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人生
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
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假如我已经站在科研巨人的肩膀上,作为一名学生,我对未来强国重器的设想充满了憧憬和好奇。
我相信,未来的强国重器定会发展腾飞。
首先,未来的强国重器应是高科技的代表。
未来的科技发展非常迅速,强国重器必定应该是集合一切创新、汇聚核心技术的尖端科技,不仅应该是高速、高效、智能的,还应该是环保、节能的,最好是能够发挥自愈能力。
如今智能高速未来,未来强国重器必然与智能联系紧密,未来的强国重器将具备超强的自主决策能力,实现真正的无人化和智能化。
这样的设备不仅可以在高强度、高危险、高精度的场合下完成各种工作,同时也能够通过自我学习和适应,逐渐提升自身的技能和能力。
其次,未来的强国重器应当是多元化的。
像超级计算机、高速列车、核电站这些传统的重器,虽然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未来的重器发展应该更加综合化和多元化。
可能还会有大型太阳能发电设备、精密机器人、纳米材料技术等等,还要实现全球联接和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巨大的智能系统。
这样的系统可以实现所有设备间的互控、互联,并且通过共享数据和知识,彼此协同,一起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最后,未来的重器必须是人性化的。
对于用户而言,重器应该是友善、舒适、感官的。
利用人工智能,让设备更加智能化的同时,能够实现人机交互的无缝衔接,以更舒适的方式满足人们的需求。
不仅人与机器和谐相处,未来强国重器需要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友好。
帮助实现真正的碳中和,并且大量使用清洁能源。
同时,这些设备还将与自然环境达到更好的和谐关系,减少了对人类和环境的破坏。
科技带领着世界前进,科技带领着世界飞速发展,科技带领着世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未来科技将渗透在全球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更加便捷化生活,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以及人工智能等等理念,将是我们这一代走向未来的目标和使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姓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指导老师:。
享受教育科研的诗意人生
桂 梅 、 永 正 、 双 金 、 镇 西 等 2 多 位 全 国 著 于 孙 李 0
名 特 级 教 师 来 通 州 与 沙 龙 成 员 同 台 上 课 并 作 专 题 点 评 ; 后 举 办 了 1 期 “ 级 教 师 论 坛 ”, 8位 先 4 特 2 特 级 教 师 分 别 介 绍 了 自 己 成 长 、 才 、 功 的 经 成 成 历 与 体 会 : 后 就 “ 读 名 师 , 悟 成 功 ” “ 习 先 解 感 、 学
为 了 坚 持 和 贯 彻 落 实 “ 个 指 向 ” 指 导 思 三 的
想 , 每 次 组 织 申 报 省 、 规 划 课 题 的 时 候 , 都 在 市 我 深 入 到 课 题 申 报 学 校 , 校 长 、 师 一 起 分 析 所 和 教 在 学 校 和 教师 生 存 与 发展 过 程 中的 问题 与矛 盾 ,
进 路 径 上 , 可 以通 过 鼓 励 和 培 育 “ 富 ” 即让 也 先 ,
一
质 . 进 教 师 专 业 化 基 础 上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而 促 从
实现 教师 素质 的 提升 。 如果 不 是这 样 , 题 的 选 择 与设 计 远 离 中小 课
学 实 际 , 离 中小 学 教 师 学 习 、 活 、 作 实况 , 远 生 工
个 “ 提 高 推 普 及 , 普 及 促 提 高 ”的 工 作 思 以 用
路 。 据 此 ,我 在 各 级 领 导 的 关 心 和 支 持 下 , 于 20 0 1年 7 月 创 办 了 “ 州 市 ‘ 师 之 路 ’ 育 科 通 名 教
研 沙 龙 ”( 称 “ 师 沙 龙 ” 。 这 是 一 个 容 “ 富 简 名 ) 先 与 共 富 ”、 “ 高 与 普 及 ” 一 体 的 半 民 间 半 官 集 提 于 方 的组 织 ( 采 用 民 间 的 性 质 建 制 、 方 的管 理 即 官
科研道路上的人生格言
科研道路上的人生格言
科研道路上的人生格言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探索未知,创造未来。
这句话强调了科学家的使命,即探索未知的领域,发现新的知识和技术,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永远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科学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这种精神能够驱使科学家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推动科学的进步。
3. 精益求精,努力追求卓越。
科研需要不断地追求卓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不断地让自己更加出色。
4. 勇于创新,敢于挑战。
创新和挑战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和挑战,才能够推动科学的发
展和进步。
5. 多思考,多实践,多交流。
科学研究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实践,需要不断地与其他人交流和沟通,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和帮助,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6. 摒弃偏见,保持客观。
科学研究必须摒弃偏见,保持客观,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科学结论,推动科学的进步。
7. 专注于细节,注重实效。
科学研究需要专注于细节,注重实效,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结果,并将这些结果应用到实践中。
总之,科研道路上的人生格言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都体现了科学家们的精神和追求,是科学家们所应该遵守和信奉的基本原则。
科学人生复合之才 ———走近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
科学人生复合之才———走近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吉星学家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
”在哈工大也有一位喜欢散步的长者,他身材高大,面容慈祥,说起话来逻辑缜密、声音洪亮,要是有机会能跟他多接触,你会经常听到他爽朗的笑声。
已逾古稀之年的他依然“战斗”在科研工作一线,出国交流座谈、带领课题研究、报告讲学……时间表被排得满满的。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我的精神状态很好,现在最缺的是时间”。
这位喜欢“科学散步”,却常常忙得连散步的时间都没有的长者就是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航天学院首任院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
百尺阑干横海立,一生襟抱与山开。
20多年前,在国内,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其中有很多问题尤其是力学问题有待解决。
