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宗教信仰政策对回族宗教意识的影响

合集下载

谈谈对回族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看法800字

谈谈对回族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看法800字

谈谈对回族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看法800字篇一:回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其文化和传统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回族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如何保护和传承回族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本文中,我将从保护、传承和发展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保护回族文化回族文化是多元的,包括语言、宗教、食品、建筑、艺术等多个方面。

保护回族文化,首先要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回族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多样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回族文化。

保护回族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回族文化做出贡献。

政府应该加强对回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回族文化的研究和报道,提高公众对回族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社会组织也应该积极参与回族文化的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宣传教育,推动回族文化的发掘和传承。

个人则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和传承回族文化,例如学习回族文化、参与回族文化活动、保护回族文化遗产等。

二、传承回族文化回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保护和发展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承回族文化需要加强回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回族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首先,回族学校应该加强对回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学生对回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具有回族文化素养的人才。

其次,政府、社会组织和文化机构也应该加强对回族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回族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回族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进回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传承回族文化还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回族文化的传播方式。

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加便捷地传播回族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回族文化,激发更多人对回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回族文化。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民族宗教政策是指国家对于民族和宗教事务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民族和宗教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理解和解读民族宗教政策,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各民族团结,保障公民宗教自由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民族团结政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以和平、互助、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为宗旨,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团结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加强教育培养,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少数民族权益等。

通过推行这些政策,可以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二、保障公民宗教自由权益宗教是公民的基本权益之一。

在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下,中国公民享有宗教自由的权利。

然而,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行为,需要受到国家的管理和监督。

因此,中国政府制定了宗教管理政策,旨在保障公民宗教自由权益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这些政策包括登记注册宗教组织,加强宗教教育,管理宗教场所等。

通过科学有序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保障公民宗教自由的权益,促进宗教事务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抵制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威胁。

中国政府坚决抵制和打击一切形式的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为此,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反恐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宗教场所的管理,防范宗教极端主义的渗透和传播。

同时,加强对宗教领域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斗争,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弘扬优秀民族宗教文化民族宗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优秀民族宗教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

这些政策包括支持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传统,保护和修复宗教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等。

宗教对中国的影响

宗教对中国的影响

~~宗教精神对中国的影响~~一、政治民族主义及其影响每一个公证的观察都会承认,近年来在中国有一种民族主义上升的趋势,尤其在国内国外发生某些刺激性事件的时候,这种趋势就更加明显。

而且,每一个明智的观察者也都会认识到,这种趋势不但对于世界的未来,而且对于中国的未来,都会是相当危险的。

在毛泽东时代(1949-1976),中国人从党和国家领导那里知道,他们有一种「国际主义义务」,要去「解放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就是说,要帮助和支持「社会主义国家」以外的各国人民-在六、七十年代甚至是中国和阿尔巴尼亚以外的各国人民-去进行「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斗争」。

那不是一种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可以说是某种形式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

马克思所说的国际主义,重心放在各族各国工人阶级的联合上;毛泽东所说的国际主义,却强调各族各国要摆脱西方「帝国主义」而独立。

在回顾那些年间的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时,人们可以发现,在那些国际主义的意识形态和名词术语后面,有某种强烈的民族主义。

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改革的经济成果,使得老百姓对包括上述国际主义的既往的意识形态的疑惑,得到了某种证实或肯定,在1978年的中越战争期间,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种「小道消息」说:中国军队在越南发现,敌军手中有大量的粮食、卡车和武器,都是中国的工人和农民在自己生活都很困难的那些年代制造,由中国政府本着「国际主义精神」送给越南去打美国的,现在他们却用这些东西装备起来打中国!邓小平现实主义的国内和国际政策,帮助中国的民族主义浮出了水面。

而一些知识分子推动的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这种趋势。

由于这一事实逐渐明显,即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普通人当中的影响下降,党的宣传部门逐步把宣传重点放在了爱国主义方面,这对许多人来说实质上意味着民族主义。

由于党在全国大众传媒中的领导地位,这样一种宣传就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民族主义上升的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来自极少数知识分子微弱的声音,关于民族主义具有危险性的警告,就被淹没在爱国主义宣传之中了。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受到宗教影响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受到宗教影响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受到宗教影响正方辩手:首先,我认为宗教对于一些重大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应该受到影响。

宗教教义和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宗教对于决策和行为的影响是必要的。

其次,宗教对于个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宗教信仰可以给人们带来安慰和力量,使他们更加坚定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的影响是积极的,应该被充分尊重和理解。

此外,宗教对于社会秩序和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宗教教义都强调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包容,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因此,宗教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后,宗教对于个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影响。

宗教教义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

总的来说,宗教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它可以对个人、社会和道德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宗教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影响。

反方辩手:首先,宗教信仰是个人的私人选择,它不应该被强加于他人。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拥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世界观,因此宗教不应该成为决策和行为的唯一标准。

