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重点知识点大全教学设计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5篇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5篇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1《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
2.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课文。
2.讨论法与点拨法: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学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文章写景时使用白描手法的特点和表现出来的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以及淡淡的哀愁。
2.资料助读法: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的那段历史,以更好地把握主题。
3.讨论、品读法:通过课堂讨论,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文章的美点。
教学准备:教师:查阅网络资源,并将其整合在本节课的展示课件之中。
学生:1.搜集学过的或自己知道的关于描写雪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并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时安排:1课时探究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意图教师随笔一、导入课文,激趣引思。
(约3分钟)导入: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并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明人汪珂玉曾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
”同学们平日所见多为“晴湖”“雨湖”,今天,让我们跟随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一看雪后的西湖。
学生已经学过、读过不少与西湖有关的诗文作品,通过回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同时引起学生对“雪湖”的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要点
第三讲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介绍: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强记多练
一、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的理论
规律一:先学后教
规律二:先教后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 在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的时候,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学生的学 习具有依赖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需要不断培养才能形 成。
5.小组展示以解说和板演为主,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鼓 励小组成员轮流展示,尽量让每个同学都有登台亮相的机会。
(三)强记多练
“强记”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要记得住;“多练” 是指学生对解题的方法要掌握好。
要求学生记住学习的内容,其方法有三:
1. 当堂记诵简单的公式、定理,重点段、句。
2.课后理解记诵比较复杂的公式、定理和要求背诵的 篇目、内容。
当学生无法解决一些重大疑难问题时,教师的启发引导尤为十分 重要。讲授是帮助学生释疑的重要手段之一,“循循善诱”、“引而 不发”是讲授法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
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地学习。因 此,教师要“授之于渔”,致力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陶行知先生 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2.把握“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合理安排课时 和教学步骤。
例如:《沁园春·雪》教学步骤 A. 默读课文,扫除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B. 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精炼、优美的语言和韵律,了 解词的一般特点。 C. 分析课文,领会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伟大 抱负,学习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 D. 分组讨论,体会词中写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 法,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E.教师总结归纳,布置课外作业。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5篇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5篇初中语文教案大全【篇1】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借事喻理的写法。
2.掌握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3.体会家庭生活的健康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析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表现3次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2.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倡明辨是非,反对主观武断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运用析读法,按“粗读一细读一精读”三个步骤组织教学。
2.运用程序教学法,按“写什么一怎样写一为什么要这样写”三步组织教学。
3.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按“自读一质疑一释疑一练习”的过程组织教学。
媒体设计课前制作好《猫》的光盘或投影片,准备好语言学习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先点一两名同学谈自己最喜爱的宠物,并说明为什么喜爱它。
然后教师相机点拨,早在几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写了“我家”3次养猫的经历,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板书课题,放猫图片)(解说:这主要考虑本文.写作年代距今较远,以此激发学生“动情”,引起兴趣。
)二、解题本文是短篇小说。
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刨导者之一。
福建长乐人。
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海燕》等;论著《文学大纲》等。
《猫》是作者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
作者于1928年10月24日为这本集子写的《自序》中说:“我不曾写什么小说,这一个集子所收的不过是小小的故事而已。
……我写这些故事,当然未免有几分的眷念(指对旧家庭——引者注)。
”三、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课文录音或示范读课文。
圈画勾点精美的字词句,自行注音释义。
忧郁郁闷怂恿安祥居然蜷伏惩戒断语(2)思考。
①小说写了什么中心事件?讨论明确:3次养猫的经历。
(解说:可以以此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讨论:A、全文共分几部分写“我”养猫的经历。
B.同学们讨论发言:有的说以时间为序,每次养猫为一部分,可分为三部分。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如何写?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3、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课文的画面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三、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视频、音频2、(学生)自学课文字词反复朗读课文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铃儿响叮当》。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简介影片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__届奥斯卡影片奖。
(三)、了解剧情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明确:全文共有两个场景: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剧情表演第一个场景表演:由一个女学生表演主角“玛丽亚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的情景。
