一是其特性阻抗(即波沿信号传输线路传送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印制电路板上导线的特性阻抗是电路板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在高频电路的PCB设计中,必须考虑导线的特性阻抗和器件或信号所要求的特性阻抗是否一致,是否匹配。

这就涉及到两个概念:阻抗控制与阻抗匹配,本文重点讨论阻抗控制和叠层设计的问题。

阻抗控制阻抗控制(eImpedance Controling),线路板中的导体中会有各种信号的传递,为提高其传输速率而必须提高其频率,线路本身若因蚀刻,叠层厚度,导线宽度等不同因素,将会造成阻抗值得变化,使其信号失真。

故在高速线路板上的导体,其阻抗值应控制在某一范围之内,称为―阻抗控制‖。

PCB 迹线的阻抗将由其感应和电容性电感、电阻和电导系数确定。

影响PCB走线的阻抗的因素主要有: 铜线的宽度、铜线的厚度、介质的介电常数、介质的厚度、焊盘的厚度、地线的路径、走线周边的走线等。

PCB 阻抗的范围是 25 至120 欧姆。

在实际情况下,PCB 传输线路通常由一个导线迹线、一个或多个参考层和绝缘材质组成。

迹线和板层构成了控制阻抗。

PCB 将常常采用多层结构,并且控制阻抗也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构建。

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方式,阻抗值都将由其物理结构和绝缘材料的电子特性决定:●信号迹线的宽度和厚度●迹线两侧的内核或预填材质的高度●迹线和板层的配置●内核和预填材质的绝缘常数PCB传输线主要有两种形式:微带线(Microstrip)与带状线(Stripline)。

微带线(Microstrip):微带线是一根带状导线,指只有一边存在参考平面的传输线,顶部和侧边都曝置于空气中(也可上敷涂覆层),位于绝缘常数 Er 线路板的表面之上,以电源或接地层为参考。

详解怎样使用Polar_Si9000软件计算阻抗及如何设计层叠结构

详解怎样使用Polar_Si9000软件计算阻抗及如何设计层叠结构

详解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软件计算阻抗及如何设计层叠构造.一,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Polar软件,Polar是专业计算阻抗的软件,其版本包括:Si6000,Si8000,及Si9000.二,其次给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阻抗模型:特性阻抗,差分阻抗,共面性阻抗.1.外层特性阻抗模型:2.层特性阻抗模型:3.外层差分阻抗模型:4.层差分阻抗模型:5.共面性阻抗模型:包括(1)外层共面特性阻抗,(2)层共面特性阻抗,(3)外层共面差分阻抗,(4)层共面差分阻抗.三,再次给大家介绍一下芯板(即Core)及半固化片(即PP), 每个多层板都是由芯板和半固化片通过压合而成的,普通的FR-4板材一般有:生益,建滔,联茂等板材供应商.生益FR-4的芯板根据板厚来划分有:0.10MM ,0.15MM,,0.2MM ,,0.25MM.0.3MM,0.4MM,0.5MM等,包括有H/HOZ,1/1OZ,等这里有一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含两位小数的板厚是指不含铜的厚度,只有一位小数指包括铜的总厚度,例如:0.10MM 1/1OZ的芯板,其0.10MM是指介质的厚度,其总厚度应为0.10MM+0.035+0.035MM=0.17MM,再如:0.15MM 1/1OZ的芯板,其总厚度是:0.15MM+0.035MM+0.035MM=0.22MM,而0.2MM 1/1OZ的芯板,其总厚度就是0.2MM,它的介质厚度应为:0.2MM-0.035MM-0.035MM=0.13MM.半固化片(即PP),一般包括:106,1080,2116,7628等,其厚度为:106为0.04MM,1080为0.06MM,2116为0.11MM,7628为0.19MM.当我们计算层叠构造时候通常需要把几PP叠在一起,例如:2116+106,其厚度为0.15MM,即6MIL;1080*2+7628,其厚度为0.31MM,即12.2MIL等.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不允许4或4以上PP叠放在一起,因为压合时容易产生滑板现象.2,7628的PP一般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7628外表比较粗糙,会影响板子的外观.3,另外31080也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压合时也容易产生滑板现象.后续我会把一些常用的芯板以及各种组合的PP厚度汇总给大家,以便学习用Polar软件计算阻抗及层叠构造时使用!四,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软件计算阻抗:首先应知道是特性阻抗还是差分阻抗,具体阻抗线在哪些信号层上,阻抗线的参考面是哪些层?其次根据文件选择正确的阻抗模型来计算阻抗,最后通过调整各层间的介质厚度,或者调整阻抗线的线宽及间距来满足阻抗及板厚的要求五,举例说明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计算阻抗及设计层叠构造:1.四层板板厚1.6MM,外层信号线要求控制50欧姆特性阻抗和100欧姆差分阻抗.其设计构造详见:4层板1.6MM阻抗设计.jpg,其中H1代表的是信号层与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即L1与L2之间的厚度为3.2MIL,Er1为板材的介电常数,FR-4通常为4.2-4.6,W1称为下线宽,W2称为上线宽,一般认为W1=W+0.5MIL,W2=W-0.5MIL,S1(注意S1<2W)为两根差分线之间的间距(指线边缘与线边缘之间距离),T1信号层的成品铜厚,外层1OZ=1.4MIL,而层考虑的蚀刻的因素,我们通常认为层1OZ=1.2MIL,而0.5OZ=0.6MIL。

Polar-Si9000软件计算阻抗及叠层

Polar-Si9000软件计算阻抗及叠层

一,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Polar软件,Polar是专业计算阻抗的软件,其版本包括:Si6000,Si8000,及Si9000.二,其次给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阻抗模型:特性阻抗,差分阻抗,共面性阻抗.1.外层特性阻抗模型:2.层特性阻抗模型:3.外层差分阻抗模型:4.层差分阻抗模型:5.共面性阻抗模型:包括(1)外层共面特性阻抗,(2)层共面特性阻抗,(3)外层共面差分阻抗,(4)层共面差分阻抗.三,再次给大家介绍一下芯板(即Core)及半固化片(即PP),每个多层板都是由芯板和半固化片通过压合而成的,普通的FR-4板材一般有:生益,建滔,联茂等板材供应商.生益FR-4的芯板根据板厚来划分有:0.10MM ,0.15MM,,0.2MM ,,0.25MM.0.3MM,0.4MM,0.5MM等,包括有H/HOZ,1/1OZ,等这里有一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含两位小数的板厚是指不含铜的厚度,只有一位小数指包括铜的总厚度,例如:0.10MM 1/1OZ的芯板,其0.10MM是指介质的厚度,其总厚度应为0.10MM+0.035+0.035MM=0.17MM,再如:0.15MM 1/1OZ的芯板,其总厚度是:0.15MM+0.035MM+0.035MM=0.22MM,而0.2MM 1/1OZ的芯板,其总厚度就是0.2MM,它的介质厚度应为:0.2MM-0.035MM-0.035MM=0.13MM.半固化片(即PP),一般包括:106,1080,2116,7628等,其厚度为:106为0.04MM,1080为0.06MM,2116为0.11MM,7628为0.19MM.当我们计算层叠结构时候通常需要把几PP叠在一起,例如:2116+106,其厚度为0.15MM,即6MIL;1080*2+7628,其厚度为0.31MM,即12.2MIL等.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不允许4或4以上PP叠放在一起,因为压合时容易产生滑板现象.2,7628的PP一般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7628表面比较粗糙,会影响板子的外观.3,另外31080也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压合时也容易产生滑板现象.后续我会把一些常用的芯板以及各种组合的PP厚度汇总给大家,以便学习用Polar软件计算阻抗及层叠结构时使用!四,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软件计算阻抗:首先应知道是特性阻抗还是差分阻抗,具体阻抗线在哪些信号层上,阻抗线的参考面是哪些层?其次根据文件选择正确的阻抗模型来计算阻抗,最后通过调整各层间的介质厚度,或者调整阻抗线的线宽及间距来满足阻抗及板厚的要求!五,举例说明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计算阻抗及设计层叠结构:1.四层板板厚1.6MM,外层信号线要求控制50欧姆特性阻抗和100欧姆差分阻抗.其设计结构详见:4层板1.6MM阻抗设计.jpg,其中H1代表的是信号层与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即L1与L2之间的厚度为3.2MIL,Er1为板材的介电常数,FR-4通常为4.2-4.6,W1称为下线宽,W2称为上线宽,一般认为W1=W+0.5MIL,W2=W-0.5MIL,S1(注意S1<2W)为两根差分线之间的间距(指线边缘与线边缘之间距离),T1信号层的成品铜厚,外层1OZ=1.4MIL,而层考虑的蚀刻的因素,我们通常认为层1OZ=1.2MIL,而0.5OZ=0.6MIL。

