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2050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报告
全球气候变化——中国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解读
![全球气候变化——中国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b959296680203d8ce2f2494.png)
全球气候变化——中国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尺度的环境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把气候变暖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科学界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政府都高度关注和重视全球气候变化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气候、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科技等众多领域,时间跨度又很长,因此,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对策的制定应从国家长远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并把气候变化问题放到国家对外政治、经济与外交政策的大框架下统一考虑,以期气候变化问题朝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过程中,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是_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中国发展带来的挑战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消除贫困是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必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可避免地还将增长,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形象将更加突出,无疑将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
1.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温室气体限控的压力增大。
京都会议后,一些发达国家试图以《京都议定书》已规定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为由,集中全力向中国和印度等“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施压。
有的发达国家甚至明确提出将发展中国家“有意义的参与”作为其批准议定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并与公约的资金机制挂钩。
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减排的理由包括:环境原因、竞争力原因、政治原因等。
虽然这些理由严重背离了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及公约特别强调的:“发展中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履行其在本公约下的义务,将取决于发达国家对其在本公约下所承担的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承诺的有效履行,并将充分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
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
![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ba7e7c9d5bbfd0a7956736e.png)
了解 国际气候 变化减缓 技术的研 究进 展与趋势 ,将 有助于 我 国开 展相关的规 划 、研 究和 引进工作 ,从
而 发展 我 国的 气候 变化减 缓技 术 。中国作为 发展 中 大 国,将 为减缓 气候变 化全球 目标 的实 现做 出积极
减缓气候变化 的预期贡献。最后 ,对减排技 术的效果、安全性 、对环境的影 响以及公众的认可程度等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气候 变化减缓技术 ;温室气体减排 ;全球变暖 ;气候政策 中图分类号:P 6 文献标识码 :A 47
目前世界 对气候变 化的认 识 日益 增强 ,人类减
化 的技术 ,包括减 少温 室气体排 放技术 、增加 碳汇
目前 减缓 气候变化 最重要 的工 作之一 。因此 ,致 力
干 降低全球 大气温 室气 体浓度 的相关技 术是 气候变 化减 缓行 动的关键 技术 。
成过大 的损害 ,甚至可 成为新 的经济 增长点 。一些
国际组 织和 国家政府相继 制订 气候变化 技术 发展规 划, 有步骤 地实施技 术研发 与推广 普及工 作 。目前 , 全球 气候变化减缓技术的研 发和示 范工作方兴未艾 ,
作 者简 介 王勤花 (95 ,女.助理研究 员,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情报研究 . Emalwa g h ls cc 17 一) — i : n q @l n aa
32 A vCi. hne e ,0 736:2— 2 2 f d. l C ag s 20, ( 32 37 m R )
基金 项 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T程重要方向项 目 “ 资料 与 海洋、生态 与 环境创新基地战略研究 与 科学评价”( Z T . W- 1;中国科学院 “ 艮 KL OY 5 ) - 0 西 己 ”人才培
如何评价IPPC
![如何评价IPPC](https://img.taocdn.com/s3/m/1ed58c6c1eb91a37f1115c9d.png)
2009年11月多位世界顶级气候学家的邮件和文 件被黑客公开的事件。邮件和文件显示,一些 科学家在操纵数据,伪造科学流程来支持他们 有关气候变化的说法。人们的焦点开始转向全 球 气候变暖的可信度上。
英国媒体《星期日电讯报》披露:在IPCC第 四次报告中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将威胁到40% 的亚马逊雨林”,此结论再次援引了世界自 然基金会(WWF)的报告,原报告作者声称他 们的依据来自《自然》杂志。但很快人们发 现,原文指出这一威胁来自砍伐,并非来自 气候变暖。“
联名公开信发起人盖里· 佑赫
现在的质疑过分夸大2007年的寥寥几个错误,这将极大 地妨碍世界各国以公开坦诚的姿态,积极减排回应气候 危机。 IPCC错误的严重性被很多煽动者夸大其词了,但是毫无疑问, 我们必须引入一些举措来改进质量评价体制。公众有权和科学家一样 得到关于气候危机的即时信息 。 希望世人能将关注的焦点转回科学范畴的争议上去,而不是莫须有的夸 大其词。
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关于“喜马拉雅冰川融 化速度要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快,如果 地球继续暖化,它们可能在2035年消失”这 一结论,所依据的科学数据来源可疑。
总
贡献
体评 价
1990年、1995年和2001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相继三次 完成了评估报告,这些报告已成为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 科学依据。它的工作对于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减慢气候变化进程的意 义是不容忽视的。
如何评价IPCC的工作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由三 个工作小组组成。第一个工作小组负 责从科学层面评估气候系统及变化, 即总结对气候变化的现有知识,如气 候变化如何发生、以什么速度发生。 第二个工作小组负责评估气候变化对 社会经济以及天然生态的损害程度、气 候变化的负面及正面影响和适应变化的方法,即气候变化对人类和环境的 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影响。第三个工作小组负责评估限制温室气体排 放或缓和气候变化的可能性,即研究如何降低导致气候变化的人为因素作 用,以及如何减慢气候变化进程。 这一委员会的具体工作是提供气候变化的相关资料。委员会本身不 做任何科学研究,而是检阅每年出版的数以千计有关气候变化的论文, 每5年左右出版一次评估报告,总结气候变化的“现有知识”。 1990年、1995年和2001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相 继三次完成了评估报告,这些报告已成为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气候变 化问题的主要科学依据。
中国的气候变暖行动计划与目标
![中国的气候变暖行动计划与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d5d6c370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6.png)
中国的气候变暖行动计划与目标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中国承担着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责任。