(歌词可以读)(播放背景音乐《音乐之声》主题曲)第二个场景表演:由八名女同学分别表演玛丽亚、修道院院长、贝尔塔、玛格丽塔、贝尔尼斯、卡塔林、阿格塔、索菲亚在修道院内的情形。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理解与运用1.1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1.2 教学内容重点词语的释义与运用。
词语的搭配与辨析。
1.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三:通过例句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句子理解与运用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能够正确运用各种句子进行表达。
2.2 教学内容句子的类型与结构。
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类型。
步骤二:讲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句子。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
3.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文言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文言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4.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现代文。
4.2 教学内容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现代文的理解与分析。
4.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现代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现代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作文写作技巧与训练5.1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5.2 教学内容作文的写作技巧。
作文的训练与修改。
5.3 教学步骤步骤一:讲解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要点。
步骤二: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步骤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指导。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最新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都有哪些?教案不能面面俱到。
而是要以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为基础,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百年,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无数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小到选择今天吃什么,去哪里玩,大到可能会面临生与义的选择,当你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又会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倾向哪一边呢有同学说了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的同学说到夏明翰曾经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看来大家在生与义之间都选择了后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看看在生与义之间孟子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板书:鱼我所欲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
明确: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2.学生自读,解决重点字词。
明确: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②为:今为(介词,为了)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动词,做)也。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1.同桌交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论点。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板书:生、义)2.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
初中语文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初中语文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1篇)初中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一、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二、梳理小说故事情节,理解“心声”的含义。
三、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理解“心声”含义,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品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作用,学习运用心理活动描写写人物。
学习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你在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今天,我们来聆听一下别人的心声。
(板书课题)看到标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谁的心声?什么心声?为什么有这样的心声?心声有没有实现?)二、感知心声1、介绍作者—黄蓓佳2、检查预习。
3、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指导学生抓住事件的时间变化和地点的转换等关键词句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故事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300字以内)三、解读心声1、探讨:文章取名为“心声”,你认为主要表现谁的心声?(学生很容易明确:李京京)那么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要求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自己的依据或感悟。
)仅仅表达的是李京京的心声吗?铺垫问题一: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李京京特别想在公开课上朗读《凡卡》?铺垫问题二:李京京为什么这么想读这篇课文?(提示学生在文中寻找相关语句)2、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可能会从文中找些语句。
如有学生会找“……凡卡,不知怎么,总缠在他的心上……”“跟凡卡信里写的多像多像啊!……”正因为京京与文中的凡卡有着相同的不幸,有着相同的向往,凡卡的遭遇引起了他的强烈共鸣,所以渴望朗读这篇小说,表现了京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并想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因为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正如文中所言:“……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篇1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l.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1.引时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
2.扣住“文眼”仔细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乐观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四)美育渗透点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音。
二、学法引导本文的语言代美,适于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语气、语调,再现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主旨的理解,要通过找关键句,分析情感脉络来完成。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l.正确理解文章意思,体会本文婉转化美的语言特点,欣赏构造的优美意境,这一学习重点,主要在反复诵读中感悟。
2.理解在文中,写“醉”是表象,写“乐”是实质,以“醉”写“乐”的用意,是学习的难点,老师作适当分析后领悟。
3.欧阳修的“山水之乐”,为什么不是他消沉堕落的表现,而是他旷达情怀,乐观的“与民同乐”的思想的体现?这一疑点需要老师联系写作背景,作此补充介绍,分析来解决。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利用工具书,书下解释,自学文章,读懂文意。
