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数据的收集:学习使用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了解数据收集的注意事项。
2.数据的整理:学习使用表格、图表等方法整理数据,掌握分类、排序等整理技巧。
3.数据的描述:学习使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了解极差、方差等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数据描述的统计量:重点介绍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以及极差、方差等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
-实践活动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将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在讲解数据的整理技巧时,可以以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为例,演示如何将原始数据整理成表格,并通过图表直观展示数据分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对一次班级考试成绩进行收集、整理与描述,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数据帮助我们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整理的逻辑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勇于探索新思路,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方法:重点讲解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各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步骤。
-数据的整理技巧:强调分类、排序等整理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表格、图表等形式清晰、有序地展示数据。
2.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的准确性:难点在于如何确保收集到的数据真实、可靠,避免因主观因素造成数据偏差。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新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新版新人教版.doc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结构一.统计调查(一)全面调查1.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统计调查的方式及其优点(1)全面调查:我们把对全体对象的调查称为全面调查.(2)划计法:整理数据时,用正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这种记录数据的方法叫划计法. 例如:统计中编号为1的数据每出现一次记一划,最后记为“正正一”,即共出现11次.(3)百分比: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注意:①调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面调查,另一种是抽样调查.②划计之和为总次数,百分比之和为1.③划计法是记录数据常用的方法,根据个人的习惯也可改用其他方法.全面调查的优点是可靠,.真实,抽样调查的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3.表示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一是统计表,通过表格可以找出数据分布的规律;二是统计图,利用统计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能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规律.4.常见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量间的比重;(3)折线统计图: 能反映事物变化的规律.5.扇形统计图(1)扇形统计图: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2)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三个步骤:1°计算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3°在圆中依次作出上面的扇形,并标出百分比.(3)扇形的面积与对应的圆心角的关系:扇形的面积越大,圆心角的度数越大.扇形的面积越小,圆心角的度数越小.(二)抽样调查1.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进行的调查叫抽样调查.特点: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部分个体,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但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2.在统计中,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3.抽样的必要性: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工作量较(太)大,无法一一考查;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个体一一考查;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对个体一一考查.3. 抽样调查的要求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即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如:请指出下列哪些调查的样本缺乏代表性.(1)从具有不同层次文化的市民中,调查市民的法治意识;(2)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的上网情况;(3)抽查电信部门的家属,了解市民对曜服务的满意程度.小结:只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抽样调查,才能了解总体的面貌和特征.4. 总体和样本总体: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样本:从总体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不带单位).思考:为了解东铁营二中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身高,有关部门从初一年级中抽200名学生测量他们的身高,然后根据这一部分学生的身高去估计东铁营二中所有初一学生的平均身高.说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解:总体是:东铁营二中初一年级学生每人身高的全体.个体是:每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的200名学生的每人身高的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二.直方图1.数据的频数分布表反映了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从而反映了在数据组中各数据的分布情况.要全面地掌握一组数据,必须分析这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分布情况.思考:八年级某班20名男生一次投掷标枪测试成绩如下(单位:m):25,21,23,25,27,29,25,28,30,29,26,24,25,27,26,22,24,25,26,28.(1)将这20名男生的测试成绩按从小到大排列,统计出每种成绩的数值出现的频数,并制成统计表;(2)根据统计表回答:①成绩小于25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②成绩大于28米的同学有几人?