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变形的技术处理方案
隧洞变形处理方案
隧洞变形处理方案隧洞是现代交通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结构,但由于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隧洞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问题。
为了确保隧洞的安全运营,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来解决隧洞变形问题。
一、问题分析隧洞变形问题主要包括地表沉降、隧道壁面开裂、隧道顶部下沉等情况。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隧洞结构的破坏,甚至危及隧洞的使用安全。
二、处理方案1. 地表沉降处理方案地表沉降是隧洞变形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地表沉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固地基:通过加固地基的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表沉降的发生。
- 补充土方:在地表沉降的区域,补充适量的土方,填平沉降区域,恢复地表的平整度。
2. 隧道壁面开裂处理方案隧道壁面开裂是隧洞变形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为了解决隧道壁面开裂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补强隧道壁面:对开裂的隧道壁面进行补强处理,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进行加固,增强隧道壁面的承载能力。
- 注浆处理:通过注浆技术,将浆液注入开裂部位,填充裂缝,增强隧道壁面的整体稳定性。
3. 隧道顶部下沉处理方案隧道顶部下沉是隧洞变形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隧道顶部下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固隧道顶部结构:对下沉的隧道顶部进行加固处理,使用钢梁等材料进行加固,增强隧道顶部的承载能力。
- 排水处理:通过排水系统,及时排除隧道内部的积水,减少水压对隧道顶部的影响,防止进一步下沉。
三、处理效果评估在实施隧洞变形处理方案后,需要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地表沉降情况、隧道壁面开裂情况、隧道顶部下沉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处理措施。
四、结论隧洞变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多个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可以有效解决隧洞变形问题,确保隧洞的安全运营。
在实施处理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处理效果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隧道沉降变形处理方案(终稿)
隧道出口沉降变形处理方案一、设计情况1、 D65+100~ D65+450段原设计为Vc型复合衬砌,支护及衬砌参数:超前支护采用Ø89管棚,初期支护采用拱墙工22钢架,间距0.5m,拱部采用φ22组合中空注浆锚杆,边墙采用φ22砂浆锚杆,锚杆长3.0m,环纵向间距为1.2×1.2m,锁脚锚管长4.5m,每榀每侧2根,φ6钢筋网片间距20×20cm,C30喷射混凝土厚28cm,衬砌厚度为55cm,仰拱厚65cm。
2、设计地质情况:设计围岩为白垩纪下统磨石砬子组砂砾岩,拱顶为砂砾岩和弱风化砂砾土分界线,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有裂隙水。
二、施工及沉降变形情况目前掌子面施工至 D65+348,按三台阶法开挖,中台阶开挖至D65+360,左侧下台阶施工至D65+376,右侧下台阶施工至D65+372,仰拱及填充施工至 D65+382,二衬施工至 D65+406。
10月6日早7:00测得 D65+348~ D65+382段34米发生变形,10月8日测得拱顶最大累积沉降量69.1cm,初支出现不同程度变形及侵入二衬限界。
地表观测相对高差发现地表下层,沉降范围D65+348~ D65+376,最大下沉量达1.1m。
三、施工计划安排1、2012年10月15日至2012年11月20日对洞内沉降变形段进行加固和洞顶地表的封闭覆盖。
2、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对洞内沉降变形段进行换拱并施做二衬。
3、出口掌子面不再掘进,采取隧道进口掘进贯通。
四、处理方案(一)方案目标:1、控制沉降,安全过冬,确保冻融期安全;2、保证隧道贯通时掌子面和现已开挖变形支护段的安全。
(二)控制沉降变形措施1、施做衬砌对目前已施作仰拱及初支还没变形地段,加快二衬施工推进至D65+382处,避免初支变形范围进一步扩大。
2、 D65+382~ D65+348沉降段加固(1)加固原则:先洞内后地表,洞内由外向里进行,先用套拱加固后径向注浆。
隧道软岩大变形应急预案
隧道软岩大变形是指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技术不当等因素导致隧道围岩发生较大变形的现象。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预防和减少软岩大变形对隧道工程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提高隧道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隧道软岩大变形的预防和控制。
2. 明确隧道软岩大变形的应急响应流程,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3. 最大限度地减少软岩大变形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保障工程进度和质量。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软岩大变形应急情况。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隧道软岩大变形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隧道软岩大变形应急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应急响应和处置工作。
(2)技术支持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对隧道软岩大变形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应对措施。
(3)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
(4)信息联络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5)安全防护组:负责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
五、应急响应流程1. 发生软岩大变形时,现场处置组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小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现场处置组对变形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以下措施:(1)暂停隧道施工,确保人员安全。
