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职官制度PPT资料25页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课件
察举制主要是基于地方长官的考察和推荐,选拔出的人才通常具备优秀的品德、才能和功绩。这种制度在汉朝时期逐渐形成,并成为一种重要的选官方式。
总结词
察举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其具体做法和标准不断变化。
详细描述
在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开始推行,通过地方长官考察辖区内的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的标准和做法不断变化,如明清时期采取了科举制度,取代了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使得门第和家世背景成为选官的重要标准,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和选拔。但是,九品中正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传承文化。同时,九品中正制也为后世的科举制度选官制度的影响与启示
选官制度确保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传承和选拔,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地位。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ppt课件
CATALOGUE
目录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概述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与启示
01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概述
选官制度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官职的制度。
选官制度定义
选拔标准多样化、选拔程序严格、重视人才品德和才能、强调家族和出身背景。
选官制度特点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实行世卿世禄制,官员职位由贵族世袭。
随着历史的发展,选官制度逐渐演变,先后出现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选官制度,选拔标准和程序也日益严格和公正。
演变
起源
02
察举制
总结词
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之一,其特点在于通过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详细描述
VS
九品中正制起源于三国时期的魏国,经过两晋的发展和南朝的改革,最终在北朝时期被废除。
第三讲中国古代职官制度(1)PPT课件
第二阶段(西周至春秋)
最高君主:王(天子、天王) 太子 后
诸侯 大夫 王室机构——中央政府 诸侯、大夫机构——地方政府 王族、外戚掌握军政大全,巫史地位下降
6
第三阶段(战国至清末)
君主地位大大提高,权力高度集中, 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君主的臣 仆和侍从上升到主要地位。
7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的产生,开始 于夏代,而职官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 才出现的,所以讲职官,也只能从夏代开 始。中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 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 内容非常丰富。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经过几 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 体系完整的职官制度。
中 国 古 代 职 官 制 度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 一、概述 二、国君 三、宰相 四、中央各部门长官 五、地方长官 六、封爵与品秩
人军队的。臣的级别也很不相同,有些是商王的
亲族、有些是来自臣服的部族、甚至有些属于奴
隶的身份。不过,作为臣的奴隶,都从奴
隶晋升为宰相。
9
外廷官
即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
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其中最著名的是伊尹。伊尹,姓伊名挚,尹是官
以从夏商以来太宰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中,在西周可以说达到了顶点。
14
在非常时期,诸侯出任的三公就因为其本人所 掌握的强大武力而发挥着实际的执政权力,周 成王初立之时,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 周公旦“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直到七年 后成王成年,周公才还政于成王。此间,周公、 召公数次以成王的名义征发诸国兵,平定管、 蔡、武庚的叛乱,重新征服乘武王去世而叛乱 的东方五国,权力实际上超越了当时的周成王。 《史记·周本纪》说“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 陕以东,周公主之”,由此可见三公的权力。 成王年幼时,周公为了很好的保护和照顾成王, 还兼任了太宰,总领宫廷事务,这也是后来太 宰权力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官职》 课件 (60张PPT)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详见“三省六部”条)。韩愈曾先后任过刑部、兵部、吏部的侍郎。《出
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其中董允是侍郎。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 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出师表》提到的郭攸之、费祎即是侍中。
,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
