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美
数学源于生活 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数学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置,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置…….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2.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无论是哪一种学科,都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数学学科尤其重要,应结合一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优良的学习习惯,老师不仅要做经师,更重的是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一定要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二、对现代数学教学的思考数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一般来说,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能为他们日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创造高质量的生活,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三、教师该怎么办我认为,教师要重新认识数学、感悟数学.新大纲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挥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讲“一个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我想,用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最好,就是为什么人人都想走近道儿.可以画几种走法儿让学生们选,然后问他们为什么都选那个最直接的路呢?他们会说那条路最近.为什么它最近呢?怎么证明呢?联系到学生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应用到的东西,他们才容易理解,也容易思考,甚至能很快地举一反三.有学生举这样的例子,一条狗见到前面的骨头总是沿直线向骨头跑去,而不会绕几个圈,或走曲线去吃骨头,除非它是一条疯狗.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例子,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奥妙.语言要精练,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其他的时间一概要交给学生自己.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现阶段数学总是任何计算机仿真的核心,数学通过对复杂现象的仿真建模,借助计算机对数据流进行缩成和可视化,将有助于人们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快、更安全、更便利.数学技术正在以不同的形态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学生才会主动感悟数学,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因数学“美”而精彩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因数学“美”而精彩数学源于生活,如何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美”的光环亮透学生的生活呢?一、创设情境,寻找数学“美”。
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
在讲“垂直”这一节我引入了这样的一个例子,先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的英姿。
同时反复出现三类比赛镜头,中国跳水运动员——郭晶晶的入水镜头(解说……笔直入水,基本无水花……)还有另两名外国选手的比赛片段,一名水花大,一名水花小。
提问:三名选手比赛中入水时水花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图:b代表水面,你能用一条直线a画出不同选手入水的示意图吗?aaab b b(1) 无水花(2)水花小(3)水花大在图(1)中,直线a和平面b的位置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垂直。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二、引入游戏,发现数学“美”。
数学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如我在讲“代数式”这一节内容时,由学生分组玩游戏引入: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一声扑通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二声扑通跳下水;……在这一游戏中,引导学生发现:青蛙的嘴、眼睛、腿,其实都跟青蛙的只数有关,若青蛙的只数为a,则青蛙的嘴也为a,眼睛为2a,腿为4a,这样既运用了生活常识,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通过总结规律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
三、用数学看世界,欣赏数学“美”。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现实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告诉他们只有通过一定的数学知识才能解决,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引出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学习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学习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
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
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
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我根据小学生爱听童话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
先在黑板上出示26、83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叙述童话故事情节:由于2683比26、83大,经常欺负26、83,有个名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治这个2683。
于是趁着2683不注意时,“小数点”(用红色的小圆片)就悄悄地从3的右下角跑到2的右下角住下(师演示红色的小圆片从3的右下角移到2的右下角)。
这个数(指着2.683)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因势利导引入新课。
可见,小数点本事真大,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大小发生变化。
小数点位置移动与这个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
这样把新知识融入于童话形式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与学生随意聊天,并提起请他们帮忙。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数学的实用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很多学生对数学感到厌烦和无聊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与他们的生活无关。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例子来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菜市场的价格计算来教学生应用四则运算,通过建筑中的几何形状来教授几何知识,通过风速的计算来教授比例等等。
通过这些生动的例子,学生能够看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数学规律,来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和系统性的学科,很多时候规律是可以被自主发现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活动,让学生去探究其中的规律。
设计一道有趣的图形题目,让学生自己找出其中的规律,再来证明这个规律。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会感到自己在探索未知,发现新知识,从而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人类最原始的学习方式之一,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数独游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和数学计算能力,数学趣味竞赛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习数学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学生常常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当学生解决了一个难题,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和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更加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只要学生能够找到方法和途径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赏析数学美,感悟生活中的数学
· 119 ·2018年第1期数学的美,数学的实用价值一直都在那里,停留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
3.数学之于数学本身。
纯粹的数学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在学习上完成解题,拿到高分,在生活中用于简单计算,还在画廊建筑中展现它独特的价值。
英国圣保罗大教堂曾以“窃窃私语的画廊”而著称。
如果在画廊的某一处轻声细语的话,就近的地方是听不见的,但是在远离的特定场所听得很清楚,这种神奇的秘诀在于椭圆形的顶棚。
所有的椭圆都有两个“焦点”,而从椭圆的任意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都是相等的。
因此,如果在一个焦点位置发出声音时,利用椭圆的性质,音波反射到顶棚之后会集中到另一个的焦点上。
数学,运用它独特的魅力,向大家展示的不仅是一个别具一格的画廊建筑,更是数学在背后的支撑。
把数学的知识结合到建筑,整合到美学,从多个视角展示圣保罗大教堂,更突出了数学与其他知识领域的碰撞所产生的实用价值与新奇的视觉享受。
二、美与数学美量子物理学家海森堡曾说:“美对于发现真理的重要意义在一切时代都得到承认和重视。
探索者最初是借助于这种光辉,借助于它的照耀来认识真理的。
”美好的事物需要人们发现美的眼睛。
这种美不仅仅只停留在欣赏的层面,更应该把它利用起来,批判地接受,再创造对人类发展有益的部分,发展式地传承下去。
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大数据的世界面前,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壮大,通过数据处理让人们公平公正地、理性地对待生活,可以说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高科技的产品,它们帮助人们简单化工作形式,丰富化生活方式,同时它们也离不开数学,离不开数学思想,离不开数学文化,离不开数学的大力支持。
严谨的数学逻辑在理性思维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高中数学课程的算法内容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人们更快地适应这个生存环境的技术化与科技化。
