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1-5章)【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1-5章)【圣才出品】

绪论一、概念题1.党报理论核心(宁波大学2019年研)答:党报理论的核心是: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党报理论最早起源于前苏联,后来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流行。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报理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者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本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2.《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传2008年研)答:《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是1943年9月1日陆定一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社论,文章对当时正在进行的新闻思想教育做了基本总结,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发展史上的著名文献。

文章深刻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新闻观、反对唯心主义新闻观的问题,对什么是新闻的本源、什么是新闻等基本理论问题做了唯物主义的回答。

文章指出,新闻的本源是物质性的东西,是事实;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该文从哲学观点上根本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观和唯心主义新闻观的界限。

对新闻如何才能真实的回答是,只有把尊重事实和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

3.跨学科新闻学答:跨学科新闻学,又称交叉新闻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学科分支,它是以新闻传播与其他社会活动行为形成的交叉地带为对象的新闻学。

运用的主要研究工具是新闻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

多学科交叉研究是这些年来新闻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开辟了新闻学研究的新领域。

交叉研究打破了就新闻论新闻的局面,开阔了人们充分认识新闻传播的视野,产生了诸多与众不同的研究成果。

4.发展新闻学(华南理工2018年研)答:发展新闻学主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盛行,其核心内容是,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从核心内容出发,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程度不一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都十分注重新闻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①守望,指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改变闭目塞听的落后观念,尤其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国家发展项目,使传统社会的人民把眼光放在将来以及现在的生活形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媒介的受众)【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媒介的受众)【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一、概念题1.受众答:受众是个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它由原始的演讲的听众、戏剧的观众一词演化而来,在传播学上,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受众是新闻媒介积极的参与者,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最为活跃的决定性因素。

在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环节,受众都在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起着各种制约作用。

2.现实受众答:现实受众是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是指凡是已经确实接触、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

与现实受众相对应的是潜在受众,即指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

新闻媒介是开放的大众传媒,从理论上说,全社会的成员都可成为其受众,即任何媒介的受众群都有潜在的、可不断扩大的可能性,这是媒介得以不断拓展受众面的基础。

3.核心受众答:核心受众是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

各个单独的媒体和媒体上设置的栏目,都有着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个性风格,这些内容和风格是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传播对象,这部分受众就是媒体和媒体特定栏目的核心受众。

核心受众是媒体需要稳定和竭力争取的最重要的对象,也是媒体的生命线。

媒体的内容选择、栏目设置、风格定位等都较多地以核心受众需求为考虑的出发点,进行筹划、设计和编排。

所以说,新闻媒介各自的传播内容和风格特色的确立,争取了各自的核心受众,而核心受众的兴趣爱好、信息欲求反过来又在不断强化着媒体自身的传播个性。

核心受众的确立,在目前受众群体分化与多元的大潮面前,对于新闻媒介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4.受众定位答: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是指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服务的问题。

主要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设栏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6-10章)【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6-10章)【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配套题库(6-10章)【圣才出品】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一、概念题1.即时(华南理工2019年研)答:即时是新媒体的特点之一,是指立即得到结果。

新媒体的即时性,首先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Web2.0时代下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

即时信息是相对较新的交流方式,它通过即时工具发送,广泛应用的包括腾讯QQ、微信、飞信等。

2.互联网电视(人大2015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答:互联网电视(NTV,Network Television)又称网络电视,是指以宽带网络为载体,以视音频等多媒体为形式,以互动个性化为特性,为所有宽带终端用户提供全方位、有偿服务的业务。

互联网电视在数字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产生,是互联网网络技术与电视技术结合的产物。

在整合电视与网络两大传播媒介的过程中,网络电视既保留了电视形象直观、生动灵活的表现特点,又具有了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特征,是综合两种传播媒介优势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

3.IPTV(复旦大学2012年研)答:IPTV(Internet Protocol 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指通过可控、可管理、安全传送并具有QoS保证的无线或有线IP网络,提供包括视频、音频(包括语音文本、图形和数据)等业务在内的多媒体业务。

其中,接收终端包括电视机、掌上电脑、手机、移动电视及其他类似终端。

IP电视可以分为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和互联网交互式网络电视两种,前者通过电信网进行节目传输,后者则以互联网为传输渠道。

