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实施科学实验来深化对日常生活中物质面上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认识。
针对当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问题,本文结合实际,采用《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的标准化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进行了实验设计。
第一部分验背景本次实验创新的探究课题是: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实质的物质,但其实它又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并且形成了一个容器中的空气层。
探究这个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相关科学知识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及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实验台、密封容器、空气泵,以及温度湿度测试仪。
2.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先用温度湿度测试仪测量一个密封容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3.使用空气泵,将空气压入容器内,观察空气在容器内的分布,并记录容器内部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
4.通过计量,比较空气压入和不压入容器前后的温度湿度和体积变化情况,总结空气是如何占据空间的。
第三部分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发现在空气的压入之后,容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都有所升高,而且体积也明显变大了。
从实验结果来看,当空气被压入容器中,空气的压力会使容器的体积变大,这说明空气在容器内占有一定的空间。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充满容器。
第四部分论本次实验归纳总结如下:1.在空气压入容器时,容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都有所升高,而且体积也明显变大。
2.空气的压力会导致容器的体积变大,说明空气在容器内占有一定的空间。
3.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充满容器。
总结本文通过《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标准化设计,针对探究课题“空气占据空间”,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空气能占据空间,充满容器。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过程以及结论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过程以及结论1. 实验准备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既简单又有趣的小实验,主题就是“空气占据空间”。
别小看这个话题,空气可不是无足轻重的存在,它在我们生活中可是扮演着大角色呢!那么,咱们准备什么呢?其实也就是几个简单的材料:一个透明的塑料瓶,一个小碗水,和一张纸。
你可能会想,“纸和水有什么关系呢?”别着急,等会儿你就明白了。
1.1 材料准备首先,咱们得把这几个东西准备齐全。
透明的塑料瓶最好选个干净的,别拿个满是饮料残渣的瓶子来,哈哈,这可不太卫生。
然后,找个小碗,倒满水,水的高度差不多五六厘米就行。
至于那张纸,随便找张旧报纸也可以,没必要太讲究。
就这样,材料都准备好了,我们可以开始实验啦!1.2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其实非常简单,首先把纸撕成一小块,接着把它放进水里,观察一下,纸是不是会漂浮在水面上。
没错,这就是空气的魔力——让纸块浮起来!接下来,咱们把透明的塑料瓶倒扣在水碗里,务必保证瓶口朝下哦!然后慢慢放下去,看看会发生什么。
瓶子里的空气会不会逃出来?当然不会,空气“坚守阵地”,坚持待在瓶子里。
瓶子里的空气把水推开了,水面保持了平稳,真的是让人惊叹。
2. 实验观察现在咱们来聊聊观察结果。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实验太简单了,根本没什么特别的。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空气虽然看不见,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咱们呼吸的空气,没了它可就不行了。
所以说,空气也有它的分量,绝对不是个“空架子”。
2.1 空气的力量你看,瓶子里的空气把水牢牢地挡住,水就是再怎么努力也上不来。
就像是一个无形的“保镖”,默默地在那儿守护着瓶子。
空气就像我们的朋友,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给予了我们支持和保护。
想想看,生活中也是这样,朋友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这种感觉真是太棒了!2.2 结论总结经过这次实验,咱们得出的结论就是: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它不仅是我们呼吸的气体,更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隐形大侠”。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空气是我们生活中最无形的组成部分,但它在大部分环境中却占据重要的空间位置。
