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展示首登《友世画报》封面的马克思红色画像

合集下载

邵华泽赞赏程宸馆藏红色珍品

邵华泽赞赏程宸馆藏红色珍品

邵华泽赞赏程宸馆藏红色珍品彭援军提要:程宸先生创建的中华红色收藏馆,2016年2月正式成立。

笔者2016年中旬发表的这篇文章里介绍的几件藏品,得到了前来中华红色收藏馆参观的中外收藏界友人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今年2月底,记者陪同中国记协名誉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参观程宸先生创建的中华红色收藏馆时,看到邵华泽主席对馆内琳琅满目的红色收藏精品都给予很高评价,像各种早期彩色伟人画像中的习仲勋画像,各种早期金银质像章中的东北民主联军毛泽东奖章,各种早期毛泽东自传单行本中的张洛甫译本,各种早期马列文献、各种早期长征文献,各种早期抗战文献等等。

参观过程中,中华红色收藏馆里有部分世间罕见的红色收藏珍品,其有3件引起邵主席的特别关注。

邵华泽称印有红颜色马克思画像的《友世画报》为珍贵品程宸先生珍藏的1920年岀版的《友世画报》创刊号,其封面设计现在看来仍很前卫,封面满版红色套印:16开本,民国九年出版,左上部是大幅红色马克思头像,头像下方有手写体的“Karl Marx 马格斯”字样;顶部右侧手写体英文为“THE WOKLD FKIEND”,直译即是“世界的朋友”或“朋友的世界”之意,这也就是《友世画报》刊名的含义。

“友世画报”四个毛笔大字从右上方往左下方下来呈弧形状围绕着马克思头像;繁体的“创刊号”三字仍依“友世画报”四字弧形排列。

一条红粗线条把右下角分隔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置有“地球”图案,由此可见编刊者的全球视野。

《友世画报》目前在国内仅发现此本,如放在全国大型早期马克思系列收藏品书报刊展览上它也许会是吸引参观者眼球的冠军。

这本杂志中提到由陈独秀、杨明斋等扶助,出版者为上海印刷工会。

因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成立,就没有出现“共产主义”的字眼,但已孕含了“鞭笞虐待工人恶行”、“对抗法租界”等反帝、反抗精神。

这件文献曾被列为国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项目珍本,非常珍贵!有两位美国收藏家出高价要求购买,被程宸先生挽言拒绝。

在艺术实践中寻找马克思的足迹

在艺术实践中寻找马克思的足迹

在艺术实践中寻找马克思的足迹作者:杨磊来源:《今传媒》2022年第08期摘要: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本文通过对雷克斯·德文斯基的部分招贴设计作品进行分析,发现其作品不仅展现了高水平的图形创意能力,也从不同题材、以不同表现形式体现出了人民性。

招贴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形式,其创作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因此从人民的角度进行创作对招贴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民性;雷克斯·德文斯基;招贴设计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8-0106-03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艺术实践是经济生产的另一种形式,而艺术的专门化是劳动的分工造成的。

因此,艺术实践本质上也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为主体,以艺术创作為基本形式的精神活动,由于在创作过程中受到不同思想的影响,从而使创作作品表现出不同的理念。

马克思主义既对社会生产实践进行着指导,同时也对艺术创作也进行着指导;反过来说,艺术实践活动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物化表现与精神再现。

除了艺术创作本身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相一致之外,艺术实践的内容与创作者的观点也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本文以雷克斯·德文斯基(LexDrewinski)的招贴设计为例,分析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人民性。

一、马克思主义与招贴设计招贴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形式,其产生的根源来自于社会的需求,在表现形式方面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招贴设计能够利用创意打破语言、文化的界限,将抽象的主题转为生动形象的视觉画面,让人们清晰明确地理解招贴主题,并产生情感共鸣。

招贴设计作为艺术设计中的一种表现方式,不仅在经济方面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文化方面也承载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文明传承的责任,因此,招贴设计不仅表现着物质世界,也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一幅弥足珍贵的革命导师完美画像

一幅弥足珍贵的革命导师完美画像

一幅弥足珍贵的革命导师完美画像发表时间:2009-04-14T16:35:42.45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董继华[导读] 读《马克思传》有感。

