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习成绩的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1智力因素通常是指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特性,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道德、思想和态度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我们不但要了解什么是智力因素,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同时还要了解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从而促进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在开发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加强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智力因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孩子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没有操作系统学习任务没法贯彻完成,没有动力系统学习活动难以发生,也难以持续下去;孩子的学习需要记忆、观察、注意、想象、思维等这些智力因素的参与,同时孩子的学习也需要有兴趣、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支撑;这样孩子的学习才能稳定、持续提高;其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在互相制约中得到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智力因素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具有敏锐、精确的观察力,那么他就容易形成耐心、细致的性格;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也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个人对学习具有浓厚兴趣、自信心、责任感,那么就会支持他刻苦顽强地学习,从而他的智力也就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第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的积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干扰的或妨碍的消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无法正常发挥;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水平差异是不大的;为什么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却非常大呢这是因为他们之间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得非常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性格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你想使你的孩子成才吗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使他她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另外,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重视自我修养的提高,时时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你能做到这些,你的孩子成才就有望了;。
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_
学习习惯与方法
构成学习方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环节和学习秩序。
预习
确定不懂 确定新课重 难点,尤其 是不懂点 写出自己认 识
听课
验证懂 验证自己 认识和不 懂点
笔记
验证懂 记录不懂 点、重难 点 编码:科 目+单元+ 页码
作业
验证懂 验证听懂 后是否能 做懂 检查+订正
复习
抗遗忘 遗忘先快 后慢
串联单元 复习,时 间由多到 少
智力低,非智力因 素高
非智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 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而逐渐形成。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 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主要因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而产生。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例如学生在注意听课时,他的视觉、听 觉、思维等活动都指向和集中于教师所讲的内容上。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体验。 但二者又有区别。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霭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 情感是在受社会关系所制约的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反映。 意志力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去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并不断地克服困难, 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 状态。 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的反作用,其大小和性质要看学生原有动机正确性和强度,也要 看学生本身其他心理品质的情况而定。
特征
特征 安静稳重, 思维灵活 性低,但 细致、稳 定,情绪 稳定。
特征
思维灵活, 但不深刻, 注意易转移, 兴趣广而不 专一,反映 快而毛躁。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从当前中小学教育现状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学生智力发展,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中小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克服学习中困难的自觉精神和顽强毅力不足,缺乏对高尚品格的追求精神。
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低下的表现比比皆是。
因此,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
就学习心理而言,可分为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和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
通常把构成前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智力因素,把构成后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智力因素在实际发挥作用时,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发挥作用的;在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且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水平也不一样。
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执行者,是智力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调节者,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既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
学习活动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发挥的结果。
智力活动是主动而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各智力因素互为联系和影响还和其他心理过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内部状态系统,所以不能离开整个心理状态,孤立地研究智力发展。
智力以外的许多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等,虽然不能直接实现认识过程,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认识的过程和结果,影响智力的发展。
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
许多追踪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不属于智力因素的个性心理品质,即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起着长效作用。
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前提,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诱因,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钻研、探讨、攻读和创造,广泛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路敏捷,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取得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最佳结果。