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气体的特性、它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它来证明它确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而且,本实验也旨在教育小学生,发现空气这一无形的存在,强调它的实质和环境作用。
实验目的与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特性,以证明空气在环境中确实存在,起着重要作用。
然后,教育小学生以通过了解空气对环境的影响,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科学素养。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1:在每个班级中,由老师指导学生们使用测量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和可伸缩的网格),观察空气的变化,比较空气密度在不同空间的差异,特别是在温度和气压变化的条件下。
实验步骤2:学生们可以使用压力瓶,观察不同空气压力下,空气在不同空间内占据的空间,可以实验不同空气压力下空气的变化,以懂得空气压力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空气状态的。
实验步骤3: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存在是如何影响环境的,例如如何影响大气压力,如何影响气候等等。
实验期间的管理
1、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老师需要细心观察每一步的变化情况,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2、为了维护安全,需要老师仔细检查实验仪器,以免发生意外;
3、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实验进行必要的辅导和指导,以实现最好的实验效果。
实验总结
经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可以学习到空气占据空间的特性,更加深入了解空气对环境的影响,并培养起环保意识,从而更加关注环境的变化,为自身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旨在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空气被认为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物质,因为它不能被看到,即使可以触摸到它也是不可见的,但它仍然在整个宇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占据空间。
在实验前,学生应该充分理解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在整个宇宙中所发挥的作用。
学生们也应该了解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组成成分如何影响空气的密度,以及空气密度如何影响空气的占据空间的大小。
学生也应该实际用儿童友好的实验方案来检验空气,了解它可以抵抗重力和被其他物体占据空间的能力。
此外,为了让学生们在实验中更好地熟悉空气,实验还需准备以下物品:一支水管,一支抽气管,一瓶空气,一块实验板,一副称重秤,几枚探针。
实验过程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了解空气的占据空间的能力。
首先,学生要准备一块实验板,把一条水管放在实验板上,并注入一瓶空气。
接着,把抽气管放到水管的一端,并用探针封住另一端,以防止空气流出。
通过一支抽气管向水管内灌入空气,空气会随着水管向外移动,占据实验板上的空间。
当空气反复这样进行时,学生们亲眼观察空气占据实验板上的空间的大小,并用称重秤测量此时空气的重量。
实验结果实验结束之后,学生们发现空气被抽入水管后会随着水管向外扩散,逐渐占据实验板上的空间,从而达到了设计实验的目的,也印证了空气占据空间的能力。
使用称重秤测量空气的重量,发现空气的重量是实验板上物体重量的3倍以上。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可以清楚地解释空气的性质,它是一种可以占据空间的物质,并且它的重量比同种物质的实体重量多,从而说明空气在支持宇宙的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今后,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空气的性质,探索空气的各种特性,并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吗》的创新实验饶阳县饶阳镇东草芦中心小学张翠显一.实验设计意图:1.《空气占据空间》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中的教学活动。
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的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并为后面学习《空气的质量》打下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能占据空间。
三.创新实验所需器材: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和完整矿泉水瓶各一个、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胶塞、乒乓球、注射器(或打气筒)、红墨水、纸团等。
四、实验过程:活动一:纸的“奇遇”把一团纸放在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在水中.预测一下,纸团会湿吗?为什么?活动二:“听话”的乒乓球。
1.往装有水的水槽里放入乒乓球,让学生猜一猜“用去底的矿泉水瓶对准水中的乒乓球,竖直用力向下压,乒乓球会在水的什么位置?”(学生可能会得出三种答案:水面上、水中、水底。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找出答案。
设疑“怎样才能让乒乓球浮到水面上来呢?”说着,慢慢拧开瓶盖,让学生思考原因。