杜善义提出了用力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来解决复合材料应用和研究中的问题,以无可辩驳的实践证明和理论支持获得了国际国内一致好评,并先后在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分析、评价,复合材料力学以及智能材料系统与结构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
渴求知识师从钱学森杜善义1938年出生在大连,那时正值伪满洲国统治东北。
特殊的历史环境令杜善义自小就形成了两个信念:第一就是我们国家需要强大起来;第二就是要多学知识,发奋努力,摆脱贫困。
年幼的杜善义聪明好学,渴求知识。
虽然家境贫寒,但由于重视教育的缘故,家里仍坚持将他送到学堂读书识字,而在自己的努力下,杜善义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高中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高中毕业前夕,杜善义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当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他面临着能否继续读书的窘境。
考虑到求学会给家里造成很大的负担,他心里便有了辍学工作补贴家用的念头。
这时母亲替他下了决心,她毫不犹豫地对儿子说:“就算我讨饭吃,也要供你把大学念完!”老师也找他谈话说,你资质这么好,不去念书太可惜了。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黄曹兴坚定科研人生路 牢记林化人使命
INNOVATING CHIN A |列新中国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黄曹兴:坚定科研人生路牢记林化人使命■文/张晶悦王宁“志高则言洁,志大则辞宏,志远则旨永。
”这就是黄 曹兴。
在他身上,能读到纯粹的科学家的科研精神,一种为 了理想而不避风雨、勇往直前的热忱。
这种热忱被他自己称 为“有信念、爱折腾、坚持一点”,他就是可再生清洁能源 研究路上的一位自由探索者,以学问为矛、以理想为马,自由驰骋,风雨兼程,在科研和教学中开辟出一条宽阔的道路。
黄曹兴,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享受三级 教授待遇)。
2012年毕业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动植物检疫专 业,2017年获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博士学位,并 于2015年前往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学习进修1年,主 要从事生物质资源(竹材加工剩余物和秸秆等)高效生物转 化、木质素的分离方法、结构分析、改性及其高值化研究,全力为我国农林废弃物资源制备高端化学品和能源做出积极 贡献。
科研创新,源于林化人一份责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在一项 事业中想要取得成绩,更离不开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感和日复 一日的辛勤耕耘。
2012年本科毕业后,黄曹兴跨学科进入南京林业大学深造学习,从事木质纤维原料细胞壁的组分分离与结构鉴定、木质纤维素原料的预处理与酶水解等科研工作,宄其根源就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解决当前全球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积极破解生物能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壁垒。
近年来,大量使用化石资源所引发的资源枯竭、温室效应、雾a和城市污染等问题己成为人们关 注的焦点。
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构建清洁、低碳与安全高 效的能源体系,已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纤 维素燃料乙醇因其原料可再生、清洁和不引起温室效应等特点而被国家列为支持发展的替代能源之一。
2017年9月,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将在全国范围推广使用车用生物乙醇汽油。
科研使我成长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我的成长故事,主题是“科研使我成长”。
科研,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追求,更是一段人生旅程,它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在实践的磨练中不断成长。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母校,感谢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科研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在这里学习、成长。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导师,是他(她)在我科研的道路上给予了我无尽的关爱和指导。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科研如何使我成长。
一、科研让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在科研的道路上,独立思考是至关重要的。
刚开始接触科研时,我对每一个问题都充满好奇,但往往在查阅资料、实验操作中遇到难题。
这时,我学会了独立思考,不轻易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通过查阅文献、请教导师、与同学讨论等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记得有一次,我在进行一项实验时,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当时,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但都无法找到解决方法。
在导师的鼓励下,我开始独立思考,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等方面进行剖析。
经过反复推敲,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成功解决了它。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独立思考是科研工作的灵魂。
二、科研让我学会了团队协作科研是一项集体智慧的结晶,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
在科研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有一次,我们团队承担了一项大型课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团队成员纷纷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是科研成功的基石。
三、科研让我学会了持之以恒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坚持不懈。
有一次,我在进行一项实验时,连续几天都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
这让我倍感沮丧,甚至想要放弃。
然而,在导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支持下,我重新振作起来,继续进行实验。
学术成就人生,科研创造价值——论大学教师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
现代大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 中最重要 的组织机构之一。知
掘与培育, 科学 的发现与技术 的更新 , 社会的文明与理智 , 不同文 化间的交流 与沟通 , 无不依赖大学作为基础② 。所以 , 现代大学教
