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

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关乎新课改工作的成败。因此,在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全面培养和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各种举措下,笔者积极探索与实践,具体如下:

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好,并且取得较大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定义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想实现以上目标是相当有难度的,也是难以衡量的,而且对于究竟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的“高效课堂”,我还有所质疑。

诚然,课堂教学的确是一个“效度”的问题,但这个“效度”又是绝不可能用同一标尺来衡量的,因为左右课堂教学“效度”的因素实在很多。

1.“高效课堂”是不是双边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既然是“双边活动过程”,那么,“高效课堂”就必然要指向“教师高效地教”

和“学生高效地学”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是,目前对于高效课堂的评判标准却有点模糊不清。高效课堂本应该以学生“学的效益”为基准点和归宿点,但我们的评判似乎很少去了解、去关注学生到底学得怎样。在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甚至“有效”时,我们似乎很少去问问学生的感受,而仍然是以教师“教的效率”为出发点和评价点――这或许正是课堂评价的顽疾。

2.“高效课堂”应不应该有固定的授课流程?

从目前铺天盖地的所谓经验来看,“高效”无不集中于教学环节和教学组织等几个方面。2011年8月《教研天地》里徐师品老师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索》一文中明确指出,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把握――精读品析――交流展示――总结拓展。我们试想一下,学生每天坐在教室里都是用这样的一种流程学习语文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语文教师授课时的“生命体验”和学生的“审美享受”又将去向何方?语文课中那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诗意美感”将付之东流?

3.“高效课堂”应不应该有僵化的时间限制?

有的学校还规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用时比例。表面上看,似乎颠覆了传统,避免了“满堂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腾出了时间和空间,但实际上可能“形式大于内容”,关注更多的依然是教师的

教学行为,只是增加了人为的甚至是僵化的限制。无论是“10+30+5”的模式也好,还是“10+35”的机制也罢,这后面的“35分钟”都是一个缺少关注的未知数。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教学以课文为教学载体,不同课文的难易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即便是同样的一篇课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其难易度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又怎么可以用同一把时间的标尺来规定“教师的教”呢?也许在我们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相对浅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能确实只需要用少量的时间进行点拨、引导,大部分学生就能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但是面对像《逍遥游》这样内容艰涩的文章呢?即便是教师“全力以赴”,其教学的效果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恐怕也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4.“高效课堂”应不应该依照校情、班情和学情?

从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来看,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大致有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这固然不错。但是,我始终觉得,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变数最大的还是人的因素。这里所说的人的因素,既有教师的因素,更有学生的因素。其实,这其中的道理我们都明白,即便是相同的教学目标、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时间,不同教师的处理方式、教学手段,其教学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再者,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现有的学习基础、理解和接受的能力、自主学

习的能力等是存在较大差异的,绝无可能整齐划一,那么,又怎么可能同时趋向于“高效”呢?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时间,同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可能是“高效”的,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而言则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我们不能排除对于极少数学生而言可能还是“无效”的。

5.“高效课堂”应不应该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容量,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放在对关键问题的探究上。但是,不要说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即便是学生能力相对整齐,课堂教学能否“高效”甚至“有效”,很大程度上也还要依赖于学生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与“教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成正比。如果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势必影响到课堂进度和教学效率,教师就不得不花费时间用在非关键问题上,“教师的教”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又如何能够“高效”呢?而对学生个人而言,课前准备不足,就有可能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学的效益”就无法保证,“高效”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久之,则易造成学习的困难。再进一步说,这“课前准备”的程度说到底也还是有差异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似乎没有“最充分”,只有“更充分”,因而也很难用一个尺度去衡量。

因此,所谓的“高效课堂”只可能是有比较的、相对而言的,最可能的情况是同样的教学,对一部分学生可能是高

效的,对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是低效的,“全面达标”是不太现实的;而且,如果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的“高效课堂”确实存在,那也应该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的,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针对以上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自身的实践与研究出发,从班级文化建设、语文教学设计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漫谈一下我的教育教学。

1. 从语文教学设计中研读“有效课堂”与“一语三文”

①运用的主要授课模式是“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

程少堂老师的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在我国语文教学

界有广泛、深刻的影响。《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年第11期发表江苏王爱华、曹春华的长篇专论《国内“语文味”十年研究综述》,该文指出:“‘语文味’从当初的一个实验性、先锋性的话语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了语文人的显语、共用语和日常用语”“‘语文味’的影响已经遍及全国,深入人心”“‘语文味’从起初一个模糊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建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成为指导语文教学方向的重要指针。”2011年,程少堂老师还携语文味走上北大讲坛。四川师大文学院许书明教授在本校文学院开设《当代名师教学艺术研究》选修课,中学部分选择了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8位教师进行研究,程少堂老师是其中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