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享与讨论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享与讨论一、引言语文课程作为中国学生学习的核心科目之一,在中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本文将分享一则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案例,并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二、教学案例分享1. 教学目标设定本次教学案例主要针对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提升。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阅读技巧、文学常识以及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能力。
2.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案例选择了一篇经典的文言文作为教学材料,选取了其中的几个片段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教学方法与过程(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情境设定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予每个小组一段文言文,要求他们共同合作解读和分析。
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从而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
(3)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讲解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如投影仪和电子课件,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感知文言文的内容和结构。
4. 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反思,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和作业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同时,在每节课的结束时,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并做好教学案例的记录,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三、教学案例讨论1. 教学方法选择的合理性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把握文言文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 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师在教学评价和反思中,要注意将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作为改进教学的根据,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通过分享和讨论语文课堂教学案例,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启示和经验,不断探索和创新语文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高效课堂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许多学校开始尝试实施高效课堂实践教学。
本文将以某中学为例,介绍一个高效课堂实践教学案例。
二、案例介绍1. 学校简介某中学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所具有较高教学质量的完全中学。
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积极探索高效课堂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2. 教学背景某中学八年级(2)班,共有50名学生。
该班语文课教师为张老师,是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张老师决定尝试实施高效课堂实践教学。
3.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 教学内容以《背影》为例,这是一篇描写父子亲情的经典散文。
张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1)预习阶段: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背景,完成预习笔记。
(2)课堂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音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3)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究课文中的一个主题,如父爱、亲情、成长等。
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自己的观点。
(4)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张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总结反思:张老师引导学生对整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1. 预习阶段张老师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背景,完成预习笔记。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导入张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音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后,张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3. 合作探究张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探究课文中的一个主题。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解析与案例分析一、引言语文课程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解析与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1. 多样的教学形式初中语文教学应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如讲述、探究、讨论、小组合作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多样的阅读材料和交流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 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关于探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案例:探究《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教学目标:1. 了解《红楼梦》中的不同女性形象,并能够准确描述其特点;2. 分析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理解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红楼梦》中的几位女性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对于女性形象的思考。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位女性形象,并就其性格、命运、社会地位等方面展开讨论,形成初步的分析结果。
3. 小组展示与讨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就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讨论和补充,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
4. 整合与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整合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以及作者的用意和观点。
5. 提供延伸任务:教师布置延伸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小论文,探究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作品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四、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情境化教学:以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为背景,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环境中,使学习更具现实意义。
优秀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实例与经验分享
优秀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实例与经验分享语文教师是中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领者。
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些他们的教学实例与经验。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教师会给学生展示一些与小说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激发他们对小说情节的想象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会设计一些情境讨论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展开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
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在教学《诗经》时,教师会利用投影仪展示古代乐器的图片和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古代音乐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会播放一些相关的音频,让学生听到古代诗歌的朗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
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初中时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注重情感教育,关心学生的成长。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仅是学习了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