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制定了一系列行动计划与目标。
一、中国的气候变暖行动计划1.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中国承诺实现自身总体碳达峰时间不晚于2030年,并努力争取在此之前实现达峰。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将继续实施能源节约政策,促进能源结构调整,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3.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将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清洁能源的比例。
4.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国将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清洁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碳捕集与储存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5.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将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推动建立全球合作机制,共同应对气候变暖问题。
二、中国的气候变暖目标1.削减二氧化碳排放: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努力实现早日达峰。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中国力争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左右。
3.扩大森林面积:中国计划到2030年前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左右。
4.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力争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5.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中国力争到2030年,绿色低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15%左右。
三、中国气候变暖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1.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的气候变暖行动计划加强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提升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2.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的气候变暖行动计划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3.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并提出了积极的行动计划,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4.改善环境质量:中国的气候变暖行动计划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碳排放量如何计算
![碳排放量如何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687eb2b0912a216147929fd.png)
报告称中美均有能力计算和报告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国,北京一项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现在都有相应的技术和程序来准确计算和报告其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
“一直以来美国和中国在谈到计算和报告排放数据时都存在分歧,”WWF美国分会气候项目主任Keya Chatterjee说:“这份报告指出,两国有非常多相互合作和学习的机会,也可以通过合作缓和紧张的气候谈判局势,相互建立信任,这对于达成一个公平,有雄心和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气候条约至关重要。
”由于中美两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的约40%,因此WWF认为两国之间的合作,包括在排放量的计算和报告上的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目前各国气候谈判代表正齐聚德国波恩,试图在哥本哈根会议后继续推动国际气候谈判。
关于排放量的计算、报告和核查的谈判正是波恩会议谈判的内容之一。
这份名为《碳排放统计:建立互信的中美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报告指出,这两个国家已拥有收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系统。
该报告总结说,美国和中国都正致力于显著提高自己追踪和报告排放量的能力。
报告同时认为尽管在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两个国家目前都有能力来测量它的排放量。
该报告也指出两国在一些具体领域可以深化合作和相互学习对方的经验。
例如,该报告认为,中国可以学习美国在数据调查、更多定期报告,以及对原始数据和方法论的披露等方面的丰富经验,而美国可以学习中国强有力的审计制度和定期现场检查以确保自我检查报告机制的可靠性。
“气候变化谈判需要快速推进,我们没有可以等待的时间。
碳数据的计算与收集不应成为拖延谈判进程的理由。
”WW F全球气候行动中国项目主任侯艳丽说:“各个国家需要给予对方充分的信任,并通过合作加强所需要的能力建设。
中国需要建立并推广准确与完善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体系,美国则需要全面推动清洁能源和气候立法,规范发电厂和其他大型工厂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氧化碳排放的计算?我怎样可以知道较精确的二氧化碳排放?您可以通过实际能源使用情况,比如燃料账单/水电费上的说明,来乘以一个相应的“碳强度系数”,从而得出您或您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精确数字。
2035碳达峰2050碳中和目标
![2035碳达峰2050碳中和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770b21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2.png)
2035碳达峰2050碳中和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动减少碳排放的行动。
其中,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出了2035年碳达峰和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一目标的意义、实现路径和挑战。
一、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意义1.保护生态环境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减少碳排放可以有效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推动经济转型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这将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提升国际影响力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实现这一目标将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支撑。
二、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路径1.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
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支持减排的政策,如加强碳排放权交易、推广清洁能源、加强能源效率等。
2.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
政府需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
3.加强国际合作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
中国政府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减排行动。
