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血管解剖及脊髓血管疾病基础

合集下载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精选全文

神经病学--大脑、小脑、脊髓的结构和功能--ppt课件精选全文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一) —神经系统
垂体瘤(巨大腺瘤伴出血)
颅内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亚急性期硬膜下出血
黑色素瘤
肝豆状核变性
脑囊虫病
多发性硬化
急性脑梗死
丘脑急性出血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小脑扁桃体疝
正常
神经病学研究对象(二) —肌肉系统
1、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 2、肌肉疾病(多发性肌炎等)
后颅凹肿瘤向下推移小脑扁桃体,使之疝入到枕大孔下方。
脊 髓
1、位于脊柱椎管内; 2、发出31各节段,发出31对脊神经(周围神经),包括8个颈节、12个胸节、5个腰节、5个骶节及1个尾节; 3、有灰质(神经核团)和白质(传导纤维); 4、颈膨大(C5-T2)和腰膨大(L1-S2)。
脊髓节段 (spinal segment)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的根丝附着的范围为一个脊髓节段。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核磁共振成像颅内结构
大脑
额叶
顶叶
枕叶
枕叶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
pp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 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
ppt课件
枕叶
顶枕沟
额 叶
顶叶
颞叶
中央沟
枕前切迹
胼胝体
*
ppt课件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颞上回后部(优势半球):感觉性失语(Wernicke区) 颞上回中部及颞横回:听觉中枢 颞中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钩回和海马回前部:嗅觉中枢 癫痫 精神症状及记忆障碍 象限盲

脊髓梗死

脊髓梗死
脊髓丘脑束-传递对侧躯体皮肤的痛、温 觉和轻触觉至大脑皮层
脊髓解剖
薄束、楔束-分别传递同侧下上半身深感 觉与识别性触觉
脊髓小脑前后束-传递本体感觉至小脑, 参与维持同侧躯干与肢体的平衡与协调
脊髓解剖
脊髓解剖
脊髓的血液供应 脊髓前动脉:起源于两侧椎动脉颅内段,
供应脊髓横断面前2/3,系终末支易发生 缺血 脊髓后动脉:供应脊髓横断面的后1/3 根动脉:分为根前动脉与根后动脉,分 别与脊前动脉与脊后动脉吻合
·局部出血可在T1W1上呈高信号,在T2W1上呈低信号 ·亚急性期呈轻度局灶状及斑片状增强 ·可以显示大血管异常,如动脉瘤或夹层瘤 ·椎体梗塞时,可见椎体前部或临近终板的深部髓(松 骨)质部分在T2W1上呈高信号
脊髓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脊髓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脊髓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脊髓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C3~4,T3~4和L1~2最易发生供血不足,称危险区。 横切面看,脊髓有三个供血薄弱区,即中央管部,皮
质脊髓侧索和脊髓前角。 脊髓颈段和腰段血供较胸段为佳,故胸段发病较多见。 脊髓前动脉发出沟(连合)动脉(中央动脉)时不一
定是成对的。 沟动脉系脊髓前动脉终末支,易发生缺血性病变导致
脊髓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脊髓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脊髓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脊髓梗死的鉴别诊断
特发性横贯性脊髓炎 ·病灶部位为中央性 ·长度有3~4节段 ·在横断面上病灶占2/3以上面积 ·不伴颅内病灶 ·疾病不会突然发作
脊髓梗死的鉴别诊断
脊髓梗死的鉴别诊断
脊髓梗死的鉴别诊断
脊髓梗死的鉴别诊断
多发性硬化 ·病灶部位在脊髓边缘 ·长度少于两个椎体 ·少于脊髓横断面积的一半 ·90%伴有颅内病灶 ·临床过程表现为复发及缓解交替发生