交互式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扩展了“看电视”的概念。

它是由广电或者通信运营商建立IP专网(有别于传统的同轴电缆有线电视网络)用于承载IP化的数字视频内容,用户终端安装IP机顶盒进行流媒体接收和解码的数字电视业务模式。

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交互功能。

二、简答题1.请解释何为“两个舆论场”,当前“两个舆论场”发生哪些新变化。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传媒业经营)【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传媒业经营)【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传媒业经营12.1 知识框架图12.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1.普遍服务的原则这是传媒业公众利益至上理念在经营中的具体体现。

其基本要义是公平、公道地为全体人民提供信息等服务,而不考虑其成本,这无疑是超越市场的。

2.编营分离原则传媒业的新闻生产和经营必须分开,在编辑部和广告部之间要筑起一道防火墙,保证编辑的独立性,使新闻生产保持客观性、公正性。

3.受众中心的原则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球的媒体是以传者为中心而设立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办媒体开始寻找特定受众,这种日益强大的分众化趋势意味着:传播开始转向以受者为中心。

(1)4P理论4P理论由美国行销专家J·麦卡锡1960年提出,这个理论构造了传统市场营销策略的基本框架,包括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要素:①产品(product)。

注重开发产品功能。

②价格(price)。

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③渠道(place)。

企业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培育经销商和建立销售网络,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分销商进行。

④促销(promotion)。

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行为(如让利、买一送一等)促使消费增长。

这个理论的基本点是制造商控制整个流程。

(2)4C理论1990年,美国的营销专家劳特鹏提出营销的4C理论,即需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成本(cost)、方便(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

①消费者需求。

企业应生产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而非自己能制造的产品。

②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成本。

企业要研究消费者的收入状况、消费习惯和同类产品的市场价,而非品牌策略。

③为消费者所提供的方便。

销售的过程在于如何使消费者快速便捷地买到该产品,由此产生送货上门、电话订货、电视购物等新的销售行为。

④与消费者的沟通。

消费者不只是单纯的受众,本身也是新的传播者,必须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以谋求与消费者建立长久不散的关系。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16.1 知识框架图16.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新闻专业理念(1)新闻专业理念,即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2)对于新闻业而言,新闻专业理念(新闻专业主义)是为了确保新闻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有效功能的一种保障,从而也是新闻业赖以在整个社会中立足的保障。

(3)新闻专业理念的压力来源。

从历史上看,对新闻专业理念干扰最大的是来自政治上的压力和经济上的市场压力。

(4)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是新闻专业理念的外化形式;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修养,则是新闻专业理念的内化形式。

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1.新闻职业道德的含义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它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

2.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1)职业理念主要涉及新闻工作的宗旨和“为什么”“为谁”从事新闻工作。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2)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

《国际新闻道德信条》中指出:“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

他们应当尽可能查证所有的消息内容,不应任意曲解事实,也不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

”(3)职业纪律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通过的《记者行为原则宣言》中有两条记者必须遵守的纪律:“只用公平的方法获得新闻、照片和资料。

”“对秘密获得的新闻来源,应保守职业秘密。

”(4)职业责任即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3.新闻评议会(1)为保证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的执行,除对新闻工作者经常进行教育外,世界许多国家还建立了新闻评议会。

英国的报业总评议会是世界上最早、影响也最大的组织之一。

(2)新闻评议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报业及其他传媒的表现进行评议,并对一些违反新闻道德的案件做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一般不受理违法案件。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一、概念题1.传播效果答: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是指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它具有双重含义:①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说服性传播是指通过劝说或宣传来使受传者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的传播活动,这里的传播效果,通常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

②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2.魔弹论答:人们认为新闻媒介具有横扫一切、难以抵御的传播威力,而受众则处于被动挨打、不堪一击的地位。

新闻媒介的宣传就是“魔弹”,而受众只是应声而倒的“靶子”。

这就是所谓的“魔弹论”或曰“靶子论”。

这一理论问世的关键在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宣传战和围绕它进行的大量宣传研究。

而“魔弹论”正是这种宣传战和宣传研究的理论化表现。

3.选择性理论答:选择性理论是大众传播受众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受众接触大众传播的信息时并不是不加选择的,而是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的既有立场和态度一致或接近的内容加以接触,而对与此对立或冲突的内容有一种回避的倾向。

选择性理论的存在说明,受众在大众传媒面前并不完全被动,而具有某种能动性,大众传媒并没有随心所欲地支配和左右受众的力量。

4.使用与满足答:这是以“受众”为中心,从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的理论。

它与从传播者的角度研究理论的国完全不同。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包括解闷消愁、人际关系、确认自我和监视环境。