其次,宗教的教义和价值观念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况。

宗教教义是基于特定的宗教信仰和传统,它并不一定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复杂问题和挑战。

因此,宗教的影响应该在合理范围内,不能成为对他人的强制性影响。

此外,宗教信仰和道德规范是个人选择和内心信仰的体现,它不应该成为社会行为和决策的唯一标准。

在一个现代社会中,法律和道德规范应该是公正和合理的,它们不能被宗教的影响所取代。

最后,宗教的影响也可能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冲突。

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教义可能导致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对立,从而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宗教的影响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以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的来说,宗教的影响应该在合理范围内,不能成为对他人的强制性影响。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不同宗教信仰和世界观,而不是让宗教成为决策和行为的唯一标准。

谈谈对回族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看法800字

谈谈对回族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看法800字

谈谈对回族保护传承和发展的看法800字篇一:回族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

回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对于维护多元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回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一、宗教传统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回族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信仰虔诚,对于宗教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视。

回族的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独特特点,如烹饪、音乐、舞蹈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回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他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因此,保护传承和发展这些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回族人民对于宗教和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手段。

在回族中,重视教育的传统历史悠久。

回族人民认为,教育可以让人们获得知识,提高素质,培养品德,同时也可以传承和发展文化。

因此,回族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和管理,推动回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回族人民的教育水平,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财富,对于回族来说,包括清真寺、经学院、宗教仪式场所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回族人民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因此,应该合理利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使其能够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旅游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回族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回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回族政府和社会应该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为回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于回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得到合理利用和传承。

回族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对于维护多元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回族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于回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推动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意识与宗教探究宗教对于我们意识的启示

意识与宗教探究宗教对于我们意识的启示

意识与宗教探究宗教对于我们意识的启示宗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信仰和行为,还直接和间接地塑造了人们的意识。

本文将探讨宗教对我们意识的启示,并说明其在个人、社会和人类整体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一、宗教对于个人意识的启示宗教给予个人深层寄托与指引,使我们能够思考生命的意义以及自身在宇宙中的定位。

在现代快节奏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个人意识常常受到困扰和迷惑。

而宗教信仰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追求真理、寻求心灵慰藉的途径。

宗教信仰鼓励个体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无论是通过祷告、冥想还是参与宗教仪式,个人可以与超越自身的力量进行对话,并在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答案。

通过与神灵的交流,个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存在、价值和使命,进而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此外,宗教还对于个人意识的启示表现在指导道德规范以及培养个人品质上。

宗教教义通常包含了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如真诚、仁爱、宽容、谦逊等。

这些准则和价值观引导人们追求善良与公正,弘扬美德,从而提升个人意识的品质和修养。

二、宗教对于社会意识的启示宗教对于社会意识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建立秩序和和谐方面。

宗教在社会中扮演着纽带的角色,将信徒们组织起来,共同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从而使社会得以稳定和谐发展。

宗教信仰鼓励人们以和平、和谐和互助为核心价值来与他人相处。

许多宗教教义都强调爱与宽容,号召信徒们彼此关怀、互相尊重。

这种价值观的传承和践行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此外,宗教还通过教育和慈善事业来提升社会意识的品质和重要性。

许多宗教组织都开设学校、医院和福利机构,致力于传播知识和帮助弱势群体。

这些教育和慈善活动不仅提供了社会福利,也培养了社会意识,激发了人们关注他人、回报社会的意识和行动。

三、宗教对于人类整体意识的启示宗教意识对于人类整体进步具有积极影响。

通过宗教信仰的力量,个人和社会能够超越狭隘的自我利益,关注更广阔的人类共同利益和全球事务。

民族宗教政策心得体会

民族宗教政策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心得体会近期,根据克州教育局的安排,我参加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学习。

学习之后,感到受益匪浅,感触很深。

一是加深了对宗教本质的认识。

第一点,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

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对社会的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过重大贡献。

第二点,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

虽然宗教的消亡在当今是看不到的,但宗教和其他事物一样,早晚会消亡;第三点,宗教不会现在消亡,宗教的消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长期发展,在一切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完全具备的时候,在所有人们充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之后,世界的宗教才会消失。

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

二是加深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认识。

共产党员,国家干部不能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

第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们必须坚持的观点。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这是一项长期政策。

我想,我们党之所以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基于对宗教本质的深刻认识。

因为宗教是意识形态范畴,是长期存在的,而且不可能通过行政手段消除,宗教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早在80多年前的1923年,我们党就提出了宗教信仰自由政。

1945年,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根据信教自由的原则,中国解放区容许各派宗教存在。

