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课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
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往往缺乏足够的生活化元素,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将生活化教学与道德与法治课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将通过实践探索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运用。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1.2 研究意义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道德和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思考、参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和法治理念。
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和参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
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的研究,对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通过探索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策略,使教学更富有趣味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全面了解生活化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走进学校课堂,观察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应用方式和效果。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以“情绪的管理”为例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以“情绪的管理”为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将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案例和教育素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社会案例、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伦理问题、法律应用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一、教材分析“情绪的管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单元。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情绪的重要性,学会识别、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教材从认识情绪、分析情绪的影响因素,到如何管理情绪,逐步深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1)情绪的概念和分类:介绍情绪的定义与特征以及常见的情绪分类,如愤怒、快乐、悲伤等。
(2)情绪的影响和作用:探讨情绪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对人际关系和学习效果的影响。
(3)情绪管理的原则和方法:介绍情绪管理的原则,如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和有效沟通等。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情感世界开始变得丰富而复杂,情绪波动较大。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调查问卷:设计一份情绪管理意识和能力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情绪管理水平和需求。
(2)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绪表现,了解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变化和情绪管理能力。
(3)学生自述:鼓励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在情绪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困惑,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问题。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情绪调节方法。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生活化教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授知识和分析案例来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
这种方式往往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实际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而生活化教学则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将生活中的案例和问题具体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以“孝顺父母”为例,教师可以导入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孝顺的意义和体会到孝顺的行为。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探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孝顺的情感和行为,从而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生活化教学的提高道德认知水平生活化教学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在讲解“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的社会现象,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逐步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再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道德认知更加深入人心。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道德行为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能够加深对道德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三、生活化教学的培养法治意识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至关重要。
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将法治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在教学“交通安全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案件的责任认定和法律意义,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交通安全法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亲身感受法律对生活的规范和约束,增强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法律知识,还能够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法治情感。
四、生活化教学的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效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效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与应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概念。
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接受。
通过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实际案例和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接受这些概念。
在讲解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时,可以通过讲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道德原则的理解和记忆。
生活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而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互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探究和思考,体验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不仅仅是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讲解如何正确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重要途径。
而在初中阶段,尤其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
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入手,分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的生活为基本载体,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从而达到知识传授和品德培养的目的。
它的主要特点和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入生活实例,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引入大量生活实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学习教育内容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无论是道德或法治教学,都需要依托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学生的经历和感受,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
2.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生活中各种实际事例的讨论和分享,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育内容,形成自己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3. 强调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生活化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性教学,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决策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应对各种道德和法治问题,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1. 利用社会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利用社会案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结合学生所在的城市社区,选择一些真实发生的道德或法治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背后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道德和法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要平台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与提升,生活化教学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成为现代教学的必需品。
本文将着重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四个方面谈论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的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使之更加易学易懂的一种教学模式。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生活化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将课堂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原则,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原则。
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进而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意识。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就是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学内容包括很多基本概念、原则和法律条文等内容,这些内容都需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例如,教学内容中提到了“自我规制”的概念,可以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的示范行为和不良行为来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概念。
再例如,教学内容中涉及到了“守法”、“乱法”等概念,可以通过古今中外著名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需要配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案例教学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案例教学法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案例,并针对这些案例进行讲解。
例如,教学内容中提到了“责任感”,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案例,然后通过分析案例中的责任和无责任行为来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将学生置于一个生动的情境中,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应该怎样行动。
例如,在学习劝止违规行为的时候,可以用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情境。
例如,在学生聚会时,有同学开始喝酒,这时候,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讨论如何管理这种情况。