感受瓶中空气的存在。
)2.再次设疑“怎样让乒乓球反复听我们的话,让它到哪里,它就到哪里呢?3.连接装置,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轻推打气筒活塞,学生看到乒乓球再次沉入水底这一现象,进一步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这一实验结论。
)活动三:自制小喷泉。
1.连接装置。
2.推动活塞,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首先,轻轻推打气筒,水中有气泡产生,让学生意识到有空气存在。
然后,用力推打气筒,水上升,形成小喷泉,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是空气占据了水的空间,才形成了水柱。
)五.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小石子占了瓶子里面的地方空气占据空间六、实验效果及自我评价:这节课是在课上和课后反思中逐步成型的,对教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创新,围绕课题《认识空气》,改进实验器材,其目的就是要达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大胆想象。
空气占用空间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空气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重要气体,它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本实验旨在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的物理特性。
2. 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 研究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透明塑料杯、水、打气筒、球针、塑料泡沫、橡皮泥、乒乓球、注射器、玻璃瓶、金属管、夹子、橡胶管、水槽、量筒。
2. 实验材料:水、空气、球针、塑料泡沫、橡皮泥、乒乓球、注射器、玻璃瓶、金属管、夹子、橡胶管、水槽、量筒。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空气占据空间(1)将透明塑料杯内底部贴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
(2)在水槽里装入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可以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3)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在水里,要压到水槽内的水淹没杯底为止,再竖直提起杯子,观察纸团是否被浸湿。
(4)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观察杯子中有什么变化。
(5)用打气筒连着球针,把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注入一些空气,观察杯中的现象。
2. 实验二:空气压缩性(1)用一个注射器抽进10毫升的空气,记下初始的刻度,然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管口。
(2)慢慢用力向下压活塞,直到活塞压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然后松手。
(3)用相同的方法向上拉活塞,直到活塞拉不动为止,观察活塞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 实验三:空气密度测定(1)选择实验器材:玻璃瓶、金属管、夹子、橡胶管、水槽、量筒、打气筒。
(2)将玻璃瓶装满水,用金属管将水倒入量筒,记录水的体积。
(3)将玻璃瓶倒置,用打气筒向瓶中注入空气,待瓶中空气充满后,用金属管将空气导入量筒,记录空气的体积。
(4)根据水的体积和空气的体积,计算空气的密度。
五、实验现象1. 实验一:将空气占据着杯子的空间,水无法进入杯子,纸团不会湿。
将杯底扎个小孔,杯中的空气从小孔中流出,水进入杯中,占据杯中的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的性质,了解气体占据空间的特点,增强对气体分子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实验室:配备好通风系统的实验室。
2.实验材料:气球、热水壶、培养皿、瓶盖、水和盐。
三、实验步骤:1.实验一:气球的膨胀a.用热水壶加热适量的水。
b.将气球充分膨胀,然后按住气球的口部。
c.将气球的下半部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
d.分别观察气球在冷水和热水中的变化。
2.实验二:气体占据空间a.取一只干净的培养皿,将其底部铺满盐。
b.取一个小瓶盖,上面滴一滴水。
c.快速将瓶盖倒置在盐上,观察反应结果。
四、实验原理:1.实验一:气球的膨胀在实验中,热水加热了气球内部的空气,使其分子运动加快,撞击力增大,从而使气球膨胀。
2.实验二:气体占据空间瓶盖上的水分子蒸发后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混合,然后占据了瓶盖下的全部空间。
五、实验要点:1.实验一:气球的膨胀a.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小心,避免烫伤。
b.需要比较气球在冷水和热水中的变化,以观察气球被加热后的变化。
2.实验二:气体占据空间a.在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培养皿干燥,避免盐的吸湿。
b.瓶盖上的水滴一定要非常小,以保证气体与水分子的混合发生。
六、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1.实验一:气球的膨胀气球在冷水中的变化较小,而在热水中,气球会明显膨胀。
2.实验二:气体占据空间观察到瓶盖下的盐被水吸湿,形成一片较大的湿润区域。