脊髓解剖

脊髓解剖

薄束和楔束
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纵贯脊髓全长, 楔束在薄束的外侧,仅见于第4胸节以上。 薄束和楔束传导同侧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以T4为界,薄束传导下半身来的冲动,楔束传导上半身来的冲动。 本体觉又称深感觉: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 精细感觉:两点辨别觉和实体觉
脊髓节段与脊柱的关系
位于椎管内的脊髓
脊髓横切面上可见由白质和灰质 两种组织组成。 灰质在内部,白质在周围。
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
灰质主要由神经细胞 核团和一部分胶质细 胞组成,呈蝴蝶形或 H形排列在脊髓中央, 中心有中央管,纵贯 脊髓全长;
H形灰质中间的横杆称为灰质 连合
两旁的灰质分为前角和后角 1 2 3 C8-L2及S2-4尚有侧角 前角含有前角细胞,属下运动 神经元,它发出的神经纤维组 成前根,支配各有关肌肉;
3、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 两个膨大部,上方的称为颈膨大,自颈髓第4节段 到胸髓第1节段的部分;下方称腰骶膨大,自腰髓 第2节段到骶髓第3节段。
4、自上而下发出31对脊神经,分布在四肢和躯干。
8个颈段(C),12个胸段(T),5个腰段 (L),5个骶段(S)和1个尾段(Co)。
5、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 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 脊髓。
2、反射功能 脊髓可执行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包括躯体反射和内 脏反射。脊髓各种反射都是通过脊髓节内和节间的反 射弧完成的。(完成反射的结构为脊髓灰质、固有束 和前后根) (1)躯体反射:浅反射、深反射 (如牵张反射、屈曲 反射、浅反射等) (2)内脏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
浅反射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

脊髓血管畸形是怎么回事?1

脊髓血管畸形是怎么回事?1

脊髓血管畸形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脊髓血管畸形的病理病因,脊髓血管畸形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脊髓血管畸形病因*一、发病原因脊髓血管畸形系先天性病变,对其认识以病理解剖为基础,以动脉或静脉畸形为主要病变,过去着重在静脉的病理生理影响。

在磁共振及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的基础上,结合大体病理所见。

现将脊髓血管畸形分为四种主要类型(表1):*二、发病机制1.Ⅰ型Ⅰ型为硬膜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形成交通位于硬膜,通常累及神经根袖或胸腰段椎管后外侧硬膜,位于神经孔内。

硬膜动静脉畸形的动脉供应来源于脊柱的节段动脉的硬膜分支,供应神经根和硬膜。

在硬膜内较低的血流量经病变处,其静脉回流至硬膜内,再回流到脊髓的冠状静脉。

此组静脉位于脊髓背外侧,无静脉瓣。

因而脊柱的节段动脉与脊髓回流静脉之间形成动静脉瘘交通。

此瘘亦与脊髓后侧和后外侧的冠状静脉瘘交通。

此瘘亦与脊髓后侧和后外侧的冠状静脉丛之间也形成交通。

冠状静脉丛的血流向上流向枕骨大孔。

15%动脉静脉瘘平面的节段动脉供应脊髓前动脉或脊髓后动脉。

病变处通常只有1根滋养动脉,但亦有2根以上多根的滋养动脉。

Anson和Spetzler根据滋养动脉的数量,将Ⅰ型进一步分为亚型Ⅰa为单一滋养动脉,Ⅰb为多根滋养动脉,此通常在1个或相互毗邻的两个节段处。

硬膜动静脉瘘平均静压约为全身动脉压的74%。

血流动力学证据显示:Ⅰ型硬膜动静脉畸形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主要是由于静脉压的升高所致,表现为冠状静脉充血、扩张,继之压迫脊髓,但此种脊髓神经功能障碍为可逆性损害。

2.Ⅱ型Ⅱ型为血管球状畸形,在髓内有一动静脉血管团,这些病变常常见于颈脊髓内,但也可发生于胸腰段的任何部位。

其特点在血管造影中显示为高血流量和稀疏的静脉回流血管。

常有静脉瘤和静脉曲张。

3.Ⅲ型脊髓血管畸形最初称之为"未成熟畸形",以高血流量和广泛而复杂的动、静脉解剖为特点。

病变可占据整个脊髓,侵及硬膜,甚至延及椎体和椎旁组织。

脊髓血管畸形病人的护理知识健康教育

脊髓血管畸形病人的护理知识健康教育

脊髓血管畸形病人的护理知识健康教育一、脊髓血管畸形的基础知识什么是脊髓血管畸形?答: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种少见病,是指脊髓血管先天发育异常形成的血管病变。

它不包括脊髓血管母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等血管性肿瘤。

硬脊膜动、静脉瘘(AVF)病人中,大多数为男性,发病在40岁以上,而硬脊膜下血管畸形,男女有相似的发病率,10~30岁为发病高峰。

脊髓血管畸形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答:脊髓血管畸形是一种脊髓血管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常引起脊髓梗死或椎管内出血,出现脊髓神经损害症状,脊髓血管畸形导致脊髓损害,有盗血、压迫、脊髓静脉高压及脊髓缺血等症状。