详解PolarSI9000软件计算阻抗及设计层叠结构

详解PolarSI9000软件计算阻抗及设计层叠结构

详解 Polar SI9000 软件计算阻抗及设计层叠结构
第一部分:阻抗知识详细介绍
1、特性阻抗的定义 特性阻抗:又称“特征阻抗”,它不是直流电阻,属于长线传输中的概念。
在高频范围内,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沿到达的地方,信号线和参考平面(电源 或地平面)间由于电场的建立,会产生一个瞬间电流,如果传输线是各向同性的, 那么只要信号在传输,就始终存在一个电流 I,而如果信号的输出电平为 V,在 信号传输过程中,传输线就会等效成一个电阻,大小为 V/I,把这个等效的电阻 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Z。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传输路径上的特性阻抗发 生变化,信号就会在阻抗不连续的结点产生反射。影响特性阻抗的因素有:介电 常数、介质厚度、线宽、铜箔厚度。 2、控制阻抗的目的
类型二:实测厚度=理论厚度-铜厚 1*(1-残铜率 1)-铜厚 2*(1-残铜率 2)
注:残铜率:残铜率是指板平面有铺铜的面积和整板面积之比;一般表层的残铜
率取 100%,光板的残铜率为 0。没有加工的原材料就是1,蚀刻成光板就是0. 一般我们设计中平面层取残铜率65%-70%,信号层取残铜率 15%-23%。
第三部分:6 层板阻抗计算实例演示
表层阻抗=SI9000 软件计算值(不盖阻焊模式)*0.9+3.2 内层阻抗= SI9000 软件计算值 L1/6 层单端 50 欧姆走线
L3 层单端 50 欧姆走线
L1/6 层差分 100 欧姆走线 L3 层差分 100 欧姆走线
L1 层单端 75 欧姆、隔层参考 L3 层走线 L1/L6 微带线、共面阻抗 100 欧姆走线
增加线宽,可减小阻抗,减小线宽可增大阻抗。线宽的控制要求在+/-10% 的公差内,才能较好达到阻抗控制要求信号线的缺口影响整个测试波形,其单点 阻抗偏高,使其整个波形不平整,阻抗线不允许补线,其缺口不能超过10% 线宽主要是通过蚀刻控制来控制。为保证线宽,根据蚀刻侧蚀量、光绘误差、图 形转移误差,对工程底片进行工艺补偿,达到线宽的要求。 ③ 铜厚 T

Polar SI9000专业计算阻抗软件

Polar SI9000专业计算阻抗软件

一,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Polar软件,Polar是专业计算阻抗的软件,其版本包括:Si6000,Si8000,及Si9000.二,其次给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阻抗模型:特性阻抗,差分阻抗,共面性阻抗.1.外层特性阻抗模型:2.内层特性阻抗模型:3.外层差分阻抗模型:4.内层差分阻抗模型:5.共面性阻抗模型:包括(1)外层共面特性阻抗,(2)内层共面特性阻抗,(3)外层共面差分阻抗,(4)内层共面差分阻抗.三,再次给大家介绍一下芯板(即Core)及半固化片(即PP),每个多层板都是由芯板和半固化片通过压合而成的,普通的FR-4板材一般有:生益,建滔,联茂等板材供应商.生益FR-4的芯板根据板厚来划分有:0.10MM ,0.15MM, 0.2MM , 0.25MM. 0.3MM, 0.4MM, 0.5MM等,包括有H/HOZ,1/1OZ,等这里有一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含两位小数的板厚是指不含铜的厚度,只有一位小数指包括铜的总厚度,例如:0.10MM 1/1OZ的芯板,其0.10MM是指介质的厚度,其总厚度应为0.10MM+0.035+0.035MM=0.17MM,再如:0.15MM 1/1OZ的芯板,其总厚度是:0.15MM+0.035MM+0.035MM=0.22MM,而0.2MM 1/1OZ的芯板,其总厚度就是0.2MM,它的介质厚度应为:0.2MM-0.035MM-0.035MM=0.13MM.半固化片(即PP),一般包括:106,1080,2116,7628等,其厚度为:106为0.04MM,1080为0.06MM,2116为0.11MM,7628为0.19MM.当我们计算层叠结构时候通常需要把几张PP叠在一起,例如:2116+106,其厚度为0.15MM,即6MIL;1080*2+7628,其厚度为0.31MM,即12.2MIL等.但需注意以下几点:一、一般不允许4张或4张以上PP叠放在一起,因为压合时容易产生滑板现象.二、7628的PP一般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7628表面比较粗糙,会影响板子的外观.三、另外3张1080也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压合时也容易产生滑板现象.后续我会把一些常用的芯板以及各种组合的PP厚度汇总给大家,以便学习用Polar软件计算阻抗及层叠结构时使用! 四,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软件计算阻抗:首先应知道是特性阻抗还是差分阻抗,具体阻抗线在哪些信号层上,阻抗线的参考面是哪些层?其次根据文件选择正确的阻抗模型来计算阻抗,最后通过调整各层间的介质厚度,或者调整阻抗线的线宽及间距来满足阻抗及板厚的要求!4五,举例说明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计算阻抗及设计层叠结构:1.四层板板厚1.6MM,外层信号线要求控制50欧姆特性阻抗和100欧姆差分阻抗.其设计结构详见:4层板1.6MM阻抗设计.jpg,其中H1代表的是信号层与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即L1与L2之间的厚度为3.2MIL,Er1为板材的介电常数,FR-4通常为4.2-4.6,W1称为下线宽,W2称为上线宽,一般认为W1=W+0.5MIL,W2=W-0.5MIL,S1(注意S1<2W)为两根差分线之间的间距(指线边缘与线边缘之间距离),T1信号层的成品铜厚,外层1OZ=1.4MIL,而内层考虑的蚀刻的因素,我们通常认为内层1OZ=1.2MIL,而0.5OZ=0.6MIL。

详解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软件计算阻抗及如何设计层迭结构.