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
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蒙玲
(一)智力因素
智力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认识活动的稳定心理特征,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任何学习过程都依赖于这些因素。
智力会表现出量的差异和质的差异。
智力差异影响着学习水平、制约着学习风格,一般来说高智商形成学习定势快、易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易于纠正错误和验证答案、教多的使用逻辑推理、学习方法恰当、能持久地学习,因而学习成绩也就越好,且将来接受教育的程度也会越高。
(二)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个性心理因素,对学习活动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补偿、调节、控制和强化作用。
非智力因素差异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求知欲、学习热情;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好胜心、;责任感、义务感、参与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如有的学生学习的动机明确,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郁,有的学生学习情绪时好时坏,有的学生学习能持之以恒,有的学生学习肯吃苦,有的学生学习无须压力就主动自觉地完成,有的学生必须在一定的压力之下才能好好学习,有的学生学习或思考问题时喜欢踱步动一动,有的学生学
习时磨磨蹭蹭东张西望……非智力因素与中小学学生的学业水平呈显著甚至非常显著相关。
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智力和学业成绩是每个学生在求学道路上都会关注的话题。
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学业成绩往往被作为评价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然而,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
首先,俗话说“笨鸟先飞”,智力活跃的学生通常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并在学业上取得更优秀的成绩。
然而,也存在智力较高但学业成绩较差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学习成绩除了智力因素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因此,光凭智力水平无法完全预测学业成绩,有时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对提高成绩同样重要。
其次,学业成绩并不仅仅是智力的表现,还与教育环境、学习资源等有密切关系。
不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存在差异,这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业成绩。
同时,学校的学习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教材、实验设备等。
如果学校资源有限,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会受到限制,即使智力出众。
另外,社会环境对智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父母的教育背景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
家长的陪伴和支持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形成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智力因素的基础上,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也是学业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心理因素也对智力及学业成绩有一定影响。
学习动力、自我效能感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因素。
热爱学习、乐于探索的学生常常能够更积极地面对学业挑战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相反,缺乏自信或自我怀疑的学生可能因此而影响学业表现。
因此,心理健康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也是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智力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且相互影响。
智力活跃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基础,但学业成绩还受到学习方法、学校环境、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心理因素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提高学业成绩不仅需要智力的支持,还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校和家庭教育环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积极学习态度。
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八大原因
孩子学习成绩差的八大原因小孩学习成效的如何,既和小孩的智力因素有关,又和小孩的非智力因素有联系,同时,学习态度也是阻碍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长在培养小孩学习能力、对待小孩学习成绩上,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积极向上的做事态度、正确面对竞争等方面着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
教育心理学认为,一样来说阻碍个体学习成效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一心二用注意力分散,12岁以下儿童由于注意力不稳固,不能专门好的分配注意力,一心二用是学习的大敌;家长要培养小孩用心致志的学习态度,给小孩讲解一心二用的利弊,鼓舞小孩痛爽快快的玩,用心致志的学,专门是家长,要以身作则,表现出对事对人的认真、专一的态度。
2、语言表达语言表达阻碍写作和形象、抽象思维进展,父母从婴儿期就要注重对小孩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多与小孩交谈,耐心听小孩将他的故事,引导小孩说完整的、清晰的句子,回答小孩的问题。
3、依靠家长不要包办小孩学习和生活,让其养成自己做事的意识和适应,停止对小孩的过分关怀,不要轻易关心小孩学习,不要直截了当告诉小孩难题的答案。
4、贪玩不复习学习要坚持先易后难,先少后多的原则,依照小孩的学龄、明白得力安排学习内容,同时在时刻、学习内容分配上也要注意,不能贪多,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与小孩讨论学习中复习的重要性,否则容易导致小孩的厌学心理。
5、简单重复学习有些家长过多给小孩布置作业,有些家长在小孩学习显现问题后采纳惩处式方法让小孩学习,经常让小孩重复性学习可能导致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活动,学习是一件痛楚的事,对学习采取敷衍的态度。
对此,应采纳“跳起来,摘果子”的天花板方法,减少或幸免简单重复性学习,依照小孩的个性、学习明白得力逐步学习难度。
6、错误的竞争心理家长错误明白得竞争,不让小孩与同学交谈学习情形,不让小孩关心同学,从而显现“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的情形,阻碍小孩的学习;家长要告诉小孩,竞争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1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导语:正如(非机械化条件下)体力弱的农民种田比体力强的农民吃力一样。
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也会出现“龟兔赛跑”这样的情形,但总的来说,聪明的孩子读书至少省力一些。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那么,非智力因素有哪些?怎样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成绩呢?下面着重针对高考考生来谈一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对比1. 我把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等于思维有关的能力归为智力因素(当然,也许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这不影响我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2. 我把细心、认真、勤奋、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自控能力、心态、理想等因素归为非智力因素(也许有人认为“细心”属于智力因素,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做事情的习惯与态度)。
3. 有些学生很聪明(例如理解能力强,记忆力好)但是粗心、贪玩、不认真,这常常是教师和家长最感到头疼的事情。
二、怎样利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成绩1. 粗心 vs 细心提起“粗心”这个毛病,我至今仍然记得一些家长那种揪心的表情。
“粗心”的主要表现有:漏掉标点符号、把不等号方向写反了、看错题目、……很多同学也知道要细心,可是就是细心不起来。
应该承认,一般不会有人故意粗心,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粗心出错了。
因此,光知道对此着急上火是没用的。