不论是基督教、天主教、回教、佛教及其他宗教,只要教徒们遵守人民政府法律,人民政府就给以保护。

信教的和不信教的各有他们的自由,不许加以强迫或歧视”。

此后,中国共产党一直奉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国后,这一政策被写入宪法。

宪法规定: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民族宗教论文】各民族宗教的相互影响

【民族宗教论文】各民族宗教的相互影响

【民族宗教论文】各民族宗教的相互影响各种宗教共存于滇西北各民族中,随着历史上的民族迁徙流动和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宗教信仰方面也逐渐形成了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格局。

如纳西族东巴教,是融合了古代苯教、唐代传入的雍仲苯教和纳西原始宗教(原生性宗教)以及藏传佛教、道教等因素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宗教形态[1]。

而摩梭人信仰的“达巴”则与东巴教同源异流,保持了以口诵为主的仪式和占卜传统,尽管也有几种象形文字的占卜书,但没有发展到如东巴教一样有庞大的仪式系统和大量图画象形文经卷的程度。

丽江纳西族,以及云南宁蒗县永宁乡,四川盐源、木里等地摩梭人形成了纳西本土宗教书写与口诵两大传统和仪式系统。

普米族的韩归教也是融苯教、藏传佛教和普米族原始宗教于一体的一种民间宗教。

在滇西北各民族中,“跨族宗教(教派)信仰”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自从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白教)在明代传入滇西北以后,在整个明代都占据藏传佛教的统治地位。

直到清初,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清朝的支持下逐渐在迪庆藏区占据了支配地位,但噶举派在滇西北纳西等族地区依然影响深远,有著名的噶举派滇西十三寺。

丽江地区(今丽江市)和迪庆州维西县的纳西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而中甸(今香格里拉县)的不少原来信仰噶举派的纳西人因受改宗格鲁派的藏族的影响,也逐渐改信格鲁派。

丽江和维西一些地方的藏族因为和纳西族毗邻而居或混居,也有信仰东巴教的,比如笔者在丽江市玉龙县塔城乡调研时,就了解到不少这样的事例。

民国《中甸县志·大事记》中记曰:“东跋教(即东巴教)为摩些谬种民族之古教。

……凡第三区三坝乡七伙头所管之摩些民族,悉信奉之。

即良美、吾车、木笔三乡之摩些族人,虽与汉族同化已久,然对于东跋教,依然信仰。

甚至第二区小中甸乡之少数藏人,亦以其血统中有摩些关系,于绝对崇信喇嘛教外,仍不敢漠视东跋教,每逢年节,必延东跋念经祭天。

足见此教创始之久也。

”[2]由此可见,有些地方的藏人信仰东巴教的习俗由来已久。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宗教文化的社会意义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宗教文化的社会意义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宗教文化的社会意义宗教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互动性【摘要】:宗教作为在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

宗教反映了信教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指导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前在世界60多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人约占75%。

如何对待宗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就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在我国据1997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白皮书介绍,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

而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而另一方面我国又采取宗教自由政策,因此宗教会在各个方面对社会产生各种影响,必然会反映到高校对大学生思想中,大学生作为未来世界的接班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对待宗教文化及其影响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通过对什么是宗教,什么是宗教文化以及我国宗教信仰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宗教文化影响的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理论分析等形式着重探讨了宗教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当代大学生对宗教态度,并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找出大学生为什么目前容易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的原因,以及宗教文化对大学生可能造成的负作用。

然后再通过大量的史实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其形成,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于宗教文化的特点和宗教的本质和宗教的历史必然性的论述,从而得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待宗教现象以及宗教文化,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待宗教文化对思想政治的影响。

最后根据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点和宗教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和实践上从宗教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观点及做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文化进行扬弃,使宗教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从而并由此得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宗教文化的社会意义。

校园“宗教热”、“民族热”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李晓宁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主要民族的民族意识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尤其许多民族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民族事务和参与宗教活动, 兴起一股校园“宗教热”和“民族热”。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报告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报告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报告民族宗教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如何处理好民族宗教关系,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一直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例如,在中国,民族宗教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一、多民族国家背景下的民族宗教政策制定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和矛盾,因此必须制定民族宗教政策,来促进各族群众的团结和谐发展。

民族宗教政策的制定需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二、民族宗教政策的基本原则1. 坚持宗教自由原则中国的宗教政策坚持宗教自由原则,保障各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

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国家保护合法的宗教活动,同时也保护公民免受宗教信仰的侵害。

2. 促进宗教和谐发展民族宗教政策旨在促进民族宗教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政府鼓励有条件的宗教组织进行宗教活动,同时也鼓励宗教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3.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民族宗教政策既需要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又要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政府对一些可能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宗教极端行为进行打击,保护民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三、民族宗教政策的具体实施1. 保障宗教活动的合法性中国依法保障宗教活动的合法性,宗教组织需要办理登记手续,并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此举一方面可以确保宗教活动的秩序,另一方面也可以维护宗教组织的合法权益。

