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观主观题精讲
必修4——矛盾观答题思路
必修4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主观题答题思路1.“矛盾的基本属性”答题思路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⑤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斗争性,又要看到同一性,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答题思路发展。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斗争性,又要看到同一性,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普遍性”答题思路方法论: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学会承认、分析、揭露和解决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答题思路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答题思路②二者相互联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6.“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答题思路位,影响事物的发展。
③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主要矛盾的解决为次要矛盾的解决创造前提,次要矛盾的解决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创造条件。
矛盾观原理运用主观题
【07·山东高考文综卷】 (两个层
面)
(特殊性)
• 新闻宣传(部上们升在到总结推广某地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典型
经验时,“普采遍取性的”步)骤是:深入到该地调查了解,取得翔
实丰富的资料;再进抽象总结后形成共同的经验;最后
建以推议动其农他业各创地新以工此作为的指(开导“同展结特类殊。合中性本的”地其)他情况学习该地的经验,
缺点//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 ----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 • 7.矛盾双方的地位是平衡的 • ----有平衡和不平衡 • 多个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这种矛盾 力量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因此,矛盾发展不平衡 性的原理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这就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请写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哲学依据及主要内容,并概括出
说明这一哲学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①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 ②主要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 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相互转化。 ③方法论意义:把马克思主义昔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易错点 • 1.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 • ---内因,即内部矛盾是根本动力 • 2.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内因,即内部矛盾 • 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社会基本矛盾 •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
立。
•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5.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就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排斥的关系。 • -----矛盾双方关系 • 6.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就是既要看事物的优点,又要看事物的
矛盾观主观题典型例题培训资料
矛盾观主观题典型例题培训资料一、引言矛盾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
矛盾观主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推动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矛盾观相关的主观题。
本培训资料将通过典型例题的方式,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矛盾观的主要内容和应用方法。
二、矛盾观的基本概念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侧面。
矛盾的存在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基础。
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和一定性等特点。
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内部;特殊性指的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一定性指的是矛盾的存在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三、矛盾观的主要内容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例题1:下列哪个选项正确表达了矛盾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A. 矛盾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B. 矛盾只存在于自然界中C. 矛盾既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自然界中D. 矛盾只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正确答案:C解析:矛盾观认为矛盾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选项C正确表达了矛盾观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例题2:下列哪个选项正确表达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A. 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不存在统一性B. 矛盾的两个方面互不相干,不存在对立性C. 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D. 矛盾的两个方面只存在对立性,不存在统一性正确答案:C解析: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指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因此选项C正确表达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3. 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例题3:下列哪个选项正确表达了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A. 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次要矛盾B. 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是根本矛盾C. 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主导矛盾,次要矛盾是次要矛盾D. 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是主导矛盾正确答案:A解析:矛盾的主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次要矛盾。
矛盾观主观题
①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方 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分) ②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 矛盾的基本属性,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反对片面的观点。我们既要看到城市生活“痛与快”的 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一方面看到城市的让 生活更美好,另一方面看到“城”长带来的种种困扰。 (4分)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 析矛盾,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承认并敢于面对城 市的“痛”与“快”无时无处不存在,正确分析并创造 条件去解决它,从而推动城市发展。(4分)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想问 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文化建设中,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 效益有机统一。(3分)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 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 支流。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要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 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 进方向,确保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3分) ③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文 化,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分)
5.经过几年的示范引导和推广,一种以沼气为 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在湖北省正方兴未艾。这种俗 称“猪—沼—果”的生态农业模式,将养殖业与种 植业有机结合,利用沼气池前推种植业,后拉养殖 业,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农产品品质,有力地推动农业产业化,实现无 公害绿色食品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节支。
3.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是 中国共产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许多论述中都提到,把发现典型、 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运用典型指导工作,作为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的示范引导作用?