早期的数学发展为现在的信息技术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著名数学家笛卡儿,根据他所研究的一簇花瓣和叶形曲线特征,列出了方程——“笛卡儿叶线”(或者叫“叶形线”),数学家还为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茉莉花瓣线。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及学生创新精神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基于此认识,我认为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应体现以下几点:一、源于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教学“认位置”,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
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
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蓝猫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猫大哥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
又如教学“统计”,借助媒体创设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并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魅力论文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摘要: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数学生活联系应用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让他们切实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在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环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以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和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能使数学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为此,笔者认为:一、用生活实例,激发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如教学“认位置”这节课时,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仅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生数学学习变成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为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数学”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在做综合练习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
数学教学中的“六美”
数学教学中的“六美”作者:郭洪策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4期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因此数学中处处有美。
数学家庞加莱指出:“数学的美感、数和形的和谐感、几何的优雅感,这是一切真正的数学家都知道的审美感……正是这种特殊的审美感,起着我已经说过的微妙的筛选作用。
”可见,数学与审美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教学情景,将数学教学活动变为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综合审美活动,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1. 在概念叙述中让学生感悟准确美。
数学概念的产生、发展与表述,都具有高度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准确的、理性的美。
例如,小数性质中“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若说成“小数后面”,便“失之千里”;质数的定义是“只有1和它本身的两个约数的数”,若丢掉“只”字,便荒谬绝伦;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少了“相邻”两个字就不行。
再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这一概念时,教师要在“分别”、“相同”、“0除外”等重点词语上下功夫,让学生充分感悟到“真即是美,美即是真”的道理。
2. 在表达形式上让学生感受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性是指数学理论体系的结构和表达形式的简洁,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的简单。
它既是数学结构美的重要标志,也是数学形态美的重要内容。
爱因斯坦指出:“美在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
数学最重要的特征便是用符号来表示,这种现象能使数学的思维过程更加准确、概括、简明。
3. 在几何图形中让学生发现对称美。
对称是指整体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匀称和对等。
对称性是最能给人以美感的形式。
对称美是一种形态美,数学的对称美是侧重于形态的。
德国数学家魏尔曾经说过,“美与对称性密切相关”。
对称展示整体的和谐与平衡美。
数学学习心得体会400字
数学学习心得体会400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导游词、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our guid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数学学习心得体会400字数学学习心得体会400字(优秀10篇)数学学习心得体会400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数学学习心得体会400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数学学习心得体会400字(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综合2013·5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所以,我们应该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提出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有关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有用的,从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一、创设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创设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将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例如在教学“从1数到10,再倒着数”这一环节中,可以结合我国发射“神舟九号”运载火箭的倒计时的实况录像,让学生跟着科学家一起数。
当火箭腾空的一刹那,学生欢呼雀跃,他们觉得火箭发射升空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自豪感,真正感到学好数学可以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又如在教学“买文具”中,请学生当售货员,教师拿一张5元的人民币去买一支钢笔,而售货员没有零钱找补,由此创设一个需要兑换人民币的情境。
学生经过交流后,得出5元能换5张1元,2元能换2张1元,5角能换5张1角,售货员就能把钱找补给老师。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和认识人民币,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也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这样巧妙地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不是单调枯燥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用心设计生活化的内容,使学生有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应更多地从学生身边或社会生活实践中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的材料,并对教材进行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
数学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摘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 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比如,三位数的加减法学完后,我安排了实践活动《学习“当家”》让学生记录半个月的个人的收入和支出,体会当家的不易。
并指导绘制了统计表:月日节约零花钱元角月日卖废品元角月日得奖励元角月日支援灾区元角月日购买学习用品元角...... ......结余元角2. 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
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
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
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生活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是一门智力的艺术,也是一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
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数学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他们觉得数学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只需要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计算方法就可以了。
我们应该让小学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们从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一、数学和生活融合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是它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购物时计算价格、量体温、测量角度、算账、算时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的例子。
我们可以通过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融合,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
在购物时鼓励孩子亲自计算价格、算找零;在做饭时让孩子帮忙量材料,比如米、面、水等等;在出游时让孩子帮忙规划行程、计算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好方法。
二、游戏中学习数学小学生喜欢玩游戏,他们喜欢和朋友一起玩耍、比赛,这样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增进友谊。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习数学,使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一些数学知识。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方式来教孩子计算,学习算术等基础知识;也可以通过数学拼图、数学问答等游戏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游戏来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