2. 加强宗教教育中国加强宗教教育,提高公众的宗教素质。

政府鼓励开展宗教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同时也推动宗教教育与国家课程的有机结合。

3. 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融合中国政府鼓励宗教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引导宗教活动和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相协调,增进国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传播。

意识与信仰 宗教信仰对意识的塑造

意识与信仰 宗教信仰对意识的塑造

意识与信仰宗教信仰对意识的塑造意识与信仰:宗教信仰对意识的塑造宗教信仰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文化现象,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对个体意识的形成与塑造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宗教信仰对意识的塑造,并分析其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一、宗教信仰对价值观的影响宗教信仰在形成人们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宗教信仰所传达的一系列信念和教义,使人们对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进而塑造了他们的价值观。

首先,宗教信仰赋予了人类生命以尊严和意义。

无论是基督教的上帝创造人类形象、伊斯兰教对真主意志的顺从,还是佛教中的因果报应观念,都为人们提供了在宇宙中找到自己位置的依据,进而赋予了人们自尊和人生意义。

其次,宗教信仰对于道德行为的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

宗教信仰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准则,如爱他人、关怀弱者、尊重生命等,被视为宗教信仰在人类意识中的一部分。

这些道德准则不仅令人们自觉遵守,更将其视为生活的指南,进而在塑造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宗教信仰对思维方式的塑造宗教信仰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也对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塑造作用。

宗教信仰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个体的认知、判断和思考方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首先,宗教信仰鼓励对超验事物的思考和探索。

宗教信仰强调的信念和教义,往往涉及人类无法凭借感官经验直接获得的现象。

这使得信仰者具备了面对无法解释或理解的事物时,以一种超越经验的思考方式进行思考和解释的能力。

其次,宗教信仰培养了人们的虔诚与顺从。

盲目的信仰会使一些人对宗教权威和神圣教义产生绝对的信任,从而导致对一切合理性的质疑或拒绝。

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虔诚的顺从形成了对外界观点和事实的抵制,从而塑造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局限性。

三、宗教信仰对行为准则的导向宗教信仰对个体行为准则的塑造也是不可忽视的。

宗教信仰所传递的教义和价值观,对于个体行为的规范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首先,宗教信仰教导了人们如何正确对待他人。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

民族宗教政策解读引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民族平等、宗教自由,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对中国现行的民族宗教政策进行解读,并分析其重要意义和面临的挑战。

一、民族政策的解读: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这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平等: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所有民族都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不受任何歧视。

国家在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民族特点,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这包括在政治参与、经济发展、教育文化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确保少数民族能够平等地参与国家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2. 民族区域自治: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包括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自治地方,由当地少数民族人民自主管理本地区的事务。

自治地方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在法律框架内制定地方性法规,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

然而,自治权并非绝对的,必须在国家统一的框架下行使,不能损害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3.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

国家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需要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

政府通过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民族节日庆祝活动等,促进民族融合,巩固民族团结。

4. 共同繁荣:国家致力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这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投入,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特别关注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确保他们能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需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避免因发展而破坏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

浅议正确认识处理新疆民族宗教问题

浅议正确认识处理新疆民族宗教问题

浅议正确认识处理新疆民族宗教问题新疆是我国一个多民族的边境大省,政治地位、战略地位、经济地位都十分重要。

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民族、宗教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新疆民族宗教问题的特点,处理民族宗教问题。

一、正确认识新疆民族宗教问题的特殊性具体来说,新疆民族宗教具有以下特点。

(一)民族宗教问题存在的长期性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民族和宗教又是一个文化范畴。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没有哪个民族不曾信仰过宗教。

特别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私有制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加上现阶段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还较为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消除;民族同化和宗教消亡都将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历史过程。

因此,民族宗教问题还会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下去。

(二)民族宗教问题的国际性由于历史及地理的原因,新疆有9个民族是跨国界而居。

它们分别是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吉尔吉斯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维吾尔族、鞑靼族(塔塔尔族)东干族(回族)蒙古族。

这些民族与周边国家的跨界民族有着几乎相同的文化传统和极其相似的风俗习惯。

全世界有12亿人信仰伊斯兰教,新疆就有1000万。

操突厥语、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从新疆到中亚国家在语言和宗教方面几乎是畅通无阻。

因此,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具有一定的国际性。

(三)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性18世纪20年代,由于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在新疆的影响,地下经文学校、讲经堂、习武所等各种非法民族宗教势力有所抬头。

包括“伊扎布特”等一些非法宗教组织开始向学校和党的基层政权渗透。

特别是极端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和极端恐怖势力对新疆的威胁加大。

加上西方敌对势力的介入,他们常常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向党和政府发难,使新疆的民族宗教问题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