2019年高考哲学矛盾观答题思路精集
必修4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主观题答题思路1.“矛盾的基本属性”答题思路①矛盾的对立属性是同一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⑤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斗争性,又要看到同一性,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答题思路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斗争性,又要看到同一性,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普遍性”答题思路原理: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②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方法论: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学会承认、分析、揭露和解决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答题思路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中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答题思路原理:①二者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②二者相互联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矛盾的主观题
唯物辩证法之矛盾观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分析美好乡村建设中“兴业”与“富民”的关系。
(8分)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①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2分)②兴业与富民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农业产业为改善农民生活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改善农民生活是发展农业产业的根本目的,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分)③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全面地看问题,把兴业与富民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农民生活,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分)2.沈家大屋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市龙伏镇。
沈家大屋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被誉为“晚晴南方民居标本”、“长株潭最大的清代民居群”。
该建筑群布局严谨,庭院错落,嵌以精美的木雕、泥塑、彩绘,中西合璧。
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照看,沈家大屋多处倒塌,未在但系,抢救保护迫在眉睫。
为切实保护好、利用好沈家大屋,为古人尽责,为后人负责,专家学者吸取其他地区拆旧盖新的教训并借鉴先进经验,建议以建设影视拍摄基地为主体和特色,融民俗展示、文博会展、古代生活体验于一体,打造集古文化、山水、旅游于一体的特色影视区、休闲区、旅游区,让沈家大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人认为“要开发就不能保护,要保护就不能开发”。
请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10分)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开发与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分)②这种观点看到了开发与保护的相互对立、相互斗争,有一定的道理,但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则是片面的。
(3分)③开发与保护作为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保护是开发的前提,要开发旅游资源,首先要保护好其优美环境。
开发是保护的基础,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为保护环境提供经济上的支持。
届哲学主观题训练矛盾观
发展历程:从邓小平理论到“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 展观,不断深化对矛盾问题的认 识和实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为中心,坚持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 社会和谐稳定
实践意义:为解决中国社会矛盾、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 论指导和实践路径
互联网时代下的 新矛盾:信息不 对称、隐私泄露 等
促进个人成长:通过面对和解决矛盾,个人能够不断成长和进步
推动社会发展: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解决矛盾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激发创新精神: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发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矛盾时,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策略去解决,这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解 决问题的能力
城市化进程中的 城乡矛盾:资源 分配不均、人口 流动等
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的矛盾:经 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的平衡问题
社会阶层分化带 来的矛盾:贫富 差距、教育不公 等
汇报人:XX
定义: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对立的属性
表现形式:对抗、冲突、转化 等
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与同一性的关系:矛盾的斗争 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 是斗争性的前提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相互贯通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对立 统一,相互依存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推动 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条件: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 形式:量变和质变的转化、肯定和否定的转化
矛盾的转化:通过相互妥协、让步,使矛盾双方从对立走向统一。 矛盾的解决: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矛盾的预防:通过加强沟通、理解、合作等方式,减少矛盾产生的可能性。 矛盾的化解:通过心理咨询、调解、诉讼等方式,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矛盾观主观题例讲系列1—含义
二定知识:→对立统一的观点→回归课本→准确背出“矛盾的含义” 三审材料:带着设问中的问题信息,回看材料,再找一些“关键字眼”(解题信息) (1)“总”看→设问中其实已经概括了材料的中心意思
4、反思答案,倒推解题方法、技巧: (1)演绎(分析/说明)型试题的一般答题格式→先“点”后“析”/先议后
叙。
(2)小口径的“点”要背好、得到基本分。 (3)详略启示。 (4)语言的表达和驾驭能力,保证得更多分。(至少不能出现病句、啰 嗦、不得要领、跑题、论据与论点衔接不上等)
堂上演练:P66例2:【10· 上海高考文综卷】
一审设问: 1、材料限定: →一则材料 3、设问指向限定: →评析XXX现象 2、知识范围限定: →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 4、分值限定:?分→估计2个要点
二定知识:→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回归课本→准确背出“矛盾的含义” 三审材料:带着设问中的问题信息,回看材料,再找一些“关键字眼”(解题信息) (1)“总”看→设问中已有暗示:
堂上演练:P66例1:【10· 浙江高考文综卷】
全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裁量权规定了一定的范围和幅度,但有的缺乏具 体的实施细则和执法基准,这为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量权提供了可能。 //比如,道路交通法第99条规定,机动车行驶超速的罚款从200元到 2000元,执法人员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合理做出处罚。而在实践中, 出现了诸如本应罚款300元,执法人员却因素质、心情等原因处罚 1000元的现象,群众对此非常不满。//规范行裁量权,为政府权利设 限,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这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主动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规范行政量权的 办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地方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将上了一个台阶。 规范行政裁量权的做法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的认可,政府权威进一步提 高。 (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 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10分)
矛盾观主观题精选
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 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 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 “领跑者”。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 (8分)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2013·重庆卷·11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 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 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 建立外史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 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 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 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 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 的是( )
运用例证:
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在推动文化产 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把坚持社会效益放在第一 位,把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同时既要防止无视文 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主张完全市场化的倾 向,又要防止过分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而完全排斥文化产业属性的倾向。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 法的?
