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现在的中美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美关系
【摘要】: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获得了大幅提高,中国的国际形势及外交关系变得尤为重要。中美关系是如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是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华民族智慧的考验,也是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争取一个良好国际环境的需要。
【关键词】:中美关系;国际局势;外交政策;影响问题;外交特点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就中美当前的关系来说,是处于一个蜜月期,但问题与冲突同样存在。因为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就中美目前情况来看,还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存在问题[1]。
纵观长期以来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对美政策,尽管尖锐的对立时有发生,但也不乏真诚的合作。中美关系出过现多次起伏和危机,但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战略利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担负着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不可限量。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只要中美双方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就会长期友好发展。
中美关系在新时期呈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中美关系具有全球意义。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不仅有双边关系的具体问题,同时还有各种多边和全球性问题。中美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分歧也有共同利益,这些全球性问题在中美关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影响着中美关系的发展。第二,中美关系涉及到根本利益。中美关系向国内发展,触及两国的核心利益。比方说,近年来影响中美关系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关系中国发展的核心利益,而人民币汇率对美国来说,也越来越具有国内性。妥善处理这些根本问题有利于中美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第三,中美间的议题不断增多。在越来越多的各种议题中,没有一个议题,双方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也没有一个议题,双方意见是完全相反的。正是因为议题的增多和事情的复杂,才使得中美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第四,中美是最特殊的关系。中美关系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为特殊也最为复杂的关系[2]。中美之间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和矛盾不会消失。美国不会放弃一超独霸战略,更不会让中国成为其平等伙伴。与此同时,随着中美利益交融日益加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美国轻易也不愿同中国形成全面对抗态势,否则只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非敌即友的思维越来越行不通。中美关系的特殊性导致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当然,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会全力维护其全球利益,遏制其他国家的发展,尤其是世界大国的发展。美国是希望中国像日本一样成为其全球战略的跟随者,成为美国的商品的消费市场,而不是一个有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力量强大国家,美国更不愿看到中国的文化和发展模式在全世界生根开花,所以中美两国的战略矛盾是根本的、不能调和的。
简而言之,中美关系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双边关系,而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双边关系,它如何发展,向哪个方向发展,不仅对两国而且对亚太及全球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两国领导人都必须以冷静的、建设性的和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两国关系发展进程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处理好两国关系,既是对中美两国人民负责,也是对全世界负责,建立一个稳定的、合作的、和平共处的中美关系,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两天能全部解决的。但只要本着尊重,合作的原则,就能把这些问题逐步理清,并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1.汪熙,王郑宪:我国三十五年来的中美关系史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5期
2.翁仲二:试析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中美关系【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
3.牛军:揭示中美关系的历史特征一一评《中国与美国一一迈向新世纪的回顾》【J】《外交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4.陈晓红:近10年中美关系的回顾与思考【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