回族的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

回族的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

N.W.J.E回族的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文章编号]1001-5558(2011)02-0055-03西北民族研究N.W.Journal of Ethnology 2011年第2期(总第69期)2011.No.2(Total No.69)●李振中[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E中国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回族人是穆斯林,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中国回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没有回族。

西域各国穆斯林东进,骑着骆驼来华夏之地经商,在中国定居,初称“蕃客”或“蕃商”,后来有了土生土长的“蕃客”,他们繁衍生息,人数与日俱增,逐渐形成了回族。

人们称他们信仰的宗教为“回教”,称他们为“回回”、“回民”或“回回人”,称他们聚居的地方为“蕃坊”或“回坊”。

他们周围的非穆斯林群体,也有人追随信奉了伊斯兰教,但为数不多。

也就是说,在中国56个民族中,只有回族是先有宗教后有民族的,这种以宗教为核心而形成民族的情况,在世界其他地区并不鲜见。

“回族人信仰回教,信仰回教的人是回族”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普通常识,说明回族与回教融为一体,两者是统一的,这没有产生任何问题,也没有引起任何质疑。

当时的回族不仅包括了“大分散、小集中”在内地各省区的回族,也包括边疆地区所有信仰回教的民族,“回族人”成为“穆斯林”的同义词。

后来,大陆将“回教”易名为直接音译的“伊斯兰教”,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未更改,至今仍用“回教”这一名称。

更名的初衷是好的,让名称更接近原来的发音。

更名初期,伊斯兰教与回族的天然联系和统一性,在大陆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也没有引起任何误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几代人都已走远,久而久之,这种民族与宗教的关系淡薄了。

近些年来,在回族人中间出现了“我是回族,我不信仰伊斯兰教”或“我是回族,我不是穆斯林”的论点或看法。

据说,有这种论点或看法的人,主要出现在回族的精英群体中间:有的李振中·回族的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人做生意赚了钱,成为人们羡慕的民营企业家;有的人思维灵活、工作出色,成为掌握了相当权力的国家公务员;有的人是享有名誉、地位和职称的学者。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及其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影响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及其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影响

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及其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影响中国传统宗教的信仰模式表现为多神崇拜和末世信仰。

这一模式对中国民间宗教产生了重大影响。

如果说中国传统宗教与中国民间多神崇拜的信仰模式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中国传统宗教中,其信仰的对象毕竟是属于自身体系内的神灵,而中国民间宗教信奉的对象杂糅了不同宗教体系中的各种神灵。

传统佛道二教特别是佛教的末世信仰是以精神解脱为终的,而以白莲教为代表的中国民间宗教的末世信仰则是以反抗和推翻现实社会为终的。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比起中国其他文化现象,中国宗教是最古老的,而且在中华大地上绵延不断。

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变换着形式和内容,引导和接受中国人的崇拜。

一般说来,中国古代宗教当包括以自然崇拜为中心的原始宗教,以上帝天命崇拜为中心的三代秦汉宗教,以上层人士为主体的信仰对象——本土道教和中国化的佛教,以及以下层人士为主体的信仰对象——民间宗教。

为了突出中国民间宗教是一种新兴的宗教,我们又习惯地将此以外的宗教统称为中国传统宗教。

中国传统宗教的多种信仰模式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影响中国传统宗教的源头是中国原始宗教。

中国原始宗教以其自然崇拜、灵物崇拜与灵魂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与偶像崇拜的形式表现出原始自发宗教的信仰特征,即多神崇拜。

我们说,在原始自发宗教中崇拜多神,那是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曾出现过的现象。

至于人为的宗教产生以后,尤其是统一的至上神产生以后,还仍然奉行多神崇拜,那就是中国宗教所特有的现象了。

这一特点的形成是在华夏传统宗教信仰的形成时期,即三代秦汉时期。

三代以降,以庶物为崇拜对象的原始自然宗教继续流行,诸等天神与地祗,以其各自的超自然性而受到人间的崇拜。

中国宗教并未随着夏代在多神之上出现了百神之长的“天神”,殷代产生了至上神“帝”,以及周代出现了“天”(上帝),而就此结束多神崇拜去奉行一神独尊。

在夏商周三代奉行的天神崇拜系统中,反映自然属性的具体之神共存于天庭之中,各行其职。

自我对宗教政策的理解剖析

自我对宗教政策的理解剖析

自我对宗教政策的理解剖析宗教,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以及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宗教政策是国家处理宗教问题、调节宗教关系的一系列措施和原则。

它不仅关系到宗教界的和谐稳定,也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团结。

因此,正确理解和深入剖析我国的宗教政策,对于促进宗教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公民都有选择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或者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信教不信教或者过去不信教而信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这一政策体现了对公民个人信仰的尊重和保护,有助于激发宗教界的积极因素,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二、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要求宗教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文化上等方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团结稳定、服务社会的原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宗教界也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素质,推动宗教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宗教工作的重要原则。

