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培训》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 PPT课件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34114c52d380eb62946db9.png)
《死亡登记本》、《死亡医学证明书》在市、区疾控中心领取。
三、掌握新生儿、婴儿等死亡情况
掌握社区内所有出生、死亡的新生儿、婴儿 和孕产妇情况,每月填写《婴儿死亡月报表》上 报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婴儿死亡月报表》格式由市疾控中心下发表样
四、核对、补漏
每季度与辖区街道计生部门、派出所核对死 亡数据(市疾控中心下发表样),并将核对结果 和补漏人员信息及时上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调查记录(背面)
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
被调查 者姓名 死因 推断
与死者 的关系
联系地址 或工作单位 调查者 签名
电话号码
调查日期 年 月日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为根本死亡原因所下的定义是: (a)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 那些疾病或损伤,或者 (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用途
1、是居民死亡的人口管理记录,公安部门据此办理注 销户口,作为殡葬火化部门进行尸体焚化的依据。
2、是死因统计的原始资料记录,卫生部门据此计算一系 列的死亡统计指标,为制订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可靠 依据。
3、可以作为一种法律证据提交公安、司法部门。 4、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于保险、遗产等群众性、社会性凭 证及死亡公证。
2.
小 学
3中 .学
大 不 生前工 4. 学 9. 详 作单位
出生日 期
年月日
死亡 日期
实足 年 月 日 时 年龄
死亡 地点
1
医院病 房
2
急诊室
3
家中、赴 院途中
4
家庭病 床
5
其 他
不 9详
常住户口 地址
可以联系的 家属姓名
三、掌握新生儿、婴儿等死亡情况
掌握社区内所有出生、死亡的新生儿、婴儿 和孕产妇情况,每月填写《婴儿死亡月报表》上 报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婴儿死亡月报表》格式由市疾控中心下发表样
四、核对、补漏
每季度与辖区街道计生部门、派出所核对死 亡数据(市疾控中心下发表样),并将核对结果 和补漏人员信息及时上报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调查记录(背面)
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征:
被调查 者姓名 死因 推断
与死者 的关系
联系地址 或工作单位 调查者 签名
电话号码
调查日期 年 月日
根本死亡原因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为根本死亡原因所下的定义是: (a)引起直接导致死亡的一系列病态事件的 那些疾病或损伤,或者 (b)造成致命损伤的事故或暴力的情况。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用途
1、是居民死亡的人口管理记录,公安部门据此办理注 销户口,作为殡葬火化部门进行尸体焚化的依据。
2、是死因统计的原始资料记录,卫生部门据此计算一系 列的死亡统计指标,为制订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可靠 依据。
3、可以作为一种法律证据提交公安、司法部门。 4、目前越来越多的用于保险、遗产等群众性、社会性凭 证及死亡公证。
2.