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③这些同学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哪个范围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小结:利用频数.频率分布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出现的频数和频率,从而反映这些数据的整体分布情况.2.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直观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以频数分布表为基础,绘制分布直方图.(1)频数分布直方图简称直方图,它是条形统计图的一种.(2)直方图的结构:直方图由横轴.纵轴.条形图的三部分组成.(3)作直方图的步骤:①作两条互相垂直的轴:横轴和纵轴;②在横轴上划分一引起相互衔接的线段,每条线段表示一组,在线段的左端点标明这组的下限,在最后一组的线段的右端点标明其上限;③在纵轴上划分刻度,并用自然数标记;④以横轴上的每条线段为底各作一个矩形立于数轴上,使各矩形的高等于相应的频数.如:为了了解某地区八年级学生的身高情况,现随机抽取了60名八年级男生,测得他们的身高(单位:cm)分别为156 162 163 172 160 141 152 173 180 174 157 174 145 16 153 165 156 167 161 172 178 156 166 155 140 157 167 156 168 150 164 163 155 162 160 168 147 161 157 162 165 160 166 164 154 161 158 164 151 169 169 162 158 163 159 164162 148 170 161(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2)如果身高在的学生身高为正常,试求落在正常身高范围内学生的百分比.小结: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可按以下步骤:①计算数差;②确定组距与组数;③确定组限;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其中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标准,要凭借经验和研究的具体问题决定.一般来说,组数越多越好,但实际操作比较麻烦,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根据数据的特征通常分成5~~12组.例1.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下图中扇形是某校三个年级学生人数分布扇形统计图,其中八年级人数为408人,表格中是该校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情况统计表.请你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析下列问题:(1)求该校八年级的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百分率.(2)求表格中A,B的值.(3)该校学生平均每人读多少本课外书?思路探索:扇形统计图主要描述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所有百分比之和为100%,由于七年级占28%,九年级占38%,因此八年级的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34%.再看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具体看出借阅的次数和比重,由于比重之和应该也是1,所以科普常识类书籍所占的比重应该是1-0.34-0.25-0.06=0.35.由于借阅总次数为144÷0.06=2400(次),所以A=2400-840-816-144=600(次).规律总结:统计表问题要抓住各部分的频数之和等于总体,各部分的频率之和等于1;而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为100%.例2.刘强同学为了调查全市初中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城区人口和城区初中生人数作了调查:城区人口约3万,初中生人数约1200.全市人口实际约300万,为此他推断全市初中生人数为12万.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初中生人数约8万,与估计数据有很大偏差.请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找出其中错误的原因______________.思路探索:本题属于抽样调查,总体是全市人口,抽取的样本是城区3万人口,抽取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因此推断的结果与真实数据之间存在偏差.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调查适合作者普查的是 ( )A.了解在校大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B.了解我市居民对废电池的处理情况C.日光灯管长要检测一批灯管的使用寿命D.对甲型HINI流感患者的同一车厢乘客进行医学检查2.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作抽样方法比较合适的是 ( )A.调查全校女生B.调查全校男生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人3.要反映某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4.小明在选举班委时得了28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率不变B. 不管小明所在的班级有多少学生,所有选票中选小明的选票频数不变C.小明所在班级的学生人数不少于28人D.小明的选票的频率不能大于15.一个班有40名学生,在期末体育考试中,优秀的有18人,在扇形统计图中,代表体育优秀扇形的圆心角是 ( )A.144B.162C.216D.2506.某校对学生上学方式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右图是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所绘制的扇形同就,已知该学校2560人,被调查的学生中汽车的有21人,则下列四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被调查的学生有60人B.被调查的学生中,步行的有27人C.估计全校骑车上学的学生有1152人D.扇形图中,乘车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4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是97,最小值76,若组距为4,则可分为几组 ( )A. 4B. 5C. 6D. 78.某学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时间的数据,结果件下图,根据此条形图估计这一天该校学生平均课外阅读时间为 ( ) A.0.96小时 B.1.07小时 C.1.15小时 D.1.50小时人数/人31315127510152000.511.52时间/时9. 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余类同),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六分钟的人数为 ( ) A.5 B.7 C.16 D.3310.某水库水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降雨的影响,对这个水库5月份到10月份的水位进行统计得 到折线统计图如图所示,则该地区降雨最多的时期为 ( )5101520255678910月份水位A .5~6月份 B.7~8月份 C.8~9月份 D.9~10月份 二、填空题11.为了考察某七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调查了60名男生的身高,那么它的总体是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总体的一个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12.小明家本月的开支情况如图所示,如果用于其它方面的支出是150元,那么他家用于教育支出是____________元。