【太守】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 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范晔曾任宣城太守。《桃花源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 “抚台”、“抚军”。如《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即担 任吴地的巡抚。
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如《(指南录)后序》“以资政殿学士行”,这是文
天祥辞掉丞相后授予的官职;《谭嗣同》“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徐致靖当时任翰林院侍读
学士,这是专给帝王讲学的官职。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司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
学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如《廉颇蔺相
,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都尉】
《陈涉世家》:“陈涉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鸿门
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贰 常见官职
常见官名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
如《鸿门宴》:“沛
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如《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
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当时被贬至九江,位在州郡别驾、长史之下。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
史官 图书管理官
周代至秦汉:太史 汉代:御史中丞管兰台
魏晋南北朝:著作郎 东汉:秘书郎、校书郎
唐代:宰相管修史 唐代:学士、直学士等官
宋代:国史实录院 明代:并入翰林院
宋代:皇家图书馆称馆阁, 殿学士、阁学士
(一)中央官制——各部门属官(武官)
春秋战国——将军之称 战国——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一)中央官制——各部门属官
汉代(补充) 郎中令(管宫廷侍卫)的属官:
“郎”:皇帝侍卫官的通称。 羽林郎、期门郎
加官:“中常侍”“散骑”
(一)中央官制——各部门属官
隋代:吏礼兵刑民工“六部” 唐代:吏礼兵刑户工“六部”
(一)中央官制——各部门属官
监察官和谏官
“ 台 谏 之 分 , 一 查 百 官 , 一 谏 皇帝。但是宋代以后,台谏合流。 对皇帝的制约,几乎不存在。”
谢谢
26
(一)中央官制 秦代: 皇帝以下设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
汉代
(一)中央官制
汉初,沿用秦制;(丞相萧何、曹参、 陈平,太尉周勃,御史大夫周昌)
汉武帝时,丞相位贵权轻;
汉末,三公改名,皆为丞相。
丞相——大司徒
太尉——大司马
御史大夫——大司空
(一)中央官制
东汉
台阁成了实际的宰相府。
(台阁-尚书台-尚书省)
次于将军的是校尉
(二)地方官制
关于“补子”
清朝,亲王补子用团龙;文一品官用仙 鹤,文二品官用锦鸡,文三品官用孔雀, 文四品官用云雁,文五品官用白鹇,文 六品官用鹭鸶,文七品官补子用鷄鶒, 文八品官用鹌鹑,文九品官用练雀;武 一品用麒麟,武二品用狮,武三品用豹, 武四品用虎,武五品用熊,武六品用彪, 武七、八品用犀牛,武九品用海马。
职官制度
• 西汉时从万石至斗食佐史,共22级 • 1)万石:三公,月350斛,年4200石; • 2)中二千石:九卿,月180斛,年2160 石; • 3)真二千石:诸侯相等,月150斛,年 1800石; • 4)二千石:郡太守等,月120斛,年 1440石; • 15)三百石:次县长,月40,年480石; • 17)二百石:县丞、县尉,月30斛,年 360石;
• 封建皇帝有文学侍从。汉代选文章经 术之士待诏金马门,供奉辞赋,讲论 六艺。唐初设翰林院,是文人和卜医 技术待诏的处所。唐玄宗以翰林待诏 (后称翰林供奉)草拟诏令、应和文 章。翰林待诏也是文学侍从的性质。 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 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宋代学士 院改称翰林学士院。明清称为翰林院, 但职掌和唐宋有所不同。 • 侍奉皇帝讲读称为侍读、侍讲。
• 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右仆射、使 持节泾州诸军事、泾州刺史、兼御史 大夫、上柱国、南川郡王、赠司空刘 公神道碑
• “开府仪同三司”是文散阶,从一品, “检校尚书右仆射”是过问尚书右仆射 的事务,“使持节”意思是有调动军事 的权力,“泾州刺史”是此人的职务, 从三品,“兼御史大夫”是荣誉兼职, “上柱国”是此人的勋位,“南川郡王” 是此人的爵位,“赠司空”是死后追赐 官。
•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体制类 似中央,也有丞相、参知政事等官。 • 明初沿袭元制,后改称承宣布政使司,简称 布政司,但习惯仍称为“省”;长官为左右 布政使,掌一省之政。明代有战事时,派朝 臣出巡地方,处理军务,称为巡抚。遇有军 事问题牵连几省,巡抚不能解决时,则派总 督处理。总督巡抚都是临时差使,不算正式 地方官。 • 清代总督巡抚才成为固定的“封疆大吏”, 巡抚是省级的最高长官,总督则总揽一省或 两三省的军民要政。这样,布政使就只管财 政和人事,成了督抚的下属了。
中国历代职官制度
北魏、北齐设置的昭玄寺,以大年夜统、统为长官,是我国第一个掌管佛教的专门机构。
隋唐开端设五监。
唐代的五监是: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火监、都水监。
①国子监是主管黉舍教诲的机构;②少府监是掌皇家财帛、皇室用品供给及各项宫廷办事事宜的机构;③将作监是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的机构;④军火监是掌管军火制造、保管、发放的机构;⑤都水监是掌河渠、津梁、堤堰等事的机构。
五监到清代只剩下国子监,而另四监都先后归并工部。
在明清时新设钦天监,掌天文历法。
除此外,隋唐至清代还先后设立太病院,宗人府等。
清代的中心行政部分能够归结为六部、五寺、二监、二院、一府,共十六个机构。
4、武官西周军政不分,统治者既管行政,也管军事,作战时部队分左中右全军。