四、阅读教育的实践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他们会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教学《西游记》时,教师会给学生推荐一些与小说相关的图书,鼓励他们进行阅读。
同时,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活动,让他们互相交流阅读心得,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五、评价方式的创新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创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他们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例如,在作文评价中,教师会注重学生的思想深度、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不仅仅关注语言表达的规范与否。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近年来,教育界对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视度不断提高。
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影响。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提高师生互动和学习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挑选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此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还需要培养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写作课堂中,教师可以分组给学生出示一些图片,然后要求学生以图片为灵感写一篇短文。
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和想象能力。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
例如,在文言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道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和思考。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更多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资源。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和教学活动,为此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积累各种教学资源,以丰富课堂内容和活动。
其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学生需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并展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初中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提高师生互动和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案例
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案例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真正的高效课堂是学生会学基础上的学会。
然而,想实施高效课堂必须有一套可操作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作支撑。
我县提出“十六字教学法”的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经营课堂45分钟,并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教师一定要树立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定自学方案,解答学生疑难,对于大多数同学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重点知识予以提升。
在短短45分钟的时间内,让学生由开始上课时的陌生,到下课时的熟悉,由开始上课时的一纸空白到下课时的满满当当。
并以当堂训练、来回巡视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从而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的确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合理利用学案,以“预习、点拨、展示、反馈”的教学思路为主,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学案设计中也应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更多着眼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指导,以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促使学生在自身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下面以课文《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思路设计为例谈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预习板块(一)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了解只有一个地球,增强环保意识,珍惜资源。
(二)资料链接全球生态环境情况的几个数字据《群众日报・海内版》(2002年10月14日第十一版)报道:全球生态环境亮起红灯,表示在:23%的耕空中积严峻退步。
50%的江河水流量添加或被严峻净化。
25%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接近毁灭。
1/4人类所患疾病与环境恶化相关。
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课堂为例,探讨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记念刘和珍君》。
这是一篇充满激情、饱含深情的散文,作者鲁迅先生通过对刘和珍君的赞美,表达了对烈士的敬意和对国民的期望。
本文重点分析文章的主旨、结构、语言特色等。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掌握本文的主旨、结构、语言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刘和珍君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人物是谁?她的事迹有哪些?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找出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③梳理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
(3)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探究:①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②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③文章的语言有何特色?(4)交流展示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补充、质疑。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
(5)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刘和珍君的精神?(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文的主旨、结构、语言特色等。
三、案例分析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本节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体现语文教学特点教师注重语文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3. 融入德育教育教师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初一语文课堂教学案例探讨与分析经验总结
初一语文课堂教学案例探讨与分析经验总结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语文教学在初中阶段也得到了更加重视。
作为一名初一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需要探讨和分析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探讨初一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并总结一些实践经验。
一、案例一:词语拼写强化训练案例描述:在一次语文课堂中,我针对学生词语拼写能力较弱进行了强化训练。
通过设计一系列游戏和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词语拼写水平。
分析经验:第一,充分利用游戏的力量。
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形式,可以帮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词语拼写的记忆。
第二,注重个性化指导。
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
二、案例二: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案例描述:在一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资源,给学生呈现了有关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欣赏。
通过观看视频和欣赏图片,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分析经验:多媒体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视觉上有所感知,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多媒体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另一种学习路径,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三、案例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案例描述:在一次诗词鉴赏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的文化氛围。
通过布置古装、点燃茶香、播放古代音乐等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顶峰。
分析经验:创设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通过身临其境地感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诗词的内涵。