七、实验结论:1.实验一:气球的膨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被加热后,空气分子运动加快,撞击力增大,从而使气球膨胀。
2.实验二:气体占据空间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气体能够占据空间,不同分子间可以互相混合,空气中的分子与水分子混合后能够占据瓶盖下的全部空间。
八、实验应用: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气体的性质,加深对气体分子运动和空间占据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验后的讨论和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创新设计优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创新设计评委老师好,大家好,我是10号选手罗文成,来自兴仁第七小学。
我演示的实验名称是:《空气占据空间吗?》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空气是要占据一定空间的。
传统教材实验做法是___把一团纸巾塞进玻璃杯底部,然后将玻璃杯口朝下,竖直向下慢慢压入装有清水的水槽底部,再慢慢地竖直向上取出杯子,拿出杯底的纸巾,观察,纸没有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保护了纸巾。
这个传统教材实验不足的地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塞在杯底的纸巾容易掉落。
2、用水槽装水时,水要足够多,这样费水费时。
3、无法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动态过程。
4、玻璃杯外壁、杯口、手会被浸湿,取出纸巾时容易浸湿一点纸巾,干扰学生观察,影响正确判断。
5、水,玻璃杯都是透明的影响观察现象。
6、水槽较大,实验过程中水位高低变化不明显。
为了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我是这样做的:1、在一个烧杯里装上适量(300ml)的有颜色(红色)的水;2、把乒乓球放在烧杯里。
观察现象。
(水位在300ml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3、用去掉底部的塑料瓶倒扣在乒乓球上,并且慢慢地竖直往下压,观察乒乓球和水位变化。
(塑料瓶外面水位上升,乒乓球掉在烧杯底部去了,从塑料瓶上方往下看,塑料瓶罩住的地方几乎没有水,乒乓球不能浮起来,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把水挤出来,水位上升。
)3、慢慢把瓶盖拧松,观察现象。
(烧杯的水位下降,流进塑料瓶,乒乓球慢慢浮起来,说明里面的空气逐步跑出来,,外面的水流进去填补空间)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这个实验的创新点有几个:1、烧杯代替水槽,节水,同时烧杯的刻度可以辅助观察。
2、烧杯和水、塑料瓶和乒乓球颜色对比鲜明,便于观察。
3、实验中,缓慢打开瓶盖时,可以看到乒乓球的位置和水位变化的动态过程,从空气占据空间水进不去,到空气流出,水流进去填补空间的过程,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试验创新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试验创新教案摘要本教案的主要目的是教授学生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实验观察气球中的空气占据了多少空间,并尝试推导出结论。
本教案包括引入、实验、讨论和总结四个步骤。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会学习到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例如空气的物理特性、科学实验的过程以及各种科学概念的应用。
教学目标•学生明白气体占据物质的特性。
•学生了解空气的物理特性。
•学生掌握在实验中测量处理数据的方法。
•学生能够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并提出必要的改进建议。
•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互相之间的想法,并制定有效的沟通方案。
教学内容引入通过引入,教师将向学生简要介绍气体和空气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带一些常见的气体物品进行展示,例如气球、汽球等等。
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等素材,向学生展示气体的物理特性。
在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包括如何操纵和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学生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用气球来观察空气占据了多少空间。
这个实验需要以下材料: - 连接气球的细管 - 填满水的瓶子 - 测量圆锥步骤为: 1. 将一个气球与一个连接气泵的细管连接在一起。
2. 用气泵将气球充气到一定程度,让气球与瓶子的顶部相接触。
3. 将瓶口向下倾斜,将水注入瓶子中,并记录下用于注入水的量。
4. 用测量圆锥测量瓶子中的水的体积,记录下体积。
5. 移走气球并向瓶子内注入水,再次记录注入的水的量和使用测量圆锥测量瓶子中水的体积。
通过实验可得出两组数据: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用空间。
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测量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