盗血是因为脊髓供血动脉与异常血管连通,致使脊髓供血被异常血管偷走而引起脊髓缺血损害。

压迫是匍匐于脊髓表面异常粗大、扭曲的血管团对脊髓造成的持久性机械性压迫,使脊髓直接遭受损害。

脊髓静脉高压是由于异常的血管内大量血液注入静脉内时静脉压力增高,动静脉压差减小,导致脊髓内血流灌注减少,造成脊髓长期缺血、缺氧而使脊髓变性、坏死。

脊髓缺血是因为血管内血栓形成或经多次轻微的脊椎管内出血,导致脊髓粘连性蛛网膜炎和瘢痕形成,而引起继发性脊髓缺血、坏死。

脊髓血管畸形的病人有哪些症状?答:最常见的表现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脊髓出血。

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腰痛或神经根性疼痛,感觉运动障碍,常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有时还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

(1)神经根性疼痛:在病变所在神经根分布区有放射性痛,如颈、背、腰或双下肢放射痛。

体位改变可诱发疼痛,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疼痛可影响两个以上神经根分布区。

(2)进行性神经根和脊髓功能障碍: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如肌力弱、间歇性跛行、感觉减退或消失,大小便失禁等。

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病人在行走一段距离后感到肌力弱、疼痛,休息后症状消失,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反复。

(3)急性出血:突然出现剧烈神经根性疼痛、四肢瘫或截瘫,血液可逆流入颅,产生头痛、呕吐或抽搐,可有意识障碍。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相关资料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相关资料

胸椎间盘突出症(thoracic disc herniation) 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仅占所有椎间盘突出症的0.25% ~0.75% 。

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磁共振(MRI )检查应用的日益广泛,目前本病的诊断率有上升的趋势。

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一旦发病,脊髓压迫症状多呈进行性发展,致残率较高。

故诊断一经确立,多需外科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技术本身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病因1. 脊柱损伤或慢性劳损本病大多是由于脊柱受损伤或慢性劳损所致。

创伤因素包括脊柱的扭转运动或搬重物等,据统计50% 的胸椎间盘突出症与创伤关系密切。

2. 胸椎退行性改变退变是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基础。

本病也可发生在较年轻的椎间盘退变不明显的患者,由于明显的外伤致椎间盘破裂、突出而发病。

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高可能与该节段活动度大、间盘退变发生早有关。

分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取决于突出的节段和部位,分型有助于治疗术式的选择和确定。

根据突出的部位可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外侧型和硬膜内型。

中央型突出以脊髓损害症状为主,而外侧型突出多表现为根性症状,硬膜内型突出罕见。

中央型和旁中央型突出约占70% 。

突出的节段最常见于T11 、12 (占26% );75% 的胸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T8 ~T12 之间,即以下胸椎的发生率最高。

发病机制胸椎间盘突出症所至临床症状及体征的产生机制可为血管因素、机械因素或两者兼而有之。

胸段脊髓(特别是T4 ~T9 节段)血供薄弱,代偿功能差,尤其是腹侧受压后易发生损伤产生症状。

临床表现1. 发病年龄80% 患者的发病年龄在40 ~60 岁之间,男女性别比例为1.5 ∶1 。

2. 症状(1 )疼痛:是最为常见的首发症状,根据突出的类型和节段,疼痛可为腰痛、胸壁痛或一侧、两侧下肢痛。

咳嗽、打喷嚏或活动增加均可致使疼痛症状加重;休息后上述症状可减轻。

神经系统解剖实训报告

神经系统解剖实训报告

一、引言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传递神经冲动,调节和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我们进行了本次神经系统解剖实训。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巩固了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神经系统解剖学的理解。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知识;2. 掌握神经系统各结构的形态、位置和功能;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4. 提高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初步认识。

三、实验材料与工具1. 实验材料:人体神经系统标本、解剖刀、镊子、剪刀、解剖板、解剖图谱等;2. 实验工具:解剖显微镜、解剖灯、解剖尺、解剖针等。

四、实验过程1. 脑部解剖(1)观察大脑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了解大脑的三个叶:额叶、颞叶和顶叶;(2)观察大脑半球表面的沟回,了解大脑的皮层结构;(3)解剖大脑半球内部的灰质和白质,了解神经元的分布和神经纤维的走向;(4)观察脑干、小脑和脑膜,了解它们的形态和位置。

2. 脊髓解剖(1)观察脊髓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了解脊髓的节段性;(2)解剖脊髓的灰质和白质,了解神经元的分布和神经纤维的走向;(3)观察脊髓的血管和神经根,了解脊髓的血液供应和神经支配。

