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铜线电阻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铜的电阻率公式

铜的电阻率公式

铜的电阻率公式铜的电阻率公式一、引言铜是一种常见的导电材料,它在电子、电器和通信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要了解铜导电性能的好坏,就不能忽视电阻率这一重要参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铜的电阻率公式,并讲解其在电路设计和应用中的意义。

二、铜的导电性铜是一种优良的导体,在众多金属中具有较低的电阻率。

这得益于其特殊的晶格结构和电子布居特性。

在铜的晶体中,电子的自由移动与晶格结构的紧密排列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有效的导电通道。

三、电阻率的定义与计算公式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单位横截面积的导体阻抗。

它可以用来描述物质导电性能的好坏。

对于铜,其电阻率公式可以写为:ρ = R × (A/L)其中,ρ表示电阻率,R表示电阻,A表示横截面积,L表示导体长度。

该公式体现了电阻率与材料本身和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

四、铜的电阻率分析由于铜的电阻率较低,使得其在电路设计和应用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首先,铜的低电阻率能够降低电流流经导线时的功耗,提高电能的传输效率。

其次,铜的导电性能决定了其能够传输的最大电流量,从而影响着电路的稳定性。

此外,铜的低电阻率也使得其可用于高频电路和微电子器件中,以及许多其他重要的应用中。

五、应用举例1. 电线电缆铜导线和电缆是铜电阻率公式最常见的应用之一。

在家庭和工业用电中,采用铜导线可以降低能量损耗,同时还能提供较高的传导能力。

2. 电子电路在电子电路中,铜线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而且能够承受较高的工作温度。

这使得铜线成为连接电子元件的理想选择。

3. 通信网络铜导线在通信网络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电话线路和网线中,铜的低电阻率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结语铜的电阻率公式是理解铜导电性能的关键。

通过深入了解铜的导电特性,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和设计电路,并在各个领域中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同时,对于铜导电性能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其他新材料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电线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的电阻‎计算公式?|电线越粗电阻越小用电越少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

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

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

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铜线:S= IL / 54.4*U`铝线:S= IL / 34*U`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L——导线的长度‎(M)U`——充许的电源‎降(V)S——导线的截面‎积(MM2)说明: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如探测器)范围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2、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往上‎靠.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导线截面(mm 2 ) 11.52.546101625355070 95120载流是截面‎倍数9 8 7 6 5 4 3.5 3 2.5载流量(A) 9 14 23 32 48 60 90 100 123 150 210 238 300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电阻的计算公式

电阻的计算公式

电阻的计算公式
电阻的计算公式如下:
1、定义式:R=U/I。

(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2、定义公式:R=ρL/S。

(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3、电阻串联:R=R1+R2+R3+…+Rn。

(R1…Rn表示n个电阻,电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

4、电阻并联:1/R=1/R1+1/R2+1/R3+…+1/Rn。

(R1…Rn 表示n个电阻,电阻值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

5、与电功率相关公式:R=U²/P;R=P/I²。

(U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P表示电功率)。

6、与电能(电热)相关公式:R=U²t/W;R=W/I²t。

(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W表示电热)。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影响因素:
1、长度: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2、横截面积:当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3、材料:当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

4、温度: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如金属等;对少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小,如碳。

铜线安全电流计算 -回复

铜线安全电流计算 -回复

铜线安全电流计算-回复
铜线安全电流的计算方法如下:
1. 确定铜线的截面积;
2. 查找铜线的电阻率,一般为1.72×10^-8 Ω·m;
3.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铜线的安全电流:I=√(P/R),其中P为铜线的功率损耗,单位为瓦,R为电阻,单位为欧姆,I为电流,单位为安培。