有立竿见影的“疗法”吗?没有!“粗心”的毛病还“有救”吗?有!主要靠自救。
如何自救呢?(1)平时养成检查的习惯。
做完一道题,花几秒钟(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检查一下。
(2)平时把粗心出错的情况记下来,并汇总一下,看看自己“粗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避免“跌倒在同一个地方”。
2. 马虎 vs 认真马虎与粗心有密切的联系,认真与细心也是如此。
做事情是马虎还是认真,这更属于态度的问题。
“马虎”的主要表现有:下笔不慎、乱涂乱画、字迹令人难以辨认、作业或卷面很乱(不整齐,东一句西一句的)、语句不通、表达不完整、……要养成认真的习惯,首先必须提高认识。
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六种学习能力源自家庭培养
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六种学习能力源自家庭培养学习是多么高不可攀的事情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六种学习能力源自家庭培养,一起来看看吧!小时候住在农村,我常常跟爷爷奶奶在房后的大菜园里种蔬菜瓜果。
那真是一个小百科植物园,有黄瓜、西红柿、土豆、芋头、黄豆、油菜、香瓜、葡萄、桃树、梨树、香椿等,在那里的劳动和观察可以说是我进行学习的第一步。
正是在劳动过程中,我掌握了植物生长的规律,观察如何才能让它们更茁壮更高产,并且发明了简单又省力的浇水方法等。
而在随后跟爷爷一起去卖葡萄的过程中,我又学会了最初的计算。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我从这件事情中学习到一种精神—付出就有收获—并且将它迁移到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来,终生受益匪浅。
现实中,家长们也许常常头疼:自己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那么,怎样才能为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贡献一份力量呢?不用着急。
其实学习能力的提高就在与孩子日常的互动之中,在那生活的点滴里。
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逻辑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六个方面,家长们可以在平日的游戏中帮助孩子培养起这些能力。
比如,我们传统的扑克牌游戏就是非常值得推崇的益智游戏。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们玩24点等游戏,也就是用四张牌,加减乘除得出24,每张牌必须要用且只能用一次。
这都有利于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当然,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更为专业全面地向家长们介绍有关能力培养的知识,更好地协助孩子训练和提高各项学习能力。
— 1 —记忆力理论:全面理解记忆力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记忆力是学习知识的基础。
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
跟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是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短期记忆的实质是大脑的即时生理反应的重复,而长期的记忆则是大脑细胞内发生了结构改变,建立了固定联系。
影响学习的因素
影响学习的因素:1、智力因素这个是我们很多人不愿承认的,但确实是影响学生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
智商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反应速度、接受能力等等,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速度。
同样的学习内容,那些智商较高的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但智力一般的学生就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掌握住。
这样学生的水平就逐渐拉开了差距。
智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先天决定的,也就是遗传所致,所以父母不要怪罪孩子笨,因为他的笨实际是遗传了你的智商。
当然,除开先天因素,后天的学习训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如记忆方法、思维方法的训练等等。
2、学习方法掌握了好的方法可以使事情事半功倍。
学习也是如此,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在同等智商的情况下,那些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的学生总是能成绩更突出一些。
实际上,方法的掌握还是一定程度上和智商有关系,那些聪明的孩子总是能自己摸索、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智商一般的学生也可以在老师、同学或家长的帮助下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够更好更快的掌握住学习能容。
学习方法最好还是鼓励学生自己去不断的摸索总结。
因为每个学生情况都不同,这个方法适合A并不一定适合B,只有他们自己总结的方法效果才能更好。
当然一些通识的方法不在此列。
3、心态因素很多成绩平时比较优秀的学生,每次大考总是考不好,这跟心态不好有很大的关系。
“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
”狄更斯的这句名言充分强调了心态的重要性。
有些学生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情绪;或者不够自信,胆怯自卑,感觉什么都不如人;或者一遇挫折就恼成心病凡此种种。
这些都是心态不好的表现,这种心态下如何能够考出好的成绩。
要调整心态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一点点去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还要不断开阔胸襟,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
4、勤奋努力“天道酬勤”“勤能补拙”这些古训还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智力很难改变,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努力做到“笨鸟先飞”。
影响学习的因素
各年级性格特点以及学习策略影响学员学习的各类因素:(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1、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语言和文字运用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2、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学习动机(1)对知识价值的认识。
(2)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兴趣就是指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各种事物的心理倾向)(3)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4)对学习成就的归因学习情绪:情绪、情感的好坏与兴趣的大小对智利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例:1\学生上学时的状态,高兴与愁眉苦脸,所吸收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2\学生对任课老师喜欢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吸收的效果。
【注】兴趣和情绪是相符相承的,开始时主要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意志力:学习意志力是指个体完成学习任务而持续的克服困难的能力。
一般会以每次学习活动所持续的时间长短为标志。
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的孩子,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做事情没有持久性和稳定性,容易被外界一些事情所困扰,缺乏责任感。
【注】对待这样的孩子要让家长知道孩子的问题,并承认学生这种情况。
目的有助于后期责任的划分,孩子在学习认知度的提高才是真正的提高。
往往这样的学生只要认知度提高了,成绩会飞速上涨的。
学习态度:由3部分组成:(1)情感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
(2)认知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和信念。
(3)行为成分: 主体对态度对象采取的行动或可观察的行为。
【注】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持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映倾向,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
(高中分科)学习习惯: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学生成绩高,20%智力因素,80%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又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
(尤其是积累型学科:如英语)【注】在学生一来远洋的时候就要给他立下学习习惯的规矩,知识点要在走出远洋之前解决,在学校遇到问题要在一个星期内解决。
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
