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海工市场

合集下载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措施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措施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和解决措施摘要:海洋中含有物种丰富的大量的资源,是一个战略性发展领域,更是沿海国家稀缺资源得以有效解决的新途径。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如配套能力极为不足、总承包能力不足、企业科研合作薄弱。

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当下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制定合理、可行的应对措施,强化海洋工程装备发展,保证海洋权益不受侵害,实现海洋资源的高效利用,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

文章对当前国内海洋装备制造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阐述,对国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如何摆脱困境展开了探索,以期为有关广大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产业前言:在我国海洋产业将来发展中,应以高技术发展大型海洋装备制造业为方向,提升国产装备和关键施工设计技术的配套率,进而全面提升海洋产业水平。

我国政府部门以及海洋企业当下所肩负得主要责任就是要提高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并加大力度,充分保证核心配套设备的自给率。

与此同时,要深刻的认识到给予产业发展足够支持、完善产业链的重要性,多与国外发达国家协作,打造一流的国家合作平台,推动中国海洋装备制造业未来健康发展。

1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发展困境1.1配套能力极为不足,总包能力缺乏国内海工设备平台需要多种配套规格,技术要求高。

开发相对困难。

因此,要求海洋工程建设环境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维护能力。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供应商垄断了大部分高端设备,并且低端配套方面的份额,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相比之下,我国仅在低端配套上占有少许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高端配套设备需要从其他国家引入。

除此以外,国内海洋工程主要核心配套设备的通用性不是很理想,要想获取全球售后的支持也是很难的,中国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并不令人满意。

受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影响,许多海工企业只能完成设备主体结构的简单施工,以分包项目为主,整体承包能力很弱。

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分析

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分析

政府希望地方产业朝多元化 、 高端化发展 , 国不少船企和 陆 中

致认可 , 订单量不断增加 。 目前 , 吉宝岸外与海事公 司接获 的
上重 型装备企业开始涉足海洋装备制造业 。 这些企业本身具有 订单总价值已经超过 6 亿美元 。 0 1 1 月 以来 , 4 自2 1 年 O 全球共 多年工程机械制造研发的先天优势 , 相对于欧美 、 国、 韩 新加坡 签署 3 条深水钻井船新造 订单 , 中已确定 的有 l 艘 , 4 其 8 选择
工程制造业 的发展也会相应地带动船舶制造 、 更恶劣海况 , 大功率的推进器能使平台长期保持位置不变。大功 机械加 工 、 化工 、 能源 、 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 对 率绞车甚至要达到 6 0 — 00 p以上。水下机器人、无线电通 00 7 0 h
国民经 济在 当今 国际经济低迷 中保 持逆势增 信、 动控制等多项高尖端技术集成不断得到突破及运用。 自 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2 1 年 , 0 0 工信部下发 设计和关键设备依赖进 口导致项 目管理协调难度大 、 生产
造, 但其核心技术和关键产 品仍依赖欧美 、 日生产商提供 。 韩 绝
大多数企业没有生产高端海工产 品的资历和经验。 国家工业和 ( 作者 系上海海事 大学物流工程 学院 2 1 0 0级硕士研 究生)
图 与法SH M T A 理E E A 方RR 论I EC RN KG
我国是拥有 14 0公 里海 岸线的海洋资 信息化部装备司司长张相木在 2 1 年 中国国际海洋工程发展 80 00
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分析 遇ຫໍສະໝຸດ 又直面 巨大的挑战。 ◇
源大国 , 海域油气资源相 当丰富 , 目前 的勘 论坛上指出 , 且 目前国内已进入和计 划进入海工领域的企业超过 探率不高 ,海洋资源勘探 有着巨大 的开发潜 3 , 0家 相关地方政府招商 引资 的热情很高 , 但对海工装备市场 力。由此可见 ,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需求 巨 知之甚 少 , 方面有责任 向其介 绍市场行情 。在造船能力已 有关 大。 但同时 , 我国海洋装备 自给率不高 , 深海油 经过剩的情况下 , 地方政府再动员一些没有涉足过这一领域的 气开发技术远远落后 于世界先进 国家 。可 以 企业进军海工装备市场是不可取 的。同时 , 提醒承担投资风险 说 ,中国海洋工程装 备产业既面临难得 的机 和经济责任 的投资者 , 在进入海工装备市场 时必须冷静分析和