(2)对变形区域进行监测,掌握变形情况。
(3)对变形区域进行加固处理,防止进一步变形。
(4)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优化施工工艺。
4. 技术支持组对变形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建议:(1)优化隧道施工方案,调整施工参数。
(2)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隧道围岩稳定性。
(3)加强监测,实时掌握隧道变形情况。
5. 物资保障组根据应急指挥部要求,及时调配应急物资。
6. 信息联络组将应急情况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7. 安全防护组对现场进行安全防护,确保人员安全。
六、应急响应级别1. Ⅰ级应急响应:发生重大软岩大变形,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进度和质量,可能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XX隧道(上行线)变形段处理施工方案
XX隧道(上行线)出口变形段处理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XX隧道(上行线)出口变形段处理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xx隧道位于xx省xx市境内,隧道设计为单线隧道,设计时速80km/h。
xx隧道全长1476m。
2地质概况xx隧道(上行线)表层为第四系残破积粉质黏土,灰黄色,厚度不均,约1~4m;下伏基岩为石灰系下统林地组粉砂与粉砂质泥岩互层,褐黄色,全风化,全风化层呈土状。
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
地下水为裂隙水,较发育,围岩稳定性极差。
3 变形情况受4~5月份连续降雨影响,洞内围岩含水量饱和,初期支护及掌子面渗水量较大,经监控量测显示 xx段持续变形,收敛及沉降6mm~7mm/d,2 015年5月8日13点发现仰拱端头xx处下台阶出现环向及纵向裂缝向掌子面方向延伸,裂缝宽度1.2cm,并持续发展,现场随即采用石渣反压回填,并汇报分部及指挥部领导,下午15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现场会勘后确定处理方案。
4 处理方案4.1 洞内处理xx段进行反压回填,回填至上中台阶脚板连接处,并且将上台阶拱脚处进行反压。
回填完成之后对拱墙背后进行5m径向注浆,注浆里程范围xx,,注浆管采用Φ50*3.5mm钢花管,长5m,间距0.5m*0.5m,梅花型布置。
注浆完成后对侵线部位拱架进行逐榀拆换,拆换顺序自二衬端头至掌子面方向,拆换之前对上中台阶部位进行超前小导管超前打设,超前小导管Φ42*3.5mm,长度5m热轧无缝钢花管,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3m/环,搭接2m/环,换拱拱架采用I25工字钢,每处拱脚处打设4根Φ50*3. 5mm,长5m锁脚钢花管,并进行注浆。
径向注浆、超前小导管及锁脚锚管均需注浆,注浆材料首选水泥单桨液,必要时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浆液配合比为:水灰比W:C=0.6:1~0.8:1、水玻璃体积比C:S=0.3~1:1,水玻璃浓度为35Be’,注浆压力控制在1.0~1.5MPa,具体根据现场注浆实验确定。
隧道变形的技术处理方案
— 203 —
原则, 爆破剥离已损毁的钢拱架, 减小爆破时对已注 浆固结围岩的扰动。
º 孔位结构: 沿隧道开挖断面方向钻孔时, 钻孔 深度宜大于初期支护喷层厚度的10~15 cm , 以达至 爆破破坏损毁工字钢及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最佳效 果; 对于Ⅱ、Ⅲ类围岩, 因围岩较为松软, 为避免造成
较大 超 挖, 不 宜 采用 深 孔爆 破, 一般 孔 眼间 距 为 30~40 cm, 钻孔方向宜垂直爆破面; 沿隧道开挖外 轮廓线方向( 即线路方向) 钻孔时, 孔眼相当于辅助 周 边眼, 孔深宜控制在开挖进尺长度的 1/ 2, 孔眼间 距宜为 30~40 cm, 以便达到光爆效果。见图 4。
表1
名称和规格型号
主要用途
L YS EC 液压潜孔钻机 英格索兰 VHP- 700 空气压缩机
HBW - 100 型高压注浆机 ZBX - 500 液压油泵
导管钻孔 供 风 注 浆
回油设备、辅助钻孔
º 施工工艺流程简介, 见图 2。 2. 2. 2 扩挖换拱施工技术处理
以新奥法“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 支护、勤量测”为指导思想, 在合同工期内, 科学合理 地安排隧道总体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发达隧道的断 面型式及工程特点, 为确保隧道扩挖换拱质量, 制定
— 20 2 — 公 路 2005 年 第 10 期
图2
了以下施工方案。 2. 2. 2. 1 全断面( 局部) 扩挖换拱初期支护、二衬参
数的选择 ( 1) 初期支护措施。 隧 道初 期支护设置为 I20b 工字钢架, 间距为 50 cm / 榀, 纵向连接采用 <25 钢筋进行连接, 并采用 剪刀型形式, 环向间距为50 cm/ 根, 钢筋网采用双层
拱脚处宜加强药量, 各孔装药量宜控制在200~ 400 g 范围内, 并采用 5 或 7 段微差毫秒雷管进行引 爆; 拱部多钻孔, 少装药或不装药; 各炮孔装药后应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
隧道坍塌处理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目的 (2)1.2 编制依据 (3)二、隧道坍塌原因分析 (4)2.1 自然因素 (4)2.2 人为因素 (5)三、隧道坍塌预防措施 (6)3.1 加强地质勘探 (7)3.2 优化设计方案 (8)3.3 提高施工质量 (9)3.4 完善应急预案 (11)四、隧道坍塌应急处理流程 (12)4.1 应急响应 (13)4.2 现场处置 (13)4.3 救援与疏散 (14)4.4 事故调查与处理 (16)五、隧道坍塌处理技术 (17)5.1 堵塞物清除 (18)5.2 衬砌加固 (20)5.3 支护结构修复 (21)5.4 隧道排水 (22)六、案例分析 (23)七、总结与展望 (24)7.1 实践经验总结 (25)7.2 未来发展趋势 (26)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隧道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隧道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地质和环境问题,其中隧道坍塌事故尤为严重。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实用的隧道坍塌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处理方案旨在针对隧道坍塌事故,明确应急处理原则和目标,为救援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南。