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首先,学习态度和动机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积极主动的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因为他们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渴望。
相反,一个消极懒惰的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其次,学习环境也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相反,一个嘈杂、杂乱的学习环境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习成绩。
第三,学习方法和技巧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一个掌握了有效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学生会更容易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相反,一个没有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学生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却难以取得好成绩。
此外,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也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一个家庭环境良好、家庭教育严格的学生可能会更加注重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反,一个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教育不完善的学生可能会缺乏学习动力,影响学习成绩。
最后,个人兴趣和天赋也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一个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可能会在该学科取得好成绩。
相反,一个对某一学科不感兴趣、没有天赋的学生可能会在该学科表现不佳。
综上所述,学习成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习态度和动机、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和技巧、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个人兴趣和天赋等。
要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
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
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
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
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
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
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及对策
浅谈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及对策作者:沈淑省来源:《东方教育》2016年第07期一、对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认识学生学习是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很重视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但人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动机、自信心、性格、兴趣、意志力等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所以学习既受智力因素的制约,还与非智力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一般地,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即人的智力水平高低呈正态分布,而非智力因素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进而影响学习成绩,两者缺一不可。
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与方法。
必须指出的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一致性不是绝对的、自发的,在教学中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析与培养1.兴趣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主体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个孩子即使他智力不错,但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不会专心学习,成绩自然不好。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驱使人接近自己所喜欢的对象,驱策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索,从事创新的、有趣的或个人爱做的事。
并会导致成功和成就。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
许多调查材料表明,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学生,大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认真作笔记,肯动脑筋,爱提问题,按时完成作业,主动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并且有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而那些漫无目的的、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对待学习任务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惧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积极的兴趣能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广泛而稳定的兴趣能开阔人的眼界,使知识更丰富;长期而稳定的兴趣,能使人勇于探索,深入思维,爆发出创造性的智慧。
2.情感是发展学生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的“燃料”在学习中。
学生不仅需要有学习兴趣,还要对学习有感情。
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
非智力因素是在智力活动中影响、决定智力活动效益的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一切心理因素,它是一个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主要包括: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性格。
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而非智力因素在人类活动中则起着动力和调节作用。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在某些情况下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
学习动机、意志品质等可以影响学生智力发挥的程度。
因此,在重视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不可忽视训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具有动力作用、维持调节作用、对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最有利的场所,应把课外活动看作是一个系统,坚决摒弃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附庸或延续的不正确认识。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
在学习中既要提倡学习的竞争性,又要尽可能发挥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学生学习成绩有一定促进作用。
提倡榜样示范,以非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
实践表明,一个有远大动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远大动机的学生;一个有广泛兴趣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广泛兴趣的学生:一个有热烈情感的学生,往往是在有着同样情感教师的培养下形成的。
因此,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当特别重视榜样和示范。
孔子强调的“无言之教”即身教。
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这样往往能收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
学习成绩原因
学习成绩原因分数恰好是孩子学习的睛雨表,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动脑分析分数背后的诸方面原因,找出孩子学习原因。
那么,学习成绩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告诉大家学习成绩原因吧!1、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根底知识、根本概念(词语、定义、定理、公式、根本观点等)掌握的水平;根本技能水平(运用根底知识、根本概念解决根本问题的能力水平);综合技能水平(解决比拟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通过考试卷子和平常的作业,可以分析出这三个层面水平的情况。
哪方面差,重点解决哪方面问题。