5.二级传播理论答:“二级传播”理论是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于1940年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总统竞选宣传调查时得出的重要研究成果。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媒介的受众)【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媒介的受众)【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13.1 知识框架图13.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受众是谁1.受众是学生(1)在媒介面前,受众是受教育对象。

媒介工作者就像学校的教师,确保媒介内容严肃、负责是其职责。

(2)新闻传媒的确具备教育指导功能,特定的历史时期基于特定的社会发展需要,这种教育指导功能更为重要。

(3)媒介的本质属性是社会的耳目,是社会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教育只是其附属功能。

因此,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媒介不能只把受众当作学生。

2.受众是接受指挥的芸芸众生传媒俨然是不露面的指导员甚至司令员,传播的内容就是指示、命令。

受众被剥夺自尊、自由和权利。

例如二战期间法西斯主义的新闻理念,以及文革时期的中国新闻业。

3.受众是消费者(1)这是一切商业媒体最容易接受也最愿意信奉的受众观。

媒介等同于企业,执行利润最大化原则。

媒介高扬消费者至上的旗帜,满足受众需要,捍卫受众权利与满足消费者需要。

(2)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争取消费者,争取广告,获取最终的利润。

娱乐化成为商业性媒介的共同取向。

(3)对于商业性或具有商业化倾向的媒介,广告与市场是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量的指针,已成为生命线。

4.受众是公民这是国有或公营媒介的受众观。

把受众看成公民,把维护公民权利作为媒介责任和运营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和市场经济内在运作机制在媒介观上的折射和反映。

二、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1.受众的定义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是指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2.受众的作用(1)决定着新闻媒体内容的取舍新闻媒介内容的最后取舍权在受众,任何信息的发布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出发,任何宣传必须从受众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

(2)决定着新闻媒体的风格定位报纸风格的定位是报人从读者的心理定势和阅读习惯的实际出发的经验总结,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报纸风格。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媒介变革的依据是受众的新需求。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模拟测试及答案【完整版】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模拟测试及答案【完整版】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模拟试及答案【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 课程学习> 模拟测试> 模拟测试A > 复查测验:模拟测试A复查测验:模拟测试A用户张丹儿2021新闻学3班〔编辑出版〕已提交09-12-11 上午9:59名称模拟测试A状态需要评分分数成绩尚未公布。

说明问题1得0 分,总分值2 分新闻产生起源于正确答案:人类生存开展过程中对信息的客观需要问题2得0 分,总分值2 分“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正确答案:陆定一问题3得0 分,总分值2 分新闻事业最主要的功能是正确答案:传递新闻信息问题4得0 分,总分值2 分在我国,新闻真实性应该理解为正确答案: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问题5得0 分,总分值2 分我国对外宣传工作要坚持的方针不包括正确答案:以迎合对象国受众为主问题6得0 分,总分值2 分“政治家办报〞这一思想,最早是由〔〕明确提出的正确答案:毛泽东问题7得0 分,总分值2 分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进入新闻事业阶段的标志是〔〕的出现。

正确答案:周刊和日报问题8得0 分,总分值2 分在我国,“有偿新闻〞的含义,指的是正确答案:谁出钱就报道谁,报道谁就向谁要钱问题9得0 分,总分值2 分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15年在马六甲创刊的正确答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问题10得0 分,总分值2 分新闻是“易碎品〞,因此新闻记者报道新闻要讲究正确答案:争取时效问题11得0 分,总分值2 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正确答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问题12得0 分,总分值2 分西方资产阶级报业进入“自由主义〞阶段后,报业资本家把报纸主要看作( )的工具正确答案:赚钱赢利问题13得0 分,总分值2 分延安时期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根本观点?一文的是正确答案:陆定一问题14得0 分,总分值2 分著名记者范长江出版的第一部通讯文集是正确答案:?中国的西北角?问题15得0 分,总分值2 分新闻价值构成要素不包括正确答案:客观性问题16得0 分,总分值2 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大型日报是正确答案:?新华日报?问题17得0 分,总分值2 分1644年〔〕写作并出版了?论出版自由?一书,在这部著作中,他首先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一、概念题1.社长负责制答:社长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

