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练习课教案
2024(新插图)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商中间有0的除法-课件
探究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
(1)小亮买了2套《中国古典名著》,每套合多少钱?
208÷2=
状元成才路
208÷2= 104
简便写法:
十位上的0 除以2,商 是几?
104 2 2以2还 是0,商0写在十位上。
因为“0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0”,所以 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
0÷2= 0
0÷8= 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___0__ 。
状元成才路
想一想,0可以作除数吗?
例如: 5÷0
0÷0
根据乘除法的关系,0和任 何数相乘都不可能得5,所 以5÷0不可能得到商。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 商。
总结:0作除数无意义,因此0不能作除数。
302
2 604
6
4 4
0
202
4 804
8
4 4
0
状元成才路
16 8
3 504
3
20 18
24 24
0
41
5 205
20
5 5
0
3. 【选自教材P28 练习五 第1题】
20 8
2 416
4
16 16
0
10 8
3 326
3
26 24
2
20 9
4 836
8 36 36
0
85
5 425
40
25 25
0
4. 某车次的火车票每张206元。儿童票半价,每张多少钱?
【选自教材P28 练习五 第2题】
206÷2=103(元)
1 03 2 206
2 6 6 0
答:半价票每张103元。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位)》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30页信息窗3第1个红点问题和绿点,31-32页自主练习题。
教学目标:1.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经历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学会用迁移规律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3.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兴趣。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迁移规律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竖式计算。
47×12 26×13(1)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做。
(2)交流算法。
①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得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②相乘的过程中,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③每次乘完后,要记住加上进位的数。
【设计意图: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为后面利用迁移规律尝试解决连续进位的笔算,作好了铺垫。
】2、出示信息窗,发现信息、问题。
前几节课我们观赏了广场气球,漂亮的街心花坛,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景点——美丽的夜景,想去看看吗?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信息:(1)租金:每天租金32元,29个广告灯;(2)彩灯线:每棵树36米,有58棵树;(3)灯泡:48根灯条,每根71个灯泡;问题:(教师把学生发现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1)广告灯每天的租金是多少元?(2)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彩灯线?(3)一共有多少个灯泡?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这3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出示自学提示。
①怎样列式?②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你是怎样算的?你能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吗?④你会验算吗?⑤这道题和之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6分钟后,比一比谁汇报得最清楚。
)2、指导分小组自学。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4课时 简单的路线图练习
第一单元第4课时简单的路线图
一、看图回答问题。
小猪要到小猴家玩,它可以怎么走?
1. 小猪从家出发,向南走到()家,再向()走到小猴家。
2. 小猪从家出发,向()走到小狗家,再向()走到小猴家。
3. 小猪从家出发,向()走到小兔家,再向()走到小猴家。
二、根据路线图回答问题。
1. 张明从南门进入公园,先走到音乐喷泉,然后向()走到四季亭,再向北走到(),再向()走到艺术广场,接着向()走到竹林,再向()走到儿童公园,再向()走到盆景园,最后向()走到西门。
2. 王涛的游玩路线。
(横线上填方向)
从西门进入公园→盆景园→儿童公园→竹林→艺术广场→月亮湖→音乐喷泉→南门。
三、看图填空。
游乐场导游图
1. 摩天轮在游乐场的
()角,小飞机在游
乐场的()角。
2. 转椅在中心花园的
()面,碰碰车在滑
梯的()面。
3. 海盗船在旋转木马的
()方向,旋转木马在海盗船的()方向。
4. 过山车在中心花园的()面,过山车在摩天轮的()方向。
5. 奇奇现在在转椅处,想要去摩天轮处,应该怎么走?
转椅→中心花园→摩天轮。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时 分一分(二)(2)
教学策略
圈一圈: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将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圈相同的分数,总数不同,所以圈出的数量也就不同。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说一说: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准确性,培育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班级班级下册 教科书第71页、7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 的意义。
教学预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一分(二)我们知道了可以把一个图形看做一整体进行平均分,也可以把多个图形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我们还可以把一个物体或者多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这节课我们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一、试一试
二、练一练
下面我们做练一练
首先来看第3题,圈一圈说一说,第一个分数3/4,也就是让我们圈出五角星的3/4,我们先把这些五角星平均分成四份,我们只需要圈出其中的三份就表示这些五角星的3/4,当然我们也可以竖着来看,总共有四列,所以我们可以圈出其中的三列就表示这些五角形的3/4 。
右边的这幅图,让我们圈出这些三角形的2/5,我们也可以先横着看,总共有五行,那么我们需要圈出其中的两行,那他表示的就是这些三角形的2/5,当然我们也可以竖着来看,竖着来看的是五列,所以我们也可以圈出其中的两列,那么它所表示的就是这些三角形的2/5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位置与方向》教案五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1.观察主题图(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 *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
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
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第四单元 第4课时 练习课
第4课时练习课
一、夺红旗。
二、你能算出每种鲜花各有多少枝么?