2、分析孩子的有的孩子,成绩总在某一水平上,难以突破,、习惯也较好,这往往是学习方法问题。
应该一科一科地分析学习方法存在什么问题,采取改良。
3、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成绩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
孩子智力的几个根本因素——观察力、、思维力、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开展不平衡。
有的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
这就需要从孩子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哪方面能力弱,应优先训练哪方面的能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开展。
4、分析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有的是学习问题,有的是学习习惯问题,有的是意志品质问题,有的是情绪问题,有的是责任心问题。
应该具体分析,找准原因。
5、分析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孩子与老师的感情如何,对学习影响也很大。
如果家长能够如上所述去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就不会只拿分数来说事儿了。
而且,通过这样的分析,找准了原因,也就有了解决的。
除了这5个方面,家长还可以从孩子的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勤奋精神,钻研程度,专注水平,听课效率,效率,记忆效率,作业效率,,考场发挥等方面入手,找准孩子的问题所在,在帮助孩子寻找解决方法,孩子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1、平等地和孩子探讨成绩面对孩子成绩差或下降,许多家长沉不住气:“不争气”、“没长进”,“枉费了家长的一片苦心”,进而推论出孩子“太笨”、“没有希望”,甚至恶语相讥,拳脚相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影响学习成绩的智力因素
1 第一章影响学习成绩的智力因素第一节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一、什么是智力因素就学习心理而言,可分为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和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
通常把构成前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智力因素,把构成后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智力因素在实际发挥作用时,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在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且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水平也不一样。
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执行者,是智力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调节者,是动力系统。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既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是2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
学习活动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过程,而学习成绩则是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智力活动是主动而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不仅包含着各智力因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还和其他心理过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人完整的内部状态系统。
所以,离开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孤立地研究智力发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此外,智力以外的许多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等,虽然不能直接实现认识过程,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认识的过程和结果,影响智力的发展。
二、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
许多追踪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不属于智力因素的个性心理品质,即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长效的促进作用。
例如,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前提,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诱因,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进行钻研、探讨、攻读和创造。
广泛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路敏捷,想象丰富,记忆牢固,从而取得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最佳结果。
学生学习成绩差,往往并不是因为智力愚钝,而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或者是积极的情感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创造性学习和智力的自主开发,不仅需3 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还需要决心、行动和顽强的毅力。
影响学生学习的几个主要原因
影响学生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每个学生都想尽自己的努力去学习,都希望成为家长的骄傲,老师的欣慰,都希望看到别人赞赏的眼神和语言。
但是有的却事与愿违,达不到父母及老师的心愿。
当然,学生学习不好并不是由单个因素引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是非常复杂的。
本文提出几个主要的因素:智力因素,态度因素,心情因素。
1.智力因素我们平常人的智力水平一般都在100左右,这个智力水平的学生可以通过老师及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习目标。
但是我们身边却有那么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远远没有到达该水平,处于智力水平较低的状况。
研究表明,在其他情况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智力水平越高的学生学习成绩越好,相反,如果智力水平出现问题,引起学生在学习某门课程或某几门课程的时候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
这时候,无论如何努力,再怎么用功,收效却甚微。
这属于客观因素,外力不可控制。
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就应该保持耐心的心态,不急躁,对学生多加鼓励、多加表扬、多关心、多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慢慢地树立其自信心,把孩子从自卑的泥潭中拉出来;同时,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留意学生的智力水平,对不同的智力水平的孩子因材施教。
2.态度因素一个学生学习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态度相关。
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
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
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
如果学生在学习上表现为愿意学习的积极态度,那么他就是从内心上接受了学习,就会付出全部努力去学习;如果学生内心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就会对学习、课本、课堂甚至是老师产生厌恶的情绪,阻碍学习活动的进行。
有这样一个故事:印度有个训练大象的驯象师,把一头刚下生的小象,用一根10米长的铁链拴住它的右后腿,小象的力气非常小,无论怎么挣扎也挣脱不了这根铁链,慢慢的小象长成了大象。
一、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一、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1、自身因素。
每个人的遗传基因是不同的,导致一些人先天性智力有着差别。
学生个人的态度、意志、兴趣、方法、基础等后天性发展因素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2、环境因素。
社会大环境和自然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3、家庭因素。
家长理念和教育做法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之一。
4、教师因素。
包括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态度、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的要点:要实现教学的任务就必须对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有充分的了解与分析。
