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史纲第五章笔记
近代史第五章官方笔记一、教材节构图二、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一)选择题1.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2. 国民党: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3. 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垄断资本★4. 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是在金融业方面开始的。
★5. 邓演达领导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
6.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并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7. 三湾改编成为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8.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9. 《反对本本主义》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10. “井冈山土地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兴国土地法”: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1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2. 党内三次左倾错误:1927年至1928年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错误;1930年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1931年至1935年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13. 1935年1月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张闻天对党负总的责任,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14.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十五军团会和。
15.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胜利结束长征。
(二)主观题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1)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近代史第五章
六、党内三次“左”倾错误与中国革命新道路 的历史曲折
1.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三次“左”倾错 误;
瞿秋白
李立三
王 明
党内频发“左”倾错误的原因
■ 八七会议后党内“左”倾情绪未能清理 ■ 共产国际错误干预瞎指挥
■ 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不善 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梁漱溟评价毛泽东
梁漱溟人称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个 大儒,是反对阶级斗争第一人,是毛泽东 一辈子的诤友和辩友。1953年,为了试一 试中国共产党的气量,他在大庭广众面前 与毛泽东辩论,大战三百回合,最后在一 片“梁漱溟滚下来”的口号声中才悻悻下 台。晚年梁漱溟对毛泽东有三句话的著名 评价。晚年梁漱溟评价毛泽东的三句名言: 第一句话说,影响20世纪中国的有三个人: 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第二句话说,毛泽东不只是一个毛泽 东, 有多个毛泽东。这是说毛泽东有多个侧面, 是很丰富的、复杂的、变化的。 第三句话说,毛的功劳最大,错误也最大。 没有最大的功劳,就不可能有“文化大革 命”。
古田会议决议确立的马 克思主义的建党建军原则,
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
下,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 民军队保持先进性的问题,
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古田会议(油画)
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 1929年4月,毛泽东领导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井冈 山土地法》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阶级的土地” ,由土地苏维埃政府所有改为土地农民个人 所有。
② 国民党政权控制不了农村,
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环节。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又名王烬美,字灼斋。1898年6月14日生,山东莒县人。 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 大专中学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成立后,被发展为外埠会员。同年冬,与邓恩铭等发起组织“励新学会”,出版 《励新》(半月刊),任编辑和编辑主任。1921年初,在济南秘密组织共产党 早期组织。7月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会后回山东成立中共山东区支部,任支 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成立后,任分部主任。翌年1月,赴莫斯 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6月领导济南 理发业大罢工。7月,创办《山东劳动周刊》,任主编。同月,出席在上海召开 的中共二大。会后留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参与制定了《劳动法大纲》。 后又到山海关、秦皇岛等地领导工人斗争,是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成员之 一。1923年2月,被反动当局逮捕,经工人营救获释。后又重回山东,主持中共 地方党的全面工作。同年秋,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干事,参与营救京汉铁路大罢工 中的被捕人员。中共三大后,根据中共组织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4 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11月,任中共山东地方执委会书记。1925年1月, 再赴上海出席中共四大。2月,抱病组织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参与领导了胶济 铁路工人大罢工。6月回乡养病,后因病情恶化返回青岛,8月19日逝世,时年 27岁。
李汉俊,原名李书诗,号汉俊,又名人杰。1890年10月12日生,湖北潜江人。 1902年去日本读书,1918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上海。随后,从事翻译和撰 稿工作。1920年,与陈独秀等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共产党早 期组织。同年8月创办《劳动界》周刊,任主编。年底陈独秀赴广州后,负责上 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工作,并任《新青年》编委。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1921 年7月,作为上海组织的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922年,因与陈独秀的意见不一, 离开上海到武汉,在武昌中华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执教,10月,湖北工团 联合会成立,任执行委员、教育主任委员。1923年2月,参与京汉铁路大罢工。 二七惨案后,潜居北京。6月,当选中共三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年秋返回武 汉,继续在武汉高师任教。1924年中共中央鉴于他自动脱党,正式将其除名。 1925年底,主持武昌大学校务工作。1926年春,任教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同年 夏,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秘书。9月,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委 员,后兼任教育科长。1927年1月,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委。2月,任国立武 昌中山大学委员,主持校务。4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7月,任 改组后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委员、青年部部长,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进行了 抵制和斗争,掩护了大批中共党员。11月,南京国民政府组织的西征军攻占武 汉后,离职躲避于汉口日租界内。12月17日,被桂系军阀胡宗铎部杀害。时年 37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课堂笔记
3,财政变革与经济建设
财政,经济变革政策: 财政,经济变革政策:
第一,提高进口税率,裁撤厘金; 第一,提高进口税率,裁撤厘金; 第二,币制改革; 第二,币制改革; 第三,实行金融资本国家化; 第三,实行金融资本国家化; 第四,进行了十年经济建设. 第四,进行了十年经济建设.