3. 周围神经解剖(1)观察臂丛和腰丛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了解周围神经的分布;(2)解剖神经干、神经束和神经末梢,了解神经的分支和分布;(3)观察神经血管和神经肌支,了解神经的营养供应和支配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初步认识;3.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部分神经结构不易辨认,需要加强解剖图谱的学习;(2)在解剖过程中,部分神经纤维走向复杂,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3)对于神经系统的疾病诊断,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六、实验反思与建议1. 加强解剖图谱的学习,提高对神经系统结构的辨认能力;2. 注重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3. 多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4. 深入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脊髓知识点总结

脊髓知识点总结

脊髓知识点总结一、脊髓的结构1. 脊髓的位置人体的脊髓位于脊椎骨内,从颅骨延伸至第一或第二腰椎骨水平,大约为45厘米长。

脊髓内部包括灰质、白质、脊神经根和脊膜等组成。

2. 脊髓的组织结构脊髓主要由灰质和白质组成。

灰质位于脊髓内部,呈蝶状,具有神经元细胞体、突触和胶质细胞等结构。

白质则位于灰质的外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3. 脊髓的血液供应脊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脊髓动脉和脊髓静脉网络,这些血管负责为脊髓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其正常功能。

二、脊髓的功能1. 传递神经信号脊髓作为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的连接通道,承担着传递神经信号的重要功能。

当感觉器官接收到外界刺激后,神经信号会通过脊髓传递至大脑,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和意识。

2. 控制肌肉活动脊髓还通过运动神经元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放松,从而实现人体的运动功能。

当大脑发出运动指令后,神经信号会经由脊髓传递至周围肌肉,引发相应的动作。

3. 调节内脏功能脊髓还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如心脏的跳动、肺部的呼吸、消化系统的蠕动等。

4. 反射作用脊髓还负责调节一些简单的反射动作,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当感觉器官受到刺激后,脊髓可以通过反射弧迅速产生相应的反射动作,以维护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三、脊髓相关疾病1. 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由外部创伤、感染、缺血等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损害。

患者常常表现为肢体瘫痪、感觉丧失、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 脊髓压迫脊髓压迫是由于脊柱畸形、肿瘤、骨折等原因造成的脊髓受压,导致神经信号传输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感觉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

3. 脊髓炎脊髓炎是由于感染、自身免疫等原因导致脊髓组织发炎,引起神经元损伤和功能障碍。

患者表现为肌无力、感觉丧失、共济失调等症状。

4. 脊髓血管疾病脊髓血管疾病包括脊髓梗死、脊髓动脉瘤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脊髓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脊髓功能障碍和组织坏死。

脊髓血管疾病该怎么治疗

脊髓血管疾病该怎么治疗

脊髓血管疾病该怎么治疗
脊髓血管疾病是危害性非常大的一种关于血管的疾病,患者发病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出血,对患者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但是说起脊髓血管疾病大多数人都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脊髓血管疾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脊髓疾病: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血管疾病、运动神经元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朊蛋白病、艾滋病的神经系统表现、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脑型血吸虫病。

脊髓血管病是一组因供应脊髓的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导致脊髓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疾病。

脊髓血管临床上可表现为脊髓缺血和脊髓出血。

偏方一
专病专方补肾活血汤:熟地黄10g,当归12g,肉苁蓉15g,党参10g,黄芪15g,黄精20g,丹参15g,续断12g,川牛膝15g,
虎杖8g,桑枝8g。

水煎服,每日1剂。

适用于脊髓前动脉血栓
形成之治疗。

偏方二
单味中药治肝肾虚痿证,胎盘粉3~6g,每日2次。

偏方三
黄芪40g,川芎15g,赤芍15g,地龙15g,红花lOg,牛膝10g,葛根10g,瓜蒌10g。

缺血性脊髓血管病治疗原则与缺血性卒中相似,可应用血管扩张剂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低血压者应予纠正血压,疼痛明显者可给予镇静止痛剂。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脊髓血管疾病以及怎么治疗脊髓血管
疾病的介绍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正视该疾病,在发现有疾病症状的时候就采取专业的治疗,上述这几种偏方疗法虽然效果比较好。

但是大家只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关键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

解剖学椎管的名词解释

解剖学椎管的名词解释

解剖学椎管的名词解释椎管,又称脊髓管,是人体脊柱中的一个重要结构。

它是由一系列椎体和椎弓构成的空心圆筒状通道,起到保护脊髓和脊神经的作用。

椎管位于脊柱的中央,呈连续分布于颅底到骶尾部,形状和大小会随着椎体的变化而不同。

椎管的组成主要由椎体和椎弓构成。

椎体是脊柱的基本单元,由骨质构成,呈圆柱状,堆积在一起形成脊柱的主干,同时也构成椎管的前部。

椎弓由左右两侧的椎板和椎弓根组成,将椎体包围在外,形成椎管的后部。

椎板位于椎弓的背面,具有扁平的形状,相互连接形成椎弓壁。

椎弓根位于椎板的内侧,起着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椎管内主要包含脊髓、脊神经根以及脊膜三种重要结构。

