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精编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3高中《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3高中《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3高中《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案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2》2.年级: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5.教学时间:45 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2、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来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而初步得出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从实验和理论角度对规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坚信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并能指导实践。

2.内容分析: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初中对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的关系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化学1(必修)“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章节中对金属(特别是钠)和非金属(特别是氯)的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在上一节课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又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些都为本节构建元素周期表纵向的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打下了重要基础。

而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为后面探究出“元素周期律”,归纳出“位”、“构”、“性”关系结论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同主族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材中以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为代表介绍同主族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采取了从“理论分析”到“实验验证”的方法来展示内容的,目的是提高对化学学习的理论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化学学习中学生较多采用了机械记忆的方式,缺乏理论的指导作用,对知识的建构不够系统,容易遗忘;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分析问题欠准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低。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课时

第二節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第一課時原子結構與元素週期表一、教學目標1. 進一步認識週期表中原子結構和位置、價態、元素數目等之間的關係2. 知道週邊電子排布和價電子層的涵義3. 認識週期表中各區、週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律4. 知道週期表中各區、週期、族元素的原子結構和位置間的關係二、教學重點:1. 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週期性變化2. 原子結構與元素週期表的關係三、教學難點:元素週期表的結構與原子結構的關係四、教學方法復習法、延伸歸納法、討論法、引導分析法五、教學過程【復習引入】什麼是元素週期律?元素的性質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質週期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生】元素的性質隨核電荷數遞增發生週期性的遞變。

元素的性質包括:金屬性、非金屬性、原子半徑……元素性質週期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電子排布的週期性變化【師】不錯,說到底元素的性質是由原子結構所決定的,今天,我們將進一步探究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係。

【板書】第二節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元素的性質跟其在週期表中的位置有相應的關係,所以要探究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的關係首先得研究元素週期表。

在必修2中我們已經對元素週期表做過探究,請同學們結合P15-16頁『科學探究』內容回憶元素週期表的結構的相關知識。

【板書】一、原子結構與元素週期表【科學探究】P15-16【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小結】1. 元素週期表共有7個週期,其中有三個短週期,三個長週期和一個不完全週期。

每週期具有元素的數目分別為2、8、8、18、18、32、26種。

一、1s1——1s2 二、2s1——2s22p6三、3s1——3s23p6四、4s1——4s24p6五、5s1——5s25p6六、6s1——6s26p6七、7s1——?通式:ns1——ns2np6第一週期結尾元素只有一個1s能級,2個電子,所以電子排布跟其他週期不同2. 元素週期表共有18個縱列,【板書】1. 價電子層:能級上的電子數可在化學反應中發生變化的能層。

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化学选修3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分析:一、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

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1.原子序数:含义:(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原子序数====。

(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a. 原子符号:A z X A zb. 原子结构示意图:c.电子式: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2e-微粒8e-微粒10e-微粒18e-微粒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案[2]

人教版化学选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案[2]

学校临清第一中学学科化学编写人付东峰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2、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必修中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前练习〗写出锂、钠、钾、铷、銫基态原子的简化电子排布式和氦、氖、氩、氪、氙的简化电子排布式。

一、原子结构与周期表1、周期系:随着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出现稀有气体。

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系中的一个个周期。

例如,第11号元素钠到第18号元素氩的最外层电子排布重复了第3号元素锂到第10号元素氖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从1个电子到8个电子;再往后,尽管情形变得复杂一些,但每个周期的第1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1个电子,最后一个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总是8个电子。

可见,元素周期系的形成是由于元素的原子核外屯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2、周期表我们今天就继续来讨论一下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是什么关系?所有元素都被编排在元素周期表里,那么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又是怎样呢?说到元素周期表,同学们应该还是比较熟悉的。

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由门捷列夫制作的,至今元素周期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电子层状、金字塔式、建筑群式、螺旋型(教材p15页)到现在的长式元素周期表,还待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长式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在周期表中,把能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之为周期,有7个;在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能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称之为族,共有18个纵行,16 个族。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3高中《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3高中《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教学设计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2》2.年级: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5.教学时间:45 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2、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来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而初步得出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从实验和理论角度对规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坚信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并能指导实践。