三、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挑战1.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能源结构调整,这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2.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需要时间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大量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这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支持。
3.国际合作存在不确定性国际合作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但是国际合作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总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中国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为全球减排行动做出贡献。
2050愿景
![2050愿景](https://img.taocdn.com/s3/m/31b7d867f5335a8102d2209f.png)
免责声明 这份报 告以世界可持 续 发 展 工商 理事会的名义发布,是理事会29个 成员公司代表为期18个月的合作 成果,并得到了理事会秘书处的支 持。像 理事 会其他 项目一样,《 愿 景 2 0 5 0》吸引了全 世界广大 利 益 相关方的参与。理事会与项目成员 以 及一 些 其 他 顾 问 开展了密 切 的 协商,编制了本报告。报告得到了 所有项目成员的审查,确保就主要 观点和意见达成一致意见。然而, 这并不意 味 着 每 一 个成 员都 赞 同 或同意报告中的每一个声明。读者 应自行决 定 是 否 使 用或 将本 报告 视作可靠资料。
版权所有©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 理事会,2010年2月,ISBN: 9783-940388-57-5
设计:Services Concept 照片来源: iStock、Flickr、、联合 国人口活动基金会、Dreamstime, Stora Enso, Titan, Arcelor Mittal、壳牌、世界银行
先正达国际首席执行官
Idar Kreutzer Storebrand集团执行官
Mohammad A. Zaidi博士 美国铝业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愿景2050》商界新议程
报告摘要
2050年,在地球的承载范 目前最适合指导行动的启明星。这 • 在不增加使用土地和水资源的
围内,全世界约90亿人口 颗启明星意在帮助各国政府、企业
推 广最佳做 法 ——展 示企 业 对可 持续发展的贡献,并在成员中间共 享最佳做法
开展 全 球外联 活 动 ——帮助发 展 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未来
《愿景2050》联系人 项目总监: Per Sandberg,sandberg@ 项目助理经理: Kija Kummer,kummer@ 项目经理: Nijma Khan,nijma.khan@ 项目经理: Li Li Leong,li.li.leong@
应对气候变化的五项策略与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的五项策略与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4c0b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7.png)
应对气候变化的五项策略与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严重,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采取积极措施来减缓和适应这一变化。
本文将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的五项策略与方案。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
为此,应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案:1. 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量。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管和管理,推广能源节约技术,降低单位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 引导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居民采用低碳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步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排放。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
通过合理规划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以下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案:1. 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同时,鼓励人们参与生态保护行动。
2. 推广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
同时,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减少浪费,合理使用资源,倡导绿色出行、健康饮食等低碳生活方式。
三、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尽管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气候变化已经不可逆转,很多影响将在未来持续存在。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气候适应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
以下是加强气候适应能力的策略和方案:1.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完善气象监测和预警机制,提前预警气候灾害,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能够抵御极端天气条件,如加固抗震、防洪设施等。
3. 提高农业适应能力:通过改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提高农作物对干旱、洪涝等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四、推动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单方面的努力都无法解决。
盘点气候风险机遇,展望健康繁荣未来
![盘点气候风险机遇,展望健康繁荣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4752971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95.png)
盘点气候风险机遇,展望健康繁荣未来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气候风险与机遇的重要性 (3)二、气候变化现状与趋势 (4)2.1 全球气温变化概况 (5)2.2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 (5)2.3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7)三、气候风险管理 (8)3.1 气候风险识别与评估 (9)3.2 气候风险减缓措施 (10)3.3 气候风险应对策略 (11)四、气候资源利用与机遇挖掘 (12)4.1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13)4.2 能源效率提升 (15)4.3 碳捕获与存储技术应用 (16)五、气候适应与健康发展 (17)5.1 城市气候变化适应策略 (18)5.2 农业气候适应技术 (19)5.3 健康生活方式推广 (21)六、气候繁荣未来展望 (22)6.1 气候经济转型与创新 (23)6.2 国际合作与政策支持 (24)6.3 公众参与与社会行动 (25)七、结论与建议 (27)7.1 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28)7.2 对政策制定者的建议 (29)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0)一、内容综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风险已经成为了影响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这个背景下,各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本文档将对气候风险进行盘点,分析其中的机遇,并展望健康繁荣的未来发展。
我们将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进行梳理,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等。
我们将探讨这些气候风险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如农业、水资源、能源、基础设施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国际合作的进展。