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材料和音频、视频资源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境体验。
四、案例四:巧妙设计互动环节案例描述:在一堂语文阅读课上,我设计了互动环节。
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与同桌进行合作,共同回答问题和讨论。
通过互动的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展,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享与讨论实践经验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享与讨论实践经验一、引言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通过实践经验的分享与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养。
本文将分享一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并探讨其实践经验,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参考和思路。
二、案例分享1.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定期阅读课外书籍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红楼梦》课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读一些与小说内容相关的书籍,以此提升学生对小说背景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这样的实践能够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把握,并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2.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例如,在教授《古诗十九首》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首续写诗,以此锻炼他们的创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将更加熟悉古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并且在探索中培养自己的写作风格。
3.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论语》时,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古代学者的对话,让他们亲身体验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样的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三、实践经验的讨论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预习、导读、讲评和复习等环节,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和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2.关注教学评估和反馈教学评估和反馈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单元测试、作文比赛等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并改进不足之处。
这样的实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初中文科教研组高效课堂(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文科教学质量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文科教学质量,初中文科教研组应积极探索高效课堂建设,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等途径,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文科教研组高效课堂建设。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1.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依据。
初中文科教研组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2. 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对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的知识点。
初中文科教研组应引导教师关注教学重点,加强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
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效率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初中文科教研组应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2.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初中文科教研组应倡导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强化课堂互动,提高参与度课堂互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初中文科教研组应引导教师注重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参与度。
4. 注重课堂评价,及时反馈课堂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
初中文科教研组应引导教师注重课堂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初中文科教研组应鼓励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养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案例分析案例一:古诗词欣赏案例描述: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通常会组织学生欣赏古代诗词。
一次,语文老师选取了《登鹳雀楼》这首唐代名篇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先给学生解读了诗词的背景和意境,然后由学生阅读原文,并进行课文解析和赏析。
最后,教师布置了一些关于诗词的思考题目,要求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讨论。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以古代诗词欣赏为主题,通过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对古代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采用诗词欣赏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欣赏、解读、赏析等环节,深入探究诗词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教师布置的思考题目,引导了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在讨论中互相促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这个案例中的教学活动突出了“学以致用”的特点,通过古诗词的欣赏,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诗词文化运用到生活中,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欣赏《登鹳雀楼》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诗词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培养他们珍惜时间、脚踏实地的态度。
总之,这个案例中的古诗词欣赏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在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种教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学习,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案例二:小说阅读与分析案例描述: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以小说阅读和分析为重点,通过阅读经典小说,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说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并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内容,提高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写读后感或读书心得,学生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通过小说阅读与分析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快乐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教师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我不在咖啡馆就再
,我说:“目前我的语文教学还不是高效课
。
。
③《木兰诗》。倡导德教双馨+德智和谐。
解读深度不同:
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学生入学两个月后教学
②《沁园春?雪》。在学生入学3个月后教授此课,采用
+词中上下阙内容的界定”双线教学形式。
③《木兰诗》。在学生入学8个月后教授此课。采用“木
+木兰的人物形象”双线教学的方式,强调
从以上3个课例来看,教师内外兼修的成长和学生的学
3.从我的教育科研中研读“有效课堂”――“四步阅读
我从2008年学校所举行的“红烛奖”赛课中得到启示,
。后来课题《以“经典美
①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针对初中生对课内外阅读缺
其研究价值如下:
A.使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要着
,为
,关注更多的依然是教师的
10+30+5”的模式也好,还是“10+35”的机制也罢,这后
35分钟”都是一个缺少关注的未知数。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教学以课文为教学载体,不同课文
,其教学的效果对于
4.“高效课堂”应不应该依照校情、班情和学情?
从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来看,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
?明月几时有》。学生当时第一次接触“一语三文”的教学
B. 以“毛泽东诗词的文化密码解析”为主线教学《沁园
?雪》。在“一语三文”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赏析方法,以歌
C.以“‘忠孝两全’的文化符号”为主线教学《木兰诗》。