该方案还将对隧道坍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类似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本处理方案中,我们将充分考虑隧道坍塌的各种可能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材料质量等,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确保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还将在方案中强调应急救援的重要性,提高应对隧道坍塌事故的整体能力。
本处理方案将为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导,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1.1 编制目的本处理方案的编制目的在于明确隧道坍塌事故的处理原则、步骤和措施,以确保在发生隧道坍塌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通过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为现场指挥人员提供指导,确保各项救援措施的有效实施,也为后续的事故调查分析和经验总结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软岩偏压铁路隧道大变形处治施工技术
隧 道 /地 下 工 程 ・
软岩 偏压铁路隧道大变 形处治施工技术
谭 准 , 向浩 东
( 中 铁 二 局 集 团 勘 测 设 计 院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成 都 6 1 0 0 3 1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受地形、 水 文地 质 条 件 以 及规 划 平 面要 求 等 因素 的 影 响 , 在 软 弱 偏 压 岩 体 中进 行 隧 道 开 挖 支 护 的 工 程 越 来
i n d u c e l a r g e d e f o r ma t i o n i n t u n n e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Xi a g u i p i n g T u n n e l i s t a k e n a s a p r o j e c t c a s e i n t h i s
Abs t r a c t : Re s t r i c t e d b y t h e t e r r a i n c o n d i t i o n, h y d r o 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d i t i o n, a n d t h e pl a n n i n g p l a n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 mo r e a nd mo r e t u n ne l s a r e e x c a v a t e d a n d s u p p o r t e d i n s o f t a n d e c c e n t r i c c o mp r e s s i o n r o c k s . Ho we v e r, s o t f r o c k s a r e c h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c o mp l e x, v a r i a bl e a n d f r a g me n t i z e d, wh i c h t e n d t o
隧道初支变形换拱处置方案
隧道初支变形换拱处置方案背景近年来,隧道建设在我国不断发展,成为城市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隧道建设的不断深入,隧道初支变形换拱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对于隧道的使用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问题表现隧道初支变形换拱是指在隧道开挖初始阶段,地质条件以及隧道施工过程中导致的隧道初支关键部位变形,进而影响隧道的使用和安全。
其表现形式包括:1.隧道拱顶或拱脚的下沉或凸起;2.隧道墙体的弯曲、裂缝甚至坍塌;3.隧道宽度发生变化。
原因隧道初支变形换拱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主要包括:1.地质条件不佳,导致围岩变形或塌落;2.施工过程中,预留支撑力量不足或支撑方式不当;3.隧道结构设计存在缺陷,未考虑初支现象带来的影响。
处置方案针对隧道初支变形换拱的问题,需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处置方案,切实加强隧道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
建议的处理方案包括:加强勘察和设计质量在隧道勘察和设计工作中,需要重视地质条件和初支变形换拱现象,切实考虑进隧道唯一安全的重要性,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应严谨合理,符合地质特点和工程实际要求。
强化支撑安装和监控隧道初支变形换拱问题主要由于支撑方式不当造成,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支撑结构,同时加强现场监控工作,确保支撑结构受力合理有效。
确保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工艺流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以减少初支变形换拱现象的发生。
结论隧道初支变形换拱的问题对隧道使用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加强对其的控制和处置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才能确保隧道的使用和安全,为城市化建设提供保障。
隧洞变形固结灌浆施工方案
隧洞变形固结灌浆施工方案1. 引言隧洞工程中,地下隧道的变形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可能会导致隧洞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为了解决隧洞变形问题,固结灌浆施工被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中。
本文将介绍一种隧洞变形固结灌浆施工方案,以确保隧洞的稳定和安全。
2. 施工准备2.1 施工人员和设备在进行隧洞变形固结灌浆施工之前,需要组织相应的施工人员和设备。
施工人员应包括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操作工等,他们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
施工设备包括注浆设备、打桩机等,这些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
2.2 原材料准备固结灌浆施工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硅酸盐胶凝材料、混凝土等。
施工前应对原材料进行留样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工程要求。
2.3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隧洞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方案中应包括施工的时间节点、具体工序的安排、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3. 施工步骤3.1 地质勘探和分析在施工前,应进行地质勘探和分析,以了解隧道周围的地质情况。