日渐崛起的中国海洋工程市场

日渐崛起的中国海洋工程市场

日渐崛起 的 中国海洋工程市场
咖 i 啪 喜 枷 季 量 } 三 伽 。
0 9 1 月 ,南 通 中远 船 务 工 程 0年 1 国造 船厂 积极参 与建造 高附加值 的海
厶 有 限公 司向Svn ea公司交 付 了世 界
上第 一艘 圆筒 型钻井平 台—— “ ea Svn Di r re”。这艘 自航式钻井平台的工作水 l l
Cl r s n Re e r h Se vc s a k o s a c r ie
过去 的十年是 中国造 船厂在世 界 海洋工程领域持续扩张的十年。如 “ 本 月图表”显示 ,中国在全球O V ( S 海洋
创造 了绝佳 的机会 ,中国造船企 业也
得 以在世界 海洋工 程领域 写下浓 墨重
。 。
。 糍
慨 黜 l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耄 謇 言
CLA RKS oN
懈 耄 鼢 耋
队 器 f M
¨ ¨ 一 一 一 — … … … … … … … … … …
www.r1 o c s. m WWW,l k o sn t c cars n .e
……………………… …
彩 的一笔 。而 “ e a r lr 的交付 Sv nD ie” l
工程辅助船 ) 建造市场的份额从20 年 00 的1%一举攀升至20年 的3%。 3 09 2
尽管在2 0 年 ,全球海洋工程 市 09 场遭 到经济危 机 的冲击 ,导致 中国的
表 明 ,中国的海工 制造商 们将建 造越
高端海工产 品
在O V 产迅速 增长 的同时 ,中 S生
国造船企 业更是 向MD ( U 可移式钻 井 装置 )和F S ( P O 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 市场大力进军 。目前 ,全球在建的 18 5 艘MD U中 ,有3 艘正在 中国建造 ,包 3

加快突破深水核心技术装备开发——专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

加快突破深水核心技术装备开发——专访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

海海洋工程装备;海 洋工程装备 的
设计水平也得到 了相应的提 高, 自
升式钻井平 台、系列化F P s 0 、各类海
工工作船 、辅助船具有 自主 设计能
3 月。中国船舶工业行 业协会秘 书长 王锦连接 受本刊记者专访
力 ,深海半潜式钻井平 台、钻井船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海洋 大 国,中国南海等海域蕴藏着丰富 的海洋 资源 ,发展海洋经济和建成
中国力量在海工市场 中崛起
《 石油与装备 》:作为业 内专 家 ,您如何看待我 国海工产 业的发
展现状?
工程装 备制造业 带来好 的发展机会 和潜在 的市场 空间。 日前 ,本刊记 者专访 了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
书长王 锦连 ,针对海洋工程装备产 业发展 现状 、存在 问题及应对措施 等内容进行诠释 。
海工专题 ・ 专 访
加 快 突破 深水核 心技 术装 备 开发
专访 中国船舶 工业行 业协会秘 书长 王锦连
口 本刊记者 / 张 瑜
第一艘浮式生产储油轮 ( F P S 0 )。但 是, 由于缺乏全方位 的对外开放 ,
主要面 向国内市场 ,浅海开发以及 九十年代市场处于低迷等原因,海 工装备业整体发
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 术依赖国外;三是本土化配套能力 不足 ,核心装 备和系统主要依赖进 口;四是专业化体系没有形成,相
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海洋 生
物 资源开发利 用装备 。具体来讲 , 就是近期 以深海装备技术为重点, 远期以攻克水下生产系统为 目 标。 三是强化科研 开发创 新 。我们 要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高端工程设 计、基本设计 、功能模块设计技术
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加快

需求增长,FPSO掀制造小高潮

需求增长,FPSO掀制造小高潮

需求增长FPSO掀制造小高潮海工市场在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下迎来了复苏,而在这波“小阳春”里,作为海上石油开采产业的重要装备之一,FPSO市场水涨船高,需求量急速增长,石油公司下单热情高涨,为海工行业带来不少新接订单量的同时,也推动了海工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有序修复。

展望未来,这一趋势有望在较长时间里延续。

对于海工企业而言,如何抓住这个小高潮走出困境,实现乘风破浪再创辉煌,既是现实发展的需要,又是企业应有的战略意识。

“海上石油工厂”FPSO即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是对开采的石油进行油气分离、处理含油污水、动力发电、供热、原油产品的储存和运输,集人员居住与生产指挥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海上石油生产装置,被誉为“海上石油工厂”。

FPSO具有抗风浪能力强、适应水深范围广、储/卸油能力大,以及可转移、重复使用的优点,广泛适合于远离海岸的深浅海海域及边际油田的开发,是海上油气田开发的主流生产方式,也是海洋工程高技术产品。