近日,萧灼基先生积五十年心血创作的《马克思传》终于面世,作为他的学生,我真的为萧老感到由衷的高兴。

一部伟大的作品需要时间的浇铸,诚然,作者的才华与学识是一部作品名留青史的重要条件,但是,若没有时间的精雕细琢,作品就会像流星一样,划过瞬间的精彩,然后销声匿迹。

因此,若要使一部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就像水之于生命一样必不可少,这时,四两拨千斤式的写作技巧已经无关紧要,而作者深厚的知识积累、雄厚的文化底蕴才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于是我们看到,歌德耗费六十年时间完成的鸿篇巨制《浮士德》,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被冠以“不朽”二字。

也正是因为该作品所蕴涵的哲学深意以及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因而跟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

于是我们看到,曹雪芹穷十年之功创作的《红楼梦》,始终被公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其人物之包罗万象、其主题之丰富多彩、其内涵之博大精深,至今令后世学者欲罢不能,甚至有“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之说。

于是我们看到,亚当·斯密耗费九年时间写成的《国富论》,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书中的两个主题“市场与分工”,至今仍是主流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内容。

尽管两百多年来物换星移,世事变迁,但对于每一个立志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国富论》仍是必读书籍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学识渊博的萧老积毕生所学、穷五十年之功所创作的《马克思传》也必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绚丽的足迹。

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萧老对马克思的尊敬是出自真心的,不带任何世俗目的,完全是晚学后辈为革命导师高尚品格及博大精深的理论所折服后发自肺腑的那种尊重与崇敬。

于是,为革命导师写书立传,便成为萧老毕生的心愿。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5.2插图说明:恩格斯与马克思在一起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 5.2插图说明:恩格斯与马克思在一起

插图说明:恩格斯与马克思在一起
从1844年在巴黎会面以后,马克思与恩格斯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他们在从事无产阶级解放斗争这一事业中,相互支持,密切合作。

但由于谋生的需要,两位亲密的战友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被迫居住在不同的城市里,只能靠不间断的通信互相联系。

1870年,恩格斯结束了“埃及幽囚”生活,搬到伦敦居住。

1870—1883年间,他和马克思几乎天天见面。

经常是恩格斯到梅特兰公园路马克思家里,有时马克思也到恩格斯寓所。

两个朋友常常一道出去散步,也常常留在家里共同工作。

他们之间的合作,谱写了人类历史上一曲最光辉最感人的友谊颂歌。

新中国邮票上的马克思

新中国邮票上的马克思

新中国邮票上的马克思作者:张雨义来源:《档案天地》2018年第07期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

同时,今年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小城特里尔。

200年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照亮了在黑暗中徘徊的世界历史,奏响了人类为自身解放而斗争的不朽乐章。

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和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

他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一生著有多篇意义重大的文章与著作,最著名的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

《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病逝于英国伦敦。

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发行以马克思为主题的纪念邮票共5套11枚。

其中纪念诞生的有4套9枚,纪念逝世的有1套2枚。

1953年5月20日,原邮电部发行《马克思诞生一三五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志号为纪22(图一),由孙传哲设计,刘国桐雕刻,北京人民印刷厂营业分厂印制,邮票的票面图案相同,内容均为马克思像,只是色泽有所区别,面值分别为400元、800元(旧币值)。

1958年5月5日发行《马克思诞生140周年纪念》邮票1套2枚,志号为纪46,由孙传哲设计,中国近代印刷公司印制,票面内容为马克思像(1867年)和马克思在伦敦德国工人教育协会上作报告。

面值为8分、22分。

1963年5月5日发行《马克思诞生145周年》纪念邮票1套3枚,志号为纪98,由孙传哲设计,北京邮票厂印制,票面内容分别为马克思像、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和马克思与恩格斯,面值均为8分。

一幅弥足珍贵的革命导师完美画像——读《马克思传》有感

一幅弥足珍贵的革命导师完美画像——读《马克思传》有感

一幅弥足珍贵的革命导师完美画像——读《马克思传》有感董继华
【期刊名称】《中外企业家》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 近日,萧灼基先生积五十年心血创作的<马克思传>终于面世,作为他的学生,我真的为萧老感到由衷的高兴.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董继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做一个用简单和专注达到完美极致的人——读《乔布斯传》有感 [J], 刘学智
2.读《马克思传》有感 [J], 杨国昌
3.不完美才是最好的完美——读《我不是完美小孩》有感 [J], 倪洁
4.读《马克思传》有感 [J], 杨国昌
5.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J], 毛志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马克思画传: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纪念版》导读素材