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连接大脑与周围神经的桥梁。

它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和接收外界的感受。

脊髓伸延于椎管内,呈长形,从脑干的延髓开始,一直延伸到第一腰椎骨的水平,最后分为一束细长的神经根。

脊神经根通过椎管的间隙穿出,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负责传递神经冲动。

脊神经根分为背根和腹根两部分。

背根位于脊髓背部,负责接收外界刺激,传递给脊髓。

腹根位于脊髓前部,负责传递指令和感受,将信息传递到外周神经和全身各个器官。

脊膜是椎管内的一层薄膜,它包裹着脊髓和脊神经根,起到保护和固定的作用。

脊膜主要由三层组成,从内到外分别为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

软脊膜是最里层,贴附在脊髓和脊神经根表面,富含血管和淋巴管,有助于营养供应和废物排泄。

蛛网膜是中间层,在软脊膜外围形成一个蛛网状结构,起到支撑和填充椎管的作用。

硬脊膜是最外层,它由纤维组织形成,相对坚硬,起到保护和隔离的作用。

解剖学椎管的形态和结构对于理解脊柱和神经系统的运作至关重要。

通过对椎管的深入研究和解剖,可以更好地了解脊柱的构造和功能,对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它也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并为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提供了思路和支持。

总结起来,椎管是人体脊柱中的一个重要结构,负责保护脊髓和脊神经。

脊髓损伤概述ppt课件【29页】

脊髓损伤概述ppt课件【29页】
经损伤,弛缓性瘫痪
18 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
概述
19
锥体系 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路径 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主要由中央前回的锥体细胞的轴突所组成。 锥体系统(锥体系)包括:
皮层脊髓束 皮层延髓束
概述
20
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
21
上运动神经元
椎体细胞及其轴突 皮质脊髓束 皮质延髓(核)束
16
按照伤情原因
开放性损伤
损伤与外力作用的部位一致 损伤程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闭合性损伤
脊柱发生过度活动 骨折、脱位 脊椎附件损伤、韧带 脊髓供血血管的损伤
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
17
按照损伤部位或程度
脊髓震荡:最பைடு நூலகம்微的脊髓损伤
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
脊髓挫伤与出血:实质性破坏 脊髓断裂:脊髓连续性中断 脊髓受压:骨折、椎间盘压迫脊髓 马尾神经损伤:L2以下骨折脱位可以造成马尾神
前根病变
瘫痪呈节段性 根性疼痛 节段性感觉障碍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7
神经丛病变
一个肢体的多数周 围神经瘫痪/感觉障碍
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障碍与瘫痪的 分布与周围神经分 布相关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8
急性脊髓灰质炎 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 臂丛神经炎 多发性神经炎 桡神经麻痹 尺神经麻痹 腕管综合征 腓总神经麻痹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 闹神经运动核及其轴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22
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路径受到病变 的损害
各种不同类型的瘫痪
瘫痪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浅反射消失 连带运动 病理反射 瘫痪肌肉不萎缩 电测验无变性反应

脊髓疾病

脊髓疾病
第七章 脊髓疾病
第二节
急性脊髓炎
Acute myelitis
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
龚自力 讲师
联系电话:68774613 Email:gzl_944@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特 点和诊断要点。
难点:急性脊髓炎的鉴别诊断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脊髓的大体解剖、内部结构和血液供 应特点。 理解急性脊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 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掌握急性脊髓炎的诊断要点。
; – (4)其它症状; • 6、延髓空洞症常见症状; • 7、常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
四、辅助检查(Investigative Studies)
– 1、脑脊液常规及动力学检查; – 2、影像学检查:
• (1)MRI检查; • ( 2 ) 延 迟 脊 髓 CT 扫 描 ( DMCT); • (3)X线检查;
热等感染中毒症状,常伴根痛、脊柱叩痛 。 –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CSF细胞数和蛋白 质明显增高,CT、MRI有阳性发现。
• 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或转移 性肿瘤(metastatic tumor):
– 有结核中毒症状和其他部位的结核; – 脊柱X线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和椎
发病机理
• .流体动力学说:系1965年Gardner所倡导, Dyste等发展的脑脊液压力波传递理论
– 认为因枕大孔区畸形和小脑扁桃体下疝压 迫,使脑脊液循环受阻,不能顺利地在蛛网 膜下腔通过,四脑室内下注的脑脊液发生“ 水锤样效应”,在每次搏动时冲击四脑室下 端在胚胎时已闭塞的“闩(obex)”部,使脑室 液下注入脊髓中央管内,日久即使脑室液在 中央管积聚,形成空洞。空洞液的成分分析 也证实其与脑室液相近。

