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开题报告《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JXKT-XJ-04-020

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中心学校武淑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当今,人类社会正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信息化教学资源已成为现代教学的有力支持,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再现场景、渲染氛围、简化步骤等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当着更多的中介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今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化普及实现了办公现代化,优化了课堂教学,为课堂带来更加实用的辅助作用。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这次课改为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应用的情况和效果却存在一定问题:有些教师不能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不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时没有针对重难点设计内容等。那么如何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这是摆在我校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孜孜探索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3.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校地处吴忠市城郊,是一所村级完小,学校已经将信息技术引入了课堂,今年乘着市教育局“三通两平台”网络建设的东风,我校也已实现了“班班通”,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管理、使用、维护措施。教师通过早期的培训,对信息技术已经有

了初步认识,并且被广泛应用,一批教师已经具备自主开发课件和制作课件的能力。但部分教师只是死板地借用,不能根据教材、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所以导致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使用效率不高,且有应付之嫌。因此,我校教师从“课堂教学”这个点上再做深入探索和研究,通过行动和反思总结出一些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在深入研究“信息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推广经验。

(二)意义

新课程理念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施研究性课题和问题导向式的学习模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而信息化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集成性、多样性等特征。可以肯定,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够提高课堂互动水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显而易见,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有效性,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1.拟解决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拟提高教师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形式和操作方法。

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的功能,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参与度,形成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其中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4.改变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白板而白板,对新技术的应用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先进技术的优势未能很好地凸显。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努力使学生在新颖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堂上,充满兴趣,自主探究,培养思维,达到全面地发展,适应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1.培养教师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实现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让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

2.探索教学运用信息化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信息化资源的作用,构建多元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3.利用信息化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素质得到提高,运用能力得到增强。

4.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二)研究内容:

围绕研究目标,开展以下内容研究:

1.开展适合各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教师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创设出适合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尝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2.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技术人员搜集教育教学素材,利用校园网,达到资源共享;使学科教师具有自己能够制作简单课件的能力。

3.对信息化资源对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在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4.对信息技术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及避免措施论证研究。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案。具体内容包括:信息技术资源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和社会、美术等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研究现状:21世纪是教育全面信息化时代,信息化资源日益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研究起步阶段。

日本于1995年开始实施“100所中小学联网”实践研究。他们不仅把网络技术作为一种信息文化,而且深入地探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培养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能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全新人才。

美国从1996年开始动用5亿美元实施“下一代Internet计划(NGI)”,其目的是:在国民教育方面保证美国人能够“终身学习”,接受远程教育,使美国中小学全部联网,儿童8岁会使用计算机,12岁会上网;

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署在2000年通过调查2110所学校中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了信息化教育资源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具备良好信息资源的学校77%的学生达到了要求的水平,这体现了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起步较晚,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于1998年6月开始设立“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课题组,并将其列入“九五”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进行立项。我国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源于1994年的“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以及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几何画板”软件,以几何画板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网络辅助英语教学,来源于网络辅助语言教学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正引导着外语教学信息化潮流。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课程整合与中小学“校校通”、“班班通”、信息技术必修课、网络教育等热点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促进学科教学过程的变革,以实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仍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不难看出,许多课题组正在涉足在这一领域但并未有创新性的研究,对于我们的研究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与突破的方向。目前,国内外总结出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多见于以下三种情况:

1.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