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马克思画传: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纪念版》导读素材

《马克思画传: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纪念版》内容简介该书采用文字叙述和艺术作品相结合的方式,完整而鲜明地再现了马克思的人生轨迹,准确而凝练地介绍他的理论贡献,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他的人格之美,还反映了马克思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关注,介绍了马恩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创作背景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按照中央总体安排,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组织编译了三种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重点图书,分别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纪念版、《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特辑》以及《马克思画传》普及本(以下简称《马克思画传》)。

其中,《马克思画传》由中央编译局编纂、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作品鉴赏真实是这本书的灵魂。

仔细翻阅全书,每幅历史图片都有确切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信息,能帮助人们了解马克思的人生轨迹和理论贡献。

创新是这本书的亮点。

该书改变单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模式,将编年叙事和专题介绍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并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在序言和各章导言中对马克思革命生涯进行简练的概括。

立体的表达方式是这本书的特色。

中国古代先贤早就提倡并实践将读图和读文结合的学习方式,画传借鉴了这种“左图右史”的思路,汇集大量图片,选录马克思的重要论述以及马克思的亲人和战友的生动回忆,让读者对他的思想品格获得更真切的感受。

作品评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骆文杰:“这本书真实呈现了马克思波澜壮阔的一生。

”“阅读这部《马克思画传》好似穿越了一次时空,零距离接触到一个最本真的马克思,有助于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走近马克思的心灵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冯彦利:“整本书的思想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交相辉映。

作为一部纪念伟大革命导师的作品,这部画传非常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帮助广大读者多角度、全方位地感受马克思辉煌的一生,从而进一步了解他的理论成果和思想精髓。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这是一部为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画传。

《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画展

《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画展

《马克思的伟大一生》画展童 年 与 学 生 时 代(1818-1841)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

——马克思童 年 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犹太人,律师。

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荷兰人,家庭妇女。

马克思共有兄弟姊妹九人,图为马克思正在给姊妹们讲故事。

(中国画)高莽作“博士俱乐部”里的年轻人马克思在柏林上学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派组成的博士俱乐部,很快成为其最年轻的精神领袖。

但不久便与青年黑格尔派发生分歧。

(水粉画)杨克山作波恩大学的一座教学楼,马克思常在这里听课。

马克思的故乡——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摩塞尔河畔的德国古城特里尔,位于当时德国政治、经济最发达的莱茵省。

挂在马克思在柏林上学期间居住过的路易森街60号墙上的纪念牌。

上面写着: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德国人民的伟大儿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1838-1839年在这里居住。

刻苦学习在柏林大学,马克思学习勤奋,博览群书。

(素描)顾盼作马克思(大学时期)马克思故居特里尔市布吕肯巷664号,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在此诞生。

燕妮( 青年时期)走向生活(1841-1843)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马克思忠贞的爱情1841年春,马克思从柏林大学毕业后回到特里尔,与深深相爱的燕妮在一起。

(水粉画)张文新作《莱茵报》是带有自由主义的日报自马克思主持该报后,报纸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倾向,图为1842年10月16日出版的《莱茵报》,载有马克思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

24岁的《莱茵报》主编马克思常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揭露普鲁士社会欺压劳动人民的反动实质。

公开为劳苦大众辩护。

(中国画)邵飞作今日科隆摩塞尔酿酒农民在酿酒的情形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砍柴妇女迁居巴黎(1843-1845)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

有幸能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最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PPT模板

最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PPT模板
16
03
《共产党宣言》简介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也可以直
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17
《共产党宣言》简介
填加文字
填加文字
填加文字
单击填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18
《共产党宣言》简介
添加内容
点击添加内容
点击添加主要内容 点击添加主要内容
添加内容
深刻感悟把握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01 马克思人物生平

02 马克思主要成就
录 03 《共产党宣言》简介
04 感悟马克思力量
2
01
马克思人物生平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也可以直
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3
马克思人物生平
添加标题
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 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 合描述说明,在此录入上述图表的综合描述说明,
Your Tittle Here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teda adipiscing elit. Pellentesque consequat libero tempus felis
Your Tittle Here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teda adipiscing elit. Pellentesque consequat libero tempus felis
9
02
马克思主要成就
请替换文字内容,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也可以直
接复制你的内容到此。