4. 功率损耗的计算方法为:P=I^2R,其中I为电流,R为电阻,P为功率损耗。

例如,铜线的截面积为1.5 mm²,电阻率为1.72×10^-8 Ω·m,电流为10A,则安全电流的计算过程如下:
R=ρL/S=1.72×10^-8×L/1.5=1.15×10^-8L Ω
P=I^2R=10^2×1.15×10^-8L=1.15×10^-6L W
I=√(P/R)=√(1.15×10^-6L/1.15×10^-8L)=√100=10A
因此,对于1.5 mm²的铜线,其安全电流为10A。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情况下
铜线的安全电流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阻的计算方法
电阻一般用欧姆(Ω)作单位来表示,计算电阻的公式如下:
电阻(R)= 电阻系数(ρ) ×长度(L)/截面积(A)
其中,
- 电阻系数(ρ)是物质的电阻率,不同物质的电阻率各不相同,单位为Ω·m。

- 长度(L)是电阻器导体的长度,单位为米(m)。

- 截面积(A)是电阻器导体截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m²)。

要根据这个公式来计算电阻,需要事先知道物质的电阻率、导体的长度和截面积。

根据具体的电路设计和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尺寸来获得所需的电阻值。

举例说明,假设我们要制作一个电阻为100Ω的电阻器,使用的材料为铜,我们可以先查到铜的电阻率约为1.68 × 10^-8 Ω·m。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所需的电阻值和电阻率来计算导体的长度和截面积。

已知:
- 电阻(R)= 100Ω
- 电阻率(ρ)= 1.68 × 10^-8 Ω·m
假设截面积(A)为1平方毫米(1 mm²),我们可以通过改变长度(L)来实现所需的电阻值。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100Ω= (1.68 × 10^-8 Ω·m) × L / (1 mm²)
将公式整理化简,转换单位:
L = (100 Ω × (1 mm²)) / (1.68 × 10^-8 Ω·m)
L = 5.95 × 10^6 m
所以,如果我们使用铜导体的长度为5.95 × 10^6米,并且截
面积为1平方毫米,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电阻为100Ω的电阻器。

电路电阻计算公式

电路电阻计算公式

电路电阻计算公式电阻计算公式的一般形式是:R=V/I其中,R代表电阻的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V代表电压,单位为伏特(V);I代表电流,单位为安培(A)。

这个公式描述了电阻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要计算电阻的电阻值,首先要确定电压和电流的数值。

电压可以通过电压表测量,电流可以通过电流表测量。

然后将这些数值代入电阻计算公式中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电压V为6V,电流I为3A,那么将这些值代入电阻计算公式中得到:R=6V/3A=2Ω这样就计算出了电阻的电阻值为2Ω。

除了上述基本的电阻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公式可以用于计算电阻值。

这些公式可能涉及电路中的其他组件和参数,如电流源、电压源、电容、电感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电阻计算公式:对于并联电阻,其总电阻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1/R=1/R1+1/R2+1/R3+...其中,R代表总电阻值,R1、R2、R3等代表并联电路中的各个电阻值。

将这些电阻值代入公式中,然后进行求和计算,即可得到总电阻值。

对于串联电阻,其总电阻值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R=R1+R2+R3+...其中,R代表总电阻值,R1、R2、R3等代表串联电路中的各个电阻值。

将这些电阻值相加,即可得到总电阻值。

3.电阻温度系数计算公式电阻温度系数用于描述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Rt=Ro*(1+α*(T-To))其中,Rt代表温度为T时的电阻值,Ro代表参考温度下的电阻值,α代表温度系数,To代表参考温度。

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中,即可计算出温度为T时的电阻值。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电阻计算公式,它们可以用于计算电阻的电阻值、串联电阻的总电阻值、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值以及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电路和参数,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电路的性质和特点。

电线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的电阻计算公式?|电线越粗电阻越小用电越少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

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

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

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铜线:S= IL / 54.4*U`铝线:S= IL / 34*U`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L——导线的长度(M)U`——充许的电源降(V)S——导线的截面积(MM2)说明: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如探测器)范围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2、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往上靠.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导线截面(mm 2 ) 11.52.546101625355070 95120载流是截面倍数9 8 7 6 5 4 3.5 3 2.5载流量(A) 9 14 23 32 48 60 90 100 123 150 210 238 300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电阻的公式计算公式