详解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软件计算阻抗及如何设计层迭结构.

一,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Polar软件,Polar是专业计算阻抗的软件,其版本包括:Si6000,Si8000,及Si9000.二,其次给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阻抗模型:特性阻抗,差分阻抗,共面性阻抗.7 g1 B: b4 A+ [0 W, d# X1.外层特性阻抗模型:3 c7 ?" ~0 m8 G& X3 k% }2.内层特性阻抗模型:. k2 r/ N# G* I, U. d3 `# [! F3.外层差分阻抗模型:; h+ Z: ?3 B9 w/ S2 t8 J2 _9 S# h& X( k4 _4.内层差分阻抗模型:* N8 N+ D9 F# r0 F8 h" k0 s# @1 V) z* |' X- k7 E5.共面性阻抗模型:包括(1)外层共面特性阻抗,(2)内层共面特性阻抗,(3)外层共面差分阻抗,(4)内层共面差分阻抗.三,再次给大家介绍一下芯板(即Core)及半固化片(即PP),8 a& L7 C2 a5 e; M9 A( @每个多层板都是由芯板和半固化片通过压合而成的,普通的FR-4板材一般有:生益,建滔,联茂等板材供应商.生益FR-4的芯板根据板厚来划分有:0.10MM ,0.15MM,,0.2MM ,,0.25MM.0.3MM,0.4MM,0.5MM等,包括有H/HOZ,1/1OZ,等这里有一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含两位小数的板厚是指不含铜的厚度,只有一位小数指包括铜的总厚度,例如:0.10MM 1/1OZ的芯板,其0.10MM是指介质的厚度,其总厚度应为0.10MM+0.035+0.035MM=0.17MM,再如:0.15MM 1/1OZ的芯板,其总厚度是:0.15MM+0.035MM+0.035MM=0.22MM,而0.2MM 1/1OZ的芯板,其总厚度就是0.2MM,它的介质厚度应为:0.2MM-0.035MM-0.035MM=0.13MM.半固化片(即PP),一般包括:106,1080,2116,7628等,其厚度为:106为0.04MM,1080为0.06MM,2116为0.11MM,7628为0.19MM.( u4 f% A8 v4 f* M% u当我们计算层叠结构时候通常需要把几张PP叠在一起,例如:2116+106,其厚度为0.15MM,即6MIL;1080*2+7628,其厚度为0.31MM,即12.2MIL等.但需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不允许4张或4张以上PP叠放在一起,因为压合时容易产生滑板现象.2,7628的PP一般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7628表面比较粗糙,会影响板子的外观.3,另外3张1080也不允许放在外层,因为压合时也容易产生滑板现象.后续我会把一些常用的芯板以及各种组合的PP厚度汇总给大家,以便学习用Polar软件计算阻抗及层叠结构时使用!四,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软件计算阻抗:( E& A* }* x4 X首先应知道是特性阻抗还是差分阻抗,具体阻抗线在哪些信号层上,阻抗线的参考面是哪些层?其次根据文件选择正确的阻抗模型来计算阻抗,最后通过调整各层间的介质厚度,或者调整阻抗线的线宽及间距来满足阻抗及板厚的要求!( S6 t; o* g8 n五,举例说明怎样使用Polar Si9000计算阻抗及设计层叠结构:1.四层板板厚1.6MM,外层信号线要求控制50欧姆特性阻抗和100欧姆差分阻抗.其设计结构详见:4层板1.6MM阻抗设计.jpg,其中H1代表的是信号层与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即L1与L2之间的厚度为3.2MIL,Er1为板材的介电常数,FR-4通常为4.2-4.6,W1称为下线宽,W2称为上线宽,一般认为W1=W+0.5MIL,W2=W-0.5MIL,S1(注意S1<2W)为两根差分线之间的间距(指线边缘与线边缘之间距离),T1信号层的成品铜厚,外层1OZ=1.4MIL,而内层考虑的蚀刻的因素,我们通常认为内层1OZ=1.2MIL,而0.5OZ=0.6MIL。

polar 工具计算阻抗的方法

polar 工具计算阻抗的方法

polar 工具计算阻抗的方法以一个四层板为例,四层板的一般叠层为topgnd02power03bottom从四层板的叠层来看是由两个信号层加平面层组成。

详细计算步骤如下:☆1.打开polar 公司的阻抗计算工具如下图:我们先选择模版,由于是两个信号加平面,我们只要计算一个信号加平面就可以了,选择的模版如下图:☆2.接下来就是参数的选择,一般单线阻抗为 50 ohm,差分线阻抗为100 ohm,H为绝缘介质高度,W,W1为线宽,T为铜厚(内层铜厚一般为1.4MIL,TOP层和BOTTOM层铜厚一般为2.0mil,),介质(FR-4)Er一般为4.3.先确定单线阻抗再计算差分线阻抗,如下图计算的单线阻抗☆3.根据单线计算出来的高度后,接下来计算差分线阻抗,差分线模版如下图上图中S为差分线间距(注意S<2W),计算差分线阻抗如下图,☆4.单线,差分线阻抗计算好后,接下来算层叠厚度,假设客户给定板厚为1.6mm.计算如下图TOP和Bottom层的厚度一般用1.7mil计算,因为那个与最小的孔和板厚有点关,再就是厂商有关,当然要过大电流当然要厚点了。

中间层的厚度,如果要通过的电流正常的话,一般会选用35um的。

差动的阻抗其实选用情况也差不多。

也是选有上面有覆盖的那个,和中间不对称的那个edge-coupled coated microstrip 和edge-coupled offset microstrip两个计算的。

有点要注意,一般四层板只有一个介质层,两层PC料,(板厂默认压层工艺)所以介电常数是不一样的.我下了软件看了很久,还是有几点不明白:1、内层铜厚不是按照1.4MIL计算的吗?那下面怎么按照2.0MIL来计算?2、计算单线阻抗的时候,是不是定下来线宽,铜厚等,再来确定绝缘介质高度?3、两个平面之间的距离1H=1.6*39.37-2*(2.0+3.72+1.4)=48.752MIL,这个公司怎么得出?不解之处请指点楼上的问题我大概知道:1. 因为表层(top和bottom)的铜厚度是2.0mil的,所以用2.0算的;电源跟地平面是参考平面,所以走线的平面只在top和bottom层,计算的是top和bottom层走线的阻抗,当然用2.0算啦;2. 单线阻抗跟线宽,铜厚、导电系数和高度相关,确定顺序看需要吧,好像没有一定要先定哪个后定哪个之说;3. 1mil=0.0254mm,即1mm=39.37mil;所以式子里有1.6*39.37,单位是mil。

Polar SI9000安装及破解指南

Polar SI9000安装及破解指南

近年来,IC集成度的提高和应用,其信号传输频率和速度越来越高,因而在印制板导线中,信号传输(发射)高到某一定值后,便会受到印制板导线本身的影响,从而导致传输信号的严重失真或完全丧失。