人教七下数学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归纳

人教七下数学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知识点归纳

10.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目标与要求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会画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模拟过程,了解抽样调查、样本、个体与总体等统计概念;学会从样本中分析、归纳出较为正确的结论,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二、重点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的方法和样本的分析、归纳;抽样调查、样本、总体等概念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全面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

三、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样本的抽取;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确定组距和组数。

四、知识框架五、知识概念1.数据的整理:我们利用划记法整理数据,如下图所示,2.数据的描述: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如下图所示:3.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5.抽样调查分类: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

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6.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7.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8.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为了使样本能够正确反映总体情况,对总体要有明确的规定;总体内所有观察单位必须是同质的;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必须遵守随机化原则;样本的观察单位还要有足够的数量。

最新人教版七下数学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单元解读

最新人教版七下数学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单元解读






统条折扇直 计形线形方 表图图图图
课标对单元内容的要求
1. 进一步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 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2. 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认识简单随机抽样. 3. 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4. 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与决策 数据观念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有比较清晰的认
识,形成数据观念有助于理解和表达生活中随机现象发生的规 律,感知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养成重证据、讲道理 的科学态度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史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从总 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整理、分析,来估计总体情况,最 终得出客观结论,作出科学决策.
单元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数据的收集∶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以及如何根据实 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2. 数据的整理∶学习使用划记法等方法整理数据。 3. 数据的描述∶学会根据数据特性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
制作频数分布表和绘制直方图、条形图等统计图表,并能准确解 读图表中的信息。 4. 知道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了解统计调查的一般步骤。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0
人单教 版元七 年解下 册读
小学阶段统计内容分析
对于统计的学习,小学阶段学习了 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哪 些方法?
对“事物” 分类.
对“数据” 分类.
“数据的描述” 准确、但不直观.
“数据的描述” 不同类别数据数量
的多少.
“数据的描述” 数据的增减情况变化.
“数据的描述” 不同类别数据的数量 在整体中的占比情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考点总结(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考点总结(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考点总结单选题1、某市有3000名初一学生参加期末考试,为了了解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3000名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③200名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3个B.2个C.1个D.0个答案:A分析:根据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总体是我们把所要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把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查对象,样本是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一个样本包括的个体数量,样本容量没有单位,判断即可.解:①这3000名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全体是总体,说法正确;②每个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说法正确;③200名初一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说法正确;所以其中说法正确的是3个.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熟练掌握相关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2、如图是某天参观温州数学名人馆的学生人数统计图.若大学生有60人,则初中生有()A.45人B.75人C.120人D.300人答案:C分析:根据大学生的人数与所占的百分比求出总人数为300人,再用初中生所占的百分比乘以总人数即可得到答案.解:总人数=60÷20%=300(人);300×40%=120(人),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扇形统计图求总人数和单项的人数,关键在于公式的灵活运用.3、为了解某市七年级15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了500名学生进行测量,这500名学生的体重是()A.总体B.个体C.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答案:C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解:A、总体是七年级15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这500名学生的体重是样本,故A错误;B、个体是七年级每一名学生的体重,故B错误;C、这500名学生的体重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C正确;D、样本容量是500,故D错误;故选:C.小提示: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4、如图,AB∥CD,∠BED=61°,∠ABE的平分线与∠CDE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DFB=()A.149°B.149.5°C.150°D.150.5°答案:B分析:过点E作EG∥AB,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E+∠BEG=180°,∠GED+∠EDC=180°”,根据角的计算以∠ABE+∠CDE)”,再依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结合角的计算即可得出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FBE+∠EDF=12结论.如图,过点E作EG∥AB,∵AB∥CD,∴AB∥CD∥GE,∴∠ABE+∠BEG=180°,∠GED+∠EDC=180°,∴∠ABE+∠CDE+∠BED=360°;又∵∠BED=61°,∴∠ABE+∠CDE=299°.∵∠ABE和∠CDE的平分线相交于F,∴∠FBE+∠EDF=1(∠ABE+∠CDE)=149.5°,2∵四边形的BFDE的内角和为360°,∴∠BFD=360°-149.5°-61°=149.5°.