菊花玫瑰花百合花月季花每束10枝每束30枝每束20枝每束12枝18束12束30束300束共()枝共()枝共()枝共()枝
三、超市有20箱苹果汁和30箱西瓜汁,每箱20瓶。
两种饮料共有多少瓶?
四、学校图书室新买来了23套书,每套书有13本,这次图书室一共买进了多少本书?
五、长颈鹿有30个桃子,猴子的桃子比长颈鹿的12倍少70个,猴子有多少个桃子?
六、学校的礼堂共有480个座位。
三年级一共有11个班,平均每个班有45人。
如果所有的三年级学生同时去礼堂观看文艺演出,能全部坐下吗?如果不能,还有多少同学没座位?。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教案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
课时
四
主备人
时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2、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教学
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减不够时,要从前一位退1,而且在前一位
上的数相减时,要记得减去退去的1。
(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403-158
4 0 3
-1 5 8
2 4 5
集体讨论,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怎么验算呢?
师: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到黑板前来,边讲边板书。把讲解权交给学生,并握手祝他成功。
问:你学会了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独立完成42页做一做,想一想、拨一拨、再计算
2、练习九第4、5、6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口算:
70-26= 65-15= 62-18=
85-56=
2、笔算:
844-121= 133-74=
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3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画片,下面是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
问: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出示例3
师: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90页例4,教科书P92“练习十九”第6、7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小数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运用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解决小数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用不同的策略、多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呈现教科书P89情境图。
师:同学们,今天小丽要到新华文具店买些文具。
她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够吗?如果把那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换成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的钱还够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帮小丽解决她遇到的问题吧。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阅读与理解。
师:我们先帮小丽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和小丽遇到的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收集信息并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收集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学生要想找出有用信息,就要学会观察,认真审题。
大部分学生能找出以下信息:小丽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她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
一个文具盒6.8元,一个笔记本2.5元,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0.6元。
【设计意图】提出探究问题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独立计算并解决问题。
2.分析与解答。
师:大家有答案了吗?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看看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教学提示】探究新知中,阅读与理解提议是关键。
◎教学笔记◎教学笔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练习四 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练习四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千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 能够熟练地进行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 学会使用数学工具,如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掌握千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 熟练进行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 难点:- 理解千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千以内加减法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或黑板- 计算器- 练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千以内加减法。
- 向学生展示一些千以内加减法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千以内加减法的特点。
2. 新课导入(15分钟):- 讲解千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千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 引导学生进行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3. 练习与巩固(10分钟):-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拓展(10分钟):-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千以内加减法知识。
- 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以内加减法的重要性。
-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千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后,教师应通过作业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章《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与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以及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运算顺序和法则,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但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理解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正确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运算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混合运算的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提高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小棒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书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出运算要求,如“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书5元,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过程,讨论正确与否,互相学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基础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4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P48例4及“做一做”,教科书P49~50“练习十”第6~8题。
▶教学目标1.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2.在独立思考与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进行集体舞表演。
在这个精彩的表演中,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想不想一起来研究呢?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4情境图。
师:请仔细观察,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有2个方阵”“每个方阵有3个小队”“共有60人”等。
师:大家发现的信息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参加表演的共60人,平均分成2个队,每个队平均分成3个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边讲边指着情境图,让学生明白哪是“队”,哪是“组”。
师:同学们,要求每组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收集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在尝试中形成解题方法。
学生先自行独立思考,并解答出来,再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和大家分享?【学情预设】预设1:先根据“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求出每队有多少人,即60÷2=30(人),再根据“每队平均分成3组”,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即30÷3=10(人)。
预设2:先根据“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求出一共有多少组,即3×2=6(组),再用◎教学笔记【教学提示】解题前,学生们要弄清“方阵、队、组”的含义才能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课件)-三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
256÷2=128
128
2 256 2
用2去除被除数的首 位,够商1,商应该 是三位数,1写在百 位上。
5 4 16
16 0
5个十除以2,商是2 个十,2写在十位上。
1表示1个十,和个 位上的6合起来继续 除。
探求新知
可以进行 验。
计算正确吗?
256÷2=128(张)
128 2 256
商×除数=被除数
2
5
4 16
验算: 1 2 8 ×2
16 0
256
答:每本相册插128张照片。
通过验算得出:商乘除数的积与被除数相等,说明计算结果正确。
探求新知
21 6
2 4 32
一起试试这几 个题目吧!