3、角色扮演法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和法律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内容是指导学生生活实践的基础。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及意义,其次分析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不足,最后分析了相应的应用策略,指出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教学,加强生活化评价,最终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是“立德树人”教育要求下的重要课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将教材中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进一步相结合,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况,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认知。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概述(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意识、观念、行为的引导中,尽量的贴合实际生活,采取一种更加便于学生认知、接受的方式,使得教学的质量、效果得到提升,扭转学生对学科的传统认知等使得教学在实际的开展当中变得更加高质和高效,达到最佳效果。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人的感知力、想象力高度活跃的阶段,道德观念也逐渐由他人管教向自律转变,他们对道德和法治的认识和判断还十分肤浅,需要借助具体的道德生活情境来加深理解,将课本中抽象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化,通过对学生讲述各类案例,使其深刻感受社会事件、事件人物的真实感受,从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情感的共鸣中实现思想的顿悟。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不足(一)机械运用素材,难以搭建生活化教学情境部分教师错误理解《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一味地把主要精力放在堆砌教学案例上,并未关注准备素材与教授内容的关系,也不去引导学生开展对案例的思考,甚至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刻意编造“假、大、空”的案例。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传统的板书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生活化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活化教学是指把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使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活动来感悟道德、认识法律。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生活场景的方式来体验道德与法律的意义。
例如,模拟一个市民和警察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理解社会秩序和法律规定的重要性。
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学生参与度很高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道德和法律规则。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社会问题,如儿童拐卖、网络欺凌等,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法律条例及其适用情况。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也非常有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律的重要性。
例如,让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环保清洁、义务植树等,让学生体验到为社会作贡献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文化参观文化参观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法院等,了解先贤思想、历史文化和法律体系的演变。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法治信仰。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认识法律,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加大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力度,将有助于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法律意识、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或经验作为教学内容,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包括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受真实情境、增强学生参与性和情感投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生活化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1. 制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确定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法律法规时,可以以学生身边的交通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等为例,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在学习道德规范时,可以以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行为举止为例,分析何为正当行为、何为不当行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2. 运用情境模拟进行教学运用情境模拟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捡到钱包后应该如何处理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应有的道德选择。
通过情境模拟,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积累道德规范及法律法规的知识。
3.开展案例分析课堂活动案例分析是生活化教学的另一种形式,也十分适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教师可以采用真实事件或虚构的情况,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其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的理性思考。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学习到道德和法律的原则,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行角色扮演活动5.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教学生活化教学还可以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社会实践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区志愿服务、法治教育讲座、道德实践活动等,让学生深入社会、感受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载体,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情境或问题来展开教学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成为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主体。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本文将就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浅谈。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1 增强学生参与感生活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认同,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1.2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从而更容易掌握知识、形成态度。
1.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生活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在道德与法治方面有更实际的认识和能力。
2.1 针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道德问题,如诚信、友情、亲情、公正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思考道德问题,并引导他们从自身的行为规范中去思考。
2.2 引导学生思考法治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生的法律问题出发,如交通规则、校园安全、网络安全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者观察到的案例,去思考法治为社会带来的秩序和公平。
2.3 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法庭、法治教育基地、社区宣传活动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法治的力量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2.4 制作道德法治小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中制作道德法治小作品,如漫画、小品、手抄报、公益广告等,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整理和加深理解,同时更容易将道德法治的知识渗透到生活中。
2.5 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可以采用真实的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分析社会中的真实案例来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认识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教会学生道德上的行为规范和原则,还教育学生法律相关知识和法治观念。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理解程度不高,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生活化教学模式将道德和法治知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问题,设定教育目标,并以生活为教材,以生活为背景,以生活情境为课堂,以生活为载体,以生活为工具,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体验、思考和实践的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课本教学模式,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和法治知识,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1. 制定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日常生活经验,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和教学材料。
在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学生身边发生的道德事件或法治问题,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律观念。
这样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并且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模式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来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警察局等相关机构,让学生近距离了解法治工作和法治实践,使学生对法治的概念和内容有更加深入和直观的认识。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道德实践活动,比如学生自治组织的建设、道德讲堂的开展、纪律之星的评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觉守法的道德情操。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生活化教学是指以生活为载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为基础,通过教学手段将学科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在小学道德教育中,生活化教学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贴近学生生活,增加教学的真实性。
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道德知识,使学生对道德教育更加接地气,使道德教育更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增加了道德教育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将抽象的道德概念引入到学生的具体生活经验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道德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
生活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道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感,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法治教育中的作用在小学法治教育中,生活化教学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法律的重要性和法律对于生活的意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法治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1.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
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2.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到自我保护的知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三、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操作。
以下是一些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1.注重情境创设。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一、生活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还能够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到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师和学
生可以一起探讨和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如何遵守纪律、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何
尊重他人等。
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行为举止,达到良好的道德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生活化教学可以通
过现实案例给学生展示违法行为的后果,让学生明白法律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较真的案例分析告诉学生危险驾驶的危害和后果,让他们认识到安全
驾车的重要性,遵守交通规则和法律。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中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并体验。
通过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且让他
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例如逻辑思维、待人接物、适时应变、判断力等,同时激发
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
生活化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它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关键环节。
现实中很多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兴趣,甚至表现出抵触情绪。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从而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并体验到学校中所学的知识,从而形成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念:生活化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为出发点,将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的主体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实际体验和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2. 情境教学理论:生活化教学倡导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具体的环境或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和实践来认识问题、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3. 教学内容的贴近性: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以上理论基础为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魅力。