2.内容分析: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初中对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的关系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化学1(必修)“金属及其化合物”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章节中对金属(特别是钠)和非金属(特别是氯)的性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在上一节课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又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些都为本节构建元素周期表纵向的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打下了重要基础。

而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为后面探究出“元素周期律”,归纳出“位”、“构”、“性”关系结论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是同主族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材中以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为代表介绍同主族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采取了从“理论分析”到“实验验证”的方法来展示内容的,目的是提高对化学学习的理论指导作用。

因此,本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化学学习中学生较多采用了机械记忆的方式,缺乏理论的指导作用,对知识的建构不够系统,容易遗忘;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分析问题欠准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低。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电负性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电负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1. 可以以问题思考的形式复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 对于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应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在了解电离能概念和概念要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元素电离能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3 第1章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3 第1章  第2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明确学习目标] 1.熟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进一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学生自主学习一、元素周期系的形成1.各周期ⅠA族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2.元素周期系的形成(1)随着元素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每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从□07碱金属元素开始到□08稀有气体元素结束,外围电子排布从n s1递增到n s2n p6。

(2)元素周期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09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生周期性的重复。

3.元素周期系的复杂性由于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电子在能级里的填充顺序遵循构造原理,元素周期系的周期□10不是单调的,每一周期里元素的数目□11并不总是一样多,而是随周期序号的递增渐渐□12增多,同时,金属元素的数目也逐渐□13增多。

二、元素周期表的分区1.按电子排布分区:按核外电子排布式中□01最后填入电子的□02能级的符号可将元素周期表(ⅠB族、ⅡB族除外)分为s、□03p、□04d、f 4个区,而ⅠB族、ⅡB族这2个纵列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可理解为先填充满□05(n-1)d 能级而后再填充□06n s能级而得名□07ds区。

2.元素周期表分为5个区:s区、p区、d区、ds区、f区。

1.每一周期都是从活泼金属开始以惰性气体结束吗?提示:不是。

第一周期是从H开始的,它是非金属元素。

2.“s区元素都是金属元素,p区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该说法正确吗?提示:不正确。

s区元素有非金属元素H,其他均为金属元素;p区元素既包含金属元素,又包含非金属元素。

3.副族元素和第Ⅷ族为什么又称为过渡元素?提示:第Ⅷ族元素是周期表中第8、9、10三个纵行中的元素,而副族元素是指在元素周期表中从第ⅢB族到第ⅡB族(除去第Ⅷ族元素以外)的元素。

由于副族元素和第Ⅷ族元素是从典型的金属元素(s区元素)过渡到非金属元素(p区元素)的中间元素,因而又被称为“过渡元素”。

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与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与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内容: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从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朴素原子说到现代量子力学模型,人类思想中的原子结构模型经过多次演变,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

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以与极少量的锂。

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复习〗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例如;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个电子;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个电子练习:1、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e、N、Na、Ne、Mg在这些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有,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有;L层电子数达到最多的有,K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的有。

2、A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

B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比最外层多7个电子。

〔1〕A元素的元素符号是,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2〕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与名称分别是________。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鲁科版选修三教案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鲁科版选修三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鲁科版选修三教案
1. 概述
本教案通过鲁科版选修三的相关内容,介绍了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 原子结构
2.1 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
学生需要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即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不断运动。

2.2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和作用
本部分介绍了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和作用,如质子数和质量数的概念,以及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轨道等。

2.3 原子的量子结构
学生需要理解量子理论的基本概念,如波粒二象性、波长、频率等,以及原子的能级、光谱等。

3. 元素性质
3.1 元素周期表
本部分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主族、副族、金属、非金属等概念。

3.2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学生需要理解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等,以及元素的化合价、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等。

3.3 元素周期律和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本部分介绍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周期表分类,以及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4. 总结
通过学习本教案,学生应该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点,巩固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选修三教案1 1原子结构与性质(新人教版精品)

选修三教案1 1原子结构与性质(新人教版精品)

选修三教案1 1原子结构与性质(新人教版精品)选修三教案1-1原子结构与性质(新人教版精品)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科学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够用符号则表示原子核外的相同能级,初步晓得量子数的涵义5、鼓腮常用元素(1~36号)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难点: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1、氢元素宇宙中最多样的元素2、宇宙年龄距近约140亿年,地球年龄已有46亿年。