识的保存 、 传授 、 传播 、 应用和创新 , 文明的传承和进步 , 人才的发 社会知识 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 现代高等教育不能满足于教 师传播 进行科研而有学术成绩。更重要的是 , 对于培养创造性人才来说 ,
果是个人思想 、 道德 、 智慧的凝炼 。孟子说 ,君子穷则独善其身 , “ 达则兼济天下” 。教 师不论“ 和“ , 穷” 达”都要“ 善其 身” 这是个人 ,
作 者 简 介 : 海鹏 ( 9 1 , , 蔡 1 7 一) 男 中共 党 员 , 师 , 族 , 南省 益 阳 市 人 ,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经 济 与管 理 学腕 硕 讲 汉 湖 北 士, 现任 空军航 空维修 技 术学 院 网络 与信 息管理 处处 长 , 要研 究方 向为管理 信息 系统 。 主 杨 坤 玉( 9 4 , , 1 7 一) 女 中共 党员 , 师 , 讲 汉族 , 湖南 省永 州市人 , 国防科 技大 学硕 士 , 任空 军航 空维 修技 术 现 学 院机械 制造 工程 系机 械 基础教研 室主任 , 主要研 究方 向为机械 设计 及理论 。
学必借术 以应用 , 术必以学为基本 , 两者并进始可。”
会和时代赋予大学教师的神圣责任和使命 。一 、 从教师 自身专业 发展来看 , 科研是教师强化专业知识 、 提升科学修养 、 提高智力素 质的主要途径 , 是教师 由传统狭小封闭教学空间向整个社会知识
空间延伸 的有效方式 , 是教师个体通过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 与社会交流和沟通的科学行为。 、 二 从教育教学的需要来看, 信息 既有知识 、 技术和文明 , 而是需要学 科前沿的事物, 这就需要教师
寻找科研人生的最优解——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梁湧
68 科学中国人 2020年9月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寻找科研人生的最优解——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梁 谢更好1947年,33岁的美国数学家Dantzig 提出了一种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单纯形法,该方法奠定了线性规划的基础,进而使经济学、环境科学、统计学应用等学科得到了迅速发展,也使优化理论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与生产经营的日益发展,决策者面临的决策场景快速变化,也使得对优化计算方法的需求越来越精进,以优化问题为基础的理论研究也愈发精细。
新方法的不断出现,同样促使优化理论的实际应用范围逐渐变得广泛。
所谓“时势造英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梁湧从优化理论入手,潜心研究优化理论在供应链、收益管理、机制设计等多个领域里的应用。
他一路与时代同行,通过构造模型,深挖性质,探索算法,为寻求管理科学中重要决策问题的最优选择注入新的思考与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正所谓有了创意才有创新,才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
梁湧一直肩负着重任,他开拓创新,为解决管理科学问题找寻更多新方法与新技术而不断努力。
“我觉得这个研究领域很有意义,也很有趣。
”深耕优化问题研究多年,梁湧仍如最初接触其时那样充满朝气与活力,力图找到每个科研难题的最佳答案。
巧遇优化之精彩梁湧长期研究的问题属于运筹学范畴,作为现代管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运筹学多以数学为基础,主要目的就是在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时,为其提供科学依据,帮助管理人员寻找复杂问题中的最佳答案。
而且运筹学理论实用范围极其广泛,在企业管理、基本建设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得到应用。
风生水起逐浪高,运筹学理论的发展声势一浪高过一浪,如今随着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人们已经可以在能源经济、能源市场、智能电网、自由控制等多个领域里找到运筹优化理论的身影。
科研人生硕果累累
科研人生硕果累累导读:吴海龙博士系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级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教授多年来在液膜pH化学传感器、稳健统计学新应用、三维数阵分析、二阶张量校正、二阶标准加入分析及其应用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其代表性创新成果包括梳理、发展、完善了定量分析化学或者称作化学测量学的基础通用理论:化学多维多元校正理论、方法、策略、算法及创新性应用。
曾荣获2002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均排名第三,代表性成果的主要贡献者),2012年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2019年中国化学会第二届计算机化学“杰出贡献奖”等学术奖项。
培养毕业博士生25名、毕业硕士生70多名。
一.重要奖项实至名归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杰出贡献奖”奖励为计算机化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在某一领域中做出了完整、系统、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的科技人员,每届奖励1名。
国际著名药物化学家、美国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王少萌,在2019年把这样珍贵的杰出贡献奖荣誉证书颁发给了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吴海龙教授。
吴海龙教授获中国化学会计算机化学杰出贡献奖吴教授研究方向之一,所谓 pH传感器是用来检测被测物中氢离子活度并转换成相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通常由化学部分和信号传输部分构成。
pH传感器常用来进行对溶液、水等物质的工业测量。
pH传感器,可以对大型反应槽或制程管路中pH值进行测定,耐高温杀菌、CIP清洗。
用于多种场合的pH值测量,比如:废水污水场合pH值测量,电镀废水场合pH值测量,高压场合pH值测量等多种场合pH值的测量。
吴海龙等研制的液膜pH电极因其具有独特优良性能已被国际FLUKA公司高价销售三十余年至今。
吴海龙教授自1982年以来,主要从事分析化学、化学计量学、计算机化学及化学生物传感等科研、教学及管理等工作,包括原机械工业部系统环保数据统计分析,湖南大学、长沙市乃至湖南省区域环境质量检测及环境影响评价,长江水系水环境背景值系统稳健表征与分析研究,化学传感膜实验优化设计,化学计量学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等多元分辨及校正新算法比较研究,流动注射分析系统容积可变计算机辅助进样装置研制,化学三维乃至多维数阵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其在现代分析化学中应用研究,数学分离及其化学张量校正(化学多维校正)及张量标准加入法基础研究,与LC-DAD、三维荧光光谱、LC-MS等现代分析仪器相结合新应用,智能化荧光光谱仪研制、定量蛋白质组学等科研工作,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
杨立新:人生如棋 科研如棋
杨立新:人生如棋科研如棋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6年第10期本刊记者刘江杨立新,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
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金属快速熔凝过程界面特性研究,结合CFD模拟技术进行激光加工熔化和凝固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2006年在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任教以来,主持了多项国防领域的CFD数值模拟项目。