马克思关于革命报刊精神的喻证:马拉笔

马克思关于革命报刊精神的喻证:马拉笔

马克思关于革命报刊精神的喻证:马拉笔“马拉笔”是马克思关于法国大革命时期革命报刊精神力量的一种喻证。

1789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雅各宾派领导人之一让一保尔·马拉(Jean-Paul Marat,1743-1793)于9月16日在他的8开本出版物《巴黎政论家》基础上创办《人民之友》(L-Anu dupeuple)报,选择卢梭的名句“将生命献给真理”作为报纸题词,旨在维护社会底层人民的需求与利益,鼓动热烈的革命情绪。

该报到1792年9月21日出版了近1000期,第二天(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改名为《法兰西共和国报》。

该报以代表全体人民利益为己任,显现出那个时期最激进的派别——雅各宾派思想观念的跨阶级性。

这个派别的成员中小业主居多,该派的激进主张得到无套裤汉(当时的无产阶级)的拥护。

马拉的《人民之友》报具有三重功能:揭发反革命、培养公民和革命者、推动人民进行革命。

(刘大明《马拉与“人民之友”》,《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法国大革命后,制宪议会于1789年8月通过《八月法令》宣称“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第三等级代表认为这是特权阶级的“自我牺牲”。

事实上,这个法令规定除了人身依附外,各种封建义务都要赎买,而赎买前一切照旧。

马拉于9月21日在《人民之友》上发表《揭露麻痹人民和阻挠制订宪法的阴谋》一文,写道:……如果这些牺牲是由慈善精神主使而做出的话,那么就应该承认:这种善心已经未免发得晚了一点。

怎么!他们只是在看到自己被烧毁的宅第的火花时,才表现出伟大精神,放弃了要把拿起武器争回了本身自由的人保持在锁链之中的特权!(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第121-122页,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人民之友》启发人民认识到自身的政治权利并捍卫自己的权利。

1791年5月,马拉开辟“工人通讯栏”,发表下层贫苦群众的来信,例如,该栏曾刊来自登圣日纳维叶教堂的560名建筑工人的信件,工人怒斥包工头是“贪得无厌的吸血鬼”。

青年马克思的肖像

青年马克思的肖像

第42卷第2期广西大学学报(哲,社会科学版)2020年3月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Vol.42No.2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马先思產戈•哲摩Mar.2020青年马克思的肖像(曰)漥俊一,著周雨霏,张利军,译[摘要]马克思的第一张照片在其43岁时拍摄,因此青年马克思的风貌只能依靠艺术作品 与真伪难辨的证言来判定。

从2018年5月特里尔市西蒙教堂博物馆展出的一幅描绘17岁马 克思的肖像开始进行图像学考证,通过梳理关于这幅肖像画的原型——大卫•列维•埃尔坎 在1836年创作的石版画《特里尔同乡会》的相互矛盾的证言,认为对历史人物不断“神话”、不断“再造”的过程,成就了今天人们熟悉的青年马克思的肖像。

[关键词]马克思;肖像;特里尔[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OOl-8!82 ( 2〇2〇) 〇2_〇018_〇52018年5月5日是生于1818年的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

在马克思的故乡 德国特里尔市,立着中国捐赠的、高度超过5 米的马克思塑像(图1 )。

专门为此纪念日印发 的零欧元纸钞(图2 )也受到游客们的异常欢迎。

此外,市内的几处信号灯也换成了形似马克思的样式(图3 )。

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从2018年 5月起,特里尔市策划举办了形式丰富的特别展 (图4)。

其中展出了一幅肖像画,称其是17岁时的马克思。

这幅作品是在2016年被发现的,图1图2实物是一张比名片规格略小的铅笔画。

在西蒙 教堂博物馆(Stadtmuseum Sim eonstift)举办的特展宣传材料中,关于这一作品的介绍如下:“年轻学生时代的马克思肖像(1835/36)。

特里 尔市博物馆。

海因里希•罗斯巴赫(Heinrich图4[收稿日期]2019-10-2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C Z Z018)[作者简介]漥俊一(ShunichiKubo),日本人,日本东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赏析绘画作品

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赏析绘画作品

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赏析绘画作品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它也在赏析绘画作品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赏析一幅绘画作品。