电阻的公式计算公式

电阻的公式计算公式
电阻的公式计算公式为:R =ρL/S,其中:
R:电阻值,单位为欧姆(Ω)
ρ:电阻率,取决于材料和温度,常用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L:电阻线的长度,单位为米(m)
S:电阻线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除了这个基本的欧姆定律的电阻计算公式,还有一些其他相关的公式和单位需要注意:
1. 电阻率ρ是一个重要参数,它表示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的材料的电阻。

对于不同的材料,电阻率不同。

一般来说,金属的电阻率较大,而非金属的电阻率较小。

2. L是电阻线的长度,如果电阻线是环绕在某个物体周围,那么L就是电阻线的周长。

3. S是电阻线的横截面积,即电阻线单位截面积的面积。

如果电阻线是细长形状,那么S可以表示电阻线的宽度与高度的乘积。

4. 在计算电阻时,还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欧姆定律的公式要求长度、横截面积、电阻值都必须用国际单位制(SI)单位。

5. 电阻还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电阻计算时,需要考虑温度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电阻的计算公式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它忽略了许多实际情况,例如材料的温度系数、电阻线的形状和弯曲程度、电流的方向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电阻的计算时,需要仔细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线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的电阻计算公式?|电线越粗电阻越小用电越少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

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

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

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铜线:S= IL / 54.4*U`铝线:S= IL / 34*U`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L——导线的长度(M)U`——充许的电源降(V)S——导线的截面积(MM2)说明: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如探测器)范围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2、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往上靠.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导线截面(mm 2 ) 11.52.546101625355070 95120载流是截面倍数9 8 7 6 5 4 3.5 3 2.5载流量(A) 9 14 23 32 48 60 90 100 123 150 210 238 300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计算铜线电阻和电导率