2.老师介绍“而”“也”在文中的作用,它们在表达语气,情感方面的几种情形,指导诵读,体会意境。
3.老师设计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消除“疑点”。
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了解文章,感受精美的语言,感悟优美的意境,理解文章主旨(二)整体感知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北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革新政治,触动了保守派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
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
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
初中语文语法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语法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语法知识,包括词性、句子成分、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提高学生对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量词等。
2.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
4. 标点符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词性:通过举例,让学生回顾并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性。
2. 复习句子成分:讲解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的作用和位置。
3. 复习修辞手法:介绍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 复习标点符号:强调标点符号在句子中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二、语法练习(15分钟)1. 词性判断: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其中的词性。
2. 句子成分填空: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填入适当的主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3. 修辞手法辨析: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辨别其中的修辞手法。
4. 标点符号运用: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三、语法讲解(15分钟)1. 词性转换:讲解如何将一个词性转换为另一个词性。
2. 句子成分分析:讲解如何分析一个句子的成分。
3. 修辞手法运用:讲解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4. 标点符号规则:讲解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语法知识。
2. 强调语法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词性练习:根据给出的句子,判断其中的词性。
2. 句子成分练习:根据给出的句子,填入适当的主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3. 修辞手法练习:根据给出的句子,辨别其中的修辞手法。
4. 标点符号练习:根据给出的句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观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使学生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词进行复习,巩固学生的词汇量。
2. 课文内容复习: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阅读理解复习:针对本单元的课文,设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难点:对课文主旨和观点的理解,阅读理解题目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生字词,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阅读理解题目,分享学习心得。
3. 讲解辅导: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辅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五、教学步骤:1. 生字词复习:教师出示本单元的生字词,学生进行默写,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
2. 课文内容复习: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旨和观点,分享学习收获。
3. 阅读理解复习:教师出示阅读理解题目,学生进行解答,教师批改并讲解错误。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3. 阅读理解测试:在单元复习结束后,进行一次阅读理解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课x释,读懂文章内容,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梳理本文叙事脉络,学习本文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树立远大志向和理想。
二、教学重点梳理本文叙事脉络,明确大泽乡农民起义的前因后果。
三、教学难点以情节为基础,以人物语言为突破点,分析陈涉形象。
四、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史记》我过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我国历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两个“第一”叠加,产生的效应不是“1+1=2”,而是“1+1=2107”,还用问吗?今天学习的这篇的文章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二)突破标题“陈涉世家”中“陈涉”即“陈胜”,那为什么不直接用“陈胜世家”;“世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平民能进入“世家”行列?(三)梳理脉络通过观看大泽乡起义的视频,梳理本文的叙事脉络。
谋划起义→舆论造势→发动起义(四)探究形象以各个情节为基础,筛选出陈涉的语言,由此概括出陈涉的形象:洞察时局、卓越组织领导才干、志存高远、抱负非凡。
五、拓展延伸对比:《史记?陈涉世家》和《汉书?陈胜传》,功劳大VS功劳小?六、板书设计初三语文总复习教案2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六重对话的阅读方法。
2、理解人物形象的创作意义。
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人物行为的意义。
教学难点:作者创作人物形象的目的。
主要方法:对话分析法。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并配上红楼女子图片)。
师:听着这曲《枉凝眉》,让我们走进文学巨著《红楼梦》!《红楼梦》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铸就的一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文学巨著。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6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6篇】篇一: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基础知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诵读本文,了解文章大意,分析刻画形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多元化理解文章寓意的能力。
3、认识狼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基础知识。
分析刻画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狼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三、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郭沫若曾写了一副对联称赞一位文学家,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位文学家是蒲松龄。
写出了赫赫有名的《聊斋志异》,里面的很多故事寓意深刻,引人深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狼》,看看一个跟狼有关的故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1、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停顿、语调等),纠正读音。
2、多媒体出示本课的文言基础知识,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积累常见的文言文常识。
(比如:止:通“只”,仅有。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乃:副词,于是,就。
)3、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文章大意。