这幅作品以蔚蓝的天空为主体背景,比较简洁优雅,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在半开的天空绿色的大地,设置了清澈见底的湖面,倒映着巍峨挺拔的高山,让人仿佛置身大自然之中般洋溢着活力。

作者通过方寸之间的巧妙塑造,阐发出“自然”的哲学观念,反映了绘画的大气和宁静的力量,也是现实的历史之景。

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反映着实践和反实践的复杂关系。

在这幅作
品中,可以清楚的体现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示人们作为历史的参与者,在改造历史的同时,也应当深思“自然”的哲学。

作者使用笔触细腻,通过实实在在的光影造景,营造出不同感官上的视觉效果,使观者仿佛置身大自然,深到心灵深处。

在这里,可以从细节上看到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所要表达的真理:尊重历史,尊重自然,两者不可分割,相互依存,都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基石。

总之,通过本文对以上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运用马克思的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赏析一幅绘画作品,能使我们深刻地领略到历史和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然的哲学。

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

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

丨文化丨往事丨◎责编/龚 琴 Email:zunyi2@78Z'Magazine遵义2018毛泽东眼中的马克思毛泽东敬仰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主义。

他读了《共产党宣言》后,坚信马克思主义从未动摇。

他在通过各类学说、思想、主义比较后,坚定地说:马克思的学说最管用,一是中国社会需要,二是中国革命需要,三是一旦被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掌握住了,中国就发生大作用。

毛泽东用一系列具体数字强调:中国要取得大胜利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他崇拜马克思、坚信马克思主义,但他不盲崇、不迷信。

他形象地比喻说,“几千年以后看马克思,就像现在看孔夫子”。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创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最好纪念。

马克思的学说最合用,没有中国强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是不行的《毛泽东年谱》记载,1919年7月21日,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第一次提到了马克思。

毛泽东何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也是很清楚的。

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中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敬仰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

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不合用,只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问题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才合用。

马克思创立了许多学说,如党的学说、民族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文学艺术理论等等,也都应当当作合用的工具来看待。

【知识解析】马克思主题图集

【知识解析】马克思主题图集

马克思主题图集
24岁的《莱茵报》主笔
1842年3月起,马克思为《莱茵报》 撰稿,10月被聘为该报编辑,随即移居 《莱茵报》所在地科隆。
《莱茵报》是莱茵省新兴资产阶级 创办的带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日报。在马 克思影响下,报纸越来越具有鲜明的革 命民主主义倾向。在《莱茵报》工作期 间,马克思直接面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 域,开始接触并探究涉及劳苦大众切身 利益的实际问题。
志同道合的终生战友
马克思主题图集
巴黎的“摄政咖啡馆” 1844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此相会
马克思在巴黎深入研究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空想 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的著作,研究了法国革命史,考 察了法国工人运动,还经常参加工人集会。
1844年8月底到9月初,马克思和恩格斯朝夕相处,倾 心交谈,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取得一致看法,结成了 为共产主义事业共同奋斗的伟大友谊。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础;批判
了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划清了科学
社会主义同它们的界限。
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写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国际工人
第三章计划草稿
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题图集
为人类幸福而奋斗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莱茵报》编辑部 (油画)
他的夫人燕妮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我们手头没有 这笔钱,于是就来了两个法警,将我不多的全部家当—— 床铺衣物等——甚至连我那可怜的孩子的摇篮以及眼泪汪 汪地站在旁边的女孩们的比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他们威 胁说两个钟头以后要把全部家当都拿走。那时忍受着乳房 疼痛的我就只有同我那冻得发抖的孩子们睡光地板了。”
1848年革命在取得最初的胜利之后,各国反动势力开始反扑。 马克思本人多次被法院传讯,加上资产阶级股东撤走资金,《新莱 茵报》的处境日益艰难。但马克思毫不动摇地坚持办报,同反动当 局的迫害进行坚决斗争,同时千方百计筹措经费,甚至拿出了父亲 留给他的全部遗产。

日本旧刊所见中国第一张印有马列头像的纸币

日本旧刊所见中国第一张印有马列头像的纸币

日本旧刊所见中国第一张印有马列头像的纸币一珍稀图文的发现2017 年8月,我在网上搜索,偶然看到两本日本旧杂志,细看目录,发现内有中华苏维埃的内容,便迅速购买到手。