四步阅读法=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
优秀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案例解析与分享
优秀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案例解析与分享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则是推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引领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成长的引路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析并分享一些优秀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案例,以期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往往能够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古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引用现代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古文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注重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他们会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会组织写作活动,如写作比赛、作文讲评等,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启发学生思维发展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
他们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辩论赛、课堂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关注学生情感成长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成长。
他们会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学生的困惑和需求,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例如,在学生作文中,教师会给予鼓励和肯定,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支持,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和成长。
五、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他们会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行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可忽视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主导性较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合作,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提高学习效果。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也在发生改变,他们更倾向于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获取途径。
如何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和高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探索适合当前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因此本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课程之一,而教学的高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1. 分析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的原因;2. 探讨各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包括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等方面;3. 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出适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4. 通过教学效果评价,验证高效教学策略的实际效果,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建议;5. 最终通过本研究总结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因素,展望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并探讨本研究对实际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研究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到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为了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探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我们对现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查阅和分析,以便系统地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为题,探讨一个具体案例以及教学策略。
案例背景在某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在教学《红楼梦》第五回时遇到了一些困难。
学生们对文本中的虚实结合、隐喻意义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课堂讨论效果不佳。
案例分析造成学生理解不深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缺乏背景知识: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了解有限,导致对《红楼梦》这一古代小说的理解困难。
2. 文本分析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的能力,面对复杂的情节和隐喻意义,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理解上,缺乏透彻的思考。
3. 学习兴趣不高:由于《红楼梦》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对于普通初中生而言,其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可能相对陌生,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不高,也影响了他们的主动学习。
教学策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改善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1. 引导学生构建背景知识: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背景以及故事情节,帮助他们建立对古代小说的基本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强化文本解读训练: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针对文中的重要情节和隐喻意义,设计一些案例、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来解读文本,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创设情境提升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音乐、影像、小组讨论等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加投入到《红楼梦》的学习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文学作品、电影或者诗歌等,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5. 鼓励学生表达与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敏感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案例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案例是教师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
教学案例可以是一个文本、一幅图片、一段视频等形式,通过具体的案例,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下是一个教学案例分析的实例:教学案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分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情感的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她的形象,并思考她的命运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学会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案例设计的注意事项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想要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达到的效果。
例如,想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可以选择一个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为教学案例。
2. 案例选择合适: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来确定。
案例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符合,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3. 案例分析深入:教师在分析教学案例时,要深入挖掘案例背后的含义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