小 学
3中 .学
大 不 生前工 4. 学 9. 详 作单位
出生日 期
年月日
死亡 日期
实足 年 月 日 时 年龄
死亡 地点
1
医院病 房
2
急诊室
3
家中、赴 院途中
4
家庭病 床
5
其 他
不 9详
常住户口 地址
可以联系的 家属姓名
死因监测培训 PPT课件
![死因监测培训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7953e21a37f111f1855b75.png)
I (a) xxxx 和 xxxx x I (a) 脑梗死和坠积性肺炎 (b) 高血
编号
死者 姓名
性别
民
1男 2女
族
主要职业 及工种
身份证号 码
户口所在地: 现住址:
婚姻
1
2
3
4
状况
未
已
丧
离
婚
婚
偶
婚
9文
1 2中 3
4
9 生前
不
化
大 学 小 文盲或 半 不 工作
详
程
学
学
文盲
详 单位
度
出生 日期 年 月 日
死亡 日期 年 月 日
实足 年龄
死亡 地点
12
3
49
医 急 家中或 外地 不
院 诊 赴医院 及其 详
I (a) (b) (c) (d)
肺心病 肺气肿 慢支 动脉硬化
规则1_(2)
如果存在不止一个终结于首先提及之情况 的顺序,则选择第一个提及顺序的起始原因。
Ⅰ (a) 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b)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肝硬变
选择肝硬变(K74.6)。终结于证明书上首先
列入之情况的顺序是由于肝硬变引起的食管静脉曲张。
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医疗机构,收到《死亡医学证明 书》后向属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出。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报告卡后,应在5个 工作日内代县级以上及以下医疗机构完成网络报告。
二、死亡信息管理
1、死亡信息的审核 *医疗机构自查; *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网络审核报告信息。 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孕产妇和5岁
单县2012年死因监测 技术培训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ac6bce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d.png)
协同应对策略
与其他公共卫生领域协 同制定应对策略,提高 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整合数据资源
将死因监测数据与疾病 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数据整合,提供全面的 公共卫生信息。
跨学科研究合作
促进跨学科研究合作, 共同探究死因监测与公 共卫生的内在联系和发 展趋势。
06
案例分析
某地区死因监测案例分析
。
数据不完整
02
部分地区或医疗机构可能未报告或漏报死因数据,导致数据不
完整。
数据不一致
03
不同地区或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不一致
。
数据分析问题和挑战
数据分析方法不科学
数据分析方法可能存在缺陷或不科学,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数据分析结果解读错误
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或误解,导致误导决策。
05
死因监测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对死因监测的影响
1 2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 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远程监测技术
发展远程监测技术,实时收集和传输死因数据, 减少数据延误和失真。
3
智能化报告系统
建立智能化报告系统,自动识别和分类死亡病例 ,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效率。
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基于死因监测数据,制定针对主要死因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评估健康干预措施效果
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死因监测数据,评估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医疗机构通过分析死因监测数据,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救治水平。
04
死因监测中的问题和挑战
数据质量问题和挑战
数据不准确
01
与其他公共卫生领域协 同制定应对策略,提高 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和针 对性。
整合数据资源
将死因监测数据与疾病 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数据整合,提供全面的 公共卫生信息。
跨学科研究合作
促进跨学科研究合作, 共同探究死因监测与公 共卫生的内在联系和发 展趋势。
06
案例分析
某地区死因监测案例分析
。
数据不完整
02
部分地区或医疗机构可能未报告或漏报死因数据,导致数据不
完整。
数据不一致
03
不同地区或医疗机构使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不一致
。
数据分析问题和挑战
数据分析方法不科学
数据分析方法可能存在缺陷或不科学,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数据分析结果解读错误
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读可能存在偏差或误解,导致误导决策。
05
死因监测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对死因监测的影响
1 2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死因监测数据进 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
远程监测技术
发展远程监测技术,实时收集和传输死因数据, 减少数据延误和失真。
3
智能化报告系统
建立智能化报告系统,自动识别和分类死亡病例 ,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效率。
制定公共卫生政策
基于死因监测数据,制定针对主要死因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评估健康干预措施效果
通过对比干预前后的死因监测数据,评估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
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医疗机构通过分析死因监测数据,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救治水平。
04
死因监测中的问题和挑战
数据质量问题和挑战
数据不准确
01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培训课件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2e0b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f.png)
3
二、死亡信息管理
1、死亡信息的审核
*医疗机构自查;
*县(区)级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网络审核报告信息。
每个工作日需上网对辖区内报出的死亡信息、孕产妇和5岁
以下儿童死亡信息进行审核
对于核实无误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副卡,应于7天内通
过网络进行审核确认。
*县(区)疾控中心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根
I10 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 当报告为…的初始前因时:I51.4I51.9(心脏病的并发症和不明确表 述),编码到I11.-(第一卷P395) I11 高血压性心脏病
I11.0 高血压心脏病 伴有心衰(第一卷P381 )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28
规则D:特异性
用特异的诊断替换一般诊断。
当选择的原因以一般性术语描述了一种情况,而在证明书
总原则 (首先应用的规则) 选择规则 (随后应用的选择规则) 修饰规则 (必要时可进行的修饰)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10
1、总原则
总原则指出当证明书上列入不止
一个情况时,应选择单独列在第Ⅰ部
分最低一行占用线上的那个情况,只
要它能够引起列在其上的所有情况。
I (a) (b) (c) (d)
xxxxxx xxxxxx xxxxxx xxxxxx
注意 R95 (婴儿猝死综合征)不被看作是不明 原因。
死因监测技术培训
22
规则B:琐细情况_(1) 用明确的诊断替换琐细情况。
当选择的原因是一个不大可能引起死亡的琐 细情况,而又报告了一个更严重的情况(除了 不明原因或另一个琐细情况以外的任何情况), 则重新选择根本原因,就好象琐细情况未曾报 告那样。
4
三、居民死亡推断书的填写要求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PPT课件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3efe4579563c1ec5da71d1.png)
推断死因 I a) 无法进食 b) 胃癌 c) Ⅱ 2型糖尿病
15天 4年
10年
E11.9
.