这两本杂志,名为《无产阶级科学》,日本无产阶级科学研究所编辑发行。

发行时间分别为在1931 年3 月、7 月。

其中一本是无产阶级革命与苏维埃专号,刊载了大量“一苏大”的准备文件,文献价值不菲。

另一本即1931 年3 月号,专设有“中国革命栏”,这一专栏由日本中国问题研究会编辑。

在“中国革命栏”中,又分设“中国革命新闻”小栏目,有马列头像的纸币图文就发表在这个小栏目中。

这幅不太清晰的图片,是江西工农银行印制的一元纸币,纸币上印有马克思、列宁的头像。

因我曾在苏联的《苏维埃中国》中也看到过同样的图片,但没有收藏货币的爱好,对此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

对于日本这份杂志,所知信息十分有限。

目前,仅仅知道创刊于1929年,由于正值全球经济危机,日本经济十分不景气,发行时间不长便停刊。

所以影响不太大,但无形中为研究中华苏维埃政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献。

二珍贵价值的发现今年(2018)元旦期间,我正在思考筹备一次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的文献展览。

突然联想到在个人藏品中的这本载有马克思、列宁头像红色纸币的杂志。

仔细端详这张图片,又想到应该确认这张纸币的红色文献地位。

在我收藏这本杂志之前,福建洪荣昌先生与江西的收藏家们就收藏到了这张纸币。

这意味着有实物可考。

但由于缺乏相关史料,人们在研究中只有一些推测性的结论。

国内有关史料的匮乏,则使这本日本杂志给出的史料,更具珍稀性。

而洪荣昌先生在他的专著《红色收藏》中,曾专述自己收藏的“第一张马列头像股票”,那是发行于1931 年的红色股票。

从时间上看,比这张江西红色纸币略晚。

与此同时成立的闽西工农银行,也在1930 年制发了一元纸币,主图仅印有列宁头像。

由此更可以断言,江西工农银行的一元纸币是目前所见中国第一张马列头像的货币。

马克思、恩格斯诞生135周年纪念邮票原图考

马克思、恩格斯诞生135周年纪念邮票原图考

马克思、恩格斯诞生135周年纪念邮票原图考
方耀成
【期刊名称】《上海集邮》
【年(卷),期】1999(000)011
【摘要】纪22《马克思诞生一三五周年纪念》和纪35《恩格斯诞生一三五周年
纪念》邮票主图采用两位伟人的半身像,可原画的出处,在集邮资料中,似还没有记载。

最近笔者在1954年外国文书籍出版局,根据1952年苏共中央附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学院编
【总页数】1页(P5-5)
【作者】方耀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94
【相关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而作 [J], 金枫
2.华北区中共诞生二十八周年纪念邮票的全张与未发行品种研究 [J], 马秉瑞
3.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八周年纪念邮票 [J],
4.《资本论》第二卷与恩格斯——纪念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一百周年和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 [J], 王荣
5.华北人民政府发行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八周年纪念邮票 [J], 任乐愚;吴新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千年第一思想家的珍贵手稿——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

千年第一思想家的珍贵手稿——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

作者: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1]
作者机构: [1]不详
出版物刊名: 求是
页码: 77-7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2期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一处展柜中,陈列着马克思的一份手稿——《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份保存较为完整的马克思笔记原始手稿,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藏家展示首登《友世画报》封面的马克思红色画像程宸简介:本文2011年9月1日以标题:“红色极品——中共早期筹备过程中的革命进步读物、罕见早期马克思红色画像赫然登上《友世画报》封面¨,在《旅游与交通》杂志总第30期刊登;2012年7月30日缩文简写以标题:“收藏家展示首登《友世画报》封面的马克思红色画像”和“民国杂志上的马克思红色画像”在人民网登出后由多家媒体转登。

我珍藏的《友世画报》一直秘不示人,但经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彭援军藏友过目后,他说:这件东西应当是中共早期筹备过程中一份罕见的革命进步读物,其价值非同一般,应作一番研究,并鼓励我写成文章与藏界共享,尤其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把这件珍贵藏品当作献礼更有意义。

《友世画报》目前世上仅见此本经查阅《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年8月出版,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编,收录全国50个省市以上图书馆所藏建国前出版的中文期刊近两万种)及《1833——1949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补充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主编,全国56个省、市、大专院校图书馆参编,补收包括珍贵革命刊物、国民党党政军刊物等在内的各类期刊16400余种),这两本最权威的中文期刊目录中均未收入《友世画报》。