三、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来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魅力。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学会测量尺寸、计算比例等数学技能;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烹饪,在烹饪过程中让他们学会计算比例、测量材料等数学知识;还可以带孩子去参观一些和数学有关的展览,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通过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孩子们可以更加深刻和直观地了解数学的实际用途和价值。
四、培养数学思维数学不仅是一个计算问题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晦涩的学科,在小学生看来可能很无趣。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让数学变得有趣,并帮助他们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那么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
1. 利用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是吸引小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手段。
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到各种游戏和活动中,让学生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游戏和益智玩具,让学生通过解题和操作来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组织数学竞赛、趣味数学活动等形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仅仅是机械的计算和运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规律,让他们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趣味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小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会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情境来讲解数学概念,比如在购物、测量、时间等方面,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组织数学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从而巩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 用故事和趣味性的内容故事和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趣味性。
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故事和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情节和角色的互动来学习数学知识。
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谜题和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增加乐趣,并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5. 肯定和鼓励对于小学生而言,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
当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进步或取得成绩时,我们应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认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个别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
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教案
生活中的数学之美教案篇一:数学之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了解其蕴含的数学原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提高创新能力和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2.经历欣赏图片和音乐、动手做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之美,初步体验归纳推理和极限的数学思想;3.通过本堂课的研究,提高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学以致用的研究惯。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2.突破“函数”、“图像”、“极限”等未学知识对本堂课的影响。
教学过程:1.引入:问:生在大千世界,心向无限苍穹。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七色彩虹、璀璨星河等同学们觉得美吗?我们的数学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点线面体勾勒大千世界,加减乘除演绎无限苍穹。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数学之美。
2.图形之美:欣赏《勾股树》图片与几何画板动画;3.音乐之美:欣赏双曲线图像与歌曲《悲伤双曲线》;4.应用之美:由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a。
打招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钉木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
河边打水——垂线段最短;d。
小狗雪地睡觉——将身体缩成球形,表面积最小,减少散热;e。
为什么下水道井盖大多是圆形?——圆内最长的弦是直径,大圆直径一定大于小圆直径,所以圆形井盖不会落下去;(用实验对比圆形井盖和长方形井盖的优劣)f。
树干为什么是圆柱体?——周长一定的图形中,圆的表面积最大,可使树木更易扎根;5.自然之美:a。
蜂巢的奇妙b。
大雁迁飞6.发展之美:由小学的知识我们得到了一个高中内容——极限,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不同阶段数学知识的紧密关系,就好像我们总会长大,但总会在我们脸上、身上依稀有着儿时的影子。
7.计算之美:1x9+2= 1112x9+3= 111123x9+4=11111234x9+5=x9+6=x9+7= xxxxxxxxxxxxxxx9+8=xxxxxxxx8.娱乐之美:抢“30”游戏:两个人玩游戏:从1开始报数,每人每次可报连续的1~2个数,最终报出30者获胜。
让学生品数学之“味”
让学生品数学之“味”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无尽的乐趣。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常常会遇到枯燥乏味的内容,导致他们对数学产生了一种抗拒情绪。
如何让学生品味到数学的魅力,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数学,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分享一些方法和经验,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让学生品味数学之“味”,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们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教育的最高形式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只有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才能更好地参与学习。
教育者和家长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家长也要注意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状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数学,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的世界。
数学并不是一种死板的知识,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故事是人类传递知识和情感的方式之一,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内涵和应用。
《费马大定理》、《数学怪物》等数学故事书籍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数学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编写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更轻松愉快地接受数学知识。
数学游戏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好方法。
数学游戏是一种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的有效方式。
它融合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数学的教育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猜谜游戏》、《数学填字游戏》等数学游戏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通过组织或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组织数学竞赛、参与数学建模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精髓。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之一。
然而,许多小学生对于数学抱有厌恶和难以理解的态度。
如何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方法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发现数学中的美和趣味。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来教授数学知识。
将数学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能够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加法和减法时,可以使用水果、玩具等具体的物品来进行教学。
让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数学中的概念,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实际物体和数学概念的认识。
其次,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也是激发小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可以使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数学益智游戏或者数学竞赛活动,让小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这样,他们既可以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又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现出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让小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发现数学的美和趣味。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数学中的历史故事和数学家们的故事来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让小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们的贡献,可以使他们对数学抱有敬畏之心,并激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探索和挑战自己。