二、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1. 设置情境引发思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如纪律作风、学校欺凌、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情境,理解背后的道德与法治原则和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
2. 呈现真实案例启发探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法律案例或道德事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事情的发展经过、背景原因、法律依据和道德判断,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和探索。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增强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并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在当前道德风气不正、法治观念淡薄的社会背景下,探索并推广生活化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
1.2 研究目的通过对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概念和特点,为教师提供清晰的理论基础和指导;2. 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生活化教学在这些问题中的应对方式;3. 探讨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性,揭示其对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的积极影响;4. 探讨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策略,为教师提供操作性的指导;5. 分析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的影响,研究其在学生道德发展和法治意识形成上的作用;6. 总结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
1.3 意义和价值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理论与实际生活情境相联系,使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生活化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原则的实质和内涵,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时能够做出理性而正确的选择。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和社会责任感强的人才。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摘要】如今,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正式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是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品德新要求的贯彻与落实。
作为初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价值观、行为礼仪、法律意识、道德规范等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必须要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距离感,全面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提升。
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还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
为此,本文立足教学实际,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学理念为切入点,阐述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策略一.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的意义(一)生活化教学理念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理念,并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三个方面进行了极为详细的阐述。
纵观全新改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其本质就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契机,引导学生通过熟知的生活事例或经验开展自主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就要活泛思维,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还能实现学生的“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化教学。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人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明辨是非,能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好的发展。
因此结合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进一步针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进行理解,从而在不断的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和发展。
在生活化的场景中结合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也有助于学生针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目标学习效果进行更有效的理解,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开题报告: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而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是抽象、理论化的,难以让学生理解和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因此,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成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研究内容1.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理论背景及相关研究成果概述生活化教学方法是一种以生活为载体、以问题为引导,通过实践、体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育方法。
其理论基础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旨在让学生在自然、亲密、趣味等情境中对知识进行实践性探究,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目前,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均有广泛应用,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2.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研究本篇研究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及其教学效果。
选取不同年级、不同地区的小学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观察、教学记录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以评估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优劣势及有效性。
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影响因素探究在实际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并不总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存在着一些限制和不足。
因此,需要从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等多个因素进行探究,以明确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
四、研究意义1.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律法规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其道德素养。
2.探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改进途径:针对传统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研究提出了生活化教育的改进途径,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
生活化教学的历史与发展
要点一
历史
生活化教学思想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他认为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相联 系,通过生活实践来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在中国,陶 行知先生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强调教育应 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相结合。
要点二
发展
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生活化教学逐 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近年来,随着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生活化教学在中 国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在初中道德与 法治课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社 会、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
案例二:法治观念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总结词
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解释法治观念的内涵和 应用,使学生能够将法治观念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详细描述
以实际发生的法律案例为例,如某人在网上散布虚假 信息被判刑,引导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规 定的重要性。
案例三
总结词
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 色,从而体验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 治课中的运用
2023-11-04
目录
• 生活化教学概述 •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 • 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 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与影响 • 生活化教学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生活化教学案例分享
01 生活化教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激发 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实践 过程中理解知识、习得技能和提升能力的教学方法。
05 生活化教学的挑 战与解决方案
教师的生活化教学能力不足
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主要是指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处理,通过生活化的实际案例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对原有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丰富,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内容。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随着新课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开辟一条新的教学之路,从而促进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课堂所讲述的知识内容。
从整体上看初中道德与法治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当学生掌握了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也可以应用于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要搭建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运用生活化的意义(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开展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效果,灵活地解决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大多数内容都是非常直观性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是从实际生活的相关事例进行处理和加工而成的,带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的,所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无法深刻的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相关内容,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融入生活化的案例来讲解抽象性的知识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或者是观察到的事物进行相对应的讲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联系生活的实际情况,感悟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教师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述上,很少融入生活化的案例来为学生生动性的讲解相关的知识点,在这一背景影响下,不仅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沉闷,还严重影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效果的提高,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被动和机械的,无法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所提供的内容。
生活化教学,点亮道德与法治课堂
生活化教学,点亮道德与法治课堂摘要:本文探讨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通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提供具体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可通过利用身边事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社会的重要性。