4,"改订新约"运动和对外关系 改订新约"
思考题(教材139页第1,2,3题): (教材139页第1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 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 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 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
4,"左"倾错误发生的原因及其教 训
5,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 年 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 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领导集体,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领导集体,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 形式, 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 地的权利. 地的权利. 局 限 1)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2)禁止土地买卖. )禁止土地买卖.
《兴国土地法》 兴国土地法》
进步性
1)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 ) 土地" 土地"; 2)自由买卖. )自由买卖.
1935年10月19日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 到达陕北吴起镇, 到达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 征胜利结束. 征胜利结束.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 年 月 红二, 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会师.至此, 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会师.至此, 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这是其第二次政变,这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对晚 清中国政局起了重大影响作用。
囚禁光绪帝。光绪帝为其妹生。捕杀变法者。康 梁逃走,谭嗣同愿以个人之流血牺牲唤得世人之 觉醒。
谭临刑前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 其所,快哉快哉。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 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
维新派缺乏经验:康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和思想 家,而非一个实践的政治家,其忽视真正权力掌 握在慈禧太后手里。各项改革威胁各个阶层,取 消八股文损害准备科举考试的生员;裁撤官员引 发现职官员的恐慌;军事改革危及满族八旗和绿 营的特权;变寺庙为学校的命令激怒了僧侣。除 了皇帝,所有变法者均为汉人,引起满族人的恐 慌。所有这些人:儒生、官员、军官、太监、僧 侣和全体满族人——都要求取消变法。康过于骄 傲,不懂得以退为进的策略。
❖ 慈禧太后西逃
携光绪帝西逃西安(1900.8.15-1902.1.7),八 国联军1901年9月17日撤出北京,朝廷1902.1.7 返回北京。
光绪帝不愿意离开京城,被老奸巨滑的慈禧强行 带走。
❖ 媾和
李鸿章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与八国联军 媾和。1900年12月24日联军合议出联合照会, 1901年9月17日由李鸿章、庆亲王奕劻与十一国 (签署《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是:
❖惩办罪犯; ❖赔款4.5亿两白银; ❖其它规定,如道歉,在中国驻军,在一些地方停止科
举考试等。
❖ 其它后果
俄国占领满洲。
❖ 义和团事件的影响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威胁,加剧国际间的猜忌和竞争;帝 国主义活动中的对峙使中国免于立即崩溃;
《辛丑条约》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干涉中国内政,许 多地区暂停科举考试;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9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 会指出:在全国,找不到一个 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 市,所以中国革命要胜利,必 须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的 苏维埃区域的帮助。
1929年9 月,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在 代表中央写给红四军的指示信中指出:“先有农 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 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地位的确立
1927年七一五政变以后国民党的南京政府与武汉政府经过几番 周折,实现了宁汉合流。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 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党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但这种统一是表面和不稳定的。
瞿秋白——狱中生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 恩来、贺龙、叶挺 、朱德、刘伯承等 人领导了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第 一枪。
第一节 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西江月· 井冈山》
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次下野及复职
• 宁派.汉派,沪派(西山会议派国民党元老) 三派争夺,但在反共反人民立场上是一致的.汉 派倒蒋,宁派排挤蒋,蒋被迫27年8月8日下野.下 野后南京方面落入桂系李宗仁手中.汪李协商宁 汉合流.沪派指责汪防共不力,汪被迫下野回汉 成立武汉政治分会,又发生宁汉战争.蒋利用派 系矛盾提议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通 过了拥蒋复职决定,从此开始军事独裁统治。
视频:低潮里的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位于汉口鄱阳街139号的八七会议会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八七会议评价
• 毛泽东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他着 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一个对中国革 命极其重要的论断。 • 会议正式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 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 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 正确方向。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 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 存在两大隐患:一是左倾情绪没及时清 理,二是对农村根据地没充分认识.