社长是报社的法人代表,和党委书记一起共同领导报社工作。

一般地说,社长更多负责具体业务,党委书记分管党委、人事和纪律监督。

总编辑负责每日的报纸出版;总经理负责广告和其他经营、财务收入;秘书长管理行政办公室和后勤保障、对外联络。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在社长领导下,编务、经营、行政事务三者分工明确,尤其突出经营地位。

目前,各报业集团和南方(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多采用这一模式。

2.总编辑负责制答:总编辑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

总编辑是报社的法人代表,并和党委书记一起共同领导编委会,集体决定报社内一些重大事务。

在总编辑下面,设若干副总编辑,分管各个部门。

这一模式自建国以后,一直沿用下来。

目前中国大多数报社还采用此种模式。

3.行政负责制答:行政负责制是我国新闻媒介内部领导机构的运行方式之一。

报社的直接领导是党委宣传部,而电台、电视台除受党委宣传部领导外,还受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门——广播电视管理局的领导。

在某种意义上讲,广电局具体负责管理电台、电视台的日常运作。

二、简答题1.简述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答: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的媒体有不同运行体制。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财源。

这决定了它们运作的商业化特点。

①以营利作为最终目标。

那些大的广告客户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电视台的成败命运,因此,电视台必须倾向、迎合甚至自觉地代表那些大企业、大银行的利益。

②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收视率是美国电视台所有节目的第一生命。

③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这就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

美国各电视台娱乐性节目的比重大大高于严肃的时政节目。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11.1 知识框架图11.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私营台名义上是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受政党、政府的控制;基本上依靠广告收入作为主要的财源。

这决定了它们运作的商业化特点。

(1)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2)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3)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这必然使节目有媚俗、低级的倾向。

(4)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六大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全美广播公司(NBC)、福克斯广播公司(FBC)、派拉蒙广播公司(UPN)、时代华纳公司(WB)。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1)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主要在西欧和日本。

(2)欧洲各国允许甚至鼓励私营电视台的创办,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的原因:①在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

公私并存的双轨制有助于保护政治上的多元化,保护西方的民主制度。

②在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但“分灶吃饭”,从不同渠道获得收益,避免在有限的广告市场上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③在文化上,旨在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公营台的存在,对保护本民族文化、避免外来文化、低俗的商业文化冲击具有重要作用。

(3)实施双轨制的问题①私营台的商业化操作促使电视台的娱乐化倾向,从而“引狼入室”,使美国的电视片充塞西欧电视台。

②公营台在和私营台竞争中渐处下风。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1)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2)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电视台的主要领导人是由党和政府任命的;电视台的宣传报道方针必须和党的行动纲领、政府的施政纲领保持一致并经党和政府的批准。

(3)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传媒业经营)【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传媒业经营)【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第十二章传媒业经营一、概念题1.核心竞争力答:核心竞争力是指一家传媒超越其竞争对手的强项,这个强项就使一家传媒能占得市场先机,或稳固地占据市场相当份额。

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一家媒体的绝活,是他人难以超越的独家武器。

在当今传媒市场上,凡是能长久不衰的,都因其具有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综合频道)和湖南卫视长期占据着收视率第一、第二的位子绝非偶然。

央视以它精心制作的新闻节目和精彩的综艺、电视剧赢得观众,而湖南卫视以不断翻新的娱乐节目红遍全国。

2.媒体公信力答:媒介公信力是指公众对于一家媒体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它是新闻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

它是媒体自身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

媒体公信力的高低,决定其舆论影响力的大小。

媒体公信力是衡量、评判其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

对于媒体来说,就是以其主体业务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保持独特优势的资源和能力。

3.4P理论答:“4P”理论由美国行销专家麦卡锡1960年提出,该理论构造了传统市场营销策略的基本框架,包括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四个要素:产品——注重开发产品功能;价格——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渠道——企业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培育经销商和建立销售网络,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分销商进行;促销——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行为促使消费增长。

该理论的基本点就是制造商控制整个流程。

4.4C理论答:4C理论于1990年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鹏提出,即需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成本(Cost)、方便(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中国的新闻改革)【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中国的新闻改革)【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中国的新闻改革17.1 知识框架图17.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30年的四次跨越1.第一次跨越(1979—1982年):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1)主课题: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否定“阶级斗争工具”论,重新恢复报纸作为“新闻纸”的本来面目。