长期从事传热传质、凝结换热、微细通道相变流动传热和多物理场耦合等方面研究,做了大量的创新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在没见到杨立新之前,记者就听闻他是一个十足的棋迷,是资深的围棋爱好者。
待到见面之后,他本人亲自证实了这一说法。
在日常紧张的科研、交流和教学工作之余,他已经极少有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了,但是只要有片刻的功夫,杨立新一定会摆上棋盘找人杀上一盘或者独自一个人打谱,这种在别人眼中又费脑子又劳心的事儿,在杨立新看来却是一种最佳的放松和休息方式。
对此,杨立新解释,别小看了这黑白之道,里面蕴含的哲理却是深不可测。
围棋的变数极多,进退攻守,取舍得失。
不坚持到最后一步,决不能放弃希望。
人生如棋,科研事业也是如此,只要不轻言放弃,就会有翻盘成功的可能。
开局艰辛:步步为营的人生积累位于北京西直门外高粱桥斜街的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是杨立新的工作地点。
闹中取静的办公楼显得已经有些破旧了,这和想象中那些高大上的科研环境有些相差甚远。
然而就是在这里,杨立新先后主持完成了两个国家级自然基金的面上项目以及大大小小的省部级和北交大的项目几十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深谙围棋之道的杨立新明白,棋要一步一步下,科研之路要一步一步走,只有步步为营,才能扎实稳定。
围棋中讲究“势”,势就是为将来获胜的可能所做的积累。
杨立新在年轻的时候就为自己的科研之路做足了高瞻远瞩的规划。
1991年在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动力系本科毕业之后,由于所学的是飞机发动机热能工程的领域,所以杨立新被分配到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从事发动机涡轮相关的一些设计和分析工作。
学术和人生导航
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学术与人生导航心得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们寻找身边的榜样,推动学生做出科学的人生规划,学院举办了“学术与人生导航”系列讲座。
着这十二场讲座,每一场都是我们的视听盛宴;每一位老师的精彩讲演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用自己的求学及科研经历,向我们传授了他们一路努力的经验和教训,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多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
老师们对实验室和实验项目的介绍,激起了我们对科研事业的向往,为我们的考研专业的选择做了辅导。
杨振才讲授以多年的学术经验和企业领导经验为我们做了精彩讲座,他用一个个实例列举了自己在产品研发,生产,推广各个阶段遇到的问题集解决方法。
以长着的身份为我们以后真正进入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真诚的寄语。
杨振才教授向我们提出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要有以下几点品质:要具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生活、追求卓越;尊重他人、不断学习;要持之以恒,永不言败;在职业化的道路上要始终保持一种“空杯心态”,才能越行越远,越走越高。
“空杯心态”看是很简单,其中的道理很多人又都明白,但可以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我们这一代是骄傲的一代,好胜心强,不肯服输,不肯直视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以致于我们的短板越来越短,不但不能成我们前进的跳板反而成为了绊脚石。
“尊重上级,尊重师傅,才会有人叫你,才会用最短的时间,走最少的弯路,学到很多的东西。
”一种谦虚,不骄傲不自满的态度,是每一位成功人士都就有的态度,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学习的。
在中“空杯”心态在生科院的每一位老师身上都有体现,不管他们的职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年纪有多老,老师们始终保持的这种谦虚,努力用知识填满自己的心态,也是我们生科院的学生们应该学习和继承的。
“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这是杨振才教授给予我们最后的寄语。
林清玄大师这简短的十二个字,却道出了每一位教授和老师们的求学和科研里程,是我们深受启迪!最宝贵的十年学术人生的荒废并没有阻挡她对梦想的追求,她坚信“诚信,感恩,”的人生准则,一路坚守,一路前行。
闫凯:科技创新—我的人生信条
姓名:闫凯性别:男民族:汉族政治面貌:中共预备党员专业班级: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专业09-2班主要经历及获奖情况:1.2009年参加中国石油大学第六届模型制作及环境设计大赛,获得三等奖;2.2010年获得中国石油大学第十二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和第二届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3.2010年参加第七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移动G3专项竞赛,其团队作品《卡米手漫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二等奖;4.2010年参加青岛开发区第五届大学生科技节科技论文大赛,获得一等奖;5.2011年获得青岛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节科技论文大赛二等奖和数学建模竞赛优秀奖,论文入选《青岛市第二届大学生科技节优秀论文集》;6.2011年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其团队作品《辉光放电和光催化技术综合处理三次采油废水装置》获得全国三等奖;7.积极组织学校学院科技活动,在校科协和院科协担任科协网络信息部副部长,负责建设和维护科协网站,曾获学校科技创新奖学金和“科技活动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科技创新——我的人生信条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题记这是温总理2007年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向师生们说的一席话,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
同样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我的理解是:中华民族要想实现真正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关注世界和国家命运,并且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为什么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谈到科技创新,我们首先要正视一个问题。
听到有很多同学说科技创新与自己无关,感觉离自己很遥远。
那么,很多人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我不想说为国家为民族之类的东西,仅从个人来说,我们不要忘了,我们是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我们都会是公司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都会面临技术创新的一些任务。
执着科研无畏 无问西东求真
执着科研无畏无问西东求真作者:刘江来源:《科学中国人·上半月》2018年第07期与冯胜飞的对话,他真实的个性与幽默的言语让记者印象颇深。