不仅要分析案例中的表面现象,还要探讨案例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学生参与程度高: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案例反思总结:教师在教学案例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将案例中的知识和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与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与分享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享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案例背景:初中一年级一班,学生数量30人,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和理解的基本技巧。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了一些与古文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让学生感受到古文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组织了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他们通过分析古文的结构、语法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内涵。
同时,教师还设计了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答。
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理解古文的意义,又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此外,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他们鼓励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古文的读后感、写一篇关于古文背景的短文等。
通过写作练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并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
最后,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他们引导学生分析古文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让学生领略古文的艺术之美。
同时,教师还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古文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通过这个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他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这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不仅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也可以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借鉴和应用。
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够对广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与教学方法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与教学方法总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并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教学案例来总结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经验。
案例一:课文朗读在教学《荷塘月色》这篇古文时,我采用了朗读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接下来,我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通过合作演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最后,我进行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做出纠正和提升。
通过这个案例,我发现朗读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
案例二:课堂讨论在教学《小石潭记》这篇古文时,我采用了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
首先,我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探索古文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这个案例,我发现课堂讨论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案例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通过利用PPT和录音等多媒体技术,我将古诗的内容和背景与图片、声音相结合,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通过观看图片和聆听声音,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这个案例,我发现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以上几个教学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经验和方法。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
其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第三,要多样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最后,要注重个别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下的七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七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语文教学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而七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
目前,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重视被放在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上。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养。
然而,在七年级语文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
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更好地进行七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成为当前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因此,开展关于核心素养下的七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分析七年级语文课堂的特点、探讨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案例分析和制定实施策略,可以为提升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教育的重要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责任感等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研究七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旨在探讨如何有效整合核心素养理念,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深入分析七年级语文课堂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在探讨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和分享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语文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思路。
研究七年级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推动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沟通技能、信息素养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案例漫谈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关乎新课改工作的成败。
因此,在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全面培养和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各种举措下,笔者积极探索与实践,具体如下: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好,并且取得较大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
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定义固然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想实现以上目标是相当有难度的,也是难以衡量的,而且对于究竟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的“高效课堂”,我还有所质疑。
诚然,课堂教学的确是一个“效度”的问题,但这个“效度”又是绝不可能用同一标尺来衡量的,因为左右课堂教学“效度”的因素实在很多。
1.“高效课堂”是不是双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
既然是“双边活动过程”,那么,“高效课堂”就必然要指向“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但是,目前对于高效课堂的评判标准却有点模糊不清。
高效课堂本应该以学生“学的效益”为基准点和归宿点,但我们的评判似乎很少去了解、去关注学生到底学得怎样。
在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甚至“有效”时,我们似乎很少去问问学生的感受,而仍然是以教师“教的效率”为出发点和评价点――这或许正是课堂评价的顽疾。
2.“高效课堂”应不应该有固定的授课流程?从目前铺天盖地的所谓经验来看,“高效”无不集中于教学环节和教学组织等几个方面。
2011年8月《教研天地》里徐师品老师在《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索》一文中明确指出,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把握――精读品析――交流展示――总结拓展。
我们试想一下,学生每天坐在教室里都是用这样的一种流程学习语文这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语文教师授课时的“生命体验”和学生的“审美享受”又将去向何方?语文课中那种浓郁的“文化气息”和“诗意美感”将付之东流?3.“高效课堂”应不应该有僵化的时间限制?有的学校还规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用时比例。