讨论将学生组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 1. 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与瓶口的直径和高度有关吗?2. 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是否与气球充气的程度有关? 3. 如果瓶子是球形的,空气占据空间的体积是否会发生变化?总结教师将与学生一起总结并概括这个实验的结论,并将结论引出到更广泛的科学理论。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优质3篇)优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让学生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使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2.让学生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操作演示,吹气球使气球膨胀,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气球为什么变大了?2.为什么平时我们把没盖瓶盖的瓶子压进水里,水进瓶子时有气泡上来?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杯中的纸会湿吗?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指名学生回答)小组交流汇报: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各组派代表回答)三、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出示注射器,引导讲解,让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2.学生进行实验(两支注射器分别吸入同样高的水和空气),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在科学教育方面更加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科学教育。
学习科学之初,科学实验是有效地促进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途径。
以空气占据空间一种典型的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为例,以下将介绍如何制定一份有效实验设计方案。
首先,从教学目标出发,开展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掌握空气的性质,熟悉大气的特征;理解气的存在方式,了解空气的占据容量;学习空气压力的作用,知晓空气的温度变化;最后,学习空气的流动规律,认识空气的运动规律,掌握空气的压强及温度的变化对空气的影响。
教学目标设定后,进行实验材料、器材、仪器准备工作。
其次,可以采用各种实验材料来实现目标实验,例如:大气压力瓶、无线电灯、容量为2L的容器,用以测量空气的压强和温度;准备一定量的水、小鱼及缸,用以测量空气的运动速度;准备一定数量的海绵、棉花、羽毛等物体,用以测量空气的悬浮物;准备一定数量的纸片及充气筒,用以测量气体的流动量。
最后,通过实验设计的具体操作指导,让学生利用这些实验材料、器材及仪器,完成实验活动。
例如:首先,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装入鱼,然后放置一个温度计;接下来,放入大气压力瓶,让学生使用无线电灯观察其变化;之后,学生将棉花、海绵等物体放置在缸中,检测其空气的悬浮物;最后,让学生使用纸片及充气筒,进行气体的流动量测算。
实验设计完成后,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活动,体会空气的性质,理解大气的特征;学习气的存在方式,了解空气的占据容量;学习空气压力的作用,知晓空气的温度变化;最后,学习空气的流动规律,认识空气的运动规律,掌握空气的压强及温度的变化对空气的影响。
通过这种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另外,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发现,形成自己的科学认识,以达到让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六、试验过程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演示试验过程
七、试验效果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作为新增旳演示试验, 符合三年级学生旳认知 规律,同步也为学生自 主探究设计试验提供参 照。
八、自我评价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试验效果明显,学生易懂;
试验装置创新,教师自制。
二、试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不足之处
1、“空气”概念太抽象,试验设计无主张。
2、试验原理欠指导,创新设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变抽象为形象,试验现象明显。 2、自制试验装置,增强了趣味性。 3、试验器材简朴、环境保护、节省、可循环使用,便于推广。
四、试验所需器材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废弃旳塑料罐
玻璃弯管
橡胶管
带孔橡皮塞
打气筒
红墨水
塑料花托
五、试验原理及其装置图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试验装置图
试验原理:
用打气筒将空气经过橡胶 管注入塑料罐内,因为空 气占据了罐内旳空间,水 便经过5根玻璃弯管被挤压 出来,形成漂亮旳自制小 喷泉,由此证明空气占据 空间。
一、试验在教材中旳地位与作用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空气是一种物质,而 且能够占据空间。
观察能力 创新能力 操作能力 合作能力
二、试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试验原型
想一想:水能占据烧 杯旳空间,空气能占 据烧杯旳空间吗?