春秋时分上中下全军,全军将领称将上军、将中军(又称元帅)、将下军,此是武职设置之始。
秦汉今后,武官的设置可分为三个方面:①保镳皇宫和京师的将领;②掌管军事行政的武职;③领兵作战的将帅。
太尉(汉武帝时称大年夜司马)掌全国军事行政。
高等武官有大年夜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
魏晋今后,权位最高的大年夜臣出征时往往加以“假黄钺”的称号,有代表皇帝亲征之意;处所军政长官加以“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的权力。
武职的幕僚称参军或参军事。
唐朝时,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
中唐今后,朝廷构成新的中心禁军共十个:阁下羽林军、阁下龙武军、阁下神策军、阁下神武军、阁下神威军(权势最强,中设护军中尉,由寺人担负,为禁军统领),各置大年夜将军、将军、龙武、神策、神武等为统军。
宋代正规军都称为禁兵,仁宗时达八十多万人。
禁兵由三衙管辖,三衙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
锻练技艺的军官称都教头、教头,单称教头的地位专门低。
(如林冲)禁兵的调动权在枢密院,由皇帝直截了当操纵。
枢密院是军事行政机关,长官为枢密使。
在处所路、府、州,设兵马总管或兵马都监(简称都监),或提辖兵甲(简称提辖)。
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ppt
冢宰
• 太宰的别称。太宰原为掌管王家财务及宫 内事务的官。周武王死时,成王年少,周 公曾以冢宰之职摄政。
• 冢宰为内朝主宰。在《周礼》作为天官, 成为六卿的首位,总管全国大事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商代的中央官制
商汤像
伊尹像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二)商代的中央官制
➢卿事,原为乡事,飨事之义,主管王室宴飨。 最早出现于《尚书·微子》,西周时,写作“卿 士”,可见是由内廷发展出来的政务官。 ➢多尹,又称诸尹,分管各项政务。古代尹与君 通,因此又称多君。总领诸事的尹,被后世认为 是相。 ➢御事(史),迎受政事,为王服务。
一、先秦时期的中央官制 (四)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兴起
进入战国时代,新兴的士人空前活跃,这些 文化素养较高的知识分子没有任何人身依附关系, 行动自由,思想开放,成为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 的对象。他们凭借知识和才干,指点江山,激扬 文字,或为理想而奔走四方,或为生计而周游列 国,都是入仕干政的最佳选择,从而形成一支庞 大的充满活力的官僚后备军,使各国君主有选择 官僚的充分余地。
•
古代不少人的太子太保等头衔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并
不是真的给太子上课,有的皇帝根本就没太子,也封别人
做太子太保。有的皇帝还是小孩,就封别人做太子太保
三公三师
• 西周,确立太师、太傅、太保三公设置。太师为 三公之首。
• 《大戴礼记》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 太公为太师。”“师,天子所师法;傅,傅相天 子;保,保安天子于德义。”。
太保、各总督、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将军、 都统、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 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总兵。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PPT
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 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 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乐正崇四术,立 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 造士。
……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 曰进士。
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 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常举:举秀才,举孝廉,设定科目,每年一次。
特举:不定期,如“贤良文学”。
据 《后汉书》 注引 《汉官仪》,汉
代常举设有四科:“一曰德行高妙 ,志
节清白 ;二曰学通行修 , 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 ,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 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 明足以决 ,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 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 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 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 帝召以为博士。”
【材料二】《汉书· 晁错传》:“晁错,颍川人
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时,天下亡治《尚书》者,独闻齐有伏生,
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乃诏太常,使人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
所,还,因上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
迁博士。”
【材料三】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
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
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
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
罗大经《鹤林玉露》: “秦国以客兴。”