视频:井冈山土地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
瞿秋白
李立三
王
明
时间:192711-192804
时间:193006-09
时间:193101-1935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近代史第五章总结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国民党实行的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国民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二、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2、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3、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四、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1、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2、客观条件:①国民革命的影响;②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3、主观条件:①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②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五、“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土地革命是它的中心内容)。
六、遵义会议及其重大意义遵义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七、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及其原因1、主要错误:(1)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2)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3)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的主张;(4)在反“围剿”的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方针;(5)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方针。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
二、中法战争前后统治集团内部状况
筹办福州海防大臣左宗棠,两广总督张之洞等, 属抗战派。 主和派以李鸿章为代表。
主战派:两江总督刘坤一,驻法公使曾纪泽,
三、中法战争经过
战争的第一阶段(1883.12-1884.5)这一阶段,战场 主要是在越南境内。 《中法天津简明条约》的签订标 志着中法战争第一阶段的结束。
吞并琉球和控制朝鲜
三、英国入侵我国云南、西藏
1、“马嘉理案”(滇案)和《中英烟台条约》 2、英国侵略中国西藏
3、沙俄对西藏的颠覆侵略活动
第二节
一、法国侵略越南
中法战争
法国驻海防领事土尔克就曾直言不讳地 说:“因为它(指北圻)是一个理想的军
事基地,由于有了这个基地,一旦欧洲各
强国企图瓜分中国时,我们是一些最先在
1894.9.15
1895.2.2 1894.7.25
1894.11
旅顺
黄海海战 平壤
1894.9.17 1894.9.15
1895.2.2
威海卫
1894.7.25
丰岛
返回经过
致远舰
邓世昌
经远舰
林永升
四、《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中国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①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谭嗣同
五、中国人民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
宝岛悲歌
台湾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 ——此图原载《点石斋画报》
徐骧临终高呼: 大丈夫为国捐躯, 死而无憾!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政府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官 员离台。台湾同胞自行组织抗日武装,手拿土枪和长矛, 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 义保卫战最为悲壮,徐骧就在此时英勇牺牲。后来台湾 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 神。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
列强掠夺中国筑路权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左图为比利时贷款给清政 府修筑的芦汉铁路的黄河大铁桥
右图为德国修建的青岛火车站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工业。 1872年,华侨民族资本家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办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 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高涨与百日维新
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 康有为由广州赶赴北京,向 光绪帝上书,力主变法。光 绪帝传旨召见康有为。顽固 派大臣以“本朝成例,非四 品以上官不能召见”为理由, 阻挠康有为与光绪帝接触。 光绪帝只好令总理衙门大臣 传康有为问话。
清光绪皇帝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京师大学堂开学
京师大学堂校牌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第四节
戊戌政变与中国第一次政治 现代化努力的失败
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触犯慈禧 太后的政治利益。1898 年9月21日凌晨,慈禧 太后从颐和园赶回紫禁 城,将光绪帝囚禁于中 南海瀛台;发布训政诏 书,再次临朝“训政”。
慈禧太后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左为颐和园玉澜堂——光绪帝的寝宫
1898年1月,康有为被请到总 理衙门“问话”。总理衙门大臣 有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人在 场。康有为驳斥顽固派荣禄等人, 阐明变法的必要性。次日,翁同 龢将问话的情况详细奏报光绪帝, 极力推荐康有为。 光绪帝深受感动,表示“不 甘作亡国之君”,令康有为等筹 划变法。
康有为驳斥荣禄等顽固派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本章目录
返回总目录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
东新会人。 1884年,以12岁补博
近代史第五章思想感悟总结
近代史第五章思想感悟总结近代史第五章主要讲述了欧洲思想的变革和近代科学思想的兴起。
在这一章节中,我对于思想的发展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于欧洲启蒙思想和近代科学思想的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下面是我的思想感悟总结:首先,近代思想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在欧洲的中世纪时期,封建制度和教会的统治阻碍了思想的自由发展,人们的思维被束缚在传统宗教观念中。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开始对传统观念产生怀疑,并寻求新的思想和解释方式。
启蒙思想的兴起打破了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束缚,为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一变革使欧洲的思想界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启蒙思想对欧洲近代思想的影响深远。
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理性和科学,主张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来理解世界,而不再依赖传统宗教观念和权威的言论。
这一思想观念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人的解放。
伏尔泰通过他的著作《哲学字典》揭示了封建制度的黑暗面,鼓励人们思考和追求真理。
卢梭则通过他的《社会契约论》提出了人民主权的理念,为民主政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这些启蒙思想家们的贡献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后世的思想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近代科学思想的兴起是近代思想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代科学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人们开始将观察和实证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哥白尼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被推翻,科学家们提出了地心说的替代理论。
伽利略通过他的力学研究证明了地球的自转和地心说的错误。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光的折射理论更是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学思维的兴起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最后,我认为思想的发展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不仅适用于欧洲的历史背景,也对于当下的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愈发迅猛,而智能科技的出现更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注重科学思维和理性思考,倡导创新和解放思想。
大一近代史第五章知识点
大一近代史第五章知识点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在现代工业革命以来的种种变革和进步。
大一近代史的第五章主要涉及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第一部分:工业化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史的第五章开始深入探讨了工业化的兴起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
工业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导致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
在这个时期,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崛起,一些大规模企业通过垄断市场实现了巨大利润。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美国的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叶,美国开始快速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资源和不断创新的科技。
铁路的建设和扩张使得商品可以更便捷地运输,在制造业、石油、钢铁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经过工业化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社会阶级的差距也进一步加大。
富人越来越富,贫富差距日益加剧,劳动者们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纷纷组织起来,形成了劳工运动。
他们要求提高工资待遇、缩短工作时间以及改善工作环境。
在这一时期,工会运动逐渐兴起,成为了代表工人权益的重要组织。
第二部分:帝国主义的扩张和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扩张是近代史第五章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列强国家纷纷进行殖民地扩张,希望通过控制大片领土和资源来获取更多的财富。
这种殖民地扩张的竞争甚至演变为一场世界性的竞赛。
英国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帝国,通过殖民地的开发和利用,巩固了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家也纷纷加入了殖民地竞争中,并将植民地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依托。
然而,帝国主义的扩张引发了殖民地问题。
殖民地人民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开始反抗殖民者的统治。
这些反抗运动有时以武力形式爆发,有时则采取了通过文化、教育方面的抵抗。
殖民地问题成为了当时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推动了各国对殖民地政策的调整。
第三部分:一战与近代国际秩序的转变“一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极其残酷的战争,也是近代史第五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
《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
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
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
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 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思考题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 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 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 想理论建设的? 4.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 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 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 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 取“积极进攻的策略”, 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系统地论证了