教材中旳试验原型是从“水 占据空间”旳试验开始旳,将 钩码放入装满水旳烧杯,水溢 出,让出部分空间,证明水占 据了空间。然后让学生根据 “水占据空间”旳试验推测空 气是否占据空间,再依托教师 提供旳材料自行设计试验来证 明自己旳猜测。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进入21世纪,人们把握着科技发展的机遇,以及培养下一代成为全球竞争力素质人才的机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
科学思维是创新精神的主要特征,实验室教学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极具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空气占据空间”为标题,介绍一种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以便能够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基于物理学实验,该方案以释放热量来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实验首先拿出一块薄膜,然后将其展开,放在桌面上,上面覆盖一层薄薄的空气,接着将重物置于其中,将重物的重量公差加载在桌面上。
观察薄膜会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受到压力会向外膨胀和受力,并最终承受出相应的外力,以及由重物形成的压力。
实验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薄膜上覆盖的空气量,实验完成后,学生可以计算出薄膜的抗压面积,从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此外,该实验将重物置于薄膜上,因此学生可以研究压力的变化情况,以及重物形成的压力的基本原理。
在此基础上,可以分析有关空气抵抗力的物理原理,从而进一步阐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中空气占据空间方案要求学生能够科学地进行观察,并能够深刻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空气的物理性质,增强对空气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本文介绍了一种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观察和深刻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原理,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毫无疑问,这样的实验设计将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对科学有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空气占据空间是一种有效的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该方案在设计和实施上都非常科学,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小学科学教育的水平。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方案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实验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六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解水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而探究空气的体积问题,为下个课题空气的重量打下基础,在整个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课题探究中的排水法也为初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型和及不足之处实验原型:教材中通过四个实验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A:往瓶中吹入空气,将瓶中水挤出来;B: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取出观察纸巾是否打湿;C:用两只同样大小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观察;D:向瓶中加入小石子,使水位上升。
实验的不足之处:实验内容多,较分散,不便于准备实验:观察内容多,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容易分散注意力,且不易得出正确结论。
第一个实验:用嘴向瓶内吹空气,学生在操作时不卫生,易出现吸气情况;第二个实验:将纸巾放在杯底,竖直扣入水中,易出现纸巾掉入水中,倒扣时如果不竖直而有点倾斜时,容易导致实验失败;第三个实验,学生如果用力不均等,效果不明显,而且不便于操作;第四个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化零为整,将四个实验归整为一个实验,实验时一气呵成,便于实验准备和观察。
实验中利用控制彩色乒乓球停留在水中不同位置,通过水槽上的刻度条,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情况,增强了实验的有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的理念实验器材环保,日常生活中常见,也便于学习下来后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性的实验。
实验器材玻璃水槽(贴有刻度条)、塑料瓶(两个)、塑料盖(2个,其中一个完好,一个打孔)、气枪、彩色气球。
实验过程将两只黄色乒乓球放于水中,先观察乒乓球位置,作好记录;用两只去底但盖有瓶盖的塑料瓶分别罩在两只乒乓球上向水中压下,观察乒乓球在水中位置,作好记录(此时发现乒乓球会停在不同位置,让学生思考并探究其原因,原来一个瓶盖完好,一个瓶盖上打了孔,空气从孔中跑掉,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空气占据空间是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SCED)的一部分,研究空气对空间的占据程度。
它旨在帮助小学生了解和体会空气的存在,从而引发他们大脑发展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为他们的科学教育打下基础。
研究方法
此实验研究包括实验设计、模拟实验和真实实验三个部分。
实验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设计是将某些容器填充空气,观察它们的体积的变化。
容器的可变体积和固定体积在实验中均有体现,可变体积容器有气球、橡皮筋、塑料瓶等,固定体积容器有塑料瓶、玻璃瓶等。
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可以使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在实验中获得的新知识,模拟和演示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在模拟实验中,学生可以使用空气压缩机、空气泵和其他实验室用品,进行模拟性体积实验,测量不同体积的空气对容器的变化程度,从而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真实实验
真实实验则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测量,然后进行总结分析,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实验现象,加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结果展示
空气的体积可变,当空气压入容器中,体积变大,而抽出空气时,体积变小。
实验表明,空气可以填充容器中的空间,并且空气的压力也会随容器的容积变化而发生变化。