它分为自航式和固定式两种,其系统主要由系泊系统、载体系统、生产工艺系统及外输系统组成,涵盖数十个子系统。

FPSO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作业原理是﹕通过海底输油管线接收从海底油井中采出的原油,并在船上进行处理,然后储存在货油舱内,最后通过卸载系统输往穿梭油轮。

我国第一艘FPSO是1989年由708所设计、沪东中华建造的“渤海友谊”号。

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FPSO制造与应用国,拥有FPSO数量与总吨位均居世界首位。

我国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不但FPSO设计建造进入先进行列,而且自主化程度高,包括压力容器、泵类、吊机、空压机、锅炉、污水处理设备、消防救生设备、高低压盘、电缆等均实现国产化。

我国有很多船厂都具备建造FPSO的能力,外高桥造船、沪东中华、江南造船、中船澄西、振华重工、中集来福士、招商重工、大船集团、中远海运等都是其中佼佼者。

近年,我国更是在FPSO领域取得了技术重大突破和领先优势,推出了一批新型产品,如中海油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海洋石油122”日前已完成船体建造;招商工业海门基地交付了国内首艘海陆一体化智能FPSO“海洋石油123”;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交付了世界最大吨位之一的FPSO“SEPETIBA”轮;大船集团交付了全球首艘M350型FPSO“Bacalhau”号。

钻井船在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前景

钻井船在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前景

浅析钻井船在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前景摘要:随着钻井船在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飞速发展,钻井船已经成为了海洋工程市场的一个热点。

本文对这一现象做出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钻井船;海工装备;市场前景中图分类号:u674.38+1钻井船(drilling ship)是采用锚泊系统或动力定位系统,使船锚碇于海底井口上方进行钻井的装置,现代钻井船多为专门设计,全部钻井和生活设施都在船上,能自航并有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

1.钻井船的概况用来在水上钻井并移位的船。

钻井时漂浮水上,适于深、浅水作业。

多将井架设在船的中央,以减小船体摇荡对钻井工作的影响。

具自航能力,无自航能力的称为“钻井驳”。

采用锚泊系统或动力定位系统,使船锚碇于海底井口上方进行钻井的装置。

早期形式为钻井驳船,多用旧船改装,只适用于浅海风浪较小的海域。

现代钻井船多为专门设计,全部钻井和生活设施都在船上,能自航并有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

移动灵活、适应水深大、自持能力强。

缺点是受风浪影响大、稳定性差。

采取的技术措施有:①设减摇水仓以减轻船的摇摆,但效果不明显;②采用中间锚泊系统,船中间有一个可转动的大圆筒,筒上安钻机、井架等,筒下用锚链与海底连接,船可围绕圆筒旋转,使之常处于迎风迎浪的位置以减少船的摇摆和位移;③安装一套水下器具,包括柔性接头、伸缩钻杆和升沉补偿装置等,以适应钻井船的摇摆、位移和升沉;④安装动力定位系统,可使船的性能显著提高,在波高7m、流速1.5kn (节)、风速25m/s的海况条件下可以保持固定位置。

能在150~1400m的水深海域作业。

动力定位系统由声纳发生器、接收器、电子计算机及纵向、横向螺旋桨组成。

水下井口的声纳发生器发出信号,船底的接收器能测出船的偏移方位和数值并输入计算机,计算机自动控制相应的螺旋桨运转发出推力使钻井船复位,不需抛锚。

2.钻井船的发展概况据相关机构统计,2012年全年全球成交各类钻井装备合计56座/艘,合同总额约229亿美元,无论订单数量还是合同金额均已远远超过以前的全年成交量。

中国海工迎来市场洗牌机遇

中国海工迎来市场洗牌机遇
与 我 国船 舶工 业 的 “ 一枝 独秀 ” 据 工信 部公 布 的统 计数 据 显示 , 相呼应 ,随着船舶业 的复苏 ,国际海工 市场也逐渐向好 。有关数字显示 ,2 0 08
洋船 业 即 将推 出新 一 代钻井 船 ,中远 船 务也 与 巴西在 谈 深海 半潜 式项 目, 烟 台莱佛士船厂 、T C S 海洋集 团及英国 Mo nu ( metm 钻井服 务商 )三家联 合投 标获得一艘 自升式平 台建造和租赁的合 同 ,以及去年上 海振华重工获得伊朗l 0 亿美元 钻井平 台及钻机合 同,我国海工 装 备业呈现欣欣 向荣之景象 。业内人士
热 点关 注
中国海 工迎 来 市场 洗牌 机 遇
口 本 刊 记 者 / 子 秦 柳


