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检查项目: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_课件模板

合集下载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ppt课件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ppt课件

(二)贫血的诊断标准
国内的诊断标准
---------------------------------------------------------------------------------------------------------------------------


---------------------------------------------------------------------------------------------------------------------------
疾病举例
(1)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干细胞分化增殖障碍
再生障碍性贫血
祖细胞分化增殖障碍
纯红再障
骨髓造血组织遭受排挤 骨髓病性贫血
骨髓造血功能降低
继发性贫血
(2)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
铁缺乏
缺铁性贫血
铁利用障碍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
巨幼细胞性贫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疾病举例
据 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
[ 影响造血的因素] (1)造血干细胞﹑微环境异常---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造血调控因子分泌不足-----肾病引起EPO分泌↓,
引起继发性贫血 (3)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恶性肿瘤→贫血 (4)造血组织遭到破坏----骨髓病性贫血 (5)生成红细胞的物质缺少------- →贫血
铁---合成Hb的原料 原卟啉----合成Hb的原料 VitB12---合成DNA的辅酶 蛋白质----合成Hb的原料
病 (1)红细胞内在异常(先天性)

红细胞膜缺陷

红细胞计数检验PPT课件

红细胞计数检验PPT课件

价贵;环境 健康人群普查; 要求较高 大批量标本筛检
.
11
质量保证(显微镜法)
显微镜法红细胞计数误差来源有三个
技术误差 仪器误差 分布误差
.
12
技术误差
31 2 3 4
采血部位不当 稀释倍数不当
充液不当 血液凝固
.
13
参考值
RBC存在年龄 与性别的差异
成年男性:(4.09~5.74)×1012/L 成年女性:(3.68~5.13)×1012/L 新生儿:(5.2~6.4)×1012/L 婴儿: (4.0~4.3)×1012/L 儿童: (4.0~4.5)×1012/L
显微镜计数法 血液分析仪法
.
6
检测原理
显微镜计数法(重点)
RBC未排除 白细胞数量影响
用等渗液稀释血液后,滴入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一定范 围内的红细胞,经换算得每 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
.
7
操作
10ul末梢血或EDTA抗凝静脉血
加入2ml等渗液中,混匀
混悬液充入改良牛鲍计数板
高倍镜下计数中央大方格的四角及中央五个 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总数A。
女性 87~112 g/L
.
40
临床意义(同红细胞计数)
判断贫血程度优于红细胞计数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34
方法学评价
SDS-Hb测定法( HiCN替代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 ,试剂无毒,结果准确, 重复性好 。
缺点:SDS质量差异大;消光系数未定, 不能直接计算Hb浓度;不能测定SHb ;
SDS破坏白细胞。
.
35
方法学评价
AHD575测定法
优点:试剂简易无毒、呈色稳定、准 确性与精密性较高。

红细胞检验方法课件

红细胞检验方法课件

• 【应用评价】正常情况,血浆中血红蛋白大部分与结合珠 蛋白结合,仅有微量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 白可判断红细胞的破坏程度。
• 1.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高是判断血管内溶血的指征。蚕豆 病、PNH、阵发性寒冷性血红蛋白尿、冷凝集素综合征、 溶血性输血反应等明显增高;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珠 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轻到中度增高。
• 2.血管外溶血、红细胞膜缺陷不增高。
• 三、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 【实验原理】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measurement of haptoglobin, Hp)是在待测血清中加入一定量的血红蛋白 液,使之与待测血清中的结合珠蛋白(Hp)形成 Hp~Hb复 合物。通过电泳法将结合的Hp~Hb复合物与未结合的Hb分 开,测定Hp-Hb复合物的量,可测得血清中结合珠蛋白的 含量。
• 一、血清维生素B12测定
• 【实验原理】维生素B12测定(measurement of vitamin B12)放射免疫法,用抗氧化剂和氰化钾在碱性环境下 (pH>12),将人血淸中的维生素B12从载体蛋白中释放出 来。加人57Co标记的维生素B12,与固定在微晶纤维顆粒 上纯化的维生素B12结合物竞争结合,检澜其放射活性, 其量与受检血淸的维生素含量成反比,与标准管作对照, 换算出维生素B12含量。
• 【参考范围】健康人呈阴性。
• 【应用评价】血管内溶血时,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增 加,血浆中可检测出髙铁血红素白蛋白。血清中出现高铁 血红素白蛋白是溶血严重的指标。
• 五、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 【实验原理】尿含铁血黄素试验又称Rous试验。当血红蛋 白通过肾滤过时,部分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于 上皮细胞,并随尿液排出。尿中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 蛋白聚合体,其中的高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在酸性 环境下产生 普鲁士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尿沉渣肾小 管细胞内可见直径1〜3μm的蓝色颗粒。

