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作文之如何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充分融入与课堂教学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充分融入与课堂

教学中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过去“法律体系”改为“法治体系”。法治体系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与法

律体系不同,法律体系是静态的,而法治体系不是静态的存在,而

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法律的制定、实施、监督、实现、发挥作用、反馈等阶段性过程的接续。之所以要以体系化的方法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本身就是一个要素众多、

结构复杂、功能综合、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各系统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当它们协调一致时可以发挥最大功能,但当

某一环节或系统出了毛病,就会影响整体的正常运行和功能的发挥。要达到此要求,就应该从娃娃抓起。就应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落实

到课堂教学之中。

新课改将《思想品德》改为《道德与法治》。为新接触此教材

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可以为建设法治国家出一份力,挑战是为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将道德与法治变

为学生内在的自觉遵守的规则。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已接近

尾声。本人认为要达到此目的,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贴近现实生活,注重教材的育人功能

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角度看,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为主线。法治教育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

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

神紧密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

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

从兑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思考和强化政治学

科独特的育人功能。高中、初中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是:在政治认同

方面,培养有立场、有思想的中国公民;在理性精神方面,培养有

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在法治意识方面,培养有自尊、守规则

的中国公民;在公共参与方面,培养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

因此,本学科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必须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毫不动摇地向学生进行马

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正面灌输,

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法治观念,坚持灌输与疏

导相统一的原则,坚持进行养成良好道德品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

生的道德水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忌只

重知识的传播,忽视其本身的育人功能。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审视,我们“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在学习文化

知识的同时,要着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要记住“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特别是作为“道德与法治”课老师的特殊性,对我们自身有

更高的要求。“春雨润物细无声”,作为“道德与法治”课老师的人格

魅力、语言、行动、习惯、工作态度、待人接物、守时守信、准时

上下课等,时时刻刻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挖掘教材内容,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本可依

熟读11版课标、《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纲领性文件。研究

教学参考书、教材、《学生成长册》。教参可以帮助你理解教材,

减轻你理解教材的难度;细读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要点,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便于我们采取有

针对性地教学方法;《学生成长册》也可以帮助你把握教材、加深

对教材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自己在布置作业时心中有数,合理地

筛选作业,增强其作业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分层布置作业,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润物无声

严肃的法治教育只有以活泼的形式呈现出来,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进行法治教育时,要通过

多种形式,努力使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帮助学生在对法治内容

的感知、理解、探索中,激发学法兴趣。

一是采用“借嘴说话”的方式进行法治教育。例如,我们在学习“规则与秩序”时,请交警到校给学生做现身讲座。通过专业知识的

讲解,结合本地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更深刻地明白:社会生活处处

有规则,社会生活的秩序离不开规则。我们要从小树立起良好的规

则意识,养成遵守各种规则的习惯。只有自觉遵守规则,我们的社

会才安定有序,我们的生命财产才有保障。借专业人员的“嘴”进行

法治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典型案例的基本事实和基

本材料入手,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件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评价法律现象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带入

特定事件的“现场”,对案例进行质疑、分析和运用。学生在具体分

析案例时,对法治就会有真实的感受和切身的体验。王彬同学是某

中学二年级学生,成绩优秀,还是班级里的班干部。有一次他考试

考得特别好,爸爸就奖励了他10元零花钱给他,王彬和同学商量怎

样庆祝一下,就马上有人提议去上网打游戏,并说上网打游戏特别

新鲜、刺激。抱着试试的心理,王彬和同学一起去了一家网吧学打

电子游戏。没想到就这幺一脚迈进,他就被游戏迷住了,而且很快

成为了游戏的“俘虏”。学习时间越来越少,成绩越来越糟糕,视力

也在不断下降。父母给的零花钱根本就不够用。怎幺办的?他决定

铤而走险,干脆去偷。他从家里偷到学校,从学校偷到附近的商店。有一次,他实在没有钱去打游戏了,就想到一家超市偷些值钱的东

西去换钱。当时,超市里只有一位收银的老太太,没想到在出口处

被当场发现。为了不被抓住,他居然随手拿起啤酒瓶朝老太太的头

部连击数下,致使老太太当场死亡。以此案例,将教室变为一“模拟

法庭”由学生但当法官,书记员,公诉人,律师。分别指出王彬哪些

是违纪行为,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分别应该受

到怎样的处罚。最后老师总结该案例给我们什幺样的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