这表明,PCB导线所“流通”的“东西”并不是电流,而是方波讯号或脉冲在能量上的传输。

上述此种“讯号”传输时所受到的阻力,另称为“特性阻抗”,代表符号为Z0。

所以,PCB导线上单解决“通”、“断”和“短路”的问题还不够,还要控制导线的特性阻抗问题。

就是说,高速传输、高频讯号传输的传输线,在质量上要比传输导线严格得多。

不再是“开路/短路”测试过关,或者缺口、毛刺未超过线宽的20%,就能接受。

必须要求测定特性阻抗值,这个阻抗也要控制在公差以内,否则,只有报废、返工。

对于有阻抗控制要求的板,目前,PCB工厂比较常见的做法就是在PCB的生产拼版板边适当位置设计一些阻抗试样,这些阻抗试样具有与PCB相同的分层和阻抗线构造。

在设计阻抗试样前会预先采用一些阻抗计算软件对阻抗进行模拟计算,以便对阻抗进行预测。

其中英国POLAR公司开发的CITS测试系统及计算软件自1991年起已经为许多PCB制造商所使用,而且操作简单、具有强大的功能计算能力。

接下来介绍一下Polar SI9000 软件的安装及破解流程1. 下载Polar SI9000 软件地址:SI9000百度网盘下载2. 解压并运行setup.exe启动安装进程3. 会弹出一个系统找不到路径的对话框,点击OK,然后重新指定一个磁盘上合法的路径即可(避免包含中文及空格)5. 破解首次运行SI9000,会弹出提示“指定License文件”对话框,选择“Specify theLicense File”将Crack下的Licese文件si9000_2038.lic 拷贝到SI9000的安装目录下,并指定路径。

阻抗控制计算 Polar si

阻抗控制计算 Polar si

1.0OZ 1.4
6
4.2
1.0OZ 1.4
2116
6
4.6
1.0OZ 1.4
0.8
3.8
TOL: 48.8
V
在計算 工具中 輸入參
UNIT:MIL
2V8_RFDIG
CM306 0.01U/25V
1
2
1
1V5_RTC
LM44 1U/GNLE1610P
1
2
CM307 0.01U/25V
Shielded by DGND
P1 H10
J4 K4 J5 K5
GRFRST RESET CLKACQ_I CLKACQ_O SIGNMAG_I SIGNMAG_O
GND_RF
GND_RF GND_RF GND_RF GND_RF GND_RF GND_RF
UM24B GSC3f /LP-7979
RFPWRUP AGCPWM
XTAL_I XTAL_O
L7 GND_RF
N2 GND_RF
2
L8 L9
P5 P7 L4 L5 L6
N8 N7 N6 N5 N4 N3
N10 N9
thickness Er
0.8
3.8
1.0OZ 1.4
2116
6
4.6
1.0OZ 1.4
6
4.2
1.0OZ 1.4
2116
4
4
1.0OZ 1.4
4
4
1.0OZ 1.4
2116
4
4
2P2/50V
1
2
LM45
3N6/GTHP
2
1
UM25 SAW 1G5 1 IN G2 4

阻抗测试操作及说明

阻抗测试操作及说明

作业内容:1开机程序1.1 开机前准备:分别将阻抗测试仪,电脑主机和显示屏接好电源. 将两根“MainCable ”电缆线分别接到“POLAR ”阻抗测试仪的“Main ”端口上,将1M 欧姆的防静电环插头接到“POLAR ”测试仪的“Wrist Strap ”端口上.如有需要,也可将脚踏开关接到“Foot Switch ”的端口上.根据测试需要,分别在“Main Cable ”的另一端口接上测试探头,测单线阻抗使用“POLAR IP-50”探头,差分线阻抗接“POLAR IP-100”探头.1.2开机:打开“POLAR ”测试仪的“Power ”开关,此时仪器面板上的“Power ”显示灯会亮红灯,表示电源已接通;再打开电脑显示屏开关,最后打开电脑主机开关..2菜单功能简介主菜单子菜单 主菜单子菜单New(开启新档) Details(详细客户资料) Open(开启旧档) Clear Results(清除结果) Save(储存) Insert(插入测试档案) Save as(另存新档)Delete(删除测试档案) Print(打印) Edit(编辑测试档案) Print Preview(预览列印) Test(执行测试档案) Recent(最近开启档案)Board Cut(剪下测试档案) Copy(复制测试档案)Exit(退出)Autolog(自动资料收集) Pasie(贴上测试档案)Auto Advance(选择记录状态) Board Note(备注) Datalog now(记录现在资料)Config(系统设定) Edit Line(编辑线)Import(档案输入) FileDatalog Report Generato(产生资料报告)Utilities Dignostics(诊断)主菜单子菜单主菜单 子菜单 View Reference(检视参考波形) Cursors(游标) Save Reference(储存参考波形)Graticule(网状背景) Overlay(重叠覆盖的波形) Select Testlist Columns(选择测试项目栏) Save Waveform(储存波形) Select Datalog Columns(选择收集项目栏)VerformView Stored Waveform(检视储存波形) Tool Bar(工具列)ViewStatus Bar(状态列)Display in mRho(mRho 显示)3测试步骤3.1将防静电环套在左手腕上.3.2双击电脑Windows 操作窗口中的“CITS800S ”快捷方式图案(如图1所示),此时操作软件和“POLAR ”测试仪会进入联机状态,若连接成功,测试仪面板上的“Busy ”灯会点亮1-3秒,并自动熄灭,软件进入操作主界面(如图2所示):3.3若待测试板以前曾经测试过,可以直接点击“File ”,再点击“Open ”,从存储文件夹中测试资料进行测试;若为新文件,则需重新建立测试资料.3.4新测试资料的建立:用鼠标左键点击“End ”,再点击右键,此时系统会弹出一主菜单,再点击菜单“Insert Test ”(如图3所示),出现测试参数设置的编辑框“Test Setup Editor ”.可根据提示输入相应的参数值,但在“Impedance ”中必须输入待测阻抗板的标准值;“Side ”可根据测量的面向选择“Top ”或“Bottom ”;根据测量的类型在“Probe & Channel Select ”中选择单线阻抗(Single-Ended)或差分线阻抗(Differential Test),其它选项可以系统默认值为准,填写完成后按“OK ”键,系统将进入测试状态.(如图4所示),图3 图43.5系统进入测试状态后,选择待测阻抗条.用“IP-50”或“IP-100”的各探头与待测阻抗条的各孔接触完整,点击回车键“ENTER ”或踩脚踏开关,用鼠标点击“TEST ”标识.此时,仪器开始测量阻抗条的阻值,若符合阻抗值的要求,系统会提示“PASS ”;若不合格,系统会提示“FAIL ”,若多次测量仍为“FAIL ”则说明被测阻抗板的阻抗值达不到要求.3.6系统测试“PASS ”后,用鼠标拖动两条范围曲线,前面一条以曲线由上升变化为较平位置为起点,后面一条以曲线由较平变化为上升为终点(如图5所示).此操作完成后,点击“BOARD ”菜单中的“SNAP TESTLIMITSTO PERCENT BETWEEN CURSORS ”,系统会出现提示框,点击“OK ”键即选择,再点击“保存”,“OK ”即可进行测试.图1 图23.7测试:将待测试板平放再桌面上,分清TOP 和BOTTOM 层面,.然后将测试探头“IP-50”或“IP-100”的有“POLAR ”标识一面的两个(或一个)探头对准待测线条,保证接触良好.用鼠标点击测试按键,仪器自动进行测试,若测试合格,系统提示“PASS ”;不合格则提示“FAIL ”(如图6所示),若保存数据,点击“OK ”即可.(注意测试过程中要戴防静电环.)3.8测试完一个样件后,选取下一个样件进行测试.4阻抗测试仪的校正 4.1校正程序4.1.1 选择Utilities,然后再选择Diagnostics 指令,此时屏幕将显示校正的主画面. 4.1.2 校正前先确认TDR 面板仅接同轴电缆线,将不接测试棒,因校正程序第一步骤需确认同轴电缆线的水平传输时间符合要求,水平传输时间应在±10PS 内.4.1.3 确认水平时间应选择屏幕上的Learn Cable Length 功能,TDR 将自动检测水平传输时间.4.1.4 选择欲校正的阻值,如50欧姆,100欧姆.4.1.5 选择Check 键功能,将要求操作者输入已知的Air Line 数值. 4.2校正后的数值误差修正4.2.1 按住键盘CTRL 键不放,将鼠标的指示标识移至校正画面左上角的Lcon 标识,同时鼠标右键连按二次.4.2.2 在校正画面内将显示修正的指令栏.4.2.3 此时在Learn Cable Length 及Check 指令的右方将显示Apply Correction 指令,如修正水平传输时间的误差或参考阻抗值的误差,需按下Apply Correction TDR 将会自动修正.4.2.4 如水平传播时间及参考阻抗值都校正及修正完成后,按下OK 键即完成所有校正程序.5量测环境要求温度:22±2℃ 湿度:55±5% 6操作注意事项6.6.1操作时,必须全程配戴防静电手环.6.6.2操作时,严禁将探棒接近萤幕,以防静电造成损坏. 6.6.3测试前,须打开阻抗测试仪预热1小时.。