石 油石化 技 术装 备展 览会 ( 以下简 称
cp e 0 0)的热度不 减 以及 近期 的市 ip 2 1
场表现 ,让整个行业备受鼓舞。 本届cp e 展企 业有近 1 0 家 , ip 参 20 其 中百 平米 以上 的 国 内知名 企业 逾百 家,除 中石油 、中海油等油公 司外 ,不
苏的支撑下 ,2 0 年下半年 以来国内船 09
市逐渐 “ 冻” 。7 l 解 Y ,全 球新接船舶 订单6 0 吨 ,环 比劲 增逾2 0 3万 0 %。其 望 ,发 掘 国 内市场 ,提 高船 舶配 套 国 中 ,中国船厂独揽7 %的份额 ,在逆境 产化率势在必行 。 0 中显示了较强的竞争 力。
次 大的危 机 都会促 成行 业格 局 的重 新 洗牌 。在 国 际金融 危机 的 影响 下 ,部
“ 糕 ”。 蛋
认为 ,未来几年 ,海洋工程随着造船业

并向 中国转移的趋 势将逐渐走强 。

三用工作船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三用工作船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船检 CHINA SHIP SURVEY 2019.186市场 Market三用工作船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 彭晨阳 刘二森马力和8000~12000马力的小中型三用工作船是目前船队的主力船型。

尽管深远海是未来海洋油气开发的大趋势,但500米以内的海域仍是目前海洋油气开发的主战场,因此小型和中型三用工作船依旧是市场需求的主力。

截至2018年9月底,全球三用工作船船队的平均装机功率为7947马力,其中小型三用工作船(4000~8000马力)占比高达60%,中型三用工作船(8000~12000马力)占比也达到15%。

而大型(12000~16000马力)、超大型(16000马力以上)三用工作船占比均为10%,通常会部署在处于深水或恶劣海况的油气田项目,如北海、美国墨西哥湾、西非以及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

中东和亚太是三用工作船需求的主要区域。

三用工作船的运营非常本地化,只有租金、运营成本等出现长时间且足够大的差异,才会促使船东改变船队布置区域。

当前来看,与平台供应船相比,亚太、地中海、中东和印度次大陆等地区对三用工作船的需求更大,而北美、西北欧、拉美等地区对平台供应船的需求量明显高于三用工作船。

这归因于亚太、地中海、中东和印度次大陆等地区存在较多的油气开发勘探区,平台拖曳业务较多,对三用工作船的需求更大,而北美、西北欧、拉美等地区成熟的油气田相对较多,对平台供应船需求更为强劲。

受低油价带来的市场低潮冲击,三用工作船的船队规模出现萎缩。

在经历了上世纪两次石油危机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快速增长后,近几年来受国际油价下跌和海上油气开发投资规模缩减的影响,船队规模有所下滑,截至2018年9月底,全球共有不同规格的三用工作船2566艘,较2014年以来最高值下降2.1%。

运营市场温和复苏,装备供应过剩形势有所改善。

伴随着全球油气公司勘探开发支出的增长,三用工作船市场需求量回暖上升,截至2018年9月,全球三用工作船在租2017年以来,三用工作船运营市场虽然显现出初步的复苏迹象,但供给严重过剩,租金费率持续低位,运营商经营困难,市场寒意未消。

海工装备细分市场分析

海工装备细分市场分析

(四)海工装备细分市场分析1、海洋钻机系统海上石油天然气的钻井工艺与陆上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陆上钻机不受场地限制,可以分散布置,而海洋钻机必须集中布置在面积不大的海上平台上,自然条件恶劣,操作工况十分复杂。

此外,海洋钻井远离陆地,运输十分困难。

这些特点决定了海洋钻机除了必须达到陆上设备的要求外,还要满足一些特殊要求。

同时,由于钻井环境条件的不同,海洋钻机系统和部件配置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组成简介海洋钻机系统主要由钻井绞车、顶驱、泥浆泵、排管机、仪表与司钻房等部分组成。

(1)钻井绞车钻井绞车按照驱动方式可以分为直流驱动、液压驱动和交流驱动三种形式;按照传动方式可以分为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两种形式;按照刹车方式可以分为盘式刹车和涡磁刹车两种。

(2)顶驱顶驱的驱动方式分为直流、液压和交流三种,有单马达和双马达两种驱动组合。

(3)泥浆泵泥浆泵的驱动方式分为直流、液压和交流三种,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布置型式。

