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差距,兼论小企业如何做强做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企业差距,兼论小企业如何做强做大A公司2003年成立,制造杀虫、杀菌制剂,2004年销售1500万,2005年销售2500万,之后销售额连年徘徊在3000万,利润不断下降,库存指标却从2005年的440万,增长到2008年的700多万,考虑库存因素,企业其实在亏损。

B公司1993年成立,制造杀虫、杀菌制剂,1995年转做除草剂,1996年销售100多万,1998年销售2000多万,2001年销量突破一个亿,2005年销量达到三个亿。

在农资行业,如A公司这样经营多年,销量和利润徘徊不前,难以突破发展瓶颈,一直在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小企业多如牛毛。而如B公司这样销量和利润连年快速上升,做强做大,成长为中型企业不在少数。

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为何有的小型企业徘徊不前?有的小型企业能够快速做强做大?我们不妨对两个企业进行比较,解剖企业失败和成功的原因,找到差距,同时探讨小企业如何做强做大的道理。

清晰的治理结构是企业腾飞的基础

股东层与经营层混乱的A公司。公司小股东多,股份均衡,经营决策牵涉利益广,难以决策。刚成立的A公司公司由六大股东组成,主要的三大股东分别占25%、21%和15%的股份,其它股东占30%多的股份。三大股东参与经营管理,其中大股东主管营销和财务,二股东主管办证(农资行业中的三证资源)和公关(即协调公司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三股东主管采购。从2003年到2005年公司销量稳中有升,公司股东同心协力,度过艰难的创业期,但由于在总经理职位上的不确定,和股东各自安排亲信,为公司后阶段股东层与经营层混乱埋下隐患。

从2006~2007年由大股东任总经理和董事长,但销量提升不大,股东多年分不到利润,抱怨很大,致使大股东辞退董事长职务,另选股东任职。股东间的矛盾这时已经激化,各股东之间长期在公司扯皮,公司的经营管理会议变成行政会议,管理决策不能统一,手下不好听从谁指挥。股东在财务上也是各搞一套,没有约束。企业越做越混乱,越混乱市场越乱,最终导致企业的衰落。

这个案例其实展现了中国小企业在市场中矛盾的一面。由于缺少原始积累,包括资金、管理、技术、市场,中国小企业往往采取几个合伙人一起创业方式。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甚至是企业还很小的时候,由于人治,或者说专治,内部对权、责、利的争夺就已经开始,企业没有治理结构,没有制度约束,股东层和经营层搅合在一起,内部资源难以发挥合力,内耗严重,成为小企业成长的致命阻力,直至被市场淘汰。

清晰治理结构的B公司。在公司成立之初,两位创业者勤奋务实,同心协力。其中董事长曾经这样评论总经理,“只要做事,没有上下班,不图享受”。98年很快做到2000多万。在业绩蓬勃发展时,2001年公司果断划分产权,形成清晰的治理结构,在股东层方面,大股东占据52%的股份,二股东占据48%的股份,在经营层方面,大股东主要负责国内制剂营销业务和原药部分,二股东主要负责生产和国外原药出口部分,这样股东层和经营层界限明确,权、责、利清楚。为公司在2005年销售额实现3个亿打下良好的管理基础,企业持续成长。

但是这样的治理结构,仍然是公司股东与经营者不分离,当企业老板能力很强,将企业做到中型企业阶段之后,受困于老板的能力,企业又难以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又约束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此B公司公司领导也多次强调,公司再做大就没有能力了,要请职业经理人经营。世界500强企业大多是股东与经营层分离,让最优秀的人来经营公司,也为中国企业持续成长带来借鉴意义。

节俭文化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的长期战略

有限的资源没有用在刀刃上,A公司难以上正规。公司差旅费常年占据销售额10%以上,居高不下,讲究排场,在2005年销售额刚上2000多万,就一口气买下三台轿车,花费50多万。在招待费用支出方面,公司对待供应商与经销商的住宿标准,通常都是三星级标准。高层在费用方面也存在乱摊派现象,差旅费不按标准报销。

公司的研发和人力资本等重要因素投入严重不足。公司的研发设备采用的是简陋的勾兑仪器,廉价而落后。公司研究人员是从其它公司聘请,暂时性的员工,游兵散勇,没有稳定的研制人员,研发水平相当落后。在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方面同样花销少,企业年培训时间不足十天,团队素质难以提升。

倡导节俭文化,B公司十年如一日。领导带头执行勤俭节约之风,在公司董事长办公室醒目的挂着四个字“勤俭节约”而且是唯一的文字装饰品,从中不难看出其重视公司成本程度。在食堂也可以看到领导不时和员工一起用餐,馒头、一两个素菜,非常朴素。下市场老板按照大区经理标准,一天七十块钱花费,晚上与业务员一起住四十元的小旅馆。在公司业绩上来之后,公司某领导提出买200万一辆的奥迪车,当即被董事长否定,后来买了二辆总价值不超过150万的华晨宝马。在招待费用支出方面,供应商与经销商的吃住一天不超过100元,不少专家和政府官员来公司指导考察,多半安排在公司食堂吃饭,而且标准并不高。

但是公司在该花的方面,却能够花钱。在产品研发方面,在上海成立研发中心,请院士级科学家担任首席技术官,同时与国外的拜耳、陶氏等著名企业合作研究新产品。在广告投入方面更是邀请著名笑星赵本山加盟,打响产品品牌。在员工培训方面,长期邀请国内专家讲师授课培训,并建立公司图书馆,丰富员工知识。

节俭文化对于企业压缩经营管理费用,抑制浪费,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企业长远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高度讲,中国的企业大多处于劳动密集型领域,依托

廉价的劳动力,与国外企业竞争,国外企业占据着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如在农资行业,国外与国内厂家进行竞争格局当中,国外厂家在研发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像美国的孟山都、德国拜耳、先正达,处于产业链利润的最有利位置,草甘膦、百草枯一个产品,在中国就能买到上亿的销量,利润丰厚,其研发投入也是非常巨大,动辄上亿美元。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控制,形成了一种成本领先战略,而节俭文化也是在这种战略方式上的更高一层的体现。

不因企业大小而论战略有无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散打式的A公司,只能是靠天吃饭。市场没有规划,哪里有客户资源就做到哪里,现有的客户主要依赖原国有企业留下的农资经销商,另外一些新招进来的业务员带来的市场客户资源,客户零散。3000多万的销量,扩张到全国福建、江浙、安微、湖南、湖北、广东和广西,满天撒网,造成市场中高额的运营成本,在年份好的时期产品卖上价格,能挣到钱,企业利润靠误打误撞。产品没有规划,靠运气吃饭,聘请临时研究人员,无规划、无长期策略,遇到虫灾严重的年份,在市场中也能出现几个好产品,但随着市场升级,很快淘汰,只换来局部地区,一二个点的暂时发展。

B公司快速成长关键在战略。企业在1993年、1994年经营杀虫、杀菌制剂,由于经营不善而亏损,另一方面,看到市场中广阔的空间和相对较弱的市场竞争,1995年转而经营除草剂产品,在97、98连续两年,利润超过2000多万。企业成功的转型,得益于准确的保握行业趋势,同时为企业下一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资金、管理经验和市场资源。

企业1995年转做除草剂后,就一直学当时领导企业,一直到2005年,产品学、渠道学,典型的跟随者战略。在产品方面,B公司早期的玉草净产品是在领导企业产品基础上稍微改进,配方上类似。在99年玉草净在市场中的销量近1亿,确立了B公司在玉米田领域中的大企业地位,实现产品树品牌目的。在渠道方面,B公司区别于领导企业的渠道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