4 3
2
12 12
0
174 3 52 2
3 22 21
12 12
0
探求新知
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171
5 857 5 35 35 7 5
探求新知
做一做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并验算。
4 327 (两位数)
5 305 (两位数)
6 848 (三位数)
7 359 (两位数)
探求新知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并验算。
81 4 327
32
7 4 3
验算:
81 ×4 324 +3 327
61
5 305 30 5 5 0
验算:
61 ×5 305
重点难点
知识点总结
重点
难点
核心素养
经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 过程,理解两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 理。
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一位数除三位数,并能用乘法验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8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1、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
(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集体验证:(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
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1000字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数的拆分,进一步掌握每位数的意义及数的大小比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2. 教学内容:数的拆分,比较大小,多个数相加3. 教学重难点:数的拆分、比较大小4. 教学方法:示范法、练习法、讲授法、问答法5. 教学过程:Step 1:课前预热1、师生互动,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简要讲解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讲解新知1、示范法:通过示范让学生理解数的拆分方法。
例如:将数字22表示成2+2+2+2+2+2+2+2+2=18+4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数字单位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2、练习法:结合练习巩固数的拆分方法。
例如:练习计算16=10+__,用拆分法求出正确答案。
3、问答法:让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拆分方法。
例如:如果一个数字是19,除了1,还有哪些数字可以加上变成20呢?Step 3:比较大小1、讲授法: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原则。
例如:2位数的大小比较时,比较十位数,如果十位相同,则比较个位数;3位数的大小比较时,比较百位数,如果相同,则比较十位数,如果还相同,则比较个位数。
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练习法:通过练习来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比较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例如:把数字20、38、7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Step 4:多个数相加1、示范法:通过示范来让学生掌握多个数相加的方法。
例如:计算 2+3+4+5+1=?2、练习法:通过练习来让学生巩固多个数相加的方法。
例如:计算 5+7+9+2+1+8=?3、问答法:生成练习题来让学生回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多个数相加的方法。
Step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掌握能力。
6. 计划安排:本课为1次课时,大致讲解内容安排如下:时间活动内容5分钟预热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预告本节课内容10分钟新知数的拆分10分钟比较大小比较数字大小10分钟多个数相加多个数相加的计算方法10分钟练习讲解+学生自主练习5分钟小结布置统计本节课掌握情况并布置作业以上就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练习四-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练习四 -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四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运算,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运算,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2. 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运算,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信息,教师进行总结。
第二阶段:新知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三阶段: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运算解决。
2. 学生进行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阶段: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乘法分配律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2. 学生进行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第五阶段: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成果评价:检查学生在实践和应用环节的完成情况,评价其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乘法运算和乘法分配律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2. 拓展活动:组织一些数学游戏或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练习一》第1课时公开课教案
《练习一》第1课时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第7页和第8页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仅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在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打下基础,而且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和混合运算的学习作好准备。
同时也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莫定基础。
本节练习课对应的例4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在计算时容易在涉及进位的地方出错。
例4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例4对应的练习一第2题是进位乘法的基本练习,但计算比较枯燥,只是按要求进行笔算,这样不易发展学生自主选择合适计算策略的意识。
本节练习课,对部分教材练习题作适当改编,并选用教材中的解决问题,设计有思维价值的活动,促使学生自行选择笔算或估算的策略,不但巩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由于在计算过程中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现在还要涉及进位问题,任务比较复杂,所以比较难掌握,学生在计算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例如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出错;容易在乘法或加法计算时忘记进位或出现相加错误等。
同时,学生遇到计算问题,很多时候只是按老师的要求进行笔算或估算,自主选择计算策略的意识比较薄弱,也缺乏运用计算个位的乘积或估算等方法自觉判断计算结果合理性的意识。
因此练习课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其次,要帮助学生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己易出错的环节,如忘记进位等。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3-4课时)教案与教学反思
练习课市实验一小陈思思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课题练习课课型练习课学习目标1.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用所学的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习重点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3题分析: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加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答案:1.列竖式计算。
0.6+1.46.2-3.98.4-7.54.5+2.3答案:知识点2: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一第9题3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如下表。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会解答提出的问题吗?分析:先要看懂表格提供的信息和数据,然后自由地提出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答案:A市比B市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少多少平方米?16.7-14.6=2.1(平方米)答:A市比B市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少2.1平方米。
2.下表是王星和他爸爸定做衣服用布的米数。
(1)请把表格填完整。
(2)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解答出来。
答案:(1)4.0米2.8米(2)爸爸做上衣比做裤子多用多少米布?2.6-1.4=1.2(米)【素材积累】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知道我已经摘路上。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
你到底想要什么?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练习课
授课日期:审核人:
教学内容: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理解小数大小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由生活实例加深对小数内在含义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小数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理解小数大小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理解小数大小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交际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PPT课件
课型: 练习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
课件出示教材94页第1题。
读出下面的小数。
同桌互相读一读,集体订正。
二、互动生成
1、课件出示教材94页第2题
看图填上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说一说理由。
2、课件出示教材94页第3题
把下面各图中涂色的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3、课件出示教材95页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三、学以致用
课件出示教材95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相互订正。
四、拓展提升
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同桌相互交流。
指名汇报。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完成习题。
七、板书设计:
练习课
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谁大谁就大;当整数相同时再
比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谁大谁就大。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