(4)排管机排管机有柱式排管机、桥吊式排管机和星型排管机三种形式。

(5)仪表与司钻房仪表一般有组合式指针仪表、组合式数显仪表和屏显数字化仪表三种形式。

(6)产业结构目前,整个钻井系统几乎所有核心设备都被国外少数几个公司垄断,如下表所示:表 1 钻井系统设备生产企业市场份额年代初开始,世界钻井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石油钻机整体向着交流变频调速电驱动石油钻机)方向发展;钻深能力达12000~15000米,绞车功率从增大至。

虽然我国川油广汉宏华公司与宝鸡石油机械公司已设计出海洋同时配备交流变频电驱、静液驱动的新一代顶部驱并已成为海洋工程标准产品。

挪威MH公司、德国Bentec和美7000-9000m数控变频钻机。

但大多数国内钻机的性能较差,导致国内钻井平台几乎只采用国外钻机。

另外,国外无绞车、液缸升降型钻机正迅速发展,质量比传统曲轴连杆三缸钻井泵轻80%的静液驱动钻井泵、套管钻井石油钻机、机械驱动长行程泥浆泵均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基本在这几项没有开发能力。

海工市场分析

海工市场分析

海工市场分析引言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工市场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海工市场是指涉及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海洋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与海洋相关的经济活动。

本文将对海工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未来机遇和挑战。

一、市场规模海工市场作为一个综合性市场,涉及到多个领域。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海工市场在过去几年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目前,全球海工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数百亿美元。

在细分领域中,海洋资源开发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全球海洋资源的潜力巨大,包括油气资源、矿产资源、风能、潮汐能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意识的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海工市场的主要推动力。

此外,海洋工程建设市场也是海工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海洋油气开发、港口建设、海上风电等领域的项目不断增加,为海工市场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二、市场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带动市场增长在海工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起到了关键作用。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海洋工程能够实现更高效、更节能、更环保的开发模式。

例如,深水水下工作机器人、远程监控系统、3D打印技术等创新技术的引入,提高了海洋工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预计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工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2.环境保护需求促进市场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海工市场也逐渐转向环境保护的方向。

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投入海洋环保项目。

例如,海洋垃圾清理、海洋生态修复等项目在海工市场中日益增多。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海洋环保项目将成为海工市场的新增长点。

3.区域市场不平衡海工市场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区域不平衡现象。

目前,欧洲和北美地区是全球海工市场的主要发展区域,拥有较为完善的海工设施和技术水平。

而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由于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海工市场相对较弱。

但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和投资环境的改善,这些地区的海工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

2023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环境分析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是指从事海洋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装备、材料、配件和技术服务的生产、销售和服务企业,包括船舶、平台、海工装备和海洋工程服务等。

随着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对海洋油气、深水渔业等资源的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本文将从市场环境出发,分析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国际市场环境世界海事组织(IM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船舶航行里程不断增加,全球船舶数量也不断增加,海洋经济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一直重视海洋工程与装备制造,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其中欧洲国家的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技术水平领先,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较高。

二、国内市场环境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开发&装备行业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海洋工程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国家政策也鼓励发展海洋经济与装备制造业,为我国相关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但我国目前的海工装备技术仍落后於发达国家,产品品质与技术含量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而且,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数量众多,企业总体实力分散,面临着行业竞争激烈的局面。

三、市场竞争环境国际市场上,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工业、科技、金融均较为发达,这些企业具有领先技术、高端设备和强大的资金支持。

国内企业因目前技术水平较低、对于核心技术的依赖性太高、缺乏行业规划与战略布局,与国外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四、市场机会与发展趋势我国加强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研究,以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和规范市场行为,推进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化发展。

在市场上应加强企业的行业规划,建设完善的市场销售体系,争取国家政策与市场竞争优势,发挥企业自由创新的特点。

以上都是海洋工程装备行业所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同时,发展智慧海洋装备,通过技术升级和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生产环节的成本等相关技术飞跃也是发展方向之一。

青岛船舶海工产业调研分析

青岛船舶海工产业调研分析

青岛船舶海工产业调研分析8月2日,随着最新建造完成的两个模块装船,中海油青岛海工承建的加拿大LNG项目已完成12个模块的成功交付,目前整体进度已超过90%,距离年内全部交付又进一步。

这也为青岛海洋装备产业链提升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海洋装备产业链是青岛重点布局的24条产业链之一,是青岛实体经济振兴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瞄准我国船舶以及海洋工程装备加快向高端、深水、绿色、智能等方向转型的行业大势,青岛积极谋划布局,求解产业链高端化发展路径:通过龙头引领带动产业加快协同发展,巩固现有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发力研制中高端船舶产品及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打造国内一流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