六、矛盾分析法
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
要求坚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解决;一分为二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关系原理
坚持个性与共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
矛盾观主观题
• 例题2】材料一 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各省、市、 自治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长处也有不足,只有 根据各自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有计划、有步 骤地开发,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 • 材料二 西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 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要防止两 种错误倾向:其一是照搬照抄东部地区的经验, 而不联系实际;其二是一哄而上,没有轻重缓急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 【例题1答案】①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 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②不同事物有不同 的矛盾。有些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不顾本地 的实际,忽视了自身矛盾的特殊性。③同一事物 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有些 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不顾本地区经济发展阶 段的实际,忽视了自身发展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④同一事物的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 特殊性,有些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不顾城镇 化的质量和效益,片面追求城镇化速度和城镇化 率,没有正确处理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矛盾观主观题【例题1】材料二 进入21世纪,我国明确提出城镇化战略,城镇化速度 不断加快,截至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52.57%,取得 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有些地方政府不顾本地区特点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不 顾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片面追求城镇化速度和城镇化率, 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逼农民“上楼”; 超前规划各种工业园区、开发区和新城区,缺乏产业支撑, 造成很“空城”。不仅透支了地方的大量财力,也造成了 一些农民因城镇化返贫的现象。 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城镇化过程中 出现问题的原因
矛盾观主观题例讲系列6—主次、矛盾分析法
堂上演练: 安徽高考文综卷】 堂上演练:P75例1:【10·安徽高考文综卷】 例 : 安徽高考文综卷 ——此题不好。虽妙、新,但难、偏易跑题。 此题不好。 易跑题。 此题不好 但难、
1、有3个小问。要注意什么啊?——设问间应该可以互相帮 、 个小问。 个小问 要注意什么啊? 设问间应该可以互相帮 互相暗示。 衬、互相暗示。 2、针对设问“在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是如何运 、针对设问“在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 用矛盾分析法的? 可以变通为“ 用矛盾分析法的?” →可以变通为“如何用矛盾分析法解决 可以变通为 上述两个问题?” 上述两个问题? 3、由“解答上述两个问题” →是哪两个问题? →在哪里找? 、 解答上述两个问题” 是哪两个问题? 在哪里找? 在哪里找 →是材料一中还是材料二中,还是两则材料中正好是一则材 是材料一中还是材料二中, 料有一个问题呢? 料有一个问题呢? 4、用矛盾分析法→肯定不会全部用上 要选取矛盾分析法 、用矛盾分析法 肯定不会全部用上 肯定不会全部用上→要选取矛盾分析法 中的哪几个呢? 中的哪几个呢?