关于阻抗计算的说明

关于阻抗计算的说明

阻抗计算说明一、使用软件polar –SI8000二、常用的有以下四种模块,详细说明见下图:1、外层单端:Coated Microstrip 1BH1:介质厚度(PP片或者板材,不包括铜厚。

为阻抗线所在层别到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 Er1:PP片的介电常数(我司取值为:4.2)W1:阻抗线下线宽(假设客户要求线宽为W,则W1=W+0.5mil)W2:阻抗线上线宽(假设客户要求线宽为W,则W1=W-0.5mil)T1:成品铜厚(如:外层铜箔0.33OZ,电镀后完成铜厚约1.8mil)C1:基材的绿油厚度(我司取值按1.0MIL)C2:铜皮或走线上的绿油厚度(我司取值按0.4MIL)Cer:绿油的介电常数(我司取值按4.2)Zo:由上面的参数计算出来的理论阻值2、外层差分:Edge-Coupled Coated Microstrip 1BH1:介质厚度(PP片或者板材,不包括铜厚。

为阻抗线所在层别到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 Er1:PP片的介电常数(我司取值为:4.2)W1:阻抗线下线宽(假设客户要求线宽为W,则W1=W+0.5mil)W2:阻抗线上线宽(假设客户要求线宽为W,则W1=W-0.5mil)S1:阻抗线间距(客户原稿)T1:成品铜厚(如:外层铜箔0.33OZ,电镀后完成铜厚约1.8mil(1.3OZ))C1:基材的绿油厚度(我司取值按1.0MIL)C2:铜皮或走线上的绿油厚度(我司取值按0.4MIL)C3:基材的绿油厚度(我司取值按1.0MIL)Cer:绿油的介电常数(我司取值按4.2)Zo:由上面的参数计算出来的理论阻值3、内层单端:Offset Stripline 1B1AH1:介质厚度(PP片或者板材,不包括铜厚,为阻抗线所在层别到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Er1:PP片的介电常数(我司取值为:4.2)H2:介质厚度(PP片或者板材、光板,包括铜厚,为阻抗线所在层别到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 W1:阻抗线下线宽(假设客户要求线宽为W,则W1=W+0.5mil)W2:阻抗线上线宽(假设客户要求线宽为W,则W1=W-0.5mil)S1:阻抗线间距T1:成品铜厚(如HOZ,由于内层没有电镀,故铜厚直接取0.7mil(HOZ))C1:基材的绿油厚度(我司按1.0MIL)C2:铜皮或走线上的绿油厚度(0.4MIL)C3:基材上面的绿油厚度(1.0MIL)Cer:绿油的介电常数(我司取值按4.2)注:内层一般有两个参考层,参考层一般为相邻的大铜面4、内层差分:Edge-Couled Offset Stripline 1B1AH1:介质厚度(PP片或者光板,不包括铜厚,为阻抗线所在层别到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Er1:H1厚度PP片的介电常数(我司取值为:4.2)H2:介质厚度(PP片或者板材、光板,包括铜厚,为阻抗线所在层别到参考层之间的介质厚度) Er2:H2厚度PP片的介电常数(P片4.2MIL)W1:阻抗线下线宽(假设客户要求线宽为W,则W1=W+0.5mil)W2:阻抗线上线宽(假设客户要求线宽为W,则W1=W+0.5mil)S1:客户要求的线距T1:成品铜厚(如HOZ,由于内层没有电镀,故铜厚直接取0.7mil(HOZ))Zo:由上面的参数计算出来的理论阻抗值注:内层一般有两个参考层,参考层一般为相邻的大铜面。

Polar软件使用说明

Polar软件使用说明

Polar软件使用说明Polar软件使用说明1.简介Polar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易于使用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旨在帮助用户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Polar软件的各个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帮助用户快速上手和充分利用该软件的强大功能。

2.安装与配置2.1 安装包2.2 安装软件2.3 配置系统要求2.4 注册与激活软件3.用户界面介绍3.1 欢迎界面3.2 主界面布局3.3 菜单栏和工具栏3.4 快捷键4.数据导入与导出4.1 导入文件格式支持4.2 导入单个文件4.3 批量导入文件夹4.4 导入数据库数据4.5 导出数据格式支持4.6 导出单个文件4.7 批量导出文件夹4.8 导出数据到数据库5.数据处理与分析5.1 数据清洗5.2 数据转换5.3 数据筛选5.4 数据合并5.5 数据透视表5.6 数据统计5.7 数据可视化6.高级功能6.1 编写脚本6.2 执行脚本6.3 自定义函数6.4 高级图表定制7.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7.1 软件无法启动7.2 文件导入失败7.3 数据处理错误7.4 导出文件格式错误7.5 其他问题解决方法8.反馈与建议8.1 提交问题报告8.2 提交功能改进建议8.3 获取帮助与支持9.常用术语解释9.1 数据清洗9.2 数据转换9.3 数据筛选9.4 数据合并9.5 数据透视表9.6 数据统计9.7 数据可视化附件:附录:1.法律名词注释:a) 数据清洗:指对数据进行处理,去除重复值、填充空缺值、调整数据格式等操作。