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四边形内角和为360°,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相等(或互补)的角是关键.5、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收视率B.调查某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C.调查昆仑学校的空气质量情况D.调查疫情期间某超市人员的健康码答案:D分析:根据全面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进行解答.解:A.调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收视率,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调查某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调查昆仑学校的空气质量情况,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调查疫情期间某超市人员的健康码,适合全面调查,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6、某班组织了针对全班同学关于“你最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的问卷调查后,绘制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最喜欢篮球的人数最多B.最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是最喜欢乒乓球人数的两倍C.全班共有50名学生D.最喜欢田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0 %答案:C分析:观察直方图,根据直方图中提供的数据逐项进行分析即可得.观察直方图,由图可知:A. 最喜欢足球的人数最多,故A选项错误;B. 最喜欢羽毛球的人数是最喜欢田径人数的两倍,故B选项错误;C. 全班共有12+20+8+4+6=50名学生,故C选项正确;D. 最喜欢田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100%=8 %,故D选项错误,50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频数分布直方图,从直方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进行解题是关键.7、从某公司3000名职工随机抽取30名职工,每个职工周阅读时间(单位:min)依次为.1800D.2100答案:A分析:依据抽取的样本中周阅读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的职工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估计该公司所有职工中,周阅读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的职工人数.=1200(人),解:由题可得,3000×10+230∴该公司所有职工中,周阅读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的职工人数约为1200人,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一般来说,用样本去估计总体时,样本越具有代表性、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8、平顶山某校有3000名学生,随机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总体是该校3000名学生的睡眠质量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C.样本是抽取的300名学生的睡眠质量D.样本容量是300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3000名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从中抽取了300名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这个问题中的总体是3000名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样本是抽取的300名学生睡眠质量情况,个体是每一个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样本容量是300,注意样本容量不能加任何单位.解:A.总体是该校3000名学生的睡眠质量,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个体是每名学生的睡眠质量,故此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样本是抽取的300名学生的睡眠质量,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样本容量是300,故此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9、从A地到B地有驾车、公交、地铁三种出行方式,为了选择适合的出行方式,对6:00—10:00时段这三种出行方式不同时刻出发所用时长(从A地到B地)进行调查、记录与整理,数据如图所示.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若7:00前出发,地铁是最快的出行方式B.若选择公交出行且需要30分钟以内到达,则7:00之前出发均可C.驾车出行所用时长受出发时刻影响较小D.在此时段里,地铁出行的所用时长都在30分钟至40分钟之间答案:D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判定即可得出答案.解:A.根据统计图可得,7:00出行,公交快,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统计图可得,若选择公交出行且需要30分钟以内到达,则6:00之前出发均可,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统计图可得,地铁出行所用时长受出发时刻影响较小,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此时段里,地铁出行的所用时长都在30分钟至40分钟之间,故D选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根据题目要求读懂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如图是某种学生快餐的营养成分统计图,若脂肪有30g,则蛋白质有()A.135gB.130gC.125gD.120g答案:A分析:脂肪有30g占总质量的10%,可知总质量为300g,再根据蛋白质所占比例即可求解.由题意可得,30÷10%×45%=300×0.45=135g,即快餐中蛋白质有135克,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的知识点,数量掌握扇形统计图并正确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填空题11、下列调查中必须用抽样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的有________.①检查一大批灯泡的使用寿命;②调查某大城市居民家庭的收入情况;③了解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④了解NBA各球队在2015-2016赛季的比赛结果.答案:①②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解:①检查一大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抽样调查方式;②调查某大城市居民家庭的收入情况采用抽样调查方式;③了解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采用全面调查方式;④了解NBA各球队在2015-2016赛季的比赛结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故答案是:①②.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12、经调查,我区高中学生上学所用的交通方式中,选择“电瓶车”、“自行车”、“其他”的比例为5:2:5,若该校学生有600人,则选择“电瓶车”的学生人数是___________.答案:250人分析:用总人数600乘以选择“电瓶车”的比例即可.=250人,解:选择“电瓶车”的学生人数是600×55+2+5所以答案是:250人.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利用总体中部分的比例求总体中的数量,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13、为了解本校六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布情况,从中抽取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调查中,样本是______.答案:抽取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分析:根据样本的定义解答.解:为了解本校六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布情况,从中抽取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调查中,样本是抽取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答案是:抽取4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小提示:此题考查了样本的定义:抽取的部分的调查对象是样本,熟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4、某教育网站正在就问题“中小学生对上课拖堂现象的反应”进行在线调查,你认为调查结果________普遍代表性.