脊髓血管畸形护理查房

脊髓血管畸形护理查房

脊髓血管畸形护理查房脊髓血管畸形(Spin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VM)是指脊髓和脊髓膜血管系统的异常扩张或异常形态,是一种罕见的脊髓血管疾病。

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如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尿失禁等。

护理查房对于脊髓血管畸形的患者来说非常重要,下面将介绍如何进行脊髓血管畸形护理查房。

一、患者情况及体征观察1.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以便针对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

2.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意识状态、容貌、体重等,以了解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3.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包括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病理反射等,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

二、监测生命体征1.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早期发现潜在的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2.注意观察呼吸情况,防止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情况。

三、卧床护理1.维持患者平卧位,避免患者劳累和运动,减少脊髓压力。

2.固定患者的头部、颈椎和背部,防止进一步损伤脊髓。

四、创面护理1.定期更换患者的尿布、纱布,保持创面清洁。

2.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或化学物质进行创面清洁,尽量使用温水湿润纱布进行擦拭。

五、预防压疮1.定期翻身患者,保持皮肤的血液循环。

2.使用气垫床垫、薄膜或减压垫等装置,减少局部压力。

六、促进排尿和排便1.经常询问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况,鼓励患者多喝水,避免便秘。

2.如有必要,使用导尿管或灌肠等措施,帮助患者排尿和排便。

七、康复护理1.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帮助患者应对病情和康复过程中的困难。

脊髓解剖

脊髓解剖
---
C8-L2侧角内主要是交感神经细胞,发出的纤 维经前根、交感神经径路支配和调节内脏、 腺体功能
C8-T1侧角发出的交感纤维,一部分沿颈内 分支配同侧面部 血管和汗腺
S2-4侧角为脊髓的副交感中枢,发出的纤维支配 膀胱、直肠、性腺
2020/4/1
5、临床上作腰椎穿刺或腰椎麻醉时,多在第3-4 或第4-5腰椎之间进行,因为在此处穿刺不会损伤 脊髓。
2020/4/1
---
马尾:
脊髓末端变细形成脊髓圆锥,约平腰1椎 体下缘,此水平以下腰、骶、尾脊神经前 后根在椎管腔内下行一段距离后,出相应 的椎间孔,形成脊神经,在椎管腔内的一 段脊神经根称马尾。
等长,所有神经根呈直角自脊髓发出进入相应的椎间孔,胚胎4 个月后脊柱发育较脊髓快,脊髓头端连于脑部呈固定状态,而 脊髓头端以下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与脊柱的相应关系不一致。 脊髓尾端呈圆锥变细处,叫脊髓圆锥。从腰3到尾1有脊髓神经 束,象马尾一样,所以叫马尾神经。脊髓的终端马尾圆锥在新 生儿时与腰3平行。成人在腰1或腰2椎间盘水平。因此,在此平 面以下,腰骶尾神经根在未出现相应的椎间孔以前,在椎管内 行一段距离。
2020/4/1
---
白质
下行纤维束(运动传导束) 主要有皮质脊髓束:包括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 束; 红核脊髓束(位于外侧索);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等;
2020/4/1
---
上行束——脊髓丘脑束: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触及压觉。
脊髓丘脑束在白质前连合处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传导痛温 觉,发生交叉,形成脊髓丘脑侧束;另一部分传导触压觉,部 分交叉,形成脊髓丘脑前束。
2020/4/1
---
薄束和楔束
位于后索,薄束居内侧,楔束居外侧,薄束在后正中沟两旁,纵贯脊髓全长, 楔束在薄束的外侧,仅见于第4胸节以上。

脊髓解剖

脊髓解剖

脊髓的血管供应


1脊髓前动脉 两侧椎动脉→延髓腹侧合成 一支→脊髓前正中裂→通过沟动脉供应脊 髓横切面的前2/3。包括中央灰质、前柱、 侧柱及前索、侧索和皮质脊髓束。易发生 缺血性病变,导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2 脊髓后动脉 同侧的椎动脉→左右各一根 →脊髓后外侧沟→后柱和后索(脊髓横断 面后1/3)。分支吻合好,不易发生缺血病 变。