(明确:描写了一个屠夫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狼的追赶,投骨不成,只能杀死两只狼的故事。
)(三)小组合作,深入研读。
分小组对下列问题进行讨论:1、屠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明确:(1)屠夫:是一个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
(2)运用了心理与动作描写的方法。
“惧——投骨避狼”;“大窘——骨尽狼仍从”;“恐——前后受其敌”;“悟——刀劈两狼”。
2、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怎么塑造的?明确:(1)贪婪、凶恶、狡诈阴险、十分愚蠢的形象。
(2)运用了神态与动作描写的方法。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将狼馋涎欲滴想吃人的绿眼睛刻画出来;写狼的“假寐”,运用“犬坐于前”的生动比喻,并进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绘,把狼的狡猾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九年级上学期的语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通过对重点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应试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诗歌1. 复习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的格律、韵脚等。
2. 分析重点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3. 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部分:散文1. 复习散文的基本知识,如散文的特点、分类等。
2. 分析重点散文的主题、结构、表达手法等。
3. 鉴赏散文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部分:小说1. 复习小说的基本知识,如小说的要素、情节安排等。
2. 分析重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
3. 鉴赏小说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部分:戏剧1. 复习戏剧的基本知识,如戏剧的类型、结构等。
2. 分析重点戏剧的情节、人物、主题等。
3. 鉴赏戏剧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部分:语文基础知识1. 复习词性、短语、句子等语法知识。
2. 巩固修辞手法、标点符号、写作技巧等。
3. 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分析、讨论、练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例分析等辅助教学。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组织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应试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周:诗歌复习2. 第二周:散文复习3. 第三周:小说复习4. 第四周:戏剧复习5. 第五周: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七、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语文》2. 参考书目:《九年级语文复习指导》3. 多媒体课件4. 练习题库八、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教师对每个专题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
2.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文章,分析作品的主题、手法、结构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共五则范文)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根据“重点”中的要求,这节课我们通过实例的训练,要求具有如下的能力:1、判断语文常识正误的能力。
2、分析语文常识的能力。
3、有关语文常识的选择与填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语文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文体知识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
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
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
难点:识记和分析预习要求:1、阅读中考指要,初步了解文学常识专题所要掌握的内容。
2、完成中考指要中的相关习题。
3、摘录疑难问题,准备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你好一、明确要求:1、了解重要作家的有关情况(包括姓名、朝代或国籍、主要作品及其出处等)。
重点掌握的作家:中国现代作家:鲁迅、茅盾、老舍、朱自清、冰心、赵树理、周立波、吴伯箫、臧克家、鲁彦、魏巍、杨朔、王愿坚等。
中国古代作家:孔子、孟子、左丘明、韩非、司马迁、陶渊明、柳宗元、刘禹锡、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施耐庵、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等。
外国作家:安徒生、都德、契诃夫、莫泊桑、高尔基、马克·吐温、奥斯特洛夫斯基等。
2、了解文体知识(主要了解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及古代诗、词、曲等有关知识)3、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古代重要的作品的有关知识(包括作品主题或故事主人公等)。
重点了解的作品有:《诗经》、《论语》、《左传》、《战国策》、《孟子》、《列子》、《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著作。
4、了解并掌握初中课本中出现的重要作家作品的有关知识(包括作品主题或故事的人物及主人公等)。
如《分马》、《同志的信任》、《在烈日和暴雨下》、《变色龙》、《老杨同志》、《孔乙已》、《范进中举》、《竞选州长》、《我的叔叔于勒》5、文体知识应重点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①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②说明的对象、特征、方法。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重点)学习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难点)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让自己有创造力。
(重点)教学内容:一、基础部分:1、作者信息: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2、词语及正音:汲(jí)取根深蒂(dì)固锲(qiè)而不舍孜(z)孜不倦汲取: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二、课文内容简析:一)概括每段内容:1段:以一个选择题为引子,引发下文的议论。
2段:说明选择题的答案不是的。
3段:由数学问题推而广之,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4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上句总领前文;下句发问,引出对创造型思维必备条件的论述。
5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
6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以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
7段: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设计模板五篇
七年级语文复习教案设计模板五篇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计和构想,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语文学习动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磁带、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起鲁迅,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谁来说说鲁迅?2、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
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
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背景音乐)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二、整体感知:1、阿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什么关系,让鲁迅对他有这样深的感情,让我们带着疑问速读课文。
2、说说阿长在你眼中是个怎样的人?(生预设:无知、淳朴、善良、粗鲁……)3、师小结:总之,阿长是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