商鞅、张仪辅佐秦国,苏秦、乐毅、邹衍辅佐燕 国,淳于髡、邹忌辅佐齐国,等等。 战国四君子。尤其是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
中国文化概论课件第六章 中国古代职官和选官制度
将领称将上军、将中军(又称元帅)、将下军,此是
武职设置之始。
秦汉
秦汉以后,武官的设置可分为三个方面:
①警卫皇宫和京师的将领;
②掌管军事行政的武职;
③领兵作战的将帅。
太尉(汉武帝时称大司马)掌全国军事行政。高
级武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
清
清代的军队分为八旗与绿营两个系统。 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绿营兵也称绿旗兵,是清入关后招募汉人 组成的。管辖绿营兵的称九门提督。驻防 各地将军的职衔都冠以所驻地名,如盛京 将军、伊犁将军等。清代为镇压农民起义 而在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称为“勇”,其 军队称为“勇营”。曾国藩和李鸿章建立 的湘军和淮军就是清政府镇压起义军的主 要武装。
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御史府 改为御史台,御史中丞为长官,转属少府, 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别称宪台。从此之 后,御史为监察官的专称。
魏晋以后,御史台从少府独立出来,成为 全国性的监察机构。
唐代御史台分为三院:即台院、殿院、 察院。
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各省设提刑 按察使司,以按察使为长官,掌司法与监 察,有监司之称。
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大约六、七 百年。国君称“天子”、“天王”。王位 继承人称“太子”、“东宫”。王妻称 “后”。(《诗·小雅·北山》曰:溥(pǔ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 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 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 太傅、太保)职务最高,以卿士为首的政 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 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 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 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以太史为 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 历法等职。
《古代职官制度》课件
官员被罢免的原因
介绍了官员被罢免的常见 原因。
晋升条件和途径
探讨了官员晋升的条件和 途径。
晋升与家世、功绩、 学历
说明了晋升与家世、功绩 和学历的关系。
结论
1 发展演变
2 影响和意义
描述了古代职官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
探讨了古代职官制度的影响和意义。
3 启示与现实意义
阐述了古代职官制度对现实的启示和意义。
古代职官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础,具有官职等级分明、官员选拔重视文化素养和家 世背景以及官员职责职权明确等主要特点。
官职等级制度
九品官人制
官员根据等级分为九品,决定了待遇和权利的不同。
待遇和权利
重点介绍了不同等级官员的待遇和权利。
官员职级示意图
图示了不同等级官员的职级。
官员的选拔
1
乡试、会试、殿试
解释了乡试、会试和殿试的含义。
选拔流程Biblioteka 2详细介绍了官员的选拔流程。
3
文化素养和家世背景
强调了文化素养和家世背景在官员选 拔中的重要性。
官员的职责和职权
不同官职的职责和职权
列举了不同官职的具体职责和职权。
官员兼任多个职务
讨论了官员兼任多个职务的情况。
制约和约束
解释了职权相应的制约和约束。
官员的罢黜和晋升
培训资料中国文化概论课件--职官制度.ppt
❖ 刑部掌律令、刑法、徒隶及按复谳禁之政,下辖刑 部、都官、比部、司部四司;
❖ 工部掌山泽、屯田、营建与工匠之政,下辖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司。精品7精品8
❖ 宋朝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任, 参知政事为副相,总揆行政;又设枢密院掌 军事,转运使司、铁盐使司、度支使司等三 司掌财政,形成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 的局面,宰相的权力大大削弱。
❖ 汉代杜周在办案时 “ 不循三尺法, 专以人主 意指为狱” ,扬言: “ 三尺安出哉? 前主所是 著为律, 后主所是疏为令, 当时为是, 何古之 法! ” 因此得到汉武❖ 秦时地方机构实行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为 “守”;主军事的为“尉”;掌监察的为 “监御史”,简称为“监”。一郡辖若干县, 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 各有尉掌治安工作。郡守及县令、长之下都 有丞。东汉魏南北朝时期实行县令、郡守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同议政。 雍正年间设“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始为临时机构,后成为由皇帝直接控制下处 理❖ 1、御史制 ❖ 2、台院制 ❖ 3、都察院制 ❖ 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 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的相对独立体系。 ❖ 监察官员权察区,后变为行政区,形 成道、州、县三级。
❖ 宋的地方行政是县、州、路三级。每路有转 运司,长官为转运使、副史、判官,职责为 监察吏治,收纳赋税,送至中央。
❖ 元代行省之下有路、府(州)、县三级。各 地另设达鲁花赤。
❖ 明代地方行政基本上是省、府、县三级。省 的长官为左、右布政使,府的长官为知府, 县的长官为知县。 清承明制。
中国传统文化2——制度文化-PPT文档资料
九卿,是指“公”之下分工处理朝廷政务的