结论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可以使小学生明白空气的占据空间,进而了解空气的存在,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空气的认识,培养探究精神,提高对科学教育的认识,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创新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创新设计一、实验课题名称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二、参赛教师所在单位及姓名湖南省临澧二中直属中心小学三、正文1、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空气占据空间》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中的一个教学活动。
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得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并为后面学习《空气的质量》打下基础。
通过尝试设计和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教材上安排了几个小实验:一是将吸管插入盛水的烧杯里,用嘴吹,有气泡产生;二是用嘴对着塑料袋吹气,塑料袋鼓起来;三是将粉笔丢到水里,有气泡产生;四是将钩码放入盛水的烧杯有水溢出,以此让学生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设。
根据班级实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觉得实验原型有以下不足之处:(1)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且不利于环保。
(2)学生年龄较小,对着塑料袋吹气操作不当容易吸进嘴里,既不安全也不卫生。
(3)将粉笔丢入水中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4)用钩码放入盛水的烧杯有水溢出,与空气占据空间没有直接联系,不能为学生类比猜想空气占据空间提供很好的条件。
3、实验创新与改进(1)用乒乓球代替钩码,实验效果更直观、形象。
(2)通过观察乒乓球位置的变化及将塑料袋的空气挤到塑料瓶,再让塑料瓶的空气回到塑料袋,变静态为动态,感知空气的流动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可视性强,且具有趣味性。
(3)将几个小实验归整简化,既操作简单,又可重复实验,便于推广。
4、实验器材两个去底透明塑料瓶(一个盖完好,一个盖钻了小孔)、一个塑料袋、一个黄色的乒乓球、一个装了水的水槽。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实验原理: 通过观察空气的流动及塑料袋的鼓起从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装置说明: 将两个空塑料瓶的底部剪去,再将一个瓶盖钻了小孔罩上塑料袋,并用细棉线将塑料袋颈部扎紧(便于观察空气的流动)。
《空气占据空间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大象版》
《空气占据空间》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空气占据空间”的说法。
但是,很多人对这个观点并不是很清楚。
因此,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观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现象。
二、设计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观点及其原理;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诠释现象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4. 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设计内容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3.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四、设计步骤1. 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空气占据空间”的观点,并提出问题:“空气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占据空间的?”2. 实验准备:教师准备实验器械,包括一个空气球、一个小玻璃瓶和一根吸管。
3. 实验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组学生将空气球塞进小玻璃瓶中,然后用吸管将空气球吹起,观察实验现象。
4. 数据收集: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空气球的大小、瓶口的直径等。
5.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是由于空气分子的运动导致的。
”6. 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并展示给全班同砚。
7. 总结:教师指挥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分: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论等方面;2. 实验表现评分:包括实验操作、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等方面;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判,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六、延伸活动1. 学生可设计更多关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加深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 学生可自行搜索相关资料,了解空气占据空间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3. 学生可参与科技比赛,展示自己的实验效果,与他人交流分享。
《空气占据空间吗》 作业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吗》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作业内容1、知识回顾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有关物体占据空间的知识,例如固体和液体占据空间的现象。
2、实验探究(1)准备一个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用一张纸堵住小孔,然后将杯子装满水,观察纸是否会掉下来。
接着,将杯子倒立,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
(2)准备一个注射器,先将活塞拉到顶端,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出口,然后推动活塞,感受阻力。
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入口,然后拉动活塞,感受阻力。
3、思考与讨论(1)为什么在第一个实验中,纸在杯子倒立时装满水时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从小孔流出?(2)在第二个实验中,推动和拉动活塞时感受到的阻力说明了什么?4、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并列举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如轮胎打气、篮球充气等。
