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起炉灶与一边倒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的声音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 高频考点十八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讲练测
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十八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讲练测高频考点解读K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1)含义(两层):对外:“另起炉灶”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对内:在建国初期周恩来提出要另起炉灶,创立新型的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外交队伍。
(2)意义: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保证,解决了新中国如何对待同帝国主义的不平等关系和不平等条约问题,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建立了一支忠诚可靠的外交队伍,为迎接50年代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含义: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2)意义: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1)含义: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2)表现: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意义:冲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得到苏联的技术援助,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决了国家安全问题,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得益于苏联在外交上的帮助,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总的来说,“一边倒”政策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果实、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目的:处理与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重大外交活动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时间:1950年2月14日。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之小船创作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名师说课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课标明确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是需要了解的,同时要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行对处理国际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从中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节。
教材分析教材用“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这三个子目介绍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政策和活动。
使我们了解或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其中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的相互关系——外交政策指导外交活动、外交活动是外交政策的实践,也体现得较清晰。
学情分析高一新生思维活跃,从初中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高中抽象思维为主。
但其思维针对性、辩证性还很欠缺,对较浅的、容易理解的感性知识仍表现出兴趣,也愿意尝试解决一些需要深刻思考的能力问题。
大部分学生仍还存在死记硬背的方法,割裂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混淆历史概念的问题,这需要关注和克服。
教学建议1.教法:情景问题探究法。
让学生自主去学、去思、去辩。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
结合老师创设的新情景、提出的新问题、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互动探究,来形成一定的认识,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要特点;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2.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外交成就。
3.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4.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采用讲练结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
2.“一边倒”与独立自主是否矛盾? 提示 (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经 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外交上孤立,企图扼杀 新中国。 (2)为维护独立成果,捍卫和平,打破美国的政 策,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的站在了社会主义阵 营一边。 (3)可见,“一边倒”不仅不与独立自主方针相 悖,相反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独立自主外交和南京临时政府 时期的屈辱外交不同的成因有哪些?从中可以得 出哪些历史认识? 提示 (1)不同:①社会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实 行独立外交,因为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而且开 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屈辱 外交,因为民族不能自立,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徘徊。 ②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坚决捍卫民族主权和国家独立;南京临时政府是 资产阶级领导的,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对帝国 主义存在严重的幻想。 (2)认识: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政治腐 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捍卫国家主 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建国初的“三大政策” 相比有哪些不同? 思路点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三大政策” 相比,实际上是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内容、影 响、外交政策实质上的特点。 答案 (1)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 “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 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2)从影响上看,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 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 深远影响;(3)从外交政策的实质上看,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三、走向国际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概况: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旨 在和平解决朝鲜和 印度支那 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促使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 日内瓦协议》。 (2)意义: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 大国身份 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提高了新中国 的国际声誉。
初二历史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初二历史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对一个国家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必备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历史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最早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共同倡导:1954年,周恩来、尼赫鲁(印度)、吴努(缅甸)。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1)召开时间:1955年(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者:周恩来(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的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初二历史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1971年10月25日,(2)相关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3)内容:①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②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日建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中美建交(1)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
(2)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年2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建交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2001年中国还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这些都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现阶段任何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学案(含答案)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含答案)第第1课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三大政策及重大外交活动。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区别。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背景1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对态度。
2方针方针含义意义“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其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判断正误1“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相矛盾的。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目的是捍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2“另起炉灶”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没有本质区别。
答案解析“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两者存在区别。
问题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们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什么答案“另起炉灶”。
3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1950年2月,中苏两国领导人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解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李小艳课程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并充分运用教科书所给信息,简要分析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
2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的外交成果。
3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的分析和过程的了解,及对其在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实践中产生的积极作用的归纳,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鼓励学生利用教科书上的图片资料和通过各种途径查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其他纪录片、音像等资料,引导他们借助形象思维感知历史。
2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举措是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总体局势下确立并运行的,所以一定要主义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学习中国的外交史;中国的外交历程是中国与世界相互交往的过程,所以一定要主义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用中国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帮助学生全面的分析历史问题、多角度的认识历史现象。
3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过程给以即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与外交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
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进一步认识相互尊重、平等互惠、和平共处是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原则,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人文精神的进一步理解。