另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相关工具书也未见收录。

这就充分证明全国国家馆藏没有这件东西。

最近,我又请国内多位有名的文史专家和著名的红色收藏家过目《友世画报》,都说从未见过。

这就进一步印证了《友世画报》是迄今发现的唯一孤品。

《友世画报》封面首次印制大幅红色马克思画像现存《友世画报》为1920年12月出版的标准16开本,内文总计18页,分为图画和文字两部分,文字部分是手工刻蜡版制作,此刊品相完好,只是骑马钉处略有锈迹。

《友世画报》的封面设计,现在看来都很前卫,全版红色套印:左上部是大幅红色马克思头像,头像下方有手写体的“Karl Marx 马格斯”字样;顶部右侧手写体英文为“THE WOKLD FKIEND”,直译即是“世界的朋友”或“朋友的世界”之意,这也就是《友世画报》刊名的含义。

“友世画报”四个毛笔大字从右上方往左下方下来呈弧形状围绕着马克思头像;繁体的“创刊号”三字仍依“友世画报”四字弧形排列。

一条红粗线条把右下角分隔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置有“地球”图案,由此可见编刊者的全球视野。

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幅马克思头像上到早期革命进步书刊封面上,《友世画报》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发现。

经考证得知,1907年上海出版的八开大画册《近世界六十名人》中,是我国首次刊载马克思大幅肖像,但马克思像在此书的中间靠前位置,而不是首位。

另外,《友世画报》首次使用的是马克思画像,更是独具特色。

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藏1920年在上海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可以看出,《共产党宣言》用的是马克思大胡子半身像照片(8月首版是红本,9月版是蓝本),而《友世画报》则用的是马克思画像,对照画像与照片,两者差异是很明显的,照片中的马克思双眼烔烔有神,而画像则是由线条描摹出的马克思形似与神似。

至于这幅马克思画像是谁绘制的?还有待作进一步的考证。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友世画报》敢在封面上刊登出大幅马克思红色画像,的确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

根据《共产党宣言》因使用马克思肖像即被国民党政府新闻出版检查机关查抄的情况来推断,《友世画报》存世量极为罕见的原因,很可能是这本进步刊物刚一出版也遭遇了因刊物封面刊登大幅马克思红色画像而被查抄的厄运,故传世至今者是凤毛麟角。

《友世画报》是由陈独秀、杨明斋扶助出版的《友世画报》“是上海印刷工会的出版物,组织上一切的责任,都是由印刷同人担任”,刊中“本会经过的纪略”一文称此刊出版“并得陈独秀、杨明斋几位扶助”。

众所周知,“南陈北李”的陈独秀(1879-1942),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

杨明斋(1882——1938)则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筹建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他与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等一起工作过,对党的早期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周总理赞誉他为我党历史上受人尊敬的“忠厚长者”。

他自1901年辗转到海参崴做工谋生、1908年以后在西伯利亚地区边做工边读书时,就积极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并被推选为华工代表。

十月革命前,他加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后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0年3月,以维金斯基为代表的共产国际工作组到中国活动,杨明斋为小组成员,担任翻译和协调工作,他们先后多次在北京向李大钊建议南下到上海与陈独秀等共产主义者会谈,决定发起建立中国共产党。

1920年5月,参与建立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杨明斋担任负责人。

1920年8月中旬,杨和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 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取名为“中国共产党”,“陈独秀为书记”,杨明斋遂由俄共党员转为中共党员。

随后杨明斋参与党的一些理论宣传和教学活动,从事一些工会工作。

杨明斋参与决定将《新青年》杂志改为发起组织的机关刊物,并创办《共产党》月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

在此期间,他陪同维金斯基往来于北京、上海、济南等地,推动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他经手在上海渔阳里6号租赁了一幢房子,开办中俄通讯社和外国语学社,并担任社长。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团中央机关也设在这里。

1920年至1921年,他具体安排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20余人赴苏俄学习。

他还指导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工会——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等。

《友世画报》由陈独秀、杨明斋等我党早期革命领袖鼎力相助这本上海印刷界的工人普及读物是很有力度的。

所不同的是,当时,面对劳动界的通俗读物大多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如《劳动界》(1920年8月15日),《上海店友》(1920年10月10日)等,而《友世画报》则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上海印刷工会出版,创办时间比前列两刊略晚一点。

