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工作培训56页PPT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医学课件)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准化程度。
数据的完整性
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并及时上 报,以避免漏报和误报。
数据的可比性
制定统一的疾病诊断和编码标 准,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
技术发展与数据收集
01
02
03
电子化病历系统
建立电子化病历系统,提 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准确 性。
移动设备的应用
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数据收 集,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 和实时性。
数据的利用价值
评估健康状况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 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死亡水 平和分布情况,为制定针对性
的健康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监测流行病学指标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疾 病流行趋势和变化情况,为制定 和调整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 据。
评价干预措施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干预 措施的有效性,为优化资源配置和 提高防控效果提供参考。
死因报告与数据质量评估
死因报告
撰写死因监测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数据和结果,说明监测工作的 实施情况和分析结果。
数据质量评估
对监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时效性等方 面,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和改进。
03
死因监测数据分析和利用
撰写死因监测报告,向上级主管部 门报告,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死因推断的方法
临床诊断
病理学诊断
根据死亡前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医学知 识,对死因进行推断。
通过解剖尸体,观察器官病变和病理学改变 ,对死因进行推断。
流行病学分析
法医学鉴定
通过对疾病流行情况的分析,结合死者个体 特征和社会环境因素,对死因进行推断。

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

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

死因监测意义
• 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 和获得人口期望寿命等重要指标的一项基 础工作; • 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 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2010—2014年全县死亡数
年份 死亡数 粗死亡率
2010
2011 2012 2013
2393
2259 3104 2658
• 凡需公安、司法部门介入的死亡个案,由 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死亡 证明,乡镇卫生院的防保医生或具有执业 医师资格的临床医生根据公安司法部门的 《法医鉴定书》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 (推断)书》。
6、死因信息报告方式
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的填写
《死亡医学证明书》
是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从医学角度说 明居民死亡及其原因的证明。
9、淮河流域环境卫生治理及肿瘤综合防治与 死因监测
《安徽省淮河流域环境卫生治理及肿瘤综合防治工作实 施方案(试行)》(卫疾控秘[2011]753号): • 要求在6市20个县区开展死因监测工作,死因监测各项工 作指标符合国家死因监测规范要求,人群粗死亡率达到 6‰,每年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每年进行年报分析 • 力争2012年扩展到全部20个县区 卫生厅2012年9月4日发文,《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淮河 流域有关县(区)开展人群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工作的通 知》(疾控函〔2012〕58号): • 淮河流域6市20个县(区)积极开展人群死因监测和肿瘤 登记工作。
10、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对死因监测工 作的要求
•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国90%的县(市、区) • 《安徽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省95%的县(市、区) • 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 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逐步建成 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

死因监测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死因监测报告管理培训课件

03
通过建立数据审核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校验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报告的及时性控制
及时性定义
死因监测报告的及时性是指报告内容能够及时更新,反映最新的 情况。
监测报告的及时性要求
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提交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 性。
及时性控制的实现方法
通过建立高效的报告收集和审核机制,优化数据处理流程,提高工 作效率,确保报告的及时性。
报告的重要性
反映地区健康状况
死因监测报告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居民的健 康状况,包括主要死亡原因、死亡年龄分布
等信息,为政府制定健康政策提供依据。
预防和控制疾病
通过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考核和监督,可以 促进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减
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发生。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对死亡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跟 踪一些潜在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采取针对性 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支持。
关领域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影响了监测报告的质量和
效率。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加 智能化、自动化,通过引入人工 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数据 采集、处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
性。
移动化、远程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 来的死因监测报告管理将更加移 动化、远程化,方便快捷地进行
为制定新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提供给政府部门作为决策依据
提供关于公共卫生问题 的信息和建议
监测公共卫生系统的绩 效和质量
01
02
03
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 生政策和计划提供参考
04
为政府部门评估公共卫 生资源和投入的有效性 提供依据
06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培训课件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培训课件

3
二、死亡信息管理
1、死亡信息的审核
*医疗机构自查;
*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网络审核报告信息。
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孕产妇和5岁
以下儿童死亡信息进行审核
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应于7天内通
过网络进行审核确认。
*县(区)疾控中心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根
I10 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 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I51.4I51.9(心脏病的并发症和不明确表 述),编码到I11.-(第一卷P395) I11 高血压性心脏病
I11.0 高血压心脏病 伴有心衰(第一卷P381 )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28
规则D:特异性
用特异的诊断替换一般诊断。
当选择的原因以一般性术语描述了一种情况,而在证明书
总原则 (首先应用的规则) 选择规则 (随后应用的选择规则) 修饰规则 (必要时可进行的修饰)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10
1、总原则
总原则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
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
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只
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
I (a) (b) (c) (d)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注意 R95 (婴儿猝死综合征)不被看作是不明 原因。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22
规则B:琐细情况_(1) 用明确的诊断替换琐细情况。
当选择的原因是一个不大可能引起死亡的琐 细情况,而又报告了一个更严重的情况(除了 不明原因或另一个琐细情况以外的任何情况), 则重新选择根本原因,就好象琐细情况未曾报 告那样。
4
三、居民死亡推断书的填写要求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PPT课件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PPT课件