对于科研,他由衷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给予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
对于人生价值,他始终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由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决定的。
冯胜飞的世界鲜活而又真实。
他专注严谨、脚踏实地;他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与年轻人打成一片,喜欢接触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方向。
他热爱科研,同时也热爱思考生活。
在青春最光亮的日子里,他选择了与科研为伴。
前行路上,他一直在用勤奋与踏实谱写自己的科研梦想,用实干诠释科学研究者的情怀与担当。
在与记者的言谈中,深耕微纳光学传感技术、双光子三维激光直写纳米技术研究的冯胜飞对于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充满自豪,“为社会做有用的科研”的理念诠释了他的学术精神与科研情怀。
缘起——此生决心与科研为伴中学是一个充满“白日梦”的时期,大多数少男少女都会在自己心灵深处安放一尊自己的偶像,冯胜飞也不例外。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本《中学生数理化》杂志上看到了一篇题为《探索的动机——爱因斯坦在普朗克60岁生日宴会上的讲话》的短文。
从头到尾读完之后,他一下子被爱因斯坦在短文中描述的物理学殿堂迷住了。
就好像少男少女们崇拜明星一样,物理学殿堂里的科学家们也成了冯胜飞的偶像。
于是,“白日梦”里,他经常会幻想自己与这些偶像们在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
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他从内心深处把“最正确的”探索动机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追求看到“宇宙和谐的美”。
然而,这种试图看到“宇宙和谐的美”的学习方式很难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幸运的是,在高考时,冯胜飞刚好通过了河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教育专业的分数线,使得他的物理“白日梦”可以继續。
在这种“最正确的”探索的动机的驱使下,冯胜飞在4年的大学生活中,除了专业课学习外,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
本科毕业后,虽然对于研究生究竟是什么脑子里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他觉得自己还没有找到心目中的“宇宙和谐的美”,应该去攻读研究生,以便继续寻找下去。
教书育人与科研创新,是我坚守一生的事业
教书育人与科研创新,是我坚守一生的事业◊潘春旭书山有路勤为径,求知向学我出生在二里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 第一个王朝——夏朝都城的河南偃师,古老 的中原文化基因使我在后来的教学科研生 涯中与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结缘。
虽然不是 地道的武汉人,但是由于父亲在武汉大学读 书和留校工作的缘故,我从1972年随父迁 至武汉大学襄阳分校,随着襄阳分校的撤 销,我于1977年回到武汉大学,在武汉生 活至今。
算起来离开家乡在湖北和武汉生活 已经有40多年了,能够说流利的“双语”:武汉话和河南话。
我们60后是幸运的一代,赶上了改革 开放和恢复高考。
武汉大学附中毕业后,我于1979年考人了武汉大学物理系学习。
然 后又分别在武汉大学和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原名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在的武汉理 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在职完成了硕士和博士 学业,一路学来也算顺利和平淡。
让我感到 自豪和骄傲的是在导师孙国正教授的指导 和培养下,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复合零部件 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显微结构特征及其转变 机理研究”获得了 “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 学位论文”,也就是俗称的“全国百篇”。
全国髙校都把能否获得“全国优秀博 士学位论文”作为衡量本单位研究生培养质 量的一项重要标杆,竞争非常激烈。
像武汉 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这样的重点高校也经 常出现年零篇的情况,而我的获奖更成为了武汉文史资料2018年第5期|25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潘春旭现在武汉理工大学唯一的一篇“全国优秀博 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学术人生的标志, 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不仅是求学生涯的完 美检阅,更是今后发展的崭新起点。
我经常 对学生讲:“一个人的职称和职务都是别人 给的,只有学位是自己努力‘读’出来的, 可以跟随自己一生!”据说在国外有些学术 会议上,照合影坐中间的不是官职最高的 人,而是获得博士学位最早的人,如果没有 博士学位甚至可能都没有资格参加照相。
提起我的博士论文,那几年确实比较 拼。
做科研的心得体会(精品5篇)
做科研的心得体会(精品5篇)做科研的心得体会篇1我的科研之路:寻找激情,探索未知,塑造未来自从我踏入科研领域以来,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新的认识。
科研不仅是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方式,更是一种增强理解、激发创新和塑造未来的手段。
在科研的道路上,我逐渐明白,真正的科研不仅仅是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更是一种创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开始,我对于科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论文和实验阶段。
然而,随着我深入科研,我逐渐认识到,科研是一种对世界的深度理解,是对前人知识的批判性思考。
我学会了如何阅读和理解研究文献,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分析数据,以及如何撰写论文。
我也学会了如何思考创新的方法,如何解决科研难题,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
我参与的每一个项目都让我学到了很多。
我曾在一个关于气候变化的项目中深入研究大气环境,感受科研的严谨性和深度。
我也在一个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项目中,通过观察物种演化,理解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每一次的科研经历都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科研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科研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也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我曾遇到研究方法上的困难,也曾在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上遇到问题。
但是,每一次的困难都让我更加坚定了科研的决心。