二、能层与能级【教学步骤、内容】阅读引言]思考并讨论:1、“物质的共同组成与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两方面就是什么关系?2、物质的共同组成与结构如何同意性质?分别举例说明。

[Arracourt]念第一章章图[讲]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史――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1、公元前4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观点:物质由原子形成,且原子就是不可分的微粒;原子的融合和拆分就是万物变化的显然。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说;物质由原子组成,且原子为实心球体,不能用物理方法分割;同种分子的质量和性质相同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辨认出了电子,明确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原子就是一个平均值原产着正电荷的粒子,电子方形其中并中和正电荷,并使原子呈圆形电中性,原子就是可以再分的4、卢瑟福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并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动。

5、波尔原子模型: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轨道不牢核作高速运动6、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电子云模型):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现代科学家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即运用电子云模型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问]宇宙什么是时候诞生的?我们的地球从那里来?[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一、开天辟地―原子的问世1[投影]宇宙大爆炸图片(图1-1):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

选修3第一节原子结构精编教案

选修3第一节原子结构精编教案

原子结构1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第4页能说出原子诞生的过程、组成元素和含量;2.通过阅读课本第4-5页能说出能层能级的含义和每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3.通过阅读课本第5页能说出构造原理的内容并快速判断能量的高低;4.通过总结归纳能正确书写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重点难点】重点:能层能级的含义和符号构造原理和核外电子排布式难点:规范化学用语核外电子或离子排布式的书写一、基础感知(一)能层能级(结合课本4-5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1-7各能层的符号依次为,每个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序数n之间的关系为。

2、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他们分成,能级符号的顺序是。

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开始,而且能级数等于。

第三能层有个能级,s、p、d、f ……排序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依次为。

【思考1】Cl原子核外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在的能级是?基态Si原子中,核外电子占据最高能层的符号为?该能层有多少个能级?电子数为?(二)构造原理(结合课本5-6页完成下列问题)1、构造原理的电子填充顺序为1s 6s。

【思考2】判断F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 2S2 2P6 3S23P 64S23d6是否正确?写出Na、K、O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电子能量高低(铺路搭桥:相同能层①不同能级中电子能级越高,电子能量越高②相同能级电子能量相同不同能层:①相同能级能层序数越大电子能量越高②第三能层开始出现能级交错的现象)【思考3】比较下列原子的能级的能量高低(1)3d,4s (2)3s,3p,3d (3)2s,3s,4s[清北]比较下列原子的能级的能量高低(1)E3d E4s E3p E3s (2)E5s E4s E4f E3d原子结构2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P7,能区分基态和激发态,并能书写对应的电子排布式。

2.学生通过阅读电子跃迁的本质,能规范描述焰色反应产生的原因。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说课稿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说课稿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是高中化学选修 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化学学科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必修 2 中原子结构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又为后续学习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深入研究,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理解元素的性质,如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化合价、原子半径等,从而建立起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2 中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等基础知识,对原子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建立清晰的概念。

此外,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微观世界的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掌握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概念。

(2)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电离能、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2)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第3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知道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能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2.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得失电子情况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都为8(氦为2) 不易得失稳定金属元素一般<4 易失去不稳定非金属元素一般≥4 易得到不稳定由上表可知,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为金属元素()(2)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小于4()(3)非金属元素原子都易得电子()答案(1)×(2)×(3)×1.已知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

(2)预测该元素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电子,常表现为__________价。

答案(1)第五周期第ⅦA族(2)得到1个-12.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原子中:A. B. C. D.(1)易形成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易形成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

(3)易与氯气化合组成XY2型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1)CD(2)A(3)D二、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名称锂钠钾铷铯元素符号Li Na K Rb Cs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半径/nm 0.152 0.186 0.227 0.248 0.265递变性从Li到Cs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相同点最外层均有1个电子,均易失电子,有较强还原性,因此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2.实验探究——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比较(1)钠、钾与氧气反应①实验现象: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钠产生黄色火焰,钾产生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钾燃烧更剧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教案标题: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