(2)基本成就①摒弃“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说,重新肯定新闻事业是以刊登时事为主的、面向社会大众的传播机构;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是党、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②摒弃“假大空”,提倡“短快新”,尤其重新确立新闻真实性的权威。

在这段时期里,对新闻真实性的讨论占有各种新闻学刊物的最大篇幅。

③经济报道逐步成为新闻媒体的主体。

④纠正了历史错案,肯定了“读者需要论”“社会需要论”是合理性的命题,并以此为立足点,重新确认新闻价值是选择新闻必不可少的标准。

2.第二次跨越(1983年开始):引进信息概念(1)学术上关于新闻与宣传关系的全国性大争论,先后提出三种对立的观念:①新闻就是宣传,或者说新闻是手段,宣传是目的。

②新闻与宣传是各不相同的现象,相互独立,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立。

③承认新闻和宣传是独立的社会现象,但它们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

(2)信息概念被新闻界普遍接受,引起中国新闻界的巨变:①媒介结构发生改变。

1988年,中国形成三纵三横的媒介结构。

横看,报纸、广播、电视三足鼎立;纵看,中央、省(市)、地(市)三级新闻媒介网很完整。

②媒介内容构成发生变化。

纯信息新闻逐步在各新闻媒介占重要地位。

③新闻报道样式更加丰富多彩。

3.第三次跨越(1992年以后):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1)传统观点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

新闻媒介完全是宣传工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2)新共识新闻事业就其生产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来说,新闻事业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但同时,就它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知识和娱乐来说,属于第三产业即信息产业。

(3)新闻事业发展新思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即在保证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耳目喉舌的前提下,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经营新闻媒介。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互联⽹造就传媒业新业态)【圣才出品】第七章互联⽹造就传媒业新业态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新媒体持续冲击⼤众传媒以⼿机、电脑、平板电脑为三⼤终端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拥有三⼤传统媒体⽆法企及的优势:海量、即时、互动及全媒体表达,给传统⼤众传媒带来强烈冲击。

(1)在中国,报纸发⾏量下降,营业收⼊下降,利润下降;报纸出版的品种、总印数、总印张及营收、利润全部负增长。

(2)⽹络视听节⽬如⾬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夺去电视⼤批忠实观众。

(3)伴随着受众的转移,⼴告投放也跟着转移,纸质媒体的⼴告受到冲击最⼤。

许多报纸⼊不敷出,倒闭、缩编、上线、裁员成为基本选择。

对此,“媒体转型”成为传统媒体的共识,“媒体融合”成为传统媒体的共同⽅向。

⼆、新闻⽣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1.传统媒体的新闻⽣产传统媒体的新闻⽣产是⼀群训练有素的专业(职业)新闻⼯作者(记者、编辑)⽣产,⾯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或者说是⼀个机构(报纸、⼴播、电视)⾯向社会⽣产、传播信息。

2.新媒体彻底打破了新闻⽣产的垄断格局新闻⽣产从专业化⾛向社会化,导致新闻⽣产从理念到模式发⽣巨⼤变⾰。

(1)在重⼤事件尤其突发性事件中,在第⼀现场、第⼀时间发出新闻的往往不再是记者⽽是事件的当事⼈、参与者或现场亲历者。

传统媒体之间“第⼀时间”的竞争不复存在,不得不改变报道模式,⽐如深度追踪报道、深度解读报道等。

(2)许多事件、许多真相被新媒体揭开。

(3)⼀系列新的新闻⽣产模式逐步成型。

主要流⾏的有:①UGC(User-Generated Content,⽤户⽣成内容),受众通过互联⽹发布⽂字、图⽚、影像等发布资讯和观点,相关媒介组织通过各种⽹络(如博客、微博、Facebook、Twitter 等)抓取相关信息编辑成完整新闻加以报道。

②众包新闻(Crowdsourcing),最著名的莫过于维基百科,突发事件⼀旦发⽣,⼀两个⼩时内维基百科依据⽹民上传的信息编辑出⼀个页⾯,⼀条最初的新闻,⼀两天内可能有数百次上千次编辑,更新程度远胜任何新闻媒体。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选择)【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选择)【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第十五章新闻选择一、概念题1.新闻选择答:新闻选择是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新闻选择仅仅是对事实的选择。

新闻选择通常表现为对稿件的选择,其实质则是对新闻事实的选择。

新闻选择包括三种类型:①内迫性选择。

即使媒介得到的新闻都是值得发表的,在篇幅超负载的情形下,“把关人”也只能舍弃其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这是一种受制于媒介内部技术条件而进行的选择;②需要性选择。