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在成功中保持谦逊。
总的来说,科研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增强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好奇。
我深信,只要我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责任感,我们一定能够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探索下去。
我期待着未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也期待着能够在科研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
做科研的心得体会篇2探索无疆:我的科研之旅我踏入科研领域已经有五年之久,回首这段旅程,我深感其带给我的成长和收获。
在此,我希望能分享一些关于科研的心得体会,希望能激励到更多的人投身科研。
1.科研不仅是学术,更是人生经验的积累在我看来,科研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奉献教育科研 成就精彩人生
奉献教育科研成就精彩人生作者:孙丽娜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3期“做人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生命中有一分热,发一份光,给人光明和温暖;做人要像春蚕一样,孜孜不倦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不图回报,只为创造;做人又要像蜜蜂一样,既为本能的生存而勤于采蜜,又在采蜜的途中为物种传播花粉,还将酿造的蜂蜜奉献给人类;做人还要像路标一样,不光自身要正,还要为过往行人指好路、引好道。
因为工作需要我从基层学校被调入教师进修学校科研部任主任,工作环境的不同,角色的转变,让我对新接手的工作有些不知所措,虽然如此,但我坚信,要做好“事”一定先做好“人”,而我做人的信条就是像蜡烛、像春蚕、像蜜蜂那样,爱业,勤业,乐于奉献。
一、责任与引领并重記得金校长的有一句朴实的话语:你是什么人,就要做什么事。
作为一名教育科研工作者,全心全力地做好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更是一种崇高的责任。
教育科研是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打品牌、创特色的有效途径。
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好基层学校教科研活动的检查督导和指导,加强校际之间教学交流沟通,做好收集、推广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经验和教科研成果的工作,为学校做好服务。
二、勤奋学习与乐观上进并行新的工作岗位给我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想在读教育科研专著书籍的同时还应多角度、多方位的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而知识的获取绝大部分来自于书籍,我会通过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身体力行才会在教育科研的领域上成为全市教师的科研领路人,只有抱着一种务真求实、乐观上进、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才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并举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大家耳熟能详,如何牵引学校和教师走到教育科研这条成功的幸福道路上来呢?最近,我在陈大伟副教授的新作《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得到了如下启示:要做身边的研究。
坚定科研人生 守护湖泊之美--记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教
创新之路Way of Innovation20世纪90年代初期,滇池水质还可满足周边民众下水游泳、戏水等需求,但在几年短暂的时间里,滇池污染程度迅速加剧,暴发了严重的蓝藻水华,引起了国家与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定决心对滇池开展大力整治。
赵以军回国时,正值滇池污染治理启动之时,在刘永定教授的指导下,他考察了整个滇池的蓝藻污染情况后,完成了与滇池蓝藻资源化利用相关的科研报告。
1997年,赵以军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的邀请下入职华中师范大学,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此后,他还先后担任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科技处处长,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首席研究员。
2012年,他入职湖北工业大学,牵头组建了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并担任院长,如今是河湖生态修复及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从事科研工作至今,赵以军先后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主持“十一五”水专项课题、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余项教育部、省市科技资助项目,发表S C I等学术论文与著作70余篇(部)。
他不但在国内首次分离和报道了蓝藻病毒(噬藻体),还最早提出了微生物防治藻类“水华”的思路和方法,开发出了高效溶藻菌剂及控藻技术。
科研成果在国家“十五”攻关计划专项“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中开展了应用示范,为首例应用微生物技术治理“水华”的现场试验。
“其实,国内70%左右的湖泊都有富营养化问题。
虽然外部的各种环境条件是引发藻类暴发的重要因素,但是藻类自身的内因还没得到解释。
内因如藻细胞本身是否具备某种‘开关’,它一旦被激发,藻细胞会超常规地、异常地加速增殖。
外因诸如氮磷、水温、光照、水文等条件只是通过内因起的作用。
尽管当前‘应急性’杀藻控藻手段已经开始展现出效果,但是反弹现象也很常见,因此揭示内因这个基础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赵以军说。
科研精神
贵在努力
Step1 贵在努力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科学研究是长期的、艰苦的劳动,有时是需
要巨大的付出的,不怕吃苦是从事科学研究事业
的人应该具有的品德;遇到困难要有坚强的意志
与信念,不言放弃。
严谨以待 贵在努力
Step2 严谨以待
First
大量的数据文献
文献的作用
研究 成果
研究 水平
经验 问题
修正补充
研究 重点
研究 方法
What do you prepared for ?
First
大量的数据文献
Second 完备的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的设计
材料 与 方法
实验模型的制作方法、实验步 骤及操作方法、观察指标、记 录方法等。作者创造的新方法 要详尽介绍,如改进前人的方 法,要介绍改进之处。 ①实验对象,如动物种类、数量、 性别、体重以及健康状况等。 ②实验试剂,如试剂的名称、规 格、成分、纯度、剂量、生产厂 家、批号、配制等。
贵在努力step1贵在努力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科学研究是长期的艰苦的劳动有时是需要巨大的付出的不怕吃苦是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人应该具有的品德
知识储备
专业课程
中药学:中药化学 中药制剂分析
食品工程:微生物 天然药物化学
药学:药物化学 药剂学
英语课程
What do you prepared for ?