红细胞膜缺陷的实验室检查-完整版PPT课件

红细胞膜缺陷的实验室检查-完整版PPT课件
孵育试验特别适用于轻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主要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cde病低色素性贫血阻塞性黄胆脾切除术后增加降低参考区间红细胞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红细胞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血液置于37温箱孵育24h葡萄糖的消耗贮备的atp减少膜对阳离子的主动传递受阻na在红细胞内聚集红细胞膨胀孵育渗透脆性增加正常人的红细胞经孵育处理后其渗透脆性变化不明显而有细胞膜缺陷或某些酶缺陷的红细胞由于其内的葡萄糖和atp很快被消耗孵育后脆性明显增加
第 红九细章胞溶膜血缺性陷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二 )红细胞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临床意义】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时试验结果常各有不同 ,对诊断意义不大。 本试验不够敏感和特异,仅对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较 大诊断价值,其他多仅作为筛选试验。
第 红九细章胞溶膜血缺性陷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第 红九细章胞溶膜血缺性陷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实验原理】
红细胞对低渗的抵抗能力与其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有关, 比值小,说明红细胞容积已胀大,对低渗抵抗力小,渗透脆 性增加;反之抵抗力增大,渗透脆性降低。
低渗盐
低渗盐
第 红九细章胞溶膜血缺性陷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参考区间】 简易半定量法
本实验是PNH的确证实验;其假阳性和假阴性较少见, 但如患者多次输血而使其补体敏感红细胞相对减少时,可呈 弱阳性或阴性。某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溶血发作严 重时也偶呈阳性,此时,如果血清加热破坏补体后,试验结 果由阳性转变为阴性,那么更支持PNH的诊断。
第 红九细章胞溶膜血缺性陷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第 红九细章胞溶膜血缺性陷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二 )红细胞自身溶血试验及℃ 温箱孵育24h

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血液学检验  ppt课件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四)红细胞检验的应用
1.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2.贫血的辅助诊断与分类; 3.骨髓造血功能评价; 4.职业病筛查。 5.非血液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1.恶性增殖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1).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高性疾病 ①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性
大细胞性 单纯小细胞性
疾病 急性失血,溶贫、 AA 巨幼贫、肝脏疾病
慢性感染、慢性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 缺铁贫、珠蛋白生成 障碍性贫血
贫血类型 正常细胞均一性 正常细胞非均一 性 小细胞均一性
疾病 急性失血 再障、G6PD缺乏症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
小细胞非均一性 大细胞均一性 大细胞非均一性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 常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
包括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 及各种骨髓炎,肝肾功能不全或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产生EPO不足 或肿瘤性疾病产生过多的造血负调控因子造成的贫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结合MCV和RDW分析贫血的类型
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MCV RDW
急性失血性贫血
正常细胞性非均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MCV RDW
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 MCV RDW
缺铁性贫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
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MCV RDW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血液学检验
第一章 红细胞检验
刘子杰 云南省实验诊断研究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红细胞检验PPT优质课件