推断死因 I a) 无法进食 b) 胃癌 c) Ⅱ 2型糖尿病
15天 4年
10年
E11.9
.
15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有关疾病报告的说明 (1)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说明: (1)破伤风:应报告引起破伤风的原因(例如:新生儿破伤风、产科 破伤风、其他破伤风等)。 2) 败血症:应报告引起败血症的病因(例如:链球菌性败血症、产 褥期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葡萄球菌性败血症)。 3) 病毒性肝炎:不要笼统地填写为“肝炎”,如果“肝炎”是由于 病毒引起的,应明确报告肝炎的性质和分型(例如: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4) 艾滋病:对于由艾滋病造成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恶性肿瘤以及 其他特指的疾病,应明确报告。
.
12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死因推断的注意事项
7.死亡推断的逻辑性:与性别、年龄有关的疾病,如睾丸癌、 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等。新生儿(围生儿)死因如吸入性肺
炎、先天性疾病等。报告疾病时要考虑年龄与疾病的逻辑性, 如5 岁以下儿童的自杀,5 岁以下儿童的一些慢性病如 COPD、脑梗死、冠心病、老年痴呆等,10 岁以下60 岁以 上的产科疾病等。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会议
如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 2017年12月28日
.
1
1 2 3 44 5
2017年死因监测存在问题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注意 死亡医学主证要明内系容统录入与ICD编码
死因因监监测测工工作作评的价评指价标指标
2018年死因监测工作要求
.
2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死亡原因: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根本死亡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肺心病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死因监测案例分析
案例一:疑似职业病致 死
通过调查和尸检,发现疑似 职业病导致的悲剧性死亡, 呼吁加强职业卫生安全。
案例二:交通事故死亡
分析交通事故相关数据,揭 示导致交通事故死亡的主要 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案例三:自杀死亡
通过对自杀死亡个案进行心 理学和社会学分析,探索预 防自杀死亡的有效策略。
结论与总结
1 死因监测的意义和作用
死因监测可以为社会公共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疾病控制和预防。
2 死因监测的不足和展望
尽管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跨部门协作等方面的挑战。
3 推进死因监测工作的建议
加强培训和专业知识共享,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 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一份引人入胜的死因监测培训课件,探讨了死因监测的重要性、流程以及与 防备医学的关系。
介绍死因监测
死因监测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旨在了解和记录个体死亡的原因和模式。 1.1 什么是死因监测 1.2 死因监测的流程
1
死亡申报和医学检验
通过报告和尸检确定个体的死亡情况,并获取关键信息。
2
死因初步判断和诊断
针对尸检和临床资料,初步确定个体死因的可能性。
3
死因确认和精细分类
通过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最终确认个体的死因和进行精细分类。
4
死因结果汇总和分析
将死因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改进措施。
防备医学
防备医学是一种综合干预和预防策略,旨在减少疾病和伤害对人群的影响。 3.1 什么是防备医学 3.2 防备医学在死因监测中的作用

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

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

主要死亡原因
主要死因
• 指最后导致死亡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那个疾病 或情况。(肺心病、颅内损伤) • 它比较直观,医生习惯于报告这种死因。 • 主要死因常常不等于根本死因,根本死因也许 在病人死前已不存在或不能成为主要死因 。
死因链
死因链
可以认为就是导致死亡发生的一系列疾病或 损伤的发生链条,并按先后顺序排列,并可 以合理解释。 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死亡 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
10、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对死因监测工 作的要求
•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国90%的县(市、区) • 《安徽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省95%的县(市、区) • 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 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逐步建成 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
2011年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 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84号) • 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 • 死亡是“离院方式”之一。
1、医院内死因监测
2004年7月9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下发《县及 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4〕93号) 目的: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 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 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同时,了 解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 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 划提供依据。 所有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要报告!
死因监测意义
• 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 和获得人口期望寿命等重要指标的一项基 础工作; • 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 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医疗机构应确保死亡证明的填写完整 、准确,包括死者的基本信息、死亡 原因等。
死因分类的准确性控制
死因分类是将死亡原因归类为国 际疾病分类(ICD)中的相应编 码,是死因监测的关键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死因分类的审核 制度,对分类结果进行复核,确
保分类准确无误。
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与合作, 提高死因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增加对死因监测工作的投入,提高 监测系统的整体水平。
THANKS
《死因监测培训》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死因监测概述 • 死因监测的方法和流程 • 死因监测的质量控制 • 死因监测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死因监测的未来展望
01 死因监测概述
死因监测的定义
死因监测定义
意义
死因监测是对特定人群的死亡原因和 相关健康状况进行系统、连续的收集 、核实、分析、评估和利用的过程。
01
02
03
智能化技术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 析等技术提高死因监测的 准确性和效率。
实时监测与预测
实现实时监测和预测,及 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 风险。
跨部门合作
加强跨部门合作,实现数 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 监测效果。
死因监测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前景
疾病防控
通过死因监测及时发现和 预防疾病爆发和流行。
数据收集不全或数据质量不高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挑战
由于各种原因,如医疗记录不完整、报告系统不完善等,可 能导致死因监测数据收集不全或数据质量不高。
解决方案
建立完善的报告系统,加强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数 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审 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