答案:不具有分析:样本具有代表性是指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对象都要有所体现.利用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即可作出判断.解:在某教育网站正在就问题“中小学生对上课拖堂现象的反应”进行在线调查,范围和人群太集中,不具有代表性.所以答案是:不具有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调查的对象的选择,要读懂题意,分清调查的内容所对应的调查对象是什么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所选取的对象要具有代表性.15、某校为了了解某个年级的学习情况,在这个年级抽取了50名学生,对某学科进行测试,将所得成绩(成绩均为整数)整理后,列出表格:(2)本次测试这50名学生成绩的及格率是________;(60分以上为及格,包括60分)(3)这个年级此学科的学习情况如何?请在下列三个选项中,选一个填在题后的横线上________.A.好 B.一般 C.不好答案:(1)21;(2) 96% ;(3)A试题分析:(1)根据总人数=频数÷频率计算;(2)得出60分以上的频率和除以总即为本次测试这50名学生成绩的及格率=96%;(3)由及格率很高,故由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该年级此学科的成绩较好.试题解析:(1)由题意可知:测试90分以上(包括90分)的人数为50×0.42=21人;=96%;(2)本次测试这50名学生成绩的及格率是0.04+0.16+0.34+0.421(3)由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该年级此学科的及格率比较高,优秀人数比较多,成绩较好.故选A.解答题16、某校将举办的“壮乡三月三”民族运动会中共有四个项目:A跳长绳,B抛绣球,C拔河,D跳竹竿舞.该校学生会围绕“你最喜欢的项目是什么?”在全校学生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四个选项中必选且只选一项),根据调查统计结果,绘制了如下两种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舞请结合统计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填空:a=;(2)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是多少?(3)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4)李红同学准备从抛绣球和跳竹竿舞两个项目中选择一项参加,但她拿不定主意,请你结合调查统计结果给她一些合理化建议进行选择.答案:(1)10%(2)100人(3)见解析(4)建议选择跳竹竿舞,因为选择跳竹竿舞的人数比较少,得名次的可能性大分析:(1)用1分别减去A、C、D类的百分比即可得到a的值;(2)用A类学生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总人数;(3)用35%乘以总人数得到B类人数,再补全条形统计图画树状图;(4)根据选择两个项目的人数得出答案.(1)解:a=1﹣35%﹣25%﹣30%=10%,所以答案是:10%;(2)解:25÷25%=100(人),答:本次调查的学生总人数是100人;(3)解:B类学生人数:100×35%=35,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4)解:建议选择跳竹竿舞,因为选择跳竹竿舞的人数比较少,得名次的可能性大.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2021年秋季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依据政策要求,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学生每天的完成作业时长不能超过2小时.某中学为了积极推进教育部的新政策实施,对本校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1)这次抽样共调查了名学生,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计算扇形统计图中表示作业时长为2.5小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3)若该中学共有学生3000人,请据此估计该校学生的作业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学生人数.答案:(1)500;补全条形统计图见解析(2)扇形统计图中表示作业时长为2.5小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57.6°(3)估计该校学生的作业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学生人数为1320人分析:(1)用完成作业时间是2小时的学生人数除以相应的比例即可得到调查总数,然后用总数乘以1.5小时人数所在的比例;(2)作业时长为2.5小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等于80×360°=57.6°;500(3)不少于2小时的学生人数为总数乘以不少于2小时的学生所占比例.(1)140÷28%=500;500×36%=180(人),(2)作业时长为2.5小时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为80×360°=57.6°;500=1320 (人)(3)3000×140+8050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从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是本题的解题关键.18、某中学初二年级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并规定:每分钟跳90次以下的为不及格;每分钟跳90~99次的为及格;每分钟跳100~109次的为中等;每分钟跳110~119次的为良好;每分钟跳120次及以上的为优秀.测试结果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各题:(1)参加这次跳绳测试的共有________人;(2)补全条形统计图;(3)在扇形统计图中,“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__;(4)如果该校初二年级的总人数是450人,根据此统计数据,请你估算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答案:(1)50(2)见解析(3)72°(4)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为90人分析:(1)利用条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得出良好的人数和所占比例,即可得出全班人数;(2)利用(1) 中所求,结合条形统计图得出优秀的人数,进而求出答案;(3)利用中等的人数,进而得出“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4)利用样本估计总体进而利用“优秀”所占比例求出即可.(1)解:由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可得:参加这次跳绳测试的共有:20÷40%=50(人);所以答案是:50;(2)由(1)的优秀的人数为:50-3-7-10-20=10,如图所示:;(3)×360°=72°,“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1050所以答案是:72°;(4)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为:450×10=90(人).50答: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为90人.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以及条形统计图和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利用已知图形得出正确信息是解题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归类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归类总结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知识梳理】一、调查与收集数据想知道“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要通过调查来收据数据.其过程主要有如下步骤:1、明确调查问题——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2、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个同学;3、选择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4、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将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写在调查问卷上,收集每位同学最喜欢的动物,进行编号;5、整理数据——用“划记法”记录数据;6、得出结论——划记最多的动物,即为同学们喜欢的最多的动物;7、描述数据——统计表是描述数据最常用的方式,为了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二、调查方式的有关概念统计调查是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一般有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实际上最常用的调查方式是抽样调查.1、全面调查:在“喜欢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调查活动中,全班同学都是考察对象。