b) 数据转换:指对数据进行转换,使其符合特定的分析需求或使用要求。

c) 数据筛选:指根据特定的条件对数据进行筛选,提取满足条件的数据子集。

d) 数据合并:指将多个数据集合并为一个,以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e) 数据透视表:指以数据表格的形式来展示和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表格的行和列进行设置,可以得到不同维度的数值汇总和统计结果。

f) 数据统计: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数据的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polarsi9000用法

polarsi9000用法

Polar i9000是一款全新的边界元素法场效解算器,建立在早期Polar阻抗设计系统易于使用的用户界面之上。

它增加了增强型建模功能,以便预测多介质PCB层的最终阻抗,同时考虑到邻近差动结构之间的介电常数差异。

使用Polar i9000的步骤如下:
1.打开SI9000,指定Cracksi9000.lic的路径后即可破解成功。

2.使用Polar i9000的增强型建模功能来预测多介质PCB层的最终阻抗,同
时考虑邻近差动结构之间的介电常数差异。

3.根据需要,使用其他建模功能,如模拟涂层与表面等。

4.依照特定要求,如线路之间的阻焊厚度,使用其他工具进行定制。

5.使用新的Si9000m提取偶模阻抗和共模阻抗。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的使用方法可能会因软件版本或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如果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建议参考Polar i9000的用户手册或寻求技术支持。

阻抗计算公式、polar si9000(教程)

阻抗计算公式、polar si9000(教程)

一直有很多人问我阻抗怎么计算的. 人家问多了,我想给大家整理个材料,于己于人都是个方便.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文档有什么错误,欢迎讨论与指教!在计算阻抗之前,我想很有必要理解这儿阻抗的意义。

传输线阻抗的由来以及意义传输线阻抗是从电报方程推导出来(具体可以查询微波理论)如下图,其为平行双导线的分布参数等效电路:从此图可以推导出电报方程取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的正弦形式得推出通解定义出特性阻抗无耗线下r=0, g=0 得注意,此特性阻抗和波阻抗的概念上的差异(具体查看平面波的波阻抗定义)特性阻抗与波阻抗之间关系可从此关系式推出.Ok,理解特性阻抗理论上是怎么回事情,看看实际上的意义,当电压电流在传输线传播的时候,如果特性阻抗不一致所求出的电报方程的解不一致,就造成所谓的反射现象等等.在信号完整性领域里,比如反射,串扰,电源平面切割等问题都可以归类为阻抗不连续问题,因此匹配的重要性在此展现出来.叠层(stackup)的定义我们来看如下一种stackup,主板常用的8 层板(4 层power/ground 以及4 层走线层,sggssggs,分别定义为L1, L2…L8)因此要计算的阻抗为L1,L4,L5,L8下面熟悉下在叠层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厂家打交道经常会使用的Oz 的概念Oz 本来是重量的单位Oz(盎司)=28.3 g(克)在叠层里面是这么定义的,在一平方英尺的面积上铺一盎司的铜的厚度为1Oz,对应的单位如下介电常数(DK)的概念电容器极板间有电介质存在时的电容量Cx 与同样形状和尺寸的真空电容量Co之比为介电常数:ε = Cx/Co = ε'-ε"Prepreg/Core 的概念pp 是种介质材料,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组成,core 其实也是pp 类型介质,只不过他两面都覆有铜箔,而pp 没有.传输线特性阻抗的计算首先,我们来看下传输线的基本类型,在计算阻抗的时候通常有如下类型: 微带线和带状线,对于他们的区分,最简单的理解是,微带线只有1 个参考地,而带状线有2个参考地,如下图所示对照上面常用的8 层主板,只有top 和bottom 走线层才是微带线类型,其他的走线层都是带状线类型在计算传输线特性阻抗的时候, 主板阻抗要求基本上是:单线阻抗要求55 或者60Ohm,差分线阻抗要求是70~110Ohm,厚度要求一般是1~2mm,根据板厚要求来分层得到各厚度高度. 在此假设板厚为1.6mm,也就是63mil 左右, 单端阻抗要求60Ohm,差分阻抗要求100Ohm,我们假设以如下的叠层来走线先来计算微带线的特性阻抗,由于top 层和bottom 层对称,只需要计算top 层阻抗就好的,采用polar si6000,对应的计算图形如下:在计算的时候注意的是:1,你所需要的是通过走线阻抗要求来计算出线宽W(目标)2,各厂家的制程能力不一致,因此计算方法不一样,需要和厂家进行确认3,表层采用coated microstrip 计算的原因是,厂家会有覆绿漆,因而没用surface microstrip 计算,但是也有厂家采用surface microstrip 来计算的,它是经过校准的4,w1 和w2 不一样的原因在于pcb 板制造过程中是从上到下而腐蚀,因此腐蚀出来有梯形的感觉(当然不完全是)5,在此没计算出精确的60Ohm 阻抗,原因是实际制程的时候厂家会稍微改变参数,没必要那么精确,在1,2ohm 范围之内我是觉得没问题6,h/t 参数对应你可以参照叠层来看再计算出L5 的特性阻抗如下图记得当初有各版本对于stripline 还有symmetrical stripline 的计算图,实际上的差异从字面来理解就是symmetrical stripline 其实是offset stripline 的特例H1=H2在计算差分阻抗的时候和上面计算类似,除所需要的通过走线阻抗要求来计算出线宽的目标除线宽还有线距,在此不列出选用的图是在计算差分阻抗注意的是:1,在满足DDR2 clock 85Ohm~1394 110Ohm 差分阻抗的同时又满足其单端阻抗,因此我通常选择的是先满足差分阻抗(很多是电流模式取电压的)再考虑单端阻抗(通常板厂是不考虑的,实际做很多板子,问题确实不算大,看样子差分线还是走线同层同via 同间距要求一定要符合)特性阻抗公式(含微带线,带状线的计算公式)a.微带线(microstrip)Z={87/[sqrt(Er+1.41)]}ln[5.98H/(0.8W+T)] 其中,W为线宽,T为走线的铜皮厚度,H为走线到参考平面的距离,Er是PCB板材质的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关于使用Polar软件进行扫频计算

关于使用Polar软件进行扫频计算

关于使用Polar软件进行扫频计算网友提问:Polar软件怎么进行扫频计算阻抗。

本来不想在这里写软件的使用,但好几个人问到这个问题,就写一个简单的步骤吧。

打开软件,界面看到了吧,找到微带线,下图。

下面有两个标签页:lossless calculation 和frequency dependent calculation。

打开lossless calculation,点一下就是了。

进到这个界面设置一下参数。

这个不用说了吧,SI中最基本的东西,阻抗和什么有关,图形右侧这些参数写的很清楚。

用鼠标砸一下More按钮上面的那个Calculation,别把屏幕弄坏了,呵呵。

阻抗值出来了,50.94欧姆。

打开这个标签:frequency dependent calculation,在界面的底下呢。

右上角参数表变了,见下图,看到里面的东西了吧,从上到下依次是:走线长度,电导率,损耗角正切值,信号上升时间,最大最小频率,频率步长,计算S参数的频率步长。

想计算那个频段的就设置一下。

设置好了就calculation,这个界面就一个calculation按钮。

显示曲线那个图框上面有一排按钮,选Graph,其他的都是数据表。

图形右侧有个Graph settings,下拉列表是这样的。

选Impedence magnitude看看出的是什么图形。

基板材料、损耗及Si9000e应用当权衡成本与信号完整性能力时, 如何运用Si9000e进行最佳的材料选择?选择最适当的高速数位应用PCB材料您还记得选择PCB材料很简单的那个时候吗? 研磨机应用, 就选择”香草”味道的FR4, 如果是高速应用, 或许就选择陶瓷型芯或PTFE型基材; 当这2项选择仍存在於市场极端时, 过去这几年, 已目睹了一股”中间市场”的新潮流- 芯及胶片材料- 吸引人地提供增加的高速性能及比特殊材料更出色的处理方法。