其中包括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影响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各种因素;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的非认知因素以及学生集体对教学的影响。
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整教师的教学,调整课堂设计,调整教学方法,协调教学环境等等,实现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发展的教学任务。
对学生的分析怎样贯穿于始终,不外乎以下几个阶段:学期初学生分析、课堂学生分析(课前、课中、课后)、学期末学生分析。
一、学期初学情分析我们在学期初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的。
例如:刚接一个新班时,我们通常会了解学生上学期成绩、了解学生操行评语、与相关教师了解班级大体情况、通过对学生已学过的教材的分析确定学生现在应有的智力、非智力水平。
具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第一,我们可以依据本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的非智力发展水平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分析。
第二,通过对学生上学期的试卷分析等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
第三,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分析学生的集体特点和个人学习特点等。
第四,通过认真分析课标和教材确定本学期学生应有的知识与方法、过程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水平。
二、课前学生分析课前学生分析是在备课过程中发生的,就是我们通常所做的学情分析,教学论是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准备性,学生的自学能力,非智力因素几大方面进行分析的,具体到我们的备课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一)备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小学语文课与其他学科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学生要背诵很多诗文,积累基础知识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本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第一章影响学习成绩的智力因素第一节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一、什么是智力因素就学习心理而言,可分为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和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
通常把构成前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智力因素,把构成后者的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智力因素在实际发挥作用时,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的;在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且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水平也不一样。
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执行者,是智力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调节者,是动力系统。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既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是2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
学习活动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过程,而学习成绩则是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智力活动是主动而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不仅包含着各智力因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还和其他心理过程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人完整的内部状态系统。
所以,离开人的整个心理状态,孤立地研究智力发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此外,智力以外的许多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等等,虽然不能直接实现认识过程,却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认识的过程和结果,影响智力的发展。
二、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等。
许多追踪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不属于智力因素的个性心理品质,即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长效的促进作用。
例如,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前提,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诱因,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进行钻研、探讨、攻读和创造。
广泛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路敏捷,想象丰富,记忆牢固,从而取得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最佳结果。
学生学习成绩差,往往并不是因为智力愚钝,而是因为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或者是积极的情感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创造性学习和智力的自主开发,不仅需3 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还需要决心、行动和顽强的毅力。
作为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甚至是失败。
当我们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是迎着困难坚持不懈,还是忽冷忽热半途而废,这就取决于个人是否有坚强的意志。
具备坚强品质的学生,通常就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向既定目标进击,并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中,促进智力发展;而缺乏这种可贵心理品质的学生,要想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迅速发展智力,是不可能的。
三、什么是智力智力作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感知观察的角度讲,智力就是观察力,就是耳“聪”目“明”;从记忆的角度讲,智力就是记忆能力,就是记得牢、记得快;而从思维的角度讲,智力是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是迅速巧妙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构成智力的基本要素,除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以外,还有注意力和想象力。
但智力并非是这五种基本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它们的有机结合,这保证了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
智力是一个整体,其中的五种能力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
在这个整体结构中,各种智力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感知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人头4脑中的知识大多是通过这个门户进入的;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人们总是依靠记忆,把进入头脑中的知识加以储存以便运用;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依靠注意力的组织和维持,我们才能进行有效的认识活动;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羽翼”,依靠想象力,我们可以无限拓宽认识的领域,在无限广阔的时空内进行认识和创造;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通过思维,我们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智力与人脑有密切的关系,人脑蕴藏着巨大的智力潜能。
形象地说,人脑犹如一座蕴藏着无穷宝藏的矿山,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去挖掘和开采,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宝藏才能无穷无尽地被开采出来。
四、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人的智力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一)遗传因素遗传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指遗传素质,也就是说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生物状态和解剖生理特征。