内部解剖

2 薄束和楔束 位于后索,薄束传递同侧 下半身的深感觉和精细触 觉,楔束在T4以上才出现, 传递同侧上半身的深感觉 和精细触觉。因此,在T4 节段以上才能看到薄束和 楔束;在T4节段以下,后 索全由薄束所占据。

薄束止于延髓的薄束核, 楔束止于楔束核。
本体觉包括肌腱、骨骼、 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 振动觉以及精细或辨别性 触觉。
腰骶段神经根在圆锥下垂 直下行形成马尾。
外部形状

5、脊髓由三层被膜包围,硬脊膜、蛛网膜、 软脊膜。硬脊膜与脊椎骨膜间隙为硬膜外 腔,其中有静脉丛和脂肪组织。是炎症、 转移瘤好发部位。蛛网膜与软膜之间为蛛 网膜下腔,内充满脑脊液。
内部结构

脊髓的横切面上,外面为 白质,内面是灰质,呈蝴 蝶形,中间是中央管。 灰质:前角(下运动神经 元),前角内含有多极运 动神经元,大型的为a神经 元,小型的有r神经元,它 们的轴突出前外侧沟组成 脊神经前根。a细胞发出的 纤维分布到梭外肌纤维,r 细胞发出的纤维分布到梭 内肌纤维。
脊髓纵向节段损害的临床表现

• • •

2 颈膨大(C5-T2) 肩或上肢根痛。 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 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 Horner征(霍纳征) C8T1侧角一部分支配同侧的 瞳孔扩大肌、睑板肌和眼 眶肌。另一部分支配同侧 面部的血管和腺体。损伤 后出现Horner征。 上肢腱反射改变有助于病 变节段的定位: C5-6病变, 肱二头肌反射消失。C7病 变,肱三头肌反射消失。

脊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脊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2>脊髓丘脑前束:
5
脊髓疾病
髓内病变感觉定位
Henripan 整理
后根内侧粗纤维→后角固有核(换元)→白质前连 合交叉→脊髓丘脑前束→丘脑;
外侧部传导粗浅触觉,内侧部传导压觉; 由内向外依次为颈、胸、腰、骶。
※脊髓丘脑束综合征
对侧肢体传导束型痛、温觉缺失;
分离性感觉障碍,即深感觉和触觉存在,痛、温觉
※脊髓小脑束病变综合征 双侧肢体的反射性本体感觉缺失,导致小脑性共济失 调,不能被视觉矫正。皮质脊髓侧束常可受累。 13、脊髓各传导束的相互位置关系
6
<1>前、侧索内的上 行传导束位于白质 最外侧部
<2>固有束在白质的 最内侧部
<3>下行传导束主要 居于白质中间部
脊髓疾病
14、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起于中央前回 在延髓交叉 行于侧索 终于脊髓前角
多数无
常有
肌电图 肌肉活检
NCV 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正常,后期呈废用性萎缩
NCV 减低,有失神经电位 失神经性改变
<2>感觉障碍 根痛 节段性或根性感觉障碍 传导束性感觉障碍的平面 传导束病损的其他表现
· 后束损害出现 Lhermitte 征(低头曲颈触电样征、放电样疼痛) · 侧束损害出现传导束痛
缺失;
少数纤维来自同侧,对侧肢体痛、温觉缺失一段时
间后,痛、温觉可有不同程度恢复;
痛、温觉缺失平面较病灶平面低一、二个节段。
髓外侧方病变感觉定位
髓外后方病变感觉定位
12、脊髓小脑前后束 脊髓小脑后束:薄束部分终支进入背核形成,将 同侧下肢和躯干的本体感觉冲动传至小脑。 (反射性本体感觉) 脊髓小脑前束:传导全身反射性本体感觉。