15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有关疾病报告的说明 (1)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说明: (1)破伤风:应报告引起破伤风的原因(例如:新生儿破伤风、产科 破伤风、其他破伤风等)。 2) 败血症:应报告引起败血症的病因(例如:链球菌性败血症、产 褥期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葡萄球菌性败血症)。 3) 病毒性肝炎:不要笼统地填写为“肝炎”,如果“肝炎”是由于 病毒引起的,应明确报告肝炎的性质和分型(例如: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4) 艾滋病:对于由艾滋病造成的传染病、寄生虫病、恶性肿瘤以及 其他特指的疾病,应明确报告。
.
12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死因推断的注意事项
7.死亡推断的逻辑性:与性别、年龄有关的疾病,如睾丸癌、 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等。新生儿(围生儿)死因如吸入性肺
炎、先天性疾病等。报告疾病时要考虑年龄与疾病的逻辑性, 如5 岁以下儿童的自杀,5 岁以下儿童的一些慢性病如 COPD、脑梗死、冠心病、老年痴呆等,10 岁以下60 岁以 上的产科疾病等。
死因监测工作培训会议
如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 2017年12月28日
.
1
1 2 3 44 5
2017年死因监测存在问题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注意 死亡医学主证要明内系容统录入与ICD编码
死因因监监测测工工作作评的价评指价标指标
2018年死因监测工作要求
.
2
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死亡原因:填写导致死亡的疾病、损伤或并发症
根本死亡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病; 第二、三、四联“死亡原因”:肺心病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71ff3aa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a.png)
死因监测案例分析
案例一:疑似职业病致 死
通过调查和尸检,发现疑似 职业病导致的悲剧性死亡, 呼吁加强职业卫生安全。
案例二:交通事故死亡
分析交通事故相关数据,揭 示导致交通事故死亡的主要 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案例三:自杀死亡
通过对自杀死亡个案进行心 理学和社会学分析,探索预 防自杀死亡的有效策略。
结论与总结
1 死因监测的意义和作用
死因监测可以为社会公共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疾病控制和预防。
2 死因监测的不足和展望
尽管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仍存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跨部门协作等方面的挑战。
3 推进死因监测工作的建议
加强培训和专业知识共享,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死因监测培训课件-防备 医学-医药卫生-专业资料
一份引人入胜的死因监测培训课件,探讨了死因监测的重要性、流程以及与 防备医学的关系。
介绍死因监测
死因监测是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旨在了解和记录个体死亡的原因和模式。 1.1 什么是死因监测 1.2 死因监测的流程
1
死亡申报和医学检验
通过报告和尸检确定个体的死亡情况,并获取关键信息。
2
死因初步判断和诊断
针对尸检和临床资料,初步确定个体死因的可能性。
3
死因确认和精细分类
通过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最终确认个体的死因和进行精细分类。
4
死因结果汇总和分析
将死因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从中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改进措施。
防备医学
防备医学是一种综合干预和预防策略,旨在减少疾病和伤害对人群的影响。 3.1 什么是防备医学 3.2 防备医学在死因监测中的作用
(医学课件)死因监测培训课件
![(医学课件)死因监测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6644c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4.png)
隐私和伦理问题
隐私保护
01
在收集和使用死因监测数据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隐私保护
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知情同意
02
在收集和使用数据前,需要得到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并
明确告知其目的和用途。
信息利用的透明度
03
在使用和分享死因监测数据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透明度,确保
数据的公正使用和利益共享。
死因监测的可持续性
死因编码与分类
死因编码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每个死亡个案的死因进 行编码,编码过程需准确、规范。
死因分类
根据编码结果,将死因分为不同类型,如心血管疾病、呼吸 系统疾病、癌症等。
死因报告与数据质量评估
死因报告
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数据,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地区、时间、死亡人 数、主要死因等。
基于数据的健康管理实践一
针对高发疾病,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 施,例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 等。
基于数据的健康管理实践二
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 进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 健能力。
基于数据的健康管理实践三
加强慢性病的管理与随访,为患者提供 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诊疗服务,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02
死因监测的流程和方法
死因监测流程
现场调查
对死亡个案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死者基 本情况、死亡前后病史、临床表现等。