要养成严谨和忍耐的习惯,要学会做科学中 的细小工作,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 实。
——巴甫洛夫
严谨是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所有人员的最基
本素质要求,要实事求是地对待科学研究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与人生孙智宏1.科研与人生人生如棋,该如何定位自己?人生在世,总要选择一个大的奋斗(中心)目标,值得你一生去奋斗。
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经历了很多不同的事情。
有的人生活单调重复,未出过县城,不知世界之大。
人生上半生不要怕,下半生不要悔。
胡适: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油漆工:人只为钱活着?哲学家:人生不应该只为钱和琐碎的事活着。
莱布尼兹:纵然整个人生被说成是一场梦,物质世界只是一个幻影,但我仍然认为这个梦或幻影是十分真实的。
爱迪生:我的人生哲学就是工作。
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
(爱迪生每天只睡4-5小时,工作16小时)歌德: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才能与坚毅来达成它。
人生就象全力拉着不断往下滚的大石头上山。
高尔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远,他的才能就越发达。
哥白尼: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
庞加莱:人生就是持续的斗争。
帕斯卡(Pascal):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其实人生无论怎样选择,都会有得有失,都会有困难、不如意和痛苦。
各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例:Borel(波莱尔)的人生.Borel编写教材、通俗读物、出版丛书,并向通俗杂志和日报投稿,与各界人士交往,反映他对数学和公众事务的广泛兴趣。
1906年他和他妻子创办《每月评论》杂志,1910年他担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副校长。
1921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Borel是出色的政治活动家。
1925-1936年,他担任过事务委员会主席和财政委员会副主席。
1925年任海军部长,1926年担任一个省的总顾问,1927年被选为市长。
Borel是一位爱国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他是一个重炮连的指挥官,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他是为国防服务的研究组织的负责人,后被德国人投进监狱,释放后继续从事抵抗运动。
Borel更是一位著名的科学事业的组织家。
法国一些重要的科学法规的制定、统计学研究所和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建立都是他倡导的。
他在很多教学和科研机关中担任领导职务,如法国数学会主席、国际科学协会副主席、教育学会高级顾问。
尽管波莱尔多才多艺,他却首先是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数学家。
他的数学研究面很宽,在数论、代数、分析、几何、概率论以及它们在力学、数学物理、统计学中的应用方面都有论著,发表了300多篇论文。
他同时是一位有才干的数学教师,自编出版了许多讲义和文集。
人脑奇妙复杂,具有无穷潜能。
人体存在智力、情绪、体力周期分别为33天、28天和23天的生物钟,在各自的运转中都有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期。
如人体三节律运行在高潮时,则表现出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乐观,记忆力、理解力强,这样的时机是学习和创造的大好时机。
为什么要搞科研?(1)兴趣爱好,充实生活 (拉格朗日,小平邦彦)(2)现实需要,岗位任务(3)追逐名利,满足虚荣 (Laplace, Hardy)(4)被美诱惑,探索真理 (哥白尼,庞加莱)Lagrange: 我搞研究纯粹是为了消遣, 我就象盖房子的贵族,盖了拆,拆了盖,直到我满意为止。
Laplace:我搞研究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智慧超人一等。
Hardy: 数学研究是最容易使人出人头地和满足虚荣心的职业。
Poincare(庞加莱):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它有用处;他研究它,是因为他喜欢它;他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它是美的.如果自然不美,它就不值得我们了解,生活也就毫无意义.爱因斯坦:科学家对待自己的科学工作有着恋人般的情感。
促使我从事科研工作的是一种想要懂得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而不是任何其它的情感。
一位大学生准备晚上7点开始学习。
但因晚饭吃多了,所以决定看一会儿电视。
看一会儿结果看了一个小时,因为电视节目很精彩。
晚上8点,他坐在桌前正准备看书,突然又想起来要跟朋友打一个电话,一聊又是40分钟(他一天没跟他的朋友聊了)。
他在回来的路上又被人拉去玩了1小时的乒乓球。
结果,他满头大汗,又去洗了个澡。
洗完澡,又觉得饿了,因为毕竟消耗了不少体力。
本来计划好的一个晚上就这样过去了。
到了凌晨1点钟,他打开了书,但又太累了,集中不了精神再看。
最终他还是去睡了。
流沙河:理想可望而不可及,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自我分析,不断反思,科研怎么才能更上一层楼?为何上不去?你的付出还那么多吗?你的痛苦还那么多吗?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搞研究需要追求完美,但事事过分追求完美人可能会活得很累很烦。
有人说,追求完美是缺点。
(?)刘克峰:在大学做教师进可成名成家,退可过有质量的生活。
爱因斯坦:在黑暗中探寻我们感觉到却说不出的真理的岁月里,渴望越来越强,信心时来时去,心情焦虑不安,最后终于穿过迷雾看到光明,这一切,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
每个人都有发展自己并使自己取得巨大成就的智能,然而很少人知道怎样开发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创造力的巨大宝藏。