这要求政府在处理宗教问题时,要遵循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同时也要对宗教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和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宗教事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监管,防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四、宗教界人士的培养和选拔宗教界人士是宗教工作的重要力量。

他们既是宗教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党和政府联系宗教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加强宗教界人士的培养和选拔,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宗教素养和组织能力,对于推动宗教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和社会应该为宗教界人士提供良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宗教事业和社会和谐稳定。

是否应该废除宗教信仰?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宗教信仰?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宗教信仰?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宗教信仰。

首先,宗教信仰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人们产生偏见和歧视,甚至引发宗教冲突。

例如,历史上的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由于宗教信仰而引发的战争和冲突。

因此,废除宗教信仰可以减少这种宗教冲突的发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宗教信仰也常常限制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一些极端的宗教信仰,会禁止人们接受新的科学知识,限制人们的自由和权利。

废除宗教信仰可以让人们更加理性地对待世界,接受科学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废除宗教信仰可以减少宗教对政治的干扰。

在一些国家,宗教信仰会对政治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政治动荡。

废除宗教信仰可以让政治更加理性和稳定。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宗教信仰。

首先,宗教信仰是人类的精神寄托和情感支撑。

宗教信仰可以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安慰,让人们在困难时刻找到支持和力量。

废除宗教信仰会剥夺人们这种精神上的支持,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宗教信仰也是人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认同的一部分。

废除宗教信仰会破坏人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认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

最后,宗教信仰对于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起着重要的作用。

废除宗教信仰可能会导致人们道德观念的混乱和道德沦丧,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产生不利影响。

总的来说,废除宗教信仰需要慎重考虑,应该在尊重个人信仰自由的前提下,平衡宗教信仰对社会的影响。

在处理宗教问题时,需要尊重多元宗教共存,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宗教是人民的麻醉剂。

”——卡尔·马克思。

“宗教是人类的精神支柱。

”——马丁·路德·金。

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和冲突,如十字军东征、宗教改革运动等,都是由于宗教信仰而引发的。

最新整理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docx

最新整理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docx

最新整理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意义宗教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支配着每一个民族的主体思想和价值观。

当前,宗家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重大的作用。

有些宗教意识能够起到法律和道德都不能代替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虽然民族宗教在20世纪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但是上千年的历史发展,民族宗教的观念已在少数民族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即使缺少正常的宗教活动,它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仍不可低估。

了解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对于开展民族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民族地区宗教的发展现状xxxx是民族成分最多的一个省,民族宗教信仰十分复杂。

既有信仰本土原始宗教也有信仰外来宗教。

信仰原始宗教的主要有壮族、彝族和瑶族的麽教信仰、白族的本主崇拜、纳西族的东巴教等。

信仰外来宗教主要有傣族、布朗族、佤族和德昂族的南传佛教、藏族的喇嘛教、回族的伊斯兰教、景颇族和傈僳族的基督教,苗族的天主教等。

同时,以原始宗教信仰为主的民族也兼有信仰外来宗教,信仰外来宗教为主的民族也保留有原始宗教信仰的成分。

他们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信仰体系。

过去,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民族宗教受到严重的抑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民族宗教的影响被极大的削弱,整个20世纪末期民族宗教都处于低迷时期,直至目前民族宗教仍受到严格控制。

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粮食的需求越来越显现出来,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宗教越发受到信赖。

为此,宗教在民族地区受到空前的重视,发展势头有所抬起。

宗教通过各种各种的形式进行活动。

不仅本土宗教有所复苏,境外的宗教也积极渗透民族地区,尤其是基督教在xxxx传教活动可以用“猖獗”一次来形容。

二、宗教的影响力在民族地方衰弱的原因1、历史政治运动的“严禁”宗教原本是少数民族的主流文化,自古以来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多少数民族即使是现在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宗教。

宗教俨然是他们的精神主粮。

浅谈我对宗教信仰的理解

浅谈我对宗教信仰的理解

浅谈我对宗教信仰的理解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社会文化现象,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巫术,祭祀,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不是凭空产生的,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有个人自身的,主要是人类对于自身未来的不确定把握,对于生命的短暂易逝的恐惧和不安。

也有自然原因,而且自然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不足,导致人们的生活资料的缺乏,然而人类最初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不得不对自然有很强的依赖性和畏惧,这体现在人类对自然中一些无法征服的动物的崇拜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恐惧。

当然这只是解释了宗教信仰产生的历史渊源,在宗教产生后的时间里,任然有很多人加入各种不同的宗教教派,这也有他们信教的社会原因,如出生的民族决定了他们的信仰,家庭的联姻,政治的强制以及诸多社会因素都会使许多人假如宗教信徒的行列。