地质勘探包括地质勘探钻孔、地质雷达勘探等,通过这些勘探手段可以获取地质信息,为后续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3.2 预处理工程预处理工程是为了减小固结灌浆的难度和风险。
通常包括支护工程和加固工程。
支护工程可采用喷射混凝土、钢支撑等方式,加固工程可采用预应力加固等方式。
3.3 施工孔探钻施工孔探钻是为了获取隧道周围的地质信息,判断灌浆材料的注入位置和方式。
施工孔探钻的具体方法包括循环钻法、进样钻法等,施工孔的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4 材料准备和配比在施工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固结灌浆材料,并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混合。
固结灌浆材料一般包括水泥、硅酸盐胶凝材料、混凝土等。
3.5 施工孔隧预埋管道在施工孔探钻后,需要进行施工孔隧的预埋管道工作。
预埋管道用于注入灌浆材料,通常采用塑料管或金属管。
3.6 灌浆注入在施工孔隧预埋管道完工后,可以进行固结灌浆材料的注入工作。
隧道变形缝处理方案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双流机场隧道变形缝处理建议方案根据双流机场隧道变形缝的设计形式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结合现行规范及国家相关规定,避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制定本方案。
一、变形缝可能发生的问题及相关规范要求铁路隧道在运营过程中,将受到负风压、列车震动等影响,以及隧道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徐变,极易造成遇水膨胀止水条经历较长时间后硬化、脱落,对接触网、列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如上海地铁曾发生沉降缝拱顶止水条脱落导致列车运行中断4小时。
《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212-2010中一般规定4.1.3“当工程部位长期承受振动或周期性荷载、结构尚未稳定或形变较大时,应在止水后于变形缝背水面安装止水带”。
即遇到长期振动或周期性荷载时,需要在变形缝的背水面增加保护措施,以防止变形缝止水带的脱落。
技术规程中方案设计部分第4.2.5的第六6条中“当工程埋深较大且静水压力较高,宜采用螺栓固定内置式密封止水带,…,在易受外力破坏的环境中使用,应采取可适应形变的止水带保护措施”。
二、建议方案按照《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JGJ/T212-2010要求,建议拆除拱顶部位的变形缝遇水膨胀止水条,然后进行如下操作:安装止水带→预先在结构粘帖面,均匀涂布密封胶(聚硫密封胶),厚度不小于2mm。
采用高分子防水片材(执行标准GB18173.1),按两侧搭接不小于100mm,片材与砼墙身采用环氧树脂粘结,中间缝宽预留1.5mm,防止砼收缩后拉伸破坏,片材外采用30×3mm不锈钢金属压板压实,膨胀螺栓固定不锈钢金属板(膨胀螺栓安装前,先将钻孔内注射自行胶,以防止膨胀螺栓脱落,膨胀螺栓螺帽采用焊接固定在不锈钢板上,以防止螺帽生锈脱落)。
金属压板相邻螺杆采用金属导线串联,端头金属导线连接至电缆沟接地线。
相关规程中对外加止水带的金属防电腐蚀保护问题上没有规定,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压板和锚固件之间也会产生电化学腐蚀隐患,这些均可以通过定期巡检发现,进行及时处理。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地下水影响
地下水侵蚀
隧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入开挖面,软化围岩,降低围岩强度。
排水措施不当
隧道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当,导致地下水积聚,增加塌方风险。
02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加强地质勘察和预报
详细了解隧道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
01
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02
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对前方地质情况进行探测,及时发现不
施工方法不当
施工工艺不合理
隧道开挖方法选择不当,爆破控制不当,导致围岩松动或破 坏。
支护措施不到位
初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差,未能有效控 制围岩变形。
支护结构失效
支护结构破坏
初期支护结构强度不足,受到围岩压 力或地下水侵蚀而破坏。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问题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差,如锚杆失效、 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等,导致支护结 构失效。
在隧道施工前,要加强 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地 质情况,为施工提供科
学依据。
合理设计
根据地质情况,合理设 计隧道的结构、断面和 支护方式,提高隧道的
稳定性。
加强施工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 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
量符合规范要求。
定期检查和维护
对隧道设施进行定期检 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 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隧道塌方的原因分析、注意 事项和处理措施方案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 隧道塌方注意事项 • 隧道塌方处理措施方案
01
隧道塌方原因分析
地质条件不良
围岩稳定性差
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影 响围岩的稳定性和自承能力。
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一些处理方法
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一些处理方法隧道位于-0.74567%下坡段,隧址区地貌属丘陵类型,隧道近东西向西穿越两座山岭,自然坡度较陡。
隧道洞身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夹薄层煤层,裂隙、破碎构造发育,施工时隧道YK45+432~YK45+468段因雨季岩石裂隙地下水下渗,导致隧道围岩压力增加,隧道局部失稳而使初期支护发生了较大变形。
文章介绍了在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通过围岩监控量测配合系统支护,合理调整支护参数及施工方法,并在工艺上加以细化,总结出了该段初支大变形的处理方法,对在隧道施工中遇到同样的情况有一定借鉴作用。