红细胞检验PPT优质课件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在正常人中各种血红蛋白的含量为: 成人主要血红蛋白:HbA(α2β2)占95%以上 成人次要血红蛋白:HbA2 (α2δ2 ) 占2% - 3% 胎儿主要血红蛋白:HbF (α 2γ2 ) 占1%以下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存在形式
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 HbO2 还原血红蛋白:reduced hemoglobin, Hbred 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 HbCO 高铁血红蛋白:hemiglobin, Hi 其他类衍生物:SHb
第一节 红细胞检查
红细胞生理学
红细胞形态特征:双凹圆盘形,平均直径7.2μm,厚 约2μm,无核。
红细胞主要成分: 血红蛋白占34%---能 结合多种气体,主要 是O2和CO2 , 并协同 维持酸碱平衡。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血液分析仪法:利用电阻抗和(或)光散射原理。
手工显微镜法: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
二、血红蛋白测定
• each heme contains an iron ion (Fe+2) that can combine reversibly with one oxygen molecule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
二、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合成的调节
红细胞生成素(EPO):促进血红素和Hb合成. 雄激素(睾酮):促进Hb的合成. 高铁血红素:减少血红素的合成.
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一).生理性变化
1.年龄与性别差异 2.神经与精神因素 3.剧烈的体力运动 4.气压氧含量影响 5.妊娠中后期变化

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查(临床检验课件)

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查(临床检验课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质量控制】
红细胞正常形态 红细胞异常形态 红细胞异常结构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红细胞的异常形态检验
一、红细胞大小异常 二、红细胞形态异常 三、红细胞染色异常 四、红细胞结构异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回顾:正常红细胞形态
• 正常成熟红细胞为两 面微凹的圆盘形,平均 直径7.2µm,厚约2µm, 无核,经瑞特染色后, 红细胞呈粉红色,边缘 较深,中央着色较淡。
红细胞的生理 红细胞计数稀释液
计数方法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一、红细胞的发育过程
造血干细胞 EPO 红系祖细胞→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成熟红细胞
120天
衰老红细胞
铁 →铁代谢 原卟啉 →胆色素代谢 珠蛋白 →蛋白质代谢
血红蛋白结构 血红蛋白组成 血红蛋白测定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 血红蛋白是在人体有核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内合成的一种含色素 辅基的结合蛋白质,是红细胞内的运输蛋白。
• 每个Hb分子含有4条珠蛋白肽链,每条肽链结合1个亚铁血红素, 形成具有四级空间结构的四聚体,以利于结合O2和CO2。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3. 嗜多色性红细胞 红细胞经瑞特染
色后部分或全部呈红 蓝混合色,灰红或灰 蓝色。见于增生性贫 血,急性溶血性贫血 时尤为多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 回
免疫学及临床检验教研室
四、结构异常
1.点彩红细胞 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

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临床操作规范

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临床操作规范

【编号】B2.3.2.42【名称】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别名】【适应证】与红细胞寿命测定同时进行,有助于贫血的鉴别诊断、脾功能估计、脾切除适应证选择和疾病的预后判断。

【禁忌证】采血部位或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

【准备】1.检查前向受检者介绍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合作。

2.检查前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掌握适应证。

【方法】1.原理 静脉注入Cr标记的自身红细胞后,不断有一部分红细胞因自身衰老或随机损伤,而在红细胞被破坏部位(如肝、脾等)沉积下来。

借助Cr所发射的γ光子(320key),通过体表测定,可以了解红细胞在体内的主要破坏部位。

2.方法 与红细胞寿命测定同时进行。

静脉注入Cr-RBC后30分钟,测定心前区、脾区及肝区的放射性计数率,以后每日或隔日测定一次,测定条件和位置保持不变,直至心前区放射性减半或达到红细胞外表半寿期为止。

【结果判断】1.将各时测得的心前区、肝及脾区放射性计数率减去本底,计算出脾/心、肝/心及脾/肝计算率比值,以比值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出时间-比值动态曲线。

正常人脾/心<1.5,肝/心<1.0,脾/肝<2.0。

脾/肝=2.1~2.3为轻度异常,脾/肝>2.3为明显异常。

2.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与红细胞寿命测定同时进行有助于贫血的鉴别诊断、脾功能估计、脾切除适应证选择和疾病的预后判断。