堂上演练: 海南高考X科卷 堂上演练:P76例3:【07·海南高考 科卷】 例 : 海南高考 科卷】
审设问: 与例3同出一辙 审设问:例4与例 同出一辙,互相模仿。例4的讲解略 与例 同出一辙,互相模仿。 的讲解略 1、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 肯定不会全部用上 要选取矛盾 的有关知识→肯定不会全部用上 、 矛盾分析法的有关知识 肯定不会全部用上→要选取矛盾 写原理和方法论还是详细写呢? 分析法中的哪几个呢? 是简要写原理和方法论还是详细写呢 分析法中的哪几个呢? →是简要写原理和方法论还是详细写呢? 2、针对设问“分析互联网信息传播加速的社会作用” →可以变 、针对设问“分析互联网信息传播加速的社会作用” 可以变 通为“如何看待/评价其作用 评价其作用? 到材料中找,正好有“ 通为“如何看待 评价其作用?” →到材料中找,正好有“利” 两个方面的作用( 与“弊”两个方面的作用(材料中有一个最重要的提示字眼 同时” “同时”) 3、这样就比较简单了: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再在此 、这样就比较简单了:先用“一分为二” 抓主流/即矛盾的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基础上抓主流 即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不忽视支流/次要方面 基础上抓主流 即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不忽视支流 次要方面。 4、这样比较简单的高考题,要争取拿高分→就要把材料找准、 、这样比较简单的高考题, 就要把材料找准、 并结合好。言简意赅。 并结合好。言简意赅。
矛盾观主观题例讲系列5—普与特
小结: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被准确、背好、背牢。 小结: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被准确、背好、背牢。
堂上演练: 北京高考文综卷】 堂上演练:P72例2:【04·北京高考文综卷】 : 北京高考文综卷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一类事物)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一类事物)切实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中央对所有地方的共性一般要求/普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即“中央对所有地方的共性一般要求 普 遍性)。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这一类事物中的具体事物—北 )。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 遍性)。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这一类事物中的具体事物 北 京市的情况也要在遵循中央统一要求/普遍性的基础上, 普遍性的基础上 京市的情况也要在遵循中央统一要求 普遍性的基础上,再考虑其自身 特殊性来具体实施),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 来具体实施), 的特殊性来具体实施),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 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 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 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 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分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8分)
“及”、“并”概括出
二定知识: 二定知识: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回归课本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回归课本 准确背出其主要内容 原理 回归课本→准确背出其主要内容
三审材料: 三审材料:
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的做法(实为中心思想) 回看材料 即是“步骤” 回看材料: 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的做法(实为中心思想)→回看材料:即是“步骤” 设问中已有暗示: (1)“总”看→设问中已有暗示: ) 设问中已有暗示 标点符号的提示) (标点符号的提示) 二层意思: (2)“分”看→二层意思: ) 二层意思 抽象总结( 共性)(层次1:总结) ①步骤一:由个案→抽象总结(个性 共性)(层次 :总结) 步骤一:由个案 抽象总结 个性→共性)(层次 个性)(层次2:推广) )(层次 ②步骤二:பைடு நூலகம்议其他各地学习(共性→个性)(层次 :推广) 步骤二:建议其他各地学习(
9.3 矛盾主观题总结
• 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 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达到二者的具体的、历 史的统一。+材料分析----××既具备同类事物的共同点,又具 备自身特有的东西。
• 5.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 矛盾是主要矛盾。我们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重点、中心、 关键。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材料分析 ----要做好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有好多任务要完成,其中一件 最重要(这一件做不好,其他事情的解决也会受到影响)。比如: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牵牛要牵牛鼻子;当务之急、关键等词眼; 材料强调细节或强调两手都要抓等
我国汽车业的发展如何体现矛盾观?(12分)
【参考答案】 (1)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人们要一分为二 地看问题敢于承认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汽 车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强汽车文明建设,促进矛盾的解决才能 促进人、车、自然更加和谐地发展。(4分)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借鉴 西方汽车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构建我国的 汽车文明。 (4分)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 统一的,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分析 问题,又要抓住重点。以整治“醉驾”专项行动为突破口,全 方位构建我国的汽车文明。 (4分)
【参考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广东 省委在分析本省经济形势时,既看到了“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又看 到了经济回升中依然存在的问题。(3分)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 化,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不能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 统一。既要看到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3 分)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分析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 盾。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破解。(3分)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准确把握广东省经 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内在要求。(3分) ⑤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 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牢牢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一关 键。(3分)
矛盾观主观题整合
握对立,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矛盾同一 性的体现 方法论
3、西湖是杭州的“根”与“魂”。保护西湖,就是保护
杭州的“根”与“魂”。继承和保护好自然文化遗产,是 历史的责任,是城市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杭州面 临着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局,现代化、产 业化、商业化极大地冲击着自然和文化遗产。杭州在高起 点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 保护,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
(3)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杭
州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和谐家园,既要符合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 求,又要保持其历史文化特色,处理好现代化、商业化与历史
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Hale Waihona Puke 4、(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4).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 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 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 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即对立统一原理)
• • • • •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观的六大 原理:
两点论 与重点 论的统 一原理
1、(2014年重庆高考题) 中国与俄罗 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 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 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 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矛盾观主观题例讲系列2—普、客观性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开门见山就表态)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开门见山就表态) 。(开门见山就表态 ,(1分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分)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分 分析为什么对?) 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分)(对→分析为什么对?) 分析为什么对 (3)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 )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 。(3分 分析为什么错?) 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 分)(错→分析为什么错?) 分析为什么错 (4)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矛盾不仅不 )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 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 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 。(4分 分析为什么错?) 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 分) (错→分析为什么错?) 分析为什么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反思答案,倒推解题方法、技巧: 、反思答案,倒推解题方法、技巧: (1)根据信心指数,开门见山就表态→“观点错误”。 )根据信心指数, “观点错误” (2)为何主要用原理来分析,不用方法论呢? )为何主要用原理来分析,不用方法论呢? (3)答案能否补充? )答案能否补充? 小点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答呢? (4)答案的第 小点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答呢? →其实是在回答 )答案的第4小点是什么意思 矛盾越多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越多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2、构思答题层次 :至少通过第 步已经可以确定 个层次:即3个可辨点分为 个层次。 、 至少通过第1步已经可以确定 个层次: 步已经可以确定3个层次 个可辨点分为3个层次 个可辨点分为 个层次。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典型主观题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典型主观题一、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1、材料:面对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这一窘境时,某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某市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