标签:大变形;监控量测;支护参数;处理方法1 工程概况隧道全长1052米,全洞位于-0.74567%下坡段,隧址区地貌属丘陵类型,隧道近东西向西穿越两座山岭,自然坡度较陡。
隧道进出口属于第四纪残坡积土及全-强风化粉砂岩、千枚岩,结构松散,岩体破碎,稳定性较差;洞身为弱-微风化变质砂岩、千枚岩夹薄层煤层,裂隙、破碎构造发育,较破碎,以Ⅳ级围岩为主。
隧道洞身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夹薄层煤层,裂隙、破碎构造发育。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局部有滴水,雨季时有涌水和短时突水现象(主要在断裂带)。
地表低洼处雨季有汇聚水,并形成溪流。
施工时隧道YK45+432~YK45+468段因雨季岩石裂隙地下水下渗,导致隧道围岩压力增加,隧道局部失稳而使初期支护发生了较大变形,出现初期支护局部开裂和侵入二次衬砌界内等问题。
YK45+432~YK45+456段设计支护类型为S4b,YK45+456~YK45+468段设计支护类型为4a。
具体变形情况如下:YK45+432~YK45+468段初期支护喷射砼面多处出现裂缝,掉块,其中YK45+448~468段初期支护变形较大,该段变形一般在20cm以上,最大变形(YK45+455拱顶中心处)侵入原设计二衬达41cm,YK45+465处(距掌子面3m)右侧变形较大,侵入原设计二衬达35cm。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中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是指在软岩地层中进行隧道施工时,由于地层的软弱性质,会出现较大的变形,因此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是指在隧道施工前对软岩地层进行处理,以减少地层的变形。
预处理技术包括注浆、冻结、爆破等。
其中注浆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预处理技术,它可以通过注入水泥浆或聚合物浆来增加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减少地层的变形。
2. 支护技术支护技术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软岩地层进行支护,以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支护技术包括钢支撑、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其中钢支撑是最常用的一种支护技术,它可以通过钢管或钢板的支撑来增加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掘进技术掘进技术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软岩地层进行掘进,以开挖出隧道。
掘进技术包括机械掘进、爆破掘进、液压掘进等。
其中机械掘进是最常用的一种掘进技术,它可以通过机械设备的挖掘来开挖出隧道。
4. 监测技术监测技术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软岩地层进行监测,以及时发现地层的变形情况。
监测技术包括测量变形、测量应力、测量位移等。
其中测量变形是最常用的一种监测技术,它可以通过测量地层的变形情况来判断地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地层的情况和施工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以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隧道初支变形换拱处置方案
隧道初支变形换拱处置方案1. 引言在隧道施工中,初支往往是最重要的一道工程节点。
初支的质量决定了整个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和施工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隧道初支变形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在软弱地层中。
本文就针对这一情况,介绍隧道初支变形的原因、常见处理方案以及变形换拱处置方案。
2. 变形原因隧道初支变形的原因复杂,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地质条件:地层松散、地壳运动、地震等因素都会导致初支的变形。
•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覆土、支护、排水等措施都会影响初支的变形情况。
•初支结构:初支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都会对其稳定性产生影响,如初始质量不达标、初支结构刚度不足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初支变形。
3. 常见处理方案隧道初支变形的处理方案因情况不同而异,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以下几种:•耐力支护:根据初支的变形程度和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耐力支护方式,如钢拱支护、土钉支护、喷锚等。
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控制初支的进一步变形,并提高其稳定性。
•辅助支护:在初支变形的情况下,施加辅助支护,如撑杆、拉索等措施以增强初支的稳定性。
•修复加固:对已变形的初支进行修复和加固,比如利用碳纤维加固技术等,可以将变形初支修补为较为稳定的初支结构。
4. 变形换拱处置方案变形换拱是针对已经发生较严重变形的初支,其施工原理为在初支两侧开挖管廊,在管廊中安装拱形钢桁架支撑,将原有荷载转移到变形较小的管廊结构上,从而实现初支的换拱增强。
具体执行步骤如下:1.进行管廊开挖:根据初支斜度和断面形状,按一定倾斜角度在初支两侧开挖合适大小的管廊,开挖深度通常不大于初支中心高度的80%。
2.安装拱形结构:在管廊内安装预应力混凝土拱形结构或者钢桁架支撑,尤其是钢桁架支撑应该优先选择可拆装式结构,以方便后续施工,也便于后续拆除。
3.安装管廊覆土:在管廊上覆土,从而使管廊和初支中心形成一定的弧度,以达到稳定初支的效果。
4.拆除初支:在初支的力和荷载全部被管廊所承接后,可以考虑拆除初支结构,以便后续施工继续进行。
浅析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
浅析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大变形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涉及到地质、施工、安全等多个方面。
隧道施工中常常会遇到大变形隧道,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保障施工安全。
本文将就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进行浅析。