三、拎出线索:1、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2、自由朗读课文,同桌讨论: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句。
(随机板书: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四、精读买《山海经》部分1、我们知道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从对阿长的憎恶到最后对她产生一生的敬意和怀念,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而促使鲁迅有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给“我”买《山海经》)2、轻声朗读课文19—29段,四人小组讨论把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找出来,说说理由,写上旁批。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教案七篇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教案七篇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教案七篇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教案都有哪些?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七年级语文知识点教案精选篇1一、导入谈话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
那么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
(在“最”字上加点)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3、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提示: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痛苦的许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
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三、精段研读,品位语言研读第四段,明确如下要点:1、“然则”--过渡衔接词语。
(联系前一段的“翻过来看”,理解衔接严密的特点。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
(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味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确理解。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
(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
(从内容角度体味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味简练)5、“苦中真乐”--苦乐观。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教案七篇
初一语文重点知识教案七篇初一语文重点知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用动作、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蜡烛,曾是人们常用的照明工具,在黑暗中,一点昏黄的光往往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勾出无限遐想。
于是,无论中外,都有许多诗文以蜡烛为题。
现在,蜡烛已失去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但我们仍常用它来寄托某种情感:喜庆,或是忧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西蒙诺夫的《蜡烛》更是抒写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纯洁而又令人震撼。
二、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词语积累(1)烧灼:烧、烫,使受伤(2)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3)穿越:通过;穿过。
(4)目睹:亲眼看到。
(5)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6)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7)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8)匍匐:爬行。
(9)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竭,尽。
(10)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副,符合。
(11)耸立:高高地直立。
(12)柔和:温和而不强烈。
(13)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14)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15)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16)肃穆:严肃安静。
(17)永垂不朽:(多指姓名、事业、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垂,流传。
朽,腐烂。
3、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俄罗斯作家。
1934年开始写作。
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
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
三、探究质疑1、整体把握--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7段):写苏联红军要偷袭桥头堡时,有一位战士牺牲了。
第二部分(8-13段):写老妇人育乞西亲眼目睹这位战士牺牲的经过。
第三部分(14~31段):详写老妇人育乞西置生死于度外,安葬红军烈士,还在坟堆上点上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
初中语文各课教学重点
初中语文各课教学重点七年级上册:一、《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重点:1、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2、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二、《繁星》教学重点:1、树立热爱大自然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书法感情;3、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四、《安恩与奶牛》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注重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2、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的作用;3、人物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六、《往事依依》教学重点: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自然生活祖国的感情;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七、《端午日》教学重点:1、端午的习俗、赛龙舟的精彩场面;2、准确生动简练明快的语言;3、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八、《春》教学重点:1、感受形象体会感情;2、写景的组织与安排;3、欣赏有没精彩的语言。
九、《济南的冬天》教学重点:1、济南冬天的特点与景物描写中的感情;2、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3、有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十、《夏》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文章的思路;3、感受语文的魅力。
七年级下册:一、《童年的朋友》教学重点:1、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2、生动传神的任务描写。
二、《一面》教学重点:1、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2、以小见大的写法;3、叙议结合的方法。
三、《我的老师》教学重点:1、真挚的师生感情;2、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3、详略得当。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重点:1、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感受鲁迅愿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2、运用比照突出文章中心;3、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七、《月迹》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寻月的全过程;2、把握寻月过程中孩童的心理及发展变化的轨迹;3、理解月亮石“印章”的深刻含义,体会一切从孩子眼中看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