新闻传播媒介要根据对受众已知需要的认识和未来需要的预期进行新闻选择;③外迫性选择。

新闻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它必然受到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制约,这种受外来因素的限制下对新闻事实的取舍,就是外迫性选择。

2.新闻价值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

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

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

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

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

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璜。

3.宣传价值答:宣传价值即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由于新闻媒介的背景不同、性质不同、办报(台)的方针不同,宣传价值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利益取向(国家或民族利益、团体利益)和价值取向。

一般地说,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五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和时宜性。

4.新闻法规答:新闻法规是国家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规定、规则。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法律形式对新闻传播活动加以规范。

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多数国家都采取此方式;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使用;③有些国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专用的法律条款中,在日本、新加坡、印度、中国等国家被采用。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互联网与新媒体)【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互联网与新媒体)【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一、概念题1.互联网答:Internet又称互联网或国际互联网,主要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网络。

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信息网络,不仅可以提供各个领域丰富的资源,而且为人类架起了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博客答:“博客”一词来源于“Web blog”的缩写,意为“网络日志”。

其准入门槛较低,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博客页面上发布信息,发表评论。

博客传播具有快速传播突发事件、深入揭示消息内幕等特点。

它已成为专业媒体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和主流媒体报道的有力补充。

3.微博答:微博(Micro—blog)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2.0平台的一种可以发布即时消息的系统。

微博可以使用户通过网页、手机、IM软件(如QQ、MSN、Gtalk 等)和APl等方式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的限制。

与博客不同的是,微博发布的信息受到字数限制,最多不能超过140个字符(70个汉字)。

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而言,微博不仅改变了其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成为重要的消息源,而且还意味着一种新鲜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的出现。

4.播客答:播客译自“Pod east”,是来源于苹果电脑的“iPod”与“广播”(broadcast)的合成词。

它是个人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的一种方式。

播客主要传播音频和视频信息。

世界上第一个播客网站是由iPod的发明者亚当·科利(Adam Clark Curry)于2004年8月13日开通的。

播客在我国的起步始于2005年土豆网的建立。

5.新媒体答:对新媒体的认识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理解:①从时间纬度来看,新媒体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

②从传播技术的角度来界定,认为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宽带局域网,以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新闻)【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第二章新闻一、概念题1.新闻答: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

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它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其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

新闻发布者发布新闻,除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做出决策。

新闻的传播要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

新闻的特征有:①陈述事实;②具有新意;③报道及时;④公开传播。

2.新闻本源答:新闻本源是指新闻的根本来源。

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回答“新闻是什么?”、“新闻从哪里来?”的问题。

唯物主义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和在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事实。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在新闻和事实的关系中,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尊重事实,坚持每一条新闻都以可靠、准确的事实为依据,在采访、写作、编辑中,都要力求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它对于我们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反对凭空捏造新闻具有重要意义。

3.新闻来源答: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是指新闻从何处获得,所以又称新闻出处。

新闻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

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

它一般有三条路径:记者采访他人,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4.新闻要素答: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需材料。

新闻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

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个W。

5.新闻五要素答: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第十四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一、概念题1.新闻真实性答:新闻真实性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都经得起核对。

具体有三方面要求:具体有三个方面的要求:①细节准确真实;②新闻报道的事实和客观的事实总体要一致;③揭示事物的本质。

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2.新闻失实答:新闻失实是指在新闻报道中事实不准确和不真实,或将带有偏见的解释编入新闻报道之中。

以实际情况看,新闻失实最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无中生有,凭空捏造;添枝加叶,层层拔高;要件残缺,隐瞒事实;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因果不符。

就其性质来说,新闻失实可分为故意性失实和非故意性失实。

非故意性失实是指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觉察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这种失实多半是由于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失实造成的。

有的采访不深入,以讹传讹,造成失实。

也有编辑把关不慎,核对不严造成的。

故意性失实是指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3.合理想象答:“合理想象”是指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这一术语,是在讨论通讯《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时提出来的。

然而,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以可能发生、将要发生的“事实”为依据。

以已知的事实去推测可能发生的“事实”,这是逻辑推理的任务,而这种推测也只有在得到事实证明后才能成立;用想象来写作,这是文学的创作方法,不能用在新闻上。

如果“合理想象”可以成立的话,记者就可以凭他的主观想象来写新闻,人们就无法核对事实,就很难保证新闻真实。

4.新闻指导性答:新闻指导性是指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活动)【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活动)【圣才出品】