死因推断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医学知识,对死因 进行推断,给出合理科学的死因解释。
死因编码与分类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对死因进行编 码和分类,便于统计和分析。
死因报告与数据质量评估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监测数据,并 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
![死因监测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0ad42bfc4ffe473368ab93.png)
主要死亡原因
主要死因
• 指最后导致死亡的最主要、最严重的那个疾病 或情况。(肺心病、颅内损伤) • 它比较直观,医生习惯于报告这种死因。 • 主要死因常常不等于根本死因,根本死因也许 在病人死前已不存在或不能成为主要死因 。
死因链
死因链
可以认为就是导致死亡发生的一系列疾病或 损伤的发生链条,并按先后顺序排列,并可 以合理解释。 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死亡 意外被撞→颅骨骨折→颅内损伤→死亡
10、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对死因监测工 作的要求
•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国90%的县(市、区) • 《安徽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省95%的县(市、区) • 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 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逐步建成 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
2011年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 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84号) • 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 • 死亡是“离院方式”之一。
1、医院内死因监测
2004年7月9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下发《县及 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4〕93号) 目的: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 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 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同时,了 解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 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 划提供依据。 所有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要报告!
死因监测意义
• 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 和获得人口期望寿命等重要指标的一项基 础工作; • 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 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 第十七条: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当于患者死
亡后24小时内完成 • 第二十二条:对病程记录进行详细规定,其中包
括死亡记录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记录死亡时间 应当具体到分钟;死亡原因、死亡诊断;死亡病 例讨论记录在患者死亡一周内完成。
死亡报告是医疗机构病案管理一部分
2011年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 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84号)
蒙城县 • 2008年12 月1日起为网络报告
• 合肥市、马鞍山市、铜陵市三市根据自身工作发展需要,已经或正在 把监测范围扩大至全市城乡
• 亳州市谯城区已经中止工作 • 缺陷:缺少公开的完整性评价资料
5、专项死因报告—法定传染病死亡报告
• 法定传染病死亡报告是疫情报告系统内容组成 部分,
• 从1950年开始, 一致发展延续到今天。 • 卫生部网站每月公布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 • 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死亡数据不作
• 《安徽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省95%的县(市、区)
• 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 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逐步建成 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
为中国传染病死因顺位的依据 。
6、专项死因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 、孕产妇死亡监测
• 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监 测 (“三网监测”),分别开始于1991、1989 和1986年。
• 2006年卫生部对三网的监测点调整。我省城市布 点11个,农村布点24个 。
• 妇幼系统承办,在基层都是医院、卫生院、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
• 婴儿死亡率是死因监测系统完整性的敏感指标, 是评价居民健康水平指标之一。
7、慢病防控示范区死因监测工作
• 2010.12.31,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 的通知 。
• 2011年,选择芜湖市镜湖区做为我省首个慢性病 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创建工作。2012年-2015年, 选择合肥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各1个县(区)开 展创建工作。对符合要求的,申请创建国家级示 范区。
• 至少包括慢性病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 事件报告、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信息等基测