抢抓机遇,破局高端海洋装备作为海上“大国重器”,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力方向。

尤其是近年来,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将我国海洋装备产业推至加速变革的关口。

一方面,全球贸易和产业分工格局深刻调整,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中日韩三足鼎立、竞争加剧态势明显;欧美掌握研发、设计和关键配套装备核心技术,产业链“卡脖子”风险上升,供应链安全问题凸显。

另一方面,国际海事组织安全环保新标准新规范不断推出,能源低碳转型趋势明显,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全球经济复苏,航运市场恢复,新船订单增长,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需求强劲,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021年,国家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要加快在绿色化、智能化领域布局,巩固船舶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支持深海和极地探测等科技前沿领域攻关等。

国家顶层规划发布后,广东、江苏、福建等海洋大省纷纷跟进谋篇布局。

山东作为沿海大省,也在2022年3月发布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将聚焦特色高端船型、海洋能源装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智能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装备等五大装备,全力推动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工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

海工市场进入黄金发展期
升 式钻 井 平 台 占 8% ,半潜 式 钻井 平 台 占 9 % ,钻井 船 9% 。 欧洲 船 厂手 持半 潜式 6 1 4
钻井 平 台 4 座 钻 井船 1 。北 美船 厂主 要建 造 自升 式钻 井 平 台。 艘
长 2 .%,船 舶 已取 代 半 导体 和 汽 车 , 28 成 为 出 口主 力。预 计今年 韩船 舶 出 口将
N b r l g 有 量位 居 三 甲 。 o l D ii 拥 e ln
钻 井 设 备 的 旺 盛 需 求 促 使 价 格 迅 猛 上 涨 .30 尺 自升 式 钻 井 平 台 的价 格 从 0英
4 1 8. %。
2 0 年 的 1 2 美 元 上 升 至 20 年 的 1 亿 美元 3 0 英 尺 的 半 潜 式 钻 井平 台从 04 O 亿 07 9 00
突破 3 0 美 元 。 0亿
韩 国 和新 加 坡 是海 洋 工 程设 备 建 造 业的 龙 头 。本 世纪 初 韩 国 以高 技 术、 高质 量 、高 附加 值 的 “ 三高 ” 针 奠定 了本 国造 船 业 的发 展 方向 而 海洋 工 程设 备作 为其 方 中的代 表 得到 了迅 速发 展 。 目前 韩 国三 星 重 工 .大 宇造 船 海 洋和 现 代重 工 都 有各 自侧 重 的海 洋 工 程产 品 其 中 .三星 重 工在 钻井 船 建造 的 领 先优 势 日益 扩 大 ,而 大 宇造船 海 洋和 现代 重工 则在 新 建 FS 和 半潜 式 钻井 平 台上 略 胜一 筹 。 PO 新加 坡 吉 宝和 胜 科 海事 在 海 洋 工程 设备 建 造 方面 也 久 负 盛名 技 术 力 量十 分 雄 厚 。吉宝 在过 去 1 年里 承 造 的 自升 式钻 井 平 台数 量居 世 界第 一 。 胜科 海事 几乎 和 吉 0 宝 平 分秋 色 。 除在 自升 式钻 井 平 台建 造 领域 遥 遥 领先 两 家船 企 在半 潜 式 钻井 平 台 的 建造 市场 和 改装 FS 市 场 的 占有率 也 很高 。 PO

寒冬里,中国海工市场的点点火光

寒冬里,中国海工市场的点点火光
哥拉 、 菲律 宾 、 巴基 斯坦 等 国家 。另 外 ,海洋 蕴 藏 着丰 富 的油 气 资源 ,油
后处理 等替代措施 ,而L NG发 电
船 是 一 种 解 决 港 口城 市 空气 污 染 问 题的新的解决方案之一 。
优于 陆上风 电 。并 且随着海 上风 力
发 电技 术 的 发 展 , 风 电机 组 的单 机 容 量 不 断 扩 大 , 以 及 由浅 海 向深 海
后记 :
寒 冬 来 临 ,我 们 在 积 极 应 对 市
域风 电场发 展的趋 势。据2 0 0 7 年 至
2 0 1 5 年 的 自升 式 风 电安 装 平 台 的 订
气资源的开采也产生 了大量的电力需 求 ,因此也激发了对于浮式发电装备
的需 求 。
场变化 、解决 资金 链紧张等 棘手 问
以有 效 控 制 船 舶 污 染物 排 放 。2 0 1 4
小型P S V在2 0 1 5 年 的改装数 量达 到
了七 艘 。 当 前 平 台 供 应 船 的 利 用 率 和 日租 金 水 平 己经 达 到 历 史 低 位 , 随 着 油 价 的 不 确 定 性 及 大 量 新 造 船 舶 投 入 市 场 , 未 来 主 流 海 工 船 过 剩 的 情 况 将 会 更 为 严 重 。 因此 ,海 工 船 改 装 也 是 一个 值得 关注 的 市场 。
取 连 接 岸 电、 使 用 清 洁 能 源 、 尾 气
存 的聚集地,或是维护领土主权的战
火 光 三 : 海 上 风 电 装 备 市 场 表 现 平 稳
海 上 风 能 的 利 用 一 直 是 海 洋 能 利 用 中 较 为 成 熟 并 且 已经 具 有 产 业
略要地,都需要强大的远洋 电力补给 能力;而有些基础建设落后的国家和