2020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含解析)1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形象地把外交方针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体现.知识点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①含义: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②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含义:就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其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然后再与西方各国建立外交关系。
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①含义:就是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处于孤立地位。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并坚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
易误提醒“一边倒"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原则(1)“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知识点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新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2.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解析本课是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及其外交成就,这些内容在中国当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是说,本课的学习是本专题学习的基础。
同时,有助于把握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理解我国根据时代变化、采取不同外交策略的原因,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
本课内容有三目:“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走向国际舞台,前两目分别是1953年之前的外交方针与1953年之后的外交原则,第三目是1950年代中期中国的外交成就。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概述其在指导建国初期的外交实践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叙述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及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国际视野来全面地观察、分析新中国初期面临的外交困境,归纳三大外交方针的内容与意义;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论从史出地探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历史意义;通过材料阅读,分析、评价“求同存异”的历史智慧与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认识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认识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从而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感悟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四、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大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学难点是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五、学生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新中国的外交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经常接触到一些国际时事、外交方面的影音文件和图片,对这段历史较为熟悉,且兴趣浓厚。
【人民版】历史必修1学案: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含答案)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具体目标:1、知识与能力:(1)牢固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基本政策和三个基本方针,结合书本简要分析方针政策制定的背景或原因。
(2)列举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外交成就。
(3)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背景、过程的了解,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从而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情。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也是有智慧的。
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学习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外交活动。
明确面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还有着重要意义。
依据导学案和练习册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集体讨论、突破。
重点记忆新中国初期外交基本政策、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求同存异的含义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表格)。
4、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
【知识梳理】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1、背景:(1)世界运动高涨(2)美苏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二战后,以为首的阵营和以为首的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外交政策:外交政策3、基本内容(1)“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创新设计】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1
专题五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 B解析由材料中的“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综合分析可以判断出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观察下面《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A.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B.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C.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D.是新中国坚持“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完全反映答案 C解析由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国在此时期建交最广泛的地区是东欧,结合此时期东欧国家的社会制度可知,作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关系上,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了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
3.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根据题干引文分析,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是互惠的,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4.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
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这次会议应是( )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巴黎和会D.第26届联大答案 B解析1954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赴日内瓦参加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外长会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堂检测
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其主要特点是
A 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外交关系
B 在外交上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C 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D 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2、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 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1、新中国筹备会议?地点?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法律文 件?
2、三大政治制度分别是?根本政治制度是?其确立的标 志是?
3、涉及政党方面的是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确立的时间? 涉及少数民族的是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确立的时间?最 早和最晚民族自治区分别是?
4、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依法治国提出的时间、 确立为治国方略、海峡两岸关系演变过程?
一、初期的外交政策
1、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方针: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的旧外交 (2)“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3、初期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成就
意义
1949.10— 与苏联等17个国家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0.10
建交
1953年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
原则
则。
1954年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 参加日内瓦会议 份参加并发挥积极作用
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
提出“求同存异”,促使会议 圆满成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 各国的联系
3、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
高二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1.历史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展示了周恩来这位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物,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事件。
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由周恩来提出或阐发的是①“一边倒”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求同存异”方针④“另起炉灶”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④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宣布的外交政策,②是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的;③是周恩来1955年参加印尼的万隆会议时提出的。
因此选择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步入世界外交舞台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A.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B.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C.彻底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D.根本上遏制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
选项C、D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选项A不是主要原因,所以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属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容,故A项正确;B指的是不承认国民党的外交关系,C是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项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4.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
高一历史: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素材(人民版07版必修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素材历史回眸一、变动中的世界格局1.东欧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某某国家,它们和苏联一起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2.亚洲和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走上民族独立之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解放的浪潮中走向衰落。
3.大多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重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美国那么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形成;厂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互相对峙的局面。
二、“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基本方针。
2.1949年10月2日,苏联宣布与新中国建交。
随后,保加利亚、朝鲜、捷克、波兰等lo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3.1949年12月,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中苏两国领导人磋商了需要在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那么。
4.1950年1月,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与实践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2.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那么。