5、拓展阅读提供一些有关空气占据空间的科普文章或视频链接,让学生自主阅读和观看,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三、作业形式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将实验的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书面作业(1)回答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2)描述生活中至少三个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并解释其原理。
3、口头汇报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思考心得,互相交流和讨论。
四、作业时间安排1、实验探究和记录:安排在课后,预计时间为 1 小时。
2、书面作业:在实验探究后的第二天完成,预计时间为 30 分钟。
3、口头汇报:在书面作业完成后的课堂上进行,预计时间为 20 分钟。
五、作业评价1、实验报告评价(1)实验步骤是否清晰、完整。
(2)观察记录是否准确、详细。
(3)结论是否合理、正确。
2、书面作业评价(1)回答问题是否逻辑清晰,语言表达是否准确。
(2)列举的例子是否恰当,原理解释是否合理。
空气占据空间试验创新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试验创新教案一、本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本实验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该实验直观、形象、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得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空气占据了空间。
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辨认出用同样小的力量分别放大和扎搓空气和水,空气可以被放大和收缩,而水占有空间的多少不能发生变化。
从而使学生明白空气占有空间的大小就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观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构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实验一通过液体,将密封瓶中的半瓶水挤出来实验二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不湿。
这是两个空气占据空间的典型实验,无可厚非。
但是,空气毕竟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摸不到的物质,所以学生无论是做起来还是看起来都感到比较抽象。
实验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活塞,分别能观察到: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小或拉大,而水的体积不会发生变化。
这也是一个经典的实验,但根据空气的特征,教师演示起来,以及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看起来仍然是不那么分明。
同样产生一种抽象感和不切实感。
四、实验技术创新与模拟(一)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有空间试验时,我将课本上的试验一和试验二改成“可以移动的乒乓球”将乒乓球放到装水的水槽中,分别用拎完备砌的去底塑料瓶和砌上扣了小孔的去底塑料瓶套在乒乓球上,由于空间占有空间的原理,实验中的乒乓球可以处在相同边线,很随心所欲就找出了这里面的秘密就是:空气占有空间。
并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验“若想并使乒乓球遵从我们侍候,使它至哪个边线就至哪个边线”通过“使乒乓球反反复复的听到我们的侍候”这个游戏自己亲手将塑料袋的空气赶往塑料瓶,再使塑料瓶的空气返回塑料袋中,使学生更存有快感,能够技术创新地直观的体会空气的存有,体会空气占有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方案
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实验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六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解水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而探究空气的体积问题,为下个课题空气的重量打下基础,在整个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课题探究中的排水法也为初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实验原型和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教材中通过四个实验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A:往瓶中吹入空气,将瓶中水挤出来;B: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取出观察纸巾是否打湿;C:用两只同样大小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活塞,观察;D:向瓶中加入小石子,使水位上升。
实验的不足之处:
实验内容多,较分散,不便于准备实验:观察内容多,对三年级学生而言,容易分散注意力,且不易得出正确结论。
第一个实验:用嘴向瓶内吹空气,学生在操作时不卫生,易出现吸气情况;第二个实验:将纸巾放在杯底,竖直扣入水中,易出现纸巾掉入水中,倒扣时如果不竖直而有点倾斜时,容易导致实验失败;第
三个实验,学生如果用力不均等,效果不明显,而且不便于操作;第四个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化零为整,将四个实验归整为一个实验,实验时一气呵成,便于实验准备和观察。
实验中利用控制彩色乒乓球停留在水中不同位置,通过水槽上的刻度条,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情况,增强了实验的有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的理念实验器材环保,日常生活中常见,也便于学习下来后学生继续进行探究性的实验。
实验器材
玻璃水槽(贴有刻度条)、塑料瓶(两个)、塑料盖(2个,其中一个完好,一个打孔)、气枪、彩色气球。
实验过程
将两只黄色乒乓球放于水中,先观察乒乓球位置,作好记录;
用两只去底但盖有瓶盖的塑料瓶分别罩在两只乒乓球上向水中压下,观察乒乓球在水中位置,作好记录(此时发现乒乓球会停在不同位置,让学生思考并探究其原因,原来一个瓶盖完好,一个瓶盖上打了孔,空气从孔中跑掉,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在瓶盖上扣上一只气球(瓶盖上打孔),再次将塑料瓶倒扣入水中,观察乒乓球和气球情况(随着乒乓球在水中的上升,气球体积增大,原来瓶中的空气被水挤入了气球中,由于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气球鼓了起来)。
用气球往塑料瓶中注入体积多少不等的空气,控制乒乓
球停留在水中不同位置,进一步感知空气能占据空间。
实验效果
化散为整,材料环保,简单易得,便于观察,易于操作,学生积极性高,实验效果好。
实验评价
通过对实验器材和过程的改进,实验操作一气呵成,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极大的提高,体现了愉快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通过化零为整,使得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而且易于操作,现象明显,效果好。
科学是一门知识全面的学科,实验操作对教师的要求高,改进实验后,能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拓展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