宗教对个人的精神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他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许多方面,同时宗教对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虔诚的宗教徒可以净化人们的思想,抛出心中的杂念,使社会更加和谐有序,但宗教也是许多战争悲剧的源头,所以,宗教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宗教信仰的个人原因,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宗教对个人影响,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尊重信仰自由。

(一)宗教信仰的原因:自身的原因,自然原因,社会原因。

人自身的原因:人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存在物,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感觉到了在宇宙面前自身的渺小和短暂,这种渺小体现在时间维度上为人生命的长度在宇宙的漫长时间中的短暂,这种短暂在空间维度上体现为人与浩瀚无垠的宇宙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人类通过目睹同类的生老病死感觉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通过观察外界的风云变幻感觉到了生命和未来的难以把握,人类在这种及其不确定中急切的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建立起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于是出现了原始的宗教:巫术和神话传说,从这些巫术和传说中人们找到了生命的来源,生命的生老病死由某个人类无法抗拒的神秘力量操控着,要想超越生死获得永恒人类必须服从这个神灵,必须从心理上和行动上建立起对这个神灵的崇拜,于是最初的宗教的模型便诞生了,经过人们的不断发展演进,不同地域的人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也应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论关于宗教信仰入志问题的思考

论关于宗教信仰入志问题的思考

论关于宗教信仰入志问题的思考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宗教信仰是兼具社会和文化属性的重要事物,是志书应予以全面系统记载的内容,但从已出版的第二轮市县志看,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笔者拟结合实际,谈谈对宗教信仰入志有关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志书要重视对宗教信仰的记载( 一) 宗教信仰对社会有着重要影响。

1. 对政治的影响。

宗教信仰能够使社会的不同个人、群体或其他社会力量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影响政治的发展。

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正面影响主要是通过信仰和教义等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治的相对稳定。

负面影响则主要借助宗教信仰的各种诉求,形成对政治的挑战,造成政治的不安定。

2. 对经济的影响。

宗教信仰对经济的影响是隐性的,但也不容忽略。

如中国历史上的寺院经济就曾经影响和左右过整个经济的正常发展; 又如当今中国社会许多的宗教活动、宗教节庆都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3. 对文化的影响。

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尤为显著。

其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渗透着儒、释、道三种宗教信仰的因素。

其二,从六朝文学到唐诗宋词,再到明清小说,传统文学都深深受到宗教文化的浸润。

其三,敦煌佛教壁画、山西永乐宫道教壁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经典艺术都带有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

其四,应县木塔、五台山唐代佛寺、布达拉宫等无不是宗教与建筑结合的典范。

其五,流传于南方省份的傩舞、盛行于山西北部的民间道情,都是宗教对舞蹈音乐熏陶的产物。

4. 对精神生活的影响。

首先,宗教信仰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道德修养。

其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能够引导人们产生敬畏感、仁慈感、谦让感、虔诚感等,进而形成道德上的向善趋势。

其次,宗教信仰可以使人的心态从不平衡状态调节到相对平衡,由此使人们的心理达到和谐。

再次,宗教信仰可以起到精神抚慰和支撑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宗教信仰政策对回族宗教意识的影响
—以宁夏同心县为例
[内容摘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不得加以干涉。

但是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他们总会希望整个民族能信仰同一种宗教以强大本民族的势力,然而当今社会的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媒介不单能够沟通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

进而化解不同民族之间在利益上的冲突和矛盾,以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下面将以宁夏同心县的阿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积极融入现代文明的青年穆斯林、伊斯兰教能鼓励人向善以及伊斯兰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将进一不阐述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伊斯兰教对回族宗教意识的影响。

[关键词]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政策同心县
在宁夏同心县,回族主要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而且还将其分为不同的教派,主要有卡迪林耶、虎非耶、哲合林耶、库不林耶。

这四个教派又被俗称为“四大门宦”。

这四大门宦都有他们自己的清真寺,而且每个清真寺都有一个阿訇做为他们这个教派的掌门人。

然而如今同心县的阿訇已经与传统的阿訇有了很大的区别,他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同心县传统的阿訇来说,他们只会在穆斯林的重大节日上或者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比如说在每周的星期
五(他们称这一天为一周中最神圣的日子也)也被叫做“主麻”,才会去讲《古兰经》中的一些教义和教规而在其他的日子里很少讲。

而穆斯林群众们也会遵守其中的一些教规的,因为他们将《古兰经》奉为伊斯兰教的经典而且他们觉得那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神圣而不可以抗拒的,尤其对一些文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来说由于《古兰经》里的一些东西很神秘使这些穆斯林当对一些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时,这必然会使他们产生了很多的困惑,所以他们就会借助于宗教中的一些东西的去解释。

所以如果没有人结合科学去为他们解释那些迷惑的东西或许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的。

一、阿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制定,现如今同心县阿訇的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不单关心国际国内大事,也关心现代科技事业的发展,拥有电脑、手机的也不在少数,这会使他们更快捷地了解伊斯兰世界的大事。

