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区县教研员的困境与突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区县教研员的困境与突围
区县教研室是植根于基层学校的教研机构,区县教研员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专业支撑,为教师发展提供了专业引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专业保障。在新形势下,面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研工作的新挑战、新要求,区县教研员面临许多困境,要从这些困境中成功突围,必须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区县教研机构是联系学校教研组最紧密的基层教研组织,是直接影响教师教研的教研机构。区县教研员面向中小学一线教师,走进学校、深入课堂、贴近教学,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但在新形势下,面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研工作的新挑战、新要求,区县教研员面临着许多困境。
一、新形势下区县教研员面临的困境
新时代教研工作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社会发展需要为根本导向。这些特征,决定了教研员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教研员必须尽快实现转型。但现实是,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区县教研员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
1.教研员角色定位不清和职责认识模糊影响工作效率
区县教研员根植于基层,作为专职的教学研究人员以及中小学教师的指导者,他们担当多重角色。比如,教研员应该具有很高的学术素养,是区域学科学术权威;他们不具有行政职能,在教研工作中平等地和一线教师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是教师的成长伙伴等。但现实是,有部分教研员观念落伍、知识老化,不能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有的甚至沦落为“勤杂人员”;有些教研员没有摆正自己的角色,不是平等地与教师一起探讨教育教学问题,而是把自己当成教育局委派到学校检查工作的领导,“命令”式布置工作,“评委”身份进课堂听课,“评判”式进行评课。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区县教研机构职能在不同年代有所变化。虽然其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基本职能没变,但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教研室的管理职能被弱化,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得到强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教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教研员应该成为教育政策的执行者、专业课程的领导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教学质量的促进者、学科教学专家、课程评价专家、教育科研专家等。这种多重的身份、角色和要求,使得教研员对自己的职责模糊不清,对自己的专业身份、工作要求和发展方向感到迷惑,影响教研员工作效率。
2.教研形式、方法简单,不能适应新时代教研工作的需要
就目前区县教研员工作方式来看,“听课、评课”是他们了解教学情况、指导
教师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视导”是检查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组织“期末考试(质量监测)”是检查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召开“质量分析会”是给学校反馈教学意见的主要渠道;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和学科知识比赛是教研活动主要形式。教研形式、方法简单,不能适应新时代教研工作的需要。
3.教研机构设置形式多样,教研工作缺乏保障,教研员作用存在被边缘化、弱化倾向
就区县教研室来,机构设置形式多样,不同地区有不同设置形式,大多数区县教研机构是教育局的内设机构,他们名称形式多样,有的叫“教学研究室”,有的叫“教育发展中心”,有的叫“教师发展中心”,有的叫“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等。表面上看,形式多樣的教研机构有利于提高县区教研水平,有利加强县区教研队伍建设。事实上,在改革过程中,教研机构原有的教学研究的功能和职责已经被弱化,教研员的作用也被边缘化。
当前,许多区县教研机构存在人员严重缺编的问题。这些缺编的教研员采用借调和聘请兼职教研员的办法来解决。但由于借调和兼职教研员与正式教研员身份不同,导致工作待遇不同,借调来的教研员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而兼职教研员的工作量又没有得到学校的认可,影响他们的绩效工资,严重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区县教研机构是教育局内设机构,没有专项教研活动经费,教研活动受到很大的影响,教研员的培训进修也无法落实。
二、新形势下区县教研员的突围
基于以上的分析,造成区县教研员的困境,既有教研员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当前教研工作体制机制等外部因素。面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教研员要成功突围,必须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1.转变观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研员要转变教育教学质量观,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学校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育人第一任务,把促进身心健康作为育人第一要求,把知行合一作为育人第一原则,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研工作的聚焦点和着力点,落实课程、教材、教学等载体,把握课程教材的育人价值,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2.明确教研工作定位,实现教研转型
要将研究、指导、服务作为教研工作的基本任务,并在教研中细化具体内容,要尽快实现教研内容和方式转型,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更加聚焦学校需要,要扎根于乡村学校,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不断推动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提高教研工作有效性;二是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工作,要重视教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做到学思并重、行思并进、知行合一,积极为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意见和建议;三是要积极参与区域教育督导、质量监测、教师培训等工作;四是立足农村学校、服务乡村教师。要发挥
教研员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名师“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教学活动,利用专题讲座、课例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强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及教师定期指导;五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学校和教师将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有机融入学校课程设计及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
3.转变教研工作思路,丰富教研工作方式
教研员要适应新形势下教研改革发展的需要,拓宽教研途径,丰富教研内容和方式。比如,可以采取蹲点式和跟踪式等方式深入学校指导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为学校提供个性化服务;定期举办优秀教师上示范课活动,组织区域学科教师观摩学习,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县内区域联动合作机制,提供全学科、全学段、特别是跨学科、跨学段的指导和服务,发挥区域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区域学科教研联合体,开展分层教研、分类指导活动;开展“互联网+教研”的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发移动教研平台,整合平台与微信功能,构建新型的网络教研圈等。
4.加强学习,发展自我
教研员要实现教研工作的转型,必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研究素养。这就要求教研员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学科专业知识,提高教学研究与教学指导能力、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能力。同时,要注重通过思想与行动的交互来有意识地积累、构建自身的实践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梦杰,曹培英.试论我国区县教研室职能的持存与流变[J].课程·教材·教法,2017(12).
[2]王洁.教研员:断层间的行者——基于实践角度的分析[J].人民教育,2008(19).
[3]陈云,申群友.区县教研员专业发展的标准研究[J].科学咨询,2012(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