第一章新闻活动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1)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

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们通过这些传播工具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2)了解和传播新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3)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

在信息时代,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信息,为沟通信息所进行的新闻活动也比以往任何年代更加频繁,也更加复杂多样。

二、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1.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1)形式:用火作信号、用图画传递信息或口头语言。

(2)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3)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4)结论:①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②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③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1)社会条件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

②出现了社会分工:农业与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商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2)发展原因①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集团为了运转国家机器,上下左右就需要互通消息,使各部门协调一致,维护统治。

②社会分工产生后,从事不同产业的人们出于交换产品的需要,就得彼此了解,尤其是商业活动,更需要大量的信息。

③奴隶社会的生产比过去发展了,社会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余力来养活一批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首先是在军事上,以后用在政治、经济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中国的新闻改革)【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中国的新闻改革)【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章节题库第十七章中国的新闻改革一、概念题1.法制现代化答:法制现代化意味着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从传统法制到现代法制的过渡。

其内涵为:以非人格化的权威否定人格化的权威,要求法律规则的明确性、连续性和法律体系的完备相统一,讲求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力的有机平衡。

2.二级电视答:二级电视是指在中央、省市级(包括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立广电集团(或广电总台),除了经济发达的地市级保留适当的广播电视台外,其余的归集到省市级广电集团麾下,成为其子公司。

为实施二级电视的设计,国家广电总局于1999年4月宣布县级台“不再完整自办电视频道”;2000年初,国家广电总局在其工作要点中明确“推进我国广播影视管理体制向中央和省两级管理,地市以下实行由省垂直管理的方向发展”。

2000年11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明确“广播、电视、电影三位一体;无线、有线、教育三台合并;省级、地级、县级三级贯通”。

3.制播分离、编营分离答:制播分离、编营分离都是我国传媒业运行机制上的改革。

制播分离是指电台电视台只制作新闻节目以及部分核心节目,大部分节目(主要是娱乐类、社教类节目)由独立制作公司提供;对所有媒体来说,编营分离就是将内容生产(编辑部)和经营活动(经营部)分开,内容生产在不受经营的干扰下独立完成,以保证其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实施制播分离、编营分离有助于确保媒体集中精力做好新闻节目;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吸纳传媒业特别缺乏的经营人才,引入企业经营的灵活机制,实行真正产业化,从而迅速把传媒业做大做强。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答:(1)从自发走向自觉——中央掌握改革主导权①从1978年底到1999年,中国新闻改革在整体上是自下而上进行的。

这种自下而上的改革,从微观上看是一种自觉行为,但从整体上看却是自发的。

改革的缺陷:缺乏系统性;缺乏整体性;缺乏全面性。

②新世纪之初,中央及中央主管部门掌控新闻改革的主导权。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要点详解及考研真题解析(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14.1 知识框架图14.2 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一、新闻真实性1.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1)含义新闻真实性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都经得起核对。

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2)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事物的产生、发展、消亡都是在相互联系中展开的。

新闻报道要真实地反映一个事件,必须注意它的各种联系。

要求新闻工作者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抽取事实,而不是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找例子,或者孤零零地表现一个事件。

(3)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新闻真实性,不但要求每篇新闻都真实,而且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现实的真实。

要求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媒介的负责人从整个现实出发,审时度势,决不漏报、瞒报重大新闻事件;力图做到新闻报道的平衡。

(4)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本质真实”不能成为新闻真实性的衡量标准。

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5)真实与真相报道真实的新闻不易,揭示事情的真相更难,“离我们最近的是真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

记者应记住这句话,在报道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2.坚持新闻真实性的极端重要性(1)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2)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共产党走。

(3)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4)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5)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3.新闻失实主要表现(1)无中生有,凭空捏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4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群体传播
3.新闻五要素
4.舆论
5.新闻体制
二、简答题(10×4=40分)
1.简述宣传和新闻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3.简述新闻选择的过程。

4.简述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各25分,共70分)
1.简述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2.怎样理解“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3.论述互联网与新媒体引发的新问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8×5=40分)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答: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盛行于美国。

其主要内涵是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

其主要观点是:
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

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唯一职责是保护新闻自由。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

③“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

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

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该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