• 2009年国家设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居民健康 档案项目,慢病管理项目,老年人保健项目等。
• 2011年版《安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死亡 信息是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之一,是终止档案条件之一。
死因监测
霍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12月22日
内容
一、死因监测工作背景 二、死因监测工作内容 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四、死亡信息网络报告演示
一、死因监测工作背景
死亡报告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一部分
2010年卫生部:“关于印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11号)
人类的进化史
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类 ,进化了数千万年。 现代人由瘦变胖100年。人类的进化,人类的疾病谱和疾 病死亡谱也在变化。
• 根据三部委关于《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 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 卫规划发〔2013〕57号),国家卫生计生 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 规范(试行)的通知》
• 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 务规范,慢性病防治规划等要求:
• 必须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死亡登记)工作
死因监测意义
• 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 和获得人口期望寿命等重要指标的一项基 础工作;
• 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 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2010—2014年全县死亡数
所有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要报告!
2、全人群死因监测——卫生部统计点
始于1957年,目前覆盖全国90个区县、约1.2亿人口,主要分布在我 国
沿海和中东部地区。
目前卫生部死因统计系统在安徽的布点及本省布点: • 合肥市、蚌埠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 • 亳州市谯城区、庐江县、天长市、固镇县、濉溪县、金寨县、泾县、
• 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 • 死亡是“离院方式”之一。
1、医院内死因监测
2004年7月9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下发《县及 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4〕93号)
目的: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 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 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同时,了 解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 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 划提供依据。
卫生厅2012年9月4日发文,《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淮河 流域有关县(区)开展人群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工作的通 知》(疾控函〔2012〕58号): • 淮河流域6市20个县(区)积极开展人群死因监测和肿瘤 登记工作。
10、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对死因监测工 作的要求
•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国90%的县(市、区)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死亡数 2393 2259 3104 2658 2991
✓ 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 书》及副卡;
✓ 医院院内死亡以及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区域填报《居民死 亡医学证明书》存档;
✓ 未开展死因监测区域的医院外死亡,在档案封面记录死亡 时间。死亡者档案归类后长期保存。
9、淮河流域环境卫生治理及肿瘤综合防治与 死因监测
《安徽省淮河流域环境卫生治理及肿瘤综合防治工作实 施方案(试行)》(卫疾控秘[2011]753号): • 要求在6市20个县区开展死因监测工作,死因监测各项工 作指标符合国家死因监测规范要求,人群粗死亡率达到 6‰,每年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每年进行年报分析 • 力争2012年扩展到全部20个县区
亡后24小时内完成 • 第二十二条:对病程记录进行详细规定,其中包
括死亡记录与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记录死亡时间 应当具体到分钟;死亡原因、死亡诊断;死亡病 例讨论记录在患者死亡一周内完成。
死亡报告是医疗机构病案管理一部分
2011年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 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84号)
蒙城县 • 2008年12 月1日起为网络报告
• 合肥市、马鞍山市、铜陵市三市根据自身工作发展需要,已经或正在 把监测范围扩大至全市城乡
• 亳州市谯城区已经中止工作 • 缺陷:缺少公开的完整性评价资料
5、专项死因报告—法定传染病死亡报告
• 法定传染病死亡报告是疫情报告系统内容组成 部分,
• 从1950年开始, 一致发展延续到今天。 • 卫生部网站每月公布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 • 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死亡数据不作
• 《安徽省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省95%的县(市、区)
• 统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慢性病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健 全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和信息发布等管理制度。逐步建成 慢性病综合监测点,规范人口出生与死亡信息管理。