官员。 周代: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 伯、司马、司寇、司空; 秦: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 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汉: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 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后代基本沿用 汉制;又称为九寺。北齐改廷尉为大理,少 府为太府,唐宋因之。
内服设有百官,称为“百辟”,具体分为政
务官、宗教官、事务官、武职官等类。 如:政务官有尹、冢宰等。尹,也称阿衡、 保横,相当于后世的宰相。 外服有侯、甸、男、卫、邦伯等。 西周时期的官制基本沿袭商朝的内、外服制 度,但职官的设立和分工也更加细致,出现 了公、卿的分别。
战国时期出现了“相”职,统领百官,成为
使和三司副使为长官,地位仅次于二府,号 称“计省”,三司长官被称作“计相”。 在中央行政系统之外,设立直属于皇帝的翰 林学士院和御史台。 4、翰林学士院负责草拟制诰、国书等,但需 加“知制诰”的头衔,否则为虚职。 所谓“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 “崇政殿说书”等“经筵官”,多以他官充 任,不隶属学士院。
古代职官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职官类别及执掌
宰相、中央各部门长官、监官与谏官、君主
的秘书与文学侍从、学官、宫廷事务官、地 方长官、佐官属官及胥吏、加官与赠官、武 官等。 2、职官等级及待遇 爵、勋、品、阶表示职官的等级。 3、职官服饰 4、职官变动及相关术语,如迁、谪等。
尚书省下辖六部,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
侍郎;每部下辖四司,司长官为郎中,副长 官为员外郎。其主要职能如下: 吏部:掌官吏任免、升降、考核、赏罚;户 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 政收支等;礼部:掌管全国礼仪、祭祀、科 举、学校教育;兵部:掌武官选拔及军事行 政;刑部:掌全国司法行政及审判;工部: 掌工匠、屯田、山泽之政令及办公纸笔等。
文化常识之官职官制课件(共45张PPT)
• 1、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事务,是 皇帝的助手。
• 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 军事事务,掌握军权,战时听从皇帝的命 令,可凭皇帝的符节调动军队。
•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监察,其 地位相当于副丞相,地位低于丞相和太尉, 丞相和太尉品秩为一万石,御史大夫品秩 为二千石。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 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 侍御史,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 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2、《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3、《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4、《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 陷害,了一场官司。”
6、《鸿门宴》:“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 公。”
7、《出师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 良死 节之 臣。”
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 谓“上卿”
军机大 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
臣
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
参知政 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
事
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宋代范仲淹、欧阳修、
御史 枢密使
左徒 太尉 士大夫 太史
【学士】 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 官名。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 事务,通称学士。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有主管 撰述的,如北齐文林馆学士,唐代的集贤院学士等;有 专为皇帝侍讲、侍读的,还有草拟奏令、参与机密的。 宋代的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学士与大学士是专门为 那些需要礼遇的大臣或文学之士而设,全时虚衔,而明、 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治着宰相的职权,这是历代 地位最高的"学士"了。
古代官职精选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 夫。”当时蔺相如比上卿廉颇官位要低。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 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 谏议大夫等。《屈原列传》:“上官大 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上 官大夫”,一般认为是指上官靳尚。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担任的是掌管 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的长官。《< 指南录>后序》:“缙绅、大夫、士萃 于左丞相府。”指的便是御史大夫。
【军机章京】是军机处的办事人员, 军机大臣的属官,被称为“小军机”。 《谭嗣同》:“皇上超擢四晶卿衔军 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 预新政。”