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支配着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想的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2.群体传播
答:群体传播是指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

群体传播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基本的生命线。

这个过程形成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而这种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群体活动的框架,对个人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

其特点包括:
①信息传播在小群体成员之间进行,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

②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群体意识越强,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越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

③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见会产生一种群体倾向,这种群体压力能够改变群体中个别人的不同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④群体中的“舆论领袖”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具有引导作用,往往是开展健康传播的切入点。

3.新闻五要素
答:新闻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它们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五w”。

明确新闻五要素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

有助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

4.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里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

它的形成有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引导。

社会舆论反映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具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的特点。

5.新闻体制
答:新闻体制即新闻传播体制,又称媒介制度,是指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
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国家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

不同的新闻体制是由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

新闻体制的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新闻体制的实质就是新闻传播的制度问题,主要包括新闻资产的所有制问题、新闻业的组织结构问题、人事制度问题等,在这些具体的体制内容中,新闻资产的所有制是新闻体制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体制内容的具体安排方式。

二、简答题(10×4=40分)
1.简述宣传和新闻的联系与区别。

答:(1)宣传与新闻的联系
宣传和新闻一样,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宣传活动和新闻活动都是从人类一诞生就开始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新闻来进行宣传,这在中国的新闻媒介中运用得尤为普遍,两者的联系尤为密切。

(2)区别
①出发点不同。

宣传的出发点是宣传者自身的需要,他们把一定的观念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和支持;而新闻的出发点是受众的需要,受众出于自身的生存、发展需要而追逐信息。

②归宿点不同。

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念,其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新闻发布者(如果他们没有宣传意图的话)发布新闻,除了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③传播的方式不同。

宣传常常需要重复,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商品广告,为加深人们的印象,利于人们了解和理解,往往用同一形式或不同形式向人们重复地宣传一种观念;信息是消除人们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它总包含着新的原先人们不知道的东西,一条信息的传播
从来是一次性的。

④传播的要求不同。

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观点要求正确、鲜明;材料要求真实,典型,能够恰到好处地说明观点的正确。

信息沟通要求定量的准确,具体要求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2.简述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答:新闻媒体的根本特性决定了新闻媒体对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具体而言,新闻媒体的一般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人们接触新闻媒介的首要目的是为获得有用的信息,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新闻媒体的其他功能都依附在提供信息基础上。

不给社会提供有用的信息,新闻媒体就没有存在的理由。

新闻媒体沟通信息,是保持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的一个最有效手段,尤其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在社会处于危机状态时,新闻媒体信息沟通作用越发重要。

同时,新闻媒体的信息沟通是民主政治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发挥作用,不但通过刊登大量的新闻,而且还通过评论和广告。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阐明国家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理想、凝聚民族力量,以实现共同目标和理想。

不断分析政治、经济形势,解释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实行舆论导向,保证政令畅通,把人民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国家的发展上。

惩恶扬善、扶正祛邪,维护主流的价值系统,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

沟通、协调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冲突,消除矛盾。

(3)实施舆论监督
中国的新闻舆论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理应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来实施舆论监督。

没有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就不可能对违法乱纪行为和腐败分子产生强大的威慑力。

监督的范围包括:监督法律条文的制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其符合法定的程序;监督国家法令和政府纲领的执行、实施;监督国家所有公务员遵纪守法、勤政廉政;监督市场运行的公开、公正、公平;它也监督社会的正常秩序,扶正祛邪,惩恶扬善。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①传播知识
新闻媒介所传播的知识,主要是和人们当前的生活、生产、工作有密切关系的,以及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创造,社会科学的新探索、新观点、新材料,使人们不断了解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

知识的传播,主要由新闻报道和一些专栏来承担。

②提供娱乐
新闻媒介传播许多奇闻异事、各地风土人情、文娱节目等趣味性内容,让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得到高尚情趣的享受,培养、提高人们的欣赏兴趣和水平,满足人们正当的好奇心理的追求,鼓励人们发明创造才能的发挥。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要办好新闻媒体,投入的确很大,但如果办得好,它的利润也是可观的。

新闻媒介具有商品性,同一般企业一样,需要自负盈亏。

在发行、广告等方面,新闻媒介创造了不少的利润,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简述新闻选择的过程。

答:(1)从新闻来源到新闻定义
为确保新闻真实性,要求记者不要轻信盲从,强调记者多深入现场,力争得到第一手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