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引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以提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为特点,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
本文将讨论生活化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探索其带来的益处。
1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原理1.1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提供具体案例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予具体的案例来说明道德和法治原理。
通过把抽象的道德和法治概念与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讲解关于诚实的道德原则时,可以给学生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比如课堂上捡到同学的物品应该归还,不要抄袭他人的作业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道德原则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生活化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视频或者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
例如,在教授关于友谊和合作的道德教育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友谊的力量和合作的重要性。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道德价值的认识,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情感上的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化课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涉及的内容大多来自于学生生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生活性是该课程的重要特征。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新趋向。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课堂生活化的教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引言:
新教育课程理念认为,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是第一性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进行生活化课堂的教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由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大多数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也就突出了该门课程的生活性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就更为明显。
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更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开展生活化的教学。
那么,如何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呢?现就结合自己十来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他律向自律转变的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对道德的认识和判断还非常肤浅,需要借助具体的道德生活情境来加深理解。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书本学习转向对社会生活的学习,通过学生对自然、社会、人
物、事件等的真实感受,在与现实社会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爱,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学习实践的新教学理念。
可以理解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指一种基于学生的发展的理想化的教学设计理念,指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堂,把生活化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对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冲突与学生内心世界的价值冲突加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达到“知情意行”的自我认知、反省、教育的过程。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关系,为生活化教学打好基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考虑和尊重小学生的道德形成的规律,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关系,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人生经历中的重要一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关系的优化。
首先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
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帮助他们要不断克服自身的不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将自己看做学生们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讨论、实践和操练,进而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再次,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
而且通过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还有利于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
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间开展思维的共鸣。
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和欣赏他人。
例如在教学开学第一课时,老师就会经常组织学生一起交流自己在假期里的所见所闻,或者是自己在假期中学到的知识、本领。
通过让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假期生活体验来帮助学生形成互相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同时也能为学生进入新学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互相协作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进而对教师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从生活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要回归生活。
其根本目标就是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创新教学方式,杜绝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重现生动教学、深刻学习的目标。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少年儿童,给他们童年该有的快乐生活和价值形成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
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角度来教育孩子,要以少年儿童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
四、改变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
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从而使教学在创新潜能开发的理想性和创造性活动的现实性之间保持一
种必要的张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永远敞开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广阔的空间。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标准就是能让孩子们一步一步的了解这个世界,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我们应该积极的和学生做朋友,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将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
我们更应该给学生们带来更加贴近生活的体验式教学,比如说一些小常识、小窍门,或者是做人做事的道理等寓于其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传达信息的影响,进而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
根据调查发现,体验式教学是品德形成的催化剂,能够为小学生的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课堂中创造多种教学情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去体会。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让知识从书上活起来,变成生动逼真的字符熏陶进孩子们的思想、心灵。
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音乐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如果在讲到父母对我们的意义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轻缓的音乐,让学生们尝试闭着眼睛去感受,放松自己。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们得到心灵上的释放。
在学生听完有关母爱的音乐后我会让学生自由的发言,说说自己的感受,我还会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让他们回家以后主动地跟父母交流上课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五、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的道德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具有以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不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的特点。
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自己的教学内容
生活化,通过向学生呈现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道德在他们生活实际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道德观念。
(1)以生活实例导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以生活实例导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值得教师应用的技巧,即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开开心心上学去》时,应先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①学校里什么样儿?②书可真好看,怎样把它们保护好?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式讨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整个课堂就热闹起来了。
(2)创设情境,激活课堂生活
作为小学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体会和感悟生活,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和动力。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重设置生活化的场景,从小学生的关注视角出发,在现实生活中选取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内容并将其应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样做既能丰富和更新课本资源,同时又将鲜活的生活引入到课堂,加强学生的切身体验。
记得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别伤着自己》时,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创设一种生活化、常态化的讨论环境,要求学生结合平时自己遇到的真实情况来谈谈怎样做才安全。
这样,学生的真实体验与教学活动就会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
(3)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的思维拓展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应该利用生
活实际素材设计相关的问题,以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一次,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的《上学路上》这节课时,我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你是怎样上学的?经过怎样的路?怎样做路上才安全?在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因势利导,利用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例开展教学,找到了教学与生活的共同点,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所学知识与生活是那么的贴近。
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与道德素养的提高。
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值得注意的事项
1、课堂生活化教学并非是简单地堆砌生活素材
课堂生活化教学较为注重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主张利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活动内容。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将生活素材进行堆砌,同时应注重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到课堂教学中来,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2、注重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课堂教材和日常生活,注重找到两者间的共同点,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纳入课程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充满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中快乐地学习、成长!
综上所述,生活化课堂教学用在小学的课堂是在合适不过的了,老师应该积极运用这个全新的教学手段,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
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把学生引向广博的生活世界中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志亮.如何让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回归生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
[2]李艳革.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的生活化[J].中小学电教:下,2016
[3]李时敏.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思品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7.
[4] 曹存良.小学思品课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