计算铜线电阻和电导率
[编辑本段]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
ρ为电阻率——常用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常用单位㎡
R为电阻值——常用单位Ω
L为导线的长度——常用单位m
[编辑本段]金属导体的电阻率(表)
几种金属导体在20℃时的电阻率
材料电阻率(Ω m)
对否? 有待验证!(20℃时,电阻率0.0185有些偏大,所以用0.01742、0.0175计算比较符合现实)
~~~~~~~~~~~~~~~~~~~~~~~~~~~~~`
纯铜线在0℃时的电阻率是0.0175 Ωmm2/m,(这个好像应该是20℃的电阻率)
电阻温度系数是0.00393/℃
jjmmhh (2005-6-16 22:03:25)
WING老师,我看到你在了,等你好几天了
我现在知道电阻率了,是不是1.724/电阻率就是计算公式啊??
wing (2005-6-16 23:39:49)
如果你知道你的材料的电阻率的话就很好算了。
如果电阻率是p,那么(p/1.724)×100%就可以得出IACS的值,前提是你要先把电阻率p换算成uohm.cm的单位。如果你只知道电阻,应该知道怎么算电阻率吧:
对不起上个贴搞错了,应该是(1.724/p)×100%,因为电导率和电阻率是倒数的关系。
jjmmhh (2005-6-18 10:38:19)
哈哈,谢谢你的指导
请问你也是从事线材方面工作的么?
有时间多多交流啊,我在上海,我的EMAIL是:jingminghui1980#
给你发邮件,结果被退回来了,郁闷,呵呵~~~~~~~
(1)银 1.65 × 10-8
(2)铜 1.75 × 10-8

铜行业常用公式161217

铜行业常用公式161217

各类计算公式1、电阻、电阻率之间的换算公式R 20℃= P ×L(1m)由电阻率换算成电阻,电阻率单位为:Ωmm 2/m ,电阻单位为:Ω/m ,0.7854×D 2电阻率=0.7854*d 2*温度系数1*电阻/10002、绞线电阻公式 R= 400×ρ ×(1+增值) π×D 2×N增值系数取值范围: 7<N ≤12---------0.0412<N ≤19-------0.045N >19--------0.053、单丝长度计算公式 L=1000×GD 2×6.98 4、单丝日产能计算公式(24小时) (24h )D 2×10.05×N ×机速5、绞线外径计算公式 外径= n ×d ×1.1556、导电率计算公式样导电率=标准电阻率×100%实际电阻率〕7、绞线截面积计算公式S =0.7854*D 2*N8、单丝电阻率标准0.05<d ≤0.09------------0.01851Ωmm 2/m0.09<d ≤0.25------------0.01802Ωmm 2/m0.25<d ≤0.50------------0.01770Ωmm 2/m0.50<d ≤4.0-------------0.01760Ωmm 2/m9、绞线眼模选取标准(1)正规绞合(2)非正规绞合N=<母线上线径>d*1.155*√n*1.01510、伸长率(国标)镀锡祼铜0.05<d≤0.09―――――>6 >100.09<d≤0.25―――――>12 >150.25<d≤0.50――――-→15 >200.50<d≤2.0 ―――――>20 >252.0<d≤4.0 ---------→2512、15、:若模具排列如下:2.6-2.47-2.2-1.961,则减面率计算为:(2.47*2.47-2.2-2.2)/(2.47*2.47)0.206674, 20.67% 。

铜线平方与电流计算公式

铜线平方与电流计算公式

铜线平方与电流计算公式
铜线平方与电流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电线传输电流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电线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需要根据电流和电线长度计算电线的截面积,以确保电线能够承受所传输的电流并且不过热或烧毁。

以下是铜线平方与电流计算公式:
电流(A) = 电压(V) ÷电阻(Ω)
电阻(Ω) = 长度(m) ÷截面积(mm) ×电阻率(Ω/mm)
其中,电阻率是铜的电阻率,通常为0.0178Ω/mm。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得到铜线所需的最小截面积,以便在设计和安装电路时选择合适的电线规格。

同时,也可以根据电流和电压计算出电线的电阻,以便评估电线的效率和安全性。

- 1 -。

1cm铜的电阻

1cm铜的电阻

1cm铜的电阻
摘要:
1.1cm 铜的电阻的定义
2.1cm 铜的电阻的计算公式
3.1cm 铜的电阻的实际应用
正文:
1cm 铜的电阻是指在1cm 长度的铜导线中,通过的电流与导线两端的电压之比。

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因此在电子设备和电路设计中常常使用到。

了解1cm 铜的电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分析电路。

1cm 铜的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 = ρ*L/A,其中R 是电阻,ρ是铜的电阻率,L 是导线长度,A 是导线截面积。

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铜的电阻率约为1.68×10^-8 Ω·m。

假设我们使用的是1cm 长度、截面积为
1mm的铜导线,那么在20 摄氏度下,1cm 铜的电阻约为:R = 1.68×10^-8 Ω·m * 0.01 m / 0.0001 m = 0.168 Ω。

1cm 铜的电阻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途,例如在电路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导线的长度、截面积或者材料来调整电阻值,从而实现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控制。