海工市场分析

海工市场分析

海工市场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工程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增长点,正逐渐受到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重视。

海工市场是指与海洋工程相关的市场,包括海洋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海洋能源利用、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环境保护、海底资源开发等诸多方面。

近年来,海工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其中,与海洋石油与天然气开采相关的海工市场规模最大。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国际石油公司对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愈发重视。

深水油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使得深海油气勘探和开采变得更加可行和具有吸引力。

同时,国内也正加大对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海工市场前景广阔。

海洋能源利用是另一个前景广阔的海工市场。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海洋能源成为了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选择。

目前,海洋风能和海洋潮汐能是海洋能源利用的两个主要方向。

各国不断增加对海洋风能和海洋潮汐能的投资,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壮大。

海洋交通运输是海工市场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海洋交通承担着全球货物贸易的重要部分,占据着国际贸易的重要战略位置。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增长,各国对海洋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在增加。

同时,随着航行技术和海上运输设施的不断改善,海洋交通运输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海洋环境保护是近年来海工市场中的一个新兴领域。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也越来越重视。

海洋环境保护涉及海洋污染治理、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方面。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海工技术的支持,推动了海工市场的发展。

海底资源开发是海工市场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海底资源包括海底矿产资源、海底油气资源、海底水域的渔业资源等。

随着全球陆地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对海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海底资源的开发不仅能够满足人类的资源需求,还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综上所述,海工市场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市场。

海洋石油与天然气开采、海洋能源利用、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环境保护和海底资源开发等领域都将成为海工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12月/13日/第B01版
新财富钱经
海工行业:海阔凭鱼跳
海洋装备的未来指向高技术化深水化和自主化
本报记者孙永剑
正当造船业面临整体过剩困局之时,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工业)却利好频传,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传统造船业的新路。

12月6日,总投资50亿元的武桥重工桥梁与海工装备产业园在武汉开工,这是我国最大的海工装备产业园之一。

据悉,海洋工程装备是我国“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5大突破方向之一,在工业“十二五”规划中预计新增的4个千亿元产业里,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重点。

未来空间广阔
据已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60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04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3.6%。

订单量不足以及船价下滑、银行收紧信贷等因素导致个别船厂倒闭。

造船业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双重打击,整个行业进入严寒期。

然而,与传统造船业迥异,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同期表现却颇为抢眼,全行业共接获主要海工装备订单31艘/座,金额合计约为46亿美元,相比2011年的46.7亿美元,订单总额基本保持不变。

从装备类型来看,业内共获13座自升式钻井平台、1座半潜式平台以及2艘钻井船,4艘FPSO订单。

除此之外,还获5座钻井辅助平台,1艘FLRSU订单。

在海洋工程船舶方面,中国各船厂共承接84艘海工船订单,居全球海工船建造市场首位。

有资料显示,中海油计划未来5-10年将投资1200亿元购置海油装备用于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主要包括建设各种平台70多座(包括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深海FPSO、物探船、大型起重船、深水排水管、大马力三用工程船等);中石油计划在2020年前投资600亿元新建57个大型海油装备,包括深水半潜平台4座,自升式平台11座,其他各类平台6座,海洋工程辅助船36艘等装备;而中石化也正在积极运作海油设备的事宜。

放眼世界,全球海工业同样表现不俗。

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海工装备成交额445亿元美元,2013年有望连续第三年实现年成交额超600亿美元。

鉴于内外部环境向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海工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预计未来将获得长达50年的发展期。

除刚刚动工的武桥重工桥梁与海工装备产业园,以及正在新建的若干个海工投资项目,加上之前中海油在珠海投资50亿元建造的深水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海工装备总装和配套设备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了我国海工产业战略布局。