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这个社会不缺好心人”。
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由“不扶”到“扶”的道德风尚的变化。
(6分)参考答案:①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扶”与“不扶”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2分)②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
(2分)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由“不扶”到“扶”,使“扶得起”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2分)二、对立统一材料: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
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
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
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
(8分)参考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分)②摊点问题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的对立。
(2分)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统一性。
塑造城市形象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要有利于维护和塑造城市形象。
矛盾主观题1
有人评价说:“入乡随俗是奔驰公司为应对当前
中国汽车行业激烈竞争而做出的无奈之举,是该公司 对其旧传统的革新!”结合材料,运用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的知识,分析该观点的正确性。(12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 克思主义活的灵魂。(4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事物的 矛盾具有特殊性,奔驰公司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 确认识到了中西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不同,因而及时地更 新了旧传统旧思维。(4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事物的 矛盾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中西消费习惯的 差异,导致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要求不同。奔驰公司针 对中国消费者的特点,“入乡随俗”,及时推出了加长 款车型。(4分)
请结合材料,用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
证关系原理,谈谈如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的新局面?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想问题办 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 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文化建设中, 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 效益有机统一。(3分)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 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要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 多样化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确保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3分) ③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既要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又要正确 处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 1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总结:对立统一观点包括了整个矛盾的观点,但要分析A 与B的关系时一定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
• 对立统一关系原理是指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辩证关系 原理。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9.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法治和德治作为国家治理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4 分)
②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法治和德治 之间存在对立的一面,其地位和功能不同,法治治身、治标,德 治治心、治本。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使社会 主义法律得到有效实施,使社会主义道德得到自觉遵守。(4 分)
• (3)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 化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华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4)题中观点强调了矛盾双方的差异性,肯定了中华文化 的独特价值,但忽略了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之间的 同一性。
• 2.(2014重庆卷)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 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 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 (2013浙江卷)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 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提出地 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 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1分)
• 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 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 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 和利用的关系。(14分)
•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3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 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 (4分)
• ②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从实际 出发,探索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 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4分)
• 1.(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34)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 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节”,挂灯笼、贴 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 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 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 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 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 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唯有秉持民族特色,才能在世界产 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请从矛盾基本属性的角度对这一观点 进行评析。
• (1)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双方既 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2)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 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华文化需要秉持民族特色.
• 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 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 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 ②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合作是以各自的差异和对立为 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中又要 维护各自的利益。
③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法治与德治 之间存在统一的一面,在国家治理中,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 是德治的保障,法治与德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4 分)
④要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德法相济、 协同发力。(4 分)
• ②经济建设重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 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 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经济建设造成影响。
• ③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 环境能够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保护提供 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 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中俄关系发展。
• 3.(2013全国卷)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 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 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 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 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