(1)脾功能亢进:早期即出现脾/肝与脾/心比值高于正常,且呈持续上升趋势,而肝/心比值基本正常,说明脾是红细胞过度破坏的主要部位。

出现这类征象是脾切除的指征。

(2)脾肿大而无功能亢进:脾大,其内血池增加,早期可出现放射性计数率明显增加,脾/肝与脾/心比值均大于正常,但动态观察基本稳定,无上升趋势。

此时无切除脾指征。

(3)肝脏明显积聚:肝/心>1.0,而其它正常,表明该疾病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为肝,而不是脾,可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

(4)肝脾均无明显异常积聚,可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注意事项】测定方法必须标准化,测定部位应用龙胆紫标记,以保证每次测定的几何位置完全一致,从而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

《临床检验基础》课件——项目四 红细胞检验技术

《临床检验基础》课件——项目四  红细胞检验技术
2 用PBS调整染色的PH值。
磷酸盐缓冲液(PBS,pH6.4---6.8)
白细胞分类计数
瑞特染液的质量评价
1 新配制的染液需室温或37℃放置一定时间, 待染液“成熟”。
染液成熟的过程主要是亚甲蓝逐渐转变为天青B的过程。
白细胞分类计数
染色方法 以血涂片为例:
1 用蜡笔在血膜两头划线,然后将血片平放在染色架上。 2 加瑞氏染液数滴,覆盖整个血膜,固定细胞约1min。 3 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与染液充分混匀,染色5—10min。 4 用清水冲去染液,待干后镜检。
白细胞分类计数
注意事项:
1 未干透的血膜不能立即染色,否则染色时易脱落。 2 染色时间与染液深度、室温高低及细胞多少有关。 3 防止染液沉淀在血膜上。 4 冲洗时以流水冲洗。 5 染色过淡,可以复染。染色过深可用甲醇脱色。
白细胞分类计数
二 瑞特—姬姆萨复合染色法 瑞氏染色法染细胞质效果较好,姬姆萨染色法染细胞核效果较
布不匀主要是推片边缘不齐、用力不匀和载玻片不清洁所致 2. 血细胞比容高于正常时,血液粘度较高,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
满意结果;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用较大 角度。
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涂片制备与染色
2 血涂片染色
目的:使细胞的主要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染上 不同的颜色,以便于镜下观察识别。 常用方法: 瑞特染色法(Wright); 瑞特-吉姆萨染色法(Giemsa)。
仪器较贵,测定速度快,重复性 好,准确度高,易于标准化,报 告形式多样,有异常报警信息。
费时费力,受仪器及操作人员 缺点 水平影响较大,精密度较差,
不适用于大量健康人的筛查。
仪器较贵,其测定结果只能用于 筛查,不能准确识别细胞类型及 病理变化,如需准确识别仍需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检验·各论: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 >>>
相关症状: 红细胞体积增大、贫血。
医学检验·各论: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 >>>
相关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再障性贫血、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 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镰 状细胞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 >>>
正常值:
51Cr标记红细胞法: 肝(L)/心(P): 0.60~1.08。 脾(S)/心(P):0.80~1.35。 脾脏破坏指数:S/P<1.5。 肝脏超额指数: L/P<1.0;S/L为0.9~1.8。
医学检验·各论: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 >>>
相关检查: 红细胞寿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变形性、 红细胞机械性脆性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 试验。
医学检验·各论 红细胞破坏胞破坏部位测定 >>>
简介: 成熟红细胞释放入血后寿命约90~120天, 成人每日约有8%的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 脏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
医学检验·各论: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 >>>
临床意义:
(1)S/P>1.5:脾脏为破坏红细胞部位, 为脾脏切除指征。 (2)S/P<1.5:脾脏不 是破坏红细胞部位,脾脏为非切除指征。 (3)S/P开始高,且恒定,无持续上升现象: 脾肿大但无脾功能亢进。 (4)S/P开始高, 且持续上升:脾功能亢进。 (5)S/P明显 升高,且持续上升,迅速>2:溶血性贫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