我们还将关注气候风险带来的机遇,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低碳技术的创新、绿色建筑的推广等。
这些机遇将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们还将关注气候风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的中暑、空气污染引发的呼吸道疾病等。
PAS_2050应用
![PAS_2050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4937512cc7931b765ce15e8.png)
一、背景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对的重要挑战。
为此,各国积极地采取了行动,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会议虽没有取得预期的谈判结果,但值得欣慰的是形成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的科学论断,并承诺各国将“遵循科学,在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减排目标”。
我国也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并承诺在2020年将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
200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欧盟、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
随着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企业作为节能减排政策的具体实施主体,对其产品或服务进行碳足迹评价自然而然地被推至风口浪尖,成为了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气候变化问题催生出的绿色商业模式正在成为国际的主流。
近几年,随着“低碳”概念在各国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选择了自愿在产品上标注出“碳足迹”(如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的碳标识);一些连锁商店的采购商通过绿色供应链强制要求供应商对其产品进行碳足迹评价并做出标识。
长此以往,碳标识极有可能成为新的绿色贸易壁垒。
消费者选择意愿的改变正在影响商业格局,绿色消费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因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取绿色经营的企业在提升企业知名度、寻求商机等方面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
社会舆论要求企业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
公众、行业协会、上下游企业、环保NGO组织、投资方、媒体等利益相关方,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策制定、司法实践、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消费者习惯的改变,迫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采取实际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二、碳足迹评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产品/服务的碳足迹是指某个产品/服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各种温室气体排放,即从原材料获取、生产(或提供服务)、分销、使用直至废弃物的处置/再生利用等所有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
其范畴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氮氧化物(N2O)、氢氟碳化物(HFC)、全氟化物(PFC)和六氟化硫(S F6)。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研究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f14fb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a.png)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研究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不断升高,地表温度持续上升,气候现象异常频繁。
全球面积和规模不断扩大的亚马孙丛林火灾、美国加州历史罕见的森林大火以及全球多个国家发生的极端气候灾害,都是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和经济的巨大挑战。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至2017年间增长了累计60%。
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367亿吨,其中中国排放量占比达到28%,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
而美国、印度和俄罗斯的排放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5%、7%和5%。
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2.1 欧盟欧盟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核心目标是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至1990年的50%以下并实现碳中和。
其中,欧盟的《欧洲绿色协议》计划将在2050年之前实现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的零排放,建立氢经济和储存技术的绿色新基础设施,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更好的气候目标。
2.2 美国虽然特朗普政府一度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但拜登政府在上台后立即进行调整。
Biden在就任100天后发布新气候计划,宣布将把美国的碳排放量降低至2005年水平的一半以上,到2035年实现清洁能源市场化,并计划将2040年前实现全面碳中和。
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红利物资和电动汽车等绿色经济产业,建立碳排放监管体系和能源基础设施。
2.3 中国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制定了《气候变化联合国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目标,实施碳市场和绿色金融政策,加快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农业碳汇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
此外,中国政府还着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三、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各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3.1 预算尽管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和经济的威胁越来越大,但加强应对所需的投资成本巨大。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八个环保策略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八个环保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c1e90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6.png)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八个环保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威胁着整个地球的生存与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采取行动,采用各种环保策略来减少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八个有效的环保策略,以便为气候变化应对提供有益的指导。
策略一:能源转型能源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一步。
我们需要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同时,应鼓励节能型、高效能源设备的发展和应用,以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策略二:减少碳排放碳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因之一。