表面上看,似乎颠覆了传统,避免了“满堂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腾出了时间和空间,但实际上可能“形式大于内容”,关注更多的依然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是增加了人为的甚至是僵化的限制。
无论是“10+30+5”的模式也好,还是“10+35”的机制也罢,这后面的“35分钟”都是一个缺少关注的未知数。
我们知道,语文课堂教学以课文为教学载体,不同课文的难易理解程度是不同的,即便是同样的一篇课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其难易度也是各不相同的。
那么,又怎么可以用同一把时间的标尺来规定“教师的教”呢?也许在我们面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相对浅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能确实只需要用少量的时间进行点拨、引导,大部分学生就能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但是面对像《逍遥游》这样内容艰涩的文章呢?即便是教师“全力以赴”,其教学的效果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恐怕也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4.“高效课堂”应不应该依照校情、班情和学情?从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来看,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大致有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这固然不错。
但是,我始终觉得,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变数最大的还是人的因素。
这里所说的人的因素,既有教师的因素,更有学生的因素。
其实,这其中的道理我们都明白,即便是相同的教学目标、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时间,不同教师的处理方式、教学手段,其教学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再者,作为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现有的学习基础、理解和接受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是存在较大差异的,绝无可能整齐划一,那么,又怎么可能同时趋向于“高效”呢?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时间,同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可能是“高效”的,但对于另一部分学生而言则可能是“低效”的,甚至我们不能排除对于极少数学生而言可能还是“无效”的。
5.“高效课堂”应不应该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容量,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放在对关键问题的探究上。
但是,不要说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即便是学生能力相对整齐,课堂教学能否“高效”甚至“有效”,很大程度上也还要依赖于学生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与“教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成正比。
如果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势必影响到课堂进度和教学效率,教师就不得不花费时间用在非关键问题上,“教师的教”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又如何能够“高效”呢?而对学生个人而言,课前准备不足,就有可能跟不上课堂教学的节奏,“学的效益”就无法保证,“高效”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久之,则易造成学习的困难。
再进一步说,这“课前准备”的程度说到底也还是有差异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似乎没有“最充分”,只有“更充分”,因而也很难用一个尺度去衡量。
因此,所谓的“高效课堂”只可能是有比较的、相对而言的,最可能的情况是同样的教学,对一部分学生可能是高效的,对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是低效的,“全面达标”是不太现实的;而且,如果真正意义上的、绝对的“高效课堂”确实存在,那也应该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的,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针对以上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从自身的实践与研究出发,从班级文化建设、语文教学设计和教育科研三个方面漫谈一下我的教育教学。
1. 从语文教学设计中研读“有效课堂”与“一语三文”①运用的主要授课模式是“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程少堂老师的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在我国语文教学界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1年第11期发表江苏王爱华、曹春华的长篇专论《国内“语文味”十年研究综述》,该文指出:“‘语文味’从当初的一个实验性、先锋性的话语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了语文人的显语、共用语和日常用语”“‘语文味’的影响已经遍及全国,深入人心”“‘语文味’从起初一个模糊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建构发展,已经成为支撑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成为指导语文教学方向的重要指针。
”2011年,程少堂老师还携语文味走上北大讲坛。
四川师大文学院许书明教授在本校文学院开设《当代名师教学艺术研究》选修课,中学部分选择了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8位教师进行研究,程少堂老师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有“语文味”的课是一节好课,是一节有效的语文课的基础,是有可能成为高效课堂的一节课。
这里的“高效”我们可以暂且理解为“实效”“有效”和“长效”。
什么是语文味?这里引用程老师的定义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这也正是我所理解、想要达到的“高效课堂”的完美境界。
现以笔者曾经上过的三节公开课为例,展现我在语文味课堂方面所做的探索。
A. 以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为主线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学生当时第一次接触“一语三文”的教学模式:语言、文章、文学!B. 以“毛泽东诗词的文化密码解析”为主线教学《沁园春?雪》。
在“一语三文”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赏析方法,以歌谣的形式教新的赏析角度。
C.以“‘忠孝两全’的文化符号”为主线教学《木兰诗》。
运用以下方法:四步阅读法=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写得怎样;四美赏析法=语言之美*文章之美*文学之美*文化之美;四知学习法=知背景+知作者+知内容+知主旨。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教学主要依据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掌握每一个学生本学科的现有知识能力和实际水平。
②运用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思维导图”主要采用“课上师生手绘+课前教师电脑绘制”两种方式来进行教学,目前我们课题组的语文教师已经全部会操作思维导图的软件,以后会尝试让学生自己用电脑绘制一册语文书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进行语文学科的整合复习。
A.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上课教师手绘最为简易的板书,便于初一学生有一个认识和理解的过渡。
课前教师运用电脑绘制大型思维导图,教师上课除了在黑板上写字外,图形的呈现配有文字的填充也是可以的。
B. 《沁园春?雪》。
因为此课是一节公开课,所以课前教师先用电脑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不用全、深、大,只在图上投射出授课内容即可,课结尾部分众多学生手绘了“东征”路线图。
C.《木兰诗》。
课前教师电脑绘制思维导图,在前两次课的基础上,此次课的思维导图又有所改进。
考虑到课堂很多生成不可预料,因此图中有很多留白。
上课时,师生探讨研究后再填在思维导图上。
同时还采用了其他教学方式,如授课题目采用另拟命题的形式;作品赏析中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把“歌谣”“打油诗”的形式引入语文课堂,例如《朝代歌》《高低抑扬歌诀》《改错谣》《诗词鉴赏歌谣》等。
2.以上课例的个性特征文化落脚点不同: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侧重“月”的意象。
赏析重点在“月亮”,突出月亮这一意象是中国人情感深处最神圣的殿堂、最纯厚的依恋。
②《沁园春?雪》。
这首词以“大气磅礴”为主要创作风格和研究线索,这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的落脚点。
③《木兰诗》。
这一南北方民歌中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在我看来是忠孝两全的“文化符号”。
教学策略不同: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以程少堂的《程少堂讲语文》为基础,倡导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设计理念。
②《沁园春?雪》。
以曾大兴的《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为基础,提倡词内看词(语言*文章*文学)+词外看词(文化)。
③《木兰诗》。
倡导德教双馨+德智和谐。
解读深度不同: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学生入学两个月后教学此课,以单线教学的形式,强调中国的“月”文化:月是中国人最美好的感情寄托;月是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的象征;月是中国人摆脱现实痛苦,企盼超越现实,获得幸福的精神伊甸园。
②《沁园春?雪》。
在学生入学3个月后教授此课,采用“毛泽东词的风格+词中上下阙内容的界定”双线教学形式。
③《木兰诗》。
在学生入学8个月后教授此课。
采用“木兰诗的作品特色+木兰的人物形象”双线教学的方式,强调语言之美:草原牧歌的音韵铿锵,富有音乐感;文章之美:不拘谨严的生动描写,富有民歌味;文学之美:巾帼英雄的艺术形象,富有时代感;文化之美: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富有中国味。
从以上3个课例来看,教师内外兼修的成长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是随时间变化呈螺旋上升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