另外,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1cm 铜的电阻也可以作为质量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以确保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

电线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电阻计算公式电线的电阻计算公式?|电线越粗电阻越小用电越少导线的截面积所能正常通过的电流可根据其所需要导通的电流总数进行选择,一般可按照如下顺口溜进行确定:十下五,百上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柒拾玖五两倍半,铜线升级算.给你解释一下,就是10平方一下的铝线,平方毫米数乘以5就可以了,要是铜线呢,就升一个档,比如2.5平方的铜线,就按4平方计算.一百以上的都是截面积乘以2, 二十五平方以下的乘以4, 三十五平方以上的乘以3, 柒拾和95平方都乘以2.5,这么几句口诀应该很好记吧, 说明:只能作为估算,不是很准确。

另外如果按室内记住电线6平方毫米以下的铜线,每平方电流不超过10A就是安全的,从这个角度讲,你可以选择1.5平方的铜线或2.5平方的铝线。

10米内,导线电流密度6A/平方毫米比较合适,10-50米,3A/平方毫米,50-200米,2A/平方毫米,500米以上要小于1A/平方毫米。

从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很远的情况下,你可以选择4平方铜线或者6平方铝线。

如果真是距离150米供电(不说是不是高楼),一定采用4平方的铜线。

导线的阻抗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线径成反比。

请在使用电源时,特别注意输入与输出导线的线材与线径问题。

以防止电流过大使导线过热而造成事故。

导线线径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铜线:S= IL / 54.4*U`铝线:S= IL / 34*U`式中: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L——导线的长度(M)U`——充许的电源降(V)S——导线的截面积(MM2)说明:1、U`电压降可由整个系统中所用的设备(如探测器)范围分给系统供电用的电源电压额定值综合起来考虑选用。

2、计算出来的截面积往上靠.绝缘导线载流量估算铝芯绝缘导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导线截面(mm 2 ) 11.52.546101625355070 95120载流是截面倍数9 8 7 6 5 4 3.5 3 2.5载流量(A) 9 14 23 32 48 60 90 100 123 150 210 238 300估算口诀: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铜电阻计算

铜电阻计算

铜电阻计算铜电阻器是一种用铜元件制成的电阻器,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低的电阻值,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铜电阻的计算,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参数和公式,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1. 铜电阻的参数铜电阻的重要参数主要包括电阻值、公差、温度系数等。

其中,电阻值是指铜电阻器在特定电压下通过的电流所产生的电阻大小,一般使用欧姆(Ω)作为单位。

公差是指铜电阻器电阻值的允许误差范围,其数值一般以百分比来表示。

温度系数则是指铜电阻器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程度,一般使用ppm/℃(百万分比每摄氏度)作为单位。

2. 铜电阻的计算公式铜电阻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参数和使用要求来确定,一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1)电阻值计算公式:R=ρ×L/A其中,R为电阻值,单位为Ω;ρ为铜的电阻率,单位为Ω·m;L为电阻器长度,单位为m;A为电阻器截面积,单位为m²。

(2)公差计算公式:ΔR=(R_1-R_2)/2其中,ΔR为公差值,单位为Ω;R_1为电阻器标称值加上公差值,R_2为电阻器标称值减去公差值,均以Ω为单位。

(3)温度系数计算公式:α=(R_2-R_1)/(R_1×(T_2-T_1))其中,α为温度系数,单位为ppm/℃;R_1为参考温度下电阻器标称值,单位为Ω;R_2为实际温度下电阻器值,单位为Ω;T_1为参考温度,单位为℃;T_2为实际温度,单位为℃。

3. 铜电阻计算实例以上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下是一个铜电阻计算的实例:一台电子设备需要使用一个电阻值为100Ω的铜电阻器,公差为±5%,工作温度范围为-20℃~80℃。

根据以上要求,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铜电阻器的计算:(1)确定电阻值计算公式中的参数,假设铜的电阻率ρ=1.7×10^-8Ω·m,铜电阻器长度L=50mm,截面积A=1mm²。

铜电阻计算

铜电阻计算

铜电阻计算铜电阻的计算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实现,欧姆定律表明电阻R 与电压V和电流I之间的关系为R = V/I。

在使用铜电阻进行计算时,需要了解铜电阻的特性和相关参数。

1. 铜电阻的特性:铜是一种常见的导电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热传导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和电器设备中。

铜的电阻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决定了铜导体的电阻大小。

铜的电阻率为1.7×10^-8 Ω·m(欧姆·米)。

2. 铜电阻的参数:铜电阻的参数主要包括电阻值、额定功率和温度系数。

电阻值是指阻碍电流通过的阻力值,一般用欧姆(Ω)表示。