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应该鼓励使用低碳交通工具,如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电动汽车。
此外,我们还应该提倡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例如关灯、节水、循环使用物品等,这些都能有效地减少碳排放量。
策略三: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一种重要的环保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并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可以帮助恢复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并改善土壤质量。
策略四:减少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应该提倡合理使用水资源,并减少浪费。
例如修复漏水设施,收集和利用雨水,以及节约用水的生活方式,这些都能够起到减少水资源浪费的作用。
策略五:减少塑料污染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
在购物时使用可循环的布袋,避免使用塑料袋;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水瓶和咖啡杯,减少购买包装过多的商品等,这些都是减少塑料污染的有效方法。
策略六:推行可持续农业传统的农业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例如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理念,并鼓励农民采用可持续的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增加耕地的保护和恢复。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d555a2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b.png)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气温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加等。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在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例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氟利昂等物质。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需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和缓解措施。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
全球各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措施包括:1. 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是可再生的能源,它们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因此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
2. 节能减排:对能源的使用进行优化,例如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关掉不需要使用的电器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 减少废弃物产生: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也会产生温室气体,制定和执行可持续的废弃物管理政策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方式。
二、加强气候变化适应和缓解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实际应对气候变化时也需要加强适应和缓解措施。
1. 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全球气候变化使极端天气事件更频繁,特别是洪水、干旱和飓风等自然灾害。
因此,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是必要的举措。
2. 推动城市绿化计划:城市绿化可增加城市绿地覆盖和城市居民的健康,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 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能力:气候变化已经对农业产生了影响。
(这里可以举一些例子)因此,农业生产需要改变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收集气象数据,改良耐旱、耐热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灌溉系统和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等都是提高农业生产适应能力的关键措施。
三、国际合作全球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只有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才能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1. 各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国家之间应当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保持紧密的联系,合作制定气候变化政策和计划,共同推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的函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的函](https://img.taocdn.com/s3/m/e322d5a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0.png)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
报告(2023)》的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24.06.02
•【文号】环办气候函〔2024〕210号
•【施行日期】2024.06.0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应对气候变化
正文
关于印发《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的函
环办气候函〔2024〕210号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国家能源局、国家疾控局综合司,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厅(局):为梳理总结《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印发以来我国适应气候变化工作进展和成效,增进各方面对适应工作的了解,持续推进各层级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我们组织编制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3)》。
现印发给你单位,供参考。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2024年6月2日。
减少温室气体 聚焦低碳经济
![减少温室气体 聚焦低碳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650825d0a58da0116c174934.png)
【 备考策略 】
综 观 近 几 年 高 考 相 关 试 题 , 以 事 实 材 料 为 背 景 , 此 , 习 备 考 时 要 注 多 因 复
意选 取一 些 以节 能减 排 、 态 文 明建 设 为背 景 材料 的 题 目, 别是 对 于 主观 生 特 性 试题 , 结 合教 材相 关 知识 有 针对 性 地予 以训练 , 而 不断 提 高 自己 的答 要 从 题 能 力 。本专题 高考 往往 以世 界关 注 的时事 热点 或重 大历 史问 题为前 景 , 以
遵 循 巴厘 路 线 图授 权 , 动 哥 本 哈 根 会 议 取 得 积 极 成 果 。 议 指 出 , 国始 终 推 会 我 高 度 重 视 气候 变化 问 题 , 定 不 移 地 走 可持 续 发 展 道 路 , 国 情 和 实 际 出发 , 坚 从
制定应 对 气候变化 国家方案 。 极推进 经 济和产 业结构调 整 、 化 能源 结构 、 积 优
实 施 鼓 励 节 能 、 高能 效 等 政 策 措 施 , 断 增 加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科 技 研 发 投 入 , 提 不 努 力 减 缓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 加 森 林碳 汇 , 高适 应 能 力 , 得 了积 极 成 效 。 增 提 取
20 0 9年 l 2 1月 7日, 国务 院总理 温 家宝在 中南海 紫光 阁会见 了参加 中国、
鬈 冒 翻匿
爹 蠹懿 荔萋 嚣篷 l 爱 差 辫 :
。
。 一 一 萎 薯;
温 室气体
◇ 河 北 武 邑 叶 占虎