为中国传染病死因顺位的依据 。
6、专项死因监测——5岁以下儿童死亡 、孕产妇死亡监测
• 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监 测 (“三网监测”),分别开始于1991、1989 和1986年。
• 2006年卫生部对三网的监测点调整。我省城市布 点11个,农村布点24个 。
• 妇幼系统承办,在基层都是医院、卫生院、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
• 婴儿死亡率是死因监测系统完整性的敏感指标, 是评价居民健康水平指标之一。
7、慢病防控示范区死因监测工作
• 2010.12.31,安徽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慢 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 的通知 。
• 2011年,选择芜湖市镜湖区做为我省首个慢性病 综合防控示范区开展创建工作。2012年-2015年, 选择合肥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各1个县(区)开 展创建工作。对符合要求的,申请创建国家级示 范区。
• 至少包括慢性病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 事件报告、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和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信息等基测
• 2009年国家设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居民健康 档案项目,慢病管理项目,老年人保健项目等。
• 2011年版《安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死亡 信息是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之一,是终止档案条件之一。
死因监测
霍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12月22日
内容
一、死因监测工作背景 二、死因监测工作内容 三、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四、死亡信息网络报告演示
一、死因监测工作背景
死亡报告是医疗机构质量管理一部分
2010年卫生部:“关于印发《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11号)
人类的进化史
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现代类 ,进化了数千万年。 现代人由瘦变胖100年。人类的进化,人类的疾病谱和疾 病死亡谱也在变化。
• 根据三部委关于《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口死亡 医学证明和信息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 卫规划发〔2013〕57号),国家卫生计生 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 规范(试行)的通知》
• 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 务规范,慢性病防治规划等要求:
• 必须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死亡登记)工作
死因监测意义
• 研究人口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规律 和获得人口期望寿命等重要指标的一项基 础工作;
• 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评价居民健康水 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2010—2014年全县死亡数
所有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均要报告!
2、全人群死因监测——卫生部统计点
始于1957年,目前覆盖全国90个区县、约1.2亿人口,主要分布在我 国
沿海和中东部地区。
目前卫生部死因统计系统在安徽的布点及本省布点: • 合肥市、蚌埠市、马鞍山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 • 亳州市谯城区、庐江县、天长市、固镇县、濉溪县、金寨县、泾县、
• 2012年1月1日开始施行, • 死亡是“离院方式”之一。
1、医院内死因监测
2004年7月9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下发《县及 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 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4〕93号)
目的:为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 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 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同时,了 解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 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工作政策和规 划提供依据。
卫生厅2012年9月4日发文,《关于加快推进我省淮河 流域有关县(区)开展人群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工作的通 知》(疾控函〔2012〕58号): • 淮河流域6市20个县(区)积极开展人群死因监测和肿瘤 登记工作。
10、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对死因监测工 作的要求
•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全人群死因监测覆盖全国90%的县(市、区)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死亡数 2393 2259 3104 2658 2991
✓ 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 书》及副卡;
✓ 医院院内死亡以及开展全人群死因监测区域填报《居民死 亡医学证明书》存档;
✓ 未开展死因监测区域的医院外死亡,在档案封面记录死亡 时间。死亡者档案归类后长期保存。
9、淮河流域环境卫生治理及肿瘤综合防治与 死因监测
《安徽省淮河流域环境卫生治理及肿瘤综合防治工作实 施方案(试行)》(卫疾控秘[2011]753号): • 要求在6市20个县区开展死因监测工作,死因监测各项工 作指标符合国家死因监测规范要求,人群粗死亡率达到 6‰,每年开展死亡漏报调查,每年进行年报分析 • 力争2012年扩展到全部20个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