农村革命根据地可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
条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星星之火,可
以燎原》标志农
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
村包围城市革命
道路理论的基本
毛泽东
形成 。
1930年1月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 旧中国是由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 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 * 旧中国是一个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 要地位的半封建国家。
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1.中国外无独立,内无民主,无合法斗争,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自考中国近代史超级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识记:东北易帜:宁汉合流后,国民党政府继续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回关外的途中被日本人埋的炸药炸死,其子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标志着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识记:官僚资本: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控制着全国的经济命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国民党通过加入“官股”,改组有关机构等,将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收归国有,又成立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以四行二局为中心,发行“法币”,建立了垄断全国的金融体系。
→领会: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坛上活跃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党派,其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简单运用: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一、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除了二百万正规军,还有各县的民团统称为保安队。
二、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包括隶属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调查统计局和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局,其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活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三、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保甲内各户要相互监视,工具联保联坐切结。
1934年11月起,保甲制度在全国普遍推行。
四、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查封大批进步书刊,监视、拘捕、枪杀许多进步作家。
→简单运用: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于1930年8月,成员为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他们一方面不满国民党的统治,一方面认为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不符合国情,企图建立新的党派。
其军事反蒋斗争,终因1931年11月邓演达被蒋介石秘密杀害而告失败。
1935年11月,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投入到抗日民主运动的新潮流之中。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
第二次:1930年6月到1930年9月,李立三为代 表“左”倾冒险错误,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 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 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即“会师武汉,饮马 长江”。
第三次:1931年1月到1935年1月,王明为代表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其主要内容是: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革命性质, 将民族资产阶级当作最危险的敌人。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主张 红军配合中心城市。 在土地问题上,主张“ 地主不分田,富农分 坏田”。 在军事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上,实行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 国性的抗日战争
1、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 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
从1935年12月至1937年8月,毛泽东进行了大量 的理论工作,先后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 践论》《矛盾论》等著作。
2、迎接抗日战争的到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论工作, 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 乱反正,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 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
3、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 首先到达陕北,胜利完 成了长征。1936年10月, 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 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 静宁会师。至此,三大 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 束。
毛泽东在中央红军取得
长征胜利后曾说:“ 长征
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
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
队,长征是播种机”。
2、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 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从1930年10月到 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 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 军队的三次“围剿”。1932年底,又取得了 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三 30万 次 第四 40万 次
3万
12万
1931年 7月 — 3万 —1931年9月 1932年 7月—— 4万 1933年3月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的初步形成:
1930年1月,毛泽东写成了《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一文。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新道路是毛泽东思想思想形成的标志。 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城市中心论→失败;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农村包围城市→成功。
1930年1月5日 毛泽东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从容不迫, 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 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 行动。” ----毛泽东
2、三大起义
①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树立了坚持革命斗争 的旗帜。 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南昌起义部分领导人(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7-1935) 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新‛在何处? 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以往的道路是什么? 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新道路的? 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本章重点:
1、从国民党政权的内外政策说明它的阶级性质。
(代表大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独裁政权)
宁汉合流
→
武汉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汪精卫
蒋介石
2、二次北伐与济南惨案
目的:向奉系军阀进攻,以图统一北方。 1928年4月5日, 国民革命军在徐州誓师 北伐
北伐誓师阅兵
济南惨案
资料:济南惨案
1928年2月,亲英美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分编四个集团军, 进行“北伐”,出兵攻打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图统一 北方。支持张作霖的日本帝国主义害怕英、美势力向 北方发展,侵犯它的利益 。 据济南惨案被难家属联合会调查:“济案”中国军民死 亡6123人,伤1700多人,财产损失2957万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精品文档22页
本章重点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 斗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 “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 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本章提示 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
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 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 己的统治 。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 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 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 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 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 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2、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2)其立场和主张是 总:一方面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地认
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希望国共之间另立一个 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 的道路。
分: 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 各级平民政权; 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
中国近代史 第五章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的标志A.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建立B武汉国民党政府的建立C.宁汉合流D。
东北易帜1.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井冈山的斗争》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2.1927年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发行()是其把持的四大银行完成金融垄断的又决定意义的步骤。
A、银元B、法币C、人民币D、金元券3.1928年l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 )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D.《中国土地法大纲》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并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当选为主席。