苏格拉底: 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切天才都是自己造就自己!成就大小与学历无关。
(?)胸怀大志, 涌起向上的愿望,理想是心中的太阳。
我的感受:做事要有强大的驱动力(理想,信念,任务,压力,兴趣,热情,竞争,怨恨),集中全部的精力和智慧才能做得最好。
穷则思变 (富人睡懒觉,穷人早起。
)一篇好文章是几百个灵感的聚集。
美好的数学发现及最终的大彻大悟震撼你的心灵,让你激动不已,沐浴着真理的光辉,体会到数学的美妙和伟大,感觉到心灵得到净化,人生境界升华, 付出得到回报。
处理好科研与其它事情的关系,人有很多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多培养学生,多为社会作贡献,还要注意身体健康,应该各方面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细水长流。
百米赛跑虽然令人激动,但生活是场马拉松,活得长可以多做贡献。
以前总想着未完成的工作和心中的大目标,现在也常回味已经做了多少工作。
``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岁月时光匆匆过,人生能有几回合?当今世界诱惑太多,电视、网络、新闻、微信、QQ,不要花过多时间了解别人的故事和生活,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一女学生说,开心就好。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酸甜苦辣不会有成功的事业。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终生不能酬其壮志,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既拥有健全的体魄又拥有健全的精神,并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完美的平衡。
2. 科研与健康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
这目标太低。
保证健康,完成工作,保持开心。
都做到太难!Jacobi的观点:如果什么事也不做,要健康干什么?Lagrange年轻时拼命工作和喝咖啡,损害健康。
40岁后悲观失望忧郁,D’Alembert劝Lagrange别放弃科研,利用科研治疗疾病和忧郁症。
一念代万念就健康。
不搞科研会生病。
科研是信仰,精神支柱,灵魂的寄托。
霍金:好象只有思想在活动,甚至忘记了有一个需要吃饭睡觉的躯体。
搞科研是一种静心方法,脑子越用越灵。
思考有益于健康,许多数学家长寿。
奥地利一位泛函分析学家活到111岁,103岁发表最后一篇论文。
事实上,谁也不知道哪一天是生命的终点。
古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为的是提高效率。
人有潜能,生命力顽强(邓小平经历战争年代三起三落,活到93). 弹簧有弹性,但不要拉断。
没有时间休息的人,总有一天会腾出时间生病的。
适当调节可提高效率,建议利用上午、下午或晚上中的一个时间段调节或休息。
疾病主要来源于焦虑、紧张、担心等负面情绪,最好的康复方法是积极、乐观、放松,充满正能量。
心理暗示作用巨大,你怎样想你就是怎样的人,所以要不断强化理想信念。
什么都是习惯和适应。
勤劳是习惯,懒散也是习惯。
人每天做的75%的事都是原来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造就美好的人生。
充实、忙有益于健康,因为没有时间担心和胡思乱想。
例:一个母亲担心在战场的儿子总睡不好,后来做生意让自己忙得疲惫不堪,倒头就睡。
美缝工人:“睡不着觉啊,太闲了吧。
”“凡是作最坏打算”?会增加负担和忧虑。
王歧山:按99%可能发生的情况决策。
不宜在书房睡觉。
书房睡觉会因想到事业、理想、论文、任务而睡不好。
庞加莱生活丰富多彩而灵感不断,李特伍德的有才华学生6年从不调节和娱乐而变得平庸。
Erdos每天工作19小时, Williams很有条理地安排各种事务,Hardy半天做研究半天打板球和看报纸。
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压不弯的脊梁,撅不折的腰,砸不碎的骨头,吓不破的胆。
”3. 科研竞争伏尔泰: 世上伟大的事业,绝非那些仅欲填饱肚子以及做事得过且过的人所能完成的,只有那些意志坚决、不辞辛苦、十分热心的人才能完成这些事业。
假如你想在世界上有所表现, 则你的时间是贵重的、精力是宝贵的。
精力是你的生命资本,你不能把它不谨慎地抛掷在无意义的地方。
丘成桐:外国学者见面谈学问,中国学者见面谈吃饭和政治。
搞科研就是要争做第一,科研竞争很激烈。
成功需要对手,竞争推动发展。
竞争的压力刺激你用非凡的勇气和全部的精力克服困难和早出成果。
有压力有竞争才会全力以赴,不敢掉以轻心。
例:同一天三个人(1876.2.14,贝尔,爱迪生,格雷)申请电话专利;Abel为和Jacobi竞争椭圆函数而丟命;Klein因和Poincare竞争自守函数而病倒并失去创造性;爱因斯坦疯狂工作三个月,与Hilbert竞争引力场方程。
与上比,自卑;与下比,退步;只与以前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我。
“呆立在河边不动的人是永远不会过河的。
”与其掘很多浅井,不如挖一口深井。
培根: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象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象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有想法、有灵感、有线索时要紧紧抓住,趁热打铁,一鼓作气。
一个课题研究就象一场战役,你既是决断的指挥员,又同时是自己的参谋长、侦察兵和冲锋陷阵的战士.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勇往直前,相机行事,趁热打铁,夺取最后胜利。
Littlewood: 要么全力以赴,要么彻底休息。
(这样做有利于早出成果,但损害健康。
)李政道:累则睡,醒则工作。
成功者总在行动,失败者总在许愿和做准备。
人没有时间做所有事,但总有时间做最主要的事。
要做,立刻去做。
这是成功的格言。
拖延意味着失败,提高效率等于延长寿命。
如果说人是有命运的,那命运就是一个人遭遇机会和捕捉机会的能力。
单纯与世故对科研会有不同影响。
单纯的人更容易专注。
静心是人生的第一堂课。
静能生慧。
心平气和,则血畅神安,从而益智生慧。
天才就是能够将精力与智慧聚焦于他所钻研的领域。
天才就是高度的专心致志。
狂热地卷入问题(让自己兴奋起来)是发现的前提。
工作前处理好其它事务,逐步排除杂念,让大脑信息抽空,然后只充入且不断地充入课题的有关信息,达到一念代万念才算进入状态。
通过工作保持一段时间一念代万念的状态,直到叫你不想都不可能的时候才进入境界,这时就会不断产生大的灵感。
有人说,科学家在科学世界中是成人,在现实世界中是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