2. 了解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包括能级、壳层、轨道和电子数目。

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性规律。

4. 理解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马克笔。

2. 元素周期表。

3. 模型或图示,以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幻灯片或白板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并简要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命名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是如何排列的?它们的性质是否有一定的规律?主体: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a. 解释原子结构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以及质子和中子的作用。

b. 展示一个原子结构的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相对位置。

2. 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a. 解释能级、壳层、轨道和电子数目的概念。

b. 展示电子排布的规律,如能级填充顺序和阿伦尼乌斯规则。

c.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

3.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性规律a. 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周期、族和元素符号。

b. 讲解元素周期性规律,如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增加与元素性质的变化。

c. 利用元素周期表上的例子,说明元素周期性规律的具体表现。

4.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a.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是否存在关联?b.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元素的性质相似的原因,如氧族元素的共同特征。

c. 探讨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差异,如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

总结:1. 确认学生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强调元素周期性规律对于预测元素性质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拓展活动:1. 实验:通过观察元素的化学反应和性质变化,进一步验证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教课目的1.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地点、价态、元素数量等之间的关系2.知道外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3.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4.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地点间的关系二、教课要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三、教课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四、教课方法复习法、延长概括法、议论法、指引剖析法五、教课过程【复习引入】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含哪些方面?元生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来源因是什么?【生】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加发生周期性的递变。

元素的性质包含: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半径元生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来源因是:原子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师】不错,说究竟元素的性质是由原子结构所决定的,今日,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原子结构与元生性质的关系。

【板书】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元素的性质跟其在周期表中的地点有相应的关系,所以要研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第一得研究元素周期表。

在必修2中我们已经对元素周期表做过研究,请同学们联合P15-16页『科学研究』内容回想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的有关知识。

【板书】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科学研究】 P15- 16【学生思虑、议论、回答】【小结】1.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此中有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和一个不完整周期。

每周期拥有元素的数量分别为 2、 8、 8、 18、 18、 32、 26 种。

一、 1s1——1s2 二、 2s1—— 2s22p6 三、 3s1——3s23p6四、 4s1——4s24p6五、 5s1——5s25p6 六、 6s1——6s26p6 七、 7s1——?通式: ns1——ns2np6第一周期结尾元素只有一个1s 能级, 2 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跟其余周期不一样2.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个纵列,【板书】1.价电子层: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响中发生变化的能层。

化学:1.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鲁科版选修3)

化学:1.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鲁科版选修3)

化学:1.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鲁科版选修3)
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了解电离能的概念及内涵;
2.认识主族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并能给予解释。

【教学重点】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电离能变化规律的特例
【教学媒介】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诱导——启发式、演绎推理和逻辑探究相结合教学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1. 电离能概念:
2. 符号:
3. 意义:
第3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2课时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教学目标】
1.了解电负性的概念及内涵;
2.认识主族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并能给予解释。

3.了解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重点】电负性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电负性变化规律
【教学媒介】多媒体演示
【教学方法】诱导——启发式、演绎推理和逻辑探究相结合教学【教学过程】
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它所在的族序数(除Ⅷ族和0族外)
反映了原子间的成键能力和成键类型
【板书设计】
二、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1.电负性的概念
2.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3. 电负性的意义。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标题: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元素的性质。

2. 掌握元素的分类方法及性质与元素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定义及分类方法。

2. 原子的结构与组成。

3. 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联系。

2. 掌握元素性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导入前期知识,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忆元素与化合物的区别,并提问元素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二、导入新知(15分钟)1. 出示元素周期表,简要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构成、作用及分类方法。

2. 说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并提问学生如何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判断元素的性质。

三、探究原子的结构(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基本组成,并给出原子的定义。

2. 介绍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并对各部分的性质进行解释。

3. 讲解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如能级、轨道和电子填充顺序等。

四、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5分钟)1. 说明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联系,如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

2. 指导学生通过举例分析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的关系,如铜和金的导电性、氧和氮的化学活性等。

3. 结合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推断其原子结构。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小结元素分类及性质与元素结构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和意义。