低碳经济
【 背景材料 】
20 0 9年 l 1月 2 日 , 5 国务 院 总 理 温 家 宝 主 持 召 开 国 务 院 常 务 会 议 , 究 研 部 署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工作 , 定 到 2 2 决 0 0年 我 国控 制 温 室 气体 排 放 的 行 动 目标 ,
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4b088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3.png)
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和生态系统的崩溃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各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推动减排工作。
其中,主要的措施包括:1.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能源管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从而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2. 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 限制工业排放:建立严格的工业排放标准,通过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降低工业活动对气候的不良影响。
二、推动国际合作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的合作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国际合作,各国采取了以下措施:1. 《巴黎协定》:各国签署了《巴黎协定》,确立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行动框架,通过合作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2. 国际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实施减排和适应措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3. 跨国合作项目:各国在减排、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项目,共同推动气倡措施的实施。
三、提高适应能力即使在采取了减排措施之后,气候变化仍然会对人类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提高适应能力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
1. 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通过改善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2. 调整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灌溉、旱作和精细化管理等适应性农业措施,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
3. 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增加碳汇和生物多样性,减缓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四、提高公众意识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应对措施的重要性,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bdb95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6.png)
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措施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与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逐渐升高,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变异。
全球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如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以遏制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各国可以通过实施能源转型,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另外,还可以加强工业与交通领域的排放管控,提高能效标准,推动低碳技术的应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二、保护森林资源森林是地球的肺脏,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可以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乱砍滥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恢复工作。
此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绿地,增加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碳排放。
三、加强国际合作全球气候变化是地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
各国可以通过加强多边机制的合作,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等,共同制定并落实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同时,在技术研发与转让方面分享经验和资源,并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四、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之策。
各国应该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与消费方式的改变。
在能源领域,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优化能源结构。
在农业和工业领域,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五、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各国可以通过开展环保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并呼吁广大公众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结语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结语](https://img.taocdn.com/s3/m/77eab4e183c4bb4cf6ecd112.png)
全球气候变暖论文结语1、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题的论文如何减缓全球变暖地球升温使地球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本身也会抑制地球升温的趋势。
其一,地球升温使地球上的部分冰雪消融,全球液态水总量增加。
而液态水的比热高于冰雪,因温室效应而增加的热量因为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而未使水的温度显著上升,因温室效应而增加的热量虽然使地球上的岩石、土地等温度显著上升,但由于其与地球上的液态水发生热交换,使整个地球不再显著升温,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延缓了地球上冰雪的融化。
其二,地球升温使地球上的绿色植物生长旺盛,其光合作用比地球升温前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要部分),固定了一部分温室气体,使这部分温室气体不再阻止地球上的热量向外辐射,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
地球升温使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绿色植物吸收更多温室气体,反过来延缓了地球升温的趋势,有利于达到均衡。
当然,随着地球升温趋势的缓解,地球上液态水增量和被吸收的主要温室气体增量越来越小,如果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地球又会升温,在地球上引起新一轮的液态水总量增加和绿色植物生长峰值,再次延缓地球升温的趋势。
所以,在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情况下,上述均衡会交替地形成和打破,如此循环使地球气温较之以前发生更大的波动,而不是单调递增;而如果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将排放的温室气体固定,可平复地球气温的波动。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围绕地球建立一个由小微粒或太空飞船组成的人工太空环,遮蔽热带阳光,调节地球温度。