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又称为“普查”.2、抽样调查:在“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活动中,采用了调查部分学生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根据部分学生的视力来估计整个地区学生的视力情况.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这里,整个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视力组成一个样本.注意:(1)抽样调查只考虑总体中的一个样本,因此其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得到的结果准确.(2)抽样调查时一般应注意:被调查的对象不能太少,被调查的对象应是随意抽取的,调查的对象应是真实的.因此,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广泛性又要关注其代表性.方法点拨:(1)全面调查是对总体中每个对象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广,数据详细;而调查样本有局限性,数据不全面;(2)当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时,往往采用抽样调查;(3)当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允许进行全面调查;4. ⑴总体:把所要考察对象的①叫总体.⑵个体:②考察对象叫做个体.⑶样本: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③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⑷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④叫做样本容量.规律总结:①弄清考察对象是明确总体、个体、样本的关键;②总体或样本中的每一个数据表示个体,不同的个体在数值上是可以相同的,样本中有多少个体,样本容量就是多少,样本容量没有单位.三、统计图的选择——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它们各具特色:条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能清晰地展现出事物变化的情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与小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与小结

(3)若被调查的家庭占全城区家庭数的10%, 请估计该城区不再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家庭数. (4)针对本次调查结果,请用一句话发表你的感想.
家庭数
a
10%
C
B 72º
800
A
c
情况
A
B
C
2、某果农承包了一片果林,为了了解整个果林的挂果 情况,果农随机抽查了部分果树的挂果数进行分析. 如图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图中从左到右各 长方形之比为5∶6∶8∶4∶2,又知挂果数大于 60的果树共有48棵. (1)果农共抽查了多少棵果树? (2)在抽查的果树中挂果数在40~60之间的树有多少 棵数 棵,占百分之几?
2、用样本估计总体,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例 2、
(1).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A.对漓江水质情况的调查. B.对端午节期间市场上粽子质量情况的调查. C. 对某班50名同学体重情况的调查. D.对某类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情况的调查. (2).下列调查中,样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 A.在重点中学调查全市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 B.在篮球场上调查青少年对我国篮球事业的关注度 C.了解班上学生的睡眠时间时,调查班上学号为双 的学生的睡眠时间 D.了解某人心地是否善良,调查他对子女的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复习课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复习
一、回顾总结:
1、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收 整 描 分 得 出 结 论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数 据
条 形 图 扇 形 图

数 据
折 线 图 直 方 图

数 据
趋 势 图
数 据
2、几个概念: 全面调查(普查)与抽样调查、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1、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

(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一般步骤:①明确调查问题②确定调查对象③选择调查方法④展开调查⑤记录结果⑥得出结论(2)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①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②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统计数据③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调查都是媒体调查。

2、数据的表示方法:(1)统计表: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规律(2)折线图: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3)条形图: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据(4)扇形图: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5)频数分布直方图:直观形象地反映频数分布情况6)频数分布折线图: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取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和左右频数为零与直方图相距半个组距的两个点3、调查方式:(1)全面调查,优点是可靠,、真实;(2)抽样调查,优点是省时、省力,减少破坏性;随机抽样调查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4、总体和样本:(1)总体:要考察的所有对象(2)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给个体的数目5、组距:每个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6、画直方图的一般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先根据数据个数确定组距,再计算组数,注意无论整除与否,组数总是比商的整数位数多1;(3)确定分点,并分组;(4)列频数分布表;(5)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1、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

(1)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调查问题②确定调查对象③选择调查方法④展开调查⑤记录结果⑥得出结论(2)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①民意调查:如投票选举②实地调查:如现场进行观察、收集、统计数据③媒体调查:报纸、电视、电话、网络等调查都是媒体调查。

2、数据的表示方法:
(1)统计表: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分布规律(2)折线图: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3)条形图: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据(4)扇形图: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5)频数分布直方图:直观形象地反映频数分布情况6)频数分布折线图:在频数分布直
方图的基础上,取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和左右频数为零与直方图相距半个组距的两个点3、调查方式:(1)全面调查,优点是可靠,、真实;(2)抽样调查,优点是省时、省力,减
少破坏性;随机抽样调查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4、总体和样本:(1)总体:要考察的所有对象(2)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3)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所有实际被调查的对象组成一个样本。

(4)样本容量:样本中给个体的数目
5、组距:每个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6、画直方图的一般步骤: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先根据数据个数确定组距,再计算组数,
注意无论整除与否,组数总是比商的整数位数多1;
(3)确定分点,并分组;
(4)列频数分布表;
(5)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