上述所有材料在市场上都各得其所, 然而, 不仅是EE将新设计的”平台规格”组合在一起, PCB制造厂也须负责具体实现, 两者都得面对令人困惑的一系列材料- 混和着各种选择, 从简单处理到可靠度的要求, 以及之後的信号完整性能力。

最新Polar Si9000使用方法

最新Polar Si9000使用方法



內層single net計算
內層DIFF計算
Innovating Customer Value
案例

以專案Rider5為例,以下為板廠提供的疊構
Innovating Customer Value
表層single net

選擇左下角的lossless calculation 選擇表層單個信號,有GND照應層的圖標
Innovating Customer Value
表層single net(1)

以此信號為例

此信號為TOP,以相鄰的L2層為參照面
Innovating Customer Value
表層single net(1)

計算過程
Innovating Customer Value
表層single net(1)
內層DIFF

以此信號為例

此為L6層DIFF信號線,W/S為3.3/4.7,以L5/L7層為參照面 ,阻抗控制為100ohm。
Innovating Customer Value
內層DIFF

計算過程
Innovating Customer Value
內層DIFF

計算結果核對: 計算結果為93.74,要求值為100,在要求值的+/-10之 內,屬於合格。
twpolarsi9000使用方法20120713yangedithagenda案例表層singlenet計算表層singlenet1相鄰層作參照面表層singlenet2隔層作參照面內層singlenet計算內層diff計算案例以專案rider5為例以下為板廠提供的疊構表層singlenet選擇左下角的losslesscalculation選擇表層單個信號有gnd照應層的圖標表層singlenet1以此信號為例此信號為top以相鄰的l2層為參照面表層singlenet1計算過程表層singlenet1計算結果核對

polar基本操作步骤

polar基本操作步骤

1.load image(选择maccd文件);Image中选择colour scheme、colour tune可以进行色彩的调节。

2.标定中心:processing →find center→有几种选择,manual set、by X-Y profiles、by circle.选择by X-Y profiles更精准。

选择X scan profile→ok→出现一维图像(并且有一根红色线和两根蓝色的线)→以中心对称把两根蓝色的线拉开,一般分别放在峰值点。

(可以进行多个峰值,确认正确性)→点击上面的find center图标(第二排第五个)得到center=..→点击确定→关闭;点击Y scan profile→同上操作,得到center=...→记录两个center的值,点击manual set,确认center 的X和Y 的正确后,点击ok.3.校准距离:processing →calibration→by distance 中distance from sample to detector 填写标定好的距离,点击ok.4.1D-WAXD的获取:load image(选择air background)→find center 中选择manual set使得其中的X和Y和试样一致;processing →calibration→by distance 中确保距离和试样的一致;processing →push image to stack(两个图像分别选中进行此操作) →image-image process→在界面中进行试样和air back ground的扣除(减法操作,两者的强度可以选择不同的比例值R,等同于在origin的操作,自行判断选择0-1之间的数值),得到扣除空气的图像。

→analysis→integration→do it→得到一位图形,同时修改X as 2theta,Y as I →保存数据得到1D-WAXD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阻抗设计与阻抗设计软件Polar的使用 随着 PCB 信号切换速度不断增长,当今的 PCB 设计厂商需要理解和控制 PCB 迹线的阻抗。

相应于现代数字电路较短的信号传输时间和较高的时钟速率,PCB 迹线不再是简单的连接,而是传输线。

在实际情况中,需要在数字边际速度高于1ns 或模拟频率超过300Mhz时控制迹线阻抗。

PCB 迹线的关键参数之一是其特性阻抗(即波沿信号传输线路传送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印制电路板上导线的特性阻抗是电路板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特别是在高频电路的PCB设计中,必须考虑导线的特性阻抗和器件或信号所要求的特性阻抗是否一致,是否匹配。

这就涉及到两个概念:阻抗控制与阻抗匹配,本文重点讨论阻抗控制和叠层设计的问题。

阻抗控制阻抗控制(eImpedance Controling),线路板中的导体中会有各种信号的传递,为提高其传输速率而必须提高其频率,线路本身若因蚀刻,叠层厚度,导线宽度等不同因素,将会造成阻抗值得变化,使其信号失真。

故在高速线路板上的导体,其阻抗值应控制在某一范围之内,称为―阻抗控制‖。

PCB 迹线的阻抗将由其感应和电容性电感、电阻和电导系数确定。

影响PCB走线的阻抗的因素主要有: 铜线的宽度、铜线的厚度、介质的介电常数、介质的厚度、焊盘的厚度、地线的路径、走线周边的走线等。

PCB 阻抗的范围是 25 至120 欧姆。

在实际情况下,PCB 传输线路通常由一个导线迹线、一个或多个参考层和绝缘材质组成。

迹线和板层构成了控制阻抗。

PCB 将常常采用多层结构,并且控制阻抗也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构建。

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方式,阻抗值都将由其物理结构和绝缘材料的电子特性决定:●信号迹线的宽度和厚度●迹线两侧的内核或预填材质的高度●迹线和板层的配置●内核和预填材质的绝缘常数PCB传输线主要有两种形式:微带线(Microstrip)与带状线(Stripline)。

微带线(Microstrip):微带线是一根带状导线,指只有一边存在参考平面的传输线,顶部和侧边都曝置于空气中(也可上敷涂覆层),位于绝缘常数 Er 线路板的表面之上,以电源或接地层为参考。

如下图所示:注意:在实际的PCB制造中,板厂通常会在PCB板的表面涂覆一层绿油,因此在实际的阻抗计算中,通常对于表面微带线采用下图所示的模型进行计算:带状线(Stripline):带状线是置于两个参考平面之间的带状导线,如下图所示,H1和H2代表的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可以不同。

上述两个例子只是微带线和带状线的一个典型示范,具体的微带线和带状线有很多种,如覆膜微带线等,都是跟具体的PCB的叠层结构相关。

用于计算特性阻抗的等式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通常使用场求解方法,其中包括边界元素分析在内,因此使用专门的阻抗计算软件SI9000,我们所需做的就是控制特性阻抗的参数:绝缘层的介电常数Er、走线宽度W1、W2(梯形)、走线厚度T和绝缘层厚度H。

对于W1、W2的说明:此处的W=W1,W1=W2.规则:W1=W‐AW—‐设计线宽A—–Etch loss (见上表)走线上下宽度不一致的原因是:PCB 板制造过程中是从上到下而腐蚀,因此腐蚀出来的线呈梯形。