3.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拓展应用(10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元素的导电性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2. 扩展讨论:邀请学生自由发挥,讨论其他元素特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七、课堂作业(5分钟)1. 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作业,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讲解与展示,学生对原子的结构及元素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初步思考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电离能、电负性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旧知,能说出比较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并正确判断;
2.通过阅读课本17-18页,能背诵电离能定义,复述递变规律、反常并解释原因;
3.通过阅读课本18-20页,能说出电负性定义,复述递变规律并比较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4.通过教师讲评,能利用对角线规则书写方程式并判断物质的性质。
【思考1】①比较C、N、O、F、Si的第一电离能。
②第一电离能介于B和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种。
3.电负性
(1)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吸引力的大小。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
(2)规律:一般来说,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对副族元素而言,同族元素的电负性也大体呈现这种变化趋势。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
2.电离能
(1)原子失去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的能量叫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表示,单位为。
(2)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变(稀有气体除外),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来越,越来越(填难或易)失去电子,因此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趋势,每个元素的第一种元素(氢和碱金属)第一电离能最,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
【重点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分区,;
难点:核外电子、价电子排布式正确判断元素的位置。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铺路搭桥:三长三短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每逢二三分主副,镧系锕系各十五,都在第三副族处。
(1)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个纵列,列为Ⅷ组,各周期元素种类数目分别为。
(2)由零族定位法判断83号元素在第周期,第族;[Ar]3d104s24p5在第周期,第族
(1)写出各代表元素的元素符号
X、Y、Z、Q、E、M、G。
(2)基态G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写出第三周期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与G相同且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填元素名称)。GQ受热分解生成G2Q和Q2,请从G的原子结构来说明GQ受热易分解的原因:。
(3)Z、Q、M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3)快速判断下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书写简化核外电子排布式
I第周期,第族,,Se第周期,第族,。
பைடு நூலகம்2.分区
(1)按照可将元素周期表划分为个区。除ds区外,其他分区的名称由来为。
(2)s区包括族,p区包括族,d区包括族,f区包括系。
(3)区全是金属,非金属主要是区,主族主要含区,副族主要含区,,过渡金属区。
【重点难点】
重点:电离能判断及反常;电负性递变规律;对角线规则;
难点:第一电离能判断及反常、电负性判断。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1.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铺路撘桥:一般先看层,层多径大;层同序大径小,再看核电荷数,最后看最外层电子数。
已知元素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其比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思考】①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周期,第族,区。
②书写下列物质简化电子排布式,并标注分区
24Cr:第周期,第族,区。33Ag第周期,第族,区。
3、金属性非金属性的比较
下列方式能判断S和Cl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有:
①比较HCl和H2S酸性②比较铁分别与硫、氯气发生反应的产物③浓硫酸的氧化性强于浓盐酸④硫酸比次氯酸稳定⑤高氯酸比硫酸酸性强⑥S2-比Cl-易被氧化⑦HCl比H2S稳定
(2)电负性大小可作为判断的尺度。
【思考2】比较C、H、O、Cl、F、S的电负性。
4.对角线规则:鉴别Be(OH)2和Mg(OH)2的试剂为,其化学方程式是。
复习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通过化学用语学校能够区分核外电子排布式、排布图、价电子排布式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
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式的分析能对电离能的比较进行规范作答;
3.通过教师讲解能应用三原则解决电子排布问题;
4.通过总结归纳能根据元素的特征和核外电子排布式进行相关推断;
【重点难点】
重点:规范用语规范作答用核外电子排布式进行元素推断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式进行元素推断
【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
(一)规范用语(回忆能层、能级、原子轨道等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写出Fe的相关化学用语:F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简化电子排布式,核外M层的电子排布式,Fe的最外层电子数个,价电子排布图,核外电子占据了个轨道,L层电子云有种伸展方向,L层电子云形状,Fe中未成对电子数个,种能量不同的电子,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推断
有X、Y、Z、Q、E. M、G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七种元素,除G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Y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数相同,Z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nnpn+1,Q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E与Q同周期,M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从大到小排第三位,G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未成对电子,其内层所有轨道全部充满,但并不是第ⅠA族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4)X、Y、Z、Q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周期表结构以及分区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通过回忆元素周期表,能说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各周期元素种类数目;
2.通过回忆元素周期律,能正确说出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和判断方法;
3.通过分区规律,能正确说出各区元素价电子排布,元素对应的相关性质;
4.通过原子结构的学习,能通过核外电子、价电子排布式正确判断元素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