【御史】本为史官,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 御史前书日”,“相如顾 召赵御史书曰”。秦以后 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 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 员过失诸事。韩愈曾任监 察御史,明代海瑞曾任南 京右佥都御史。再如《记 王忠肃公翱事》“公为都 御史,与太监某守辽宁”, 王翱当是任都察院长官。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如《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 尉。”鲁肃当时担任协助主帅周瑜规 划军事的副将。唐以后地位渐低。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 武艺的军官《水浒传》 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 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 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如 《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电影《荆轲刺秦王》剧照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 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 所说的参军蒋琬,成为诸王、将军 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 《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 子刘义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参军。隋唐以后逐渐成 为地方官员,如杜甫曾任右卫率府 胃曹参军、华州司功曹参军,白居 易曾任京兆府户曹参军。
《古代职官》课件
职官
• 御史:先秦为在君主左右掌文书档案,记录等事的 官。秦汉以后开始有弹劾纠察过失之权。 • 左右拾遗:唐武则天时置,负责进谏,荐举。唐 代门下省称左省,中书省称右省,故属于门下省 者,称左补阙,左拾遗;属于中书省者,称右补 阙,右拾遗。 • 枢密使: 官名。唐代宗时,以宦官掌枢密,其 后握权之宦官多以枢密使的名义干涉朝政甚至废 立君主。 • 庖厨:师。夏代有庖正之官执掌王的膳食。 • 卿:古代高级官员与爵位之称。有上卿,亚卿, 少卿,九卿之名。
职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三老:秦时乡一级的所置乡官,掌管教化。 • 三闾大夫 :楚官,掌王族中势力最大的昭、屈、景三姓 子弟的教育,屈原曾任此职。 • 司马:治军最高长官,一般称大司马。 • 太常:九卿之一,秦代称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 • 太史:掌撰文修史及天文历法,祭祀典籍管理的官。 • 太守:战国各诸侯在边地置郡,其长官称守尊称太守又称 二千石,隋朝称刺史,宋改设知州,明清称知府。 • 亭长:战国时各诸侯国之间 邻接地设亭,置亭长以防御 敌人。秦汉时为地方基层行政区划,约十里一亭,设亭长, 掌管缉拿盗贼并管旅宿及治理民事。 • 县令:县的行政长官,也称县长,知县,。其下设县丞, 协助县令,掌办事、文书、仓谷、监狱。
职官
• 参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又叫车右、陪 乘。 • 曹 :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 • 刺史: 汉分全国为十三州,布置刺史一人,掌管郡守、 县令之权,与秦御史监郡相似,也称州政牧后成为掌一州 大权的长官。 • 国子监:官署名,掌管五品以上官僚子弟,或称国学或称 太学,设祭酒一人,司业二人。 • 将军:武官名。先秦以卿统率军队,故卿亦称将军。 • 郎:帝王侍卫官的通称。执掌护卫配从,是皇帝的近臣。 有议郎、中郎、郎中、外郎、侍郎等各种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央官制
魏晋南北朝至隋【同为宰相】
(一)中央官制
唐朝【同为宰相】
(一)中央官制
宋代(三省仅剩中书)
(一)中央官制
明清
(一)中央官制——各部门属官
秦汉
三公九卿
(1)奉常(2)郎中令(3)卫尉 (4)太仆(5)廷尉(6)典客 (7)宗正(8)治粟内史(9)少府
Thank you
汉代
(一)中央官制
汉初,沿用秦制;(丞相萧何、曹参、 陈平,太尉周勃,御史大夫周昌)
汉武帝时,丞相位贵权轻;
汉末,三公改名,皆为丞相。
丞相——大司徒
太尉——大司马
御史大夫——大司空
(一)中央官制
东汉
台阁成了实际的宰相府。
(台阁-尚书台-尚书省)
首长是尚书令,副职是尚书仆射(Yè)
(一)中央官制
职官制度解释
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
官吏,其内容包括职官的名称、职权范 围、品级地位等。
职官制度一般特指中国古代的官职设置
制度。
(一)中央官制
战国:
将相分掌文武权柄。 《将相和》 【特例】
1、楚国最高长官令尹 (《屈原》中的令尹子兰) 2、次于令尹的武官上柱国
(一)中央官制 秦代: 皇帝以下设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
(一)中央官制——各部门属官(文官)
监察官和谏官
监察官(台官):御史大夫、御史 谏官:谏大夫、谏议大夫、补阙、拾 遗
(一)中央官制——各部门属官(文官)
皇帝的文学侍从
汉代——待诏金马门(六经博士) 唐代——翰林院(李白翰林供奉) 明清——翰林院 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一)中央官制——各部门属官(文官)
(一)中央官制——各部门属官
汉代(补充) 郎中令(管宫廷侍卫)的属官:
“郎”:皇帝侍卫官的通称。 羽林郎、期门郎
加官:“中常侍”“散骑”
(一)中央官制——各部门属官
隋代:吏礼兵刑民工“六部” 唐代:吏礼兵刑户工“六部”
(一)中央官制——各部门属官
监察官和谏官
“ 台 谏 之 分 , 一 查 百 官 , 一 谏 皇帝。但是宋代以后,台谏合流。 对皇帝的制约,几乎不存在。”
史官 图书管理官
Hale Waihona Puke 周代至秦汉:太史 汉代:御史中丞管兰台
魏晋南北朝:著作郎 东汉:秘书郎、校书郎
唐代:宰相管修史 唐代:学士、直学士等官
宋代:国史实录院 明代:并入翰林院
宋代:皇家图书馆称馆阁, 殿学士、阁学士
(一)中央官制——各部门属官(武官)
春秋战国——将军之称 战国——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次于将军的是校尉
(二)地方官制
关于“补子”
清朝,亲王补子用团龙;文一品官用仙 鹤,文二品官用锦鸡,文三品官用孔雀, 文四品官用云雁,文五品官用白鹇,文 六品官用鹭鸶,文七品官补子用鷄鶒, 文八品官用鹌鹑,文九品官用练雀;武 一品用麒麟,武二品用狮,武三品用豹, 武四品用虎,武五品用熊,武六品用彪, 武七、八品用犀牛,武九品用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