一、对大变形隧道的认识大变形隧道指的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隧道形状等因素导致隧道产生较大的变形,严重影响了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大变形隧道的存在会增加施工风险,使得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在隧道施工中必须对大变形隧道有深刻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大变形隧道施工防治措施1. 地质勘察在进行大变形隧道施工前,必须对隧道所在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分析。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了解到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下水情况等信息,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地质勘察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隧道设计、支护方案等工作。
2. 合理设计在进行大变形隧道的施工前,需要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制定合理的隧道设计方案。
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隧道的变形风险,保障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地质情况、隧道形状、支护措施等多个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 合理施工在进行大变形隧道施工时,必须遵循合理的施工流程和规范,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隧道变形情况,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4. 持续监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测工作,监测隧道的变形、位移等情况。
通过监测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到隧道变形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隧道变形带来的安全隐患。
5. 合理支护在大变形隧道施工中,支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需要根据地质情况、隧道形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选择适合的支护材料和方法,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支护工作需要与施工同步进行,保障支护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6. 安全预案在大变形隧道施工中,必须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明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提前做好各种防范措施。
隧道初支侵限处理方案
隧道初支侵限处理方案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新建铁路标(DK + ~DK + )某某隧道初支变形处理专项方案编制:复核:审核:3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换拱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隧道设计图》第一、第二、第三测设计施工图《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 )《铁路混凝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 )160号).2. 适用范围《某某隧道变形段换拱施工方案》适用于隧道DK + ~DK + 段初期支护变形段处理。
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局部换拱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组织、进度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措施。
3. 变形段地质及水文情况:该段水文地质情况:该段处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粉质黄层,含卵、碎石土夹层,厚度50-70m。
粉质黄土具I级非自重湿陷性及低压缩性。
掌子面围岩揭示为:拱部为第四系塑状黏性土,较软,潮湿;中间为1~2米厚砂砾石土夹层,渗水较大;下部为强风化云母片麻岩、伟晶岩,岩体极破碎,强度低,渗水较大。
隧址区属低山剥蚀丘陵地貌,地貌形态复杂,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其中DK147+600处为冲沟端头,其次小里程方向有5处深沟,经现场测量,隧道线路中线走向均跨越深沟。
所经之处山势陡峻,冲沟发育,切割较深,山体植被繁茂,相对高差达10m~30m不等。
4. 设计围岩情况变形段原设计为IV级围岩,开挖过程中实际掌子面围岩为:拱部为第四系塑状黏性土,较软,潮湿;中间为1~2米厚砂砾石土夹层,渗水较大;下部为强风化云母片麻岩、伟晶岩,岩体极破碎,强度低,渗水较大。
由于围岩稳定性较差,开挖过程中渗水、股状涌水现象严重,经与设计、监理现场勘查变更为V级围岩支护施工。
5. 初期支护变形情况根据设计图纸,隧道DK + ~DK + 段采用台阶法进行施工,在拱部120度范围内采用长3.5m、壁厚3.5mm的Ф42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纵向每2m施作一环;初期支护施作格栅拱架,纵向间距1.0m(其中DK + - 纵向间距0.75m),边墙设置长3.5m的砂浆锚杆;钢筋网为环向Ф8×纵向Ф6钢筋加工制作,网格间距为20cm*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22cm。
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大变形破坏处治措施效果分析
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大变形破坏处治措施效果分析公路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隧道衬砌结构是隧道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隧道衬砌结构可能会发生大变形和破坏。
为了确保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这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大变形破坏处治措施的效果。
一、补强加固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的大变形和破坏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地震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补强加固的措施。
例如,在衬砌结构内部增加钢筋混凝土加固柱或墙等,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和耐震性能。
这种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隧道衬砌结构的抗变形和抗破坏能力,提高其使用寿命。
补强加固措施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加固措施的设计和实施质量。