额定功率是指在额定电流下,电阻所能消耗的最大功率。

温度系数是指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程度,一般用温度系数(ppm/℃)表示。

3. 铜电阻的计算:铜电阻的计算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实现。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值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对于铜电阻,电压可以通过电源、电池或其他电源提供,而电流可以通过测量或通过电阻所连接的电路计算得到。

(1) 当已知电压和电流时,可以直接通过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R = V/I(2) 当已知电阻值和电流时,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求解电压:V = R*I(3) 当已知电压和电阻值时,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求解电流:I = V/R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电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常常会根据电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值和功率。

此外,由于铜电阻的电阻值会随温度发生变化,需要考虑其温度系数,以预估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综上所述,铜电阻的计算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实现。

通过了解铜电阻的特性和相关参数,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值,也可以根据已知参数计算出电压或电流。

这些计算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正确选择和使用铜电阻,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简单明了的告诉你—电缆线路的压降计算方法及案例

简单明了的告诉你—电缆线路的压降计算方法及案例

一般来说,计算线路的压降并不复杂,可按以下步骤:1.计算线路电流I公式:I= P/1.732×U×cosθ其中:P—功率,用“千瓦”U—电压,单位kV cosθ—功率因素,用0.8~0.852 .计算线路电阻R公式:R=ρ×L/S其中:ρ—导体电阻率,铜芯电缆用0.01740代入,铝导体用0.0283代入L—线路长度,用“米”代入S—电缆的标称截面3.计算线路压降公式:ΔU=I×R线路电压降最简单最实用计算方式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2*I*R I:线路电流 L:线路长度。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铝为0.028欧*㎜3/米2、I=P/1.732*U*COSØ3、电阻R=ρ*l/s(电缆截面mm2)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U=2*IR=2*56.98*0.206=23.44>19V (5%U=0.05*380=19) 不符合要求。

2、单相电源为零、火线(2根线)才能构成电压差,三相电源是以线电压为标的,所以也为2根线。

电压降可以是单根电线导体的损耗,但以前端线电压380V(线与线电压为2根线)为例,末端的电压是以前端线与线电压减末端线与线(2根线)电压降,所以,不论单相或三相,电压降计算均为2根线的就是欧姆定律:U=R*I但必须要有负载电流数据、导线电阻值才能运算。

铜线电阻率:ρ=0.0172,铝线电阻率:ρ=0.0283例:单相供电线路长度为100米,采用铜芯10平方电线负载功率10KW,电流约46A,求末端电压降。

求单根线阻:R=ρ×L/S=0.0172×100/10≈0.17(Ω) 求单根线末端电压降: U=RI=0.17×46≈7.8(V)单相供电为零、火2根导线,末端总电压降: 7.8×2=15.6(V)。

二十二、线路电阻如何计算

二十二、线路电阻如何计算

线路电阻如何计算根据欧姆定律,线路有电阻(建筑电气范围内主要是电缆和电线穿管,这时低压阻抗主要是电阻,尤其是小截面导线工程计算中一般可以忽略电抗,严谨计算则需要考虑电抗,按阻抗计算。

当遇到室外架空线时,电抗较大,一般不能忽略),当有电流通过时必然存在电压降。

线路电阻的计算难点在于各种情况下阻抗的确定,《配四》中有如下公式和表格:导线电阻计算:1)导线直流电阻Rθ按下式计算:式中 Rθ——导体实际工作温度时的直流电阻值(Ω);L——线路长度(m);S——导线截面(mm2);cj——绞入系数,单股导线为1,多股导线为1.02;ρ20——导线温度为20℃时的电阻率,铝线芯(包括铝电线、铝电缆、硬铝母线)为0.0282Ω·mm2/m(相当于2.82×10-6Ω·cm),铜线芯(包括铜电线、铜电缆、硬铜母线)为0.0172Ω·mm2/m(相当于1.72×10-6Ω·cm);ρθ——导线温度为θ℃时的电阻率(10-6Ω·cm);a——电阻温度系数,铝和铜都取0.004;θ——导线实际工作温度(℃)。

2)导线交流电阻Rj按下式计算:式中 Rj——导体温度为θ℃时的交流电阻值(Ω);Rθ——导体温度为θ℃时的直流电阻值(Ω);Kjf——趋肤效应系数,导线的Kjf用式(8)计算(当频率为50Hz、芯线截面不超过240mm2时,Kjf均为1),当δ≥r时Kjf=1;δ≥2r时Kjf无意义,母线的Kjf见表25;Klj——邻近效应系数,导线从图9所示曲线求取,母线的Klj 取1.03;ρθ——导体温度为θ℃时的电阻率(Ω·cm);r——线芯半径(cm);δ——电流透入深度(cm)(因趋肤效应使电流密度沿导体横截面的径向按指数函数规律分布,工程上把电流等效地看作仅在导体表面δ厚度中均匀分布,不同频率时的电流透入深度δ值见表26);μ——相对磁导率,对于有色金属导体为1;f——频率(Hz)。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