走线厚度T 与该层的铜厚有对应关系,具体如下: 铜厚COPPER THICKNESSBase copper thk For inner layer For outer layer H OZ 0.6mil 1.8mil 1 OZ 1.2MIL 2.5MIL 2 OZ 2.4MIL 3.6MIL 绿油厚度:*因绿油厚度对阻抗影响较小,故假定为定值0.5mil 。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这几个参数来达到阻抗控制的目的,下面以安维的底板PCB 为例说明阻抗控制的步骤和SI9000的使用:底板PCB 的叠层为下图所示:第二层为地平面,第五层为电源平面,其余各层为信号层。

各层的层厚如下表所示:说明:中间各层间的电介质为FR‐4,其介电常数为4.2;顶层和底层为裸层,直接与空气接触,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

需要进行阻抗控制的信号为:DDR 的数据线,单端阻抗为50欧姆,走线层为TOP 和L2、L3层,走线宽度为5mil 。

时钟信号CLK 和USB 数据线,差分阻抗控制在100欧姆,走线层为L2、L3层,走线宽度为6mil ,走线间距为6mil 。

Layer Name TypeMaterialThinknessClassSurface Air TOP CONDUCTOR COPPER 0.5oz Routing DIELECTRIC FR‐4 3.800MIL L2‐INNER CONDUCTOR COPPER 1 OZ PLANE DIELECTRIC FR‐4 5.910MIL L3‐INNER CONDUCTOR COPPER 1 OZ Routing DIELECTRIC FR‐4 33.08MIL L4‐INNER CONDUCTOR COPPER 1 OZ Routing DIELECTRIC FR‐4 5.910MIL L5‐INNER CONDUCTOR COPPER 1 OZ PLANE DIELECTRIC FR‐4 3.800MIL Bottom CONDUCTOR COPPER 0.5 OZ Routing DIELECTRIC FR‐4 5.910MILSurfaceAir对于计算精度的说明:1、对于单端阻抗控制,计算值等于客户要求值;2、对于其他特性阻抗控制:对于其它所有的阻抗设计(包括差分和特性阻抗)*计算值与名义值差别应小于的阻抗范围的10%:例如:客户要求:60+/‐10%ohm 阻抗范围=上限66‐下限54=12ohms 阻抗范围的10%=12X10%=1.2ohms计算值必须在红框范围内。

其余情况类推。

下面利用SI9000计算是否达到阻抗控制的要求: 首先计算DDR数据线的单端阻抗控制:TOP层:铜厚为0.5OZ,走线宽度为5MIL,距参考平面的距离为3.8MIL,介电常数为4.2。

选择模型,代入参数,选择lossless calculation,如图所示:计算得到单端阻抗为Zo=55.08ohm,与要求相差5欧姆。

根据板厂的反馈,他们将走线宽度改为6MIL以达到阻抗控制,经过验证,在宽度W2=6MIL,W1=7MIL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单端阻抗为Zo=50.56欧姆,符合设计要求。

L2层:在L2层的走线模型如下图所示:代入参数进行计算得到如下图所示:计算得到单端阻抗为Zo=50.59欧姆,符合设计要求。

同理可以得到L3层的单端阻抗,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计算差分阻抗控制:由PCB设计可知,底板PCB中时钟走线在L3层,USB数据线在L2层,走线宽度均为6MIL,间距为6MIL。

时钟信号选择的模型如下所示:按照提供给板厂的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板厂的反馈,差分阻抗只能做到85欧姆,与计算结果接近(他们可以微调板层厚度,但不能调线)。

但是改变线间距为12MIL时,计算得到的差分阻抗为92.97欧姆,再将线宽调为5MIL时,差分阻抗为98.99欧姆,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经验小结1、当差分走线在中间信号层走线时,差分阻抗的控制比较困难,因为精度不够,就是说改变介质层厚度对差分阻抗的影响不大,只有改变走线的间距才对差分阻抗影响较大。

但是当走线在顶层或底层时,差分阻抗就比较好控制,很容易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实际计算发现,重要的信号线最好走表层,容易进行阻抗控制,尤其是时钟信号差分对。

2、在PCB设计之前,首先必须通过阻抗计算,把PCB的叠层参数确定,如各层的铜厚,介质层的厚度等等,还有差分走线的宽度和间距都需要事先计算得出,这些就是PCB的前端仿真,保证重要的信号线的阻抗控制满足设计要求。

3、关于介电常数Er的问题:以我们使用最多的FR‐4介质的材料板为例:实际多层板是芯板和压合树脂层堆叠而成,其芯板本身也是由半固化片组合而成。

常用的三种半固化片技术指标如下表1 所示:半固化片组合的介电常数不是简单的算术平均,甚至在构成微带线和带状线时的Er值也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FR‐4的Er也随信号频率的变化有一定改变,不过在1GHz 以下一般认为FR‐4 材料的Er 值约4.2。

通常计算时采用4.2。

4、在实际的阻抗控制中,一般采用介质为FR‐4,其Er约4.2,线条厚度t对阻抗影响较小,实际主要可以调整的是H和W,W(设计线宽)一般情况下是由设计人员决定的,但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线宽对阻抗的配合性和实际加工精度。

当然,采用较小的W 值后线条厚度t 的影响就不容忽视了。

H(介质层厚度)对阻抗控制的影响最大,实际H 有两类情况:一种是芯板,材料供应商所提供的板材中H的厚度也是由以上三种半固化片组合而成,但其在组合的过程中必然会考虑三种材料的特性,而绝非无条件的任意组合,因此板材的厚度就有了一定的规定,形成了一个相应的清单,同时H 也有了一定的限制。

如0.17mm 1/1的芯板为 2116 ×1,0.4mm 1/1的芯板为1080×2+7628×1等。

另一种是多层板中压合部分的厚度:其方法基本上与前相同但需注意铜层的损失。

如内电层间用半固化片进行填充,因在制作内层的过程中铜箔被蚀刻掉的部分很少,则半固化片中树脂对该区的填充亦很少,则半固化片的厚度损失可忽略。

反之,如信号层之间用半固化片进行填充,由于铜箔被蚀刻掉的部分较多,则半固化片的厚度损失会很大且难以估计。

因此,有人建议在内层的信号层要求铺铜以减少厚度损失。

(上述资料来源于:P C B 高速数字设计中的阻抗控制(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 陈飞))5、特征阻抗与传输线的宽度是成反比的,宽度越宽,阻抗越低,反之则阻抗更高。

6、在有些板的设计要求中对板层厚度有限制时,此时要达到比较好的阻抗控制,采用好的叠层设计非常关键。

从实际的计算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 每个信号层都要有参考平面相邻, 能保证其阻抗和信号质量;b. 每个电源层都要有完整的地平面相邻, 使得电源的性能得以较好的保证;7、关于差分走线的线宽和间距对阻抗控制的讨论:通过软件计算发现,改变差分对的间距对阻抗控制的影响较大,但是这里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差分对的耦合问题。

差分对耦合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对外界的抗干扰能力和抑止EMI。

耦合分为紧耦合方式( 即差分对线间距小于或等于线宽) 和松耦合方式。

如果能保证周围所有的走线离差分对较远(比如远远大于3 倍的线宽),那么差分走线可以不用保证紧密的耦合,最关键的是保证走线长度相等即可。

(可以参见Johnson 的信号完整性网站上的关于差分走线的阐述,他就要求他的layout 工程师将差分线离得较远,这样可以方面绕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