如果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其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因此,在进行补强加固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实施和监控。
二、局部修复在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发生大变形和破坏时,可以采取局部修复的措施来处理。
例如,对于衬砌结构的裂缝和孔洞,可以使用特殊材料进行填充和修复,以恢复其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种措施通常比补强加固更为经济和便捷,适用于对隧道结构损坏范围较小的情况。
局部修复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主要取决于修复材料的选择和质量。
修复材料应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相容性,以确保其与原有衬砌结构的粘结和一致性。
此外,在进行局部修复之前,还应进行详细的损害评估和修复方案设计,以确保修复结果符合预期效果。
三、整体更换当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发生严重大变形和破坏时,无法通过补强加固或局部修复来解决时,就需要考虑进行整体更换。
整体更换是指将原有衬砌结构完全拆除,并重新安装新的衬砌结构。
整体更换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彻底解决衬砌结构的大变形和破坏问题,恢复隧道的正常使用。
然而,这种措施的成本和工期都较高,可能对交通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进行整体更换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工程评估和施工方案设计,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交通运营的影响。
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一些处理方法
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一些处理方法
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是一些常见隧道施工现象,对于项目的安全和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隧道初期支护变形造成的原因很多,通常是由于材料力学性能及应力分布变化等因素不能很好的抵抗外力,造成的支护变形。
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处理方法包括:
一、正确预测和控制变形。
正确预测和控制变形是防止变形的关键,主要包括对模型的精确模拟和控制等,对于新建的隧道初期支护桩基开挖,采用有限元分析模拟法,根据施工中综合影响开挖变形的多种属性,准确预测支护结构体系中各支架及隧道初期支护变形量,及时分析和调整工程设计,以模拟准确预测支护变形量,预防支护变形,达到良好施工效果。
二、加强支护结构体系。
加强支护结构体系是应对初期支护变形的有效方法。
在施工的初期,应加强支护结构体系,提高支护结构体系的刚度,增强隧道初期支护的稳定性,合理设计支护横截面,以减少变形的发生,降低支护变形的后果。
三、增加支护强度。
增加支护强度是减少变形的一种常见方法,主要是增加支护材料强度,增大支护间距,改变支护结构体系,使其具备更高的刚度,使支护变形更小。
在此同时,应考虑降低局部支护间距,
特别是在变形特别大的地方,这样做可以减少变形的发生,降低支护变形的风险。
四、合理使用材料。
选择相应的支护材料可以减缓支护变形,以增大可支护范围,选用具有良好刚度和强度的支护材料,使支护结构体系能有效抵抗外力,使支护变形更小,获得良好施工效果。
隧道上导坑初期支护发生变形处理施工方案
姿
> _
g
壹 董 旦
2 初期 支护 变形概 况
工业东路隧道于 2 0 0 9年 l O月 1日开 始进洞掘 进开 挖 , 由于 段初期 支护进行 全 面量测 , 因 受工字 钢侧 向位 移影 响 , 此 段 围岩 隧道左右洞 K 0+1 2 2~K 0+ 3 0 0段 穿越 洞顶 密集 民房 区, 该段 隧 整体性 已被 破坏 , 存 在 大面积 的初期 支 护侵 限 , 其 中最 大侵 限值 8 . 5 c m, 而且 隧道轴 线右侧 比左侧侵限 的厚度 和长度偏 大 , 因 道采用 C R D法开挖。截 止到 2 0 1 0年 1月 1日, 右 洞进 口端上 导 为 3
隧 道 上 导 坑 初 期 支 护 发 生 变 形 处 理 施 工 方 案
黄 志 荣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 有限公 司 , 福建 福州 3 5 0 0 1 3 )
摘
要: 针对某隧道右洞右侧上 导坑 Y K 0+ 2 0 0~Y K 0+2 2 1段初期支护拱腰位置 I 2 0 b工字钢 突然 向隧道 中心发 生侧 向位移 , 拱
坑右侧掘进支护 1 2 6 m , 上导 坑左 侧掘进支 护 1 0 0 n l , 下导坑 右侧 此处理原则先临时支撑 , 后 打管注浆加 固围岩 , 再凿 除侵 限部位 , 掘进支护 9 0 m, 下导坑左侧掘进支护 8 0 m, 并施作仰 拱初支形 成 然后初 期支护 , 最后衬砌 。隧道初期 支护变形见图 1 。
顶、 拱腰 发生变形 , 通过采用 I 2 0工字钢进行临时加 固支撑 、 全断面钻孔注浆加 固等方案 , 使隧道初期支护 出现 的险情得 到及 时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浆时间, 取 600 s。 据此可得, 采用 M 25 纯水泥浆液注浆时, 在注
浆压力不低于 2 M Pa 情况下, 其理论计算扩散半径 为R = 102 cm。
因此, 注浆孔间距按 D = ( 1. 4~1. 7) R 计算, 取 D = 1. 5R 可得出注浆孔间距为153 cm。但考虑到实 际施工时, 由于受岩层裂隙分布各向异性且不规则、 差距很大, 延伸方向不同等影响, 浆液的扩散半径比 土质土层更难确定。经现场试验注浆, 单孔注浆水泥 用量在 600~1 500 kg 范围, 根据:
永久加固措施主要是选取恰当、合理的支护参 数, 采用可满足隧道受力条件的技术方案, 永久性地 加固洞室结构。
在施工过程中, 当发现初期支护出现了开裂或 有增大变形后, 可立即施做注浆小导管, 进行注浆固 结围岩, 增强围岩间摩阻力, 形成具有一定能力的自 稳性。结合发达隧道洞身大变形情况分析, 在洞身变 形后, 沿所有损毁段落和裂缝处采用了长 6 m , 间距 1 m ×1 m 的 G42( D= 4) 导管注浆, 其单孔注浆量平 均在0. 5~2 t , 暂时稳定了变形持续发展。但由于隧 道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制约, 地层应力复杂, 无法准 确掌握围岩间的实际应力, 因此隧道在短暂的稳定 后, 再次出现了下沉、收敛等变形, 隧道平衡状态失 稳。对此, 为了使隧道达到新的平衡受力条件, 经综 合分析、反复比选, 决定对隧道洞身采取永久性的 加固措施。其永久加固措施为: ( 1) 采用长 12 m 的 <89 注浆大钢管加固洞身已损毁初期支护段落; ( 2) 对洞身已损毁的初期支护进行扩挖换拱施工, 重新
2 施工技术处理方案 针对隧道初期支护严重变形损毁的情况, 为确
保施工安全, 应立即停止掌子面掘进, 同时采取临时 加固措施和永久加固措施, 以保障洞室结构的整体 稳定, 使隧道应力重分布达到新的静态平衡状态, 并 满足设计要求。下面分别介绍临时加固和永久加固
技术方案。 2. 1 临时加固措施
临时加固措施主要是采用强力支撑于变形的初 期支护, 减小和抑制已损毁初期支护继续增大变形。 一般有: ( 1) 架设钢护拱, 形成双层钢拱架受力; ( 2) 架立强支撑、增大受力点, 减轻已损坏的初期支护受 力; ( 3) 增加临时仰拱, 提早形成封闭环受力。其断面 型式有 3 种, 如图 1。 2. 2 永久加固措施