不过,一些反对者认为,这种想法肯定会有一些副作用,一个能够对太阳光进行有效散射的粒子带将会使我们的每个夜空都变成和满月时一样明亮;而且这一计划的预算将高得惊人,可能达到6万亿到200万亿美元,就连全球资金最为充足的科研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无法承担,如果把散射粒子改为太空飞船的话,预算额可能会少一些,估计能降到5000亿美元左右。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e50d3d905087632311212fb.png)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专家学者解读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主张《人民日报》(2014年09月24日15 版)编者按:联合国气候峰会23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
这次峰会正值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入关键阶段,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与会各国领导人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协议提供新的推动力。
本报约请5位专家学者,解读我国的相关政策主张,介绍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努力和贡献、面对的困难和挑战等。
遏制全球变暖行动刻不容缓秦大河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证明,1750年人类社会工业化以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尺度的气候系统变暖,20世纪中叶以来进一步加剧,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袂组建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及减缓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科学评估。
目前,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的3个工作组评估报告已全部完成,综合报告将于2014年10月下旬完成。
AR5以更多观测事实证明全球继续变暖,解析了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和全球尺度的气候变暖之间的因果关系,强调了减缓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紧迫性,提出了全球温升不超过2℃所需的条件。
报告的发布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科学的关注。
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均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包括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冰冻圈退缩、水循环紊乱(水短缺等)、极端事件频发、生物多样性受损、食物安全受到威胁、人体健康受到损害、灾害加剧等等。
--水资源: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水资源风险将显著增加,21世纪许多干旱亚热带区域的可再生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将显著减少,部门间的水资源竞争恶化。
升温每增加1℃,全球受水资源减少影响的人口将增加7%。
--生态系统:21世纪将面临区域尺度突变和不可逆变化的高风险,如寒带北极苔原和亚马孙森林;21世纪及以后,加之其他压力作用,大部分陆地和淡水物种面临更高的灭绝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et it is clear that the economic policies and governmental interventions needed to propel this transition are not now in place, or even in prospect in most cases. This is a matter to which the world needs to give urgent attention.
Situation in China Solutions of China Vision to 2050 China
W满足全球对能源需求增长的条件下,只使用那些保护全
球气候的清洁及可持续能源资源和技术是否可行?
“Is it technically possible to meet the growing global demand for energy, using only clean and sustainable energy sources and technologies that will protect the global climate?”
碳捕捉及储存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排序及受益分析 Ranking and Perversities
工业节能 节能建筑 节能汽车 减少汽车使用 航空及航海节能 水力再发电
益 >> 害 Benefits>>Disbenefits
可持续生物质能 风力发电 光伏发电 太阳能热发电 太阳能热利用 小水电 地热 潮汐发电及海洋技术 可再生能源制氢 大型水电 (已有水电及可持续水电) 碳捕捉及储存 天然气替代煤
益>害 Benefits>Disbenefits
不可持续的生物质燃料 不可持续水电 核能
益<害 Benefits<Disbenefits
中国的快速城市化 Rapid Urbanization of China
Every year about 18 million people migrate from rural areas to cities
pressure to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energy consumption caused by change of lifestyle (USA:250M, EU:350 M) 3亿多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将对城市的基础设计投资和能源消耗造成巨大压力
WWF报告总结
Executive Summary
已有的技术和能源资源足以应对挑战,而且也有足够的时 间发展和应用这些技术和资源,但前提是必须在5年内做 出必要的决策
the technologies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sources known or available today are sufficient to meet this challenge, and there is still sufficient time to build up and deploy them, but only if the necessary decisions are made in the next five years.
Concurrent growth of Low-Emissions Technologies
开发灵活的燃料、能源储存、新能源基础设施
Developing Flexible Fuels, Energy Storage and New Infrastructure
用低碳天然气替代高碳煤
Displacing High-Carbon Coal with Low-Carbon Gas
换句话说,从现在开始转向可持续能源资源和技术,是否 可以满足全球到2050年对能源加倍的需求,而同时避免 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超过 2 摄氏度所带来的威胁呢?
In other words, can a concerted shift to the sustainable energy resources and technologies that are available today meet the more than doubling of global energy demand projected by 2050, while avoiding dangerous climatic change of more than 2 degrees Celsius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s?
Climate Solutions - WWF’s Vision for 2050 气候变化解决方案:WWF 2050愿景
Dongmei Chen WWF China
Main Contents
Key Conclusions of WWF 2050 Vision The Implications to China
during the past four years 每年约有1800万人口涌入城市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is estimated to reach 75% by 2050
城市人口所占比例到2050年估计约为75%
The new migrations of 300 million in the future will impose heavy
6个解决方案 Six Solutions
打破能源服务及初级能源生产的链接
Breaking the Link between Energy Services and Primary Energy Production
停止森林的进一步减少 Stopping Forest Loss
开发与推广低排放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