脊髓疾病——讲义

脊髓疾病——讲义
(1)髓内病变:根痛少见,症状常为双侧性。感觉障碍自病变节 段开始呈下行性发展,常为分离性感觉障碍,有马鞍回避;节 段性肌肉瘫痪与萎缩明显,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早且严重。 (2)髓外硬膜内病变: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症状出现早,在较长时 间内可为唯一的临床表现,是神经鞘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3)髓外硬膜外病变:可有神经根刺激症状,但更多见局部脊膜 刺激症状。感觉障碍亦呈上行性发展,括约肌障碍出现较晚, 受压节段肌萎缩不明显。
浅感觉区
9
感觉( )纤维束
脊髓白质
纤维束
薄束 楔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运动( )纤维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Barne前外侧束 红核脊髓束
短(
顶盖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网状脊髓束 内侧纵束
)纤维束 固有束
躯体运动 肌张力 视听反射
深感觉 浅感觉 脊髓反射
10
脊髓灰质自主神经中枢 病损部位
33
慢性脊髓压迫症呈缓慢进行性发展,通常 表现三期:(1)根痛期:神经根痛及脊膜刺 激症状;(2)脊髓部分受压期:表现脊髓半 切综合征;(3)完全受压期:出现脊髓完全 横贯性损害。三期的表现并非绝对孤立, 常可相互重叠。
1· 神经根症状 2· 感觉障碍 3· 运动障碍
表现为根痛或局限性运动障碍。
肿瘤压迫示意图(1):
29
肿瘤压迫示意图(2):
30
肿瘤压迫示意图(3):
31
肿瘤压迫示意图(4):
32
2· 发病机制
病情程 度的相 关因素
①是否有代偿
②脊髓受压的速度:急性、慢性
③病变发生的部位:髓内还是髓外
3.
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压迫症病情进展迅速,脊髓功能可 于数小时至数日内完全丧失,多表现脊髓横 贯性损害,常有脊髓休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见脊髓血管畸形
发病机制:
脊髓
AVM:最常见
胚胎期节段性背 外侧动脉发育不良
椎体
椎旁软组织、 肌肉 皮肤
节段性 血管畸形
AVF
血管 瘤 其他
Cobb’s 综合征:SAMS的完surgery 59:S3-195-S3-201, 2006 2. N Engl J Med 1969; 281: 1440–1444 3. 感谢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曹文杰教授分享部分图片
根髓动脉
前根髓动脉-脊髓前动脉 后根髓动脉-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通过软膜血管
网沟通
根 前根 根髓 后根 根软膜
脊髓血管病变
脊髓前动脉综合症 髓内动静脉畸形 髓周动静脉瘘 硬脊膜动静脉瘘
脊髓血管病变
如何从临床和无创影像学发现脊髓血管病变的蛛丝马迹? 如何看懂脊髓血管病变?-构筑
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髓内动静脉畸形:青少年,突发截瘫,脊髓出血 硬脊膜动静脉瘘:老年男性,脊髓水肿,反复进行性加重,激
素治疗后恶化,MR流空影
血管构筑
软脊膜 髓周动静脉瘘
脊髓 髓内动静脉畸形
硬脊膜 硬脊膜动静脉瘘
硬脊膜动静脉瘘
髓周动静脉瘘
髓内动静脉畸形
Cobb’s 综合征
Cobb’s 综合征:皮肤+脊髓+椎体+椎旁软组织全层受累
胸主动脉 主动脉弓
肋间动脉 三根毛
前根动脉 后根动脉 颈总动脉 椎动脉
根动脉:神经根、硬脊膜 根髓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
根软膜动脉:软膜血管网
颈外动脉:A硬RA脑:膜前根动脉 颈内动脉:A大SA脑:前脊髓、前中动动脉脉 大脑后、基P底AN动:脉软膜动脉网
PLSA:脊髓后动脉 PRA:后根动脉 RA:根动脉 RMA:根髓动脉 SuA:沟 (中央) 动脉
1895年:第一次描述; 1915年:因Cobb、Cushing的描述被大家认识
皮肤病变 Capillary malformations :酒红色痣、血管扩张性疣 外观可多变,与脊髓病变节段一致 皮肤病变有助于Cobb’s 早期诊断及脊髓病变定位
脊髓节段性动静脉畸形综合症
全称:“spinal arteriovenous metameric syndrome”(SAMS)
脊髓血管解剖及脊髓血管疾病基础
黄磊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放射科
颈总动脉,椎动脉… 大脑前、中、后动脉…
软膜血管
椎动脉、肋间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软膜血管
脊髓供血动脉的来源
2根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 主动脉:成对肋间动脉,腰动脉 2根髂内动脉:髂腰动脉、骶正中动脉、骶外侧动脉
脊髓DSA:第一组
锁骨下动脉:椎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
脊髓DSA:第二组
主动脉:成对 肋间动脉 腰动脉
脊髓DSA:第三组
髂腰动脉、骶正中动脉、骶外侧动脉
脊髓供血动脉
1脊髓前动脉 2脊髓后动脉
髓内供血动脉
中央沟动脉:从脊髓前动脉发出-灰质。 外周动脉:由软膜血管网和其发出的穿动脉组成-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