拱脚处宜加强药量, 各孔装药量宜控制在200~ 400 g 范围内, 并采用 5 或 7 段微差毫秒雷管进行引 爆; 拱部多钻孔, 少装药或不装药; 各炮孔装药后应
用炮泥严格堵塞, 以增大爆力, 保证爆破效果。 ¼起爆程序: 各段毫秒微差雷管脚线集束于掌
子面中央悬挂, 采用火雷管+ 导火索引爆。进行拱部 扩挖时, 起爆程序为: 先拱脚后拱腰; 进行边墙扩挖 时, 起爆程序为: 先墙身后墙脚。
表1
名称和规格型号
主要用途
L YS EC 液压潜孔钻机 英格索兰 VHP- 700 空气压缩机
HBW - 100 型高压注浆机 ZBX - 500 液压油泵
导管钻孔 供 风 注 浆
回油设备、辅助钻孔
º 施工工艺流程简介, 见图 2。 2. 2. 2 扩挖换拱施工技术处理
以新奥法“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 支护、勤量测”为指导思想, 在合同工断 面型式及工程特点, 为确保隧道扩挖换拱质量, 制定
Q = PR2 ln, 式中: Q 为单根导管 注浆量; R 为浆液扩 散半 径, m ; l 为导管长度, m ; n 为围岩空隙率, % 。 可得 R= 52~77 cm, 因此在D = 78~115. 5 cm 范围, 最终确定注浆孔间距D 取 1 m, 呈梅花型布置 1 m ×1 m。 ( 3) 大导管施工机具及施工工艺。 ¹ 施工机具, 见表 1
<8 钢筋网, 网格间距 20 cm ×20 cm , 喷射混凝土为 C25 混凝土, 厚 25 cm ; 系统锚杆采用长 600 cm 的注 浆小导管, 按 100 cm ×100 cm 梅花型沿隧道开挖外 弧进行布置; 锁脚锚杆采用长 4 m 的 <25 砂浆锚杆, 每榀拱 架在拱脚设置 16 根; 预留变形量由原 设计 25 cm变更为 30 cm
郭振武, 陈 勇
( 路桥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北京海威公司 北京市 100071)
摘 要: 针 对不良地质灾害 造成的隧道 初期支护 出现的严重 扭曲、挤压、剪 断、急 剧下沉等变 形现象, 并迫使 初期支护侵入二次净空, 探讨如何在隧道施工中, 安全、快 速地通过扩挖换拱 方法解决此类问题。以 新奥法施工为 指导思想, 汲取相关的技术成果和经验总结, 介绍隧道 全断面扩挖置换的技术处理方案和施工体会。
关键词: 新奥法; 变形; 处理措施
隧道是高等级公路穿越山区的重要通道, 但因 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而极易发生不良地质 灾害, 迫使隧道发生严重变形, 无法满足设计衬砌断 面要求, 从而给大跨度、结构复杂的中长隧道带来了 施工上的困难。本文将根据发达隧道的施工经验, 参 照相关经验, 并结合本工程自身特点, 制定了隧道内 扩挖置换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 在实际运用中, 达到 了良好的效果。
( 2) 二衬参数的选择。 主筋为<25 双层钢筋, 纵向间距为 20 cm / 排; 纵 向连接筋为 <18 钢筋, 环向间距 30 cm; 箍筋采用 <8 单肢箍按 20 cm ×30 cm 梅花型布置; 二次衬砌混凝 土标号按设计为 C25, 厚度为不小于 60 cm。 2. 2. 2. 2 普通全断面置换与加强全断面置换段落
1 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现象描述 一般而言, 隧道洞身变形主要表现在初期支护
喷混凝土面层和钢拱架上。由于不同隧道受其地形、 地质的多样性影响, 如严重偏压、超浅埋、地下水活 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围岩状况差等, 使洞身初期 支护在开挖施工中, 地层应力释放或集中在洞身某 一段落, 致使初期支护喷混凝土面出现开裂、脱落, 甚至掉块, 钢( 格栅) 拱架急剧下沉, 呈现压屈状态, 并伴有压弯、扭曲、甚至剪断等不良现象。隧道初期 支护主体受力结构受到严重的损毁, 无法满足设计 要求, 给洞身质量和施工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图4
» 药量控制: 为严格控制好扩挖时超欠挖, 在拱 部和拱腰及拱脚处, 应分别布置药量大小。一般两侧 拱腰炮孔处采用间隔跳段布药方式, 每个炮孔内装 药量宜为 100~200 g 左右。装药时, 孔内微差低段 雷管相邻段间隔时间大于50 ms, 以便改善爆破效果 和防止地震波叠加而产生较大的地震动。如遇较坚
公路 2005 年 10 月 第 10 期 HI GHWA Y O ct . 2005 N o. 10 文章编号: 0451- 0712( 2005) 10- 0200- 05 中图分类号: U 458. 1 文献标识码: B
隧道变形的技术处理方案
棚注浆和跳跃式开启扩挖置换工作面方法( 扩挖跳 隔间距不宜大于 2 m ) 。 2. 2. 2. 4 利用浅孔爆破对扩挖换拱段进行拱、墙置
换, 严格控制超欠挖 ( 1) 浅孔扩挖钻孔爆破施工。 ¹ 钻爆原则: 因扩挖时的断面较大且围岩自稳 性较差, 故钻孔爆破时应遵循加密炮孔、少装药量的
2005 年 第 10 期 郭振武 陈 勇: 隧道变形的技术处理方案
— 203 —
原则, 爆破剥离已损毁的钢拱架, 减小爆破时对已注 浆固结围岩的扰动。
º 孔位结构: 沿隧道开挖断面方向钻孔时, 钻孔 深度宜大于初期支护喷层厚度的10~15 cm , 以达至 爆破破坏损毁工字钢及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最佳效 果; 对于Ⅱ、Ⅲ类围岩, 因围岩较为松软, 为避免造成
较大 超 挖, 不 宜 采用 深 孔爆 破, 一般 孔 眼间 距 为 30~40 cm, 钻孔方向宜垂直爆破面; 沿隧道开挖外 轮廓线方向( 即线路方向) 钻孔时, 孔眼相当于辅助 周 边眼, 孔深宜控制在开挖进尺长度的 1/ 2, 孔眼间 距宜为 30~40 cm, 以便达到光爆效果。见图 4。
收稿日期: 2005- 09- 14
2005 年 第 10 期 郭振武 陈 勇: 隧道变形的技术处理方案
— 201 —
图 1
施做初期支护。下面分别详述 <89 长大钢管和扩挖 换拱施工永久加固洞室的技术措施。
2. 2. 1 长大导管加固洞室方案 ( 1) 原理: 利用大导管的“长、大”的特点, 对隧道
上方进行深层次加固围岩, 固结松动圈, 支承和加固 自稳能力极低的围岩, 防止软弱围岩的下沉、松驰和 坍塌等; 同时在有偏压地段或应力集中的隧道和段 落, 可利用注浆后的长大钢管抗滑、抗扭性能好的特 点, 减轻隧道受山体的压力, 达到加固洞室的目的; 另一方面, 为扩挖换拱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 2) 大钢管的孔深、孔距及注浆量的确定。 ¹ 孔深的确定。 根据泰·沙基经验公式可知, 对松散破碎岩层, 其坑道在开挖后, 产生的松动圈为: 0. 25( B + H ) ~ 0. 35( B + H ) 。结合发达隧道工程可知, 其隧道产生 的松动圈在 6~8. 5 m, 由于隧道变形严重, 考虑到 扩挖换拱施工安全, 故加大大 钢管的长度, 确定在 9~12 m 范围。 º 孔距及注浆量的控制。 大导管的孔距与注浆孔的浆液扩散半径R 是密 切相联的, 而影响浆液扩散半径的因素有浆液浓度 及凝胶时间、岩层裂隙大小、透水系数、注浆压力及 注浆时间等, 对于相对较均匀的土质地层, 浆液扩散 半径可用马格公式计算:
硬岩石或层理较厚的片状砂岩时, 可适当增大药量, 并将雷管置于孔底倒数第二节药卷上引爆, 拱腰处 炸药宜采用9 或11 段微差毫秒雷管进行起爆。另外, 为了确保周边眼同时起爆, 保证光爆效果, 还可将各 孔内的导爆索延长至孔外, 用一长主干导爆索顺拱 部周边眼进行串联, 使每个周边眼孔内有 2 套独立 的起爆系统, 确保同时起爆。
见图 3。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