102A、王明B、张国焘C、毛泽东D、张闻天5.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主要误倾向是( )A.“左”倾盲动主义B.“左”倾教条主义C.右倾保守主义D.右倾投降主义5, 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私人资本主义D.国家资本主义6.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 )A.陕北保安地区B.陕北洛川地区C.陕北瓦窑堡地区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7.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8.遵义会议上,成立了由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C.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9.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A. 秋收起义B. 广州起义C. 百色起义D. 南昌起义10. 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总方针是CA. 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B. 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C.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D. 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1.毛泽东在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BA.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B.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C. 兵民是胜利之本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12中国****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会议是(八七会议)。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本章重点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本章提示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文件.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6、中央根据的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17、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19、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20、赣南会议: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21、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对坚持贯彻毛泽东的路线的福建省党的领导人罗明进行了错误的批判.22、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军统),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将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2、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1)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1930年8月建立.由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一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组成.(2)其立场和主张是总:一方面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希望国共之间另立一个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分: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各级平民政权;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1)1927年9月9日,以攻打长沙为目标的湘赣起义发动.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毛泽东改变原定部署,带领起义部队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转移.(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10月7日,毛泽东率领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具有深远的意义,(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4、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毛泽东1928年10月和11月,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城乡分立,军阀割据、国家大等)(2)国民革命的影响.(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5、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其他同志一起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阶级路线表述为: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6、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先后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左”教条主义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1、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国民党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其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是(1)帝国主义控制更紧: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从总体上看是以英美为自己的靠山.(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主要靠控制金融、商业投机、垄断工业,挤压排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后.综上所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代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因此,在当时,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2、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内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总: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分:(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2)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意义:(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个挽救,一个转折)(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3)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3、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P< p>。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同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期间,学生们和知识分子通过集会、游行和罢工等行动,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诉求,提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口号,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此外,第五章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党的章程和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正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总结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为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本章重点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本章提示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文件.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6、中央根据的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17、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19、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20、赣南会议: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21、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对坚持贯彻毛泽东的路线的福建省党的领导人罗明进行了错误的批判.22、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军统),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将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2、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1)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1930年8月建立.由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一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组成.(2)其立场和主张是总:一方面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希望国共之间另立一个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分: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各级平民政权;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1)1927年9月9日,以攻打长沙为目标的湘赣起义发动.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毛泽东改变原定部署,带领起义部队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转移.(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10月7日,毛泽东率领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具有深远的意义,(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4、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毛泽东1928年10月和11月,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城乡分立,军阀割据、国家大等)(2)国民革命的影响.(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5、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其他同志一起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阶级路线表述为: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6、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先后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左”教条主义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1、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国民党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其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是(1)帝国主义控制更紧: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从总体上看是以英美为自己的靠山.(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主要靠控制金融、商业投机、垄断工业,挤压排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后.综上所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代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因此,在当时,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2、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内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总: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分:(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2)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意义:(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个挽救,一个转折)(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3)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3、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