而阿訇作为伊斯兰教的教职人员既在宗教领域发挥着功能。

“在政治领域积极参政议政,协助有关部门宣传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应邀担任义务司法调解员。

在积极领域,通过宣扬伊斯兰经济思想,鼓励穆斯林投身市场经济建设同时鼓励富裕的穆斯林救济帮助贫困的穆斯林。

在教育领域适应时代的潮流,改革传统的经堂教育,同时支持民族教育的发展。

”①
以上这些在以伊斯兰教为主的穆斯林聚居区同心县都在不断改进,而阿訇作为伊斯兰教的教职人员及伊斯兰教的精神的体现者,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在够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积极融入现代文明的青年穆斯林
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制定青年穆斯林在秉承传统的同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多元、迅捷的的生活。

接受了现代文明的青年穆斯林
①引用于王丽宏的《阿訇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世俗功能研究》
积极学习外语,学习科技、向往城市文明积极参与和投身到经济建设中
去。

在家里,在清真寺里他们是虔诚的穆斯林;在城市社会当中他们是具有现代素质的市民穿着入时,工作中的快节奏使他们不能履行一天的“五功”但他们常常使用未来工具和现代传媒深入了解伊斯兰文化,履行一个穆斯林的职责。

所以,我觉得青年穆斯林对够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三、伊斯兰教能鼓励人向善
对于同心县的回族来说伊斯兰教它不但可以感化人心,而且还使人们变得更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更愿意去帮助他人,所以说宗教
不论是从文化习惯、道德规范、心理素质乃至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所以在随着时代进步的同时,国家必须给予宗教足够的重视,在努力发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本质作用的基础上更要懂得努力发挥宗教对现实社会的积极作用,克服和防止消极因素,使宗教与时代的步伐相协调、相适应。

国家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达到其制定的根本目的,使得人们才会依善行事,而各民族也可以和平友好的共处,这才会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1.伊斯兰教对回族的世俗的影响
由于宗教教徒们对极乐世界的信仰和追求进而能够增强他们抵抗风险、挫折等险途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他们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和情绪上的稳定,更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宗教所特有的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不但能够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减少社会的暴力,色情等犯罪行为,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并且宗教还能作为一种文化媒介沟通不同民族在利益上的冲突和矛盾。

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同心县的穆斯林来说他们都是比较虔诚的、崇拜皈依的。

他们常常都会用《古兰经》里的教规和教条去规范自我的行为。

很多年长的回族老人他们会去清真寺做“礼拜”每天的“无功”已经成为他们的必修课。

他们还时常把自己说成是“真主”的仆人永远追随他,以善行事以显他们的虔诚。

2.伊斯兰教对回族现实的影响
由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制定,当代宗教在观念上的改变,使得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有利于促进困扰人类的全球化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当代人类面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核战争等问题的威胁而惶恐不安时,伊斯兰宗教的教徒们高举普度众生,开展广泛的协商对话,以维持世界和平与人类生存的环境。

显然这种主张和做法有利于人类克服利己主义,树立整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全球人类在危难中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隔阂、矛盾和冲突;有利于人类在生存与发展的危急关头实现平稳的过渡和超越。

面对人类的能源危机,面对有些人对物质需要的片面追求,宗教宣扬的抑制过度论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家正因为要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因为每一种宗教几乎都包含对过度罪恶的告诫,主张通过禁欲进行精神上的自我净化来达到彼岸世界。

《圣经》如此的反问:“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整个世界确实去了他的灵魂,将有益于个人吗?”所以同心县的穆斯林们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引导下高举和平友谊的旗帜不但坚持要和世界和平相处而且还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五、伊斯兰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宗教能够凝聚人们的力量,起到稳固社会的作用。

相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在共同的宗教信仰基础上能产生的强烈认同意识,能够使统一教派形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宗教的民族性及其宗教文化圈的形成无疑对民族对国家和世界某一地区和谐与稳定打下牢固的基础。

对那些具有相同信仰的民族和单一民族国家而言,宗教信仰是使本地民族国家团结团结起来,维护本民族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民族国家在遭受外来侵略而面临被瓜分的危急关头,相同的宗教信仰是成为维护民族国家生存和统一的强大力量。

总结:
遵照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原则,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这是一项长期的政策,是一直要贯彻执行到将来宗教自然消亡的时候为止的政策。

所以同心县的政府在用法律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还使信仰伊斯兰教的团体和组织积极引导信教群众,使伊斯兰教的教义和现代社会相适应,以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这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从根本上说,不单是伊斯兰教能够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人民的利益、维护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而任何宗教都能做到这些。

所以我想这就是国家为什么要每个公民都可以自由信教的原因,这也是国家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由政策的最根本的原因。

” 。

[参考文献]
1.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
2.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
3.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