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是制约和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没有正常人的先天素质,就没有智力,更谈不上智力发展。
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夸大遗传素质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大量调查表明,除极5 少数人在遗传素质方面有着严重缺陷外,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在遗传方面并未存在多大的差异。
少数学生将自己不理解所学的知识不理解,记不住,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的现象归咎于自己天分低,天生脑子笨,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自卑感,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其实只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一番认真的思考和总结,不难找到学习状况不佳的原因: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或者是学习基础太差,或者是主观努力不够等等,总之绝不是因为天生脑子笨。
(二)环境因素所谓环境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学校大环境教育的作用。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并受到环境的影响,人的智力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时间活动发展起来的。
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较而言,社会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更大。
概括地说,社会环境对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可以把遗传素质为智力发展提供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现实。
社会环境又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宏观环境是指人生活的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等等。
微观环境包括家庭、亲戚朋友、居住条件等等。
微观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中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的早期智力开发,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
6在社会环境中,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是一种人为特设的环境。
它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通过严密的组织形式,运用科学的措施和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因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加集中,同时也更加科学和更具针对性。
五、开发智力与智力的自我开发所谓开发智力,就是指创造一切条件,运用一切时机,使人脑巨大的智力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展现出来的过程。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场所,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专职人员,在讲求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的同时,致力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从各个学科的一般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鼓励学生通过思维与想象,理解教科书中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规律性知识,并通过复习与练习记忆知识和运用知识,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师正是在这样连续不断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
此外,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同样促进着学生智力的发展。
但是,从内因和外因的哲学角度考虑,学校教育仅仅只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外部因素,如果没有学生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参与,那么学生仅仅处于被别人开发智力的被动地位,其智力发展将受到极大限制。
因此,在智力开发中,学7 生要努力改变单纯依靠外部因素的被动局面,占据自我开发的主动地位,这样才能发挥学校教育为发展学生智力创造的各种有利条件,才能使潜在的智力最大限度地发展起来。
六、智力与知识智力与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二者是两个概念,并不等同,也不能混同。
那种认为掌握了知识,智力就自然而然发展起来了,或者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的想法是错误的,这样的认识既不科学也不利于智力的自我开发。
智力与知识相互区别:智力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领,是人们掌握知识的条件和武器,构成智力的各种基本因素,如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想象力均属于心理活动的范畴;而知识则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本质及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
学生在各科教学中学习的内容,无论是语言文字、历史事件、资料数据,还是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人类长期实践的认识结果,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识,因此不能将智力与知识等同起来。
智力与知识之间也有联系:智力是掌握知识的条件,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建立在大脑活动的基础上,离不开认识能力;不具备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人连最简单的知识都无法掌握。
但同时,智力发展又离不开知识,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智力总是在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
一8般来说,智力的发展要以掌握知识为中介。
因此,学生要发展智力,必须认真刻苦地学习,努力扩大知识面,不断充实头脑。
知识的掌握虽然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那些支离破碎的、靠死记硬背塞进头脑的知识,不仅不能增进智力的发展,还会妨碍这一过程。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否发展智力,完全取决于怎样学习。
在强烈求知欲望的驱使下,认真仔细地观察,积极主动地思考,通过想象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真正地理解知识,并在练习和其他实践活动中,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学习和掌握知识,必然会促进智力的发展;反之则会影响智力的发展。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注重知识的理解,忽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懒于动脑,智力就不会得到训练和发展。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小学单靠机械式的记忆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但升入初中以后,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加深和知识量的增加,渐渐无法适应学习要求,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快;而智力较好的学生,学习潜力大,后劲足,进入中学后学习成绩不降反升。
知识经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富,但智力发展却并非如此。
智力发展曲线显示:在少年时期智力呈直线上升趋势,青年期达到顶点,高峰平稳地保持一段时期以后,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表现为一种衰退趋势。
总的来说,发展智力和掌握知识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9 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广泛涉猎,不断丰富头脑。
二是要重视智力的开发,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增进社会实践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把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
三是把握住课堂以外的学习机会,拓宽活动领域,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开拓视野,在无限广阔的认识范围内积累知识,发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