3.1954年4~7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X局势。
4.1955年4月,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受到与会各国代表的热烈赞扬和拥护。
突破思路本节课包括变动中的世界格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与实践三个子目。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16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知识讲解-高中历史必修一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解读考点提示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知识经纬知识清单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内容外交方针内容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改变了过去的__①____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一边倒”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____②____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3)成就: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意义: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
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容:__③___、互不侵犯、___④____、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在世界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以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___⑤___。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一、50年代1、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为此,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
“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
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原因:国际方面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故里、军事包围和威胁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⑶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纷纷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国内方面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能够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权急待巩固,经济急待恢复,创造和平的建设环境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立新中国的国际形象。
3、主要成就:①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也就是说17个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的合法主权国家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解决中印之间的国家准则,也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内瓦会议凸显了我国作为世界五大国的地位④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不仅是的万隆会议成功召开,而且成为“万隆精神”的核心内容。
二、60年代1、方针:“两个拳头出击”2、原因:6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特点是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
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也也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实行了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1、方针:“一条线、一大片”、三个世界的提出2、原因: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第7课新中国外交的起步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新中国外交的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目的: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
3.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乘专列前往莫斯科4.1950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斯大林等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意义: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孤立和封锁,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时间:1953年12月2.双方:中国、印度3.问题: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4.地点:北京5.内容:提出按照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6.影响: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7.1954年12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印度和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准则。
三.万隆会议上的声音1.时间:1955年4月2.人物: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3.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4.地位: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5.主要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亚非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6.出现矛盾的原因: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7.解决措施:周恩来及时而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与合作,用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周恩来的发言博得与会各国代表的高度赞扬,有力推动了亚非会议取得成功8.万隆精神:摆脱大国政治干涉,平等协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阅读课本48页 最后一段,然后 回答:
亚非会议是 在什么样的背景 下召开的?
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到万隆参加会议, 受到各界人士议恩 上来 发在 言万 隆
“中国代表 团是来求团结而 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 团是来求同而不 是来立异的”
“我们的会 议应该求同而存 异”
3.达成共识: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
期间
4.提出意义: 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 本原则
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先决条件和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基础)
(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必要条件)
(发展政治关系的基础)
和平共处 (基本目的和必然的结果)
“一边倒”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1949年底,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 1949年12月2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庆祝斯大林 70寿辰宴会上,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首次提出: 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2.基本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
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 互利、和平共处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通过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外交 方针是坚持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 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理 解万隆会议展示了新中国的外交形 象,”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推动 了会议走向成功,成为新中国走向 国际舞台的重要一步。
重 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导入新课
第7课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
“另起炉灶”与“一边 倒”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上的声音
课 程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 标 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准
知 识 与 能 力
知道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 出的时间及其具体内容,认识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 原则;知道万隆会议的情况,探讨”求 同存异”方针对会议成功召开所起的作 用。
再见!
参加亚 非会议的各 方人士纷纷 请周恩来签 名留念
一个美国记者在评论周恩来在万隆 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
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 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 航向。” 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 改变会议的航向?
新 中 国 外 交 的 起 步
“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确定)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情况。
难 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外交 政策 外交 活动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率代表 团访问苏联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 时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 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 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 交关系 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 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 的一切特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交走向成熟)
万隆会议上的声音 (外交上的重大胜利)
周恩来精神
• 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为 新中国的富强和外交事业的发展呕 心沥血,鞠躬尽瘁,夜以继日工作 的精神,处理重大事情时的从容不 迫,灵活应变的精神。
练兵营
1.一个美国记者在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 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 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 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 会议是( ) B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2.(2007扬州中考)1953年,周恩来总 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 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D ) A.独立自主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 经历了风雨洗礼,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的 声音愈发自信而响亮。然而,我国外交 事业刚刚起步时,情况却是异常艰难的, 主要原因是( )C A.新中国刚刚成立,没有得到国际社会 的认可 B.中国经济比较落后,影响力较小 C.我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朋友 D.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这一原则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在哪次大会上提出的什么方针?这 一方针的提出对大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此原则被越来越多 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 原则。
(2)万隆会议;推动 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万隆会议上的声音
二战后亚非一大批国家独立,他们迫切需要发 背景:
展经济,要求稳定的环境,而美国的插手,使 亚洲形势错综复杂。希望和危机并存。
时间:1955年 特点: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 开始以来的状况:因分歧和争吵而陷入僵局 周恩来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方 会议的结果:针 成功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既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 导者之一,又是其忠实的奉行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被作 为我国外交的基本准则而载入宪法。在我国与世界上一百多 个国家的建交文件中,也都确认了这一原则。 材料二:“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 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 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 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