《友世画报》出版者上海印刷工会是印刷工人的进步组织1842年,英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后,美、法相继在上海强辟租界,上海作为“冒险家的乐园”,一方面惨遭帝国主义的各种掠夺。

同时由于租界提供了市民免于反动政府、军阀以及战乱侵袭打扰的相对自由安全的环境,加之作为自由贸易港的便利,使得上海各项民族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商贾、贵族、文人墨客、革命者等等各色人等的大量涌入,至20世纪初,上海的人口已相当于中国其他三大城市之总和,并成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以及远东的金融贸易中心。

在这种大背景下,各种新思想、新思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此同时,印刷、出版业在全国也最为发达。

《友世画报》封底版权页标明:友世画报第一期,每册大洋五分,民国九年十二月出版,发行、编辑均为友世画报社,出版者为上海印刷工会,地址在上海芝罘路鼎余里,分售处为各大书局。

从刊中对上海印刷工会筹备经过的记述中得知,此会经《救国日报》、《民国日报》馆、德记印刷局三处工人最早发起,各印刷所工人赞成,并得陈独秀、杨明斋几位扶助。

首批发起单位包括华盛五彩石印局、又新、太平洋、明星、国民、华丰等印刷所,包括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文明书局等上海著名书局,包括工商报、时事新报、新申报、国语日报等上海主流报纸。

1920年10月31日,上海印刷工会筹备发起会在法租界全国各界职业联合会总部召开,38位发起人参会。

在这次筹备发起会上,草定了“上海印刷工会章程,推举出筹备委员15人,设置了书记、庶务、交际三个部门,要求每人都负有联络会员之责。

会议决定:当入会会员满500人后即正式成立大会;在成立大会之前,半月开一次筹备会。

在这次筹备发起会上,还通过了徐小舟的提议,创办《友世画报》,暂定为双周刊;通过了杨迪先的提议,在上海印刷工会正式成立前,先把该会联络地点放在他所在的学校,并决定每周召集会员,邀请陈独秀、杨明斋等名人演讲,这件事会后即办。

经过上海印刷工会筹备会的积极努力,截止到《友世画报》创刊号出版前的一个月里,就有300多人签名入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上海印刷工会筹备会和《友世画报》的发起者徐小舟、杨迪先等人的履历情况需要进一步查证。

有关上海印刷工会的发起单位,《申报》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原先全称《申江新报》,创刊于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72年4月30日)。

创办人为英商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上海防务后,因为《申报》为中国国民党党产而宣布停刊。

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共出版25600期。

参加发起上海印刷工会之时的新《申报》,正是“史量才时代”的鼎盛时期,史量才自1915年全面接手《申报》后,在报馆内设置广告推广科和报纸推广科,大力拓展广告业务以及营销业务,到1916年,申报全年发行量已达到2万余份。

1918年,申报馆斥资70余万银元建造新的报馆大楼,并且前后从国外购入当时最先进的新式印报机、制铜版机等印报设备。

从而使得申报馆的硬件设施在全国首屈一指。

同时,在业务方面的提高,也使得《申报》的利润逐年攀升,成为上海乃至全中国最大的商业日报之一。

另外,《时事新报》为宣扬改良的报纸,《民国日报》中国民党机关报。

成立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至今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出版机构之一。

190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闸北宝山路建成印刷总厂和编译所新址,1909年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后改名为东方图书馆,对外开放。

1914年初清退日股,资本增至150万元,职工达750人,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

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的中华书局,是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从创办至今在学术界颇有声望。

文明书局是清末民初一家中等规模的民营出版机构,1902年在上海创办,馆址位于上海棋盘街河南路88、89号,发行所和印刷所设于河南中路交通路口。

该局以五万元的股本起家,1906年时资产已累积到三十多万元。

在中共七大正式代表杜延庆,就曾在上海明星印刷所当过学徒。

《友世画报》为争取劳苦大众平等自由而呐喊《友世画报》是一本以图画为主的图画报,文字量占的比重不大,这是为了适应工人阶层的百姓大众文化偏低的状况,是一本启迪劳苦大众懂道理、争自由、争平等的粗浅型启蒙读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