除了以上几点,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学艺术的方式来让小学生发现数学的美。
例如,可以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艺术作品,让小学生欣赏和感受数学与艺术的结合。
同时,还可以鼓励小学生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创作与数学相关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帮助小学生在数学中发现美和趣味需要我们采取多种策略和方法。
通过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教师的示范和数学艺术的引导,我们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让他们发现数学中的美和趣味。
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作者:李海桃来源:《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年第05期摘要数学即生活。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实际培养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对此,我的理解是:数学即生活。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
通过数学活动的教学实践,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
一、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1.从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背景引入。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条件之一。
教学“循环小数”这一概念时,可以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和数据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先请学生看日历,从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不断反复出现,再让学生回忆还有什么现象也有这样的变化,学生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反复;学生乙:每天都有昼夜交替;学生丙:月亮的圆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循环的含义,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了,这时再让学生计算以下几道题:1÷3,4÷7……这样,学生对循环小数这个概念在头脑中就有了清晰的表象。
2.从学生生活中产生例题。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例子,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新课标”提出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其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
一、生活情景“包装”数学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如:特级教师黄爱华上“百分数”一课,他带来两瓶酒,一瓶红酒,另一瓶白酒,设问:“喝哪一种酒容易醉?为什么?”来源于生活现实的、熟悉的情景,马上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如此“包装”,学生情不自禁。
这种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知识来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
二、生活游戏“蕴藏”数学学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最有效率的。
学生喜欢游戏,把数学“蕴藏”于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如:《认识人民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熟练地掌握1元=10角,1角=10分,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可以让学生带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开展角色游戏“小小商店”,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掌握元、角、分的关系,同时也掌握了运算的知识,整个学习过程是生动活泼的且富有个性。
三、数学“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经常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的现象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不断旺盛成长。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
如教学“圆的认识”,从哪里入手认识圆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能力呢?课前组织学生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开展调查,首先观察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再到商店观察各种各样玩具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学生发现无论是大到卡车还是小到玩具车,它们的车轮都是圆形的。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
这就要求学生能意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及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遇到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数学概念源于生活数学来源于实践,而数学概念却是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概括和反映。
许多数学概念在我们生活环境中都可以找到其现实的隐性或显性原型,因此数学概念都可以借助实验演示来加以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进行《数轴》教学时,可以借助温度计作为实物原型。
用温度计来类比数轴,学生对数轴的概念就会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运用数轴解题时,就会以温度计为参照物来思考问题,思维能以具体的情境为依托,大大提高解题能力。
当学生在比较形如“-3与-2的大小”时,就能根据温度计“零下2℃比零下3℃高”的事实判断得出-2>-3的结论。
数学概念好比数学知识大厦的根基,如若基础不牢固,可以想象知识大厦就岌岌可危。
许多学生正是由于概念掌握不牢,才逐渐成了学困生和后进生。
故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多收集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联的实物模型,比如粉笔盒、易拉罐、篮球、铅垂等,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达到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二、问题情境取自生活《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效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通常要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容易回答的生活性问题为切入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开始新课的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美
发表时间:2014-05-29T14:22:29.9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7月总第177期供稿作者:陈雪梅[导读]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陈雪梅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一小519100
摘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生活情趣
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
“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成为一种主动探索的过程。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情境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使学习数学不只是动情感的脑力劳动,而是一种学习的美。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如教学《认识左右、上下》位置时,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让学生在从指定观察到自由观察、换位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不光会表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还能感受到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从而使学习变成展现生命的活力。
二、创设儿童梦幻的“现实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起现实情境来,幻想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给他们带来深刻的内心体验。
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儿童的世界最是千奇百怪、色彩斑澜。
儿童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采蘑菇”、“青蛙跳伞”、“小蜜蜂采蜜”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
因此,我们需要保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
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例如教学“量一量,比一比”,通过学生喜爱的智慧小天使邀请大家参观客厅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引导学生发现客厅里的数学秘密,学生兴趣高涨。
三、创设美的数学生活化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
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
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
”在课上,让学生边欣赏美景,边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
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
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了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
四、创设感受数学价值美的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
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要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