工信部等五部委已于2012年2月正式印发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2015年、2020年,海工装备制造业年销售规模达到2000亿元、4000亿元(油气开发装备规模约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率(总产值扣除消耗和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总产值,类似利润率)分别提升3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35%。

同时重点培育5-6个总承包商,2015年、2020年单个年销售规模达到200亿元、400亿元;关键设备配套率2015年、2020年分别达到30%、50%以上。

进入产业上升周期
就现状而言,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值正呈现出上升态势,至2015年占全球份额预计将达到
20%。

从产业国内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是未来10年海洋工程装备的发展重点,海上风能、海水淡化等技术装备也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在“十一五”期间,全球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年市场规模约500亿-600亿美元,中国油气开发装备年销售额约300亿元,已占据了世界市场7%的份额。

此外,我国已基本实现潜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但整体海工装备制造行业仍处于产业链低端,配套能力还存在较大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于进口,未来5-10年将会是产业发展关键期。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全球海工装备需求仍处于下行周期内,最近1-2年海工业务的增量难以有效弥补造船企业民船订单下滑的负面影响。

但是,在油气价格保持高位的背景下,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经济性已经充分体现,未来新租约的陆续释放将有效消化现有新装备,在全球经济回暖的时候,海工装备制造业将迎来新的上升周期。

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泽华表示,海工装备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大量高价值订单的涌现,2011年钻井装备平均价格3.97亿美元/座,相当于8.5艘18万吨散货船。

而分析认为,随着各国对大陆架资源的日益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开始步入黄金发展期,海上油气田勘探、开采设备的发展前景很被看好。

此外,海工研发能力也在迅猛提升,这表现在国内船企首先在钻井平台相关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

国内自主开发的35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基本设计获得船级社认可,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也先后完成了基本设计并获得国外船级社的认可,适用于北海作业的5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自主设计方案宣告完成。

中海油服成功研制15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船位仪及水下电视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海油承担的863计划“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课题”通过国家验收,极大地提升了我国深海油气开发能力,表明国内水下生产系统配套技术正稳步发展。

在海洋资源探测装备发展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在2012年6月达到6965米的下潜深度,超越日本,创世界纪录,使我国在深海探测开发方面占据了战略主动。

据悉,2013年“蛟龙”号技术的实际应用转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除此之外,各大船企及民企争相在国内外设立研发中心和技术公司,极大地增强了我国海洋工程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的能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表示,海工装备产业对于技术和资金的要求较高,公司研发投入高、压力大,而产品生产周期一般较长,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大,政府的相关扶持和税收优惠对于产业和公司的帮助十分重要:“从现在来看,我们的海工装备行业还属于初级阶段,全球市场占有率不高,产业技术提升的空间也还很大。

但是,从长远来看,发展以海工装备产业为代表的海洋经济是大趋势。

一方面产业利益驱动,一方面有国家政策支持,海工装备未来潜力巨大。


产业布局呼唤转型
据悉,为推动我国海工装备高端化和自主化进程,工信部、财政部等部门正研究针对海工高端设备的税收和财政扶持政策,海工业有望获得政策红利。

权威人士透露,下一步将从多方面入手发展高端海工装备。

一是提升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科研课题立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倾斜;二是落实免税、增值税优惠和投资补助政策。

该人士表示,目前工信部、财政部已形成初步方案,将进一步落实对海洋石油钻机、钻井平台、海上风机等配套设备的税收减免,特别是对新设计的升级换代首套装置实行免税政策。

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海洋装备的高技术化、深水化和自主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对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国安表示:“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布局已经初步形成,但仍存在海洋高端装备设计能力和配套研发较差,工程总包能力不足等问题。

”据悉,目前我国海洋工程技术处于世界第三梯队,相比欧美、韩国和新加坡还有一定距离,未来海上风电、海洋油气开发要从近海向深海推进,相关设备也应向深水化、浮式化和集成化转型。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上述转型更显迫切。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海洋工程专业委
员会副主任亢峻星说,我国高端海工装备国产化率已从过去的5%提高到10%-15%。

虽然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但近年来取得明显进展。

业内人士分析,海洋装备的高端化将带动一批上市公司发展,包括中国重工、中国船舶、海油工程等设备和工程总包商。

另外,不少造船厂也在向海工装备制造领域转型,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宝钢等发起设立的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刚介绍,目前公司海工装备的业务比重已达30%-40%,未来计划更多投入高端海工装备领域,提高制造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